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論語》十二章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2.73W

俎店鎮中心初級中學語文組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藴,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 誦讀古代詩詞,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閲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 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學具 Ppt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二、作家、作品簡介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四、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鉅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着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範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餘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並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後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後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説(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説: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瞭解; 愠:發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説:“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悦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於個人修養範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多次; 省:反省;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温習。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曾子説:“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過呢?”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討論思想品德修養。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説:“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詳解 孔子説:“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捨。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範。”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裏,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着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前三則。

聽記

識記作家、作品

識記生字詞

聽老師範讀,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自由朗讀,齊讀。

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小組合作翻譯

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朗讀、背誦

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小組合作翻譯

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朗讀、背誦。

板書設計 《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樂趣 為人態度

教學反思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

1、由於古文中的知識點相對比較多,畢竟是初一學生,有的同學在個別知識點可能還不夠理解。

2、學生能積極參與討論,但質疑能力還比較差,如果能讓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自己討論來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