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讀美文 > 好文

鑑真是我國哪一個朝代的

欄目: 好文 / 發佈於: / 人氣:2.96W

鑑真是我國曆史上知名的僧人。鑑真是我國哪一個朝代的呢,相關內容,我們來看看下文。

鑑真是我國哪一個朝代的

答案:鑑真(688~763)唐朝人 於天寶十二年(753年)抵日本

鑑真(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廣陵江陽(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曾擔任揚州大明寺主持,應日本留學僧請求先後六次東渡,弘傳佛法,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763年(廣德元年)6月25日,鑑真在唐招提寺圓寂,終年76歲。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峯、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築、雕塑等方面,他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鑑真後歸淮南,教授戒律,每於"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在醫藥學方面,博達多能,品鑑極精,曾主持過大雲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醫道甚高。

人物簡介

鑑真(がんじん,688~763),中國唐朝僧人,俗姓淳于,揚州江陽縣(今江蘇揚州)人。律宗南山宗傳人,日本佛教律宗開山祖師,著名醫學家。日本人民稱鑑真為“天平之甍”,意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時代文化的屋脊(意為高峯)。

他在14歲時被智滿收為沙彌,配居大雲寺。神龍元年(705),依道岸律師受菩薩戒。景龍元年(707),出遊洛陽,繼至長安。次年在長安實際寺依恆景律師受具足戒。巡遊兩京,究學三藏。對於律藏,造詣尤深。為他授戒的道岸、恆景,都是律學的一時名德,又是南山宗開創人道宣律師的再傳弟子。他的律學,雖師承南山宗,但他並不持一家之見。唐代律學,除了獨佔優勢的南山宗外,還有相州日光寺法礪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懷素的東塔宗,一時鼎足而三。其後,鑑真東渡日本攜帶的律學典籍則兼及後者兩宗。在傳授中又以法礪的《四分律疏》、定賓(屬相部宗)的《飾宗義記》與道宣的.《行事鈔》三書為主,重點尤在法礪、定賓所著兩書。

在佛教建築、雕塑等方面,他也頗多建樹。據《唐大和上東征傳》記載,鑑真後歸淮南,教授戒律,每於“講授之間,造立寺舍,……造佛菩薩像,其數無量”。在醫藥學方面,博達多能,品鑑極精,曾主持過大雲寺的悲田院,為人治病,親自為病者煎調藥物,醫道甚高。

天寶元年(742),日本僧人榮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政府的委託,延請他去日傳戒,鑑真欣然應允,從當年開始至天寶七載,12年中,先後五次率眾東渡,由於海上風浪、觸礁、沉船、犧牲以及某些地方官員的阻撓而失敗;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惡風怒濤的襲擊,在海上漂了14天,最後漂到海南島的振州(今崖縣)。返途經過端州時,日本弟子榮睿病故,鑑真哀慟悲切,加上炎熱,突發眼疾,導致雙目失明。但他東渡弘法之志彌堅,從未動搖。天寶十二載第六次東渡,終於到達了日本九州,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鑑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歡迎。旋為日本**、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薩戒;為沙彌證修等440餘人授戒;為80們僧舍舊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學傳承。鑑真被尊為日本律宗初祖。756年孝謙**任命他為大僧都,統理日本僧佛事務。759年,鑑真及其弟子們苦心經營,設計修建了唐招提寺,此

後即在那裏傳律授戒。在營造、塑像、壁畫等方面,他與弟子採用唐代最先進的工藝,為日本天平時代藝術高潮的形成,增添了異彩。如唐招提寺建築羣,即為鑑真及其弟子留下的傑作。整個結構和裝飾,都體現了唐代建築的特色,是日本現存天平時代最大最美的建築。鑑真去世前,弟子們還採用乾漆夾 這一最新技藝,為他製作了一座寫真坐像。日本奉為國寶。1980年2月,日中友好團體為了增進兩國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誼,曾將坐像送回北京、揚州兩地供中國人民和佛教徒瞻禮。鑑真及其弟子大都擅長書法,去日時攜帶王羲之、獻之父子真跡,影響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猶熱愛中國書法藝術不衰。當時日本佛典,多從朝鮮傳入,口授、手抄,錯誤在所難免。據《續日本紀》記載,**曾為此委託鑑真校正經疏錯誤。鑑真對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貢獻,是醫藥學知識的傳授,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日本豆腐業、飲食業、釀造業等也認為其行業技藝均為鑑真所授。

出生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鑑真出生於揚州,俗姓淳于。702年,鑑真入揚州大雲寺為沙彌,706年,受菩薩戒,709年,隨道岸禪師入長安,在實際寺受具足戒。在長安期間,鑑真勤學好問,不拘泥於門派之見,廣覽羣書,遍訪高僧,除佛經之外,在建築、繪畫,尤其是醫學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詣。715年,他回到揚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為當地佛教領袖、大明寺方丈,受其傳戒者前後有四萬餘人。時人譽其“江淮之間,獨為化主”。

一世佛緣

初入佛門

唐代揚州佛教盛行,雲集着中外僧人,佛寺多達三四十所。鑑真的家庭充滿着濃厚的佛教氣氛,他父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居士,經常到大雲寺參禪拜佛,並隨大雲寺智滿禪師受戒。在家庭的影響下,幼年的鑑真也對佛教產生濃厚興趣。他“總丱俊明,器度宏博”。十四歲時,有一次他隨父親到大雲寺拜佛,為佛像莊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動,隨即向父親提出要求出家為僧。父親見他心誠志堅,在徵得智滿禪師的同意後,他在大雲寺出了家。從此鑑真成了他的法名。

唐中宗神龍元年(705),鑑真在大雲寺從道岸律師受戒。道岸是高僧文綱的弟子,也是一位著名僧人。經過兩年的刻苦學習後,他隨道岸禪師來到佛教最盛的洛陽、長安遊學。二十二歲時,在長安名剎實際寺從高僧弘景,順利地通過了具足戒。文綱、道岸、弘景都是律宗的傳人,鑑真在名師的影響下,對戒律的研究已很精熟,並開始講佛佈道。律宗出現在唐初,與佛教的其他宗派如天台、法相、華嚴、密、禪等同為著名的佛教派別。律宗是以戒律為立宗原則,重視從內心鞏固和發展“止惡興善”的作用,內部又分為南山、相部、東塔等派別。鑑真研究的是以南山律宗為主。他以青年人特有的熱情,巡遊佛跡,苦讀《四分律行事鈔》、 《四分律疏》等經典,並先後從西京禪定寺義威、西明寺遠智、東京授記寺金修、慧策、西京觀音寺大亮聽講《律鈔》等,由於他聰明好學,矢志不移,很快成為文綱、道岸、弘景之後律宗的後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