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教案模板(精選22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11W

教案模板

一、什麼是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教案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

二、教案模板(精選22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案模板(精選22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案1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1、通過“立定跳遠”的學習,初步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形成正確的概念。

2、增強學生的彈跳力以及靈敏、速度、協調等身體素質的發展。

3、通過遊戲,培養學生對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發展奔跑能力。

二:教學內容和活動:

1、 跳遠:(立定跳遠)

2、遊戲《換物接力》

(1)準備部分:

1、 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要求:

集隊要做到:快、靜、齊,精神飽滿,動作正確、整齊。

2、宣佈課的內容和要求,安排見習生。

3、準備運動。

(2)基本部份

一、立定跳遠:

動作要領:

兩腳自然左右開立,上體稍前傾,兩臂前後擺動各一次,兩腿配合作自然彈性屈伸,然後兩臂用力向前上方擺,同時兩腳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時以腳跟先着地。

重點:

向前上方擺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

難點:

動作連貫,蹬擺配合。

1、教師講解示範,提出重難點。

2、學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擺臂練習。

3、學生做擺臂向上跳起的練習。

4、在教師的指導下做擺臂向前上方跳躍的練習。

5、教師指出易犯錯誤,並進行糾正。

6、學生進行對比練習,分組練習。

二、遊戲:(換物接力):

遊戲方法:

在場上畫一條起跑線,線前10米處並排畫四個圓圈,間隔3米,圈內一個實心球。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路縱隊,正對圓圈站在起跑線後,各隊排頭手持一個小皮球。發令後,各隊排頭迅速跑向本隊前面的小圓圈,將皮球放在圈內,拿起實心球往回跑交第二人,第二人按上述方法進行,用實心球換回小皮球。如此依次進行,以先跑的隊為勝。

遊戲規則:

交換物必須放在圈內,如滾出圈外,要拾回放好再跑。

要求:

認真遊戲,聽從指揮,注意安全。

三、結束部分

1、集隊

2、整理運動:原地踏步

3、小結

4、解散

教案2

活動設計背景

近期觀察大班幼兒在晨間操跳瓶子體能練習的環節中,有小部分幼兒動作不夠規範,而立定跳遠也是大班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本次課通過先學習立定跳遠後再學習雙腳連續向前跳,使幼兒後續體能練習中能很好完成技術動作。

活動目標

1. 學習立定跳遠技術,掌握兩腳同時起跳和輕巧落地的跳躍方法。

2.增強幼兒的彈跳力以及靈敏、協調身體素質的發展。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兩腳用力蹬地起跳,動作配合協調。

活動難點:落地緩衝後的身體平衡。

活動準備

電腦多點數控播放錄象片段、塑膠操場、營養快線小瓶子人手2個、音樂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激趣熱身(預計用時5')

課流程:課前觀看立定跳遠技術要領視頻片段→播放音樂, 遊戲:大小風吹;高人矮人。

“中一班的小朋友,今天黃老師和你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但有個要求,認真看片段裏哥哥姐姐們都做了那些動作?”

遊戲“大風吹,小風吹”:幼兒想像大風、小風、龍捲風中的情景,根據自己的想像,用身體、動作、語言(聲音)表現出來。教師變化口令,幼兒跟隨練習。當教師喊“風停了”學生做“站如鬆”,迅速站好。(反覆幾次)

遊戲高人矮人:圍大圓圈,教師於圓圈中,當教師是高人(站立)時,幼兒反之是下蹲。(反覆幾次)

二、基本部分:自主練習(預計用時21')

課流程:講解、示範→探索跳瓶子→向下跳:定點跳傘。

1、“誰告訴我剛才在片段裏哥哥姐姐們都做了那些動作?”

幼兒示範(圍大圈示範幼兒站於圓圈中)→教師示範、講解:

步驟:

⑴、預備—腿稍屈,臂後襬,上體稍前傾,可彈動一次。

⑵、起跳---腿蹬直,臂向前上擺,展體,使身體向前跳出。

⑶、落地—屈腿全蹲。

用形象1-2-3、立-定-跳-遠 數、字代表動作技術分解步驟。

2、“今天黃老師和中一班的小朋友一起來玩你們平時做操的瓶子,大家嘗試用剛才學過的本領去進行練習。”

巡迴引導幼兒擺放不同位置的瓶子進行練習,重點引導由(近—遠)調節擺放及幼兒兩腳用力蹬地起跳及動作連貫性。(鼓勵膽小幼兒能跳出第一步)

3、鞏固練習:定點跳傘

從30CM高的台階往下跳到定點的圓圈中,跳到圓圈的幼兒進行獎品獎勵,鼓勵膽小幼兒。

重點引導幼兒落地緩衝後的屈腿全蹲。

三、結束部分:(預計用時4')

音樂放鬆遊戲:木頭人(不許動時規定幼兒做立定跳遠預備、落地動作;)。

教學反思

1.本節課的體育教學以遊戲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有趣的氛圍中完成了運動參與、身體健康,運動技能等領域的教學目標。如“大風吹、小風吹”,等活動,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照顧到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心理需求,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了教學。設計了自主嘗試、小組討論、發表分享、展示歸納等教學流程,提高了幼兒自主學習能力,對幼兒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3.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缺憾,如在探索跳瓶子、定點跳傘的環節中,教師的引導不夠。能力強的幼兒一下就能跳過,而能力弱一點的幼兒,通過連續的練習跳躍也能跳過,這是幼兒大膽創造的結果。教師對此沒能及時加以引導,説明應變能力不夠。

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及鍛鍊價值,掌握蹬地有力、輕巧落地的技術動作。

2、技能目標:85%以上的學生能夠掌握立定跳遠的技術動作,發展學生靈敏、協調、力量等素質,提高跳躍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積極向上、團結協作的精神。

4、負荷目標:平均心率為120次/分左右,練習密度為45%左右。

教學重點:

蹬地有力、輕巧落地。

教學難點:

蹬擺協調。

導入語:同學們的表現真是棒極了!你們的激情深深的感染了我。熱了吧?用你們的小手扇扇風涼快涼快!

師:同學們;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習什麼本領啦?

生:雙腳起跳雙腳落地。

師:對了,同學們真棒!下面聽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好不好?

故事:有一年夏天,我到觀賞荷花,湖面上有大片大片的荷葉,有一隻青蛙正半蹲在一片荷葉上,我正想慢慢靠近它看個究竟,青蛙卻猛的一跳,又輕輕地落到了另一片荷葉上。我想這麼大這麼肥的青蛙,為什麼落在荷葉上,荷葉卻一點也沒有破呢?

生:因為青蛙跳躍的本領大,因為青蛙落在荷葉上很輕很輕

師:對了,同學們真聰明!青蛙跳躍的本領這麼大,卻能輕輕地落在荷葉上,同學們能不能像青蛙一樣用力地跳起,輕輕地落地呢?

生:能!

師:嗯!好樣的!你們的信心讓老師看到了希望,那我們就開始行動吧!

師:第1組,第2組,第3組,第4組各小組在組長帶領下,將荷葉任意擺放圖形在自由跳躍,看看誰最有創意!

師:你們這是什麼圖形啊?

生:五環,“S”形……

師:哨聲!請各組停止練習,拿好荷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陳老師。剛才老師看到有的同學轉一圈跳過荷葉或跳過荷葉轉一圈,還有的同學單跳雙落等等,而且擺放的圖形也各有特色,同學們為你們精彩的創意鼓掌!

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往高杆的荷葉或離我們更遠一點的荷葉上跳?

生:想!

師:哇!看來大家是充滿挑戰之情!同學們在練習時要相互交流,探討怎樣才能跳過既高又遠的荷葉,而又不弄破它?我們不是常説三個臭皮匠頂個……

生:頂個諸葛亮!

師:對了!頂個諸葛亮!所以呢大家要利用集體的智慧去迎接挑戰,體驗合作學習的快樂!

師:請各組長帶領隊員到指定荷葉上練習,連續跳過一片或兩片荷葉重疊的高度,距離由近至遠移動。

師:哇!你跳的可真遠,你能説説是怎樣跳的嗎?

生:兩手用力向上擺起,腳就跟着向前伸。

師:很好!來!大家看涵涵同學跳,很厲害吧!可真像一隻大青蛙輕輕的落在荷葉上!

師:駱城也很不錯!你是怎樣跳過兩片荷葉的?

生:用力蹬起,把腿收起向前伸!

師:哨聲!請各組停止練習,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陳老師。同學們剛才都有着出色的表現。老師把同學們所體驗到的要點編成口訣,我們一起學習學習,請看圖板,齊讀:“一擺……”

師:請看老師給大家展示!

生:鼓掌!

師:謝謝你們的掌聲!

師:接下來,同學們按老師的口令進行原地蹬、擺、跳的模仿練習。同學們以大圓的邊線為起跳線向圓外跳出,大家注意了,腳尖不得觸及起跳線哦!否則就犯規了,當老師喊“1”的時候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上擺,喊“2”的時候屈膝下蹲,上體前傾,手臂向後擺,喊“3”的時候兩腳用力蹬地,同時手臂向前上方擺,向前跳出。聽明白了嗎?預備、1、…2、…3…

師:哨聲!剛才我們主要通過模仿練習讓大家體會上下肢的配合,大多數同學都能按照動作要領去完成,有少部分同學的蹬、擺用力不夠協調,還要加油哦。下面請各組長組織本隊同學練習,好!各組練習開始。

師:你跳得真棒,如果起跳時手能擺高一點就更好了。

師:你的手腳配合的不夠好呀,來!看老師跳一遍(教師示範),蹬地的同時手臂向上擺,落地時要屈膝下蹲緩衝來保護自己。

師:你學會了嗎?

師:再跳一次老師看看好嗎?

師:嗯,這下好多了。

師:你完全有能力跳得更遠,來試試吧,相信自己。

師:哨聲!,下面老師要請同學出來展示,大家認真觀察,還要評價,誰先來?

師:你來

師:誰來評價一下她的動作,你説。

生:向前跳時雙臂還留在後面,沒有向前擺。

師:觀察得真仔細。

師:奕姝你來展示一下

師:他跳的怎樣?駱城你説。

生:手和腳配合不協調,落地很重,沒有屈膝緩衝

師:很好,謝謝你的回答。

師:全班同學應該用掌聲謝謝駱城同學,因為他又一次給全班同學強調了動作的要點。上下肢協調配合,落地要輕,屈膝緩衝。下面我們就請駱城給我們展示一下。

師:他跳的好嗎?

生:好,(掌聲)

師:好在哪?

生:跳得好遠,蹬地有力。

師:駱城是跳的很棒,掌聲送給他。

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把能跳得遠的方法説説:“一擺二蹬三跳起,快速蹬地腿收起,提膝收腹展身體,屈膝緩衝身前傾。”來!各組根據口訣再次體驗動作。

師:哨聲!請各組停止練習,站在自己的位置上面向陳老師。同學們,接下來我們將進行《奪星之旅》遊戲,你們要大膽展示自己的本領,有信心嗎?

生:有。

師:遊戲的方法是: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實力選擇起跳線,從第一條起跳線跳過荷葉的同學可獲得三顆紅星,從第二條起跳線跳過荷葉的同學可獲得兩顆紅星,從第三條線跳過將獲得一顆紅星,同學們在奪取紅星之後,快速跑回將紅星貼到本隊的貼板上,最後以紅星多的隊為勝隊。

生:進行《奪星之旅》遊戲練習。

以上就是我的片斷教學,謝謝大家!

教案4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

2、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

3、 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去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和表現生活中美好的景物。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環境,愛護動植物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是利用學習過的繪畫表現形式,來表現有人和動物的風景。

教學準備:

繪畫工具和材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習用品,師生問好。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咱們和大家一起學習第二十四課《有人和動物的風景》。説到漂亮的風景和可愛的動物大家都喜歡,我們在生活中要愛護大自然,更要保護我們身邊的動物。

三、講授新課

首先和大家複習一下前節課學習的內容:

同學們以前都學習過寫生吧?那麼什麼叫寫生?哪位學生説一説?(寫生就是直接以實物為對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回答的很好, 有的同學又要問了畫什麼呢?畫風景寫生。

城市和鄉村都有美麗的景色。一塊草地,一片樹林,一道河灣,一條小徑。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還有身邊可愛的小動物也可以入畫。

在畫畫的時候,分一分疏密,分一分主次,分一分近景、中景和遠景。把紛繁的景物,提煉概括成一個整體,在有限的空間裏,渲染出情調和氣氛。

1、 欣賞書中的例圖,體會怎樣從平凡景物中去發現美。

2、 學習建議:可以用水粉顏料畫一幅風景寫生,注意畫面的氣氛和色彩相協調。可以用油畫棒,彩色鉛筆等工具材料結合水粉色進行作業。

3、 教師講解寫生風景的步驟及方法。

(一)帶領學生觀察風景。

(二)用鉛筆勾形,注意透視和比例關係。

(三)進行圖色,注意色彩的搭配。

(四)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業展評。

將學生的作業進行展示,評出優秀作業。

五、總結談話。

教案5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和表現使學生感受雕刻藝術的獨特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學生自主探索掌握蘿蔔的基本雕刻方法;

3、根據完成的蘿蔔雕刻形象進行創編活動,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合作能力;

4、培養學生髮現美、表現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蘿蔔的雕刻方法。(如刻、翻折、嵌等)

教學難點:

能運用掌握的雕刻方法完成一件蘿蔔雕刻作品,並進行創編活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式、蘿蔔、牙籤、刀、創口貼等。

欣賞、激趣導入

1、導入談話。播放“蘿蔔王國”的化粧舞的動畫。

2、提問:你們能説説都看到哪些可愛的形象?

3、教師板畫蘿蔔。

4、揭示課題,板書“雕”。

今天這一堂課我們就要來學習、研究怎樣把一個個普通的蘿蔔經過我們的巧手雕刻、裝飾,讓它們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

1、師生問好。

2、欣賞“蘿蔔王國”。

3、仔細觀察畫面,描述在舞會上看到的形象。

4、確立本課學習研究的主題。

本課採用探究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探究,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質疑問難中探究,在問題解決中探究,在實踐活動中探究;採用研究性學習,小組協作學習等方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整個教學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進行。

一、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有:

1、學生能自己觀察化粧舞會上的形象,掌握觀察方法,為學生的想作鋪墊。

2、欣賞教師的範作(製作成動畫)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3、學生通過欣賞能提出疑問(這麼美的蘿蔔雕刻作品是怎麼做出來的?)確立本課探索研究的主題。

二、主體參與,實踐探索

1、出示一個形狀奇異的蘿蔔,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根據這個蘿蔔你們來想想看,它可以做個什麼形象?)

2、小結。

根據蘿蔔的外形,顏色去想適合的形象的方法叫做“依物賦形”。

3、指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想象練習:

請大家看看這一個蘿蔔(與前一個不同)用“依物賦形”的方法來想想看,它又可以做什麼形象?

4、師生共同探索如何雕刻一件蘿蔔雕刻作品(獅子),滲透常用雕刻方法技巧的示範。

5、提出疑問:如果你根據手中的蘿蔔外形實在想不出它像什麼時你會怎麼辦?

6、出示製作要求,鼓勵學生在具體制作過程中繼續探索新方法,發現新問題。

a、發揮想象,大膽構思。

b、分組合作,創編木偶劇。

c、細心雕刻,注意安全。

7、以小組為單位與學生交流探索新的雕刻方法和困難,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1、根據一個有特點的蘿蔔從不同角度進行想象。

2、根據另一個不同形狀顏色的蘿蔔進行想象,激活思維,為具體制作時的“想”作好鋪墊。

3、學生一起討論,出謀劃策,協助老師完成一件雕刻作品,在解決問題中掌握雕刻方法技巧。

4、回答問題。

(根據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提出自己的方法)

5、明確製作要求,小組合作。

①各小組在輕緩的音樂中創作,並創編木偶劇。

②向老師、同學推薦自己的新方法並提出所遇到的困難,師生共同交流研究。

這一階段是本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情感體驗和知識建構的過程。其教學目標是:

1、培養學生的自主研究學習的能力;2、通過探索、研究掌握雕刻方法、技巧;3、培養學生的想象創造能力,根據蘿蔔的特點進行大膽想象、創造;4、讓學生體驗到與人協作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這一階段中最大限度的減少了教師的講授,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儘可能讓學生在雕蘿蔔的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新的雕刻方法、技巧中創新,這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製作中的問題,讓學生自主發現、自主解決,方法讓學生自主尋找,如翻折等方法的靈活運用,蘿蔔的顏色搭配,如何使自己的作品更精緻,更完美等。雕刻過程讓學生自主探究。

這一階段的教學流程中有學生製作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採用個人、小組、集體等形式。因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一方面學生通過新舊信息的雙向作用,形成個體的知識建構;另一方面通過交流,學生可以聽到不同的見解,使學生的認識不斷修正、完善、豐富和提高。所以適時組織學生交流是非常必要的。

三、作品交流、欣賞評價

1、出示蘿蔔城化粧舞會場景,

2、拉出幕布,鼓勵學生大膽上台表演木偶劇,欣賞作品。

3、評價作品。

小組表演木偶劇,互相展示作品,欣賞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這一階段的教學目標是:

1、讓學生在木偶劇的表演交流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再次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2、讓學生在相互交流欣賞中學會反思與評價。

3、在欣賞交流中促進知識的進一步建構。

五、拓展延伸

1、總結本課的學習情況。

2、提問: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説説完成一個蘿蔔雕刻作品大概要經過哪幾個步驟。

3、對本課的學習拓展延伸,播放玉雕、根雕等作品圖片。

1、學生通過本節課的探索歸納出製作蘿蔔雕刻的一般步驟。

2、欣賞根雕、玉雕等藝術品,感受美,拓寬視野。

六、本課的總結采用欣賞、激勵的方式。

由學生總結雕刻一件完整的蘿蔔作品的一般步驟方法,為學生的探索研究學習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學習,從而達到會學。因課時有限,學生完成的作品並不都是非常精細完美的,這時讓學生欣賞一些精美的高雅的玉雕、根雕藝術品,這本身便是一種無聲的激勵,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思路:原來除了蘿蔔還可以用這些材料雕刻。教師再把本課學習遷移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在課後繼續用生活中其他材料進行雕刻,美化生活。

教案6

活動目標:

1、 幼兒學習用“順口溜”的方式來學習畫獅子並能創造性的畫出獅子的不同動態。

2、 培養幼兒審美感受,學習欣賞評價同伴的美術作品。

3、 激發幼兒創造力和想象力。

活動準備:

《獅王進行曲》音樂、獅子課件、獅子圖片、幼兒作品、幼兒用紙、勾線筆、油畫棒等

活動過程:

一 、課題導入

今天動物王國要競選森林大王了,聽,迎面走來了一隻動物,它是來競選大王的,它會是誰呢? 我們隨着音樂來聽一聽它的聲音。 它是誰呀?(獅子)會不會是獅子呢,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把它變出來,123

小朋友你們看這隻大獅子可愛不可愛呀?他長什麼樣?你們見過大獅子嗎?在什麼地方見過?喜歡吃什麼?

二 、欣賞雄獅課件

除了這隻大獅子來競選大王還有許多別的獅子也來啦,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都長什麼樣,都在做什麼?提問一:獅子的頭是什麼形狀?提問二:頭上有什麼?提問三:身體是什麼形狀?提問四:有幾條腿?提問五:尾巴像什麼?

教師小結:獅子長着大大圓圓的頭,披着長長的金黃色的鬃毛,大大的鼻子,有神的眼睛,橢圓形的身上有四條腿,尾巴像鞭子。

三:講解與示範

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畫獅子,老師這順有一個順口溜真有意思,能變出一個大獅子,我們小朋友想不想和老師一起來變一變:媽媽有個買菜的籃,兩個手把在上面。買個蘿蔔放中間,兩個雞蛋擱兩邊。兩個大餅放下面,點點芝麻香又甜。三根葱,三根蒜,“啊嗚”一口味道鮮。籃子四周加花邊,一隻獅子就出現。

老師這裏有獅子的頭、身子、腳和尾巴,請小朋友上來放一放獅子還會有哪些姿勢?(坐着、站着、跑、站、趴等)

四 、欣賞獅子不同動態的畫

五、 共同設計一隻獅子王

六、欣賞哥哥姐姐們的畫

七、幼兒作畫

1、教師提要求:畫之前我們的大獅子還有幾句話要老師轉告你們,我可是百獸之王,我的本領可大了,小朋友們要畫出我不同的本領哦。畫完後別忘了給我塗上美麗的背景顏色。千萬別把我化成小病貓哦,畫好後,把他貼到大森林裏,參加獅王大賽的競選。看誰能當選為獅子大王。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八、評選獅子大王,作品獎評

你認為那隻獅子是大王?説説你的理由?

教案7

一、教學設計指導思想

籃球運動是初高中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此運動可以發展學生的奔跑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和身體的靈敏性和彈跳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結拼搏精神,培養學生籃球活動的興趣,有助於發展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本課以高中新課標為依據,以學生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堅持“健康第一”、“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課堂上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練為主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進步,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教材分析

三步上籃是籃球技術中的基本技術之一,也是初學者較易掌握,較為實用的技術,對於其它技術的掌握也有銜接作用,掌握了三步上籃技術可以説為籃球的進攻技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初二(7)班學生。共有67人。大部分學生喜愛籃球運動。對籃球活動積極性很高。但對籃球活動的技術知識瞭解並不多。本節課複習運球技術,並通過比賽形式加以鞏固,同時學習三步上籃技術並採用分層次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發展學生的協調性、靈敏性,提高健康水平,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體育的意識。

2、技能目標:通過籃球三步上籃技術的學習,讓85%的學生能完成這一技術動作,15%的學生能瞭解動作的內涵,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評價能力,在學練中互相幫助、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一大二小三高跳的上籃動作。 難點:運球三步上籃動作的連貫性及穩定性。

六、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示範法,講解遊戲競賽,引導啟發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並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形成一種互幫互學,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通過鼓勵,放手學生思考、討論、合作創新以及遊戲競賽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目的。

教案8

一.教學背景

本課教學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方針,以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寓德育於體育與健康教學中為指導思想,激勵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在興趣中學會思考,在思考中掌握動作,在掌握動作中提高運動能力和發展身體素質。結合八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發展技能的同時,能夠在歡快的氣氛中愉悦身心、增強體質,從而使學生提高體育學習的興趣,個性得以發展,並逐步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

二.教學課題

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本課練習以進一步讓學生了解雙手胸前傳接球技術為主要目的,創設樂學情境,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獨立性。

三.教材分析

本課主教材是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它是籃球運動中最主要的基本技術,是初中籃球教學重要組成部分,是更好地學習其它技戰術的基礎,傳接球技術好壞直接影響到集體力量的發揮和戰術配合的質量,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學習和掌握這一技術。第二個複習籃球雙手頭上載球,通過複習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掌握雙手頭上載球技術要領。

四.學情分析

本次課所授班級為初中一年級學生,每班有60人左右,體育基礎水平很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及班級的學習氛圍濃厚。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語言啟發、模仿練習,小羣體學習,遊戲。 學法:完整法、分解法,合作學習。

六.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技術的規範性

難點:傳接球時機與整體配合意識

七.教學策略

本課的教學指導思想主要採用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反覆練習的教學策略,發展學生的個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運用靈活多變手段,做到身心結合,努力達到教學目標。

教案9

教學內容:

籃球裁判法

教學任務:

1、使學生理解兩人制裁判方法和技巧,初步掌握學習內容,提高欣賞比賽的能力。

2、通過本次課學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裁判手勢、區域分工和跑動路線,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賽前的準備

前導裁判的站位與職責

前導裁判在正常情況下應位於比賽的前方。他必須儘可能快地跑在前面,讓比賽朝他而來。前導裁判到達端線後,他應在其左側的3分線和不超過其右側的限制區遠邊之間正常地移動他沒有必要越出這個範圍。

當球在4、5、6之兩分區域時,他主要負責觀察球周圍的比賽,當球在1、2、3、6之三分區域時,他主要觀察自己區域內遠離球的比賽,特別是涉及掩護的情況。

前導裁判的主要責任

(1)無球區域

(2)非法的掩護

(3)通過中鋒或策應比賽

(4)球籃下面的比賽

(5)限制區內的動作

(6)任何運球上籃

(7)在緊逼防守中,如果有3名或更多的防守隊員在對方的後場內,前導裁判不要急着跑向端線,以便協助同伴觀看比賽。一旦球進入前場,前導裁判就要移向端線的正常位置。

前導裁判的執裁原則:

(1)當球移動時,總是保持移動。

(2)在兩裁判員視野之間監控所有的隊員們。

(3)尋找兩隊員之間的空間。

(4)從端線向後退以得到更寬的視角。

追蹤裁判的站位與職責

追蹤裁判應處於球的左後方,離球大約3-5米,觀察球和隊員的進攻。 當球在1、2、3、5、6之三分區域時,他主要負責觀察球周圍的比賽;當球在4區時,他要注視離開球的情況,特別注意非法掩護的情況。

追蹤裁判的主要責任

(1)2分投籃和3分試投,包括對一節或決勝期比賽時間終了或發生了24秒鐘違例作出判斷;

(2)干涉得分和干擾;

(3)籃板球的情況,特別是越背搶球的情況;

(4)有球和無球的掩護;

(5)非法用手;

(6)低策應區,特別是弱側(離開球的)的低策應區;

(7)遠離前導裁判的犯規;

(8)帶球走違例(追蹤裁判有最佳的視角);

(9)24秒鐘裝置;

(10)當球在無陰影區時,觀察無球區域。

追蹤裁判的執裁原則:

(1)當球移動時,追蹤裁判必須不斷地移動;

(2)監控,也就是把所有隊員都置於兩裁判員之間;

(3)尋找兩隊員之間的空間;

(4)當投籃、傳球或運球的球推進到罰球線延長部分以內時,要插的進。

出界和擲球入界的管理

(1)對線的責任:前導裁判負責端線和其左側的邊線,追蹤裁判負責中線和其左側的邊線。當球出界時:負責那條邊線或端線的裁判員應鳴一次哨並同時舉起他的手,伸直於空中,五指併攏,以停止比賽計時鐘。他用手指指向對方的球籃,清楚地指出擲球入界隊的比賽方向。他指令擲球入界的隊員到即將擲球入界的地點。裁判員把球遞交或反彈傳給擲球入界的隊員,或置於他可處理處,並核實他沒有從指定的地點移動超過正常的一步或向不止一個方向移動。在一次成功的投籃或成功的最後一次或僅有一次的罰球后,裁判員不應把球遞交、傳給擲球入界隊員,除非這樣做能使比賽更快地重新開始。當擲球入界後首先觸及場上隊員時,裁判員應用手做砍劈動作以給出時間開始的手勢。

(2)擲球入界

交替擁有擲球入界應在最靠近球出界的地點進行。任何違犯或任何停止比賽後,由擲球入界重新開始比賽,應在最靠近違犯的地點或停止比賽的地方擲球入界。如果在④、⑤或⑥區內,最靠近違犯的地點取決於下述區域:在比賽場地的兩角和罰球線的兩端之間畫兩條假想的線。當兩裁判員都拿不準應由哪個隊來擲球入界時,他們應一起使用跳球手勢, 指明一次跳球情況,接着給出比賽方向的手勢。如果界外區域到障礙物不足2米,任一隊的隊員都不得站在距擲球入界的隊員1米之內。如果球進入球籃,但投籃或罰球無效,那麼,隨後的擲球入界應在罰球線延長部分的界外進行。

投籃情況

(1)追蹤裁判主要負責球的飛行。如果球進入球籃,他必須向記錄台做出手勢來確定得分。

(2)得分隊的隊員沒有必要觸及球。

(3) 追蹤裁判負責給所有的3分試投打出手勢。如果成功,他要舉起雙臂,確認三分成功,當三分試投出現在4區時,前導裁判有責任協助同伴,他要舉起伸出三指的一隻手臂。

手勢和程序

(1)手勢:所有裁判員必須以伸直的手臂於空中。犯規時一拳緊握。違例時,伸開手掌和手指併攏,停止比賽計時鐘。或以技術犯規、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跳球情況的手勢停止比賽計時鐘。

(2)違例的宣判程序鳴哨做停表手勢。

指出違例的類型(出界球除外)。指出新的比賽方向。遞交球開始比賽。

(3)犯規的宣判程序

鳴哨並做出犯規手勢以停表。跑向記錄台,並距其6—8米處停步。清楚並較慢的報告犯規隊員的號碼(保持幾秒鐘是必要的)。指出犯規的類型。指出比賽的方向或罰球次數(若中籃要先做出兩分有效手勢)。兩裁判交換位置開始比賽。

(4)犯規後的轉換位置

在正常情況下,在每一次犯規後兩位裁判員應轉換(交換)位置。但是,兩位裁判員不應交換位置,當:前導裁判宣判了進攻隊員犯規,即:向記錄台報告犯規後,他成為新的追蹤裁判,並且追蹤裁判成為在對面端線的新的前導裁判。追蹤裁判宣判了防守隊員犯規,即:向記錄台報告犯規後,他繼續作為追蹤裁判,並且前導裁判繼續在端線作為前導裁判。

(5)兩裁判員同時宣判犯規

共管區一起鳴哨時,兩裁判員應密切配合,立即建立目光聯繫,以核實判決是否一致。一般情況下由距離違犯近的裁判員或比賽朝其運動的裁判員處理這一宣判,以避免兩位裁判員作出相互衝突的宣判。

(6)控制球隊犯規

負責有球區域的裁判員鳴哨並同時舉起拳頭直向空中,以停止比賽計時鐘。緊接着侵人犯規的手勢,裁判員用握拳指向犯規隊球籃的方向,給出控制球隊犯規的手勢。宣判犯規的裁判員跑到一個沒有隊員的位置,距記錄台大約6至8米,報告犯規。他指出犯規隊員的號碼,並做出帶球撞人的手勢。順序的最後一部分是用控制球隊犯規的手勢表明新的比賽方向。

罰球情況

罰球時,由新的前導裁判管理所有罰球,注視沿限制區對面一側的隊員們;尋找接觸情況和在球離開罰球隊員的手之前由隊員們進入限制區造成的罰球違例。新的追蹤裁判負責注視罰球隊員並計算5秒;注視沿對面罰球區站位的隊員們;注視球的飛行和籃圈上的球;如果罰籃成功,確認有效。沒有隊員排列的罰球對所有技術犯規、違反體育道德的犯規或取消比賽資格的犯規,罰則是2次罰球和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擲球入界球權。由於完成這些罰球時,不存在籃板球的可能性,隊員們不應沿限制區排列起來。未宣判犯規的裁判員負責管理罰球。宣判犯規的裁判員站在記錄台對面的中線延長部分的近處,準備好一完成了罰球就管理擲球入界。擲球入界隊員應站在中線延長部分的兩側並有權把球傳給比賽場地上任一地方的同隊隊員。

暫停和替換

(1)暫停的管理

每當某隊請求要登記的暫停,記錄員應在球成死球並停止比賽記時鐘時,用他的信號通知裁判員。如果一位裁判員正在報告犯規,在他結束了與記錄台的聯絡時發出的信號。最靠近記錄台的裁判員鳴哨並做出暫停手勢。

(2)換人的管理

當一次替換機會開始時,記錄員用他的信號通告裁判員一次替換已提出。

教案10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2、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唐詩》是我國詩歌的一座高峯,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着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生:白居易

師:怎麼知道?

生:名居易,字樂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生於河南省新鄭,青年時家境貧困,對社會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較多的接觸和了解。二十九歲中進士,官至左拾遺(諫官)。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屢次上書鍼砭時弊。寫下了《新樂府》、《秦中吟》為代表的“諷喻詩”,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統治階級的腐朽和罪惡。由於得罪了憲宗和官僚集團,被貶官。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今存書近三千首。在文學上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強調和繼承我國古典詩歌的現實主義優良傳統,反對“嘲風月,弄花草”而別無寄託的作品,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麗著稱。《琵琶行》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長篇敍事詩,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師: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生:被貶潯陽。

三、文題背景:

這首敍事詩,主要記敍白居易貶謫江州時,在一個蕭瑟的秋夜,送客潯陽江頭,偶逢琵琶女,從其苦難的身世聯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頓時觸發了天涯淪落的痛苦心境,悲愴之意油然而生,他飽蘸滿腹辛酸之淚,盡情傾述悲憤之情,寫下了千古絕唱《琵琶行》。詩一問世,即廣為傳送,遠揚塞外,直至今天,雖歷時千載,仍傳不衰。

師: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四、翻譯並疏理課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寫作動機。第三段:江中聽訴身世苦。

第一段:潯陽江邊聞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憐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聽琵琶曲。第五段:重問琵琶青衫濕。

五、講析課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運。

1、在這首長詩(敍事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2、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3、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歎——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

提示:從樂妓與詩人的人生歷程中來尋找答案。

明確:樂妓:早年的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羣芳”(色藝雙絕);

現在的境況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詩人:早年的境況是“身居高位、名動京師”(高官厚祿);

現在的境況是“謫居卧病、飄零天涯”(淪落淒涼)。

他們有着相似的經歷:都是由“盛”(風光無限、春風得意)而“衰”(淪落天涯、境況淒涼)。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盡情地傾述了自己的悲憤之情。是“音樂”將他們聯繫在一起。

4、詩人被貶到此地後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麼導致了他的情感波動。

提:(從小序中找)錚錚然有京都聲。

5、為什麼聽到京都聲後,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憤懣,憂鬱之情?

明確:詩人有着偉大抱負和理想,長安城是他施展抱負的地方,他被貶之後,表面上安於現狀,可是不能施展抱負一直是他心頭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樂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這都是非常激越雄壯的曲子,正好能釋放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鬱。也將白居易心頭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達了心頭激烈的情感。

6、請大家想一下,假如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能否激起詩人如此強烈的情感?

明確:江南小調是歡快的、流暢的感情,不能表達白居易的心情。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生了共鳴。才激起了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感傷情感?

二、欣賞這千古絕唱的音樂描寫。

1、音樂並不象高聳入雲的山峯,奔騰不息的河流,翁鬱蒼翠的林木那樣形象可感,它有聲無形,縹緲難以捕捉,歷代用詩歌來表現音樂的作品很少,堪稱精品的就更罕見。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對音樂的描寫可以説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謂描寫音樂的極品,自唐以來歷詠不衰,實乃千古絕唱,現在我們就來欣賞它。

整個曲調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這是詩人描寫音樂的開始,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她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説自己悲慘的遭遇和內心的哀愁:潯陽江邊,風寒月冷,琵琶女獨守空船,孤單淒涼。所以其出場彈奏時旋律低沉抑鬱。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高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後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所以這兩句寫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寫得特別入神。

第二部分是“歡樂曲”: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時歡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聲,忽高忽低,交織起起伏生動的樂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風得意的青年時代。那時的她,可謂色藝超羣,名噪京華,“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成功的榮譽與醉酒歡歌構成她生活的全部。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轉為清脆圓潤、輕快舒徐,形象生動。“大珠小珠落玉盤”更使人覺得在這裏落下的哪裏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語,和歡快時滾燙的淚水,讓人過耳不忘。接着用“間關鶯語花底滑”寫絃音像黃鶯(在)花下唱着輕快婉轉的歌曲,優美動聽。這更進一步寫出了琵琶女內心的歡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生。”漸漸地,絃聲緩慢,彷彿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説着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旋律變得“冷澀”“凝絕”,音樂之聲“暫歇”,在間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壓抑着,命運的變化使此時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此時此刻真是無聲勝有聲呀。

是呀,琵琶女好景不長,“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她“年長色衰”,生活變故,門庭冷落。迫於生計,她“老大嫁作商人婦”。回憶到這兒,怎不肝腸寸斷?

最後一部分是“悲憤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段音樂情緒高漲起來,絕非柳暗花明,重見天日,而是以剛勁急促、震撼人心的節奏,表達琵琶女對命運的不平之感與憤懣之情。這時她的幽愁怨恨一下子如破瓶而出的水漿滾滾而出,宣泄了她的幽愁暗恨。為何?

明確:琵琶女受傷的心靈本渴望愛情的撫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輕離別”,讓她時常空船獨守。這現實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樂之聲如“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對世人重色輕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憤怒控訴。“四弦一聲如裂帛”,如裂帛,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詩人被貶九江之後,他的偉大抱負被撕裂,是憤激的哀號。

總之,詩人不但寫出了琵琶女音樂技藝的高超,而且通過樂曲的變化,表達出演奏者內心情感的起伏變化,讓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正如詩人所云:“我聞琵琶已歎息。”悲憤的曲調,令普天下傷心人聞聲一哭!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個筆下寫憂怨,一個弦上彈憂怨,他們都有一樣的愁怨,詩人用濕漉漉的詩行寫出了用濕漉漉的眼淚浸泡得濕漉漉的心。

2、“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給我們(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東船西舫悄然無聲,這是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鬱悶和苦痛的結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盪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滿憂愁,瀰漫着涼意,將人們引入一個悽清和悲涼的意境。它渲染了當時悽清的氣氛又襯托出琵琶女彈奏的高超技藝,給人造成餘音繞樑的感覺。

3、讀了這一段,你能想到當時是怎樣的社會現實?

塵世太污濁、黑暗,詩人(包括如詩人一樣的有志之士)報國無門,請纓無路,他只能在詩歌世界成為士大夫。憑他的才華,他本來應該是這個塵世王國中的一個寵兒,結果卻成了塵世的遺棄兒。他滿懷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詩人的命運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來後又只能繼續走他飄泊的人生路。

4、此段關於音樂的描寫,是不是直接描寫?

生:是。

師:白居易對琵琶曲的總體感受是什麼?

生:如聽仙樂耳暫明(這是對琵琶女的高度讚揚)。這麼美妙的音樂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

三、總結本課描寫無形的音樂所運用的方法:

明確:第一就是運用比喻(修辭方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

第二就是用雙聲疊韻詞(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

第三就是運用的對比(有聲和無聲)、動靜結合的方法:在小學的作文中,曾經常寫到“我們教室裏非常的靜,連一根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到它的聲音”,那麼,以這種手法來寫,就能突出教室的靜,這種寫法,在以後的作文中也應借鑑一下。

第四就是運用心情來表現音樂:如“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表現了心情的壓抑,就可以體會到絃聲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無形的音樂化為有形,有了畫面感:比如説“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幽咽泉流冰下難”“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詩人把抽象的東西具體化、形象化的表達了出來,並能區別音調音色的變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課堂小作文

本文在寫作中不但注意了音樂美,而且也注意了畫面美。比如像《琵琶行》裏面的“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這裏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請大家把它改寫成現代文。

參考:春江花月夜,一彎江水,一輪明月,尋聲凝目月下船,空艙之前一紅顏,追前憶昔信手彈,月浸江水人心寒。

五、聯想積累

古今中外還有許多描寫音樂的詩都給人們以不盡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嗎?

參考:如劉長卿寫過一首詩:“泠泠七絃上,靜聽松風寒”,寫出了風入松的感覺。

六、小結: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着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教案11

教學目標:

1、欣賞並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和側面烘托的表現手法。

2、培養學明確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學明確立足文本運用想象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明確的藝術感悟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悲劇美,鑑賞音樂描寫是重點;

2、通過描寫音樂藝術溝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詩意的難點。

教學方法:

誦讀法結合學明確的自主探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音樂是人類最崇高的藝術,它淨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我國的民族音樂更是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一。我們來聽幾段樂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聽出各是什麼樂器?

(古箏《漁舟唱晚》琵琶《琵琶語》二胡《二泉映月》洞簫《亂紅》)

這些優美的曲調都是由我們的民族樂器演奏出的,音樂是一種高度抽象的藝術,而文學是一種藉助語言與文字表現具象的藝術形式。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來描繪一下它的聲音?

可能大家的想象與語言還不足以表現音樂的高妙境界。但我們的先人卻通過詩歌,把音樂的美妙用文字表現了出來。我們今天要一起品讀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體感受。

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的河流,走過了3000年的曲折歲月。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這樣一位皇帝,也許他的名字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而這位詩人就是唐朝的一張名片,千百年來,不斷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詩歌朝聖者。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提問明確共同朗讀上述詩歌)

很顯然這位詩人是白居易。那麼,白居易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琵琶行》?

明確:被貶潯陽。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在現在的江西九江修建了琵琶亭。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快速瀏覽課文,概括詩人在這首長篇敍事詩當中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明確:這首詩説的是元和十年,詩人被貶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聽到琵琶女彈琵琶,勾起了心中沒落的情感,他聽了琵琶女的彈奏併為他作了一首詩。

提問:這首詩講述的就是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的結局是什麼?

明確:琵琶女彈了琵琶曲之後,詩人白居易為她翻作《琵琶行》。

提問: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一共塑造了幾個形象?

明確:兩個。琵琶女、詩人。

提問:兩個素昧平明確、地位懸殊的人為何就能相識相知,琵琶女何以有機會向白居易傾訴衷腸?

明確:琵琶聲是兩人情感的媒介。因為有了琵琶聲,才會‘主人忘歸客不發’;因為有了琵琶聲,白居易才會‘移船相近邀相見’。音樂是溝通詩人與琵琶女情感的橋樑。這可能也是大家看過的許多才子佳人的故事裏常用的一個橋段,佳人在不遠處彈奏樂器,悠揚婉轉,才子聽得如痴如醉,於是便尋聲而去,於是就有了之後的柔情蜜意。而樂天與這位琵琶女在潯陽江上相遇,一曲琵琶讓他們找到了共同的身世,共同的話題。我們且看這曲琵琶是怎樣的。

三、品味琵琶。

提問:全詩寫琵琶寫了幾個回合?最生動的是第幾回合?

明確:三個回合:一聞琵琶(第一節)邀相見,再聞琵琶(第二節)訴淪落,三聞琵琶(第五段)青衫濕。第二回合。

(學明確誦讀第二回合。)

提問:哪些地方應該怎麼讀,才能準確的傳達詩人的情感?

提問:“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表現了一個什麼樣的場景?

明確:説明了詩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卻又怕驚擾了琵琶女的雅興,斷了琴絃,他想一聽為快。但這是琵琶聲卻中止了,作者想分辨卻無從而得了,因此這裏應該讀出這種疑惑的味道。

提問: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琵琶行》中的一個經典畫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畫面投影)故事就發明確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請大家想一個問題,假如説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調家鄉民謠,能不能激起詩人內心如此強烈的情感?

明確:江南小調所表達的是一種歡快的、流暢的感情。若是如此白居易大可不必哭得稀里嘩啦的。琵琶女當時彈的應是《霓裳》和《六幺》,詩人在京城過慣了宮廷明確活,在宮廷經常聽到這樣的曲子。琵琶女所彈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對往日明確活的思念。因此,他聽到《霓裳》和《六幺》才會比較感傷一些。而這首琵琶曲所表達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這種心情正符合白居易當時的心情,二者產明確了共鳴。因此對這首曲子很有感情。

提問: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宮廷名曲,易引起詩人的許多聯想。那麼,大家認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經,撥動他那脆弱的心絃的是什麼?是因為地域的東西,還是因為音樂本身所代表的什麼?從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詩人受音樂影響而導致情感波動的句子。

明確:錚錚然有京都聲。

提問:大家覺得長安對於詩人意味着什麼?為什麼聽到京都聲後,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強烈的情感,一改當初被貶到此地後的“恬然自安”,憂鬱之情油然而生?

明確:詩人有着抱負和理想,而詩人被貶之後,開始不適應那種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覺得可以慢慢適應,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聲又勾起了他對往日奢華生活的回憶,讓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華,被皇帝重用,被羣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讓他有了一種在江湖間落魄飄零的感覺。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曲子釋放了自己隱藏在心頭的深深的抑鬱。

提問:詩人與琵琶女有同感,把無形的音樂寫出來使人感知,彷彿能讓人聽到,這是一件難事,白居易這首詩的第二段,可以説是描寫音樂的絕唱。那麼白居易筆下,這首琵琶曲美妙在什麼地方?

明確:“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聲音)寫的音樂有一種質感,如裂帛,不僅説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説詩人被貶九江之後,他的偉大抱負都被撕裂了。四弦一聲如裂帛,豈止是帛裂,簡直是心裂。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寫得非常好,因為詩人是從這裏開始描寫音樂的,音樂的魅力在其能抒發感情,琵琶女是一個演奏的高手,他通過自己的演奏訴説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則是一個聽曲的能手,他通過聽琵琶女的演奏,從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聯想到自己遭貶,心情十分低落,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造成了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美感,雖然説音樂已經停息,潯陽江上微波盪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經停息了,但是,東船西舫卻悄然無聲,觥籌交錯,飲酒作樂的場面已經不再了,而美妙絕倫的琵琶聲引人入勝,引發了每一個人內心的鬱悶和苦痛,令人感慨萬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圓又亮的月亮,像一隻盛滿憂愁的銀盤,輕輕一碰就會溢出來,而這個皎潔的月光,照亮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照亮了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想,琵琶聲(並沒有直接抒發)將人們引入一個悽清和悲涼的意境。人們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涼中,後來,人們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涼中。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拔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這幾句。這裏可以讀出一種生命搏發的氣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的一種搏發,“鐵騎突出刀槍鳴”讓人想起了項羽在垓下突圍的一個場景。那是對明確命的最後一個寄託,至少他是一個英雄。然後呢?“曲終收拔當心畫”就好像項羽在烏江自刎的一個場面,一代英雄跟烏江向遠方長流,而且流到現在,還會一直流下去。生命就是一種鳳凰涅磐。

“別有幽愁暗恨明確,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可以有兩個理解,一是音樂,此前説“凝絕不通聲暫歇”,“無聲”是對“聲暫歇”的高度讚賞,這就説明詩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種遭遇。還有就是從感情方面,“無聲”,“於無聲處聽驚雷”説明這時詩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處在一種激昂澎湃的時刻,而且它後邊説“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説明這也是一個基點,他們的感情也必須從這個基點才能噴泄出來,“無聲”處應該是他們的一種思考,笛卡爾説“人是會思考的蘆葦”,經歷了一個高峯,一個低谷,他們一定有滿腔的愁緒,所以“無聲”處就能表現出這裏面的感情。

那麼大家現在看一下,上述説的這些關於音樂的描寫的句子,是直接描寫音樂的,是不是?除了這些以外,詩文還有哪些詩句其實也跟音樂有關?

明確:“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可能想到那婉轉流利的琵琶聲從琵琶女纖細而微微顫抖的指間滑過,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顆顆從葉面滑過,從葉間滴下,滴入聽者的心中,激起陣陣的漣漪,又像黃鶯(在)花下的啼鳴,唱着輕快婉轉的歌曲,精緻而優美。漸漸地,絃聲緩慢,彷彿眼前的小溪不再快樂,它被冰阻塞着,發出冷澀的低泣,訴説着琵琶女心中難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説過“音樂把我捲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覺得是音樂把白居易和我們捲走,在他善感而優美的韻律之中。

提問:現在誰來給大家總結一下,描寫音樂有哪些方法?把無形的東西(音樂)寫出來,可以運用哪能些方法?

明確:詩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詩人把音樂的音高、節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畫面形象地寫出來,給人以無限的聯想;第二個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疊字,還有“幽咽”,有雙關的意思的詞就能把音樂的韻律和節奏表現出來。其三是對比,動靜結合的方法就如詩中有聲與無聲的對比。其四,襯托。最後一句,用秋月襯托琵琶聲。

四、小結。

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無邊的秋月與清風伴着白居易聆聽了一位素不相識的歌女的琵琶。於是一首《琵琶行》讓人們吟誦至今。今天我們瞭解了詩人如何化無形為有形,下節課,我們再來走入這兩位陌路之人的內心世界。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前兩段。

第二課時

一、導入。

自古以來關於音樂的故事,關於知音的故事不勝枚舉,每每留為佳話。《詩經》中就有“琴瑟友之,鐘鼓樂之。”的句子,後世更有俞伯牙鍾子期《高山流水》的知音美談,再往後便是嵇康悲奏《廣陵散》。似乎每一個時代,都會流傳下一個與音樂有關的動人故事,而唐代,《琵琶行》當之無愧是第一。

二、情感分析。

提問:前面我們分析過,詩中出現了兩個主要人物,白居易和琵琶女,在這首長詩當中,詩人是用哪一個詩句將這兩個形象連接在一起的?

明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提問:為什麼白居易會發出這樣一聲哀歎——同是天涯淪落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有什麼共同的命運?同是天涯淪落人,這句詩將詩人白居易和琵琶女聯繫到了一起。一邊是樂妓,一邊是詩人。那麼在樂妓與詩人的人明確歷程當中,各自經歷了怎樣的轉變?

明確:樂妓原來境況是“藝壓京城、豔蓋羣芳”,後來的境況是“年老色衰、委身商人”;詩人早年的境況是“位至諫官、名動京城”,後來的境況是“謫居卧病、飄零天涯”。他們相同的經歷都是由“盛”而“衰”。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們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明確,白居易用文學藝術形象的再現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是“音樂”將他們聯繫在一起。

誦讀詩歌的第三小節。

提問:琵琶女自敍身世與上段的音樂描寫有什麼關係?

明確:有對應關係。“描寫音樂”一“自敍身世”。描寫音樂一段,雖然沒有寫琵琶女的身世,但那動人的樂曲實際上就是在敍述琵琶女淒涼的身世。自敍身世這一段,雖然沒有描寫音樂,實際上就是一首悲涼的樂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提問:這位琵琶女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明確:琵琶女是一個才貌雙全,但在封建社會中被摧殘、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對自己的淒涼遭遇、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表示了積聚已久的憤懣之情,對世人的重色輕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強烈控訴。

提問:有人説。琵琶女的故事不真實。還有人説,詩人夜晚與一陌生女子交往。怎麼就不避嫌呢?

明確:琵琶女的故事是否真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琵琶女高超的技藝怎樣折射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美好人格;重要的是琵琶曲豐富的內涵如何反映了詩人內心的酸甜苦辣;重要的是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如何映現了詩人遭受挫折的人生經歷。詩人少年得志,才華橫溢,滿腔報效國家的熱情,不料遭到打擊,從天上落到地下,長期以來壓抑在內心的悲痛、憤怒、傷感之情無處宣泄,即便有人傾聽也可能無法理解,更談不上產生共鳴了。琵琶女的悲慘遭遇無疑和詩人的坎坷人生非常相似。琵琶女的琴聲早就勾起了詩人痛苦的回憶,當聽了琵琶女的悲慘身世後,詩人彷彿找到了能夠理解自己的知音,他再也抑制不住長久以來積壓在內心深處的感情——“我聞琵琶已歎息,又聞此語重卿卿。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他像是一個飽受了委屈的孩子見到了久別的媽媽,傾訴的閘門一下子打開了:“我從去年辭帝京,嘔啞嘲哳難為聽。”對京城的事情,詩人一筆帶過,重點表現的是貶謫之後的生活境況:淒涼落寞,孤獨壓抑,聽不到美好的音樂。他如同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如同一個行走在茫茫黑夜裏的過客,突然看到了一線光明——“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他激動萬分,似乎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他欣喜若狂,忘記了這種快樂轉瞬即逝;琵琶女也被詩人感動了,她無法想象眼前這位名滿天下的詩人竟然會有如此悲慘的遭遇,“良久立”三個字把琵琶女內心翻江倒海般的複雜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可以想象,琵琶女眼中滿含淚水,因為詩人,也因為自己。彈吧,為了詩人,也為了自己,再盡情地彈一曲。至此我們明白了:琵琶女的形象和詩人的形象原本就是一個有機的藝術整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同的命運構成了同一個藝術典型。這就是《琵琶行(並序)》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悲劇美之所在,也是它千古傳唱的根本原因。

三、拓展延伸。

《琵琶行》中有才子,有佳人,有美酒、有音樂,但很可能我們忽略了意見從古至今消長如一的事物,是什麼呢?

明確:明月。

提問:《琵琶行》裏對月的描寫有幾次?,

明確:凡三見:江邊送別時“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琵琶再奏後“東船西船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自敍身世間“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

討論:三輪月在詩中起到了什麼作用?有什麼不同?

明確:三輪月,共作氛圍、情節、情感的鈕釦、樞紐和紐帶,詩意畫面的佈景和詩歌形象的主觀觀照。同時又各具特色、各盡其用,讓人讚歎詩人移來造化富辭色的高超藝術。

l、渲染烘托氣氛,奠定情感基調。秋夜江邊,寒風蒹葭,失意人又遭離別。傷心的條件越多,離愁別緒就越濃。謫居卧病的詩人,遭逢這樣一次短暫的相聚卻極可能是長長的離別,會真切感受到夜來風襲,寒意砭骨吧!多情感傷的他,淚墮秋江水,化作水中月。此時,天上月正悄然在雲中穿行,水中月恰如愁心,被江水浸沁得冰涼。詩的開頭景物描寫均為渲染烘托氣氛而來,而月的描寫是其中的點睛之筆。水月如寒冰,釋放深秋涼意,感受離情凜冽。

琵琶再秦,樂語又是心語。音樂漸臻妙境,而詩人也與演奏者在樂聲中一見如故,相識恨晚。與其説詩人在初聞瑟琶後找到一個人生知已,不如説是敏感的詩人從玄妙的音樂中看到一個人浪漫感傷的自己——屏蔽了。現實的痛切和苦澀,卻更讓人痴迷。聽得神痴處,夜

深情亦深。此時的傾聽者,早已心事如鳶。神思遠逸。而奏者聽者也會隨樂曲的漸進而靈犀相通,失意之慨,一如江水之浩淼。每個人都彷彿被樂音使了定身法,沉浸在追思感懷之中。美妙的音樂,使東船西舫無言,令夜風都斂聲屏息。一輪秋月,不知是極為識趣,還是為音樂所感,只靜靜灑下一天銀輝,籠罩這江、這船、這人和這一夜。琵琶女自敍身世時,亦即作者興起宦海浮沉之慨時。詩人的思緒為琵琶女的敍述所牽引,一同憶起如煙往事,一同追悔“鈿頭銀篦擊節碎”般的輕擲年華,一同感慨“重利輕別離”一類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夢迴誰料,此身已在天涯!月也是一位傾聽者,她聽見了兩個同病相憐者,一個用言語,一個用心,在控訴,在傾聽。繞船月明,照徹心之曠野,

那裏丘巒無言,靜靜地起伏,默默地綿延。

三輪月,在詩中不僅僅是單純的寫景,不僅僅是人物活動的陪襯,它已成為故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起到渲染烘托氣氛。奠定感情基調的作用。

2、推動情節發展、彌合開閾痕跡《琵琶行》裏故事情節有:潯陽江邊聞琵琶、江心聆聽琵琶曲、江上聽訴説身世、同病相憐起感慨、重聞琵琶濕青衫。敍事繁複,極易事宂情淡,合榫之跡易顯。A居易卻能巧借寫景、敍事、議論、抒情的結合,避免上述的毛病,而其中絕勝者,當屬三輪月,不知是苦心經營,還是妙手偶得。三輪月,綰結景、事、論、情,且讓情節流轉,開闔無痕。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遭貶謫之人面對離別,更會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此時難得的相聚相逢,相互用親情友情取暖,最怕的是生離死別。自居易的摯友元稹曾有詩:“殘燈無焰影幢幢,此夕聞君謫九江。垂死病中驚坐起,暗風吹雨人寒窗。”面對離情“謫”意,

許多人相對無言,不成歡,慘將別,天地無言,江流有聲,江中一輪明月在浮沉。船上眾人默然舉酒,心事浩莽,一如眼前這萬頃之茫然。在這種愁情難以自拔、情節難以為繼的時候,“忽聞水上琵琶聲”,轉移了眾人的注意力,情節又顯生機,流轉到移船邀見上去。山重水複、柳暗花明之間,明月彌合了情節開闔之痕跡。

琵琶女的演奏,技法純熟,技藝高超。更難能可貴的是“未成曲調先有情”、“別有幽愁暗恨生”,將心事付於瑤琴,身世之慨、朝露之悲,輕擲青春之恨,色衰遭棄之哀,琵琶女本以為將上述情思織進音樂是顧影自憐,冷暖自知,孰料在這江天寥廓、秋風野大的潯

陽江頭,竟有深諳樂理、深解箇中三味的知音在。於是這次演奏就陡然有了不同凡俗的趣味,有了天地為之動容的效果。在一陣忽高忽低、時宏時細、忽暢忽澀、時斷時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瑟琶語後,秋風都為之沉默,沉默是今晚的潯陽。樂效最著時,亦是情感極

致處。詩人也不再用言語驚擾,只讓人同覽那江心秋月,看它染得一江銀白。“此時無聲勝有聲”,詩人與琵琶女,雖是初逢,但因均曾在心路上跋涉過千山萬水,只須琵琶一曲。頓成舊識。音樂是多麼奇妙啊。月色是多麼神奇!奏者與聽眾的交流在這種氛圍裏十分酣暢,江流和時光都忘了流動,似乎定格在這美麗的瞬間。月亮在這一部分成為一個快門。

3、聯結奏者與聽眾的感情,作知音知己的見證。如果説乍聞琵琶時,詩人是充當一名妙解音律的知音的角色,那麼在聽完琵琶女自敍身世後,詩人與琵琶女就頗有知己的感覺。知音者,既能知曲調,又能賞指法,更能聽出弦外之音,曲中之情,甚到勝過有聲的無聲。而知已呢,則有相似的經歷、相通的情感、相同的感慨,能相互從對方的身上看見自己的影子。“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知己之慨,形諸筆端,躍然紙上。詩人甚至會覺着自己就是琵琶女。自屈原始,詩人們時以美人喻己,自矜自賞,自傷自憐,其中尤以杜甫的《絕代有佳人》為最。“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多麼敏感、細膩的形象!自居易從“名屬教坊第一部”,“粧成每被秋娘妒”的琵琶女身上,不是分明看見了才美德潔、心比天高的'自己麼?當琵琶女悽切自訴:“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時,詩人“始有遷謫意”,彷彿被人遺棄在明月下的滄海,四顧唯茫茫,諦聽而瑟瑟,一種閒愁對一輪明月,此思也無涯,此恨也綿綿。身世之悲,際遇之慨。被青天綰系,綰成一個心結叫明月。

三輪月,或清冷,或沉默,或孤單寂寞,讓我們覺得除舟中諸人外,還若有人在焉。誰呢?月呀。月可以是我,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他——誰注目寄情於月,月就是誰。月可以説她冷心,也可以説她熱腸;可以説她無言,也可以説她言無盡;可以説她寂寞孤獨,也可以説她邀人把酒。總之,如果把月單看成一個客觀事物,甚或是一個涵義豐富的意象,都是不夠的,她是一個人(特別是詩人)主觀的外化,是秋江琵琶圖裏不可或缺的一員。有秋風明月為伴。此夜必定富有詩意。

四、總結。

兩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雅士,一個山野樵父,是音樂把他們聯繫了起來;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又是因為音樂,讓他們再次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正如史君同學所説的——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着濕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進了經典,他那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濕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全詩。

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能目標:瞭解古典詩歌中序和詩的關係以及歌行體的特點。體會古典詩歌形象化的表現手法。鑑賞古典詩歌的意境美。

2.技能目標: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美好音樂的嚮往與熱愛。領會作者情感裏的人性美,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點難點

體會本詩十分出色的音樂描寫手法。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讀《琵琶行》有感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韻依依。

樂天潯陽聞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識。

寄語天涯淪落人,莫愁前路無知己。

這是XXX的一首詩,請大家一同品位一下!主旨是那一句?

明確:最後一聯,不要為淪落的身世感到過度的悲傷,鼓勵人們要積極樂觀的生活。

究竟詩中是什麼樣的白居易,什麼樣的知己,什麼樣的琴聲,讓我們一同走進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

二、文學常識

1.白居易(772—846) 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後,唐朝的又一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詩人中作品最多的一個。他是中唐新樂府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並將這一主張付諸自己的詩歌創作實踐。他的早期政治詩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用辭尖鋭,主題鮮明。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影響尤大。

2.作者生平

入仕以前(772—799)

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5、6年的顛沛流離生活中,白居易接觸到民間疾苦,並受到當時任蘇州、杭州刺史的兩位詩人韋應物、房孺復的影響,作有《江南送北客因憑寄徐州兄弟書》、《賦得古原草送別》等詩篇,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後來,父死母病,靠長兄白幼文的微俸維持家用,奔波於鄱陽、洛陽之間,生活比較艱苦。

初仕至遭貶(800—815)

貞元十六年,白居易 29歲,進士及第。十八年 (802) ,又與元稹同時考中“書判拔萃科”。兩人訂交,約始於此,後在詩壇上齊名,並稱“元白”。十九年春,授祕書省校書郎。永貞時(805),王叔文、韋執誼實行政治革新,白居易曾向韋上書,建議廣開言路,選拔人才, 懲惡賞善,舉賢任能,不失時機地迅速改革。但不久,王、韋等被貶,改革失敗。他的建議未及採用,寫有《寓意》等詩表示惋惜。元和元年(806),罷校書郎,撰《策林》75篇,對社會政治各項重大問題所提治理方案,是研究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資料。這年中“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授(今陝西周至)縣尉,作《觀刈麥》,《長恨歌》。元和二年,帖集賢院校理。十一月授翰林院學士。次年授左拾遺。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參軍,均依舊充翰林學士。草擬詔書,參預國家機密。在儒家“兼濟”思想的指導下,他不怕得罪權貴近臣,連續上書論事,都是關係國家治亂、人民生活的重要文件。與此同時,他還自覺地以詩歌作為“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武器,促進新樂府運動,寫了大量的諷諭詩,和他在政治上的努力相輔而行。但由於朝政日趨腐敗,他的這些奏狀和詩歌反而招來當權者的忌恨與打擊。

(本文寫作背景)元和六年,白居易因母喪居家,服滿返京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元和十年,兩河藩鎮割據勢力聯合叛唐,派人刺殺主張討伐藩鎮割據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率先上疏請急捕兇手,以雪國恥。但卻被腐朽的官僚勢力攻擊為越職言事,並捏造“傷名教”的罪名,將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這對他是個沉重的打擊。

貶江州以後的內外遷調(816—828)

白居易到江州後的第二年,寫下《琵琶行》。詩中通過一個擅奏琵琶的長安名妓淪落江湖的不幸身世,寄託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在這之前,他已經看到朝廷的種種黑暗,萌生過及早抽身的念頭。經過這次打擊,思想更從“兼濟”急遽轉向“獨善”,決心要做到“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言”(《重題》);“面上滅除憂喜色,胸中消盡是非心”(《詠懷》)。但他並沒有辭官歸隱,而是選擇了一條“吏隱”的道路,一邊掛着閒職,一邊在廬山蓋起草堂,與僧朋道侶交遊,以求知足保和,與世無忤。與之相適應,描寫閒靜恬淡境界、抒發個人情感的閒適詩和感傷詩,便開始多起來,而前期那種戰鬥性強烈的諷諭詩則比較少見了。元和十三年,改任忠州刺史。十五年,召還京,拜尚書司門員外郎,遷主客郎中,知制誥,進中書舍人。因國事日非,朝中朋黨傾軋,屢次上書言事不聽,於長慶二年(822)請求外任,出為杭州刺史。後又做過短期的蘇州刺史。在杭州時,曾修築湖堤,蓄水灌田千餘頃;並疏浚城中六口井,以利飲用。離蘇州日,郡中士民涕泣相送。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祕書監。次年轉刑部侍郎。

退居洛陽的晚年生活(829—846)

白居易從58歲開始,定居洛陽。先後擔任太子賓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職。會昌二年(842),以刑部尚書致仕。他在洛陽過着飲酒、彈琴、賦詩、遊山玩水和“棲心釋氏”的生活。時常與名詩人劉禹錫唱和,時稱“劉白”。他在舒適的晚年仍然時常想到人民。73歲時,還出資募人鑿開龍門八節石灘,以利行船。兩年後病終。葬於龍門香山琵琶峯。詩人李商隱為撰墓誌。今已闢為遊覽勝地。

3.歌、行、引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種形式,後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三者雖名稱不同,實則大同小異,常統稱“歌行”。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籤》説,“歌”是曲的總稱,“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種具有鋪敍記事性質的歌辭。其音節、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都採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於變化。《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還有《長恨歌》。

三、重點字詞句

1.視頻朗讀材料,疏通字音。

商賈gǔ 恬靜tián 貶謫zhé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荻花dí 乍破zhà 慢捻niǎn 幽咽yè 迸裂bèng

嘈嘈cáo 間關jiān 蝦蟆hámá 名屬shǔ 教坊fáng

紅綃xiāo 鈿頭diàn 銀篦bì 嘔啞嘲哳ōuyāzhāozhā

2.古今異義詞

明年:古:第二年。 今:今年的下一年。

因為:古:兩個詞,因此創作。 今:表原因的連詞。

顏色:古:神態、臉色。 今:色彩

老大:古:年齡大。 今:兄弟排行第一。

向前:古:從前、剛才。 今:介詞和方位名詞構成的兩個詞。

3.詞類活用

①聞舟中夜彈琵琶者 名—狀

②遂命酒 名—動

③商人重利輕離別 形—意動用法

4.文言句式

①歌以贈之 賓語前置,介詞“以”

②嘗學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介賓短語後置;於,向

四、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再讀課文,瞭解詩文的主要情節。)

1.詩前面的小序有何作用?

明確:(1)交代時間、地點、人物和故事的主要情節;

(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點明寫作的動機;

(4)定下全詩悽切傷懷的情感基調。

2.《琵琶行》是一首敍事詩,敍述了什麼事?

明確:敍述了詩人謫居江州,月夜江邊送客,巧遇琵琶女之事。

3.全詩一共分為五個自然段,給每段概括一個小題目。

明確:(1)江頭送客 (2)琵琶傳情 (3)追憶往昔

(4)同為淪落 (5)司馬衫濕

4.詩文通過敍事,塑造了那幾個人物形象?其共同點是什麼?

明確:塑造了琵琶女和詩人自己兩個形象。共同點為“同為天涯淪落人”。

5.“淪落”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引導學生用原詩文回答)

明確:相同點:

本是京城女

a.來自京都

去年辭帝京

譽滿京都名藝人

b.出色才能 天涯淪落

才華橫溢大詩人

年長色衰守空船

c.落泊失意

直言相諫遭貶謫

因為白居易與琵琶女有類似的遭遇,白居易才從琵琶曲中聽出了琵琶女的哀怨,以至淚濕青衫,發出了“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無限感慨。

五、合作探究

(三讀文章,重點品析第二自然段)

1.全文寫到作者一共聽見幾次琵琶曲?簡要分析。

明確:一共三次。

第一次,聞聲不見人,情相觸;

第二次,見人再問聲,情相通;

第三次,知人重聞聲,情相融。

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來描摹音樂的?有什麼好處?

明確:(分析句子,指導背誦)

(1)比喻(找出比喻句、並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樂的什麼特點?並分析比喻描寫的好處。)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語。(親切細柔)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錯落有致、清脆圓潤)

間關鶯語花底滑(婉轉優美)

幽咽泉流冰下難。(低沉凝澀)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激越雄壯、高亢激昂)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淒厲)

好處:把抽象無形的音樂變成形象可感的實體。

奧地利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對音樂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寫、性格刻畫和解釋性的説明,都是比喻性的。

(2)疊詞和聯綿詞

疊詞:弦弦、聲聲、續續、嘈嘈、切切

聯綿詞:間關(疊韻)、幽咽(雙聲)

好處:使音節悦耳動聽。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

正面描摹: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續續彈,説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如前分析)

側面烘托:

東船西舫悄無言,惟見江心秋月白。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

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

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好處:寫聽眾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藝術效果。

3.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彈奏之技藝高超之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帶着感情了彈奏的,而詩人也是帶着感情來聽、來描摹的。找出有關演奏情感的句子。

明確:未成曲調先有情。

似訴平生不得意。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4.從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琵琶女在演奏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而詩人也從樂曲中聽出了其中的感情。詩人為何能聽出?

明確:A.詩人是音樂大家。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相似的身世遭遇使然。

所以,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也是本詩描摹音樂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5.小結描寫特色:

(1)大量運用比喻,化抽象無形為形象可感;

(2)巧用擬聲詞和疊詞;

(3)正面描摹與側面烘托結合;

(4)帶着感情去描摹音樂。

6.詩歌往往少不了風物的描寫,本詩歌前後貫穿了幾處風物描寫的文字。這些風物有什麼作用呢?

明確:①“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敍述了江東送客時的環境,秋夜的江水、楓葉、荻花構成了清晰如畫的意境,令人頓感秋涼襲身。曲曲傳達出詩人的淒涼愁慘的心情,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②“別時茫茫江浸月”

敍述別是景象,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無不彌散着詩人的離愁別緒,彷彿詩人的心情融化其中,與自然風光有了感應。

③“唯見江心秋月白”

寫音樂結束時寂靜的環境。音樂結束,但自然感情仍在擴散,一直滲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彷彿江心把秋月也在為音樂中的情感打動。

④“繞船月明江水寒”

寫琴女獨守空船時的環境,渲染了琴女淒涼的心情。

⑤“黃蘆苦竹繞宅生”

寫詩人的生活環境,渲染詩人被貶後的孤獨悲涼。

六、作業

背誦全詩

教案13

教學目標:

1、複習本課的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個自然段。

3、通過分角色朗讀母親和兒子的對話,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母親對兒女深深的愛,感受“愛母”的思緒,感悟生命之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父母的情感。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樸實的語句中藴含着的豐富情感;通過分析

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感悟深深的母愛。

教學難點:

感受“愛母”的思緒,感悟生命之美。

表演母子之間的對話。

一、直接導入。

愁是心上的秋,秋讓人思緒萬千,我們繼續來體會史鐵生秋天對

母親的懷念。

二、温故而知新,複習第一課時所掌握的字詞(學生齊讀)。

三、感知母愛。

(課件出示)老師朗讀,温馨提示:一邊聽,一邊思考:

1、母親為什麼要帶我去看菊花?

2、我為什麼又要去看菊花?

(課件出示)

四、品味母愛。

1.提問作者三次提到看菊花,前兩次和第三次有什麼不同?

(課件出示)

學生先自己思考,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五、展示作者另一部作品《我與地壇》節選,表現母親的不易。拓展“假如你是他兒子,最後一次看菊花,你會對母親説什麼?”學生現場寫作後展示。

六、“生命之美”分享吧,深情作結,感情昇華。

讓我們記住史鐵生,記住這位身殘志堅,堅強樂觀的作家;讓我們記住母親,珍惜平凡、無私而又偉大的母愛;讓我們感恩父母,關愛父母,用行動回報父母!

七、佈置家庭作業:行孝要及時,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在,我們該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佈置作業寫小作文“媽媽,我想對您説”

八、欣賞歌曲:《母親》

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母親藝術形象,感悟作者意圖。訓練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好課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能力

2、指導學生通過自學討論,自己讀懂課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學習作者運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和運用色彩烘托情感的

【學情分析】

1、感受母愛博大、寬厚的母愛和兒子對於母親的思念、懺悔、自責。

2、體會磨難對於人生的意義,學習在磨難中成長堅強的品質。

【重點難點】

品味賞析細節描寫;朗讀設計的評價和指導;探尋作者寫作意旨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揭示課題,鋪墊情感

1、(出示輪椅)同學們一定知道這是什麼吧?(生:輪椅)

師:看到這輪椅,你會想到什麼?(預設:殘疾人、坐輪椅的是什麼人?他為什麼會坐上輪椅?)

(出示史鐵生照片)變點擊課件,邊激情講述:這個輪椅上坐着這樣一個人,……他叫史鐵生。遺憾的是,在去年的12月31號,這個被稱為“文壇巨星”的他,永遠的離開了人世。

2、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麼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

(出示——合歡樹片段)(默讀)

通過默讀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1)我感受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思念之情;

(2)作者對母親的懺悔、懊悔、後悔、悔恨之情;

(3)作者對母親的自責、內疚之情;

(4)作者自己的成長,完全理解母親了……

看來這力量來自於他的母親,可惜這位母親早就不在人世了,她在兒子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年僅49歲。這節課讓我們一起跟隨史鐵生走進他的母親,走進秋天的懷念。(板書——秋天的懷念)(師生齊讀課題)。

活動2【講授】秋天的懷念

讀課文,指導讀書讀出味道。

1、請大家先把課文讀一遍,在讀書時,把字詞的讀音讀準,讀課文時儘量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

師:有誰想給大家讀一讀課文,哪一部分都可以。在他讀書的時候,我們大家要仔細聽,一會兒我們要對他讀的作出評價。

師:你覺得自己讀的怎麼樣,讀到了“正確、流利、有感情”的哪一個層次?

(面向學生):大家覺得他讀得好嗎?請説一説你的理由。

師:其實,到底什麼叫有感情呢?對一篇文章,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按自己的理解去讀,讀出自己的個性,我想就是有感情了吧!

2、讓我們帶着自己的理解再來讀課題——秋天的懷念,你感覺應該怎樣讀呢?懷念的是誰?為什麼是“秋天”?(師生再讀課題)懷念母親什麼呢?

(要求學生連貫表達,從題目入手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活動3【活動】探討母愛的內涵

探討母愛的內涵

(一)走進母親自身的“好好兒活”。

1、作者懷念母親是當然的,母親的一句話永遠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説説是哪一句話。(課件:“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顧名思義,這娘倆指的是——母親和兒子兩人在一塊好好活。(板書:兒子、母親——好好兒活)

3、這是母親對兒子説的話,那麼,母親是在什麼情況之下説這句話的?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比如:

(1)雙腿癱瘓後,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着望着天上北歸的雁羣,我會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着聽着收音機裏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師:這句話中哪些詞語細緻準確地寫出了我當時的脾氣暴怒無常?

生:突然、砸碎、猛地、摔

師:如果我們試着把這些詞語都去掉,效果會怎麼樣?

(課件示:兩句話)(學生對比讀,選擇一處談體會)

(2)“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麼好準備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

師:他為何這麼對待自己?

生:作者恨自己的腿廢了、恨自己變得沒用了……

是啊,我活着還有什麼勁?

所以:獨自坐在屋裏,看着窗外的樹“唰唰啦啦”地飄落,我——————————————————。(課件:擴充句子訓練)引導學生設想,沒有了健全的雙腿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再也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討論:你們多大?21歲蹦亂跳的年齡,可以四處周遊,有多少事情可以做!沒有了雙腿,知道他的內心是怎樣的滋味嗎?

小結:面對這樣天大的打擊,他活着好“苦”啊!(回扣板書的“苦”)(板書: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看到他這樣的苦你會去勸他嗎?怎麼勸?(學生髮言)

5、那麼他的母親是怎麼勸的呢?彆着急告訴我,看看母親當時自身的情況又是怎樣?請也找課文相關句子讀給大家聽。

比如:

a、可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鄰居的小夥子揹着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6、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還有一點,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對死亡,母親有沒有把玻璃砸碎?有沒有把東西摔向牆壁?有沒有喊着我活着有什麼勁(教師問一句,學生接一句)?史鐵生的發怒我們都可以理解,母親的發怒我們更可以理解啊。可母親為什麼沒有那樣做,而要這樣做?!(估計落腳點回到“為了兒子着想”)

小結:那麼,母親是怎樣強忍痛苦一切為了兒子,給兒子以生活的勇氣和希望呢?下節課我們再來進一步走進母親的“好好兒活”。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我”  母親

癱瘓 肝疼

暴怒無常 整宿整宿、翻來覆去

我活着有什麼勁 睡不了覺

活動4【作業】課後作業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漢字。

癱瘓()憔悴() 絮叨()

沉寂()爛màn()jué()別

淡yǎ()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我的脾氣變得爆怒無常。

B、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嚐嚐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C、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D、看着三輪遠去,也絕沒有想到尋竟是永遠的決別。

3、下列語句中沒有病句的一項是()

A、從他的發言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B、我們要儘可能地節省不必要的開支和浪費。

C、團結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關鍵。

D、大家都講究衞生,我們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辭手法。

(1)咱孃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

(3)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

第二學時

教學活動

活動1【活動】繼續探討母愛的內涵

(二)走進母親的讓兒子“好好活”。

1、請再細細讀讀課文,看看哪些地方説明母親一切都是為了兒子?

(1)比如——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學生説到這裏,教師就抓住這一“擋”,追問,擋住的究竟是什麼?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鬱悶煩躁的思緒)

小結:母親的愛好勇敢!帶着這樣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2)再比如“她忽然不説了,對於‘踩’和‘跑’一類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母親為何不説了?(母親擔心這樣的話勾起兒子更大的痛苦……)

小結:母親的愛好細心!帶着這樣的理解讀這句話。

(3)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説:“咱娘倆兒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課件)

①母親“撲”過來,“撲”字還可以換成哪些字?(跑、走、抓)這裏為什麼用“撲”?母親撲住的究竟是什麼——(和兒子在一起。母親不想看到兒子傷害自己,有輕生的念頭。)帶着這種感情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好堅定!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在一塊兒”)

②“抓住我的手”,僅僅是“抓”住的是我的手嗎?還有什麼呢?(好好兒活。抓住我的心,怕我沒有再活下去的勇氣。)帶着這種感情再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執着!送到句子中再讀這句話。(重點體會“好好兒”)

③“忍住哭聲”,母親僅僅是忍住哭聲嗎?她還忍住了什麼?再文中的什麼地方可以發現呢?(忍住了自己的病痛和兒子的不幸帶給自己的雙重打擊)帶着這種感情再讀這句話。

小結:母親的愛多麼深沉!送到句子中再讀。(重點體會“活”)

2、學生髮散談後,重點探討下面的句子:從幾個“悄悄兒”中,再細細品味母愛:

(出示兩段話,對比讀)比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麼不一樣,選擇一處談談:

同一個“悄悄”表達母親不同的情感,這個“悄悄”説明了什麼?

3、小結:母親的愛是小心翼翼!讀出這樣的味道。

4、通過體會,此時的母親已是萬箭穿心啊,自己身體的毀滅性打擊讓自己“苦”;還要面對的是自己撫養了21年的癱瘓的兒子,可以説,對母親的打擊可謂“苦上加苦”。(板書:苦)可無論如何還要讓兒子好好活!母親的愛——用心良苦!(再次回扣“苦”)

總結:讀到這,我們對母愛的意義有了特殊的發現——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讓我們懂得母愛不僅僅是愛和給予,還擔起一份責任——就是教給兒子如何面對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後半生,讓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活動2【活動】探討愛母的懷念

1、就是這樣的一位母親,她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引讀課文,“鄰居們……”

(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後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課件出示)“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

母親的話沒有説完,但後來兒子讀懂了母親還未説完的話,大家懂得母親想説什麼嗎?(要好好兒活)

把“……你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加進母親沒有説完的話中,(課件補充完整上面這句話,然後讓學生讀一讀。)

(師引讀)又是秋天——

生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説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討論):母親推我去看花,但終究沒有去成,母親為什麼要帶我看菊花呢?

師:通過描寫菊花的句子,你讀出了什麼?

過渡:

4、母親去世後,作者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他不僅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很精彩,他的一生並不長,但卻是光輝的一生。

(課件出示他的作品)

5、現在,兒子懂得了母親的用意,但母親卻不在了,這讓作者陷入了不盡的懷念:

(課件出示一懷念母親的選段)

師:母親用自己的生命教會了兒子“好好兒活”,正是母親的話語,母親的離去,才鑄就了兒子輝煌的一生啊!讓我們再讀課題(學生讀課題)

活動3【活動】學習小結

思考:同學們,今天我們帶着感動讀完了這篇課文,想一想,它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仔細的品味一下,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

活動4【作業】課後作業

閲讀題。文段全文。

1、根據原文,在下列句子的橫線上填上恰當的詞語。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 ,白色的花________,紫紅色的花________而________,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________ 。

2、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小説的故事內容。

3、第一段中母親為什麼“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聽着我的動靜”呢?

4、文中,作者兩次寫到了母親要推兒子到北海看花,母親的用意是什麼?文章結尾着重描寫了“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菊花,作者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5、文中的劃線句子“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後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屬於哪種記敍順序?具體説説它的作用。

6、如果將這篇文章標題中的“秋天”兩字去掉好麼?為什麼?

7、“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説説“擋”詞用得好,好在哪裏?

教案15

教學思路

以菊花為全文教學的點,以三次看菊花為線,以母親讓我好好兒活為思想內核,把本文置於史鐵生的人生境遇中,突破以往“母愛”主題的侷限,將之上升為精神力量的喚醒和激發。

設計特點

板塊教學為形,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教學目標

1、品味重點句段,讓學生走進母子的內心世界。

2、抓住“菊花”,體悟兒子因母愛而獲得直面苦難的勇氣。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流程

一、遊戲導入,引入課文

1、師生合作玩對着幹遊戲(課前短暫師生交流、引出史鐵生不聽母親的話)

2、有這樣一位兒子,21歲了,但他不停媽媽的話,還向媽媽發脾氣,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秋天的懷念》,一起去認識這位兒子和他的母親。板書課題。

二、解題、讀題

1、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從題目中讀懂了什麼

2、引導學生讀題(深情、有懷念感)

三、初讀

1、師範讀,學生聽

2、聽範讀後檢測:課文寫的是誰懷念誰?史鐵生為什麼發脾氣?(引出文章主人公;指導癱瘓的讀寫)

四、品讀第一次看菊花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暴怒無常的句子(讀——找——畫)

2、交流暴怒無常的句子(個別讀)

3、將句子濃縮成動作,體會人物內心(讀中感悟人物內心的絕望)

4、引導學生讀懂動作背後的作者的心情,把體會融入文字,再讀暴怒無常的句子(齊讀)

5、角色體驗説話:假如你是作者的妹妹,你會怎樣勸説哥哥呢?(情境説話練習,同時引出母親第一次要帶我看菊花)

6、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找體現母愛的動作的詞語(抓、撲、忍、躲),對比突出母親的無私和對兒子的愛

7、聚焦忍字,讀中感悟母親的痛苦和對兒子的愛

8、齊讀第一自然段,走進母親的內心世界

五、品讀第二次看菊花

過渡:同學們,第一次看菊花,兒子拒絕了母親,然而母親沒有放棄,在一個菊花飄香的季節,母親第二次提出帶我去看菊花。

1、學生自由朗讀第二自然段,要求把握好語氣、感情讀好對話

2、分角色朗讀(一生讀母親的話,一生讀兒子的話,其餘同學讀旁白)

3、老師向扮演角色同學提問:問“母親”:為什麼兒子在看窗外的落葉會擋住他?為什麼忌諱説跑踩一類的字眼?問兒子:這次你看成菊花了嗎?

4、品讀重點句: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字字含淚、字字含情)

六、品讀第三次看菊花

過渡:又是一個秋天,作者第三次看菊花了,但不是和他的母親,是妹妹推他去的,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三次看菊花(大屏幕出示)

1、學生自由讀

2、第三次作者去看了菊花,他僅僅是在看菊花嗎?(懷念母親、理解母親叫自己看菊花的用意、從絕望中走出來)

3、在這個秋天,作者還會砸、會摔、會捶嗎?用什麼來代替發泄情緒的動作(堅強、自信、樂觀)引導學生讀第三次看菊花,讀出作者的樂觀心態

4、母親離開了我們,她留給我們的是什麼呢?(偉大、無私等)

七、總結

母親雖然走啦,但她可以值得欣慰了,因為他的兒子不但活着,還活得很精彩,他成為了一名著名作家,請同學們看史鐵生的資料(補充材料)

史鐵生,中國著名的殘疾人作家,1979年始發表文學作品。1997年當選北京作協副主席。他的作品多次獲獎,2002年,史鐵生獲得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下面是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説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

板書設計:

秋天的懷念

菊花

兒子 好好兒活 母親

癱瘓 肝癌

砸 撲

摔 躲

捶 忍

樂觀 偉大

自信 無私

教案16

教學目標:

1、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2、會背第二自然段。

3、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峯的險,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互相鼓勵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教學難點:

理解爸爸的話。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三課《爬天都峯》,上課前我先檢測一下同學們對上節課所學詞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詞語】筆陡鐵鏈發顫鯽魚背白髮蒼蒼手腳並用汲取勇氣居然決心終於(齊讀)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現在誰告訴大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抽生)

暑假裏,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峯,“我”和一位不相識的老爺爺互相鼓勵,一起爬上了天都峯。)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體會我和老爺爺是如何互相鼓勵爬上峯頂的。

2、理解爸爸對我和老爺爺説的話。

三、感受天都峯之險。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一)】

朗讀第二自然段,説説天都峯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中看出?畫出相應的詞句。

【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生朗讀第二自然段,並圈畫相關詞句,體會峯之險。

2、抽生反饋。(抓重點詞句分層次指導朗讀)

(1)、指名讀。(2)、強調加紅線詞語讀。(3)、強調加點詞語。

【課件出示險要的天都峯圖片】

過度:看着就叫人發顫的天都峯,對一個小女孩來説,這真是一件難事啊!

四、體會一老一小的對話,互相鼓勵做決定。

師:就在小女孩將要失掉爬山自信的時候,身後上來一位老爺爺,這位老爺爺頭髮花白,從外貌來看,年齡比小女孩的爺爺年齡還要大哩。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二)】

朗讀一老一小的對話,從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峯?”“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峯?”“對,咱們一起爬吧!”

1、小組自由朗讀對話。

師:從兩個“也”字中你體會到了什麼?(第一個“也”字強調了老爺爺對我這個小女孩爬這麼險要的天都峯有點懷疑,同時也有幾分敬佩;

(抽生讀出老爺爺對小女孩的敬佩之情。)第二個“也”字強調了小女孩對年紀這麼大的老爺爺爬這麼險要的天都峯有點懷疑,説懷疑還不如説是小女孩對不怕困難、勇於攀登的老爺爺表示羨慕和敬佩。(抽生讀出小女孩對老爺爺的羨慕與敬佩之情。)(最後一句話是老爺爺説的,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2、抽生帶着理解分角色朗讀對話。

過度:老爺爺看到這麼小的女孩都敢挑戰天都峯,他從心底裏下定了爬山的決心,小女孩看到年齡這麼大的老人都敢挑戰天都峯,她也從心底裏下定了爬山的決心。有了信心,還怕達不到目的嗎?

五、經歷爬山經過,感受“我”登山的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課件出示自學指導三】

齊讀第六、七自然段,説説從紅色的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終於”等詞體現出“我”爬山之艱難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齊讀、談體會、帶着體會讀。

六、理解爸爸的話。

師:終於爬上了峯頂,老爺爺和小女孩互相道謝,他們並沒有為對方做什麼貢獻,為什麼要互相道謝呢?請大家默讀下面對話,説説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課件出示一老一小的對話】

“謝謝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氣鼓舞我,我還下不了決心哩!現在居然爬上來了!” “不,老爺爺,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峯,才有勇氣向上爬的!我應該感謝您!”看到這一老一小互相道謝,爸爸不由得讚歎到:

【課件出示爸爸的話】

“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師:這句話是爸爸對“我”和老爺爺的讚歎,他讚歎我和老爺爺都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勵,這句話也是對全文的總結,點明瞭文章的中心。這篇課文通過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學會互相鼓勵、戰勝困難。(順勢板書:互相鼓勵、戰勝困難)

七、學習表達方法,為日後寫作打基礎。

師:課文題目是《爬天都峯》,作者為什麼在寫爬山的經過之前重點寫天都峯的高和陡呢?(寫天都峯的高和陡是為下文描寫爬山的艱難和體現人物的品質做好了鋪墊,在寫法上這叫襯托。)

八、作業

背誦第二自然段。

【板書設計】

高老爺爺

爬天都峯汲取力量

陡我(小姑娘)

教案17

一、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並正確讀寫本課生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我”爬天都峯的過程。

2、難點:讀懂課文最後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朗讀課文,抓關鍵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

三、教具準備

蒐集黃山圖片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瞭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願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峯之一的天都峯,誰願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峯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峯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峯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板書:爬

(二)講授新知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着問題聽課文範讀,瞭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①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② 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③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2、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繫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台階。

仰望:抬頭望。

攀着:(抓着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説明心裏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峯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説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3、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範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餘生字。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後

1、作者寫爬天都峯,為什麼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討論後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峯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這麼高的山,“我爬得上去嗎?”

(1)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引導學生説)

(2)學生練讀後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峯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指導朗讀)

(3)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峯,“我”心裏是怎麼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指導朗讀)

3、喲,這麼高的山,要擺在你面前叫爬,你爬不?(引導生的換位思考)

4、這麼高的山,看得“我”直髮抖,結果“我”爬上峯頂了嗎?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峯頂

(1)出示“我”説的話,指名朗讀。

(2)“我”看到了什麼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髮生了怎樣的變化。

①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峯頂的內心活動。

②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③“我”是怎麼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三)學生讀書圈劃

①學生交流。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②從“攀着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③引讀第7段,從“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後的喜悦。

④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後的喜悦,指導朗讀6、7兩段。

(四)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峯頂的

(1)老爺爺為什麼也能爬上峯頂呢?帶着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①老爺爺來到天都峯腳下,心裏怎麼想。

②他看見了小妹妹,心裏又怎麼想呢?

③後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峯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峯頂的。指導朗讀。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①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②你從“爸爸”所説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課外延伸,交流課餘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餘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週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穫、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教案18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理解詞語以及文中的長句,理解課文的內容。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人物語氣和感情。

3、德育目標:

⑴教育學生學會從別人的身上汲取力量。

⑵培養學生從小就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體會句子的含義,能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學過程】

一、分析題眼,疏理線索

1、圖片欣賞,介紹天都峯。

2、抓住題眼“爬”,進行議論:

⑴爬山的“爬”是什麼意思?你認為用“爬山”好還是用“登山”好,為什麼?

⑵你爬過山嗎?請你説説是怎樣爬的。

3、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後”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指名讀課文有關的自然段。

二、品釋詞語,明白道理

理解句子

“你們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1、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討論:

⑴天都峯有哪些特點?它的高和陡課文是怎麼寫的?找出課文中描寫天都峯“高”和“陡”的句子來讀一讀。

⑵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並用自己的話來説一説天都峯的高和陡。

2、抓住“不再猶豫”“奮力”“終於”這些關鍵詞語,要求學生默讀課文三到七自然段,體驗人物的動作。語言:

⑴爬山前我是怎樣的?

⑵“我”是怎樣“奮力”向峯頂爬去的?課文是怎麼寫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將如何向峯頂奮力爬去。再讀課文,通過上下文理解“奮力”這個詞。

⑶最後大家都爬上峯頂了,用了“終於”一詞,體現了“我”什麼樣的心情。

3、自讀八至十自然段,討論:

⑴老爺爺為什麼要謝“我”?“我”為什麼又要謝老爺爺?“居然”是什麼意思?在這裏用上“居然”這個詞強調了什麼?如果用上別的詞語效果一樣嗎?舉例。分角色讀“老爺爺”和“我”的對話。

⑵齊讀爸爸説的話,討論:“吸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吸取”力量的?你從“爸爸”所説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

三、綜合練習,鞏固遷移

1、把老爺爺和小妹妹見面時的情景,編成對話演一演。

2、拓展: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舉辦“黃山風采”圖片展。

教案19

學習目標:

1、理解這首詞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瞭解豪放詞的風格特點,提高古典詩詞閲讀鑑賞能力。

3、背誦全詞。

學習過程:

一、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號,諡號文忠,著名文學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進士。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被貶任地方官。元佑中,舊黨執政,蘇軾內調,任翰林學士等職,因與司馬光在政見上發生分歧,被舊黨所惡,再次外調,等新黨重新上台,蘇軾受到重重的打擊。宋徽宗即位,蘇軾遇赦,第二年死於常州。蘇軾在文學藝術的創作上,幾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與其父、其弟並稱“三蘇”,同屬“唐宋八大家”之列。詩歌方面,是宋代詩壇上的傑出詩人,和歐陽修、王安石、黃庭堅被譽為北宋四大詩人,和並稱“蘇黃”。詞的創作上,擴展了詞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創始人,與南宋豪放派詞人並稱“蘇辛”。書畫方面,和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宋四家”。著有《蘇東坡全集》。蘇軾注重提攜後人,有出其門下的“蘇門四學士”:秦觀、黃庭堅、晁補之和張耒。

2、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詞中的代表作,寫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頗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在黨爭激烈的環境中屢遭貶謫。來黃州之前,因“烏台詩案”他曾下獄,險遭殺身之禍。但他畢竟是個曠達的人,儘管政治上失意,卻從未對生活失去信心。這首詩就是他這種複雜心情的集中反映,詞中抒寫的是鬱積在他胸中的塊壘,然而格調是豪壯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題作品顯然不同。

3、前人對東坡的詞的評論

《四庫全書提要東坡詞提要》雲:“詞自晚唐、五代以來,以清切婉麗為宗,至柳永而一變,如詩家之有白居易;至軾而又一變,如詩家之有韓愈,遂開南宋辛棄疾等一派。尋源溯流,不能不為之別格,然謂之不工則不可。故今日尚與花間一派並行,而不能偏廢。”《歷代詩餘》引晁以道雲:“紹聖出,與東坡別於汴上,東坡酒醒,自歌《古陽關》,則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減,以就聲律耳。試取東坡諸詞歌之,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

4、詞牌的來歷

念奴是唐天寶年間的著名歌女,音調高亢悦耳,據説唐玄宗很喜歡聽她演唱,這個詞牌是為了紀念她而創立的。

二、文言知識梳理,理解整首詞意

1、字音

公瑾()羽扇綸()巾檣()櫓酹()

2、通假字

一尊還酹江月

3、古今異義

千古風流人物

大江東去

4、特殊句式

多情應笑我

5、特殊修辭

檣櫓灰飛煙滅

三、有感情的誦讀全詩

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於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

四、研讀課文

1、找出有關描寫周瑜的詩句,誦讀並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寫的(手法)?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3、為什麼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幅景象中去寫?

4、為什麼單單懷周瑜?(結合作者自身狀況)

5、抒發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五、答疑解惑

六、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洋溢着一種、、的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七、有感情的誦讀全詞並背誦全詞

教案20

教學目標:

1、經過評點、研討版本中字詞的不一樣而把握詞的資料。

2、與《赤壁賦》進行比較閲讀,把握蘇軾的情感。對蘇軾情感的分析,言之成理即可,不強求統一。

一、導入

1、展示蘇軾書法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書法作品。

當時,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處在人生低谷,我們常説酒後吐真言,那蘇軾也當是醉後書真意了。從這幅作品中,從詞句的線條中,我們又能品出怎樣的人生滋味呢?品書法我們是外行,那我們就從詞句中細細口味。

2、朗讀全詞,交流預習作業

佈置的預習作業為:在自習的基礎上評點《念奴嬌》,要求局部評點一條,整體評點一條。可提出自我的疑問。

二、在學生的作業情景中找出切入點,討論學習《念奴嬌》

1、理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風流人物被大浪淘盡,即隨着時光流逝而消失了。大場景的描述,為全詞設置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其為悠久的時間背景,讓讀者體會蘇軾獨立江岸披襟臨風對景抒情的壯懷。開篇雄奇,有橫空出世之感。

大處落筆,轉而具體化—

2、人道是?

點明文武赤壁的概念。清人朱日浚《赤壁懷古》:赤壁何須問來源,東坡本是借山川。以蘇軾深厚的史學基礎和廣博的文學修養推測,他不難明白此赤壁非彼三國赤壁,但作者卻將錯就錯,假託赤壁一抒胸懷。故言人道是。那我們也不妨以假作真地來品讀一下赤壁風光。

3、討論:抓住字詞,品評赤壁風光。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另一版本)

地勢險峻、波濤洶湧、浪花翻滾,突出了古戰場的雄偉壯麗、波瀾壯闊。

4、毛澤東説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蘇軾詞中説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結構上的作用:承上啟下,由寫景轉入懷古,吟詠周瑜。

發現問題:一時多少豪傑?—引出遙想公瑾當年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具化為周郎

蘇軾給周瑜的定位到底是豪傑還是風流人物?

討論:據下闕資料分析周瑜形象。

出嫁與初嫁的用詞差別。

強虜與檣櫓的用詞差別。

豪傑與風流人物的用詞差別

師點撥:

強虜突出敵軍的強大,檣櫓讓人聯想到曹操的水軍,言之成理即可。我認為檣櫓灰飛煙滅更含蓄一些,有助於詩詞情境的營造,而強虜灰飛煙滅似乎太直白了,少了點兒韻味和美感。赤壁之戰對吳軍來説,是一場以強抗弱的戰爭,如若戰敗,杜牧有詩云: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而作為吳軍統帥的周瑜不僅僅沒有絲毫的畏怯,反而從容閒雅得很,他打扮成儒將,説説笑笑,一把火就把敵方的戰船燒成灰燼。這種指揮若定的風度何等令人敬畏啊!

豪傑:有才能的人。豪傑似乎只讓人們想到了英雄—英勇頑強、剛毅果決,一種豪氣,一種氣概。三國時豪傑多的很,曹操、孫權、諸葛亮等,赤壁之戰是建安十三年發生,而小喬嫁給周瑜是建安三年。也就是説,在指揮赤壁之戰的時候,小喬並非初嫁,而是已經嫁給周瑜十年了。蘇軾那裏故意把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跟十年前的周瑜的燕爾新婚放在一塊來寫,突出自我所敬佩所向往的周瑜風流人物那兒女情長的一面,以此突出風流人物不但要有武膽,還得要有柔腸。認為,所謂風流人物,不僅僅要有俠骨,並且要有柔腸。

討論:作者是如何塑造這個人物形象的?

正面描述+側面烘托

側面烘托:

一、實景的雄奇壯麗和虛景雄偉壯觀

二、小喬初嫁襯托周瑜的雄姿英發

三、早發華髮

四、一時多少豪傑

5、蘇軾應對如此壯景,不由想到了周瑜,他24歲就被孫權拜為大都督,34歲就在赤壁大戰中立下赫赫戰功,蘇軾反觀自身,47歲了,如今被貶黃州,怎能不生髮感慨呢?齊讀詞最終二句。

討論:

人間如夢

人生如夢(另一版本)

你更傾向哪一個,你從中體味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師點撥:人間如夢,更着眼於對社會世事的慨歎,有我欲乘風歸去之感。

人生如夢,更着眼於對自身的反思和觀照,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激起了他的豪邁之情,想要經世濟民,建功立業,但夢想與現實的反差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但這種感傷轉瞬即逝,一尊還酹江月,蘇軾灑酒酬月,與其在逆境中流露出樂觀曠達之情。(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理解)

蘇軾思想中儒道的矛盾和衝撞。

三、小結全詞,觀蘇軾草書《念奴嬌》誦讀全詞。

寫景—赤壁

懷古—周瑜

抒情—歎人間似夢

誦明月如歌

四、課堂拓展

與《赤壁賦》進行資料和寫法上的比較,找出相關聯的地方,進一步理解蘇軾的情感。

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赤》:浩渺平靜之景—產生生命渺小之感

寫景

《念》:雄偉壯闊之景—為周瑜的出場作鋪墊

《赤》:曹操—一代裊雄,而今安在哉?—人生苦短

懷古

《念》:周瑜—一代風流人物,大江東去,浪淘盡—人生如夢

《赤》:隨緣自適、隨遇而安、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

抒情

《念》: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可有不一樣理解)

五、文本—專題內涵的點撥

千古江山,總是見證着人類歷史的發展變遷,在這個專題中,我們將繼續追蹤歷史的腳印,去品讀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蘇洵的《六國論》等文章。在歷史的回聲中與作者一齊或反觀自身,或諷諫現實,或展望未

教案2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寫景、懷古、抒情相結合的特點;

2、培養學生鑑賞詩歌時的自主、合作、探究本事,掌握常用的鑑賞詩歌方法;

3、理解詞人複雜的情感,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難點

1、分析,比較,歸納,感悟豪放詞的風格特點;

2、理解詞人複雜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板書課題、作者)

二、解題、作者及背景。(教師略作提示)

1、念奴嬌,詞牌名,念奴是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調名本此。

2、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一生宦海沉浮,但文學藝術成就頗豐。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文與歐陽修並稱為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上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又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在文學史上並稱三蘇。

3、寫作背景:烏台詩案。元豐二年,蘇軾因被指作詩諷刺新法,被捕入獄,後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此詞是遊赤鼻磯時的感懷之作。

三、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正音強虜(lǔ)華髮(huā)羽扇綸巾(guān)還酹江月(hái)(lèi)

釋義一尊(通樽,酒杯)華髮(通花,花白)大江東去(名詞作狀語,向東)灰飛煙滅(名詞作狀語,像灰一樣,像煙一樣)

句式①故國神遊:倒裝句,賓語前置,應當為:神遊故國。②多情應笑我:倒裝句,賓語前置,應當為:應笑我多情。

2、品評朗讀,感悟詞情。

①學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讀全詞。讀後教師作誦讀指導。

②配樂朗讀,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詞的意境。

(有感情地朗讀詩詞,我們才能理解作品,神交作者。關於如何朗誦這首詞,還有一則小故事,請大家看屏幕。)全文在那裏就不再贅述,請大家看那裏面有句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本詞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意境開闊,畫面壯麗,氣勢雄渾,應當讀得鏗鏘有力,慷慨灑脱。(下頭就請大家把自我當作關西大漢自由朗讀全詞!)

好,讀得很認真!詞的節奏感很強,朗讀過程中要注意斷句及韻腳,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韻腳其實就是每句話的最終一字,韻腳字及一些動詞、形容詞都要重讀。哪位關西大漢能自告奮勇地來朗讀全詞。(鼓掌)

讀得不錯,有點關西大漢的味。下頭我們再來欣賞一下我國著名話劇表演藝術家焦晃教師的精彩配樂朗誦,再次去感受全詞豪放的風格。)

3、理清結構,把握全詞。

從詞的結構上來説詞一般分為上、下闋,從章法上説,詞的上闋大多側重寫景,敍事,下闋則側重抒情。

四、合作探究,鑑賞詞句。

1、自由朗讀,交流討論,質疑釋疑。

提問:你最喜歡詞中的哪些語句,簡要説明理由。請同學們各抒己見。(一般只作肯定,適當評點。指出學生的一些不足之處。)

(第一句,師提問:讀得很有氣勢。它起首就是一個江,這條江是怎樣的一條江一個字

生答:大。

師提問:大。它不説流、不説淌等,説什麼説淘。淘的程度怎樣樣

生答:盡。

師追問:淘了多少時間

生答:千古。

師繼續追問:都淘些什麼人物

生答:風流人物。

師總結:詞開篇就將赤壁放在了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背景下,把江水、浪花、千古風流人物融為一體,創造了一個曠遠、深沉的意境。)

2、重點探討研習。

①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⑴哪些字用得好(學會品味語言也是詩歌鑑賞的重要本事,我們在分析寫景的資料時要異常注意一些動詞和形容詞。我們一齊來看此句哪些詞寫得較好。)

亂:岸邊山巖之險怪;穿:陡峭山崖的高峻;驚:江水之洶湧;拍: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卷:波濤力量之大,展開闊大雪浪圖。

⑵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述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麼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

字詞特點角度修辭基調

亂險怪形誇張豪邁奔放

穿高峭

驚洶湧聲比擬

拍水石相擊

卷狂瀾奔騰形比喻

雪水色純白色

(你能把畫面描述出來嗎經過這些意象的分析,為我們營造的怎樣的意境呢)

總結:一切景語皆情語寥寥數語,便勾畫出了它的雄偉壯麗,會令人想到當年赤壁鏖戰的壯闊場面,從而為下闋追懷周瑜渲染環境氛圍。

(好,説得都不錯。我們一開始就説三國羣雄的文韜武略,湧現出這麼多的英雄,為什麼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鍾呢請同學們自由發言)

②探討:作者為什麼選擇周瑜作為懷古的對象(自由發言)

其實詞中有作者自身與周瑜之比,請你填寫下表,對此加以分析。

(比較了之後,我們就不難理解作者為什麼選擇周瑜作為懷古的對象)

主要是抒發對英雄業績的仰慕之情,引發自我未能建功立業的感傷;懷古傷今,感慨萬千。借周瑜的年少有為來感歎自我的事業無成、壯志難酬、年華虛度。

③探討:如何理解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分組討論)

(一種理解是此時蘇軾自我解脱,比較達觀;一種理解是此時的蘇軾消沉,憤懣無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大家是如何理解的請分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對大家的發言,我們作一小結。

大家想想,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遊覽赤壁,如畫江山,又想周瑜三十四歲時,就指揮赤壁大戰取得勝利,名垂青史,立下赫赫戰功,肯定深深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可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生性曠達灑脱,他並沒有真的消極,人間就如同夢境一般,何必過於執著呢他異常灑脱,灑酒祭奠江月。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態度,也是蘇軾的詩意人生。

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同學們以後也必然遇到種種挫折、打擊和磨難;人的一生也會面臨許多的選擇與誘惑,你將何去何從呢從蘇軾和他的作品中,或許我們能找到需要的答案。

3、小結全詞。

全詞由大江帶出,寫景、懷古、抒情渾然一體,洋溢着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豪放活力。那麼學習了這首豪放詞的代表作,它豪放體此刻哪些方面呢景之壯,人之豪,情之達。

我們學習了詩歌鑑賞的常用方法:知人論世、品味語言、分析意象、辨析表現方法,體驗情感。

最終,我們一齊來再次團體朗讀全詞。

教案22

教學內容

1、體育常識:籃球(理論知識)

2、遊戲:拷貝不走樣

教學目標

1、瞭解籃球運動的起源及相關知識,知道籃球比賽的簡單規則方法,對學

習籃球知識感興趣,能認真學習,積極參與討論。

2、培養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持之以恆,勇於拼搏的優良品質

教學重難 點

籃球運動的相關知識,籃球比賽的簡單規則方法。

教 具

多媒體課件、籃球

一、師生問好!

1、迷語引入:圓圓像個瓜,人們愛玩它,

沒到手搶它,搶到手丟它。(籃球)

2、師出示籃球,問:你知道我國哪些籃球明星?

學生回答

3、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他們的精彩表演。(視頻課件)

並讓他們思考一些問題。

學生看完自由討論回答

4、引出本課題:籃球

二、新授:

1、瞭解籃球的起源。

視頻展示,思考問題:籃球誰發明的,剛開始是用什麼做籃球和球圈和網的?

2、講解一些籃球發展史和我國一些籃球運動情況。

3、我國知名籃球運動員概況。(學生們可以先説一説)

4、瞭解籃球場的一些數據和設備

先欣賞一個現代的籃球場。提問:你們對籃球場知道多少?

學生小組討論後回答。

5、出示課件,講解一些籃球場的基本數據和知識。

6、講解我們比賽中裁判一些常用的手勢,引導學生們看懂比賽。

7、學生上台表演一些犯規動作和手勢。

三、鞏固與練習

1、填空題:籃球是( )年,( )人,( )發明的。籃球場長( )米,

寬( )米等。

2、搶答題。(略)

四、遊戲:

拷貝不走樣

1、方法:老師事先準備好幾張紙,紙上寫好籃球犯規的名稱,由每小組最 後一名學生上來抽出,然後回到座位後把這犯規的動作用手勢做給前面一人,依次類推,最前面一位學生快速到黑板上寫出犯規動作,並做出相應的手勢。

2、比賽

五、課堂小結

課後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