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資格考試

護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精選

欄目: 資格考試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原發性肝癌容易侵犯門靜脈分支,癌栓經門靜脈系統在肝內轉移。肝外血行轉移多見於肺,其次為骨、腦等。

護士資格考試高頻考點精選

肝區疼痛是原發性肝癌最常見的症狀。半數以上病人以此為首發症狀,多為持續性隱痛、刺痛或脹痛,夜間或勞累後加重。

肝癌常見併發症有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癌腫破裂出血及繼發性感染等。

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是目前公認的簡便且確診率高的原發性肝癌的定性診斷方法。 可用於普查,有助發現無症狀的早期病人,如AFP呈持續陽性或定量>500μg/L,應高度懷疑肝細胞癌。

B超是目前肝癌定位檢查中首選的方法,能發現直徑為2~3cm或更小病變。

肝切除術是目前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不能手術的可行肝動脈結紮或肝動脈栓塞。

腹水的護理:指導病人低鹽飲食;觀察記錄每日尿量、尿比重;定期測量腹圍及下肢水腫程度;給予清蛋白、血漿以提高膠體滲透壓,減少腹水;使用呋塞米排出體內過多液體。

肝癌病人術後24小時內卧牀休息,避免劇烈咳嗽。為防止術後出血,一般不鼓勵病人早期活動

癌腫破裂出血是原發性肝癌常見的併發症,應告誡病人儘量避免致腹內壓驟升動作,以防腫瘤破裂。

胰腺癌好發於胰頭,部,以胰管上皮細胞的導管細胞癌多見。早期即可發生淋巴轉移。

胰頭癌疼痛多位於上腹居中或右上腹部疼痛,胰體尾部癌疼痛多在左上腹或左季肋部疼痛。晚期常向背部放射。疼痛常劇烈,夜間較白天明顯。

黃疸是胰頭癌最主要的症狀和體徵。黃疸一般是進行性加重。多數病人出現黃疽已屬中晚期。

.胰腺癌術後,胰腺的內分泌功能會受到明顯影響,故對胰腺大部切除的病人,需要監測血糖、尿糖和酮體的變化。

胰腺癌術後腹腔引流管一般留置5~7天,胃腸減壓管留至胃腸蠕動恢復,T管留置約2周左右,胰管留置2~3周後拔出。

胰腺癌術後胰瘻多發生於術後5~7天,是危及生命的主要併發症之一。表現為腹痛、腹脹、發熱和腹腔引流液內澱粉酶增高。

胰腺癌術後膽瘻多發生於術後5~l0天,表現為發熱、腹痛及膽汁性腹膜炎症狀,T管引流量突然減少,腹壁傷口流出膽汁樣液體。

胰腺癌術後早期出血多發生在術後l~2天,多由於創面廣泛滲血、止血不徹底或凝血機制障礙所致;發生於術後1~2周內的'出血可因胰液、膽汁腐蝕及感染所致。表現為嘔血、 便血、腹痛,以及脈速和血壓下降。

大腸癌轉移途徑:直接蔓延;淋巴轉移;血行轉移;種植轉移。

結腸癌最早出現的症狀常為排便習慣及糞便性狀的改變,多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加,腹瀉、便祕、糞便中帶膿血或黏液。

腹痛也是結腸癌常見的早期症狀。疼痛部位常不確切,程度多較輕,為持續性隱痛或僅為腹部不適或腹脹感。

大腸癌癌腫距齒狀線5cm以上者,經腹切除乙狀結腸和直腸大部分,保留正常肛門,稱經腹直腸癌切除術(即Dixon手術)。

大腸癌腸道準備包括控制飲食、使用腸道抗菌藥物清潔腸道。目的是避免術中污染腹腔,減少切口感染和吻合口瘻。

大腸癌腸道準備使用藥物:術前3天口服新黴素或卡那黴素;口服維生素K;術前2日晚用肥皂水灌腸,術前1日晚清潔灌腸。灌腸時,宜選用粗細合適的橡膠肛管,禁用高壓灌腸。

大腸癌術後肛門排氣或結腸人工肛門開放後拔除胃管,進流質飲食,1周後改為半流質,2周左右方可進普食,且食物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及易消化的少渣飲食為主。

大腸癌結腸造口於術後2~3日腸蠕動恢復後開放,取左側卧位,為保護造口周圍皮膚,應經常清洗消毒造口周圍皮膚,並以複方氧化鋅軟膏塗抹周圍皮膚,以免浸漬糜爛。

大腸癌腸吻合手術病人術後7~10天不可灌腸,以免影響吻合口癒合。

大腸癌結腸造口病人避免食用產氣性食物、有刺激性食物或易引起便祕的食物。鼓勵病人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若病人進食後3~4日未排便,可用液狀石蠟或肥皂水低壓灌腸。

.膀胱鏡檢查是膀胱癌最重要的檢查方法,能直接看到腫瘤的部位、數目、大小、形態等,並可取活組織檢查。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見的腫瘤。血尿為膀胱腫瘤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多數為全程無痛肉眼血尿。

膀胱灌注化療通過導尿管將化療藥物注入膀胱內,讓化療藥物在膀胱內保留2小時左右。在藥物保留期間,應讓交替變換卧位,以保證藥物與膀胱的各個部位充分接觸。保留時間一到,即排淨尿液,並大量飲水。

膀胱腫瘤電切術後後常規沖洗1~3天,應密切觀察膀胱沖洗引流液的顏色,根據引流液顏色的變化,及時調整沖洗速度,防止血塊堵塞尿管。

子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最高,嚴重威脅婦女的生命。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使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下降。早發現與預後關係密切。

子宮頸癌好發子宮頸外口的鱗一柱上皮移行帶。

早期宮頸癌病人常無明顯症狀,偶有接觸性出血。是宮頸癌病人出現最早,最典型的症狀。

宮頸癌病人可見血性,有大量膿性米湯樣惡臭白帶。

宮頸癌患者晚期可出現嚴重腰骶部或坐骨神經痛,全身惡病質狀態,但無腹水。

0期(宮頸原位癌)病變限於上皮內,無間質浸潤;Ⅱa期宮頸癌無宮旁浸潤。

子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用於宮頸癌普查,是篩查和早期發現宮頸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排除和初診宮頸癌的方法。

宮頸活組織取材位置在宮頸外口的鱗一柱上皮交界處3、6、9和12點處。

宮頸和宮頸管活組織檢查是確定宮頸癌的最可靠方法。

陰道鏡:宮頸刮片細胞學檢查Ⅲ級或以上者,在陰道鏡下,選擇可疑病變部位進行活檢,可提高診斷的正確率。

宮頸癌的預防措施有:普及防癌知識,積極治療宮頸炎,提倡晚婚、晚育及少育,一般婦女1~2年複查一次富頸塗片,有接觸性者出血者追蹤隨訪。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惡變率低,多見於30~50歲育齡期婦女,20歲以下少見。

子宮肌瘤主要由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常為多發性。

肌壁間肌瘤最常見約佔60%~70%。

黏膜下肌瘤向宮腔方向突出,表面由子宮黏膜層覆蓋,約佔10%~l5%。

子宮肌瘤的發生可能與雌激素水平過高或長期刺激有關,故絕經後肌瘤停止生長,甚至萎縮。

漿膜下肌瘤最常見的症狀為下腹包塊。

黏膜下肌瘤患者會出現月經週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不規則陰道出血等臨牀表現。

子宮肌瘤壓迫症狀可見尿頻,便祕,排尿困難。

子宮肌瘤導致不孕因子宮肌瘤使宮腔變形。

子宮肌瘤可阻塞分娩,導致宮縮乏力、產後出血等,但子宮肌瘤患者不全選擇剖宮產,亦可根據情況選擇經陰道分娩。

卵巢惡性腫瘤患者早期多無明顯症狀,病人就醫時多已屬晚期,預後差,其死亡率居婦科惡性腫瘤第一位。

卵巢非贅生性囊腫,以濾泡囊腫和黃體囊腫多見,還可見黃素囊腫和巧克力囊腫。

青春期常見囊性畸胎瘤。漿液性囊腺癌是最常見的卵巢癌,易發生惡變,黏液性囊腺瘤可形成巨大囊腫。

卵巢腫瘤併發症包括蒂扭轉,破裂,感染,惡變。

蒂扭轉是卵巢腫瘤最常見併發症,是婦科常見急腹症。中等大小,重心偏移的腫瘤,畸胎瘤最易發生。典型症狀是突然下腹一側劇烈疼痛。

卵巢腫瘤體積大小與是否惡變無關。

卵巢癌術後長期隨訪和監測,良性者術後1個月常規復查。

成熟畸胎瘤又稱皮樣囊腫,屬於卵巢生殖細胞腫瘤。

.絨毛膜癌50%發生於葡萄胎之後,2.5%發生在異位妊娠之後,葡萄胎清宮後1年以上發病者一般考慮為絨毛膜癌,包括絕硅後患者。

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臨牀表現不易鑑別,應該先看病史,如人流、宮外孕後則絨癌可能性大,如葡萄胎清宮術後4月(小於6個月)則侵蝕性葡萄胎可能性大。

滋養細胞腫瘤(侵蝕性葡萄胎和絨癌)患者血、尿HCG測定病人常於葡萄胎排空後9周以上,血、尿HCG測定持續高水平或一度下降後又升高。

組織病理學檢查見到絨毛結構為侵蝕性葡萄胎,無絨毛結構者為絨毛膜癌。這是二者主要區別。

陰道轉移者應儘量卧牀防出血,若發生破潰大出血,填塞止血的紗條須於24~48小時內取出。

肺轉移者半卧位休息,按醫囑給予鎮靜劑;出現大咯血,立即讓病人取頭低患側卧位並保持呼吸道通暢。

葡萄胎的主要臨牀表現有停經後陰遭流血、子宮異常增大(子宮大於停經月份)、卵巢黃素化囊腫、嘔吐及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徵象(20周前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腹痛(多為陣發性下腹痛)無白帶增多現象及胸痛、咯血。

血尿HCG測定是診斷葡萄胎的最主要依據。

B超檢查是診斷葡萄胎最重要、最可靠的檢查方法;見陰道排出水泡狀組織也是診斷葡萄胎的可靠方法。

葡萄胎一經確診應及時清除宮腔內容物,高危人羣可考慮預防性化療,但化療不作為常規治療。惡變者可考慮手術。

預防性化療指徵有:HCG>100KU/L、卵巢黃素化囊腫直徑>6cm、子宮體明顯大於孕周者、年齡>40歲、葡萄胎清除後HCG持續陽性、無條件隨訪者,不包括部分性葡萄胎患者。

.葡萄胎清官術中擴宮後大號吸管吸引,吸宮後加縮宮素10IU,宮頸管未擴張者不能用縮宮素,以防將水泡擠入血管,導致肺栓塞。

子宮大於妊娠12周者l次清宮不宜吸淨,一般於1周後再次清官,每次刮出物選取靠近宮壁的組織送病理檢查。

葡萄胎病人隨訪內容包括詢問陰道流血、咯血等轉移症狀,觀察血、尿HCG,婦科檢查,必要時行X線胸片檢查。

葡萄胎術後隨訪期間必須嚴格避孕,首選避孕套。也可選擇陰道隔膜,一般不選宮內節育器及避孕藥,以免混淆子宮出血的原因。

急性白血病主要表現為發熱、出血、貧血、白血病細胞浸潤。發熱是最常見症狀。發熱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感染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成熟的中性粒細胞。最常見致病菌是革蘭陰性桿菌。

急性白血病出血主要原因是血小板減少。顱內出血時會發生頭痛、嘔吐、雙瞳孔大小不對稱,甚至昏迷而死亡。

白血病細胞浸潤表現

(1)肝、脾及淋巴結腫大:急淋病人淺表淋巴結腫大明顯,無壓痛。

(2)骨骼和關節:胸骨下段局部壓痛,對白血病的診斷有價值,提示骨髓腔內白血病細胞過度增生。

(3)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常出現在疾病緩解期。表現為頭痛、嘔吐、頸強直、視物模糊、抽搐、昏迷等。產生原因是多數化療藥物不易通過血腦屏障,隱藏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白血病細胞不能被有效殺滅,故而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自血病。常見於急淋。

急性白血病是確診必做檢查。多數病人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或極度活躍,以白血病原始或幼稚細胞為主,佔30%以上(為診斷重要依據並有助於與慢性白血病區別),較成熟中間階段的細胞缺如,正常的粒系、紅系細胞和巨核細胞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