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宋代詩人 > 陸游

陸游是哪一個朝代的

欄目: 陸游 / 發佈於: / 人氣:3.1W

陸游是宋代詩人,他不但是生平萬首詩的高產詩人,也是著名的詩論家,他的“工夫在詩外”、“文貴自得”等詩論觀散見於詩稿、文集、序論中,陸游的詩論具有哲理性,閃爍着真理的光芒,值得我們繼承、學習和借鑑。

宋代詩人陸游——詩論觀及其評價

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不但是著名詩人,也是著名的詩論家,他對詩歌的論述頗多,把陸游的詩論加以整理評價,挖掘其現實意義,無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一、悲憤出詩人

陸游生當民族矛盾極端尖鋭的時代,金人節節進逼,南宋政權掌握在主和派秦檜手中,打擊主戰派,屈辱投降。岳飛慘遭冤死,宗澤、韓世忠等名將忠臣得不到重用。陸游一生始終堅持抗金主張,在仕途上也不斷受到當權的和議派排斥和打擊,他非常悲憤,心底裏痛苦的吶喊,於是發為慷慨激昂的詩歌,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他在《澹齋居士詩序》中説:“蓋人之情,悲憤積於中而無言,始發為詩,不然,無詩矣。蘇武、李陵、陶潛、謝靈運、杜甫、李白,激於不能自己,故其詩為百代法。”陸游認為詩人傷時感事,悲憤難忍,“激於不能自己”,才借歌傾訴出來。他曾説:“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牀頭鏗有聲”,這些蒼涼激越之音,具有強烈的感人力量。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説:“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韓愈在《送孟東野序》中寫道:“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凡出乎口而為言者,其皆有不得已有乎!”陸游的詩論自然和前人有師承的關係,然而更主要的是當時許多愛國志士慘遭殺戮或遭排擠,“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他自己恢復中原的願望不得實現,國勢危殆,詩人悲憤異常,所以發為這種詩論。

主和派苟且偷生,不以恢復中原為念,而中國北部論陷區的遺民,則飽受金人的荼毒。“趙魏胡塵千丈黃,遺民膏血飽豺狼。”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中,渴望南宋王朝收復失地,解除他們的痛苦。“遺民淚盡胡塵裏,南望王師又一年。”這是他代表遺民的願望寫出來的。然而,結果是“關河自古無窮事,誰料而今袖手看?”陸游的悲憤既有愛國主義的激情,也有忠君的因素,但他反侵略和壓迫的呼聲,對人民的高度同情值得肯定。

二、善養氣者出好詩

陸游一貫主張文以氣為主,沒有“氣識卑陋,而文詞超然”的。他在《方德亨詩集序》中寫道:“詩豈易言哉?才得之天,而氣者我之所自養。有才矣,氣不足以御之,淫於富貴,移於貧賤,得不償失,榮不蓋愧,詩由此出,而欲追古人之逸駕、詎可得哉?”詩人認為那些患得患失,思想庸俗的人,沒有高的思想境界,沒有卓然獨立的氣概,就寫不出好詩來。他十分讚美方德亨“晚愈不遭而氣逾全,觀其詩可知其所養也。”他在《次韻楊伯子主簿見贈》一詩中説:“誰能養氣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宴坐》一詩中,他説:“周流惟一氣,天地與人同。”都説明正氣的養成對詩歌有很大的影響。

他在《上辛給事書》中寫道:“某束髮好文,才短識近,不足以望作者之籬,然知文之不容偽也,故務重其身而養其氣。”陸游主張培養不屈不撓之正氣,敢於反抗庸俗,蔑視富貴功名,遭受逆境而不變節,具有獨立高尚的人格,有此等胸襟的人才能寫出好詩。

孔子説過“志氣塞乎天地”的話。孟子説:“我善養吾浩然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可見養氣之説,始於孔孟。蘇轍在《上樞密韓太尉書》中説:“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蘇轍的觀點對陸游有很大影響。陸游看到南宋一些士大夫懾於權奸威勢,對外苟且偷安,畏敵如虎。不振作其氣,便不足以救亡圖存,而死氣沉沉,正氣不足,也不能寫出好詩。所以,他大聲疾呼,並付諸實踐,他的感情是壯懷激烈的。他在《放翁自贊》中詠道:“野鶴駕九天之風,澗鬆傲萬木之春。”詩人以野鶴、澗鬆自比,自有一股傲氣。骨氣要從艱苦的生活中鍛煉出來,他的《感興》曰:“艱苦外奮嘗,憤鬱中不平……感慨發奇節,涵養出正聲。”在《周益公文集序》中,陸游也認為要成就一個人才,必“使之磨礱齟齬,瀕於寒餓,以發其藏。”在生活道路上,不經過許多曲折與磨難,便不能養成堅強的戰鬥意志。他要培養的人物,是敢於反抗權奸,富有愛國主義精神的正氣人物。他自己就是這類人物的代表。

三、文變染世情

陸游説:“詩首國風,無非變者。雖周公之豳亦變也。”他認為不但聲樂在變,器樂在變,內容在變,體裁、形式也在變。還指出:“風雅頌之後,為騷、為賦……千餘年後,乃有倚聲制辭。”作品是時代的產物,文學創作要密切結合時代。南齊劉勰説:“時運交移,質文代變,古今情理。”他列舉歷代文變之後説:“故知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這是社會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互依存的客觀法則。不懂這一法則的作家,其作品就會背離時代。

我國曆史上屈原、司馬遷、杜甫等人都是深諳“歌謠文理,與世推移,風動於上,而波震於下”的文變家。正直的作家,能根據時代的盛衰而上動下震,用實事求是的態度,站在世態的前面。好則歌頌之,如:文武之盛德;否則暴露之,如:對幽厲之昏憒、平王之微弱。作者的筆有匡扶神稷的責任。

陸游對文變的深刻認識,不但使他終生始終站在時代的前列,成為偉大的愛國詩人,而且對形成他明快、豪爽、雄健而自由的獨特詩風,亦不無關係。陸游的時代,是金人南侵的時代,是一個民族壓迫、奴役另一民族的時代。這時候被壓迫的民族,理應緊急動員起來,上下一心,抵禦外侮。陸游就是這一時代的旗幟,他中年入蜀,曾任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僚。他身着戎裝,往來陣地,鬥志昂揚;考察南鄭地形,積極謀劃出擊敵人,有時親自參加前線的戰爭,火熱的戰鬥生活,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他堅持不渝地主張抗擊入侵之敵,恢復中原。他關心祖國的統一,心繫人民的安危。反映在他的作品裏,多是“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的豪言壯語。他在74歲高齡時作的題為《暮春》的詩中説:“自笑滅胡心尚在,憑高慷慨欲忘身。”他的“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淚”的詞句和岳飛的“空悲切”的憤激之辭,同樣是高昂的時代音符。

四、文貴自得

陸游在《頤庵居士集序》中説:“文章之妙,在有自得處。而詩其尤者也。”所謂自得就是有獨特感受且發自肺腑,抒寫真情實感。當一個詩人,在喜怒憂憫、安順頤樂的感召下,就有可能發生創作衝動,寫出窮情詳切,旨遠言近、耐人品味,富於感染力的詩歌。鍾嶸在《詩品》中説:“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盪性情,形諸舞詠。”一個詩人要寫出讀者太息流涕,感同身受的作品,除作家應具有的文字修養外,最主要的就是陸游説的“在有自得處”了。若沒有真正的自得,只是為詩而詩,最多隻能譁眾取寵於一時,結果“初悦,可人意。熟味之,使人不滿”了。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當“國破家亡”之時,“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這使憂國憂民的陸游寢食難安,以至於在臨終之際,還發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遺恨。陸游的有自得體現在詩歌中,就是把自己熾熱的愛國情感,鑄成長槍大戟刺向敵人。

陸游用什麼方法達到“有自得”?他曾有詩曰:“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他主張的“有自得”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認真讀書不遺餘力;二是實踐,也就是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有自得”是創作的源頭之一,也是靈感之源,否則就不可能“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陸游説:“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必有是實,才有是文……動天地,開金石,其胸中之妙,充實洋溢,而後發現於外,氣全力餘,中正閒博,是豈可容一毫之偽於其間哉!”這裏的“胸中之妙”,説穿了就是“自得處”。正因為發其自得,才能有金石之聲。陸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機雲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等詩句,就是他“有自得”的表現,就是他廣博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結果。

真正“有自得”,才能創新意立新説。陸游曾説:“我昔學詩未有得,殘餘未免從人乞”,因此他“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愧色”。自從“四十從戎住南鄭”,經歷了豐富多采的軍旅生活以後,他才達到“詩家三昧忽在前,屈賈在眼元歷歷”的境界。大有“從心所欲不逾距”之勢,可見“有自得”是多麼的重要。

五、工夫在詩外

陸游在給兒子的詩中説:“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詩外”是什麼?一是自己的生活實踐,就是對自然和社會的實際感受。從這些觸發得來的思想感情,才是真實的,寫出來的詩,才是真詩。二是個人修養,即養氣。也就是説要做好詩人,首先,必須做一個正真的人,做一個有正氣的人,然後才能做好一首一首的詩。他十分重視生活實踐對詩歌創作的感發作用:“文字塵埃我自知,向來諸老誤相期。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陸游把創作的視野從書本引向廣闊的生活實踐,主張詩人直接感受生活,抒寫生活,開拓題材,掌握真正的創作方法。他對學詩也很有心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詩人告訴我們寫詩一定要“躬行”,有了紙上所得,還須經過一番實踐活動方能心領神會,功力俱全。他在《上辛給事書》中説:“天下豈有器識卑陋,而文詞超然者哉?”明確告訴我們,寬宏的度量與精湛的才幹,是靠生活與實踐磨鍊出來的。陸游把人生閲歷、生活感受當作學詩的重要途徑之一,把實踐活動看作詩歌創作過程中的一個必要環節,歸入“詩法”範疇,為現實主義詩歌創作找到了理論依據、創作源泉,這是陸游詩論最有價值的地方,也是他對現實主義詩論的重大貢獻。

陸游“詩外工夫”之語有着堅實的生活基礎和創作積累。他之所以強調詩人的實踐活動,是為了杜絕詩壇上片面講究形式技巧,專從故紙堆中尋章摘句,拾人牙慧的惡習,為人們指明瞭一條正確的創作道路。“不為千載離騷計,屈子何由澤畔來。”詩人告訴我們,只有獨特的生活經歷和生活感受,才能寫出富有生活氣息和藝術個性的詩篇。陸游一生奔波勞頓,常在山水間旅行,既增長見識,又陶冶情性。他在《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卷後》感歎道:“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鏤虛空。君詩妙處吾能識,正在山程水驛中。”沒有親身的生命體驗,詩人發不出這麼深沉的感歎。

“工夫在詩外”的詩論主張,使詩歌創作從單純的技法中解放出來,面向生活,直接從生活的土壤中獲得創作素材,這顯然比江西詩派以流為源的創作法則要高明得多。他的詩外工夫揭示了詩歌創作與社會生活之間的淵源關係,在詩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極強的現實意義。

陸游的詩論,可謂博大精深,發人深思,至今仍閃爍着真理的光芒,其價值之大和現實意義之深,可立千秋而永存,我們不能等閒視之。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出版社,1982。

[2].陸游:《渭南文集》,中華書局出版社,1976。

[3].劉勰:《文心雕龍》,人民出版社,2002。

[4].陸游:《劍南詩稿》(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Tags:朝代 陸游
熱門搜索
我的朋友四年級寫人的作文 細節與細枝末節國旗下的演講稿 《自選商場》的教案 我聆聽天籟散文 失敗來了 湖北高考滿分作文:民族之魂——漢語 童年鏡像六年級記敍文 我收穫了友誼六年級作文400字 別冬 找回他們失去的愛 甘肅嘉峪關導遊詞 十八歲生日成人禮父母祝福語 愛的教育簡短讀後感 春天是改革家閲讀題及答案 高一《平凡的世界》精彩讀後感600字 介紹水果的四年級作文400字 初中生寫冬天的作文400字 初冬草原情作文 教室裏的趣事敍事文 王典 十六歲我多了一分什麼的小學作文 《菜園裏》教學設計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 記一節化學課的教學反思 我勤奮我快樂六年級作文1500字 天氣冷的句子 一門人生的藝術作文 蝶戀花張先詩詞 唯美句子 寫給我的寶貝的一封信 擴寫木蘭作文350字 中秋節的初中作文 《教出會生活懂生命的孩子》讀後感 高中作文記憶中的温暖700字高二作文 高二班主任個人年終總結 重陽寄我情初一作文 温情的老樓梯小學作文 小小竹排畫中游教學與反思 小學五年級數學《旅遊費用》優秀教學設計 我的寒假記事五年級作文 甑塵釜魚 月考感想敍事作文600字 感戀師恩的作文 班會上的魔術表演作文 七夕節日的祝福語 簡短的適合早上發的早安問候語短信46條 經典幸福句子説説心情短語 業務員工作總結與計劃 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