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包身工讀後感(精選10篇)

欄目: 專業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包身工讀後感

一、觀後感的介紹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觀看後的基礎上發感想。簡單來説就是觀賞過後的感觸。

二、包身工讀後感(精選10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包身工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包身工讀後感1

這篇文章,讓我感受真的頗深。

文章沒有籠統的介紹、描述包身工所受的苦難,工頭的邪惡與殘忍,而是通過對具體事例的描寫突出了包工頭不通人性的殘忍和包身工的悲慘命運。就是這麼一篇文章的出爐,花費了夏衍先生很長的時間,經歷了種種困難,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中國人瞭解過去窮苦人民的生活是多麼悲慘與不自由,同時告誡人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文章中的許多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些包身工們,一天要工作十二個小時,而每天卻只能有兩粥一飯充飢,且粥竟然只是用秈米、鍋焦、碎米和較多的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做成的!“慈善的”資本家老闆去菜場裏收集到萵苣葉用鹽水一浸竟然就是包身工們難得的佳餚。況且,包身工們在這樣食不果腹、勞動強度如此之大的情況下,還常常飽嘗工頭們的打罵,沒有一點人生自由。

看到這裏,我不禁義憤填膺,熱血沸騰。我實在不敢想象那種場面,我更不敢説帶工頭是人!這不是人類所能幹出的事!為了日本的廠子,居然要犧牲那麼多同胞的幸福,太可怕了!太可悲了!

在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嘿!真是不知比她們要好多少倍!我們不用幹重活,不用一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我們有自由,可以幹自己想幹的事,沒有人會隨便地揍我們。而且,我們可以吃好的、穿好的,好有娛樂的時間!可就是這麼好的條件,也有人不知足!經常能聽到有人抱怨午餐不好吃;經常看到有些人浪費寶貴的資源;經常看到有些人奢侈地買一些本不值得買或沒有多大用處的奢品。這些行為,讓我感到憤懣與不安。試想想,如果照這樣的勢頭髮展下去,國民就會墮落,那麼那種奴隸生活又將離我們不遠了。因為我們的國家擁有許多不支持國家和崇洋媚外的人。

只有一個國家擁有真真尋求真理的人,能獨立思考的人,能記錄真實的人,能不計利害而為這片用鮮血換來的土地付出的人,能去捍衞憲法和主權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説,我們的人民不會被外人奴役;只有一個國家能尊重培養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説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美好!

包身工讀後感2

在夏衍的《包身工》中,有許多藝術性很強的句子

“蓬頭,赤腳,一邊扣着鈕釦,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從樓上衝下來了。”

這個句子把幾個描寫包身工緊張,忙亂,邋遢的短語放在句首,比把它們放在主語後面要好得多。因為對“從樓上衝下來”的人,我們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她們的“蓬頭,赤腳”;而且這幾個短語節奏急促,正和“衝”的情景相符,若説成“幾個睡眼惺忪的‘懶蟲’蓬頭,赤腳,一邊扣着鈕釦,一邊從樓上衝下來了”不但節奏變緩了,而且包身工們被奴役的形象特徵也削弱了。這謂語前置的句子實在用得好,大大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

“四點半之後,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膽怯地顯出來的時候,水汀門路上和弄堂裏面,已被這些赤腳的鄉下姑娘擠滿了……”,這個句子,妙就妙在“沒有線條和影子的晨光”,使人展開想像,悟到這是早得不能再早的時間。更妙的是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指出:面對包身工們惡劣的生活環境和殘酷的工作,晨光也“膽怯”,真使人讀之心寒!句子的文學性的確非同一般。

“所有包身工是一種‘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包藏,自由地使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起變化的危險。”這一句,也讓我心動。作者用新穎、別緻的比喻把包身工喻為罐裏裝的東西,被迫與外界隔絕,只生活在一個封閉的區間裏,形象地突出了包身工毫無自由的悲慘遭遇。揭露資本家的殘酷無情。

包身工讀後感3

看到“包身工”三個字,我畏懼得很,又有點似曾相識。

哦!原來現在這21世紀也有夏衍筆下的“包身工”。

21世紀的“包身工”出身並不低,他們有的是某名校大學生,有的是家庭條件不錯的獨生子女們,那這些人怎麼會按上這“包身工”的名頭呢?説好聽也不好聽啊,“包身工”可是被人稱作是“豬玀”的人啊,怎麼回事呢?

唉,21世紀的人忙於掙錢,便自然想出一些掙錢之道。這些道路會像黑貓白貓一樣,只要是抓到老鼠就是好的?

傳銷來錢快吧!但你可知這傳銷燬了多少人?害了多少人?這傳銷的老闆就是“帶工”的老闆,花言巧語騙同鄉人,同學及親戚加這榨取人血液的團伙。

誘惑的力量是不可估測的,有些人被黑心的“帶工”老闆一説心便湧動了,心動了,還有什麼能阻擋他前進的步伐了。所以,一個個純潔的心靈被“帶工”老闆侵蝕了。一個個健壯的身體被“帶工”老闆摧毀了,傾注了一些白日做夢的妄想。

這些“包身工”呀,她們有安於現狀,不想跳出也難又跳出這個“吸血鬼”的魔洞,繼續為那“帶工”老闆賣命坑害我們這些單純的人兒們。但是幸虧還有一些人想逃出來,不想去與那“帶工老闆”同流合污,也不甘受那打罵捱餓挨凍之苦,他們為了解救自己,寧願從高層樓的傳銷點跳下來,等待社會上的人的救助。

啊,我們這世紀還算很好的,好人總是比壞人多,一大羣一大羣的人前來幫助她,社會也在打擊這種事。唉!可惜呀!夏衍所寫的包身工們不是生在我們這個年代,要不然我們就可以伸手解救她們了,可可惜呀,我們伸手過去,包身工們抓不到啊,但慶幸的是,我們的手拉過來了一大羣受傳銷毒害的人!

我們的手是温暖的,我們要伸向每個羣體的人。

包身工讀後感4

文章寫於1936年,背景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勾結的時候,引用文章的話説:“在這千萬的被飼養者的中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希望,……沒有法律,沒有人道。這兒有的是二十世紀的爛熟了的技術、機械、制度,和對這種制度忠實地服務着的十五六世紀封建制下的奴隸!”這篇文章是作者對上海工廠進行兩個月實地調查之後寫成的,全文深深地滲透着作者的血與淚,也深深地滲透着舊中國勞工的血與淚,真實反映了“包身工”慘絕人寰的遭遇。

我對書中的一個人物“蘆柴棒”印象很深,當時我上完課文時,心裏充滿了對日本人的憎恨與憤怒,他們在中國的地方肆意欺詐盤剝中國人;同時又為舊中國的軟弱而感到痛心疾首。文章具有很強烈的'社會意義,作者的筆法很冷峻,不僅深刻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而且加入了自己的評論。特別是結尾那句話:“不過,黎明的到來還是沒法可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國人當心枕木下的屍骸,我也想警告這些殖民主義者當心呻吟着的那些錠子上的冤魂。”

由於對歷史背景瞭解得不透,我對這句話當時不能很好的理解開來。現在來看,這句話應該是文章的主旨,道出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夏衍就是想通過事實向人們昭示:人類社會最終是向前發展的,任何違揹人性的行為最終都會被歷史的車輪給無情地碾碎!

包身工讀後感5

在紗廠的工房,長方形的用紅磚牆嚴密地封鎖着的工房區域裏,住着二千個左右衣服破爛而專替別人製造紗布的豬玀。他們每天清晨四點就要起牀梳頭洗臉吃早餐,然後不停地開始幹活。

這就是包身工。每年,尤其是大災害時,這些在日本廠裏的帶工就會勸説那些無力撫養他們子女的父母去把他們的子女帶走。包身費是大洋二十元,限期三年,生死疾病一聽天命,先付包洋十元。聽起來確實不錯,可真的是這樣子嗎?我説那些父母啊,你們可是把你們的子女推上一條死路。

住的是擁擠的工房,吃的是粥,粥可不是純米粥,是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鍋巴煮成的。就連那些在菜市場收集地菜葉,用鹽水一泡,就是他們難得的佳餚。而且每人只能呈一碗。添粥的機會,那就只有在老闆、老闆娘的生日,或者是發工錢的日子才會有。而那些輪着擦地板的或倒馬桶的,連一碗都盛不到,連病了也不許躺在牀上休息,老闆很會可靠地為廠家服務,用拳頭、棍棒或者冷水強制他們做工。如果那些父母知道你們的子女的悲慘生活,你們還會籤那張包身合同嗎?也許,你們會問:那父母知道他們的悲慘生活,不會去救他們嗎?不是的,父母並不知道。因為老闆把包身工與外界隔絕,還把管理權交給帶工老闆,所以包身工就如文中所説的罐裝了的勞動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的使用,絕沒有因為和空氣接觸而引起變化的發生。

看到這裏,你是不是感覺很憤怒呢?接下來,你一定會憤怒到極點。只要他們在工作上有什麼差錯,工頭和巡迴管理的女工就會毆打他們。還要是儘管打,打死不要緊,只要不是罰工錢停生意。你説,這老闆有多殘忍。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包身條約上寫着三年期限,能做滿的還不夠三分之二。瘦的像根蘆柴棒,一天幾角工錢,而帶工老闆在他身上撈取了十幾元。為什麼日本敢欺負我們,還不是因為當時中國弱。但是不管黑夜有多麼恐怖,黎明始終會到來的。

包身工讀後感6

人,是有思想的,有活力的。而這些被稱為賺錢的工具的包身工,“人”字在他們身上是體現不出來的,生活在舊社會的底層,受盡剝削、壓榨。思想已不屬於他們自己的,甚至喪失了做人的尊嚴也得不到老闆起碼的尊重,這是怎樣的不幸與悲哀!而且與他們有着同樣命運的非洲黑人,更是悽慘,隨時隨地死亡都有可能想他們逼近,他們經歷了販賣,毒打,吊死等一系列的苦難,然而非人的待遇使得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定。

可惜包身工有的只是任勞任怨,乞求的目光,再者也就是敢怒不敢言的心態,這就註定了他們的生活待遇也將一向持續,如果他們自身能團結,壯大力量,羣眾一條心共同抗議這不公平的制度,或許還有一絲轉機。若力量再大一點,能夠搞羣眾罷工威脅抗議,老闆在利益的面前是會屈服的。再看這現實的包身工,有的也只是沉默,他們就應警惕“不在沉默中爆發,就會在沉默中死亡!”

包身工讀後感7

《包身工》我只是看了一遍,雖然心中有憤懣,但是感想不是那麼強烈,但當老師把圖片放出來的時候,全班同學都驚叫了一聲,看看那些被賣到山西煤礦去做事的小孩,最小的只有8歲,而大的也就13歲,這正是我這個年齡的時候,看着一幅幅圖片,那些人的背上,腳上已近是血肉模糊了,受傷流血的地方也只是單單用破布包裹一下而已,當你仔細去望望他們的表情時,你會感到他們的表情都很呆滯,身上到處都是傷疤,看到這些圖片時第一眼我對他們感到了同情,覺得他們可憐。

但當我再想想時,為什麼只有當媒體報道出來時,警察才會去解救那些可憐的孩子們嗎?他們難道是不知道嗎?不可能,其中一定是有祕密,學習了這篇文章我只希望那些為人民服務的人們要憑自己的良心去為人民做事,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媒體去報道這些事實,這樣才能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再讓那些孩子們再受到黑心老闆的摧殘了,有更多的人去幫助他們。

包身工讀後感8

《包身工》這篇報告文學,寫出了舊中國血淚斑斑史,寫出了舊中國工人階級的苦難和深仇。我初讀此文後,浮想聯翩,思緒千萬,便寫下些許感想。

《包身工》通過夏衍紀實包身工人一天的生活,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勾結封建勢力,用包身工制度來榨取中國工人血汗的滔天罪行,預示着中國工人奮起鬥爭,摧毀包身制度的光明前景。這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作者做了大量的調查和觀察,具體描述了包身工人的苦難生活。像鴿籠一樣的住宿條件,像豬狗一樣的惡劣飲食,像牛馬一樣的勞動強度。包身工的小弟小妹不是人,分明是豬玀。要打就狠狠地打,扣錢就一分不留的扣。任意奴辱,任意宰割,任意瘋狂地掠奪。這是舊中國人的一大過錯,也是侵略者在中國極惡不赦的行徑。中國這顆東方明珠,受盡凌辱沒有屈服,榨壓了血汗沒有低頭。中國的斑斑血容歷史為證。我們終於象一頭沉睡的獅子猛然間醒來,推翻舊制度,趕走列強,包身工的事例不會再出現了。現在的工人,沒有哪個是包身的,沒有叫他們豬玀的了。吃穿住行已不是他們的眉頭結了,真正做了社會主義時代的新主人。比如:在各地打工的少男少女,各個衣着華麗,風度翩翩的進入社會的各個階層,豈不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天優越?

《包身工》這是歷史的後頁,使我們的教科書,。人們永遠記住這種制度的罪惡,永遠不會忘記列強對中國勞動者血腥迫害。當我們回顧歷史,追思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倒行逆施,自然會想起想包身工這種醜惡制度下的勞動者。有了這個教訓,中華民族的精神才會振興,歷史的車輪就不會倒轉。

包身工讀後感9

在夏衍的《上海屋檐下》一書中,我讀到了《包身工》一文,這個名字讓我很感興趣。這篇報告文學是夏衍先生創作中的一個高峯,也是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一部傑作。夏衍作為一名著名的作家對文學寫作所投入的熱情和精力是讓人十分欽佩的。他甘願冒着生命危險,起早貪黑,深入紗廠親自體驗生活收集資料,經過幾個月的實地考察之後用真情實感寫出了這篇文章。在這篇報告文學中細緻真切的描述了舊中國包身工的苦難生活,無情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罪行,抒發對包身工深深的同情,和對帝國主義、反動派的憤慨並嚴正警告的激情,和對新社會的無比熱愛。

那時候的中國十分槽糕,人民少吃沒穿,很多老百姓養不起兒女,為了不讓兒女受餓,聽信“帶工”老闆的花言巧語,把兒女送入剝削者的手裏,包身工的身體是屬於帶工老闆的,所以她們根本就沒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這些包身工都是從鄉下出來,而且大半都是老闆的鄉鄰,這在“管理”上是極有利的條件。包身工由帶工帶進廠裏,剛開始廠方把她們叫做“試驗工”和“養成工”。無論怎樣的稱呼他們都是舊社會中最廉價的勞動力,受人欺辱的最底層的可憐人。包身工是“人人得而欺之”的,這話很能體現出她們悲慘的處境。文中對“蘆柴棒”這一角色生病的描寫是那樣真實,潑冷水後的“跳”,使這個場面描寫達到了高潮,外面颳着寒冷刺骨的風,“蘆柴棒”反射的跳,完全襯托出了打雜的“兇”,突出了“蘆柴棒”受虐待的慘,最後老闆娘的笑和她的話,又表現了她的殘酷無人性,更顯出了“蘆柴棒”遭遇的悲慘,短短的一段文字使人對那個時期的殘酷瞭解的更加透徹。文章對小福子受罰的敍述與描寫特突出了剝削階級的冷酷,她只因為整好了爛紗沒有裝起這一點小事就遭打,“拿摩温”打她,東洋婆罰她頭頂皮帶盤心子,向着牆壁站立,罰了兩個小時,趕不出一天的活,帶工老闆又打她。此外還會被餓飯、吊起、關黑房子等懲罰。

文中的細緻描寫充分表現了包身工受罰受壓迫的慘重,具有隨意性、殘酷性、多樣性和時間長等特點。夏衍的這篇文章內容充分、深刻鮮明、相得益彰,使文章很有説服力和感染力。讓我心中充滿對包身工的同情和對封建勢力的痛恨。包身工的處境和16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受着同樣慘無人道的待遇。最後,夏衍先生利用黑夜、黎明堅定的表現了作者對包身工制度必然滅亡,新社會必然出現的信心。黑夜象徵的是舊社會,黎明象徵着充滿光明,沒有壓迫的新世界,表現了作者對新社會出現的堅強信念。封建勢力殘酷壓榨中國勞動人民的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夏衍的文章震撼着我,要趕走帝國主義,要推翻殘酷的社會制度,多少人曾流過無數的眼淚、血汗甚至獻出的是生命。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無代價可以得來的,懂得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地來之不易的。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要有居安思危的緊迫感,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為了子孫更幸福的將來,擔負起責任,為新中國的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包身工讀後感10

《包身工》是夏衍早在二十多年前發表的一篇報告文學。它報導了日本資本家在舊中國進行經濟侵略所採取的一種特殊的剝削方式,反映了“一·二八”後到抗日爆發前國民黨統治的黑暗。讀到此文,感觸頗深。

生活在今天的人,尤其是我們這些生長在幸福年代的青年學生們,的確很難想像到二十多年前竟會有生活得那樣悽苦、像“沒有固定車腳的活動機器”般的勞苦者——包身工。

包身工,是當時社會的一種特殊產物。在農村遭受災荒的年月,“第二”老闆們出現了,他們憑着“將一根稻草説成金條的嘴巴”,花言巧語,用少數錢財哄騙做父母的訂下合同把吃不飽的兒女交給他們帶到城裏,在日本殖民主義者和封建把頭的重重壓榨下過着豬狗不如的生活。你看,他們住的是“充滿了汗臭和濕氣的空氣裏”“像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的工房樓下;吃的是“鄉下人用來餵豬的豆腐渣加上很少的碎米、鍋巴煮成的”,在這樣的食物里加上幾片爛菜葉,用鹽一浸,便是這些廉價的、不需要更多維持費的“機器們”難得的佳餚。人,怎麼能和豬相提並論?人的住所,怎麼能和蜂窩相比?豬吃了還可以高枕無憂地睡上一覺,而這些包身工呢?她們得每天堅持十個小時以上的“工作”;蜂窩,是再擁擠不過的,而包身工居住的地方,竟像蜂窩般擁擠,在此環境中,還要遭受非人的虐待。

包身工,她們的勞動屬於老闆們所有,在合同期內,她們的人身自由也全操在老闆手中。在極端惡劣的生活條件和勞動條件下,她們以羸弱的身軀擔負着繁重的勞動,受到音響、塵埃和濕氣三大威脅,“‘拿摩温(工頭)”和“蕩管(巡迴管理的上級女工)”們把他們當作發脾氣和使威風的對象,稍不留意,便會受到“文明的懲罰”——頭頂皮帶盤心子。每天“兩粥一飯,十二小時工作,勞動強化,工房和老闆家庭的義務服役,豬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被踐踏”,結果怎樣呢?——“血肉造成的‘機器’,終究和鋼鐵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寫明的三年期限,能夠做滿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一。”

日本殖民主義者之所以大量地僱用包身工,一方面因為這種勞動力的價格賤,另一方面因為她們是“罐裝的勞動力”,很少有自由流動和團結起來反抗的可能。

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對我國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他們卻反過來誣衊我們是“東亞病夫”,帝國主義“文明”的苦頭我們算是嘗夠了!夏衍在深入觀察生活和掌握大量材料的基礎上寫成的這篇優秀報告文學,報導了“二十世紀爛熟了的技術、機械體制下”苦役着的“十六世紀封建制度下的奴隸”的悲苦命運,為他們的不幸提出了沉痛而憤怒的控訴,真實而深刻地揭露了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相互勾結對包身工進行殘酷壓迫與剝削的罪行,作者飽含着鮮明的愛憎感情預示:雖然在表面上,這兒還沒有自覺,還沒有團結,還沒有反抗,但是這些都必然產生、爆發,“黎明的到來,是無法抗拒的”。

《包身工》在二十多年前發表時曾激起人們對罪惡制度的強烈憎恨,激發了人們同仇敵愾反對日本殖民主義的決心。今天,我們生長在毛澤東時代的青年人,在“背後沒有敵人的鞭子,肩上沒有沉重擔子”的新社會長大,看到祖國當前一片大好形勢,怎能不由衷地感到自豪?讀了夏衍的《包身工》,我們應引發對今昔不同社會的強烈思考,加倍地熱愛今天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