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長亭送別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W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1、感知把握戲曲文學的體裁特點。 

        2.瞭解本課曲詞富於抒情性和音韻美的特點。 

能力訓練點 

        1感受理解人物的獨特心理。 

        2.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鑑賞劇作富於文采的語言。 

德育滲透點 

        認識王實甫《西廂記》反封建禮教的意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           

二、教學重點: 鑑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三、教學難點:體會鶯鶯別離時的心情。 

四、教學設想: 

 1、戲曲文學的體裁特點往往給學生認知、欣賞造成一定的困難。本文的教學以學生的興趣為基點,採用戲曲欣賞等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語言品味時,教師指導點到為止,注重學生個人的感悟和體會。 

 2、重點體會曲詞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感悟品味語言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李書同的《送別》曲,它寫的是離愁別緒。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王實甫的《西廂記》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感受女主人公的離愁別緒。(板書《長亭送別》王實甫)

二、語言品味

重點賞析課文部分段落 

引導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

賞讀曲詞《端正好》。(課下給大家留了預習作業,先背誦開頭和結尾的曲子,學生先背誦,後作賞析。) 

放錄象,再背誦。

1、 提問: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可討論商量)

明確:意象:藍天、白雲、黃花 、西風、北雁、霜林

它點染了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暮秋霜林圖:藍天白雲,黃花滿地,西風悽緊,北雁南飛,霜林染紅。前四句, 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板書)時節特徵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有一種詩意的迷惘和濃濃的哀愁,。 

提問:哪些字詞用得好?為什麼?

明確:“染”、“醉”二字,下得極有分量。後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繫,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鬱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索的秋景與悲慘的心境化而為一。這些意象創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在離人眼中,霜林之所以醉,是人的離情使景物沉醉。從“離人淚”可以看出主人公離別前傷感悲涼的心境。體現情的只一個“淚”字,但一個“淚”字就使全篇的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淚”字為畫龍點睛之筆。

這一支曲子是化用誰的詩詞?

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詞句:“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詞寫旅次鄉愁與兒女之情、相思之恨。上片寫景。開篇“碧雲天,黃葉地”上下輝映,寫出了秋日的天高氣爽,渲染了澄碧的秋色。以如此廣袤無垠的天地作為秋思鄉愁的背景在宋詞中比較少見,闊大深遠的境界中所烘托出來的情感也顯得格外深沉渾厚。

三、舉一反三:用同樣的方法賞析【一煞】、【收尾】兩曲

(二)、(學生齊讀、背誦課文 )提問:《一煞》《收尾》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構成了怎樣的意境?哪些字詞用得好?

 

明確:【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色相比,氛圍更加蕭瑟淒冷。 

提問:這樣的景是怎樣體現鶯鶯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的? 

討論明確: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痴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 

 “夕陽古道無人語”, “禾黍秋風聽馬嘶”是寫耳聞,進一層表現她的惆悵和眷戀。“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説話的聲音,而且是寫鶯鶯感歎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切切私語,現在卻歸於一片寂靜。 這情景本來就夠冷清淒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當時環境的淒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如景,情景交融,生動展現了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一鞭殘照裏”,張生遠去,獨留鶯鶯,人遠山遙,含情凝望,她極目尋找張生遠去的身影,偶然見征馬又在殘陽裏閃現了一下,隨即隱沒在羣山暮靄中,留下的是一片靜寂。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一煞》《收尾》寫愁用了“青山”“古道”“斜陽”“淡煙”、“暮靄”這些意象。其實這也不是作者的獨創,也是化用了古人的用法。你能聯想到與這些意象有關的古詩句嗎?(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看一下唐詩宋詞中運用這些意象寫“愁”的名句。 

四、知識點回顧

1)用凝練、精當的語言描摹景物,顯現情感。

2)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增加文采。

3)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加強了語言的表現力。(下節課重點講修辭)

在情景交融的詩詞中,景色描寫往往是抒情或議論的鋪墊,起到渲染氣氛、襯托(或反襯)人物感情、揭示主題的作用。

五、欣賞音樂

江淹曾説過: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古往今來,留下了多少送別的詩詞歌賦。而長亭歷來就是離愁別恨的一個載體。柳永的詞《雨霖鈴》有“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李白《菩薩蠻》中有“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李叔同的《送別》有“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長亭都是離愁別恨的一個載體。下面我們再一起欣賞(李叔同的《送別》歌詞 )。歌詞中幾個充滿濃郁古典氣息的意象:長亭、古道、芳草、晚風、..他從寫長亭入手,點名送別地點。景物描寫渲染送別的氣氛。全篇透出作者“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但哀而不傷,意藴深沉而表露淡雅。詞句直抒胸臆,所表達的黯然銷魂的離愁別緒超越了時空,具有永久的魅力。它作為電影《城南舊事》的主題曲,成為影片的靈魂音樂,為此片增添無窮韻味。

六、寫作啟示:

1、化抽象的情感為具體的物象(景、物)。

2、化用詩詞增強了文章的文采和文化底藴。

3、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加強語言的表現力。

七、小結:我們今天學的《長亭送別》稱得上抒寫離愁別恨的絕唱。它“詞句警人,餘香滿口”。<<長亭送別》從頭到尾不過寫送別一件事,惜別一件情,但是讀來不厭煩,反而為那種濃郁的畫意詩情所感染,這難道不是由於語言構成的形象,意境在起作用嗎?它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動人心絃的離情歌。                                   

八、遷移:

請同學們展開想象,假如來年春天仍在十里長亭: 

1、 張生金榜題名,衣錦還鄉,崔鶯鶯長亭相迎……

2、 張生名落孫山,落魄而還,  崔鶯鶯長亭相迎……

3、 張生一去不復返,杳無音信, 崔鶯鶯長亭思盼……

根據以上三種情景,任選一種情境,寫出一段情景交融的話,寫成現代詩歌或仿寫都可以,要講究一點文采。四-五人為一組,選出執筆人和發言人。幾分鐘後交流。

點撥:想象要豐富,又應合理。地點未變,時間已變,要注意春天景物與崔鶯鶯的心情一致,要做到情景交融。

示例 :碧雲天,芳草地,東風醒,雙燕銜泥。曉來誰奏春歸曲?卻是百靈啼。

1、 東山綠,西山青,十里亭,一路相迎。揚花有情點點飛,喚我張郎回。

2、 長亭外,古道邊,春山蹙,一簾雨幕。亂紅可曾迷君眼?莫做負心漢。      

九、佈置作業:  

1、 找出其它化用的詞曲

2、 體驗美感,進行美的享受,背誦文中較多的曲詞

板書設計:長亭送別  

              王實甫

深秋時節   

 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