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老鄉經典散文

欄目: 高中第三冊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19W

【導讀】曾經在德國漢諾威中國中心學習。天天陪伴我們的“沙總”,不僅來自中國,還是來自合肥的。還有那位年輕的姓孫的在讀博士,也是來自合肥一家高校的。

老鄉經典散文

走在街上,耳畔傳來旭日陽剛淳樸自然的歌聲:“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一口家鄉話,句句訴衷腸;老鄉見老鄉,心兒滾滾燙,一壺家鄉酒,滴滴暖胸膛。……”

經常遇到這樣的情形:一桌子人,因為工作關係坐到一起。三杯兩盞之後,竟有半數以上的人都是本地老鄉。他們有的是同鄉,有的是同村,一聊起家鄉的人和事,如數家珍,此呼彼應,聊到興頭,推杯換盞,好不投機。因為身在異鄉,每每看到本地人相互之間自稱老鄉,説着家鄉話,聊着家鄉事,很是有些羨慕,也多少有些醋意。此時,一種孤獨感也就潛滋暗長了。

其實,在這裏,我也有老鄉。大家離鄉背井,各各在他鄉異地或忙事業,或忙生計,平時很少接觸,形如陌路。遇到偶然的機會,僅憑鄉音,彼此就能辨識得出是同鄉。幾句簡單的話,就聊到了一起。故鄉的人,故鄉的事,故鄉的山,故鄉的水,一切關於故鄉的話題,便如一條小溪,從記憶中流出,於是,彼此在溪水的滋潤下,靈魂有了契合,感情得到融通,友情的種子就這樣種進了各自的心田。從此,不論在哪裏,一見到老鄉就心裏熱乎乎的;從此,彼此相互走動,相互關照,在陌生的城市裏便多了一些熟悉的面孔,在孤獨的境況中便多了一些關切的親人。

記得1998年在上海一所學校掛職,有一位比我小得多的年輕教師,就認我為老鄉。其實我們不過都是安徽人而已。經常晚飯後,我們一道出去散步。他説着阜陽老家的鄉風習俗,我説着桐城老家的人文典故,竟然我們互相對彼此的家鄉文化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那時,在上海人高傲的眼光裏,在上海話排斥異己的環境中,多一位老鄉就多一份安慰,多一份温暖,多一份欣悦。

曾經在德國漢諾威中國中心學習。天天陪伴我們的“沙總”,不僅來自中國,還是來自合肥的。還有那位年輕的姓孫的在讀博士,也是來自合肥一家高校的。在異國他鄉,能夠有來自中國的老鄉給你上課,陪你生活,跟你交流,既沒有膚色上的隔閡,也沒有語言上的障礙,那是何等的`親切啊!記得我們在巴黎一家中國餐館吃午飯,看着央視四頻道的中國新聞,聽着服務員濃厚的鄉音,吃着香味可口的中餐,簡直就像回家了一樣。走在街上,要是看到一羣中國人,心裏就充滿激動和自豪,老鄉情結油然而生。那時候,我在心裏總是不自覺地默誦:“我驕傲,我是中國人!”

老鄉,因地而異。但無異的是,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語言。

老鄉,因時而異。但無異的是,大家都有一種共同的情結。

可以説,在當今,老鄉就如QQ羣,微觀地看,是一個小小的羣體,就像一棵棵樹木,自身就是一道道風景。但若是宏觀地看,老鄉又是一個龐大的整體,就如一片森林,那可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老鄉,是黑夜的明星,給夜行人以光明的慰藉;是海邊的岸線,給航行者以迴歸的希望;是寒冬的臘梅,給凍僵的心以復活的期許;是不折的羽翼,給疲倦的鷹以翱翔的承諾。

“老鄉幫老鄉,哪怕山高路又遠,走南闖北膽氣壯!”是啊,不管我們走到哪裏,只要有老鄉,我們就永遠不會孤單。(1171字。作於2011年4月19日)

Tags:散文 老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