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1.4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1

導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第95頁的例3及相關內容。

導學目標:

1、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能把複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能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提出並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會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重點:

能把複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並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導學難點:

根據複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數據分析。

導學準備:

課件、圖片等。

導學過程:

一、預學--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出示某地區城鎮和鄉村人口統計表,讓學生從中獲取信息。

2、請你用學過的條形統計圖的知識將這個統計表中的信息在條形統計圖中畫出來。

生自主畫圖。

3、 在畫這個條形統計圖時,我們應注意哪些問題?

師:這些是我們學習過的單式條形統計圖,老師想考考大家:請問1980年鄉村人口比城鎮人口多多少人呢?

生:多37萬人。

師;在比較過程中,你有什麼感受?

生:我覺得這樣對比比較麻煩,要先找到第一個圖,再找第二個圖,然後再計算。

生:那我們能不能將兩個條形統計圖合併成一個統計圖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適時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確:將兩個統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計圖,便於信息的獲取與對比。

師:像這樣將兩個統計圖中的內容合成一個統計圖,這種新的統計圖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複式條形統計圖。(板書課題。)

引出課題--複式條形統計圖

二、 互學--主動探究,解決問題

1、明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放手讓學生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明確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繪製方法。

師:我們來看這位同學製作的複式條形統計圖,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

根據學生討論,明確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製作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處在於:①要用兩個直條來表示兩組不同的數據;②為了區別兩個直條表示的不同含義,要在統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2)放手讓學生在樣圖中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這個統計表中的數據把教科書第96頁上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2、根據圖中的信息提出簡單的問題並進行分析和判斷,發展數據分析觀念。

教師:(出示完整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觀察這幅複式條形統計圖,回答以下問題

(1)哪年城鎮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鄉村人口數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鄉人口總數最多?哪年最少?

(4)你還能得到哪些信息?

師適時加以引導:①感受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②觀察發現:人口總數逐年上升,從而進行人口教育;③瞭解:隨着經濟的發展,鄉村人口不斷轉為城鎮人口,鄉村人口不斷減少,城鎮人口不斷增加。

3、認識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感受複式統計圖的不同呈現形式。

師:這裏還有一幅複式條形統計圖。認真觀察,你能從中獲取哪些信息?

生:他們都通過複式條形統計圖表示出了城鄉人口。

總結: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和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中記錄的信息是相同的。

教師:為什麼複式條形統計圖有橫向和縱向之分呢?

生:因為這是兩種不同表現方式。

總結: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與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是相同的。

師:請大家在教科書第96頁的橫向複式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小結: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一種新的統計圖——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實際需要,複式條形統計圖有不同的呈現形式,例如縱向的、橫向的以及兩個直條上下重疊在一起的。不論哪種呈現形式,都直觀地反映了所統計的數據,方便我們更好地獲取有關信息,進行分析和判斷。

三、評學--及時練習,鞏固提高

1、教科書第97頁“做一做”

2、教科書第98頁第1、2題。

板書設計:

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1、兩個直條表示不同的數據

2、在條形統計圖的右上角標明圖例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2

教學內容:角的大小、角的計量單位,用量角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課文第37-38頁的內容,“做一做”)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會用量角器量角。

2、 通過一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通過聯繫生活,使學生理解量角的意義。

4、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活動,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時使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5、在學習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認識量角器,會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準備:量角器、尺或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下列三種椅子問學生:你喜歡坐哪種椅子,為什麼?

學生回答後作如下小結:根據剛才同學們的交流,看來椅子*背的角度不同,它的作用也不同,像第2種椅子就是專門給登月的宇航員設計的,要造這樣的椅子就要知道*背的角度,你有辦法知道它的角度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認識量角器。

1、認識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線、內外圈刻度。

(1)師:量角用什麼工具?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自己的量角器,認真地研究研究,看看你有什麼發現。

(2)小組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學生彙報研究的結果。注意這裏要儘量讓學生説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來解答。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要説明哪裏是量角器的中心,哪裏是0度刻度線及內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等。根據回答作出下列板書:中心、0度刻度線、內刻度和外刻度。(如果學生答不到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180份,教師可提下列問題啟發:根據量角器上的刻度和數,你想一想量角器是把半圓平均分成多少份的?)

2、建立1°角的觀念。

(1)讓學生把量角器上平均分成180份中的每一份所對的角用細絲遊戲棒(在一種塑料掃帚上剪下的)在課桌上擺一擺大約有多大。

(2)與學生共同討論,得出同學們剛才擺出的這個角就是1°角。

3、認識幾度角。

(1) 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問學生這是多少度的角,為什麼?

(在量角器上畫出20°的角,其中每一個刻度都用虛線標出,便於學生講出為什麼20°的道理,圖略)

(2)在量角器上出示60°、120°角(把角畫在印在紙上的量角器上)。和學生一起討論為什麼同一個刻度,一個表示60°,另一個卻表示120°?從而讓學生談談在量角器上讀角時要注意什麼?突破讀內外圈刻度易錯這一難點。

(3) 量角器上找出30°、100°、135°的角。

三、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

1、出示下列角(P37),問:這個角你能讀出它的度數嗎?(因為沒有標角的度數,所以學生讀不出)。接着問:要讀出這個角的度數該怎麼辦?指導學生實際操作,按步驟去量角。

第一步,使量角器的中心點與角的頂點重合;第二步,使量角器的零刻度線與角一條邊重合;第三步,看角的另一條邊所對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這個角的度數。教師邊説明邊演示,巡視加以指導。

2、量出下列角的度數(P39、3)。(突出第二個角的邊不夠長可以延長邊來量,要問學生為什麼可以延長邊來量的道理)。

四、比較角的大小。

用量角器量下面的兩組角,比較一下它們的大小。(P38例1)

討論:角的大小和什麼有關?

總結結論: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兩條邊*開的大小,*開得越大,角越大。

五、鞏固練習:

1、P38“做一做”

2、P39、4先估算每個角的度數,然後驗證。

3、P40、6用一副三角板拼出下面度數的角。

75° 105° 120° 135° 150° 180°

六、課堂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3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口算。P.145頁口算(四)。

二、複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麼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並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麼?

(3)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説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於2釐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釐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釐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後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説出自己的看法後,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麼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餘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於觀察發現數學的祕密,能夠對一些有規律的數進行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察發現一些有規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利用計算器計算:

386+179=

説説你是怎樣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顯示結果565。)

試試ce鍵有什麼功能?(清除)

自己試試看:

26×39= 312÷8=

l、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些什麼?

看清數,別摁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計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計算後説一説你怎麼算的這麼快?(並不是任何時候用計算器計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簡算的題目,就不需要使用計算器了。)

3、做一做練習。

讓學生在小組內做一做,然後同桌做一做。

二、觀察發現

1、比一比,看誰做的又對又快。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説説你為什麼做的又對又快。

觀察上面的算式和結果,你發現什麼規律?

生暢所欲言。

師:根據你們的發現大膽猜測,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答案嗎?

9999×5= 9999×7= 9999×9=

師總結:碰到9999乘9以內的自然數(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三、練習

做一做。練習30頁的第11、12題。

第11題用比賽的方式進行,以鞏固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2題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5

教 材 分 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本課所學內容就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簡單事例,讓學生嘗試從優化的角度在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的方案,初步體會統籌思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

學 情 分 析

四年級學生在數學知識和技能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其思維能力尚停留在形象化和表面化,對於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也不能靈活運用,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做好課前準備,讓學生提前瞭解烙餅的方法和時間。

教 學 目 標

1、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優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2、使學生認識到解決問題中的策略的多樣性,初步形成尋找解決問題最優化方案的意識。

3、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體會優化思想。

教學難點:尋找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案。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材81-83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思考、總結,經歷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計算認真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試商的方法,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算理,確定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列豎式計算:96÷8 145÷6

説出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不夠除,要看前(兩)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2、同學們,我們已經學過了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老師想考考大家。

教師出示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題卡,讓學生邊讀題,邊説出答案。

60÷30= 350÷70= 240÷60= 140÷20= 270÷90= 560÷80= 420÷70= 320÷80=

同學們對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掌握非常好,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下面去看看同學們今天上午交上來的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問題一:學校買來92根跳繩,如果每班30根,可以分給幾個班?

第一個問題告訴我們什麼信息?你能列式解決嗎?(92÷30)

為什麼用除法?(這道題是讓我們求92裏面有幾個30,所以用除法。)

你估計可以分給幾個班?(92÷30≈3(個))

92÷30,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教師板書課題:筆算除法)你會算嗎?

出示學習指導:

1、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把你的方法寫下來;

2、同桌交流,方法是否正確,為什麼這樣算?

2、讓學生上台板演豎式,並説出筆算的方法。

學生在説完筆算方法後,追問3為什麼寫在個位上。

3、出示問題二:學校十月份收到《小手牽大手,安全常相伴》200本,每班30本,可以分給幾個班?

讓學生獨立解決,獨立筆算後彙報。

被除數的前兩位不夠除,怎麼辦?(要看前三位)

並讓學生明白為什麼商“6”,“6”應寫在哪一位上面。

三、鞏固內化

1. 用豎式計算。

60÷20 96÷40 140÷20 160÷30 585÷80

2.改錯題(看書上的83頁)

3.問題三:一個足球20元,用75元錢可以買幾個足球,還剩多少錢?

4、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你獲得了哪些筆算經驗?説一説筆算除法是怎樣計算的?

(1)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不夠除,

要看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3)每次除得的餘數都必須比除數(小)。

5.問題四:學校組織學生秋遊,共有師生280人,如果每輛車能坐50人,一共需要安排多少輛車?

四、全課總結。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班級,在經過了三年半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還比較好。對本班的學生,我認為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培養本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應是本學期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二、教材情況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主要特點:

總體上看,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教材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既注意體現新理念,又注意繼承傳統數學教育的內涵,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瞭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措施

1、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練習,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建構立互動的教學模式,注重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變成“要我學”為“我要學”。

3、多和學生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解開他們心中的結,讓他們在快樂、輕鬆的氣氛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4、賞識每個層次的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並及時鼓勵他們,多表揚和肯定、批評、增加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學習帶來的快樂。

5、利用各種形式幫助中下生趕隊,狠抓雙基教育,提高教學質量。

6、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教好每一個學生。

五、教學進度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從一點出發可以畫無數條射線,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

3.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和變化的觀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直線、射線和角的含義;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難點:

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準備:

教學、三角板、小組討論表單。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師:孩子們,現在的你們已經瞭解了許多的數學知識。大家都知道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許多知識都是從生活中發現的,現在我們來看看今天的知識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請孩子們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圖片(有明顯的太陽光,建築物的線條很明顯),學生認真觀察。

師:這圖是從生活中拍攝的,很美吧。我們今天探究的數學知識就藏在這些圖裏面,畫面上藏着許多的線,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劃一下你找的線。(生比劃)

師:你比劃的是哪些線?(請2-3名學生説)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複習線段

出示有線段圖,從圖中抽象出線段。

教師:剛才有孩子找到了這些線,這種線的名字叫什麼?線段。

教師:孩子們認真看看,線段是什麼樣子的呢?

學生;有兩個端點,是直直的,有的線段長,有的短等等。

2.學習射線

教師:還有的孩子找到了這些線(出示太陽光圖,除去顏色抽象到射線)這種線的名字你知道叫什麼嗎?

板書射線,認識射線的特徵

3.學習直線

教師:剛才大家在生活中找到了許多的線段和射線,還有一些曲線。可是還有一種在我們生活中找不到的線,卻在我們數學王國裏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大家想不想認識這位神祕的朋友呢?

出示直線,動畫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畫一條直線。

4.線段、直線、射線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線段、射線和直線,他們之間有着什麼聯繫呢?

接下來就需要大家一起認真觀察,討論找一找他們三線的區別和聯繫,活動之前請大家聽清楚活動要求。

活動要求:

請每個小組分工合作把報告單上的填完。

填好後小組團結探索找出三種線的區別和聯繫。

報告單:

關於角,你已知道了什麼?(找角、試畫角等)書本是我們最好的老師,我們再來深入探究角的祕密吧!

3、看書36頁自學。

(1)自學,可以説一説、畫一畫、比一比。

(2)小組探討,確定交流內容。

4、集體交流。(視學生交流情況,老師及時引導)

(1)學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麼組成的嗎?(出示沒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你也來畫幾個角。

畫角(先自由畫,再一生實物投影演示)説説你是這麼畫的?(定點,引出兩條射線)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 P36做一做

2 練習四1、2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識?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9

一、教學內容:

《認識平均數》教學設計領導簽字

二、教學目標:

1、集合具體事例,經歷認識平均數、求平均數以及討論平均數意義的過程。

2、初步體會平均數的作用,能計算平均數、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3、積極參加數學活動,體會用“平均成績”説明問題的公平性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會用“平均成績”比較哪個組成績好的公平性,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學會計算平均數。

四、教學難點:

體會平均數的作用,瞭解平均數的實際意義。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時數1

板書設計認識平均數

六、教學過程:

(一)炫我兩分鐘

口算練習

,560÷40= 240÷60= 420÷7= 150÷30= 54÷9=

,960÷6= 88÷8= 76÷4= 85÷5= 810÷9=

(30+50+80)÷4 (80+80+80+80+85)÷5=

【設計意圖:炫我兩分鐘的內容要圍繞着“目標原則”,即儘量設計成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本課重點內容為計算平均數,通過對簡單的加法、除法的口算練習,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這節課計算平均數打下基礎。】

(二)嘗試小研究課前嘗試小研究

1、1號筆筒有( )支鉛筆 2號筆筒有( )支鉛筆 3號筆筒有( )支鉛筆4號筆筒有( )支鉛筆 5號筆筒有( )支鉛筆

2、上圖中一共有( )支鉛筆。要使每個筆筒放的鉛筆同樣多,每個筆筒應放( )支鉛筆,動手分一分。

3、列算式為:

(三)課上嘗試小研究

1、讀上面的統計表,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2、上面兩個組哪個組的成績好?

3、你能算出每個組的平均成績嗎?

【設計意圖:整個小研究的設計體現了低起點、多層次、深思考、求精煉的原則,課前嘗試小研究的設計意在從學生舊有知識,且與本課密切相關的逐漸渡到新知的嘗試研究,充分發揮舊知識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解決嘗試新知鋪路搭橋。而課上嘗試小研究通過計算平均數,加深學生對平均數的理解,展示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感受平均數與日常生活聯繫緊密,增加學生的生活經驗,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

(四)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交流課上研究(一)(二)。多媒體出示小組合作交流建議:

1、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有序進行交流,確定好組員的發言順序。

2、認真傾聽其他組員的發言,對他的發言內容進行評價,組內達成統一意見。

3、組內分工,為班級展示提升做準備。

【設計意圖:給每一個孩子創造一個發言的機會,小組合作交流建議的給出使小組交流有序進行,讓學生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學會表達與合作、學會傾聽與欣賞、激發了全體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知識的慾望。】

(五)班級展示提升

1、找一個小組展示本小組對嘗試研究問題的討論結果,其他小組作補充和評價。

要求:下面的同學也要認真聽,看看你同不同意他們的研究方法。一會説出你想問他們的問題,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做出自己的評價,或者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補充。

2、組長帶領全組同學,對老師指定的嘗試小研究的內容進行交流彙報。

在交流彙報的基礎上,組長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評價、補充、質疑。

組長:哪個同學對我們小組的彙報有評價、補充或提出不懂的問題?

其他組的學生進行評價、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填寫評價表格。

3、教師適時點撥引領:平均數的含義,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互相糾錯,小組內同學互相檢查嘗試題做得是否正確,錯誤的加以改正。

【設計意圖:班級展示提升是小組內形成統一的觀點向全班同學展示交流並引發深入思考的過程,通過小組間思維碰撞,以及老師精彩的點撥引導,使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使知識更加系統化,使學生將知識內化於心】

(六)挑戰自我

嘗試應用,解決平均數問題:

出示新華小學四年級(1)班第五組和第六組同學體重的統計表,讓學生讀表,瞭解表中的信息。交流時關注學生是否發現第五組有7個人,第六組有8個人。

教師提出:要比較哪組同學的平均體重重一些,該怎麼辦?學生可能回答先計算兩個組的平均體重,然後進行比較。

接下來讓學生分別求出兩個組的平均體重。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兩名學生進行板演。

預設:第五組同學平均體重:

(34+36+42+44+46+50+42)÷7=42(千克)

第六小組同學平均體重:

(38+34+54+34+35+41+39+45)÷8=40(千克)

提出“議一議”中問題“ 42千克、40千克分別表示什麼?”組織學生討論求出的兩個平均數的意義。完成比較哪一組平均體重重一些的問題。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使學生感受計算平均數的必要性,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

(七)鞏固練習,提升學習質量:

1、獨立完成教材中練一練的第二題;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釐米的 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設計意圖】藉助此題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八)拓展延伸:

小軍的身高是1米40釐米,他站在一個平均水深為1米20釐米的游泳池中(小軍不會游泳),問:小軍會不會有危險。

課後反思學生掌握了求平均數的方法,課堂氣氛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