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1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2W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

一、高二數學答題技巧

1.掌握時間

由於,基礎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題的快法和巧法,能在30分鐘左右,完成全部的選擇填空題,這是奪取高分的關鍵。在平時當中一定要求自己選擇填空一分鐘一道題。用數學思想方法高速解答選擇填空題。

2.先易後難

在複習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情況,如果基礎較好那首先爭取選擇,填空前三道大題得滿分。然後,再提高解答“三難”題的能力,爭取“三難”題得分20分到30分。這樣,你的總分就可以超過130分,向145分衝刺。

3.後三題儘量多得分

第二段是解答題的前三題,分值不到40分。這樣前兩個階段的總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後“三難”題,分值不到40分。“三難”題並不全難,難點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題只有4分到6分。首先,應在“三難”題中奪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難的步驟分在努力爭取。後3題不是隻做第一問的問題,而應該猜想評分標準,按步驟由前向後爭取高分。

二、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1篇)

在我們的學習時代,説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學習的重點。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通用11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

選修Ⅰ(141個)

一、集合、簡易邏輯(14課時,8個)

1.集合;

2.子集;

3.補集;

4.交集;

5.並集;

6.邏輯連結詞;

7.四種命題;

8.充要條件。

二、函數(30課時,12個)

1.映射;

2.函數;

3.函數的單調性;

4.反函數;

5.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象間的關係;

6.指數概念的擴充;

7.有理指數冪的運算;

8.指數函數;

9.對數;

10.對數的運算性質;

11.對數函數.

12.函數的應用舉例。

三、數列(12課時,5個)

1.數列;

2.等差數列及其通項公式;

3.等差數列前n項和公式;

4.等比數列及其通頂公式;

5.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

四、三角函數(46課時,17個)

1.角的概念的推廣;

2.弧度制;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數;

4.單位圓中的三角函數線;

5.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

6.正弦、餘弦的誘導公式;

7.兩角和與差的正弦、餘弦、正切;

8.二倍角的正弦、餘弦、正切;

9.正弦函數、餘弦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0.周期函數;

11.函數的奇偶性;

12.函數的圖象;

13.正切函數的圖象和性質;

14.已知三角函數值求角;

15.正弦定理;

16.餘弦定理;

17.斜三角形解法舉例。

五、平面向量(12課時,8個)

1.向量;

2.向量的加法與減法;

3.實數與向量的積;

4.平面向量的座標表示;

5.線段的定比分點;

6.平面向量的數量積;

7.平面兩點間的距離;

8.平移.

六、不等式(22課時,5個)

1.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3.不等式的證明;

4.不等式的解法;

5.含絕對值的不等式.

七、直線和圓的方程(22課時,12個)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

2.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和兩點式;

3.直線方程的一般式;

4.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

5.兩條直線的交角;

6.點到直線的距離;

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區域;

8.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9.曲線與方程的概念;

10.由已知條件列出曲線方程;

11.圓的標準方程和一般方程;

12.圓的參數方程。

八、圓錐曲線(18課時,7個)

1.橢圓及其標準方程;

2.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

3.橢圓的參數方程;

4.雙曲線及其標準方程;

5.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

6.拋物線及其標準方程;

7.拋物線的簡單幾何性質。

九、直線、平面、簡單何體(36課時,28個)

1.平面及基本性質;

2.平面圖形直觀圖的畫法;

3.平面直線;

4.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與性質;

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判定與性質;

6.三垂線定理及其逆定理;

7.兩個平面的位置關係;

8.空間向量及其加法、減法與數乘;

9.空間向量的座標表示;

10.空間向量的數量積;

11.直線的方向向量;

12.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3.異面直線的公垂線;

14.異面直線的距離;

15.直線和平面垂直的性質;

16.平面的法向量;

17.點到平面的距離;

18.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19.向量在平面內的射影;

20.平面與平面平行的性質;

21.平行平面間的距離;

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

23.兩個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質;

24.多面體;

25.稜柱;

26.稜錐;

27.正多面體;

28.球。

十、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18課時,8個)

1.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2.排列;

3.排列數公式;

4.組合;

5.組合數公式;

6.組合數的.兩個性質;

7.二項式定理;

8.二項展開式的性質.

十一、概率(12課時,5個)

1.隨機事件的概率;

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3.互斥事件有一個發生的概率;

4.相互獨立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

5.獨立重複試驗。

選修Ⅱ(24個)

十二、概率與統計(14課時,6個)

1.離散型隨機變量的分佈列;

2.離散型隨機變量的期望值和方差;

3.抽樣方法;

4.總體分佈的估計;

5.正態分佈;

6.線性迴歸。

十三、極限(12課時,6個)

1.數學歸納法;

2.數學歸納法應用舉例;

3.數列的極限;

4.函數的極限;

5.極限的四則運算;

6.函數的連續性。

十四、導數(18課時,8個)

1.導數的概念;

2.導數的幾何意義;

3.幾種常見函數的導數;

4.兩個函數的和、差、積、商的導數;

5.複合函數的導數;

6.基本導數公式;

7.利用導數研究函數的單調性和極值;

8.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十五、複數(4課時,4個)

1.複數的概念;

2.複數的加法和減法;

3.複數的乘法和除法;

4.複數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項方程的解法。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2

1、柱、錐、台、球的結構特徵

(1)稜柱:

幾何特徵:兩底面是對應邊平行的全等多邊形;側面、對角面都是平行四邊形;側稜平行且相等;平行於底面的截面是與底面全等的多邊形.

(2)稜錐

幾何特徵:側面、對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於底面的截面與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於頂點到截面距離與高的比的平方.

(3)稜台:

幾何特徵: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邊形側面是梯形側稜交於原稜錐的頂點

(4)圓柱:定義:以矩形的一邊所在的直線為軸旋轉,其餘三邊旋轉所成

幾何特徵:底面是全等的圓;母線與軸平行;軸與底面圓的半徑垂直;側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

(5)圓錐:定義: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條直角邊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

幾何特徵:底面是一個圓;母線交於圓錐的頂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

(6)圓台:定義:以直角梯形的垂直與底邊的腰為旋轉軸,旋轉一週所成

幾何特徵:上下底面是兩個圓;側面母線交於原圓錐的頂點;側面展開圖是一個弓形.

(7)球體:定義:以半圓的直徑所在直線為旋轉軸,半圓面旋轉一週形成的幾何體

幾何特徵:球的截面是圓;球面上任意一點到球心的距離等於半徑.

2、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

定義三視圖:正視圖(光線從幾何體的前面向後面正投影);側視圖(從左向右)、

俯視圖(從上向下)

注:正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長度;俯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長度和寬度;側視圖反映了物體的高度和寬度.

3、空間幾何體的直觀圖——斜二測畫法

斜二測畫法特點:原來與x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x平行且長度不變;

原來與y軸平行的線段仍然與y平行,長度為原來的一半.

4、柱體、錐體、台體的表面積與體積

(1)幾何體的表面積為幾何體各個面的面積的和.

(2)特殊幾何體表面積公式(c為底面周長,h為高,為斜高,l為母線)

(3)柱體、錐體、台體的體積公式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3

知識點:直線與方程

(1)直線的傾斜角

定義:x軸正向與直線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叫直線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我們規定它的傾斜角為0度.因此,傾斜角的取值範圍是0°≤α<180°

(2)直線的斜率

定義:傾斜角不是90°的直線,它的傾斜角的正切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直線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線與軸的傾斜程度.

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點:(1)當時,公式右邊無意義,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傾斜角為90°;

(2)k與P1、P2的順序無關;(3)以後求斜率可不通過傾斜角而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直接求得;

(4)求直線的傾斜角可由直線上兩點的座標先求斜率得到.

(3)直線方程

點斜式:直線斜率k,且過點

注意:當直線的斜率為0°時,k=0,直線的方程是y=y1.

當直線的斜率為90°時,直線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點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點的橫座標都等於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斜截式:,直線斜率為k,直線在y軸上的截距為b

其中直線與軸交於點,與軸交於點,即與軸、軸的截距分別為.

一般式:(A,B不全為0)

注意:各式的適用範圍特殊的方程如:

(4)平行於x軸的直線:(b為常數);平行於y軸的直線:(a為常數);

(5)直線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質的直線

(一)平行直線系

平行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C為常數)

(二)垂直直線系

垂直於已知直線(是不全為0的常數)的直線系:(C為常數)

(三)過定點的直線系

(1)斜率為k的直線系:,直線過定點;

(2)過兩條直線,的交點的直線系方程為(為參數),其中直線不在直線系中.

(3)兩直線平行與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斷直線的平行與垂直時,要注意斜率的存在與否.

(7)兩條直線的交點

相交

交點座標即方程組的一組解.

方程組無解;方程組有無數解與重合

(8)兩點間距離公式:設是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的兩個點.

(9)點到直線距離公式:一點到直線的距離.

(10)兩平行直線距離公式

在任一直線上任取一點,再轉化為點到直線的距離進行求解.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4

知識點:圓的方程

1、圓的定義:

平面內到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圓,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圓的半徑.

2、圓的方程:

(1)標準方程,圓心,半徑為r;

(2)一般方程

當時,方程表示圓,此時圓心為,半徑為

當時,表示一個點;當時,方程不表示任何圖形.

(3)求圓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採用待定係數法:先設後求.確定一個圓需要三個獨立條件,若利用圓的標準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圓的幾何性質:如弦的中垂線必經過原點,以此來確定圓心的位置.

3、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情況:

(1)設直線,圓,圓心到l的距離為,則有;;

(2)過圓外一點的切線:k不存在,驗證是否成立k存在,設點斜式方程,用圓心到該直線距離=半徑,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兩解】

(3)過圓上一點的切線方程:圓(x-a)2+(y-b)2=r2,圓上一點為(x0,y0),則過此點的切線方程為(x0-a)(x-a)+(y0-b)(y-b)=r2

4、圓與圓的位置關係:

兩圓的位置關係常通過兩圓半徑的和(差),與圓心距(d)之間的大小比較來確定.

當時兩圓外離,此時有公切線四條;

當時兩圓外切,連心線過切點,有外公切線兩條,內公切線一條;

當時兩圓相交,連心線垂直平分公共弦,有兩條外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切,連心線經過切點,只有一條公切線;

當時,兩圓內含;當時,為同心圓.

注意:已知圓上兩點,圓心必在中垂線上;已知兩圓相切,兩圓心與切點共線

5、空間點、直線、平面的位置關係

公理1:如果一條直線的兩點在一個平面內,那麼這條直線是所有的點都在這個平面內

應用:判斷直線是否在平面內

用符號語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兩個不重合的平面有一個公共點,那麼它們有且只有一條過該點的公共直線

符號:平面α和β相交,交線是a,記作α∩β=a.

符號語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兩個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説明兩個平面的交線與兩個平面公共點之間的關係:交線必過公共點.

它可以判斷點在直線上,即證若干個點共線的重要依據.

公理3:經過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點,有且只有一個平面.

推論:一直線和直線外一點確定一平面;兩相交直線確定一平面;兩平行直線確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論作用:它是空間內確定平面的依據它是證明平面重合的依據

公理4:平行於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5

1.空間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1)異面直線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

(2)異面直線性質:既不平行,又不相交.

(3)異面直線判定:過平面外一點與平面內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過該店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異面直線所成角:作平行,令兩線相交,所得鋭角或直角,即所成角.兩條異面直線所成角的範圍是(0°,90°],若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我們就説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4)求異面直線所成角步驟:

A、利用定義構造角,可固定一條,平移另一條,或兩條同時平移到某個特殊的位置,頂點選在特殊的位置上.

B、證明作出的角即為所求角C、利用三角形來求角

(5)等角定理:如果一個角的兩邊和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麼這兩角相等或互補.

(6)空間直線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個公共點.

三種位置關係的符號表示:aαa∩α=Aaα

(7)平面與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

平行——沒有公共點;αβ

相交——有一條公共直線.α∩β=b

2、空間中的平行問題

(1)直線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線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條直線與此平面內一條直線平行,則該直線與此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線面平行

線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

那麼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線面平行線線平行

(2)平面與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質

兩個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如果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面平行→面面平行),

(2)如果在兩個平面內,各有兩組相交直線對應平行,那麼這兩個平面平行.

(線線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於同一條直線的兩個平面平行,

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

(1)如果兩個平面平行,那麼某一個平面內的直線與另一個平面平行.(面面平行→線面平行)

(2)如果兩個平行平面都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麼它們的交線平行.(面面平行→線線平行)

3、空間中的垂直問題

(1)線線、面面、線面垂直的定義

兩條異面直線的垂直:如果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説這兩條異面直線互相垂直.

線面垂直: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任何一條直線垂直,就説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垂直.

平面和平面垂直:如果兩個平面相交,所成的二面角(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是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就説這兩個平面垂直.

(2)垂直關係的判定和性質定理

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麼這條直線垂直這個平面.

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於一個平面,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個平面經過另一個平面的一條垂線,那麼這兩個平面互相垂直.

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面互相垂直,那麼在一個平面內垂直於他們的交線的直線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4、空間角問題

(1)直線與直線所成的角

兩平行直線所成的角:規定為.

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角:兩條直線相交其中不大於直角的角,叫這兩條直線所成的角.

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過空間任意一點O,分別作與兩條異面直線a,b平行的直線,形成兩條相交直線,這兩條相交直線所成的不大於直角的角叫做兩條異面直線所成的角.

(2)直線和平面所成的角

平面的平行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平面的垂線與平面所成的角:規定為.

平面的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鋭角,叫做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所成的角.

求斜線與平面所成角的思路類似於求異面直線所成角:“一作,二證,三計算”.

在“作角”時依定義關鍵作射影,由射影定義知關鍵在於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在解題時,注意挖掘題設中兩個主要信息:

(1)斜線上一點到面的垂線;

(2)過斜線上的一點或過斜線的平面與已知面垂直,由面面垂直性質易得垂線.

(3)二面角和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定義:從一條直線出發的兩個半平面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二面角,這條直線叫做二面角的稜,這兩個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稜上任意一點為頂點,在兩個面內分別作垂直於稜的兩條射線,這兩條射線所成的角叫二面角的平面角.

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兩相交平面如果所組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那麼這兩個平面垂直;反過來,如果兩個平面垂直,那麼所成的二面角為直二面角

求二面角的方法

定義法:在稜上選擇有關點,過這個點分別在兩個面內作垂直於稜的射線得到平面角

垂面法:已知二面角內一點到兩個面的垂線時,過兩垂線作平面與兩個面的交線所成的角為二面角的平面角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6

1.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餘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餘弦定理,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三角形度量問題.

(2)應用

能夠運用正弦定理、餘弦定理等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數列

(1)數列的概念和簡單表示法

瞭解數列的概念和幾種簡單的表示方法(列表、圖象、通項公式).

瞭解數列是自變量為正整數的一類函數.

(2)等差數列、等比數列

理解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與前項和公式.

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識別數列的等差關係或等比關係,並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瞭解等差數列與一次函數、等比數列與指數函數的關係.

3.不等式與不等關係

瞭解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關係,瞭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

通過函數圖象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的二次函數、一元二次方程的聯繫.

會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對給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會設計求解的程序框圖.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劃問題

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瞭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能用平面區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會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劃問題,並能加以解決.

(4)基本不等式:

瞭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最大(小)值問題圓的輔助線一般為連圓心與切線或者連圓心與弦中點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7

1.數列定義:

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為:an=a1+(n-1)d(1)

前n項和公式為: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以上n均屬於正整數。

2.解釋説明:

從(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數(d≠0)或常數函數(d=0),(n,an)排在一條直線上,由(2)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數(d≠0)或一次函數(d=0,a1≠0),且常數項為0。

在等差數列中,等差中項:一般設為Ar,Am+An=2Ar,所以Ar為Am,An的等差中項,且為數列的平均數。

且任意兩項am,an的關係為: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數列廣義的通項公式。

3.推論XX式:

從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還可推出: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_,且m+n=p+q,則有am+an=ap+aq,Sm-1=(2n-1)an,S2n+1=(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數列,等等。

4.基本公式:

和=(首項+末項)×項數÷2

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首項=2和÷項數-末項

末項=2和÷項數-首項

末項=首項+(項數-1)×公差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8

1、科學記數法:把一個數字寫成的形式的`記數方法。

2、統計圖: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數據的圖。

3、扇形統計圖:用圓和扇形來表示總體和部分的關係,扇形大小反映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統計圖中,每個部分佔總體的百分比等於該部分對應的扇形圓心角與360°的比。

4、條形統計圖:清楚地表示出每個項目的具體數目。

5、折線統計圖:清楚地反映事物的變化情況。

6、確定事件包括:肯定會發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會發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確定事件: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件;不確定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確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結果除以所以可能結果求得理論概率。

9、有效數字:對於一個近似數,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字起,到精確到的數位為止的數字。

10、遊戲雙方公平:雙方獲勝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數平均數:簡稱“平均數”,最常用,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大;加權平均數12、中位數:數據按大小排列,處於中間位置的數,計算簡單,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

13、眾數: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受極端值得影響較小,跟其他數據關係不大。

14、平均數、眾數、中位數都是數據的代表,刻畫了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

15、普查:為了一定目的對考察對象進行全面調查;考察對象全體叫總體,每個考察對象叫個體。

16、抽樣調查:從總體中抽取部分個體進行調查;從總體中抽出的一部分個體叫樣本(有代表性)。

17、隨機調查:按機會均等的原則進行調查,總體中每個個體被調查的概率相同。

18、頻數: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

19、頻率:每次對象出現的次數與總次數的比值。

20、級差:一組數據中數據與最小數據的差,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1、方差:各個數據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1、標準方差:方差的算數平方根刻畫數據的離散程度。

23、一組數據的級差、方差、標準方差越小,這組數據就越穩定。

24、利用樹狀圖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發生的概率。

25、兩個對比圖像中,座標軸上同一單位長度表示的意義一致,縱座標從0開始畫。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9

一、變量間的相關關係

1.常見的兩變量之間的關係有兩類:一類是函數關係,另一類是相關關係;與函數關係不同,相關關係是一種非確定性關係.

2.從散點圖上看,點分佈在從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區域內,兩個變量的這種相關關係稱為正相關,點分佈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區域內,兩個變量的相關關係為負相關.

二、兩個變量的線性相關

從散點圖上看,如果這些點從整體上看大致分佈在通過散點圖中心的一條直線附近,稱兩個變量之間具有線性相關關係,這條直線叫回歸直線.

當r>0時,表明兩個變量正相關;

當r<0時,表明兩個變量負相關.

r的絕對值越接近於1,表明兩個變量的線性相關性越強.r的絕對值越接近於0時,表明兩個變量之間幾乎不存在線性相關關係.通常|r|大於0.75時,認為兩個變量有很強的線性相關性.

三、解題方法

1.相關關係的判斷方法一是利用散點圖直觀判斷,二是利用相關係數作出判斷.

2.對於由散點圖作出相關性判斷時,若散點圖呈帶狀且區域較窄,説明兩個變量有一定的線性相關性,若呈曲線型也是有相關性.

3.由相關係數r判斷時|r|越趨近於1相關性越強.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0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圓半徑

餘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邊a和邊c的夾角

圓的標準方程(x-a)2+(y-b)2=r2注:(a,b)是圓心座標

圓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拋物線標準方程y2=2pxy2=-2pxx2=2pyx2=-2py

直稜柱側面積S=c*h斜稜柱側面積S=c'*h

正稜錐側面積S=1/2c*h'正稜台側面積S=1/2(c+c')h'

圓台側面積S=1/2(c+c')l=pi(R+r)l球的表面積S=4pi*r2

圓柱側面積S=c*h=2pi*h圓錐側面積S=1/2*c*l=pi*r*l

弧長公式l=a*ra是圓心角的弧度數r>0扇形面積公式s=1/2*l*r

錐體體積公式V=1/3*S*H圓錐體體積公式V=1/3*pi*r2h

斜稜柱體積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積,L是側稜長

柱體體積公式V=s*h圓柱體V=p*r2h

乘法與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與係數的關係X1+X2=-b/aX1*X2=c/a注:韋達定理

判別式: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根

b2-4ac>0注:方程有兩個不等的實根

b2-4ac<0注:方程沒有實根,有共軛複數根

高二數學知識點總結11

一、映射與函數:

(1)映射的概念;

(2)映射;

(3)函數的概念。

二、函數的三要素:

相同函數的判斷方法:對應法則;定義域(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1)函數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義法(拼湊):

②換元法:

③待定係數法:

④賦值法:

(2)函數定義域的求法:

①含參問題的定義域要分類討論;

②對於實際問題,在求出函數解析式後;必須求出其定義域,此時的定義域要根據實際意義來確定。

(3)函數值域的求法:

①配方法:轉化為二次函數,利用二次函數的特徵來求值;常轉化為型如:的形式;

②逆求法(反求法):通過反解,用來表示,再由的取值範圍,通過解不等式,得出的取值範圍。

④換元法:通過變量代換轉化為能求值域的函數,化歸思想;

⑤三角有界法:轉化為只含正弦、餘弦的函數,運用三角函數有界性來求值域;

⑥基本不等式法:轉化成型如:,利用平均值不等式公式來求值域;

⑦單調性法:函數為單調函數,可根據函數的單調性求值域。

⑧數形結合:根據函數的幾何圖形,利用數型結合的方法來求值域。

三、函數的性質:

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

單調性:注意定義是相對與某個具體的區間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義法(作差比較和作商比較)

導數法(適用於多項式函數)

複合函數法和圖像法。

應用:比較大小,證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注意區間是否關於原點對稱,比較f(x)與f(-x)的關係。

f(x)-f(-x)=0f(x)=f(-x)f(x)為偶函數。

f(x)+f(-x)=0f(x)=-f(-x)f(x)為奇函數。

判別方法:定義法,圖像法,複合函數法

應用:把函數值進行轉化求解。

週期性:定義:若函數f(x)對定義域內的任意x滿足:f(x+T)=f(x),則T為函數f(x)的週期。

其他:若函數f(x)對定義域內的任意x滿足:f(x+a)=f(x-a),則2a為函數f(x)的週期.

應用:求函數值和某個區間上的函數解析式。

四、圖形變換:

函數圖像變換:(重點)要求掌握常見基本函數的圖像,掌握函數圖像變換的一般規律。

常見圖像變化規律:(注意平移變化能夠用向量的語言解釋,和按向量平移聯繫起來思考)

平移變換y=f(x)→y=f(x+a),y=f(x)+b

注意:(ⅰ)有係數,要先提取係數。如:把函數y=f(2x)經過平移得到函數y=f(2x+4)的圖象。

(ⅱ)會結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義。

對稱變換y=f(x)→y=f(-x),關於y軸對稱

y=f(x)→y=-f(x),關於x軸對稱

y=f(x)→y=f|x|,把x軸上方的圖象保留,x軸下方的圖象關於x軸對稱

y=f(x)→y=|f(x)|把y軸右邊的圖象保留,然後將y軸右邊部分關於y軸對稱。(注意:它是一個偶函數)

伸縮變換:y=f(x)→y=f(ωx),

y=f(x)→y=Af(ωx+φ)具體參照三角函數的圖象變換。

一個重要結論:若f(a-x)=f(a+x),則函數y=f(x)的圖像關於直線x=a對稱;

五、反函數:

(1)定義:

(2)函數存在反函數的條件:

(3)互為反函數的定義域與值域的關係:

(4)求反函數的步驟:

①將看成關於的方程,解出,若有兩解,要注意解的選擇;

②將互換,得;

③寫出反函數的定義域(即的值域)。

(5)互為反函數的圖象間的關係:

(6)原函數與反函數具有相同的單調性;

(7)原函數為奇函數,則其反函數仍為奇函數;原函數為偶函數,它一定不存在反函數。

七、常用的初等函數:

(1)一元一次函數

(2)一元二次函數

二次函數求最值問題:首先要採用配方法,化為一般式。

有三個類型題型:

①頂點固定,區間也固定。如:

②頂點含參數(即頂點變動),區間固定,這時要討論頂點橫座標何時在區間之內,何時在區間之外。

③頂點固定,區間變動,這時要討論區間中的參數,等價命題在區間上有兩根在區間上有兩根在區間或上有一根。

注意:若在閉區間討論方程有實數解的情況,可先利用在開區間上實根分佈的情況,得出結果,在令和檢查端點的情況。

(3)反比例函數:

(4)指數函數:

指數函數:y=(a>o,a≠1),圖象恆過點(0,1),單調性與a的值有關,在解題中,往往要對a分a>1和0。

(5)對數函數:

對數函數:y=(a>o,a≠1)圖象恆過點(1,0),單調性與a的值有關,在解題中,往往要對a分a>1和0。

注意:

比較兩個指數或對數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構造相應的指數或對數函數,若底數不相同時轉化為同底數的指數或對數,還要注意與1比較或與0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