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醉翁亭記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7.99K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2、 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感情。及其積極意義。 

3、 背誦全文。

4、 積累文言詞語,掌握常用實詞的意義和重要虛詞的用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本文寫景抒情的特點

2、 文言詞語的積累和課文背誦。 

   教學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作者簡介。

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導入。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張文章應“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領袖,所作散文説理暢達,抒情委婉。本文選自《歐陽文忠公集》。慶曆5年(1045),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為其辯解而被貶為滁州太守。第二年,寫了本文。歐陽修寫此文時不過39歲,文中所説“年又最高”“蒼顏白髮”,都是誇張的寫法。

六一居士的由來:歐陽修自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由棋一局,常置酒一壺,再加醉翁一個

二、聽配樂朗讀課文。正音

1、 解釋主要詞語:

林壑尤美  (    )名之者誰?翼然臨於泉上者4、飲少輒醉(  

在乎山水之間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負者歌於途(   )傴僂提攜(     )(     ) 觥籌交錯(        )

頹然乎其間者 (                                          )

2、自由朗讀課文。朗讀時要注意21個“也”字,讀起來語氣不盡相同。

(1)陳述  (2)肯定   (3)感歎(用於直抒胸臆)。朗讀時,應通過上述語氣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讀到“也”字後面應有較長的停頓。

朗讀時還要注意25個“而”字,讀時應分辨輕重。一般來説,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如: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凡作為連接詞語的“而”和有調整音節作用的“而”,則可以輕讀。如:朝而往,暮而歸。

此外,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句式,讀時節奏要富於變化,悦耳動聽。

三、 藉助課下註解和工具書,疏通文意,把握結構。  

第一部分(1)醉翁亭記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來(琅琊山間、釀泉邊上)

第二部分(2)山間朝暮四季景色

第三部分(3、4)太守與民同醉同樂的情景

第二課時 :

一、教師指導學生研讀第一段。  欣賞第一個景點--醉翁亭

總領全文的是哪一句?(環滁皆山也)

2、劃分段落內部層次,理清文脈:  

 這段總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它的得名。

分兩層:第一層寫環境並點題:環滁皆山→西南諸峯→琅琊(鳥瞰)→釀泉(由俯到仰)→醉翁亭(自下而上,點題);

第二層寫亭的得名:建亭者→名亭者→樂(題眼,主線)。   

 3、分析第一層的寫景方式:自遠而近,從大環境寫起,層層烘染,步步推進,一步步把讀者帶入佳景,並交代了下文的遊樂路線與環境。

4、 對照圖片將學生帶到美麗誘人的風景區去感受自然之美。 

5、根據提示背誦此段。  

6解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義: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後用來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二、按上述步驟,學生自讀第二段,教師點撥,欣賞景點之二:琅琊山早晚及四季美景。  

這段分述山間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是上段“山水之樂”的具體化。作者在寫朝暮圖及四時景物時抓住各自特點來寫。

寫朝暮圖就是一天時間的縱面展開,寫四季景則是橫向鋪排。寫早晚景色變化,抓住“明”“晦”的特點,用“日出”“雲歸”寫出“林開”“巖暝”的變化景象,成為對比鮮明的兩幅畫面。

寫四時景抓住了山間獨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寫出了迥然有異的四幅圖景。

三、研讀第三段,欣賞景點三:官民同遊。

1、第三段寫什麼:可分為哪幾層?段首的“至於”有什麼作用?  

寫滁人、賓客、太守遊琅琊山的情形。

可分為四小層。分別是“滁人遊--太守醉--眾賓歡--太守醉”。

其中“太守醉”是全段核心,其它俱是陪襯,寫“醉”也是寫“樂”。  

 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   

2、為什麼在寫“太守宴”前要先寫“滁人遊”?   為了給“太守宴”創設一個歡樂的氛圍,並藴含着作者與民同樂的旨趣。 

3、這段的結構有什麼特點?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用三個並列的層次來突出最後一個層次。在大小環境和眾多人物中突出太守。  

4、文中怎樣寫出了滁州百姓之樂?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   

5、滁人歡樂情狀全是從太守眼中看出的。從寫滁州百姓之樂中間,可以體會出什麼內涵?有沒有太守之樂在裏邊? 

  享受“山水之樂”的不僅有太守及其賓客,還有滁州的百姓,一州之人,人人都可以縱情山水。“滁人遊”寫得有聲有色:有歌聲和呼應聲,有負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興高采烈出遊,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而這又跟太守勵精圖治有關。太守為此而樂,也為能與民同樂而樂。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四、獨立閲讀第四段。  

1、 先朗讀(勾劃出山間夕照的起止句),後分析,再背誦。  

2、 太守,眾賓為何而“樂”?   

太守:山水之樂,宴酣之樂,與民同樂。   眾賓客:從太守遊而樂  

3、 如何理解“太守之樂其樂”?  

 “太守之樂其樂”是點睛之筆。作者在這裏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複雜的感情,既包含娛情山水排遣鬱悶的歡樂,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績-政通人和後的欣慰。   “太守之樂其樂”是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的反映。   

第三課時

一、背誦課文。 

指導背誦,重點在引導學生從內容理解入手,儘量不死背。如第一段,共11句話,分作三層來理解背誦。前4句放在一起背,是由遠而近寫景(一句除外);第5句至第9句放在一起背,這裏寫作亭者,命名者,“醉翁”之號的由來。最後兩句放在一起背,其他段的背誦,先分一分層,將內容相關聯的句子放在一起背,便於記憶。  

二、由學生自己邊背邊理清文章脈絡。   

1、開頭部分介紹了醉翁亭,包括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亭的環境;後一層介紹亭名由來。  

 2、中間部分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分兩層:第1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後接“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第2層寫人遊琅琊山之樂,先用“至於”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平列,然後依次寫了滁人遊、太守宴、眾賓飲和太守醉四項內容。  

3、結尾部分也分兩層,第1層寫遊人去,禽鳥樂;第2層寫太守樂其樂-與民同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  

4、貫穿全文的主線是:全文圍繞“樂”這一主線展開。 

5、找出文中的成語:水落石出、峯迴路轉、醉翁之意不在酒

6、本文的切入點是什麼?(醉)

7、太守為何而醉?(為景而醉:琅琊秀麗,釀泉迷人。為人而醉:滁人遊,眾賓歡。為情而醉:與民同樂

三、本文的記敍、寫景、抒情是如何相結合的?  

 以抒情貫穿於記敍寫景之中。第1段寫亭之概況,第二層寫朝暮圖、四季景等,都以太守“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為主線貫穿起來。景中處處有情,真是情景交融。 

  四、小結: 

  本文語言有很大的特色。駢散相間,多為散句,但也間有駢句,本文還有一些千古傳誦的名句,如“環滁皆山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等等。這些名句要熟記、牢記,並理解其藴涵。  

五、 作業設計:

 1、本文生字詞聽寫積累。

 2、按要求從文中摘句並翻譯。

   ①寫山間四時的句子。   ②寫滁人遊的句子。

3、運用本課所學,向大家介紹一處旅遊景點。要求能寫出景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