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牆上的斑點(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5W

教學目的

1、掌握意識流小説的基本特徵。

2、體會作者在意識流動中所藴涵的對生命、現實、文學以及體制與觀念的深沉思考。

3、學習聯想和想像的方法。

教學設想

1、課文內容的理解是首先的難重點,尤其是其中流露出的思想內容;課文基本結構的理解和把握是又一個難點

2、對聯想方法的把握和材料的選取是要深入研究的,可以讓學生當堂練習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現代詩人宋毅烈曾以弗吉尼亞伍爾夫的名字為題寫過一首詩:

    牆上的斑點想了一生/她瘋了,不,她摔碎了鬧鐘

    婚姻是一隻悶盒子/只能看不能想:回形針

    房間被佈置以蝴蝶標本/抽一支煙,從側面去觀察男人

    早晨需要阿斯匹林/哦,一隻患了抑鬱症的花瓶

    喜歡帶有尼古丁味道的男人/喜歡優雅的手勢

    “讓我們談談眩暈症吧/或者避孕藥如何使用”

    她害怕套間,抽屜/她説尖叫吧;女人應該歇斯底里

    壞天氣,潮濕的婚姻/她對安眠藥的依賴性

    她偶爾談到孩子/她的子宮憂鬱症:耽於幻想

    和自我封閉。/她瘋了,不,她摔碎了鬧鐘。

這首詩較為形象地概括了弗吉尼亞伍爾夫的生命特徵、生活追求與創作歷程。

二、簡介伍爾夫生平和創作及意識流小説: 

1882-1941;其父是一位學識淵博、頗有聲望的哲學家和評論家;自幼身體孱弱,未上學;具有豐富的精神世界和細膩敏感的性格;精神分裂症多次發作;41年投河自盡。

強調內心;“頭腦接受着千千萬萬個印象――細小的、奇異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猁的鋼刀刻下來的。這些印象來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陣陣不斷墜落的無數微塵”;“讓我們在那萬千微塵紛墜心田的時候,按照落下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給意識印上的痕跡吧。”

意識流小説,“意識流”一詞是小説家亨利詹姆士的兄弟、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提出來的,指人的思想或感覺的持續流動。後來文學評論者借用該詞形容現代小説中模仿這一過程的創作流派。代表作家除弗吉尼亞伍爾夫外,還有詹姆斯喬伊斯和多羅西理查遜等。意識流小説是唯我論在文學上的體現,其哲學信條是除了自我存在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是虛的。這一信條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想像的途徑,藉助這一途徑,我們可以進入別人的內心世界(哪怕是虛構的),以此擺脱以往那令人心虛的假設。

三、默讀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對斑點的推測 意識涉及的事、物

1、確定哪一天看到斑點 冬天爐火、城堡紅旗、紅色騎士騎馬上山坡

2、好像是釘子的痕跡 貴婦人肖像畫、以前房主、鐵路郊外別墅

3、太大太圓,又不像釘子 生命的神祕、人類的無知、遺失的東西、生活的快速、來世

4、可能是玫瑰花瓣 特洛伊城、莎士比亞、人類保護自我形象的本能、倫敦的週日、惠特克的尊卑序列表

5、凸出在牆上 古冢、退役的上校、牧師和他的老伴、學者

6、像大海中抓住了一塊木板 樹、樹的生存

(以上表格內容僅供自己參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其結構和選材特點、表達特點

教學過程

一、明確結構:

要求學生講講本文的結構特點。

(永遠不離線索,內容從斑點開始,又回到斑點,像一個花瓣,嚴謹有序)

二、學習本文的選材特點:

(由想像點出發,有關聯的)

三、學習表達特點

以第3段為例,説明作者如何把議論、抒情、敍述和描寫結合在一起的。――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敍述或描寫加上議論或抒情(許多真知灼見就突現在這樣的實虛轉換之間)

四、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

以教室裏的事物、人作為關聯點,用聯想的方式寫一段話,列出大致提綱:想到了什麼事物、情景,用什麼表達方式。10分鐘準備,10分鐘講

[參考資料]

讀了《牆上的斑點》後,想一想意識流小説和傳統小説相比,有哪些不同。 

1、意識流小説打破了傳統小説由作家出面介紹人物、安排情節、評論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方式,重在表現人物的各種意識流動的過程。它常常集中筆墨去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人物的意識流動。《牆上的斑點》描寫主人公看到牆上有一個斑點而引發的一連串漫無邊際的遐想,採用內心獨白的方式,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剖析內心的奧祕,把探索的注意力凝聚在人物的靈魂世界。此外,意識流小説主張取消作品的故事情節,讓人物自己直接展開自己的意識活動過程。在意識流小説裏,即使是描繪環境、外貌、舉止和性格,都不是作家從旁敍述,而是通過人物自身的回憶、體驗、感知和想象表現出來。 

2、自由聯想是意識流小説的又一藝術特徵。自由聯想包括事實與夢幻、現實與回憶的相互交織,來回流動。意識流小説家直接從弗洛伊德那裏吸取了“自由聯想”的理論,把它們作為自己創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一般正常的聯想,是人腦對客觀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反映。意識流小説家在運用自由聯想時,卻表現出意識流動的跳躍性、隨意性和突兀多變、無規則的特點。《牆上的斑點》寫主人公看到牆上的斑點,思緒就“一哄而上”,想到人生的無常,想到莎士比亞,想到收藏古物,想到樹木生長,意識隨意流動,最後才回到那斑點,原來是一隻蝸牛。這一連串的“自由聯想”展現了主人公頭腦中意識流動的隨意性、跳躍性。 

3、打破時空界限,進行立體交叉式的敍述以及多層次結構是意識流小説的又一特點。傳統小説的回憶倒敍,雖然也有將時序顛倒、打破時空界限的,但在具體“回憶”的那段時間,時序依然是正常有序的。意識流小説則不同,它們在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時,把過去、現在和未來互相倒置,甚至互相滲透,而導致作品在時間與空間上形成多層次的結構,頗具立體感。意識流小説的“回憶”是大量的,而且常常是許多回憶互相沖擊碰撞,用以顯示人物意識活動的突兀變化。小説《牆上的斑點》中主人公的遐想,“斑點”成了主人公從一種思緒轉向另一種思緒的中間媒介,從而使描述符合心理軌跡,使作品渾然一體,具有內在的和諧。 

4、伍爾夫否定生活的客觀性和現實性,強調“內心真實”。她認為“生活是一圈光暈,一個始終包圍着我們意識的半透明層”,在一個普通的日子裏,一個普通人的“頭腦接受着千千萬萬個印象--細小的、奇異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鋒利的鋼刀刻下來的。這些印象來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陣陣不斷墜落的無數微塵”,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因此,視接近生活的本來面目為己任的作家,就會深入到人物的意識深層,他們的作品也就會“沒有情節,沒有喜劇,沒有悲劇,沒有已成俗套的愛情穿插或是最終結局”。她呼籲:“讓我們在那萬千微塵紛墜心田的時候,按照落下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我們描出每一事每一景給意識印上(不管表面看來多麼互無關係,全不連貫)的痕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