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馬説 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下冊)

欄目: 教案模板 / 發佈於: / 人氣:7.38K

 教學內容:馬説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實詞和虛詞的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分析,理解短文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文中表達的懷才不遇思想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短文《馬説》所闡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異義詞。

教學方法   誦讀  品析

課時設計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説》,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係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解題

《馬説》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説文體。“馬説”這個標題,是後人加的。“説”就是“談談”的意思,比“ 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説説千里馬”

或“説説千里馬的問題”。

三、誦讀課文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

四、熟讀後試着背誦課文

五、課堂小測   背誦課文

六、作業  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 複習提問:背誦課文

二、 翻譯課文

學生依據工具書和書下注釋翻譯課文

三、 要求學生掌握重點實詞

四、 課堂小測

五、 作業  掌握重點 實詞

第三課時

一、通讀 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讀課文,並且討論、瞭解全文大意。

2.思考討論:

(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麼?

要點提示:比喻人才。

(2)伯樂指的是什麼?

要點提示 :比喻識人才的人。

(3)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

二、再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

要點提示:    ’  (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

(2)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説,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説,情形便有所不同。 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羣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於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裏,識馬就成為前提了。    、

3.齊讀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

3.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請一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

2.思考討論:

(1)概括本段內容。

(2)“策之”“食之”“鳴之”是什麼句式?    

(3)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

(4)你是怎麼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

3.齊讀第三自然段。

(四)歸納課文。.  1.讀了本文請你談 談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

要點提示:

1.本文圍繞着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覆論述,慨歎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於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並抒發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

2.閲讀本文的現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 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鍊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

三、拓展探究

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麼作品?

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麼內 容?

四、佈置作業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項作業。2.背誦課文。

(請學生彙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 樂相馬”,給學生講關 於伯樂的故事。)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説,有一匹千里馬拉着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 ,並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雲霄。這是它感激伯樂瞭解並且體貼它啊。

要點 提示:    

(1)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數量的餵養,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揮不出來。這正是説明,千里馬餵養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

要點提示:

(1)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

(2)排比句式。總括不識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

(3)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裏“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於變化。    

教學回顧

 

譚義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