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字數作文 > 1200字作文

精選春節的作文1200字集錦6篇

欄目: 1200字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的作文1200字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春節的作文1200字集錦6篇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1

過年,我去調查上海的農民,問了半天,我一句話也沒聽懂。後來,我在一個“小翻譯”的幫助下,瞭解了關於上海的民風民俗。

除夕,又名"年三十",指陰曆一年最後一天或這一天的晚上故又稱"大年夜"。除夕的"除"字,原意除去,所以除夕又叫"歲除"。按舊俗臘月廿三日為灶日,應祭灶君。臘月廿四日為小年,從這天起直到除 夕,家家都要打掃衞生,購置年貨,農村要殺豬宰羊,磨糯米粉、做各種點心,醃製各種臘味。另外還要貼年畫。城裏人則往往買些水仙花、臘梅、天竺等插在瓶中以增添節日氣氛。當夜幕降臨時,閤家團聚,吃年夜飯,又叫團圓飯,席上菜餚一般我國人民最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舊曆正月初一,一年中職工們惟一休息的日子。初五接財神,晚上吃財神酒。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件盛事,一般白天吃餛鈍,晚上吃元宵,又名吃湯圓。元宵節,在舊上海城內外好幾處鬧市搭起高大燈棚,各種花燈聚集一起,蔚為壯觀。黃浦江上檣帆林立,有些船隻桅杆上掛起了燈。在郊野田間同樣到處掛着燈,稱做"望田燈",也郊縣一項熱鬧的節慶表演,在西郊和嘉定南翔一帶尤盛,表演時伴以十番鑼鼓,有時數十條龍燈相會表演搶龍珠。

婦女們在元宵節還要"走三橋",傳説在月色校潔的晚上走過三座大橋,便可終年除卻百病。舊上海城內外,水渠縱橫,橋樑很多,走過三橋遊蹤多集古禪關;浪堆載得鐘聲去,船過龍華十八灣。""龍華晚

鍾"原棕子、批把、黃魚、大蒜端午節令人最感興趣的俗傳牛郎織女雙星渡河的時候,這天晚上供瓜果,作"七巧會"吃巧果。 ·中元節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寺廟中做道場,放"焰口",並在水池放寫燈,稱"盂蘭盆會"。

地藏王生日

七月三十日,佛教傳説為地藏王生日,舊俗在街巷地上及居家庭園遍插棒香並點燃蠟燭叫做"地燈"。

中秋節

七八月中秋, "滬城八景"之一。中秋等至十八日大潮汛,很多人到東城觀江湖,也有人到浙江海寧去觀潮。近年來還有不少人觀看"上海桂花節"的各種表演。

重陽節

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糯米粉和糖蒸重陽糕,嘉定和川沙高橋等地則制鬆糕,都釋迦牟尼得道日,民間煮食"臘八粥",而寺廟尤為盛行,用胡桃、紅棗、慄、蠶 豆、芋艿、慈姑及蔬菜等與白米一起煮成粥,供奉佛像前,然後僧人分食並饋送檀越(信佛的施主)。

送灶神

十二月下旬,人們忙着送年禮。二十四日做謝灶團,以酒、果、糰子、元寶糖把灶,送灶神朝天。元寶糖膠牙的飴糖,意為用此膠住灶神的嘴,不讓他上奏人間的罪過。 以上的風俗在上海郊縣有的農村仍有流行。上海市內則由於時代的

變化,科學文化有的已經漸遭淘汰,有的則通過變化而繼承下來。總之,上海市內的歲時風俗,處在不斷的漸變之中。如新歲吃湯糰,清明食青團,端午包棕子、中秋嘗月餅、重陽吃糕團、除夕包餃子制年糕等仍成為江南地區民俗,"海派"特色的個性。

都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市民紛紛提出歲時禁放鞭炮的建議,因為燃放鞭炮易造成火災,傷害事故及環境污染,故市公安局規定內環線以內區域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近幾年春節,許多家庭把給孩子春節壓歲錢的習俗,改為贈送玩具或圖書。春節期間走親戚送禮,許多市民也一改過去送禮盒的習慣,以鮮花禮儀電報代替禮盒已漸成風氣。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2

“好景不長唉!我又老了一歲”爺爺摸着自己白似雪的鬍子,望着豔麗的日曆,長聲歎道。

“哪裏哪裏,父親您還是寶刀未老,我等祝你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鬆。“爸爸正在安慰着爺爺。

“呵呵”我們一家人抱着肚子笑個樂翻天。

就這樣,春節的大門就被我們的笑聲叩開了。

不亦樂乎——忙

爺爺是個老教師,有學問,揮筆成章,為我們省得買對聯。他手拿着掃把似的毛筆,蘸了點墨,深一口氣,一氣呵成:春景常開,花開富貴。字寫得一流,如龍飛鳳舞、栩栩如生,不拘一格的字體,顯露出春季的萬物復甦,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也代表了這一樣我們家的好兆頭、爺爺的事幹完了,假裝抹臉上的汗。而爸爸就是在鋪地毯,鮮紅的地毯鋪在地上就像錦上添花,又像在地上繡一朵花,可是太重了,爸爸從一樓搬到我家,“犧牲較大”也算一名“功臣”就立刻像大老爺深舒一口氣躺在沙發上一本正經的看報紙,而媽媽不敢落後也想為家中的春節奉上一點力量,連忙帶着“小將”——我一起去擦牆壁,我説先打了一盆水,用毛布使勁地向牆壁上下左右的擦來擦去,露出黃豆似的汗珠,就像在太陽下燒烤,這是爸爸看見説:“累不累?”媽媽卻逞強地説:“哪裏累,我們還能擦隔壁鄰居家的牆。”接着,我們還繼續擦,恨不得連一點灰塵也不染,碰不得我們家,其實,我和媽媽的手指早就麻酥酥的,非常累,最後我們終於大功告成,成為“功臣”,而弟弟見到了,也不想落後,馬上回房收拾自己的房間,“嗨,怎麼這麼勤勞呢!”我驚奇地問道。一會兒過後,弟弟跳出來説:“我完成了!”“這麼快,我得檢查檢查。”爺爺叫道。回房一見,爺爺像是富士山爆發一樣説道:“太陽打西邊出來,我的小孫子這麼牛,零亂的玩具擺得整整齊齊,椅子上的相冊,也原歸正主,放到桌子上。”

我們一家在春節真是太忙了,“對了!還有飯沒煮?”媽媽叫道,又去忙自己的,嗨!我們家就是這樣馬不停蹄地“工作”,可我們覺得不亦樂乎。

天倫之樂——放鞭炮

大年三十,人人都放鞭炮,我們也不例外。爺爺是我家最大膽的人,盡放起了大長鞭炮,它的威力可大了。爺爺拿起打火機,爸爸把鞭炮掛好,“呼”輕輕地一點,鞭炮燃起來了,爺爺以百米衝刺的速度,逃離“炮的埋伏”,現在誰也不能説爺爺沒用了,老了,連他自己也不會再説自己是“好景不長唉”。“嘣嘣——”鞭炮的聲音特別大,如山崩地裂,震耳欲聾。可爺爺覺得跟平常一樣,禁不得我們一家豎起大拇指,這時爺爺笑得眯成一線,嘴彎的得像月亮一樣。

現在該我們小孩子上場了!放小炮,首先我拿“紅蜘蛛”炮一點,扔向2米以外,“啪”地一聲巨響,我覺得這個沒勁,於是拿了個沖天炮,又叫“天女散花”的炮,我小心翼翼地點燃它的導火線,炮呼哧呼哧地直響。“咚”地一聲,冒出一個紅點子,飛到了天上,迅速散開,猶如清泉一般,撒下人間,又好像是一顆顆小珍珠從天而降,更像一朵朵菊花開滿天空。弟弟見我這麼起勁,立即給我一個“下馬威”,他點了一個像蜜蜂的鞭炮,他一點燃導火線,“嗖”地一聲,飛上天空,閃爍着像為黑夜打點成一個美麗的大花園。然後弟弟又拿出一個陀螺似的鞭炮一點燃就在地上打滾,亮出了自己美麗之處。“哇”爸爸媽媽異口同聲地喊叫着。我們順着他們的目光往前看一個火藥比較輕的禮炮衝上天空,煙花五彩繽紛,爭奇鬥豔,像個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一簇簇,一羣羣衝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躥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

我們這晚享受着鞭炮的熱鬧無與倫比,自己的感受都與家人一樣,都説這次的樂趣是天倫之趣。

春節,一個歡樂而又熱鬧的季節是一個好開頭。啊!我特別想每天都是春節,那麼我每天都是多麼爽,整天都不亦樂乎忙,天倫之樂地放鞭炮。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3

正月初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佳節——春節,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我家也不例外。看!一大早,爸爸媽媽忙得不可開交。只見媽媽利索地擦洗着桌椅、門窗、地板,屋子的裏裏外外都被媽媽擦洗得閃閃發光。再看看爸爸,他小心翼翼地用透明膠把春聯貼在大門的牆上,不偏左不偏右,更不偏斜,爸爸貼春聯的技術可是一流。

一上街,街上可熱鬧了。人們手提着大袋大袋的菜,孩子們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可熱鬧了!

好不容易到了除夕,吃團圓飯了,人們把買來的菜全部都弄好了,他們殺豬宰羊,一些親朋好友歡聚一堂。桌子上擺滿了美味佳餚,什麼清蒸蟹,油炸蝦,糖醋排骨他們品嚐着美酒佳餚,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

“叮——咚”,啊!春節晚會開始了!我們一家人興致勃勃的看起了春節聯歡晚會,可我卻不停地看着時間,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心急放炮的時間快點到來。快十一點了,我們迫不及待地帶着一大袋子的鞭炮下了樓。首先,放了一掛“大地紅”。在樓上觀看,它像一條巨龍,舞動着身上的金鱗片。從下面觀看,它像一朵朵金盞花盛開。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焰火,把漆黑的夜空打扮得格外美麗,它如同一串串珍珠,如一顆顆流星、一朵朵金菊、一條條瀑布,讓人目不暇接。瞧,“鑽天猴”拖着長長的尾巴,“小蜜蜂”嗡嗡地打着轉,“銀龍”呼嘯着遊向天空,“閃光雷”亮得讓人睜不開眼。各種造型的煙花如一聲聲悶雷在天空中想起,聲響過後,各色煙花在空中飛灑飄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斕。有的如繁星點點,有的如盛開的鮮花,有的如少女的身姿可謂紅彤彤,綠瑩瑩,金燦燦交織在一起!那雪亮的光照得四周亮如白晝,與燈火相映成輝,真是漂亮呀!“過年了!過年了!”我們都開心的叫了起來,我想,這就是宋代詩人王安石詩中描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吧。

光陰領着快樂奔跑;幸福伴着激動飛翔。時間擋不住,快樂留不下,但我的心裏刻下了這難忘的一天。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可愛的春節,那可是我們小朋友最愛的節日啊!因為這節日可以領取很多很多的壓歲錢,還可以吃餃子,吃湯圓讓我們大飽口福,春節真的讓我們開心啊!!

大年三十,全家放鞭炮,守歲.你看,年夜飯端上來了,有餃子,有香腸,還有水果沙拉,數不勝數.媽媽笑着對我們説:開飯。”媽媽的菜的味道不會亞於5星級飯店。有紅燒丸子,清蒸甲魚,紅燒大排等可口的飯菜。我收到人家送得許許多多的巧克力、糖果和零食。吃完飯,該去放鞭炮了,只聽見外面“嗖,啪,轟”地響成了一片。在一看,東南西北到處都閃耀着各種花炮的亮光。各種不同形狀的花炮在天空中爭奇鬥豔,像春天裏開放的鮮花迎接着新年的到來,之後,我們又打開電視機看《春節聯歡晚會》啊,某人表演的小品真的是太好看了,到了零點,我又聽見外面響成了一片。再一看,東南西北到處都閃耀着各種花炮的亮光。各種不同形狀的花炮在天空中爭奇鬥豔,像春天裏開放的鮮花迎接着新年的到來,第二天,春節來了,

外面噼裏啪啦的響了一陣,我連忙起牀去看,啊,一掛又一掛的鞭炮響徹雲霄,吃完飯,我和父母衝出了家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裏裝着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裏也很高興吧。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最好:“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裏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最受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啊,我愛春節。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4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在春節期間有許許多多的習俗和趣事。

貼春聯、窗花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媽媽去買了春聯和窗花。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幸福已到”。

看着這些“福”字,我笑着和媽媽説:“媽,你看我多好,到了過年,處處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福氣呢!”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晚上吃過飯和妹妹在小區裏玩,爆竹聲在耳邊響個不止,我覺得這爆竹聲有些像戰爭時期的槍炮聲。便與妹妹開玩笑説:“這聲音猛的一聽,咋這麼像世界末日到了?”

包餃子

正月初二到四奶奶家去包餃子。來到她家,我就聞到一股香味,到廚房一看,四奶奶正在做餃餡呢。餃餡做好了,四奶奶開始和麪,於是我們就開始動工了,我先開始在趕餃皮,媽媽説比賽看誰做得餃皮最圓。為了把餃皮做圓一些,我的雙腿可沒有停下來過,不停地繞着餃皮轉,轉到這邊又轉到那邊,忙得不可開交,四奶奶笑着説我:“你看你那就像‘小牛子拜四方’樣!”

四爺在一旁包餃子,我就開始“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了:“四爺,你看我這幾個餃皮趕得是不是很圓啊?”四爺説:“圓,很圓。可你這兩面都有面粉,我這餃子不好封口了啊。”

後來,我就注意了,不讓兩面都有面粉,我又拿着一個問:“這個行不行啊,又圓而且只有一面有面粉的?”

四奶奶就説:“恩,真棒!這個非常好!”爸爸和小叔兩個是最懶的了,兩個都呆在家裏玩電腦。四爺就拿了一個餃皮,把裏面包的全是辣椒粉,並與別的包法不一樣,説:“這個是給你爸的。”

妹妹又包了兩個空的,説是給小叔的。餃子終於可以吃了,我們首先給了爸爸一碗,爸爸吃着説:“這餃子怎麼是空的?”

後來爸爸又喊着辣,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着飲料。我就説爸爸:“你運氣真好,三個都被你你給碰上了。”後來,爸爸吃的時候特別小心,我們説沒了,可他不聽。

這真所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所以吃了一碗又一碗。後來,覺得肚子有點脹了,我説:“我覺得我好像吃的有50個了。”大家都笑了,四爺説:“50個沒有,至少到30個了。”這才有過年的氣氛呢。

聚財

正月初一的時候,爸爸讓我倒垃圾,我把垃圾倒了。後來媽媽看見垃圾被倒了,就説:“誰的垃圾?”我疑惑不解地回答:“我啊,怎麼了!”“把錢都倒了。”“垃圾怎麼成了錢了?”我很好奇,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這樣的: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中國的春節民間習俗可真有趣啊!是啊,這樣也更給春節增添了不少的氣氛。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5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的一個節日,也是最重要的。在春節期間有許許多多的習俗和趣事。

貼春聯、窗花

大年三十那天,我和媽媽去買了春聯和窗花。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添喜慶氣氛。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 ——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它大多是貼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福氣已到”“幸福已到”。

看着這些“福”字,我笑着和媽媽説:“媽,你看我多好,到了過年,處處都可以看到我的名字,還可以給人們帶來福氣呢!”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樂和吉利。晚上吃過飯和妹妹在小區裏玩,爆竹聲在耳邊響個不止,我覺得這爆竹聲有些像戰爭時期的槍炮聲。便與妹妹開玩笑説:“這聲音猛的一聽,咋這麼像世界末日到了?”

包餃子

正月初二到四奶奶家去包餃子。來到她家,我就聞到一股香味,到廚房一看,四奶奶正在做餃子餡呢。餃子餡做好了,四奶奶開始和麪,於是我們就開始動工了,我先開始在擀餃皮,媽媽説比賽看誰做得餃皮最圓。為了把餃皮做圓一些,我的雙手可沒有停下來過,不停地繞着餃皮轉,轉到這邊又轉到那邊,忙得不可開交,四奶奶笑着説我:“你看你那就像‘小牛子拜四方’樣!”四爺在一旁包餃子,我就開始“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了:“四爺,你看我這幾個餃皮趕得是不是很圓啊?”四爺説:“圓,很圓。可你這兩面都有面粉,我這餃子不好封口了啊。”後來,我就注意了,不讓兩面都有面粉,我又拿着一個問:“這個行不行啊,又圓而且只有一面有面粉的?”四奶奶就説:“恩,真棒!這個非常好!”爸爸和小叔兩個是最懶的了,兩個都呆在家裏玩電腦。四爺就拿了一個餃皮,把裏面包的全是辣椒粉,並與別的包法不一樣,説:“這個是給你爸的。”妹妹又包了兩個空的,説是給小叔的。餃子終於可以吃了,我們首先給了爸爸一碗,爸爸吃着説:“這餃子怎麼是空的?”後來爸爸又喊着辣,拿起杯子大口大口地喝着飲料。我就説爸爸:“你運氣真好,三個都被你你給碰上了。”後來,爸爸吃的時候特別小心,我們説沒了,可他不聽。。這真所謂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餃子是我最喜歡吃的,所以吃了一碗又一碗。後來,覺得肚子有點脹了,我説:“我覺得我好像吃的有50個了。”大家都笑了,四爺説:“50個沒有,至少到30個了。”這才有過年的氣氛呢。

聚財

正月初一的時候,爸爸讓我倒垃圾,我把垃圾倒了。後來媽媽看見垃圾被倒了,就説:“誰倒的垃圾?”我疑惑不解地回答:“我啊,怎麼了!”“把錢都倒了。”“垃圾怎麼成了錢了?”我很好奇,上網查了資料,原來是這樣的: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裏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

中國的春節民間習俗可真有趣啊!是啊,這樣也更給春節增添了不少的氣氛。

春節的作文1200字 篇6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記憶中的春節是從最冷的臘八開始的。

臘八那天,媽媽便開始製作香甜可口的米通,我們俗稱“炒米糖”。製作過程比較繁瑣:先是把糯米用一個大飯甑蒸熟,花三五天時間曬乾,然後放在燒熱的大鍋上來回翻炒。一會兒功夫,蒸熟曬乾的糯米粒便神奇般地迅速膨脹。再把膨化了的糯米盛放在大竹筐裏,澆上事先熬好的糖漿,用粗竹筒把糯米糖漿壓平,冷卻後平均切成小塊,就成了過年時最受孩子們歡迎的小吃。炒米糖製作完畢,就開始炒花生、炒瓜子、炸薯片、炸油皮、炸玉蘭片……媽媽説,這些小吃一定要提前炒好,然後密封一段時間拿出來吃才不會上火。可我總是不聽她的話,經常偷着吃,結果每每口舌生瘡、痛苦萬分的時候才後悔不已。這個時候,媽媽便會煲一鍋一種長在田間喚作“狗貼耳”的下火涼茶給我喝。

當然,這段時間人們還會開始釀米酒。這種酒現在已經非常有名,很多商店超市和菜場都有出售。王安石詩中提到的“屠蘇酒”我沒見過,但對於“米酒”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可以説我是喝着它長大的。小時候,家裏只有在過年才會奢侈地釀米酒,平時大人捨不得用糯米釀酒喝——對於窮人家來説,釀酒是非常浪費糧食的。當然,釀酒也是挺有講究的,每個程序的要求都非常嚴格,否則,一大缸甜米酒就可能成了“酸酒”而難以下喉。

等到各種年貨都準備完畢,臘月二十五到了。這個時候,就是所謂的“年關”了。從這天起,年的氣氛便越來越濃:先是噼噼啪啪此起彼伏的爆竹聲響,給人新年已至之感;再是家家户户忙碌着清潔整理房屋,俗稱“掃屋”,又稱“掃塵”。“塵”與“陳”諧音,寓意掃除過去一年的晦氣和黴運,迎接新一年的好運。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寫春聯了。記得村裏有個退休教師,寫得一手好字。每逢除夕將至,村裏人便會買上紅紙、提上年貨到退休教師家裏登門求字。老教師頭髮鬍子都已發白,喜歡在棉襖外面套一件黑長袍,清瘦的臉上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鏡,看起來就像一位知識淵博的老學究。只見他把紅紙鋪開,手握掃帚大的毛筆,顫巍巍地蘸上墨水,然後大筆一揮,那些字便行雲流水般呈現出來。他寫完後還會搖頭晃腦地讀一遍,如“花開富貴,竹報平安。人壽年豐家家樂,國泰民安處處春……”我喜歡一邊看他寫字一邊模仿他的姿勢,然後偷偷記住那些字的讀音,久而久之,我比同齡人認得的字都多,而且全是繁體字,這一優點我到現在都非常得意。

“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詩中提到的桃符在我們家鄉是沒有的,但總歸與春聯的寓意相差無幾罷。我一直都覺得貼春聯是很神聖的事,因為春聯內容是我們在新的一年裏所希冀的,如“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我們不就希望和和順順、平平安安嗎?辭舊迎新,舊的對聯是一定要先撕下來燒掉的,講究的人家還會在大門口燃一柱香、放一串爆竹,如此才能把新的春聯貼上去。

貼完春聯,家家户户就開始張羅年夜飯了。“年三十不洗澡來年會變牛”,小孩子聽了爺爺奶奶的提醒後,都早早地洗完澡穿上新衣服等待“年夜飯”,也叫“團圓飯”,寓意團圓和睦。全家人圍着豐盛的晚餐談笑風生,一邊就餐一邊道着祝福、説些吉利的話,最後的剩菜剩飯也被叫做“年年有餘”。晚飯過後,全家人聚集在客廳看“春節聯歡晚會”,桌上放着小零食,大夥邊吃邊聊邊看,在歡聲笑語中直到子時,俗謂“守歲”,也是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這個時候,鞭炮和煙花不斷地響破寧靜的夜空,家家户户燈火明亮,孩子們玩着各式各樣的煙花,大人們則開始分發壓歲錢,節日熱鬧的氣氛在後半夜才平靜一點。

“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兒時的春節總是那麼快樂、那麼滿足,彷彿一條條歡流的清溪,又像一幅幅靈動的畫面,在我腦海中此起彼伏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