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分數乘、除法及比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為突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本節複習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對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及分數乘、除法計算方法的複習。

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進一步強調分數乘、除法之間的關係,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分數除法是分數乘法的逆運算的同時,計算能力得到提高。

2.重視對相關概念、性質及某些知識間相互關係的複習。

教學中,把比的相關概念、倒數的相關概念、比的性質以及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等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結合教材相關習題進行全面、系統地複習,使學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同時將比與分數、除法聯繫起來。

3.重視對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學中,把用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和用比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複習內容之一,結合教材習題,重點分析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通過對比練習,更好地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以及比的有關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相同點:題中的數量關係相同,解題思路相同。

不同點:①題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計算。

②題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3)總結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

①方法:表示單位“1”的量已知,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表示單位“1”的量未知,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列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計算。

②關鍵:找準表示單位“1”的量。

設計意圖:結合教材習題,複習畫線段圖分析問題的方法,在對比中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解決分數乘、除法問題的方法和解題關鍵,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115頁6題。

地球上海洋麪積是36000萬平方千米,佔地球總面積的。地球總面積是多少萬平方千米?

2.完成教材116頁8題。

(1)五年級同學收集了165個易拉罐,六年級同學比五年級多收集了。六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2)四年級比六年級少收集了,四年級收集了多少個易拉罐?

3.完成教材116頁10題。

一列火車的速度是180千米/時。一輛小汽車的速度是這列火車的,是一架噴氣式飛機的。這架噴氣式飛機的速度是多少?

4.完成教材116頁11題。

(1)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的比是2∶1。這個長方形的長與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84÷2=42(cm) 長:42×=28(cm)

寬:42×=14(cm)

(2)用84 cm長的鐵絲圍成一個三角形,這個三角形三條邊長度的比是3∶4∶5。三條邊各是多少釐米?

[84÷(3+4+5)=7(cm) 7×3=21(cm)

7×4=28(cm) 7×5=35(cm)]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材分析

這節課是在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根據稍複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使學生掌握解題思路,學會用方程解答。根據新舊知識的聯繫,抓住了數量關係相同,通過複習題的分析解答,讓學生找出熟悉的數量關係,再把題進行改動變化。在邊畫圖、邊分析的過程中,溝通了知識間的聯繫,便於學生理解和思維,促進了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和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在已經學習了,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是多少的問題的基礎上,六年級學生能在一定的基礎之上去拓展,去學習更新的知識。

教學目標

逆向思維,能根據具體的數量和分率,求出單位“1”的量。通過教學, 使學生在理解分數除法意義及掌握分數乘法應用題解題思路的基礎上,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稍複雜分數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確定單位“1”,理清題中的數量關係。

2、利用題中的等量關係用方程解答。

教學過程

一、1、蘋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蘋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蘋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鋼筆X元,比毛筆少了3元 。

⑴、鋼筆比毛筆少了( )元。

⑵、毛筆是( )元。

3、小結:解答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如果單位“1”的具體數量是已知的,要求單位“1”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可以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直接用乘法計算。

二、新授課

1、教學補充例題:水果店運來了一些蘋果,已經賣了36千克 ,還剩下20千克,水果店運來了多少蘋果?

(1)賣了 是什麼意思?應該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

(2)引導學生理解題意,畫出線段圖。

(3)引導學生根據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式:運來蘋果的重量-賣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設運來蘋果X千克。

x-36=20

2、教學例2

(1)出示例題,理解題意。

(2)比航模組多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説出:是把航模組的人數看作單位“1”,美術組少的人數佔航模組的 (1+)

(2)學生試畫出線段圖。

(3)根據線段圖,結合題中的分率句,列出數量關係式:

航模小組人數+美術小組比航模小組多的人數=美術小組人數

(4)根據等量關係式解答問題。

解:設航模小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結

1、今天學習了兩道應用題,找出它們的共同點?(這兩道應用題,題裏的單位“1”都是未知的數量,都可以列方程來解,這樣順着題意列出方程思考起來比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關鍵是找準單位“1”,再按照題意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練習

練習十第4、12、14題。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周長和圓周率的意義,理解和掌握圓周長的計算公式,並能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求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3、通過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

教學重難點:

圓周率意義的理解和圓周長公式的推導。

教學設想:

新課程從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着眼,提出了參與、探究、蒐集、處理、獲取、分析、解決、交流與合作等一系列關鍵詞。這些在本節課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其中,參與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而只有當參與成了學生主動的行為時,參與才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因此要怎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進來就成了基礎的基礎。這裏,老師能善於打破學生思維的平衡狀態,使他們產生新的不平衡,從而不斷吸引學生參與到新知的探究中來。圓的周長是一條曲線,該如何測量?的問題使學生思維產生最初的不平衡,當學生通過化曲為直的兩種方法的侷限性,從而打破學生剛剛建立的平衡,進一步吸引學生探究更加簡便的求圓周長的方法。

接着,就是要讓學生參與什麼,怎樣參與的問題了。在引導學生探究圓周長與直徑的關係時,學生從猜測、分組測量計算到根據新獲取的數據尋找共性的東西,體驗到知識的形成過程,發現了知識新成的道。在小組活動前,老師鼓勵小組成員間分工合作,活動中教師參與其間,關注學生合作的情況。實驗後的廣泛交流達到了資源共享的目的,使接下來得到的結合更具可信度,也使學生感受到合作交流的必要性。這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在學生興趣點上激疑、質疑,無疑能鼓舞學生的探知、求知精神,使學生真正理解、消化、吸收本課重點內容,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學會學習。]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元硬幣、直尺、捲尺、系線的小球、計算器、實驗報告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

這節課,老師要和同學一起探討一個有趣的數學問題。

媒體顯示:唐老鴨與米老鼠在草地上跑步,唐老鴨沿着正方形路線跑,米老鼠沿着圓形路線跑。

2、遷移類推。

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唐老鴨、米老鼠所跑的跑線,討論、回答問題。

(1)要求唐老鴨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

(2)什麼叫正方形的周長?怎樣計算正方形的周長?(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係)

(3)要求米老鼠所跑的路程實際就是求什麼?(板書:圓的周長)

3、提出問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想提些什麼問題。學生紛紛發言提出自己想探究的問題。

梳理篩選形成學習目標:①什麼叫做圓的周長?②怎樣測量圓的周長?③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有什麼關係?④圓的周長怎樣計算?⑤圓的周長計算有什麼用處?

[設想:通過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參與形成學習目標,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又為學生創造了自主學習的氛圍,指明瞭探究方向,避免盲目性。]

二、自主參與,探究新知。

1、實際感知圓的周長。

讓學生拿出各自圓片學具,邊摸邊説圓的周長;同桌之間相互邊指邊説。

2、明確圓周長的意義。

引導學生解決第一個問題,概括什麼叫做圓的周長。(媒體顯示一個圓,並閃動圓的周長)

(1)圓的周長是一條什麼線?

(2)這條曲線的長就是什麼的長?

(3)什麼叫做圓的周長?

學生討論互補,概括出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顯示字幕)

[設想:讓學生動手摸一摸圓的周長,初步感知周長是一週的長度,再動口説一説培養學生把思維過程轉化為外部語言更增強對圓周長的感性認識。在學生對圓周長有了較強的感性認識後,體驗及形象理解圓周長的意義。]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理解圓的.周長的概念

2、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圓周率得出的過程

3、會用圓周長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4、結合課堂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重難點:

體驗圓周率的得出過程

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繩子,每個同學準備直徑是3釐米、5釐米、8釐米的圓一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聖誕節到了,動畫城裏的小動物們要召開一次運動會。兔八哥和鴨小弟參加跑步比賽,場地如圖,猜一猜誰跑得比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線,實際上就是求這個正方形的什麼?

要知道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只要量出它的什麼就可以了?能説出你的依據嗎?(突出: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

b)要求鴨小弟所跑的路程,實際上就是求圓的什麼呢?板書課題:圓的周長。

c)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什麼叫圓的周長嗎?(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d)指出你手上的圓的周長

三、動手操作,體驗過程

1、動手操作,那我們能不能想個辦法來求一求圓的周長呢?動手之前老師先來訪問幾個同學你們打算怎麼去測量呢?(在尺子上滾動、用繩子繞)滾動的方法如果沒有沒有就課件演示一下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任意兩個圓的周長並完成表格

圓的直徑

圓的周長

周長是直徑的幾倍?

3、提出猜想

你覺得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呢?引導學生觀察手上三個圓,説説你的想法。

跟直徑、半徑有關。那你覺得有什麼關係呢?

直徑越長,圓的周長就越長

4、剛才我們説正方形的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那麼圓的周長是否也和圓的直徑(半徑)成一定的倍數關係呢?

5、彙報展示

觀察數據,你有什麼發現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板書:3倍多一些。

6、認識圓周率

這個倍數呢是一個固定的數,叫做圓周率。用公式表示圓周率=圓周長圓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讀做pai。在1500多年前數學家祖沖之計算出圓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比歐洲早1000多年是當時世界上算最精確的圓周率的值了。經過精密計算,知道是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我們通常取3.14

7、引導出圓周長計算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計算下面圓的周長

兩個圓先求出示一個知道直徑的圓,利用公式完成練習

第二個只知道半徑,拋出問題,這個只知道半徑你會求嗎?得出求圓周長的另一個公式:圓的周長=半徑2圓周率字母公式為C=2r然後完成計算

2、判斷題:

1)圓的直徑越大,圓周率就越大()

2)圓周長是它直徑的3。14倍()

3)半圓的周長就是它所在圓的周長的一半()

3、解決開始跑步的問題

4、計算我們人民幣1元的外周長,不知道條件怎麼辦?先測量然後計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總結課堂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50、51頁的內容,做一做,練習十一第4-6題。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2、聯繫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遷移到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

1、20÷5=(20×10)÷( × )=( )

2、

想一想:什麼叫商不變的規律?什麼叫分數的基本性質?

3、我們學過了商不變的規律,分數的基本性質,聯繫比和除法、分數的關係,想一想:在比中有什麼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活動一】比的基本性質

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啟發誘導,發現問題:6:8和12:16這兩個比不同,可是它們的比值卻相同,這裏面有什麼規律呢?。

6:8=6÷8=6/8=3/4 12:16=12÷16=12/16=3/4

2、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關係來研究比中的規律。(商不變的規律)

(2)利用比和分數的關係來研究比中的規律。

3、歸納總結,概括規律。

(1)總結: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這叫做比的基本性質。

(2)追問:這裏“相同的數”為什麼要強調0除外呢?

【活動二】化簡比

學習方式:嘗試訓練、彙報交流

學習任務

1、認識最簡單的整數比。

(1)提問:誰知道什麼樣的比可以稱作是最簡單的整數比?

(2)歸納:最簡單的整數比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二是比的前項和後項的公因數只有1。

(3)指出幾個最簡單的整數比。

2、運用性質,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1)分別寫出這兩面聯合國國旗長和寬的比。

(2)思考:這兩個比是最簡單的整數比嗎?為什麼?(前項和後項除了公因數1還有其他的公因數。)

(3)嘗試化簡。

(4)彙報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後項除以它們的公因數。

(5)想一想:這兩個比化簡後結果相同,説明了什麼?(這兩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狀相同。

(6)出示例題,組織交流

①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1/6:2/9=(1/6×18):(2/9×18)=3:4

②前後項先化成整數,再化簡:0.75:2=(0.75×100):(2×100)=75:200=3:8

③用分數除法的方法計算:1/6÷2/9=1/6×2/9=3/4

(7)小結:如果一個比的前、後項是分數的,就把前後項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如果一個比的前、後項是小數的,先把它們都化成整數,再化簡。

三、達標測評

1.完成課本第51頁的“做一做”,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第52頁練習十一的第2、4、5、6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麼,又可以怎樣説?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麼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麼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着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麼?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説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麼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麼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麼?900:20又表示什麼?

師:説説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麼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説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説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麼叫比?(同桌互相説一説,然後彙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麼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着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説説“我自學到了什麼”。

(學生同桌相互説完後,集體彙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着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麼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着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着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着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青島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73—78頁。

教材簡析:

教材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一步和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呈現了中國的世界遺產這一情景。通過介紹中國的世界遺產情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乘加應用題的探索。知識點是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一、二單元的知識基礎,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探索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律,並能靈活的運用這個規律解決問題。重點是將四則混合運算規律正確地遷移到分數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具體情景中,能正確描述數量關係,畫線段圖,並根據數量關係和線段圖列出算式並正確解答乘加、乘減分數應用題,在不斷探索中領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規律。

2.能力目標:通過讓學生説一説、畫一畫,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3.情感目標:創設平等和諧、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2008年的奧運會相信大家一定記憶猶新,世界人民走進奧運,走進了北京。作為一名中國人,你能説説北京有哪些歷史文化遺產嗎?

[設計意圖]這一單元是圍繞“中國的世界遺產”這個大的情境串進行的,而本課是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第1個信息窗,情境內容將中國放入世界這一大環境中,因此由奧運會的話題引出了本課情境,這樣設計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本課,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課件出示教科書73頁情境

談話:這裏有一些我國世界遺產的文字信息,誰能讀一讀?根據文字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1)北京故宮的佔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

(2)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

(3)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

(4)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問題,我們先來解決“北京故宮的佔地面積大約是多少公頃?”好嗎?

2.根據以往的解題經驗,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你解決這一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自己提出問題的基礎上,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梳理已有的數學思想方法,為新問題的解決做好鋪墊。

3.選擇你喜歡的方法試着獨立解決這一問題好嗎?

4.學生彙報交流。

讓學生到前面展示不同的方法,分別説説自己的解題思路。

(1)272×1/4=68(公頃) 68+4=72(公頃)

(2)272×1/4+4

=68+4

=72(公頃)

學生在多次交流解題步驟中,教師板書數量關係

天壇公園的面積×1/4+比天壇公園多的面積=故宮的面積

並展示學生畫的線段圖。讓學生分析線段圖。

[設計意圖]學生是探究主體,教師是引導者。在這裏把讓學生説解題思路放在首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5.剛才同學們有的用分步,有的列綜合算式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現在你能試着用先畫線段圖再列綜合算式的方法自己解決你們提出的“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一共有多少處?”嗎?

學生獨立解決。(根據學生情況,如果畫圖有困難,可讓學生小組內討論一下,在這裏把誰看作單位“1”?)

全班交流,展示做題方法。

(1)30×7/10+30×2/15 (2)30×(7/10+2/15)

=21+4 =30×25/30

=25(處) =25(處)

6.讓學生展示線段圖的畫法,説清解題思路。

7.點題並板書:分數應用題。

8.單看這兩個算式的計算,你能想到什麼運算律?有什麼啟發?

9.小結:乘法的分配律在分數中同樣適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藉助兩種解題方法,將分數與整數的運算率溝通,為後面的練習搭建了平台。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獨立完成(第75頁第2、3題。)

指生回答,並説出解題思路。

(重點説出數量關係。)

[設計意圖]這兩道題是針對性練習,旨在鞏固所學知識。數量關係要讓學生反覆説,目的是讓學生從理論上加以理解。

四、迴歸實踐,拓展運用。

課件再次出示本課信息窗情境圖。

談話:現在你能自己解決“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比自然遺產多多少處?”嗎?

現在讓我們走進民族文化遺產——青藏高原,檢驗一下這節課你的學習情況。

課本76頁第9題。學生讀題,指生列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迴歸課題情景,聯繫生活實際,學以致用,靈活掌握解題方法。

五、談收穫。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知道什麼是圓的圓心、半徑和直徑;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增強空間觀念,發展數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圖形與生活的聯繫,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在觀察、操作、畫圖等活動中感受並發現圓的有關特徵,能借助工具畫圖,能用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難點:

能應用圓的知識解釋一些日常生活現象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些圓形物體和圓形紙片,圓規

學具準備:

圓規、學具以及收集的一些圓形物體的圖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羊吃草的故事(猜謎)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隻羊在那裏。

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再猜兩個字的水果名

師: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範圍有多大?

(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週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範圍是一個圓。)

一、談話導入

1、對於圓,同學們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們在哪兒見過圓形?

2、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一些。見過平靜的水面嗎?如果我們從上面往下丟進一顆小石子,(電腦演示),你發現了什麼?

3、其實這樣是現象在大自然中隨處可見,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欣賞)從這些自然現象中,你同樣找到了圓嗎?

4、有人説,因為有了圓,我們的世界才變得如此美妙而神奇。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探索圓的奧祕,好嗎?(板書課題:圓的認識)

二、動手嘗試,認識圓的特徵

(一)、初步認識圓

1、説了這麼多圓,看了這麼多圓,你想不想親自動手畫一個圓?先動腦筋想一想,再用你手頭的的。(問題就只工具動手畫一畫。(學生動手畫圓)

2、引導學生交流所畫的圓,並讓學生説説是怎樣畫要停留在藉助什麼來畫的,不要作過深的追問)

3、比較:看看你所畫的圓,和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有什麼不同?

交流:以前所學的圖形都是由線段圍成的,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

(二)、用圓規畫圓

1、剛才有同學用圓規畫出了一個圓,其他同學會畫嗎?請拿出準備的圓規,在白紙上畫一個圓。

交流:誰來説説用圓規是怎樣畫圓的?或者説在畫的過程中要注意些什麼?(指名交流,引導學生説出圓規的使用方法。)

要點:針尖要戳在紙上,另一隻腳是筆,兩腳隨意叉開。

2、剛才大家畫的圓有大有小,假如我要我們全班同學畫一個一樣大的圓,行嗎?你有什麼建議?

3、全班畫一個直徑是4釐米的圓:我們把兩腳叉開4釐米來畫一個圓。(畫好的同學拿出剪刀,把畫的圓剪下來。)

(三)、圓各部分名稱

1、圓和其它圖形一樣也有它各部分的名稱,請同學們打開書,把例2的一段話認真地讀一讀。

2、反饋交流:你知道了關於圓的哪些知識?

(圓心、半徑、直徑,分別用字母O、r、d表示。)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並要求學生在自己的圓上將個部分標一標、畫一畫。

3、完成“練一練”第1題。

出示3個圓,分別判斷,説説是怎樣想的。

(四)、圓心、半徑、直徑的關係

1、學到現在,關於圓,該有的知識我們也探討地查差不多了。那你們覺得還有沒有什麼值得我們深入地去研究?其實不説別的,就圓心、直徑、半徑,還藏着許多豐富的規律呢,同學們想不想自己動手研究研究?大家手頭都有圓片、直尺、圓規等等,這就是咱們的研究工具。待會兒就請大家動手摺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畫一畫,相信大家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穫。另外,我還有兩點小小的建議:第一,研究過程中,別忘了把你們組的結論,哪怕是任何細小的發現都記錄在自備本上,到時候一起來交流。第二,實在沒啥研究了,老師還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份研究提示,到時候打開看看,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生小組活動。

2、反饋交流:

要點:

(1)、在同一個圓裏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強調在同一個圓裏)

(2)、在同一個圓裏,半徑的長度都相等,直徑的長度也都相等。(強調在同一個圓裏)

(3)、同一個圓裏半徑是直徑的一半,r=2/d;直徑是半徑的2倍,d=2r。

(4)、圓是軸對稱圖形,有無數條對稱軸,這些對稱軸就是圓的直徑。

還有其他的發現嗎?學生可以自由説。

3、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自由填表,反饋交流。

三、應用拓展

完成“練一練”第2題。

(1)、讀題,説説是怎樣理解題意的。(注意説清直徑是5釐米,圓規兩腳叉開即半徑應該是2.5釐米)

(2)、學生畫一畫,反饋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通過大家的探究,我們已經獲得了許多關於圓的知識,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剛才的畫面(課件再次顯示)

平靜的水面丟進石子,蕩起的波紋為什麼是一個個圓形?現在,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解釋這一現象了嗎?

對,簡單的自然現象中藴涵着豐富的數學規律。其他一些現象中為什麼會出現圓相信大家一定能解釋了。其實,又何止是大自然對圓情有獨鍾呢,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圓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併成為沒的化身,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感覺怎麼樣?

這不就是圓的魅力所在嗎?

五、佈置作業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第50~51頁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並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溝通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培養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並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繫的。

教學重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準備:

課件,答題紙,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師:同學們先來回憶一下,關於比已經學習了什麼知識?

預設:比的意義,比各部分的名稱,比與分數以及除法之間的關係等。

2.你能直接説出700÷25的商嗎?

(1)你是怎麼想的?

(2)依據是什麼?

3.你還記得分數的基本性質嗎?舉例説明。

【設計意圖】影響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於是此環節意在通過複習、回憶讓學生溝通比、除法和分數之間的關係,重現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為類比推出比的基本性質埋下伏筆。同時,還有機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使學生感受知識之間存在着緊密的內在聯繫。

二、新知探究

(一)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1.師:我們知道,比與除法、分數之間存在着極其密切的聯繫,而除法具有商不變性質,分數有分數的基本性質,聯想這兩個性質,想一想:在比中又會有怎樣的規律或性質?

預設:比的基本性質。

2.學生紛紛猜想比的基本性質。

預設: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3.根據學生的猜想教師板書: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

【設計意圖】比的基本性質這一內容的學習非常適合培養學生的類比推理能力,學生在掌握商不變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很自然地就能聯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驗證比的基本性質

師:正如大家想的,比和除法、分數一樣,也具有屬於它自己的規律性質,那麼是否和大家猜想的“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比值不變”一樣呢?這需要我們通過研究證明。接下來,請大家分成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研究並驗證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確。

1.教師説明合作要求。

(1)獨立完成:寫出一個比,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

(2)小組討論學習。

①每個同學分別向組內同學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並依次交流(其他同學表明是否贊同此同學的結論)。

②如果有不同的觀點,則舉例説明,然後由組內同學再次進行討論研究。

③選派一個同學代表小組進行發言。

2.集體交流(要求小組發言代表結合具體的例子在展台上進行講解)。

預設:根據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進行驗證;根據比值驗證。

3.全班驗證。

16:20=(16○□):(20○□)。

4.完善歸納,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質。

上題中○內可以怎樣填?□內可以填任意數嗎?為什麼?

(1)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並説明理由,教師完善板書。

(2)學生打開書本讀一讀比的基本性質,教師板書課題。(比的基本性質)

5.質疑辨析,深化認識。

【設計意圖】基於猜想的學習必定需要來自學生的自主探究進行驗證,而合作探究又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式,但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產生自己的想法,然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可以促使每個學生經歷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交流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推理概括能力,同時也真正內化了來自猜想的“比的基本性質”,從而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三、比的基本性質的應用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的用途嗎?什麼是最簡分數?

今天我們發現的比的基本性質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用途──可以化簡比,進而得到一個最簡整數比。

(一)理解最簡整數比的含義。

1.引導學生自學最簡整數比的相關知識。

預設:前項、後項互質的整數比稱為最簡整數比。

2.從下列各比中找出最簡整數比,並簡述理由。

3:4; 18:12; 19:10; ; 0.75:2。

(二)初步應用。

1.化簡前項、後項都是整數的比。(課件出示教材第50頁例1)

學生獨立嘗試,化簡後交流。

(1)15:10=(15÷5):(10÷5)=3:2;

(2)180:120=(180÷□):(120÷□)=( ):( )。

預設:除以公因數和逐步除以公因數兩種方法,但重點強調除以公因數的方法。

2.化簡前項、後項出現分數、小數的比。(課件出示)

師:對於前項、後項是整數的比,我們只要除以它們的公因數就可以了,但是像:和0.75:2,

這兩個比不是最簡整數比,你們能自己找到化簡的方法嗎?四人小組討論研究,找到化簡的方法。

學生研究寫出具體過程,總結方法,並選代表展示彙報。教師對不同方法進行比較,引導學生掌握一般方法。

預設:含有分數和小數的比都要先化成整數比,再進行化簡。有分數的先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有小數的先把小數化成整數之後,再進行化簡。

3.歸納小結: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總結出了將各類比化為最簡整數比的方法。化簡時,如果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整數,可以同時除以它們的公因數;遇到小數時先轉化成整數,再進行化簡;遇到分數時,可以同時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數。

4.方法補充,區分化簡比和求比值。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化簡比?(求比值)

化簡比和求比值有什麼不同?

預設:化簡比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比,求比值的最後結果是一個數。

5.嘗試練習。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出示教材第51頁“做一做”)。

32:16; 48:40; 0.15:0.3;

【設計意圖】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學中應該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運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自學、獨立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為學生創造一個積極的數學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找到化簡比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教材第53頁第4題。

把下列各比化成後項是100的比。

(1)學校種植樹苗,成活的棵數與種植總棵數的比是49:50。

(2)要配製一種藥水,藥劑的質量與藥水總質量的比是0.12:1。

(3)某企業去年實際產值與計劃產值的比是275萬:250萬。

2.教材第53頁第6題。

(二)拓展練習(PPT課件出示)

學生口答完成。

1.2:3這個比中,前項增加12,要使比值不變,後項應該增加( )。

2.六(1)班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1.2倍,男生、女生人數的比是( ),男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女生和全班人數的比是( )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練習的編排應體現從易到難的層次性。第1題是針對比的基本性質的基礎練習,同時也為後續百分數的學習埋下伏筆。第2題訓練單位不同的兩個數量的比的化簡方法,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拓展練習不僅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很好地鞏固了本節課的知識,同時這類題型也是分數應用題、比例應用題的基礎訓練,也為以後分數應用題和比例應用題的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設計説明

本節課複習的是百分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常見的百分率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基礎之一。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特點:

1.創設情境,在具體的情境中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地給學生營造一個生活情境,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於學生髮現問題,探索新知。複習中,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百分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並在列表對比中,明確百分數與分數的區別和聯繫。

2.巧用圖示,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備受關注,因為它可以幫助學生理清思考過程,把知識要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引導學生有序地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時,結合學生的回答,把三者之間互化的方法用圖示表示出來,使學生直觀地瞭解並輕鬆掌握三者之間的互化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可逆關係。

3.重視遷移,培養學生類推的能力。

根據百分數與分數的密切關係,百分數問題在解題思路和方法上與分數基本相同這一特點,聯繫分數知識複習、理解百分數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使學生能夠正確解答百分數問題。這樣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溝通分數、百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情境激趣

(出示課件)一件絨衣的成分如下:

羊絨:14.8%

超細羊毛:73.5%

天絲:11.7%

讀出這件絨衣成分的相關數據,並説出這些數據的意義。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情境,調動學生複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複習熱情,為高效複習作鋪墊。

⊙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

1.複習百分數的意義。

(1)什麼叫百分數?它的意義是什麼?(板書:百分數)

(像14.8%、73.5%、11.7%…這樣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百分數和分數在意義上有什麼不同?

(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展示,列表對比)


百分數




分數




意義




百分數是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1份或幾份的數叫分數。




區別




百分數通常只是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




分數既可以表示兩個數的倍比關係,又可以表示一個具體數量。




聯繫




百分數可以看作分母為100的特殊分數。





2.複習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

(1)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是什麼?

①小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②小數與百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③百分數與分數的互化方法。(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展示)

(2)鞏固練習。

①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25= 0.2= 0.6= 3=

②把下面的分數化成百分數。

= = =

③把下面的百分數化成小數或整數。

42%= 108%= 5.4%= 200%=

3.複習百分數應用題。

(1)複習常見的百分率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116頁12題)

取小麥500 g,烘乾後,還有428 g。計算出這種小麥的烘乾率和含水率。

烘乾率=×100%

含水率=×100%

(解決問題,然後複習其他常見的百分率)

(2)複習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

[課件出示教材113頁3題第(3)、(4)、(5)小題]

①一件襯衣原價125元,現在降價20%。現在售價是多少元?[125×(1-20%)=100(元)]

②一件襯衣降價20%後,售價為100元。這件襯衣原價是多少元?[100÷(1-20%)=125(元)]

③一件襯衣售價為100元,一條長褲的價錢是這件襯衣的150%,這條長褲的價錢又是一雙皮鞋的。這雙皮鞋售價是多少元?

長褲:100×150%=150(元)

皮鞋:150÷=180(元)

(3)小結。

解百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關鍵是找準單位“1”,解題思路與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一樣:單位“1”已知,求比較量用乘法計算;單位“1”未知,求單位“1”用除法計算。

設計意圖:在系統複習百分數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重點複習應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解題方法,使學生利用百分數乘、除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114頁5題。

⊙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複習,你都進一步理解了哪些知識?

⊙佈置作業

教材116頁13題。

板書設計

百分數(一)

1.百分數的意義

2.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

3.百分數應用題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1、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繫的。

3、通過主動發現的討論式學習,激發合作意識,培養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

比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三支紅粉筆、五支白粉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理解意義

1、師:同學們,我們剛剛過完國慶節,你知道今年10月1日是祖國幾週歲的生日嗎?56年前的10月1日,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讓每一位中國人為之自豪。但你們知道嗎,我們的國旗中還隱藏着很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呢!

出示出一面國旗:

2、判斷:小強身高1米,他的爸爸身高173釐米,小強和爸爸身高比是1∶173。

明確:同類量相比單位名稱要相同。

二、總結全課,拓展延伸

1、去年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首場比賽中以3∶0擊敗了美國隊,打出了我國的女排風采。這裏的3∶0表示什麼意思?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比相同嗎?為什麼?

強調:這裏的3∶0是表示兩個隊各贏了幾局,不是相除關係,而今天學的比是指兩個數的相除關係。

2、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3、你知道嗎?公元4世紀希臘數學家歐多克斯,利用線段找到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分割,它的比值大約是0.618,比大約為2∶3。

介紹:黃金割應用非常廣泛,國旗的寬與長的比是2比3,接近黃金分割,現在你們知道五星紅旗為什麼這麼美觀了吧!

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用到黃金分割:

T型台上選模特也要求模特的身長與腿長的比符合黃金分割。

理髮師也將黃金分割運用到髮型設計中去。

……

課後同學們還可以去調查。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一、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內容包括:位置,分數乘法,分數除法,圓,百分數,統計,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分數乘法和除法,圓,百分數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代數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百分數三個單元。分數乘法和除法的教學是在前面學習整數、小數有關計算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分數四則運算能力以及解決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會解決簡單的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是小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數學能力。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圓兩個單元。通過豐富的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初步的數學化的過程,理解並學會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認識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和解決問題中的作用,發展統計觀念。

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體會用代數方法解決問題的優越性,感受數學的魅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的實踐活動,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掌握圓的特徵,會用圓規畫圓;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探索並掌握圓的周長與面積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二)、過程與方法方面:

5、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錶示位置,初步體會座標思想。

7、使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9、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中需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在前面幾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已經介紹了許多教具和學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繼續使用,如小棒、方木塊、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計算器等。結合本冊的教學需要,介紹幾種使用效果較好的教具和學具,以供參考。

1.圓形紙板作為演示分數計算以及認識圓的教具。可以用硬紙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圓若干個。拿其中的兩個圓形紙板做成如五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第14頁介紹的教具,用來演示不同的分數。作為教師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為學生操作用的學具可小一些。

2.圓規教學圓的認識時用。教師要準備可以在黑板上畫圓的圓規。每個學生也要準備一套自己用的圓規。

3.説明圓面積計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頁的圖用紙板製作,供教師演示用。另外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同樣的圖,學生可以剪下來貼在紙板上,作為操作用的學具。

4.方格作圖紙學習位置時用。在本冊教材的附錄中印有幾幅10×10的方格紙,可以讓學生剪下來用。

5.其他教具教師還可以根據各部分教學內容的需要自己準備或設計製作一些教具和學具。如教學位置時在本地區的簡易路線圖上畫上方格子作為教具;教學百分數時,可蒐集一些含有百分數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標籤作為教具或學具等。教師還可以根據需要自己製作其他適用的教具。

四、教學措施:

1、創設愉悦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提倡學法的多樣性,關注學生的個人體驗。

3、課堂訓練形式的多樣化,重視一題多解,從不同角度解決問題。

4、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