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新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6W

【複習導入】

新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案

1.如果告訴了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表面積?

2. 如果要求正方體的表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怎樣求?

3. 一個長4分米、寬3分米、高2分米的長方體,它佔地面積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表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4.一隻無蓋的長方形魚缸,長0.4米,寬0.25米,深0.3米,做這隻魚缸至少要用玻璃多少平方米?

【課堂作業】

完成教材第26頁第11~13題。

1.第11題

(1)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2)粉刷教室要粉刷幾個面?哪一個面不要粉刷?還要注意什麼?

(3)列式解答:

4×[8×6+(8×3+6×3)×2-11.4]

=4×[48+42×2-11.4]

=4×120.6=482.4(元)

答:粉刷這個教室需要花費482.4元。

2.第12題

這是一道計算組合圖形的表面積的題,提醒學生:兩個圖形重疊部分的面積不能算在表面積裏。

分析:前後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就是把3個長方體前面的面相加即可。

左右兩面也相等,實際上就是求中間這個長方體左右的兩個面即可。

解:塗黃油漆[40×(65-10)+40×65+40×40]×2

=(2200+2600+1600)×2=12800(c2)

塗紅油漆40×65×2+40×40×3=5200+4800=10000(c2)

答:塗黃油漆的總面積為12800c2,塗紅油漆的面積為10000c2。

3.第13題

提示:把一個長方體從中間截斷,就可以分成兩個正方體。

讓學生分別計算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和切後的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和,再比較它們的表面積,看有沒有發生變化。

小結:截完後,增加了兩個截面。所以,兩個正方體的表面積大於原來長方體的表面積。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第5課時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3)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 ×2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教學反思

第6課時 體積和體積單位

學習內容體積和體積單位(教材第27、28頁的內容、第28頁的“做一做”,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1~5題)。第 6 課時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1.使學生理解體積的概念,瞭解常用的體積單位,形成表象。

2.培養學生比較、觀察的能力。

3.通過學生的動手實踐,加強學生空間概念的發展。

教學重點常用體積單位。

教學難點常用體積單位。

教具運用 “烏鴉喝水”,玻璃杯、水、沙子、木條……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複習導入】

口答:1米、1分米、1釐米是什麼計量單位?

1平方米、1平米分米、1平方釐米又是什麼計量單位?

【新課講授】

1.認識體積的概念。

(1)故事導入 :多媒體演示烏鴉喝水的故事。看完後,老師提問: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為什麼把石頭放進瓶子裏,瓶子裏的水就升上來了。

引導學生説出石頭佔了水的空間,所以水就升上來了。

(2)實驗證明老師: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嗎?我們再來做個實驗驗證一下。取兩個同樣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個杯子裏倒滿水,取一塊鵝卵石放入另一個杯子裏,再把第一個杯子裏的水倒入第二個杯子,讓學生觀察會出現什麼情況。

學生通過觀察會發現:第二個杯子裝不下第一個杯子的水,因為第二個杯子裏放了一塊石頭,石頭佔了一部分空間,所以裝不下了。

(3)觀察比較

觀察:電視機,影碟和手機,哪個所佔的空間大?教師:不同的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不同。

(4)體積概念的引入

教師: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提問:體積與表面積的概念相同嗎?為什麼?

2.體積單位的認識。(1)出示兩個長方體。

提問: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呢?(要比較這兩個長方體體積的大小就要用統一的體積單位來測量)

(2)根據常用的長度單位和麪積單位,想一想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哪些?

教師:計量體積要用體積單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以分別寫成c3,d3和3。

(3)認識體積單位。

老師:請你猜一猜1c3,1d3,13是多大的正方體。

學生討論後回答:稜長是1c的正方體,體積是1c3;稜長是1d的正方體,體積是1d3;稜長是1的正方體,體積是13。教師請學生看教材,證實同學們的回答是正確的。

(4)再次感受體積單位實際的大小。

①一粒蠶豆的大小是1c3,請同學們估出身邊體積是1c3的物體。

②一個粉筆盒的大小是1d3,請同學們用手捧出1d3大小的物體。

③用3根1長的木條做成一個互成直角的架子,把它放在牆角,看看13有多大,估計一下,大約能容納幾個同學?

教師: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是常用的體積單位,要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就要看這個物體中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請同學們用4個1c3的小正方體擺成一個長方體,你知道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嗎?(4c3)為什麼?(因為它是由4個體積是1c3的小正方體擺成的)

(5)練習:完成課本第28頁“做一做”第1、2題。

【課堂作業】教材第32頁練習七1~5題。

【課堂小結】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了體積和體積單位。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又有什麼收穫呢?

【課後作業】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1.體積和體積單位

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可分別寫成c3,d3,3。

第 7 課時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學習內容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課本第29~31頁的內容,課本第30頁的例1及第32頁練習七的第5~6題)。第 7 課時課型新授

學習目標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二次備課

【複習導入】

1.什麼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於大型磚板再用1c3或1d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後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後填表,集體彙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説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裏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於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於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係,聯繫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稜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説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説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台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課堂作業】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課堂小結】

1.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1)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a3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