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遊記散文寫作指導

欄目: 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5.72K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散文與韻文、駢文相對,不追求押韻和句式的工整。這是廣義上的散文。小編收集了遊記散文的寫作指導,歡迎閲讀。
 

遊記散文寫作指導

技法指導

“移步換景”是遊記散文最常用的寫作方法。也就是以遊蹤的變化和景物的轉換為序,從不同的立足點描寫景物的寫法。在遊記散文中,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可以使文章脈絡清晰,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在寫作的具體過程中,要注意中心明確、精心剪裁、細心勾勒這三個方面,簡作“三心”。

一、中心明確。

行文之初,應明確文章的中心。或抒發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或讚歎大自然的奇偉瑰麗,或由山間流水感歎光陰易逝,或由潮起潮落透悟人生起伏。有了中心,寫景就有了主心骨。以至在寫作過程中每移一步,每換一景都不會迷失寫作的方向。

中心確定以後,就要對觀察到的景物進行精心剪裁,進而對能表現或襯托中心的進行細心勾勒,與中心無關的,則可略去不寫。

二、精心剪裁。

人走景移,隨着觀察點的變換,不斷展現新的畫面。但遊記又不是所有景物面面俱到的實錄,必須有所取捨。寫人文之景要突出景物藴涵的史、理、情,寫自然之景要突出景物的美、異、趣。遊記中的景物描寫最好能夠配合文章的中心主題。所以在描寫景物時,儘管這些畫面絢麗多彩,但並不能都一一著於作者筆端。這就要根據文章的中心對眼前的景物進行精心剪裁。使文章在圍繞一箇中心的情況下,移步換景,展示不同的畫面。這樣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避免了那種給人支離破碎的感覺。

例如:在《長江三峽》這篇文章中,作者圍繞“讚歎大自然造化的神奇”這一中心,選取了“山奇,水急,灘險”這三個景點。精心剪裁,合理安排,使文章顯得錯落有秩。

三、細心勾勒。

經過精心剪裁之後,進而要把移步中所選取的景物具體地展現出來,進行細心勾勒,給讀者展現一幅或幾幅絢麗生動的畫面。進行精心勾勒不僅要要仔細觀察,還要有生動的描寫。這就要求我們不但抓住景物的外形,顏色的特點,而且注意用變換角度,時間的方法,通過多種修辭手法表現出來,景物的描寫才會生動,形象,細緻入微。

例如,在《遊莫愁湖公園》這篇文章中,有一段對溪水的細心勾勒:“溪水繞着溪石緩緩地流淌着,像動聽的歌。溪水是多麼的清啊!透過溪流,我一眼便望見了溪底的小魚。這些溪魚的色彩是多麼明豔啊:黃黑相間的,半透明的,紅色中帶小斑點的——它們在溪石中穿梭,時兒鑽進石縫,時兒浮在水面上吹一個小泡泡。溪水是多麼純啊!捧一把撩在臉上,清涼,細膩,如春風拂面,讓人愜意。”這個片斷中,小作者運用了各種描寫修辭手法,將溪石,溪水的靜態、動態的美細心地勾勒出來。

例文展台

遊井岡山

山東鄆城一中 許文琳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遊覽了紅色革命勝地——井岡山。

我們下了火車就坐上了汽車,路上非常顛簸,我開始有點抱怨了,可爸爸卻幽默地説:“革命的道路是曲折崎嶇的,所以應該體味一下‘革命搖籃’的滋味。”一路勞頓,再加上有節奏的搖擺,我就漸漸處於朦朧狀態。

等到我醒來,我們的車就快要到達黃洋界了,媽媽告訴我:“黃洋界海拔較高,霧易起難散,人們也稱之為汪洋界。”我們買了門票,就走了進去,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土房子,門上一個紅色白邊的牌子上面寫着“中國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營房舊址”,我們進去看了看,就按照指示牌上的指示方向繼續走了下去,我們很快就走完了一圈。雖然我們很快就走完了一圈,但在我的心裏激起了不小的浪花。看着眼前厚重的化不開的濃霧讓人忘卻了人間,很難想象在這種仙境般的山色中曾有過那樣的惡戰,毛澤東手書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德題寫的“黃洋界”,似乎又使人隱約聽到“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的隆隆炮響和當年紅軍的吶喊、廝殺和歡呼。閉目凝思,終於明白井岡山的土地為什麼像血一樣紅,幾十萬革命志士的鮮血照亮了革命的前程,壯士的英魂縈繞在山水之間,給巍峨秀麗的井岡山平添了幾分英氣。

在遊覽完黃洋界以後,我們就乘車去了“烈士紀念堂”。在大堂裏我看到了許多人的頭像和他們的簡介,有在井岡山起義中起領導作用的人,也有在井岡山起義中英勇獻身的人,我抬起頭看看一幅幅頭像和簡介,又看看大堂中央的一個個花圈,我的眼模糊了,我彷彿看到了那戰場上的畫面,看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倒下,倒下時還不忘給自己的'同伴壘起一道人的防禦牆。順着台階我們一步一步向上爬,雖然很累,但是我心裏很高興。因為它給我上了一堂革命課。

雖然井岡的山,井岡的霧,井岡的水,井岡的竹構成了秀美的圖景,但是在這片自然景緻中更滲透着、輝映着一種精神、一種魂,正是這種精神、這種魂造就了井岡的靈、井岡的秀。“青山碧水井岡秀,蒼霧翠竹英雄魂”。井岡山讓人留連忘返、回味無窮……。

例文精析

“下了火車→上了汽車→一路顛簸→黃洋界→烈士紀念堂→留連忘返”我們如同在作者的指引下,一同遊覽了井岡山,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本篇遊記散文很好地運用了“移步換景”的寫作手法。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作者注意到了“移步換景”所要求的“三心”。

一、中心明確。本文中,作者緊緊圍繞“讚揚井岡山的英雄精神”這一中心。這一中心的確定,為後文的寫景立下了主心骨。“一切景語皆情語”,每移一步,每換一景,如何剪裁,如何詳略,作者心中有了一個標準的尺度。

二、精心剪裁。一路而來,風光無限。井岡的山,井岡的霧,井岡的水,井岡的竹,作者對此並沒有用以大量筆墨,而是一筆帶過,把駐足點放在了黃洋界和烈士紀念堂。其原因就是因為黃洋界和烈士紀念堂這兩個景點更富有歷史文化氣息,更能表現“讚揚井岡山的英雄精神”這一中心。可謂移步換景,不是步步為營,而是步步留“心”。

三、細心勾勒。作者對能夠體現中心的黃洋界和烈士紀念堂兩個景點進行了細心的勾勒。在這兩個景點面前,作者不僅着眼於眼前之景,而且還展開了自己豐富的想象,跨越時間的時空隧道,讓歷史予以再現。既豐富了文章的內容,又增加了文章了文化底藴,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移步換景,讓留“心”之處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