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失街亭》與《羣英會蔣幹中計》比較鑑賞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3W

一、導入新課

《失街亭》與《羣英會蔣幹中計》比較鑑賞 教案教學設計

先給大家講一段羅貫中佚事。有乞丐相約到羅家乞討,因為沉迷在寫作中的羅貫中會讓乞丐自己動手舀米。從這個故事可見羅貫中在創作時貫注了全副精力。

讀本里頭有《失街亭》一文,和我們剛剛學過的課文《羣英會》同出自《三國演義》。歷史上有一次著名的戰役--赤壁之戰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很生動的記敍。

請問:蔣幹中計發生在赤壁之戰之前還是之後?

生1答:之前。師追問:它在赤壁之戰中起了什麼作用?

生2:它決定了赤壁之戰魏軍的失敗。正因為蔣幹中計,曹操殺了蔡瑁、張允兩員大將,水戰實力大減,所以才被東吳以少勝多戰敗。

師:周瑜運用了什麼計?生答:反間計。

師:當時曹操軍力如何?蜀吳兵力呢?

生答後,教師點明:當時曹操號稱80萬大軍,而蜀吳聯軍不過五、六萬。蜀吳唯一的優勢是海上水戰。而魏軍中唯一能水戰的是荊州劉表的降部。

師:赤壁之戰成功之處還得力於哪些計策?

生3:邊環計。

生4: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出處就在這兒。

生5:再加上曹軍之內,我方有內應--龐統。

教師問:龐統是誰引薦給曹操的?順便介紹蔣幹與龐統的關係。

二、比較閲讀《羣英會》與《失街亭》

請任選一個角度,對兩篇文章加以比較。既可以是人物比較,也可以進行寫法比較。

學生自讀,然後組成四人小組討論。五分鐘後,有人主動站起來回答問題。(聽課隨想:雖是公開課,但這堂課非常隨意、自然,沒有老師特別精心的準確,也沒有刻意營造的氣氛,教師沒有特別打足精神應對,學生既不特別緊張,也不特別興奮,而是一往既往。讓人覺得師生之間的理解特別容易,特別默契,許多環節都已成習慣,似乎只是平平常常討論,卻時有精彩之處閃現。)

生6:我覺得蔣幹和馬謖兩人都很自大,而周瑜和司馬懿則都將計就計。

.師追問:課文中最能體現蔣自大的是哪段?(教師用追問的形式指導學生回答問題要有理有據。既有觀點,又能從文本中找出相關的語段、句子、詞語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生6:“願憑三寸不爛之舌……”一段,顯得蔣幹極為自負。

師再問:蔣當時有沒有考慮到説周瑜投降可能碰到的困難?學生會意一笑。

生7:我來找找兩文的不同。《羣英會》中吳方不像《失街亭》中的蜀方那樣內部鬧矛盾。周瑜胸有成竹,一派大將風度。

生8:事後對待中計的態度,蜀方和魏方也不同。失街亭後,諸葛亮勇於自責,“三哭”,“吾之罪也”。而曹操心知中計,卻不肯認輸,蠻虛偽的。(許多學生輕聲笑起來,氣氛變得更輕快了。)

師:如果曹操當時認錯,會怎麼樣呢?

生9:我覺得認錯比較好。知錯認錯,將士會比較敬佩主帥。

師:諸葛亮、曹操二人的確有許多可比之處。如在用人方面,二人有何不同?

生10:曹操手下可用之材雖多,但曹操對他們並不瞭解。

師:諸葛亮倒是瞭解馬謖的,但感情用事。

生11:我覺得諸葛亮感情比較細膩。

師:曹操為什麼會中計,殺了蔡瑁、張允兩員大將?

生12:曹操對二降將原本就不信任。師追問: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

(前面的設計比較大氣,教師試圖培養學生獨立閲讀、鑑賞的能力,但從上面兩三問看,教師主導課堂的習慣又佔上風。問題漸趨瑣碎,思維之路漸行漸窄。)

生12:……是“汝等不用心”。

師:撇開小説,從歷史上看,曹操是個什麼人?

生:政治家、軍事家、詩人。

師:他對人才什麼態度?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他是求賢若渴的。歷史上的曹操與小説中的藝術形象是有距離的。

三、評價《三國演義》的真實性與藝術性

投影:毛宗崗評《三國演義》

師:曹操在小説中為什麼變成奸雄?他 的才略都變成了狡猾、殘忍。這與作者有關。《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説。它首先是小説。作者的感情傾向於劉備諸葛亮。他以劉為正統漢室,“擁劉反曹”的思想傾向非常明顯。

師問:在人物塑造方面,還有什麼可比?

生13:作者把諸葛亮神化了,“多智而近妖”。而曹操被寫得太奸了。作者塑造人物較誇張。

師:兩文的兩個將領能否比較,周瑜和諸葛亮?

生14:我發現一個規律。《三國演義》中只有諸葛亮不在場時才表現周瑜的聰明才智。其實周瑜也是料事如神,精心策劃的。

師:《失街亭》對諸葛亮着墨不多,但赤壁之戰許多筆墨都花在周瑜身上。蘇軾《赤壁懷古》中是如何 描寫周瑜的?

為什麼課文要花大量筆墨寫周瑜?

生15:還是為了突出諸葛亮的智慧,周瑜的種種精彩表現,這一切,諸葛亮都料到了。可見,寫周只是為了反襯諸葛亮。

師:那麼,這是一種什麼手法?

生16:對比和烘托。水漲船高。

周瑜在臨死之前哀歎“既生瑜,何生亮”,就是證明。

師:文中的周瑜瀟灑、聰明,但還有一個特點……

生(齊答):氣量較小,且處處針對諸葛亮。

師:兩文都是通過什麼手法刻劃人物的?比如比如《羣英會》中有多處語言、神態描寫。

生17:周瑜的笑(前後寫了幾次?)寫到六次。

師:除了刻劃周瑜,還有對蔣幹的描寫,蔣幹一開始“昂然”,接着“愕然”,“驚愕不敢多言”,最後“面如土色”。

學生品讀,體會人物刻劃之妙。

師:《失街亭》是否也一樣?

生18:《失街亭》中的“三笑三哭”很精彩。

師:這是白描手法。

師:文中還有對比和烘托手法嗎?

生19:蔣幹和周瑜處處有對比。

投影:周瑜詐睡……

師:以現代眼光來看,周瑜之計雖精妙,也有疏漏之處?在哪裏?

生20:周瑜初見蔣幹,就懷疑他來做説客,可見東吳方面應該有所防備。

生21:信照學理是不可能放在桌上的。信封上寫着“蔡瑁、張允謹封”更無必要。

師:如果蔣幹稍作分析,即可發現破綻。但他大喜之下,毫無懷疑,可見求功心切。

下課鈴響。下課。

板書:人物描寫

七實三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