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表象對價值確立的意義論文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02W

表象對價值確立的意義論文

表象對價值確立的意義論文

【摘 要】價值哲學在國內有過一段快速發展時期,一度成為哲學研究的熱點,引起學術界的廣泛討論。但是,國內價值哲學的研究存在一個小小的缺陷,就是在研究目標上與具體人文學科相脱節。價值哲學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和具體人文學科建立起密切的聯繫。本文即是以表象論的分析方法,分析詹姆斯·喬伊斯的中篇小説名作《死者》,同時探討表象對價值確立的意義。作者旨在嘗試通過哲學方法來分析文學文本,以達到建構二者之間橋樑的目的。

【關鍵詞】表象 價值確立 小説

福克納在小説《野棕櫚》的結局中寫道:“她不在了,我一半的記憶也已經不在了;如果我不在了,那麼所有的記憶都將不在。是的,在憂傷和虛無之間,我寧願選擇憂傷。”可以肯定的是,每位讀者在讀到這樣的段落,都會感到同樣的憂傷。

當我們失去一樣東西的時候,我們告訴自己,如果我們不想真正失去它,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忘記。米蘭·昆德拉在他那本著名的文學評論中寫道:“如果説有時候人們服從一位死者的願望,那不是出於恐懼,也不是出於被迫,而是因為愛,人們不願意相信他死了,假如一個奄奄一息的老農求他的兒子不要砍掉窗前的那棵老梨樹,那麼,只要兒子還能在心中懷着敬意回憶起父親,梨樹就不會被砍掉。”也就是説,一個我所愛的死者,對我來説永遠是不會死的。我們甚至不能説:我曾愛他——如果我拒絕使用過去時態談到我對他的愛,那便是説,那已死的人還在。

因此,在《野棕櫚》的結尾,那個在監獄中服刑的男人並沒有自殺,因為他知道,延長他心愛女人生命的最好辦法,便是將她留在自己的記憶中。這是毋庸置疑的,只要農民的兒子還活着,梨樹就將一直挺立在窗外;只要那個男人不死,心愛的女人至少會永遠活在他的心中。

但是,這令我們難以釋懷的情感又來源於何處?

其實在這兩個例子中,真正存在的不是梨樹和死者,而是對父親的懷念和對愛人的愛。在這裏,偉大的文學作品無疑紛紛完成了一次物理現象和心理現象的區分——無論是梨樹還是女人,都只不過是作為物理現象而被我們看到、感覺到,它們對任何人都只是靜態呈現的,僅僅作為一個對象而呈現。但心理現象卻有着不同的意義:每一呈現在感覺中和想象中的表象都是心理現象的一個實例。“這裏的表象不是指被表象的東西,而是指表象活動本身。”

“每一心理現象都把某物當作對象而包容於自身中。”只有進入到意向性才有意識活動和認識,沒有在意象性質之外的認識發生過程。也就是説,在表象中總有某物被表象,在判斷中總有某物被肯定或否定,在愛中總有某物被愛,在恨中總有某物被恨,諸如此類。

這樣,明察秋毫,感受冷暖,看到窗外那一棵梨樹及對心愛女人的追思,同樣是作為我意指的心理現象的實例。

由此,我們便進入到詹姆斯·喬伊斯的中篇名作《死者》的分析中。從文學史的現實主義傳統而言,他的短篇小説集《都柏林人》筆法細膩,表現出福樓拜式的風格。同時作者又大膽採用現代派寫作技巧,一反“衝突——高潮”的傳統情節模式,而按照“頓悟”來謀篇佈局。根據喬伊斯自己的定義,“頓悟”是“一種突然的精神顯現,或者是發生在卑俗的言詞或行動中,或者是發生在心靈本身的一個難忘的階段。”

本書的壓軸篇《死者》集中體現了作者的這一藝術特色:《死者》前十分之九的內容都在表現主人公加布裏埃爾在姨媽家參加聖誕節晚會的情景;而在小説的結尾處,當加布裏埃爾回到旅館房間後,他發現妻子格莉塔顯得心不在焉,在丈夫的追問下,格莉塔透露了心中的祕密,原來在姨媽家,格莉塔聽到有人唱《奧格里姆的姑娘》,這首歌勾起了她對往事的回憶,格莉塔年輕時的戀人邁克爾·富里經常唱這首歌,他本來患有肺結核,但在得知格莉塔要離開家鄉時,冒雨送行,向她傾吐愛情,幾天以後就因病重而去世。

妻子對於往昔的追憶一掃加布裏埃爾的得意之情,使他震驚不已。望着熟睡的妻子,加布裏埃爾突然意識到自己從來沒有真正體驗過愛情。生者的“頓悟”將生者與死者聯繫起來,使生者感到自己其實處於一種雖生猶死的麻木狀態。

縱觀整篇情節,一個重要(且可以説是決定性的)情節發生在加布裏埃爾參加完姨媽家的聖誕晚會,回到旅館後的情景——一支聖誕節晚會上演唱的歌曲足以令一位妻子黯然落淚,正是在格莉塔的眼淚中,揭示出了一種存在性的體驗。這種揭示的能力通過一個完整的表象活動而被呈現。“表象活動就是人的心靈將存在的存在性呈現出來的過程,它既是人走向存在深邃、隱祕之處的過程,同時也是存在向我們敞開的過程。”

當格莉塔聽到《奧格里姆的姑娘》這支歌時,進入她的意向性的並不僅僅是《奧格里姆的姑娘》,而是作為心理現象的整個聽的過程,是包容自身的表象活動。而在聖誕晚會上,當有人唱起這支歌時,格莉塔的這一表象總是與她表象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獨特情感有關。而當格莉塔向加布裏埃爾坦露了她心底的祕密後,加布裏埃爾豁然進入到“頓悟”之中:“淚水大量地湧入到家布里埃爾的眼睛。他自己從來不曾對任何一個女人有過這種感情,然而他知道,這種感情一定是愛。……他意識到,他不能理解死者變幻無常、時隱時現的存在。他自己本身也正是在消逝到一個灰色的無法捉摸的世界裏去。”

由和妻子的談話中所牽扯出的老是唱《奧格里姆的姑娘》的邁克爾·富里,加布裏埃爾意識到自己不曾體驗過愛和註定會走向死亡的麻木狀態。這是他對自我人生的評價。他感到寒冷,一股恐懼之情已席捲他的心。在加布裏埃爾“頓悟”的情節中,表象是第一位的。 我們總是首先表象到某物,才能完成對事物的評價,實現對價值的確立。

在格莉塔由《奧格里姆的姑娘》而哭泣的情節中,作為物理現象的這首歌似乎引起的僅僅是情感,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因為所有的情感無疑地都是建立在表象之上。“這一表象和這種情感乃是兩種不同的感覺,但由於後者比前者更不可比擬地強烈得多,結果,它就被當作唯一存在的心理現象,於是一旦那種物理現象完全消失之後,我們便會相信我們所擁有的只不過是一種情感。”所以我們想當然地以為格莉塔垂淚不止,僅僅是因為她聽到這首被曾經的戀人唱過的歌曲,而在心靈深處泛起了複雜的情感漣漪,我們恰恰沒有意識到她的`表象。她首先是由哲學語境中的“表象”進入到了文學語境中的“意境”之中,所謂“意境”就是一種存在性體驗。只有身處這種存在性體驗中,才能產生愛和恨的情感——“除非我們表象到某事物,否則我們也不可能對於某事物產生愛或恨的情感。”所以在表象和情感之間,表象無疑也是第一位的。

日本作家東山魁夷在他的散文《心靈的鏡子》中動情地寫道:“風景是什麼?我們所認識的風景是通過每個人的觀察並感知於心靈的東西。……我堅信,人的內心沒有感情的激動就不可能把風景看成是美的。”作家的感慨多多少少道出了表象在價值確立中意義。如果我們沒有通過表象活動本身而進入到存在性的體驗中,那麼我們面對的總是毫無生氣的物理現象,聽到的聲音,看到的顏色,美輪美奐的風景對我們又有什麼價值?

最後重新回到本文開頭《野棕櫚》的結局中,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手段

構建和諧校園的關鍵是形成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因此,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立志於構建和諧校園的人際關係。在學校裏,人際關係主要由領導和教師、教師和學生、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構成。

構建和諧的學校人際關係,學校領導是關鍵。領導班子是學校的核心,教師、學生的榜樣,領導班子的團結與否,會對學校的整體環境是否和諧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每一級每一位領導班子成員要以教育事業為重,充滿事業心和責任感,要有高尚的情操,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胸懷坦蕩,以德服人,要相信廣大師生。在信任的基礎上,要善於心靈溝通,真情關愛和激勵引導,學校領導和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以領導的人格魅力來發揮學校領導班子的領導作用、帶頭作用,以此推動全校師生員工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為構建和諧校園打下堅實的基礎。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師生的和諧是一股無形的教育力量,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通過教師自身的努力才能得以實現。教師與學生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愛生是尊師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這是教育的信條。教師的愛是建立在研究學生、理解學生、相信學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興趣是教師的職責,用心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做到因材施教,不能歧視和放棄學習困難的學生。以充分的交流與溝通為手段,以平等共處為保障,以情感交流為主線,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要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學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影響和教育學生,用熱情來關心和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傳授知識,教導做人,把教書與育人統一起來,把育人工作貫穿於教學工作的始終。教師只有真正地讓學生體會到愛,才能喚起學生心底的愛,這是師生心靈共鳴的關鍵,讓愛心充滿學校的每一個角落,一定會形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和諧文明的校園環境。同時,教師要善於優化自己的情感,以健康的心態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勵學生,與學生平等、友好地相處,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堅強意志和健康人格。同樣,學生也要珍惜老師的付出,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工作,理解和支持教師的教育及管理工作,刻苦學習,積極配合教師完成好教育教學活動。形成尊師愛生,教學相長的和諧校園氛圍。

建立和諧的同學關係。友好、合作對於學生進步和心理髮展,以及增強集體凝聚力等都具有積極的意義。要營造和諧競爭的氛圍,通過積極開展多重多樣的評比活動、班級管理活動、互幫互學活動,讓學生把自己的行為置於學校和班級同學的共同價值尺度下,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認識自我,在協作中調節自我,在學習生活中完善自我,養成寬容、謙和地對待他人,在相互信任、坦誠相待、寬以待人中,用一顆真誠的心去換取另一顆真誠的心,不斷拓展同學間在學習和生活中結下的深厚友誼。形成友愛誠信、互相幫助、和諧奮進的精神風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聰傑,楊雲英,劉秀宏.和諧的大學校園呼喚誠信.教育研究,2007,02(30).

[2]朱鑫銓.構建和諧校園的意義和路徑.產業與科技論壇,2006,(4).

[3]顧明遠.構建和諧教育 促進和諧發展,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