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醉花陰》李清照

欄目: 實用文檔 / 發佈於: / 人氣:2.62W

《醉花陰》李清照1

【教材分析、學情分析】

《醉花陰》李清照

李清照、趙明誠情投意合、琴瑟和諧,怎奈明誠宦遊在外,清照獨守空閨,在佳節又至,人卻天各一方之際,清照藉詞抒情,以慰相思之苦。這首玲瓏的小詞,選取“永晝”“半夜”“黃昏”三個特定的場景,通過對景物、心理、動作的細節描繪,抒寫了一個閨中少婦的孤獨寂寞以及刻骨的相思之愁,但這種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而非“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

李清照,學生並不陌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兩詞在初中階段均已學過,想來學生對李清照婉約的詞風以及她南渡前後的經歷應該有所瞭解。但對於“易安體”的特點、以及詞中所體現的人性人情美恐瞭解較少,另外,對課標中所要求的“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的能力方面還有所欠缺,所以能否藉助想象入情入境,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真正和作者產生共鳴,也還是個問題,因此,這應該是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品味語言,理解“閒愁”的特點,感知人性人情之美;掌握《醉花陰》的抒情藝術;

2。比較閲讀,瞭解“易安體”的藝術特徵,瞭解李詞多方面的風格美。

教學難點:進入詩境,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瞭解人性人情之美。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緣景明情的鑑賞詩歌的方法,瞭解移情、細節描寫、環境烘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及李清照詩詞藝術特徵;

2.過程方法目標:誦讀中明情、品味中悟情、比較中辨情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對待閨情詞中的婉約細膩的感情,欣賞其中彰顯的人性人情之美,感受李清照柔弱女子的陽剛豪放的一面。

【教學設施】

多媒體

【教學步驟】

一、導入:創設詩境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章有後主遺風”。這個大明湖畔的絕代詞人就是李清照。她,我們並不陌生,初中時學過她的《如夢令》《武陵春》,昨天又請大家預習了《醉花陰》,相信我們對她有了初步的瞭解。你以為她是怎樣的人呢?説説你對她的認識。

生答。師小結學生可能想到的答案:多情、閒適、柔媚、多才多藝、命運多舛是現在同學們對李清照的認識。相信這堂課結束後,你對她的瞭解會更深入一些。

二、誦讀,感受音韻美

師:詩歌是一門聽覺的藝術,它的本質在於抒情。請你帶着對這首詩歌理解的感情深情誦讀。

1.個別朗讀

2.自主評價

3.誦讀提示:讀對節奏,讀出韻腳,讀出情味

4.教師範背

三、思讀:體會意境美

1。師:古人寫詩作詞,講究煉字,在節骨眼處煉得好,使全篇游龍飛動、令人意馳心動從而體現主旨,彰顯情感的,便是“詩眼”或“詞眼”。你認為這首詞的詞眼是什麼?

師生討論後明確:愁。

2。作者為什麼愁?你瞭解類似的愁嗎?

師生對話,教師小結:這首詞以愁發篇,一開篇就愁雲籠罩,重陽無陽,有高難登,詩興難發,此一愁也;丈夫遠離,獨飲悶酒,此二愁也;秋風颯颯,菊殘人瘦,此三愁也。此愁是相思之苦,是寂寞之痛。三愁聚集一處,於是借酒銷愁,但“借酒銷愁愁更愁”,何況“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呢!因而,“為伊消得人憔悴”,“瘦”就在所難免了。(邊總結邊板書)這種愁我們在“不見覆關,泣涕漣漣”中感受過,在“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中體味過,在“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遙想過,在“你寂寞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中領略過,甚至我們在戀愛中的哥哥、姐姐落寞的眼神中發現過。這種人性人情之美就是詩歌、也是一切文學作品穿越時空魅力永存並深深打動我們的原因。

温馨提示:鑑賞古詩詞要發揮想象、藉助聯想和類比,調動生活積累,以便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選用詞中意象,擬寫下聯:

上聯:愁滿佳節,永晝難熬夜初涼;

參考答案:酒對東籬,西風消魂人空瘦。

4。當堂背誦

四、品讀,領略語言美

1.師:好的詩詞,往往一詞立骨,一語傳神。你認為最能體現這首詞神韻的是哪個詞或哪個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準備:

“永”:即“長”。時近重陽,已白日漸短,作者卻以為長,可見百無聊賴之感,寂寞孤獨之深。

“又”:佳節又至,而人依舊天各一方,可見離別時間之長,令人不堪忍受。

“薄霧濃雲”:勾畫出重陽節暗淡陰沉的天氣,烘托出一種沉鬱的氣氛。此為環境烘托愁情。

“把酒”:兩人對飲,方有雅趣,可現在花間獨酌,形單影隻,那一口口的淡酒,是相思的血淚呀!此為用細節寫愁。

“銷魂”:直抒胸臆,點明刻骨相思。

温馨提示:讀書切忌在匆忙,涵詠工夫興味長。詩詞鑑賞要注意咬文嚼字,揣摩感情。

2.師:關於這首詞,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穿插課後習題中《醉花陰》的故事,)請問,這三句好在什麼地方?請自主賞析“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並交流。

教師準備:以“黃花”自喻,讓人聯想起少婦因思夫而憔悴的面容,即含蓄又富有美感,同時,黃花傲霜的.美質,更能烘托出詞人高潔的情懷,意韻豐富。而“瘦”呼應上闋的“愁”,使上下闋由淺入深,渾然一體。而人瘦勝於花瘦,最深摯最含蓄地表達了詞人的離思之重,給人以餘韻綿綿、美不勝收之感。

温馨提示:分析名句從修辭、情感角度闡述,還要有篇的意識。

3.師:離別本關夫妻雙方,為何明誠苦思冥想、廢寢忘食三晝夜寫出來的詩詞卻不及易安三句?

明確:清照重陽獨酌,切身感受,有感而發,明誠則代人立言,難免隔靴搔癢。再加上清照終身未育,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雖然與明誠情投意合,但女人弱勢的地位,清照恐不得不憂,所以她的情感比明誠要複雜得多呀!正如魯迅説:“從血管裏噴出的都是血,從水管裏流出的都是水。”

4.細心的同學或許已經發現,“永晝”難捱,“半夜”涼透,“黃昏”把酒,這時間似乎錯亂,這是為什麼?

小結:説明清照思夫並非一時一事,而是常事。錯亂的時間像個小小的窗户,讓我們看到長久以來鬱積在她心頭的相思,這就像李煜的“春花秋月”。所以,讀詩要從無疑處生疑,才能見人之所未見。在明誠宦遊萊州、淄州期間,清照獨居青州,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表達相思愁苦的詩詞,你知道的有哪些?

如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剪梅紅耦香殘玉簟秋》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台上憶吹簫》

温馨提示:詩詞背誦積累要有整合意識,冰糖葫蘆式的記憶效果更明顯。

5.讀了這些閨情詞,你能感受到李清照詞作的特點嗎?

小結:詞風婉約,多用白描,語言清麗淺近,意境自然渾成,後人謂之“易安體”。

——在在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一女子能如此大膽直白地表達思夫之情,是需要勇氣和膽量的。

温馨提示:理解詩歌要學會由個性到共性,由個別到一類,以收舉一反三之效果。

五、比讀,鑑賞情感美

1。李清照是寫愁的高手,她筆下的愁因時而異,姿態百出,異彩紛呈但都哀婉動人。其詞集《漱玉詞》收詞40多首,“愁”字竟出現15次,愁詞多至近10首。分析《武陵春》中的愁和這首閨情詞中的愁有何不同?為何不同?

小結:這兩類詞寫於不同時期。李清照一生經歷以宋室南渡為界,前期書香門第給了她良好的文化教養,與趙明誠琴瑟和諧讓她飽嘗幸福,所以此時雖愁,但還有詩酒自娛的閒適,還有暗香盈袖的浪漫,這愁是明麗而纏綿的,是“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的閒適之愁。後期,國家風雨飄搖,丈夫先她而去,她隻身一人顛沛流離,漂泊江南,此時正值暮春,斷紅狼籍,徒留塵香,這愁是慘痛而悽絕的,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離亂之愁。離別之怨、相思之苦為南渡前愁詞的基本旋律,《醉花陰》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國之痛為南渡後愁詞的主題音樂,《武陵春》是典型。解讀詩詞,應學會知人論世。

六、擴讀:明瞭豐盈美

1。李清照是北宋詞壇婉約詞之宗,然其亦有豪放之作,説説你所知道的李清照豪放風格的詩詞。

2.出示《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及《夏日絕句》,並説説這兩首詩詞給了你這樣的感受。

小結:《夏日絕句》中憂國之念,恢復之志,不下陸游《書憤》,顯示其性格剛烈一面。在《漁家傲》中,詞人通過神奇瑰麗的想象,把自己置身於廣袤無垠的太空,不顧“路長”“日暮”,在九萬里風的推動下,泠然作海外行。反應了李清照不滿現狀,要求打破沉悶狹小生活空間的願望。雖然詞中沒有出現象《烏江》詩的直語豪言,但我們能感受到李易安不遜鬚眉的那份颯爽豪氣,梁啟超就説“此絕似蘇、辛派”。

小結:西諺雲,我心裏有猛虎在細嗅薔薇。任何一個出色的作家,他都不會只有一種風格。豪放如“大江東去”的東坡者,也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婉約。清照也具有這種剛柔相濟的美。

温馨提示:要全面瞭解一個人的詩歌風格,避免以偏概全。

七、學法小結

1.深情誦讀,吟詠詩韻;

2.置身詩境,緣景明情;

3.含英咀華,領略語言;

4.分析手法,以明技巧;

5.知人論世,以明其本。

八、小結課堂

樑衡説,李清照是亂世中的美神。誠哉斯言,清照之美,美在其剛柔相救濟的詩詞,美在其真摯動人的情感,美在其冠絕一時的才情,更美在其大膽追求自我的執着以及面對黑暗的錚錚鐵骨。斯人已沒,而其留風餘韻必將澤被後人。

九、作業佈置

1.課下蒐集李清照南渡前後的詩詞,運用本節課學到的知識重點探討其內容、詞風的變化及其原因,寫一篇鑑賞小論文。(選做)

2.幾年前,有教授出書——《莫道不銷魂——楊雨解祕李清照》,聲稱李清照好酒,德行有虧。請你搜集並研究她的和酒有關的詩詞,然後作一回應。(選做)

3.課外閲讀樑衡《亂世中的美神》,加深對李清照的瞭解。(必做)

十、教學反思

一堂課,一首小詞《醉花陰》到底應該帶領學生學什麼?這是我考場上拿到考題後思考的首要問題。教教材還是用教材教?突然,靈光乍現,這個問題浮現在我腦海中。對!用教材教!於是,就有了這個“一堂課,一首詞,一個人,一種類型”的設計思路。所以,我積極主動地開發出自己的教學內容:我要教的不是這首詞本身,而是通過對這首詞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詩詞鑑賞的方法、全面瞭解李清照其人其作。另外,新課標強調詩詞學習要“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設計了點評的環節。而比較閲讀,對趙明誠不敵李清照的思考,既是為了瞭解李清照不同時期詞作特點,同時也為了落實探究能力的發展。而實際的教學效果也表明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鑑賞”“思考領悟”“發現創新”方面有所發展。“應用拓展”的能力則希望在完成習題時得到加強。

《醉花陰》李清照2

醉花陰原文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醉花陰譯文及註釋

譯文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説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註釋

雲:《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周易》以“九”為陽數,日月皆值陽數,並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南樑庾肩吾《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

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櫥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為古今豔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唐無可《菊》:“東籬搖落後,密豔被寒吹。夾雨驚新拆,經霜忽盡開。”

暗香:這裏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裏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消:一作“銷”。

西風:秋風。

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醉花陰賞析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説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着“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裏。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説“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

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裏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濛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着香爐裏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

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

“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着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裏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

“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裏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

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藴豐富。

此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敍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峯突起。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此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看,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裏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着。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裏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醉花陰》李清照3

醉花陰

宋代: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櫥 通:廚)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銷 一作:消)

譯文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日子過得愁煩,龍腦香在金獸香爐中繚裊。又到了重陽佳節,卧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將全身浸透。

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莫要説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捲起珠簾,簾內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註釋

1、雲:《古今詞統》等作“雰”,《全芳備祖》作:“陰”。永晝:漫長的白天。

2、瑞腦:一種薰香名。又稱龍腦,即冰片。消:一本作“銷”,《花草粹編》等作“噴”。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3、重陽: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周易》以“九”為陽數,日月皆值陽數,並且相重,故名。這是個古老的節日。南樑庾肩吾《九日侍宴樂遊苑應令詩》:“朔氣繞相風,獻壽重陽節。”

4、紗廚:即防蚊蠅的紗帳。宋周邦彥《浣溪沙》:“薄薄紗櫥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櫥,《彤管遺篇》等作“窗”。

5、涼:《全芳備祖》等作“秋”。

6、東籬:泛指採菊之地。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為古今豔稱之名句,故“東籬”亦成為詩人慣用之詠菊典故。唐無可《菊》:“東籬搖落後,密豔被寒吹。夾雨驚新拆,經霜忽盡開。”

7、暗香:這裏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裏用其意。

8、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消:一作“銷”。

9、西風:秋風。

10、比:《花草粹編》等作“似”。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有黃華”。鞠,本用菊。唐王績《九月九日》:“忽見黃花吐,方知素節回。”

賞析

這一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説李清照將這首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着“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裏。永晝,一般用來形容夏天的白晝,這首詞寫的是重陽,即農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時令,白晝越來越短,還説“永晝”,這只是詞人的一種心理感覺。時間對於歡樂與愁苦的心境分別具有相對的意義,在歡樂中時間流逝得快,在愁苦中則感到時間的步履是那樣緩慢。一個人若對“薄霧濃雲”特別敏感,擔心白天總也過不完,那麼,她的心境定然不舒暢。李清照結婚不久,就與相愛至深的丈夫趙明誠分離兩地,這時她正獨守空房,怪不得感到日長難捱了。這裏雖然沒有直抒離愁,但仍可透過這層灰濛濛的“薄霧濃雲”,窺見女詞人的內心苦悶。“瑞腦消金獸”這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着香爐裏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團聚時閨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闕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團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不禁叫她“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情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着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難免有孤寂之感。“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

下闕寫重陽節這天黃昏賞菊東籬、借酒澆愁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李清照在屋裏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得時候,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香”,通常指梅花。“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北宋詩人林逋詠梅花的名句。這裏則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經霜不落,傲霜而開,風標與梅花相似,暗示詞人高潔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了“馨香滿懷袖,路遠莫致之”的深深遺憾。這是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藴豐富。

這首詞在藝術上的一個特點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在結構上自起句至“有暗香盈袖”,都是鋪敍筆法;而把節日離索的刻摯深情留在結拍,使它如高峯突起。“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成為全篇最精彩之筆。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這首詞的另一個特點是含蓄。唐司空圖認為含蓄的主要特徵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語不涉及,若不堪憂。”(《詩品·含蓄》)從字面上來看,這一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裏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即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節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捱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着。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涼,主要的還是內心感到涼。於是她對趙明誠那苦苦思念之情便從字裏行間洋溢而出。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這首詞明白如話,沒有冷澀難懂之處,表達的感情卻十分的深沉細膩。暢達與深沉相結合,這也正是李清照詞風的一個重要特點。

《醉花陰》李清照4

教學目標

1。 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愁”情。

2。 解讀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把握景與情的關係。

重難點

1。 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

2。 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他們,其中有一個是中國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女性,這是一種何等的榮耀啊!那她為什麼獲得如此名譽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詞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氣。

知人論世:父親李格非,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進士出身,才學之士。母親王氏,其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時的科舉狀元,先後擔任過翰林學士,吏部尚書、三司使,王氏從小在詩書世家裏長大。

李清照:(1084—1151?) ,字漱玉,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宋代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留有作品集《漱玉詞》。她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當時的女孩子有着更為寬鬆自由的環境。其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婉約詞的正宗”,“亂世中的美神”。

丈夫:趙明誠。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從小喜歡收集金石字畫文物,其父趙挺之,與李格非是同鄉人,但在政治上是變法派,與李格非剛好相對,後政治矛盾暫趨緩和,故趙明誠與李清照得以結為秦晉之好。這時李18歲,趙21歲。婚後不久,新舊兩黨又開始爭鬥,趙挺之打擊李格非,李格非被貶回老家。後新黨內部爭鬥,趙挺之死於京師,趙家也遭受災禍。靖康事變後,北宋滅亡。北方大亂,趙家大多書冊文物被焚,逃難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也一個人在孤獨中去世。

二、寫作背景:

李清照的詞以南渡為界,分為前後期:

A。南渡前:內容:閨情(離愁) 詞風:清麗明快。 代表作:《一剪梅》、《醉花陰》

B。南渡後:內容:懷舊、悼亡 詞風:淒涼、低沉 代表作:《聲聲慢》、《永遇樂》、《武陵春》

《醉花陰》寫於前期。夫妻倆婚後不久,感情甚篤。後來,趙明誠宦遊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因思念遠行的丈夫,在重九當日,便寫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三、深入鑑賞:

整首詞籠罩着一種氛圍,即“愁”。裏面寫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運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詞眼是什麼?

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薄霧”、“濃雲”,意境淒涼,借景抒發孤寂的愁情。薄霧濃雲:霧氣不散,猶如心中無法消散的惆悵;濃濃的雲,給人壓抑之感。“永晝”,整日,點出愁的長久,時間難熬,這一切何時才是盡頭!“瑞腦銷金獸”,看着瑞龍腦在金色獸形的'香爐裏慢慢地燒盡。既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烘托出了環境的悽寂,更寫出了詞人的百無聊賴的愁情。

2.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説明分離已不是一兩次。詞人是怎麼知道“半夜”涼意透過紗廚的? 因為孤寂難眠。作者的涼意從何而來?

A表面上:重陽秋夜,天氣轉冷。玉枕紗廚,難御風寒。

B深層面:獨居家中,沒有家庭的温馨,內心感覺到孤獨淒涼。

既是身體感受,也是內心寒冷。

重陽節對這種“涼”意,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重陽佳節,是夫妻登高求福的好日子,偏逢丈夫不歸,以佳節團聚反襯獨處之悲,更增添涼意。

總結:上片寫秋涼,既寫季節之涼,更寫內心淒涼,情景交融。這是下文“人比黃花瘦”的原因。下片寫賞菊飲酒,並抒發感受。

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東籬:種有菊花的田圃。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後泛指賞菊之處。李清照非常欣賞陶淵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詩句《歸去來兮辭》:依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把酒:端着酒杯喝酒。暗香:幽香,指菊花香。重九賞菊,是由來已久的文苑雅事。不過李清照沒有這種興致,到東籬把酒賞菊,完全是為了派遣離愁,儘管酒喝了,菊賞了,袖間還沾帶了撲鼻的幽香,卻更勾起一腔思緒:過去都是家人團聚,而今卻形隻影單,此等良辰美景,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為絕佳三句)

有這麼一故事,李清照由於思念寄給趙明誠一首詩。趙明誠覺得這詩寫得太好了,自己要“鬚眉不讓巾幗”,便閉門寫了五十首詩,其中夾着李的詩,給友人看。友人説,只有三句最佳,就是這三句。這三句有多美呢?

明確:用簾外的黃花之瘦比喻人之形體銷魂,創意極美。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畫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她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此為獨創。人稱“李三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於病酒,不是悲秋。

思考:“人比黃花瘦”的“瘦”字作用:

A寫出了菊花的形態,傳達出了秋菊的神。

B描寫思婦因思念而面容清減的形象,寫出了思念之深之苦。

C以花喻人,花面相映,人如花,花如人,營造了婉曲優美的藝術情境。

總結:下片以“愁”為暗線,“東籬把酒”為了排遣離愁,“暗香盈袖”更觸動愁緒,“莫道”提出“銷魂”,正是“愁”的表現,最後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與上片的“愁”相呼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分析下片烘雲托月的手法:下片寫菊,並以菊喻人。但全篇卻不見一個“菊”字。“東籬”,本來是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但卻隱去了“採菊”二字,實際是藏頭。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來有“菊花”二字,因古人於九月九日有飲菊花酒的風習,這裏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這裏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氣。“黃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見,全詞不見一個“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態卻俱現紙上。

板書設計

上片:愁永晝:薄霧濃雲,瑞腦銷金獸——孤獨寂寞

佳節重陽,半夜涼初透——思念難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賞菊,暗香銷魂——自憐愁悶

《醉花陰》李清照5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作者: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註釋

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香料,俗稱冰片。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紗廚:紗帳。

東籬:泛指採菊之地,取自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

暗香:這裏指菊花的幽香。古詩《庭中有奇樹》:”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這裏用其意。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西風;秋風

黃花:菊花

 譯文

薄霧瀰漫,雲層濃密,煩惱白天太長,香料在金獸香爐中燒盡了。又到重陽佳節,潔白的玉枕,輕薄的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剛剛浸透。

在東籬飲酒直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溢滿雙袖。別説不憂愁,西風捲起珠簾,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賞析

此詞的首二句就白晝來寫。“薄霧濃雲愁永晝。”這“薄霧濃雲”不僅佈滿整個天宇,更罩滿詞人心頭。“瑞腦銷金獸”,寫出了時間的漫長無聊,同時又烘托出環境的悽寂。次三句從夜間着筆,“佳節又重陽”點明時令,也暗示心緒不好、心事重重的原因。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裏“佳節又重陽”,本應該是夫妻團圓、共同飲酒賞菊的,而如今只有自己,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所以,才會“玉枕紗廚,夜半涼初透”。“玉枕”,瓷枕。“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玉枕紗廚”這樣一些具有特徵性的事物與詞人特殊的感受中寫出了透人肌膚的秋寒,暗示詞中女主人公的心境。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顯然,這裏的“涼”不只是身體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淒涼,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悽苦之情。上片貫穿“永晝”與“一夜”的則是“愁”、“涼”二字。

下片倒敍黃昏時獨自飲酒的悽苦。“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傍晚於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東籬”,是菊圃的代稱,化用了陶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古人在舊曆九月九日這天,有賞菊飲酒的風習。唐詩人孟浩然《過故人莊》中就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之句。宋時,此風不衰。所以重九這天,詞人照樣要“東籬把酒”直飲到“黃昏後”,菊花的幽香盛滿了衣袖。重陽佳節,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遊,詞人孤寂冷清,不禁觸景生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方的親人了;離愁別恨湧上心頭,即便“借酒銷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香浮動”的菊花呢?深秋的節候、物態、人情,已宛然在目。佳節依舊,賞菊依舊,但人的情狀卻有所不同。這是構成“人比黃花瘦”的原因。“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末尾三句設想奇妙,比喻精彩。“消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捲簾”,暗含淒冷之意。匆匆離開東籬,回到閨房,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把酒相對的菊花,頓感人生不如菊花之意。上下對比,大有物是人非,今昔異趣之感。於是,末句“人比黃花瘦”,便成為千古絕唱。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悽景,最後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裏,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着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佈滿愁雲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悽苦絕倫的境界。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可以説,全篇畫龍,結句點睛,“龍”畫得巧,“睛”點得妙,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 的情境。在這首詞裏,雖然寫的是思親,但是卻沒有出現思親或相思之苦的語句,而是用了敍事的方式,表達出深深的思親的愁苦。顯的很沉重高雅。古詩詞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屢見不鮮。如“人與綠楊俱瘦”(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天還知道,和天也瘦。”(秦觀《水龍吟》)等等。但比較起來卻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寫得這樣成功。原因是,這首詞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結合得十分緊密,比喻巧妙,極切合女詞人的身份和情致,讀之親切。詞的意境通過描述了重陽佳節作者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淒涼寂寥的氛圍,表達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與孤寂的心情。

《醉花陰》李清照6

教學目標

1.掌握朗讀的技巧,熟讀體味情感。

2.品味鑑賞意象,體悟詞人感情。

3.培養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品味“酒”“黃花”等意象,體悟詞人的感情“愁”。

教學難點

如何理解“酒”“黃花”等意象和結合詩句感受詞人的情感。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提示:以“愁”的母題導入)

中國的古典詩詞情深意切、意藴綿長,以“愁”為母題的詩詞比比皆是。崔灝如此説思鄉之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秦觀如此説寂寞之愁: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李煜如此説亡國之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如此説生死離別之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今天我們一起來感悟一下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筆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資料簡介

説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趙明誠。李清照18歲時與趙明誠邂逅並且喜結連理,才子配佳人,兩人恩愛有加,一同研究詩詞和金石。李清照詞中的相思之愁的對象,多是她的丈夫趙明誠。今天我們學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達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陰》。

三、《醉花陰》

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獨自初步感受一下詞的意藴。

1、學生自讀(2分鐘)

大家自由朗讀完之後,有什麼感受?(預設答:語調低沉緩慢,感情哀傷等)哪位同學樂意為我們朗誦一下?

2、學生代表範讀(2個同學)

每一位同學讀完後,請同學們作評價。

老師再做點評。

3、寫作背景

我們要掌握一首詩詞的朗讀節奏和感情,可以通過詩詞的寫作背景。宋徽宗大觀二年,趙明誠到仰天山羅漢洞賞月流連忘返,李清照獨自在青州歸來堂重陽賞菊,因寫這首詞贈給趙明誠以解愁緒。

因為是重陽節的作品,後來黃升(宋)在《花菴詞選》中題為《醉花陰·九日》。

“醉花陰”詞牌名為李清照首創,雙調小令,押仄韻格,按照本詞,它押的是ou韻,朗讀時,我們要用低沉緩慢的語氣,感情濃厚又不熱烈,帶有哀傷的基調,適當停頓。比如:“薄霧/濃雲/愁/永晝”。

4、教師範讀

5、學生齊讀

四、《醉花陰》意象的解讀和情感的體悟(重點!)

1、意象與情感

一個“愁”字貫穿整首詞,也就是所謂的詞眼。那麼,詞中哪些意象體現出愁呢?請大家找一找,共同討論如何體現“愁”的。

(討論兩三分鐘,2個人回答)

請一位同學來談談她的理解。(預設答案:西風、黃花、酒、暗香、東籬等。適當點撥)

除了這些,還有嗎?(同學們認同她的理解嗎,有沒有不同的看法?)請另外一個談談她的理解。

同學們找意象找得很準,理解也很恰當。老師再補充一下,請看幻燈片(顯示:詞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徵和用意)。

小結:

薄霧、濃雲:薄霧淡淡,雲靄濃濃。 “愁因薄霧起”,這樣的陰天使人低迷憂鬱,愁緒滿懷。

東籬:指菊花圃,賞菊是重陽節的一個習俗。這裏化用了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典故,一個人重陽賞菊,孤獨排山倒海而來,獨坐東籬愁緒飛。

西風:暗含淒冷蕭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酒:麻木神經,或助興,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在文學中的意象也是豐富多彩。我們來回顧一下我們學多的關於“酒”的詩句:

v 別時,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醉一場;

v 喜時,杜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欣喜若狂;

v 感懷時,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感歎人生苦短;

v 孤獨時,李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v 憂愁時,李白“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歡飲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歸路”“濃睡不消殘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然而愁哪是那麼容易消除的?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愁上加愁。酒,對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經附帶一種化不開的愁緒。

黃花:菊花,有高潔、隱逸的象徵,是重陽節的時令花,賞菊是重陽的習俗,然而,一個人孤獨賞菊時,菊花,勾起人的相思,只會愁上加愁。李白“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白居易“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李清照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無人陪伴的重陽節,菊花,終究是傷感之花。而李清照詞的黃花又有特殊的.意味,她是以瘦小的黃花比喻瘦削的自己呢。

2、時間詞、重點詞與情感

(提示:涼、透、瘦)

這種愁,通過特殊意象體現得淋漓盡致:這種愁,還在特殊的時間裏變得更加的濃烈!重陽節,獨自一人賞菊,怎麼能不覺得時間漫長、日子乏味呢?!愁,湧上心頭。

這樣的“愁”達到了什麼程度呢?(涼、透、瘦)涼,既是天氣帶來的體涼,也是孤獨寂寞思念之痛帶來的心涼,這裏用了一語雙關的修辭。這種愁,涼徹心扉,一個“透”字,點出了詞人過度思念丈夫的沉重的愁和無法解相思的無奈之情。

“瘦”,有這樣的詩句: “人與綠楊俱瘦”( 宋·無名氏《如夢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幾分?”(宋·程垓《攤破江城子》),詞人們以花草樹木自喻,形容身形消瘦、神態憔悴,李清照更添一筆,以對比的手法突出強調自己比黃花還瘦削,神態更加憔悴,可謂巧奪天工。

李清照在自己的詞中多次寫到相思成愁、因愁而“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也因這出名的詩句被稱為“李三瘦”。

在中國的古典詩詞中,寫相思瘦的詩句不勝枚舉,大家能想起哪些?

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鳳棲梧》),温庭筠“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南空子》),王實甫“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西廂記》),他們寫的“相思瘦”功力不凡,亦有異曲同工之妙。

整首詞,“愁”是感情基調,詞人在詞中是通過這些體現的:

意象:薄霧、濃雲、酒、東籬、暗香、黃花、西風

時間詞:永晝、佳節、重陽、半夜、黃昏後

重點詞:涼、透、瘦

這也算是鑑賞詩詞感情的一種方法。

五、《醉花陰》整體情感感悟

通過感悟意象,解析關鍵詞語對“愁”的助興作用,我們把視野投放在整首詞中,去感悟一個整體環境中,詞人整體的“愁”。

薄霧淡淡、雲靄濃濃的陰天,正是重陽佳節,讓我覺得心中格外惆悵,根本無法打發這樣的無聊時光啊,我一個人靜靜地看着金獸中不但焚燒消減的瑞腦,百無聊賴度日如年。去賞菊吧,雖然很煩悶,但是這樣的重陽習俗,我還是要耐着性子去完成,沾染了一身的菊花香,黃昏後才回到房裏。西風蕭瑟,不斷地挑動着門簾,如此淒涼,不要説離別不苦啊,我簡直比菊圃裏的黃花還要瘦削,還要憔悴。

許許多多的意象營造出一個淒涼的環境,這樣特定的環境塑造的是一個多愁善感、相思成愁、憔悴瘦削的女子。如此惹人憐惜。

(齊讀)通過深入感悟之後,我們再有感情地朗讀一遍這首憂傷而優美的詞,《醉花陰》。

六、探究賞析(討論)

你最喜歡《醉花陰》的哪一句?請談談你的看法。

(5分鐘時間。然後請同學起來發表觀點。加以評價。2個人。)

預設:如果學生提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他賞析完後,教師補充:《嫏嬛記》的故事,“只三句絕佳”,是千古名句。

七、作業

《醉花陰》塑造了一個在重陽佳節獨自賞菊、相思成愁的女子形象,請你發揮想象,用第一人稱把這首詞的內容改寫成散文片段。

八、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解讀意象的方式,彷彿遇見一個在閨閣中思念丈夫、度日如年的女子,感悟她從內而外綿長濃厚的相思之愁,讓我們對李清照又有了深刻的理解。課後時間多積累一些李清照的“愁”的詩句,同學互相交流。背熟《醉花陰》。這節課上到這,謝謝大家!

《醉花陰》李清照7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詞人的人生際遇,體會其"愁"情,李清照醉花陰教案。

2,解讀詞的意象,感受詞的意境美,把握景與情的關係。

二,重難點

1,解讀詞的意象,把握詞的意境。

2,理解作品中"愁"的內涵。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1,導入:1987年,國際天文學會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環形山,用15個世界名人的名字來命名他們,其中有一個是中國古代女性,她的名字叫李清照。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女性,這是一種何等的榮耀啊!那她憑什麼獲得如此名譽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詞人的世界,感受她的非凡才氣。

2,知人論世:李清照的生平可根據宋室南遷為界,分為前期和後期。

前期:其父親是李格非,飽讀詩書,精通儒家經典,進士出身,才學之士。在北宋社會,大户人家選女婿,主要是重才,中了進士的男子都受到尊重。中了進士後,曾做過山東鄆州的.教授(相當於教育局局長)。後來升官,做過太學錄、太學士、太學博士(相當於京師大學堂裏擔任教授)得到蘇軾賞識,成為"蘇後四學士"之一。性格剛正不阿,嫉惡如仇。在鄆州時,很清貧,連當地知州都覺得他可憐,勸他私吞,但他不聽;在江西上饒做官,當地有個專門妖言惑眾危言聳聽的道士,有一次,兩個人的車碰見,李格非當即叫人把他拖出去,痛打一頓,驅逐出境。最後進入宋史人物傳記。

母親是王氏。王氏祖父是王拱辰,宋仁宗時的科舉狀元,先後擔任過翰林學士,吏部尚書(國家人事部部長)、三司使(財務部部長),王氏從小在詩書世家裏長大。"妻王氏,拱辰孫女,亦善文"——《宋史》。

李清照: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比當時的女孩子有着更為寬鬆自由的環境。古代女孩子應過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待字閨中,專攻女紅的生活。

感受少年時代的詞:《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攤鷗鷺。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丈夫:趙明誠。為人品行端正,情趣高雅,從小喜歡收集金石字畫文物,其父趙挺之,與李格非是同鄉人,山東,政治上是變法派,與李格非剛好相對,教案《李清照醉花陰教案》。當時流傳這麼一個故事,趙明誠和父親説,做了一個夢,請父親解夢:言與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詞女之夫)剛好宋徽宗上位,採取折中政策,政治矛盾暫趨緩和,故趙明誠與李清照得以結為秦晉之好。這時李18歲,趙21歲。

命運轉變:婚後不久,新舊兩黨又開始爭鬥,趙挺之打擊李格非,李清照曾寫援書,但沒得到幫助。李格非被貶回老家。新黨內部爭鬥,趙挺之死於京師,趙家也遭受災禍。

後期:靖康事變,北宋滅亡。北方大亂,趙家大多書冊文物被焚,逃難到南方。丈夫病逝。李清照曾經改嫁。一個叫張汝舟的人為騙文物而與她結婚,結果得不到,這次婚姻完全是個騙局。李清照告他虛報舉數,藉此離婚。她也因此坐了兩年牢,但獲得眾人幫助,九天後出來了。最後一個人在孤獨中去世。

3,寫作背景

《醉花陰》寫於前期。夫妻倆婚後不久,感情甚篤。後來,趙明誠宦遊在外,李清照生活孤寂,對丈夫思念甚深,本詞為相思之作。

4,聽錄音,朗讀,整體感知。

5,整體把握,運用想象,勾勒出你腦中的畫面。(自由發言)

明確:上片重陽思親;下片飲酒賞菊。

6,深入鑑賞。整首詞籠罩着一種氛圍,即"愁"。裏面寫了很多景,融入了作者的"愁"情,運用了情景交融。自由選擇詞中的意象分析,如何體現了"愁"?

(1)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薄霧濃雲:霧氣不散,猶如心中繪製不散的惆悵;濃濃的雲,給人壓抑之感。

永晝:既是真正的白天,也是心靈上的時間,太難熬,太孤單,這一切何時才是盡頭!

瑞腦銷金獸:百無聊賴,沒有人氣,極其悽寂。

(2)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每逢佳節倍思親,"又"説明分離已不是一兩次。涼:既是身體感受,也是內心寒冷。

(3)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東籬:種有菊花的田圃。語出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後泛指賞菊之處。

李清照非常欣賞陶淵明,其"易安居士"也是出自詩句《歸去來兮辭》:依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把酒:端着酒杯喝酒。

暗香:幽香,指菊花。

重九賞菊,是由來已久的文苑雅事。不過李清照沒有這種興致,到東籬把酒賞菊,完全是為了派遣離愁,儘量酒喝了,菊賞了,袖間還沾帶了撲鼻的幽香,卻更勾引起一腔思緒:過去都有心上人陪着自己,而今卻形隻影單,此等良辰美景,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4)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為絕佳三句)

有這麼一故事,李清照由於思念寄給趙明誠一首詩。趙明誠覺得這詩寫得太好了,自己要"鬚眉不讓巾幗",寫了五十首詩,其中夾着李的詩,給友人看。友人説,只有三句最佳,就是這三句。這三句有什麼美呢?大家談談。

明確:用簾外之黃花之瘦比喻人之形體銷魂,創意極美。古人喜歡用花來形容女子的美貌,如"芙蓉如畫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紅"。李卻以憔悴的"黃花"自指,此為獨創。

人稱"李三瘦":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新來瘦,非於病酒,不是悲秋。

下片以"愁"為暗線,"東籬把酒"為了排遣離愁,"暗香盈袖"更觸動愁緒,"莫道"提出"銷魂",正是"愁"的表現,最後落到"瘦"字,是愁的深化,與上片的"愁"相呼應。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7,課外拓展。請學生用剛剛學過的方法分析鑑賞李清照的《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五,總結: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李清照用清麗的語言,抒發了她對丈夫濃濃的思念,給我們展示了一幅憂愁而美麗的畫面。而這種愁情,能穿透時空,引起每一個人內心的共鳴。

六,板書設計

上片:愁永晝:薄霧濃雲,瑞腦銷金獸——孤獨寂寞

佳節重陽,半夜涼初透——思念難眠

下片:人更瘦:把酒賞菊,暗香銷魂——自憐愁悶

《醉花陰》李清照8

原文

醉花陰

作者: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註釋

永晝:漫長的白天。

瑞腦:一種香料,俗稱冰片。

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紗廚:紗帳。

消魂:形容極度憂愁,悲傷。

翻譯

稀薄的霧氣濃密的雲層掠起煩愁直到白晝,雕着獸形的銅香爐裏,龍腦香已漸漸燒完了。美好的重陽節又到來了,潔白的瓷枕和輕紗籠罩的牀廚,才剛剛被涼氣浸透。

在東籬飲酒直飲到黃昏以後,淡淡的黃菊清香飄滿雙袖。別説不會消損神魂,珠簾捲起是由於被受西風,閨中少婦比黃花更加消瘦。

《醉花陰》賞析: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婚後不久,丈夫趙明誠便“ 負笈遠遊”,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着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這兩句藉助室內外秋天的景物描寫,表現了詞人白日孤獨寂寞的愁懷。“永晝”指漫長的白天,“永”字便可見詞人內心的無聊愁苦。本來,“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丈夫又遠在他鄉,值此沉悶的天氣,不由得使人心情鬱悶、愁腸百結,不知什麼時候天氣能好起來,心情何時能好轉起來。外面天氣不佳,就留在室內吧!可是室內的空氣卻又讓人感到空虛寂寞難捱,“瑞腦銷金獸”寫的就是這種境界。[1]“瑞腦”,香料名,又叫龍腦香。“金獸”,銅製的獸形薰香爐。這兩句的意思是:從清晨稀薄的霧氣到傍晚濃厚的雲層,這漫長的白晝,陰沉沉的天氣真使人愁悶。那雕着獸形的銅香爐裏,龍腦香已漸漸燒完了,可心中的愁思為何總縷縷不絕呢?可見,這兩句雖為景語,卻句句含情,構成一種悽清慘淡的氛圍,有力地襯托出思婦百無聊賴的閒愁。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悽苦之情。“玉枕”,瓷枕。“紗廚”,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今日裏“佳節又重陽”,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便充滿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句中的“又”字飽含深沉的情感。它暗含着昔盛今衰、今非昔比之歎。比較出名的南唐後主李煜詞《虞美人》中有句“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即是表達了這樣一種情景。這一句表明,先前的重陽節,夫妻團聚,攜手登高賞菊飲酒賦詩,兩情依依。今又重陽,恩愛夫妻卻天各一方,兩相侯望,怎麼不叫人感傷?“佳節又重陽”,此句從王維詩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化來,毫無斧鑿之痕。前兩句描畫白晝思親,以至百無聊賴,悄然而卧,不能成眠,時至夜半。那種無法排遣的寂寞孤獨,層層深入地呈現在讀者眼前。[1]顯然,這裏的“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淒涼。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傍晚於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東籬”,是菊圃的代稱,語出陶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重陽佳節,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遊,詞人孤寂冷清,離愁別恨湧上心頭,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香浮動”的菊花呢?----此處引自《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一句。在原詩中“馨香盈懷袖”,是説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這句緊承上面“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兩句,同時描繪出花的珍貴和人物的神情。這花是“奇樹”的花,它的香氣特別濃郁芬芳,不同於一般的雜花野卉,可見用它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寄託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適不過了。 所以在李清照這首詩裏運用這個典故也用來表達深切的思念與美好的愛情。但是因為丈夫不在,所以這份思念便變成了孤苦。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銷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簾卷西風”即“西風捲簾”,暗含淒冷之意。這三句工穩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悽景,最後落筆結出一個“瘦”字。在這裏,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着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佈滿愁雲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設出了一種悽苦絕倫的境界。

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可以説,全篇畫龍,結句點睛,“龍”畫得巧,“睛”點得妙,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的情境。通過環境和時令的烘托,表現了一番悽清的景象,並暗喻作者自己愁苦的心情。

《醉花陰》李清照9

李清照《醉花陰》詩詞賞析

詩句:【宋】李清照《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註釋】

①此詞調首見於北宋一毛一滂詞,詞中有“人在翠陰中”、“勸君對客杯須覆”等句。因據其意,取作調名。雙調,五十二字,仄韻。

②永晝:悠長的白天。

③瑞腦:即龍腦,香料名。金獸:獸形的銅香爐。

④玉枕:瓷枕的美稱。紗廚:紗帳,一稱碧紗帳。

⑤東籬:陶淵明《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悠見南山”。後即以東籬指代賞菊之處。

⑥暗香:幽香。這裏指菊花的香氣。

⑦簾卷西風:“西風捲簾”的倒文。⑧黃花:指菊花。

【品評】

這首重九懷人詞是李清照寄給她丈夫趙明誠的。元伊世珍《琅環(左應為女旁)記》卷中引《外傳》:“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政(正)是易安作也。”這則軼聞説明此詞歇拍三句極為膾炙人口,李清照論詞鄙薄柳永“詞語塵下”,這三句採取自我反觀的筆法,用西風吹捲簾幕,露現出比黃花更為憔悴的少一婦面容,形象地抒寫了相思之苦,其意實同於柳永詞中的“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但表達時屏絕浮花浪蕊,而選擇不求濃麗、自甘素淡的菊花加以自比,這既是就眼前取景,又反襯出作者不同凡俗的高標逸韻,確乎無“詞語塵下”之嫌。全詞以含蓄藴藉見長,“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最為工妙,但其餘各句亦堪玩味:“薄霧濃雲愁永晝”,“永晝”多用以形容夏日,而時下已是晝短夜長的深秋季節,可知“永晝”當是一種對時間的心理錯覺,作者藉此點出了她獨守空閨時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腦消金獸”,枯坐銅香爐旁,看那爐中的香料一點點地消融,豈不見出作者的寂寞無聊?“半夜涼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輾轉反側,難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則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懷,也隱含了“聲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古詩·庭中有奇樹》)的夫婦睽離之感。凡此,都有玩賞不盡的底藴。

【詩詞賞析一】

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傳説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這一天從早到晚,天空都是佈滿着“薄霧濃雲”,這種陰沉沉的`天氣最使人感到愁悶難捱。外面天氣不佳,只好待在屋裏。“瑞腦消金獸”一句,便是轉寫室內情景:她獨自個兒看着香爐裏瑞腦香的裊裊青煙出神,真是百無聊賴!又是重陽佳節了,天氣驟涼,睡到半夜,涼意透入帳中枕上,對比夫婦一團一聚時閨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上片寥寥數句,把一個閨中少一婦心事重重的愁態描摹出來。她走出室外,天氣不好;待在室內又悶得慌;白天不好過,黑夜更難捱;坐不住,睡不寧,真是難以將息。“佳節又重陽”一句有深意。古人對重陽節十分重視。這天親友一團一聚,相攜登高,佩茱萸,飲菊酒。李清照寫出“瑞腦消金獸”的孤獨感後,馬上接以一句“佳節又重陽”,顯然有弦外之音,暗示當此佳節良辰,丈夫不在身邊。“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節倍思親”呢!“佳節又重陽”一個“又”字,是有很濃的感一情一色彩的,突出地表達了她的傷感情緒。緊接着兩句:“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紗帳內獨寢,又會有什麼感觸!“半夜涼初透”,不只是時令轉涼,而是別有一番淒涼滋味。

下片寫重陽節這天賞菊飲酒的情景。把酒賞菊本是重陽佳節的一個主要節目,大概為了應景吧,李清照在屋裏悶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強打精神“東籬把酒”來了。可是,這並未能寬解一下愁懷,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瀾。重陽是菊花節,菊花開得極盛極美,她一邊飲酒,一邊賞菊,染得滿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觸景傷情,菊花再美,再香,也無法送給遠在異地的親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詩十九首》“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句意,暗寫她無法排遣的對丈夫的思念。她實在情不自禁,再無飲酒賞菊的意緒,於是匆匆回到閨房。“莫道不消魂”句寫的是晚來風急,瑟瑟西風把簾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陣寒意。聯想到剛才把酒相對的菊花,菊瓣纖長,菊枝瘦細,而鬥風傲霜,人則悲秋傷別,消愁無計,此時頓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黃花瘦”作結,取譬多端,含藴豐富。

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這一切,無不塗上一層愁苦的感一情一色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詩詞中不乏類似的句子,這是因為正是“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才共同創造出一個悽清寂寥的深秋懷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東籬把酒”以“人擬黃花”的比喻,與全詞的整體形象相結合。“簾卷西風”一句,更直接為“人比黃花瘦”句作環境氣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畫面:重陽佳節佳人獨對西風中的瘦菊。有了時令與環境氣氛的烘托,“人比黃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託,此句也才能為千古傳誦的佳句。

【詩詞賞析二】

李清照的重陽《醉花陰》詞相傳有一個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明誠。明誠歎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忘食忘寢者三日夜,得五十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見《元伊世珍?琅嬛記》)。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它説明這首詞最好的是最後三句。

現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詞的開頭,描寫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環境。“薄霧濃雲”是比喻香爐出來的香煙。可是香霧迷朦反而使人發愁,覺得白天的時間是那樣長。這裏已經點出她雖然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悶。“佳節又重陽”三句,點出時間是涼爽的秋夜。“紗廚”是室內的精緻裝置,在鏤空的木隔斷上糊以碧紗或彩繪。下片開頭兩句寫重陽對酒賞菊。“東籬”用陶淵明“採菊東籬下”詩意。“人比黃花瘦”的“黃花”,指菊花。《禮記》月令:“鞠(菊)有黃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從開頭到此,都是寫好環境、好光景:有金獸焚香,有“玉枕紗廚”,並且對酒賞花,這正是他們青年夫妻在重陽佳節共度的好環境。然而現在夫妻離別,因而這佳節美景反而勾一引起人的離愁別恨。全首詞只是寫美好環境中的愁悶心情,突出這些美好的景物的描寫,目的是加強刻畫她的離愁。

在末了三句裏,“人比黃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並且是詞眼。詞眼猶人之眼目,它是全詞精神集中表現的地方。

在詩詞中,作為警句,一般是不輕易拿出來的。這句“人比黃花瘦”之所以能給人深刻的印象,除了它本身運用比喻,描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之外,句子安排得妥當,也是其原因之一。她在這個結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帶動宕語氣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寫動一態的“簾卷西風”,這以後,才拿出“人比黃花瘦”警句來。人物到最後才出現。這警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聯成一氣,前面兩句環繞後面一句,起到綠葉紅花的作用。經過作者的精心安排,好象電一影中的一個特寫鏡頭,形象性很強。這首詞末了一個“瘦”字,歸結全首詞的情意,上面種種景物描寫,都是為了表達這點精神,因而它確實稱得上是“詞眼”。以煉字來説,李清照另有《如夢令》“綠肥紅瘦”之句,為人所傳誦。這裏她説的“人比黃花瘦”一句,也是前人未曾説過的,有它突出的創造性。

《醉花陰》李清照10

“婉約詞宗”李清照的詞一直令我迷戀,這已經是我第二次選擇她的詞作為公開課了。一曲《醉花陰》,縷縷閨怨情仇,情思裊裊,醉人心扉。

《醉花陰》作為課文對我來説,已經不陌生。我很清楚自己的授課思路,重點放在讀與品兩大版塊。其一,讀的方面我儘可能做到了親自情感範讀,為學生指導節奏停頓的劃分,給學生充足的練讀時間,最後讓學生在配樂當中齊讀展示。讀的過程把握住了,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學詩詞的氛圍,這是此課的重點之一。其二,品詞,我分為兩步,先品意象,再品佳句意境。這個版塊也是學習重點之一。首先,通過借鑑古往今來相關的詩詞佳句來歸納其意象所賦予的情感意圖,讓學生能從此詩詞中積累詩詞意象以運用到鑑賞其他詩詞作品中去,能夠鼓勵、指導學生舉一反三;其次,品佳句這一環節出自於品佳境,從下闋中盡情品菊、品愁和品瘦,一氣呵成。最後小結鑑賞詩詞的方法並在幽怨情深的音樂當中提升課堂氛圍,順利進行情感誦讀。

本節課我設計的亮點其一在讀,其二在鑑古。讀,我設計了配樂讀,不僅教師配樂範讀,也給學生配樂朗讀,學生的讀書興致一下子就提升了;同時,我還準備了《醉花陰》的優美的音樂,在學生記筆記之時作為背景音樂提升氛圍,為下一步的情感誦讀奠定基礎;鑑古,我指的是古事、古景、古韻、古詩詞。課堂伊始,我用“趙明誠夢成詞女之夫”的古事成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串接了“趙明誠作詞挑戰其妻終不敵”的古事用以驗證千古佳句“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整個教學ppt製作中,我選用的圖片皆展現古韻古景,一個幽怨別緻的詞女形象通過圖片展現無疑;品讀意象上,也借鑑了古詩詞來歸納學習,整堂課古韻濃濃;在配樂和音樂的選擇上同樣經過精挑細選,特別是一曲《醉花陰》讓課堂沉醉其中。

由於之前有精心準備過,本以為自己能信心滿滿地將它完美詮釋。可事與願違,課上到中途自己竟是懊惱至極。在品讀意象的設計上,我做了些自認為是更好的改動,希望讓學生從詩詞中尋找作者所敍述的三個生活片段,計劃由此展開對詞意的理解和對意象的品讀。這個設想在(5)班上課時非常順利地實施了,想必向來積極的(6)班反應會更快一些。在這個環節我特意提示了學生要關注不同的時間段與時間詞,隨之也很快聽到學生在底下陸陸續續零零碎碎地尋到了。可一反常態的是竟然沒有人願意站起來展現自己的成果,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平時的課堂即使再難的問題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地搶着作答,我預計過這樣子的概括性問題難不倒學生,只要學生正常發揮地踴躍作答我就可以順勢總結歸納,這應該是一個不需耗時的環節。當然,這也只是我的想當然。(事後回想,(6)班學生的活躍不可否認,他們一直期待我的公開課,而且躍躍欲試想要表現,可是越是在乎越是臨場會膽怯,這是自然不過的事情;而且,我為了減少教師調課的麻煩,我選擇了週四下午最後一節課作為公開課,這樣子的時間段面臨放學,學生處於一天當中最疲累的時間,也是他們最想放鬆的時間,而他們當時的狀態已經算很好了。)學生的被動狀態一時間讓我心裏焦急萬分。事實證明不能提前把事情預想得更好。而我預設的總結歸納的時間最後用在了鼓勵學生起來表達觀點之上。我深知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可是計劃的變更卻百感交集得讓那些片刻的時間變得有一個世紀那麼漫長。在那一個世紀裏,我想到了自己的屢次精心修改,想到了自己想要完美展現李詞之美的'初衷,想到了莫主任那麼認真地為我指導修改……一抬眼,有一瞬間我竟忘了學生,竟只看到後面黑壓壓的同行,竟覺得一股深深地對不住……那一瞬間,我發現自己變得沮喪、走神與失望。這的確是當時我自己的感受。可是課堂還在繼續。由於反覆的充分的準備,即使走了神,我依然可以照常讓自己的講課繼續。無論多長的世紀總會過去,我走神了、沮喪了,但是我卻不能半途而廢。我不停在心裏對自己説,我要對自己負責,對學生負責,對這整堂課負責,只要還剩一分鐘,都必須盡力把它上好。幸而我回來了。我臨時調整心態,調整教學重心,撥出更多的時間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的最後十五分鐘,學生明顯動起來了,無論是“品瘦”還是“品愁”,學生們踴躍發言,還有學生主動當堂背誦全詞。

課堂結束後,我還久久沉浸在一種無知的情緒當中。一開始,我覺得這股情緒是懊惱,而後來,我越發理解了莫主任評課時所説的“欣慰”一詞。我該“欣慰”的是我不能在這堂課上按我所想地講課,而是最終迴歸到以學生為主的授課。一堂成功的課,不是老師上出來的,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結果,而成功的主角是學生,老師的使命應是根據學生的狀態及時採取措施將學生引領到學習當中來。沒有絕對完美的一堂課,同樣的一節課,我以為再次經歷可以更完美地展現,可是這份“完美”或許與我們想象當中的“完美”不盡相同。而且,正因為她的“不完美”而將使我們“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