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論語》十二章 導學案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63W

 

名校講壇

1.走近作者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2.文言知識梳理

(1)通假字

①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説”通“悦”,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於學(“有”通“又”)

(2)一詞多義

【其】

①其善者而從之(代詞,他們)

②人不堪其憂(代詞,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種困境)

③回也不改其樂(代詞,代“顏回的”)

【為】

①為人謀而不忠(替)

②可以為師矣(做)

(3)古今異義

可以為師矣(古義:可以憑藉;今義:能夠)

(4)詞類活用

①學而時習之(名詞用作狀語,按時)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詞用作狀語,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詞用作名詞,分別譯為“學過的知識”“新的理解與體會”)

④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趣)

⑤飯疏食飲水(名詞用作動詞,吃飯)

3.主題解説

課文《〈論語〉十二章》,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

4.重點突破

課文所選12章,有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提示:一是關於學習方法的,包括第1、2、4、5章。學習方法有:複習法、反省法、學思結合法。

二是關於學習態 度的,包括第7、9、10章。學習態度包括:要以學為樂、誠實謙虛、善於取長補短、珍惜時間。

三是關於修身做人的,包括第1、2、3、6、8、9、11、12章。在這幾章裏,孔子告訴我們修身養性的方法,那就是要寬以待人、忠實守信、順心而為、安貧樂道、擇善而從、堅守志向、博學仁德。

5.結構圖解

學習    勤於複習

方法    學思結合             學習

以學為樂       是為

《論語》十二章        學習態度      誠實謙虛       了更

珍惜時間       好地

修身    寬厚仁義             做人

做人    堅貞守節

6.學法點津

文言字詞的理解

常見文言虛詞與重點實詞的意思是文言文閲讀必考的知識。

【典型例題】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四十而不惑   (2)不亦説乎   (3)吾日三省吾身

【參考答案】(1)迷惑,疑惑   (2)通“悦”,愉快   (3)每天

【技法點睛】文言字詞理解的方法有:

(1)擴詞法。即結合語境給單個的文言字詞組詞,這是最常用的方法,如例(1)。

(2)積累法。即把課內所學的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有特殊用法的字詞背下來,以便自如地理解運用,如例(2)。

(3)注意詞類活用。有些文言字詞在具體的語境中其意義與用法都會發生改變。如例(3)。

(4)專用詞語不譯,古今意義不變的詞語不譯。

7.拓展延伸

出自《論語》的成語積累

温故知新:温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擇善而從:採納正確的建議或選擇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實行。

簞食瓢飲:形容極為清貧的生活。後用為生活簡樸、安貧樂道的典故。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論語(      )        不亦説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    學而不思則罔(      )   思而不學則殆(       )

一簞食(      )   曲肱而枕之(      )  博學而篤志(      )

2.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説: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             

(3)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4)温故而知新   新:             

(5)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罔:                殆:             

(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斯:                舍:             

(7)曲肱而枕之   肱:             

(8)博學而篤志   篤:             

3.選出“之”字用法不同類的一項(      )

A.擇其善者而從之     B.學而時習之

C.下車引之           D.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又要編雜誌,又要跑發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B.王明的幾次考試成績都不理想,老師指出他基礎不牢固的弱點,教導他學習應該常温故知新。

C.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裏很難過,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詳為考慮,而後與部下商議,擇善而從。

5.填空。

(1)《論語》是          經典之一,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體裁)著作。它與《          》《          》《          》合稱為《四書》,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          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         家、         家,儒家學派的創始者。

(2)《論語》中認為能保持君子風度的一句:                                                   

(3)談“學”與“思”辯證關係的句子:   &“思”辯證關係的句子: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聯想到《論語》中孔子的話:

                   

(5)在學習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孔子所説:                                                            

6.假如你不小心把陳強同學的一本名著《論語》的封面撕破了,還書時,你該對陳強説些什麼?請把要説的話寫在下面,語言要簡明、得體。

    

         

7.諸子百家的思想源遠流長,影響至今。從下列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樣的人生道理?

(1)九層之台 ,起於累土。--老子

(2)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孟子

(3)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韓非子

          

     

8.在學完課文《〈論語〉十二章》後,老師為了使同學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專門組織了一次以“交流學習體會”為主題的座談會。請你參與進來。

(1)作為主持人,你應該有一段精彩的開場白。現在就請你展示出來吧!

(2)王翔同學想在座談會上用對聯的形式活躍氣氛,他給大家出了個對聯,請你對出他的下聯。

上聯:時習悦,內省樂,擇善喜

下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上的張長林同學非常聰明,但就是平時學習不認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談會上,請你委婉地指出他的不足,並用所學過的《論語》中的語錄勸勉他勤奮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閲讀全文,完成練習。

9.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

學 而 不 思 則 罔,思 而 不 學 則 殆

10.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子在川 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11.摘寫出出自《〈論語〉十二章》且現在常用的成語

                                                                                                                                                                       

12.下列句子按內容分類正確的一項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③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學而時習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B.①⑤⑧⑨/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13.讀了本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

           

                       

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學生),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4.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誨女知之乎(       )

(2)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

(3)則不復也(       )

(4)是以謂之文也(       )

15.請給下面的句子劃分朗讀節奏。(每句劃一處)

(1)是 以 謂 之 “文” 也

(2)舉 一 隅 不 以 三 隅 反

16.翻譯下列句子。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7.這三則語錄哪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哪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它們表明了孔子怎樣的教育思想?

         

     

              

18.孔子從哪兩方面解釋了子貢提出的問題?這樣解釋的目的是什麼?

   

文言文對照翻譯

子曰:“學而①          時    習      之,不亦説(yuè)乎?有    朋     自遠方來,

孔子説:“學習(知識、技能)之後按時去複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一起探討問題),

不亦樂乎?人不知而②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很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實詞]子:先生,指孔子。學:主要指 學習西周的禮、樂、詩、書等傳統文化的典籍。時習:按一定的時間複習。時,按時。習,複習或温習。説:通“悦”,愉快。朋:古代以同師為朋,同志為友,這裏指志同道合的人。人:人家,別人。知:知道,瞭解。愠:生氣,發怒。君子:這裏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虛詞]而:①連詞,表示承接關係,這裏是“然後”“之後”的意思。乎:表示疑問的語氣,相當於“嗎”。自:介詞,從。而:②連詞,錶轉折關係。之:代詞,指學過的知識技能。

[句式]不亦……乎?:不也是……嗎?固定句式。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曾子説:“我每天多次進行自我檢查: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不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

不習乎?”(《學而》)

是不是複習過呢?”

[實詞]曾子:即曾參(前505-前436),姓曾(Zēnɡ),名參(shēn), 字子輿,春秋戰國間魯國南武城(今山東嘉祥,一説山東平邑)人。孔子的學生。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檢查,反省。謀:謀事,辦事。交:交往,往來。信:真誠,誠實。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虛詞]吾:代詞,我。為:介詞,替。而:連詞,均錶轉折關係,卻。與:介詞,跟,和。乎:句尾語氣詞,表疑問。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          而立,四十    而      不惑,五十而知

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獨立做事情;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不能為人力所支配

天命,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的事情;六十歲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過規矩。”

[實詞]有:通“又”。古人在兩位數的整數和零數之間常常加“有”字。立:站立,站得住,這裏可理解為獨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通常的解釋是能聽得進不同意見。從:順從。逾:越過,超過。矩:規矩,規範。

[虛詞]而:承接連詞。

子曰:“温    故            而知新,可以為            師矣。”(《為政》)

孔子説:“温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實詞]温:温習。故:學過的知識。新:新的發現,新的知識。

[虛詞]而:表承接的連詞,就。可以:可,可以,表示可能和能夠;以,介詞,表憑藉。為:這裏用做動詞,做,成為。矣:語氣助詞,相當於“了”。

子曰:   “學 而 不 思    則    罔(wǎnɡ),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孔子説:“(只是)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一味地)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實詞]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殆:有害。

[虛詞]而:連詞,錶轉折。則:連詞,表示結果,相當於“就”。

子曰:“賢哉,回         也!一簞(dān)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   堪其①憂,

孔子説:“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裏,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帶來的憂愁,

回也不改其②樂。賢哉,回也!”(《雍也》)

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實詞]賢:有道德。簞: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樂:樂於學。堪:忍受。

[虛詞]其:①代詞,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這種困境。②代詞,代“顏回的”。哉:語氣詞。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孔子説:“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實詞]好:喜歡,愛好。樂:以……為樂趣。

[虛詞]之:代詞,它。這裏指學問和事業。者:代詞,……的人。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gōng)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

孔子説:“吃粗糧,喝冷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

如浮雲。”(《述而》)

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實詞]飯:這裏是吃飯的意思。疏食:粗糧。曲肱:彎着胳膊。肱,胳膊。

[虛詞]而:承接連詞。之:代詞,代彎着的胳膊。於:對,對於。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     師   焉(yān)。擇其①善者①而從之①,其②不善

孔子説:“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選取他們的優點來學習,(發現)他們的缺點就

者②而改之②。”(《述而》)

(對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點。”

[實詞]行:走路。擇:選擇。善者:好的方面,優點。從:跟從,學習。改:改正。

[虛詞]焉:兼詞“於是(這)”,在這之中。者:①②助詞,……的地方。而:表承接的連詞,就。其:①②代詞,他們的。之:①代詞,代“善者”;②代詞,代“不善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孔子在河岸上感歎説:“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 夜不停。”

[實詞]川:河,河流。逝:流逝,消逝。斯:這,指河水。舍:捨棄,放棄。

[虛詞]夫:句末語氣詞。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

孔子説:“一國軍隊,可以奪去它的主帥;但一個男子漢,他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

[實詞]三軍:軍隊的通稱。古制,12 500人為一軍。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漢。

子夏曰:“博學而篤(dǔ)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張》)

子夏説:“博覽羣書廣泛學習,堅守自己的志向,能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這裏面了。”

[實詞]篤:忠實,堅守。切問而近思: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事。仁:仁德。

【參考答案】

1.lún  yuè  yùn  xǐng  wǎng  dài  dān  ɡōnɡ  dǔ

2.(1)通“悦”,愉快  (2)多次進行自我檢查  (3)真誠,誠實  (4)這裏指新的理解與體會(5)迷惑  有害  (6)這,指河水  捨棄,放棄  (7)胳膊  (8)忠實,堅守

3.D

4.C

5. (1)儒家  語錄體  大學  中庸  孟子  春秋時期  思想  教育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示例:對不起,陳強,我不小心把你的《論語》的封面撕破了,原諒我好嗎?

7.(1)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漸積累而成的。  (2)不遵守規則、制度就辦不好事。(辦事要遵守規則、制度。)  (3)小事不注意,就會出大問題。(關注細節或注重小事。)

8.(1) 示例:同學們,《論語》流傳2500多年,影響世代中國 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箇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閲讀《論語》,可以讓我們少一分稚嫩,多分堅強。今天我們舉辦“交流學習體會”的主題座談會,希望大家談談自己對《論語》的認識和閲讀體會,讓更多的人受益。請大家敞開心扉,交流起來吧。  (2) 敏學好,擇賢善,交友信  (3)長林,你有聰明的頭腦,大家都羨慕你出眾的天賦,孔子曾説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果你能把經歷全部投入到學習中,你的成績一定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1)別人不瞭解(自己),(自己)卻不生氣,不也是很有道德修養的人嗎?  (2)温習學過的知識,可得到新的理解與體會,可以憑藉(這一點)做老師了。  (3)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感 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有害。  (4)孔子在河岸上感歎説:“時光像流水一樣消逝,日夜不停。”

11.不亦樂乎;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師;逝者如斯;擇善而從;匹夫不可奪志;富貴浮雲;簞食瓢飲。

12.C

13.示例:替別人辦事要盡心竭力;跟朋友往來要誠實;老師傳授的知識要複習。

14.(1)通“汝”,你,你們  (2)什麼  (3)再次,重複  (4)因此

15.(1)是以/謂之“文”也  (2)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16.(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問題而弄不明白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説而又不知道怎麼説的時候,不去啟發他。  (3)不能舉一反三。

17.第一、三則是論述學習態度的,第二則是論述學習方法的。第一則中,孔子認為要以老老實實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可不懂裝懂;第三則中孔子認為學習要虛心請教。這兩句是很好的治學格言。第二則中,孔子認為教育學生時要及時開導啟發,特別強調要舉一反三,即善於類推,觸類旁通。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治學方法。

18.一是孔文子敏而好學,二是虛心求教。既肯定了孔文子取得成就的原因,又借題發揮,教育弟子要勤奮好學,虛心求教。

 

惜緣

熱門搜索
不怕冷的恐龍幼兒園小班語言教案 醫院公休假制度 行政經理的個人簡歷表格 《新五代史·伶官傳第二十五》閲讀答案 小學生作文我明白了 分離葉綠體色素的方法叫什麼 幼兒園元宵節猜燈謎活動方案 小學階段必背古詩詞 尋找春天的蹤跡英語作文 六年級敍事作文寫你最難忘的一件事 初三畢業季作文:我的班主任 摔倒的老人總結 教師繼續教育心得體會 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登記自我鑑定 生活中耐人尋味的人生哲理句子 《跟陌生人説話》教學設計(京改版七上) 快樂難忘的一天小學生作文 愛與痛 (八年級班主任工作論文) 王源 新生活的日記 防溺水國旗下演講稿範文2017 初一記事作文700字:國標測試訓練記 豐富的安靜閲讀及答案 三資 向領導承認錯誤檢討書優秀 兒童網絡安全問題調查報告 三年級語文教學的個人工作總結 五年級學生《王妃黑葉猴》讀後感 網絡銷售畢業實習報告 竊鎖記 《索橋的故事》教學反思 漫談作文400字 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心得體會 北方的雪 寫景作文700字 三年級語文上冊《秋天的雨》的教學反思 中一專題遊戲總結 成長路上的風景作文650字 紅色警戒作文700字 祝朋友閤家歡樂的問候語 中秋節快樂的QQ祝福語63條 600字初一中秋節作文:中秋之夜 參觀作業展覽小學四年級作文 俄羅斯鐘樓遊記作文800字 敬老院志願者活動總結 青季 我發現了小布丁的一個祕密作文 初中作文親愛的媽媽 書是我的財富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