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陳情表》備課指導教案(粵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3.18W

 《陳情表》備課指導教案

一、課文悟讀 

本文是李密向晉武帝司馬炎上的表文。文中敍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況和祖母對自己的辛勤撫養,真摯地表達了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的感情,詳盡婉轉地説明了自己屢次辭謝晉朝徵召的原因,既表達了對晉朝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述了終養祖母以盡孝道的決心。文章將訴情之語與陳理之言交融一體,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與説服力。本文交錯出現了幾種感情:處境狼狽的憂懼之情,對晉武帝催逼就任的不滿之情,對祖母的孝順之情。如奉詔,則是不顧相依為命的祖孫之情;如順私情,又陳述苦衷而不被允許。況且李密作為蜀漢舊臣,如果堅持不從新朝天子的命令,便容易被懷疑為堅守名節,蔑視當朝,恐怕要被視為心懷不滿,圖謀復辟的賊子貳臣了。因此在爽快明言之後,李密便語帶感激地表達出以“我”“亡國賤俘,至微至陋”的身份,承皇帝“過蒙拔擢,寵命優渥”的待遇,“豈敢盤桓,有所希冀”的憂懼之情,但理在情中。而今,九十有六的祖母“夙嬰疾病,常在牀蓐”。病榻之前惟有他一人常“侍湯藥,未曾廢離”。在下文中,作者又一次對這種感情作了照應:“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此情之下,要讓李密撇開祖母遠去,實在是天理良心所不容的。作者就是這樣將感情真真切切地表露出來,在人聽來既合乎情,又達於理。文章的第4段,李密提出瞭解決的辦法。“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所以,“願乞終養”。即先盡孝後盡忠,亦合情合理!晉武帝閲其表後,竟讚揚他説:“士之有名,不虛然哉!”不但停詔,而且給予優厚待遇:賜奴婢二人,使郡縣供其祖母奉膳。從這驚人的效果中,足見這篇奏表寫得多麼成功。 

二、亮點探究 

1.用詞委婉、感情真摯。 

探究學習:陳情,述説自己的心情境況。表,向皇帝上書陳述請求的一種文體。此表是西晉初晉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寫的。三國後期,魏的實權落在司馬氏手裏,到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265),司馬炎代魏即帝位,改國號為晉,年號泰始。在此之前兩年,蜀漢(劉備建立的政權)已經滅亡(孫吳到公元280年才滅亡),李密的家鄉由晉統治。李密有學問,所以晉武帝想徵他做官。李密原是蜀漢的舊臣,故國滅亡才三四年,難免有傷感之情,又因為司馬氏陰險多疑,前朝的臣子改事新朝難免有戒心,所以他要堅辭。《陳情表》所面對的是晉武帝這個特殊人物,所寫的又是他最為敏感的問題。文中作者用了不少委婉之詞,比如不説“父死”,而説“慈父見背”,不説“母親改嫁”,而説“舅奪母志”;又如“猥以微賤”“犬馬怖懼”“伏惟”等,以典雅謙恭的語言,懇切真摯的語氣,多方面表明自己的心跡。特別到結尾處,簡直是含淚哀求的語氣,並以“生當隕首,死當結草”為誓,忠愛之情溢於言表,出現在武帝面前的儼然是一個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終於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 

2.語言駢散並用。 

探究學習:藉着排比、對偶句式整齊而和諧的節奏,反覆地強調語意,情感也得以加強,往往通過內容上的相互對立和相輔相成,來表達情緒上的起伏變化。例如“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內容的對立,突出了李密無所適從的心態。又如“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通過“祖母”與“臣”的兩情依依、相輔相成,突出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以四字句為主,間以長短句。 

探究學習:參差錯落的句式,不僅音節、語氣有緩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於更好地表達情感。作者在寫到應詔與奉親的矛盾時,一連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朝廷催促甚急“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但“劉病日篤”,使他不能成行。所以,他處在“欲奉詔奔馳”和“欲苟順私情”的“進退”之間,狀況“實為狼狽”。短促的節奏,反映出異常緊張的情勢,有效地突現出從皇上到地方官徵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現出李密無所適從的矛盾心理。 

三、選題設計 

“忠”“孝”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內涵,請同學就當今社會裏如何理解“忠”和“孝”談談自己的看法。 

研究方法: 

(1)比較法。可將本文與《鄭伯克段於鄢》《獄中上母書》等作比較閲讀,從中揭示規律。 

(2)情境探究法。可聯繫具體的背景和情境進行分析。 

讀書目: 

(1)《鄭伯克段於鄢》。 

(2)《獄中上母書》。 

(3)《家訓粹語》。 

(4)《漢書董仲舒傳》。 

(5)《禮記禮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