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32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及編排: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5 章第1節的內容。《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從基因變化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發生變異的原因,是基因表達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6章和7章的基礎。本節從實例入手,通過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變的概念,然後詳細闡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在講述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時,先大致歸納了引起基因突變的三類原因,然後緊扣原因分析特點。在闡述自然狀態下基因突變的頻率很低時,教材用實例説明在一個足夠大的羣體中,即使基因突變頻率很低,突變個體仍然會佔有一定的數量。這個實例體現了生物在進化教程中“變”與“不變”的平衡,有助於學生理解基因突變在生物進化中所佔有的重要地位。在基因重組部分,教材設置了“思考與討論”的欄目,旨在讓學生利用數學方法,通過計算,體會基因重組機制提供的極其多樣的基因組合方式。

2.教材的重點與難點: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以及教材內容的分析可確定: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1.基因突變的概念及特點。

2.基因突變的原因。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二.目標分析:

依據教學大綱和考綱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確立如下: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舉例説明基因突變的特點和原因

(2)舉例説出基因重組。

(3)説出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採用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實例,從現象開始,追根溯源,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變化。

(2)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

(3)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歸納哪些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

(4)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從生物學角度對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作科學的瞭解,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責任感。

三.教法與學法的分析:

1.學情分析

生物的變異現象對於學生而言並不陌生。通過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到生物的變異首先與遺傳物質有關,其次與環境有關。本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遺傳物質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變異的。

2.教法分析與學法分析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以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置問題情境﹑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為基礎,以多媒體的運用為手段,以層層深入的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和探討,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總結的能力。體現出生物新課程的開放性﹑自主性﹑探究性的特點,運用建構主義模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教學過程分析

1、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變的概念,教材不是從概念到概念,而是從實例分析入手,再歸納總結概念。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這種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呈現方式,從現象到概念,從宏觀到微觀來開展教學活動。關於基因突變,教材選用了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實例,從現象開始,追根溯源,讓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可能會導致生物體的性狀發生改變。限於篇幅,教材沒有過多地介紹鐮刀型細胞貧血症的發現過程。教學中,給學生適當補充一些相關材料,並結合“思考與討論”中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探究。通過討論學生能夠認識到基因突變的本質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了改變,並且能夠進一步理解“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是通過控制蛋白質合成來實現的”這一基本的生物學原理。

2、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

怎樣全面理解DNA分子鹼基對的改變可能導致的結果呢?是不是DNA分子的鹼基對發生改變就一定會導致生物性狀的變化?為了説明這個問題,先引導學生觀察P80圖片,討論英文句子中個別字母發生改變後,對於全句所表達的意思的影響情況。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英語句子中一個字母的改變,可能導致句子的意思不變、變化不大和完全改變這三種情況。然後,再通過聯想和類比的方法,結合不同的密碼子可以對應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識,引導學生推測基因突變與生物性狀改變之間的關係,從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變都會導致生物體性狀的改變。所以,基因突變對於生物體來説,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無害也無利。

3、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學習基因突變的原因時,引用癌症的病例,介紹癌症的形成是體細胞發生基因突變的結果,然後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事例,歸納哪些因素會導致基因突變。例如,射線(X射線、紫外線、γ射線等)容易引發癌症,在強烈的日光下暴曬,容易導致皮膚癌;據報道,在醫院放射室工作的醫生容易患癌症;前蘇聯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泄漏時,核電站周圍的居民得癌症的概率大大增加。

4、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

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是教學中的難點。為了理解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引導學生思考下列問題。基因突變能產生新的基因嗎?這些新的基因產生的新性狀對生物的生存有什麼意義(有利還是有害)?自然環境會選擇哪些個體生存下來?通過這些設問,使學生理解基因突變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的基因,原來的基因和新的基因所表達的性狀為自然環境提供了選擇的材料。基因重組儘管不能產生新的基因,但可以產生不同的生物性狀組合,產生新的基因型。所以説,基因重組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材料。

5、以填表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比和總結。

在教學結束時,將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進行列表總結,其中的總結內容可由學生討論回答。

附:板書設計

(一)、基因突變

1、鐮刀型細胞貧血症

DNA的鹼基對發生變化 rnRNA分子中的鹼基對發生變化 氨基酸改變 蛋白質改變 性狀改變

2、基因突變的概念和本質

3、基因突變的原因和特點

(1)原因:物理因素、化學因素、生物因素。

(2)特點:

①普遍性:

②隨機性:

③低頻性:

④有害性:

⑤不定向性:

4、基因突變的意義

(二)、基因重組

1、概念:

2、類型:

3、意義:

五.評價分析:

課堂教學,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有權參與“知識的生長過程”。 由於《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從基因變化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發生變異的原因,是基因表達的延續和拓展,也是學習6章和7章的基礎。因些教師的課堂組織顯得尤為重要。在此,我從科學發現的過程切入,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探究﹑通過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用類比推理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基因突變的類型﹑以設問和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意義。並藉助多媒體進行教學,學生積極參與探索討論,使教學中的“雙邊互動”得到充分的保證,以達到預期效果。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閲讀複習》。我將從説目標、説教法、説學法和説教學流程、説教學反思五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歸納閲讀方法和做題步驟,能熟練運用到課內外閲讀中。

2.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養成良好的閲讀習慣。

3.滲透“嚴格審題,規範答題”的意識。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三點依據: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總目標第八條中指出:“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生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讓學生愛讀書,樂於讀書,形成快樂語文觀”。

三是基於對教學內容的認識:

閲讀教學是貫穿語文教學始終,閲讀能力的培養更是語文素養的體現。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讓學生愛讀書,樂於讀書,形成快樂語文觀”。

四是基於對四年級學生學情的認識:

孩子們愛讀書,課內的、課外的,可是,在試卷中,閲讀往往又是失分最多的,也使很多孩子對閲讀失去了興趣。經過分析,這主要原因就是孩子們的閲讀步驟不夠妥當,閲讀方法總結不夠,應用不熟練所造成的。

二、説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因此在本課中主要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練習法。

三、説學法

在學法上以學生的讀為主線,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引導學生在讀中品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四、説教學流程

(一)測試導入,滲透審題

設計意圖是通過測驗,讓學生自我體會審題的重要性。

(二)梳理閲讀方法和做題步驟。

設計意圖: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此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總結。

(三)學法運用

設計意圖是通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交流閲讀體會中,學習掌握方法。

(四)總結,自我概括

設計意圖是在學習了閲讀方法的基礎上,放手讓孩子嘗試自我總結運用,爭取做到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五)作業佈置

設計意圖是將所學的品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閲讀當中。

五、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是用板書明確品讀方法。

八、説教學反思

本節課不足之處有很多。

首先,在導入環節,以與課文緊密相連的測試導入,但沒有讓學生簡要的談談自己的體會,沒有很好的發揮作用;課堂上注重了教給學生方法但訓練較少,導致學生對知識掌握不夠到位。

其次,雖然注重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去總結品讀課文的方法並學以致用,但在總結引導時總顯得很生硬,沒有很自然流暢的引導學生的吸收接納,反而向自己強加給學生的一樣,這是以後急需提高的地方。

另外,在民主教學方面,整堂課由於時間安排不合理,因此並沒有注重激勵性評價,沒有給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給出寶貴的意見與建議,使我不斷進步,有所收穫。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説教法】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

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説學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説教學程序】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1、這麼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

現在你要説“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説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2、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3、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⑴ (請—位學生上講台)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

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

⑵ 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① 伽利略為什麼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② 伽利略為什麼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③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4、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⑴ 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試驗。

⑵ 交流:

你們看到了什麼?這項試驗説明了什麼?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麼?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⑶ 評價:

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5、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着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後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想,這段話的中心意思就是因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把探究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得到主動發展。而我在這節課的最大特點正是體現了這種精神。

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從學習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我在第一個教學環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就讀書的形式提出:“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就讀書的內容提出:“對你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這樣,從讀書的形式到讀書的內容都給了學生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己的需求去讀書,去感悟。優等生也好,差等生也好,都有自己的事幹,都會在讀書的過程中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收穫。一改過去那種用一把尺子提要求,結果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不到滿足的做法,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進取的信心。

2、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用心去讀書,在交流、探究中得到主動發展:

我在第二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合作研討”中再次提出讓學生認真讀書時説:“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説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短短的一段導語起到了以下的作用:一是通過兩個“假如”,引導學生在讀書時要進入角色,把自己放到事件中用心去讀,悟;二是就“你會向伽利略提些什麼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展開充分的`交流、探究,在深入理解的過程中得到主動發展;三是在如何讀懂課文方面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只有這樣用心去讀、去悟,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內容。

説課稿 篇4

首先,我對本教材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數列》是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5的第一章數列的第2節的課時,本教材在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創新,對於促進高中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等差數列這一節在數列這一章中起着奠基作用,是高中生學好數列這一部分內容所必不可少的重點所在。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機構和內容分析,結合現今高中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中:

認知目標:通過理解等差數列的定義,使學生能夠應用定義判斷一個數列是否為等差數列,並確定等差數列的公差。

能力目標:1.探索並掌握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使學生能夠應用其公式解決等差數列的問題;

2.體會等差數列與一次函數的關係,使學生能夠應用一次函數的性質解決等差數列問題;

3.掌握等差中項的定義和等差數列項的性質,使學生能夠應用等差中項的定義和等差數列項的性質解決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現數列的等差關係,並能用有關知識解決相應的問題。

三、説教學的重、難點

本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一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教學主要內容及其重點、難點

1.教學主要內容: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和等差數列的函數性質;

2.教學重點: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

3.教學難點: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發現數列的等差關係,並能靈活運用這些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

(二)教學主要內容及其重點、難點的解決方法

在教學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對理論性較強的內容以知識教授為主,多媒體教授為輔,達到化抽象為具體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於教學難點問題,主要採取討論式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開動腦筋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再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為了講清楚教學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説教法和學法

(一)教法

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更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考慮到高中生的現狀,主要採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教學活動,同時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通過師生互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也同時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於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的投影等手段進行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境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思維以及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二)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

1.思考評價法

2.分析歸納法

3.自主探究法

4.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由上節課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既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温故而知新,又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

2.講授新課: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明瞭地分析教材的難點,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選擇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以及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3.課堂小結,強化知識:簡明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等差數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4.板書設計:注重直觀、系統的板書設計,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理解掌握。

5.佈置作業。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愛是什麼?愛是那束淡淡的茉莉,散發着誘人的香氣;大愛無言,那是藺相如對廉頗默默的忍讓;至愛無聲,那是沉船時,老船長偉岸的身影!今天,愛是寒風中,喬依那雙温暖的雙手。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都是以“人間真情”為主題的,讓學生通過課文去感受那永恆的主題——愛。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正是六年級上冊第八課《愛之鏈》。

課文是一首愛的讚歌,播放了兩組鏡頭——鏡頭1:課文第一至八自然段,講述了一天夜晚在鄉間小路上,下崗的橋依非常熱心無償的幫助一位在寒風中幾乎絕望的老婦人修好了汽車。鏡頭2:九至十一自然段,寫老婦人來到喬依妻子開的小餐館,得到女店主的熱情服務和悉心的照顧,深受愛的感動,留下一些錢就悄悄的走了。通過這兩組鏡頭展現了一幅用雙手傳遞“愛”的動人畫面。此時,就讓我們走進人物的心靈,去感受那份陽光般温暖的人間真愛。

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應該伸出援助的手,這是全文歌頌的人間新風尚。無論是下崗的喬依無償幫助一位在寒風中“幾乎絕望的”老婦人;無論是老婦人得到喬伊妻子熱情服務和悉心的照顧後留下錢就悄悄走了,都是以愛為核心的。喬依雖然自己極度貧困,還熱心助人,老婦人對他的幫助要給與報酬時,他婉言謝絕了——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人間真情啊!

作者傑尼巴尼特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和動作的細節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品質,內容注意了前後呼應,渾然一體。因此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喬伊和他妻子的動作、神態描寫中體會到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她輕輕地親吻着丈夫那粗糙的臉額,喃喃地説:“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親愛的,喬依……” 的意思。

二、説教學目標

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故事的內容不成問題,但需要使其真正感悟的含義,我想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結合教材特點,以及六年級學生實際情況,我指定了如下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聯繫課文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神態、動作和語言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通過具體材料感知和體會人間真情,知道當別人需要幫助時,應該給與別人無私的幫助。

課標指出:要重視語文教學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所以這一教學目標是否能夠實現,直接關係到本科的教學效果,遵循這樣的原則,為了便於創造情境,教師可在課前準備好音樂《愛的奉獻》。

三、説教法

課標指出:閲讀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理解、感受、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閲讀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組織本課教學時,貫穿一個“讀”字、瞄準一個“悟”字、緊扣一個“導”字,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擬用談話法、導讀法、討論法等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遵循這樣的原則,為了便於創造情境,我在課前準備好音樂《愛的奉獻》。

四、説過程

下面我談談自己預設的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目標、課文內容以及上述分析,我打算用兩課時來教學全文。第一課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抓住關鍵人物來理清脈絡,弄清“喬依”、“老婦人”、“女店主”的關係,展開初步的學習。第二課時,精讀課文,深入體會,走進人物的心靈,結合書後練習第2題,進行拓展延伸。

以下我重點説一下,我的第二課時教學設計,我將第二課時分為四個環節來完成。

(一)未成曲調先有情

(二)一字一句皆關情

(三)不動筆墨不讀書

(四)真情互勉心相約

1、未成曲調先有情

首先,我採用課前交流:記得上節課我們學習的一篇課文嗎?誰來説説講的是什麼故事?通過學生的回答,我可以適時温情導入:有人説,愛是一盞燈,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遠,愛是一首詩,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愛是夏日的風,是冬日的陽,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我説愛更是一根心鏈,栓緊你我彼此的心,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愛之鏈》,去感受愛的温暖,去聆聽愛的聲音,去汲取愛的營養。説完後板書課題。

【在此環節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預熱,在簡潔雅緻的互動交流中,將師生融洽與文本滲透一體,為良好的教學埋下伏筆】

2、一字一句皆關情

是以“言”表情的,語言文字是情感的載體。本課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的描寫體會人物內心世界是教學的重點。那麼喬依又是怎樣為老婦人修車的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學生進入到第一部分(1—8)小節,這一段發生在喬依和老婦人之間。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理解“寒風”、“淒涼”,通過同桌練讀體會老婦人所處的惡劣環境,並把她內心的絕望、害怕讀出來。

重點學習第四小節,引導學習通過喬依修車動作的詞語,想象當時修車的困難。通過反覆朗讀體會“喬依讓她坐進車裏,自己爬進她的車底下找一塊地方放置千斤頂。他的腳腕被蹭破了,因為他沒穿襪子。”“為了幹活方便,他摘下了破手套,兩隻手凍得幾乎沒有知覺。他喘着粗氣,清水鼻涕也流下來了,呼出的一點點熱氣才是臉上的各種水分沒有凍上。他的手蹭破了,也顧不上擦流出的血。”的深刻意藴,儘管喬依自己也是不幸的,可他仍為別人着想,助人為樂。體會喬依在極度貧困的情況下,不計報酬地幫助別人的高貴品質,而且是發自內心真誠的關懷,而不是一時的敷衍,理解“帶着微笑的喬依”、“喬依恨理解她的感受”、“ 喬依看着老婦人的車開走以後,才啟動了自己的破汽車。”的深刻含義。可點名朗讀這一部分,在頒發“最有感情獎”,調動學生通過讀來表情的積極性,接着在一起齊讀。達到在讀中領悟的目的。

老婦人得到喬依幫助後,心中充滿愛的暖流。對於第二部分(9—11)小節的學習,可引導學生圍繞“女店主是怎樣的人”這一問題展開。讓學生自由朗讀這部分,找出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句子。“她熱情地送上一條雪白的毛巾,讓老婦人擦乾頭髮上的雪水。”體會到女店主工作認真,對人熱情關心。男女分讀之後,讓學生説説“懷孕至少8個月”,“極度疲勞”,但是臉上“帶着甜甜的微笑”,體現了女店主怎樣的品質,在學生積極地討論中,我可以適時參與其中,師生共同討論,明白店主要把春天般的温暖帶給顧客。

離開時,老婦人留給女店主應找的錢和一張傳遞愛的紙條,女店主深受感動。對於最後一句話的

學習,可讓學生先自由朗讀,體會這句話的含義,邊讀邊想象女店主還會説些什麼?個人思考後進行全班交流,我也積極參與討論中,並在最後做一小結:同學們説的真好,愛,不僅是一個温馨的字眼,一個永恆的話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一股驅走寒冷的暖流,就是一種克服困難的力量,我説愛更是一根心鏈,

栓緊喬依、婦人、喬依的妻子,更緊扣着你我彼此的心,“不需要回報我,如果你想報答我,就不要讓愛之鏈在這兒中斷。”讓我們用真情串起了一個個愛的故事吧!在我的激情總結中,讓學生再次齊讀最後一句話。

【這個環節,旨在使整個課堂都始終洋溢着自由、平等、親和的對話氛圍,讓教學成為以石擊石的火花迸射、以思引思的絲絲聯結、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讓學生心扉敞開、精神漫遊、衷腸盡吐。】

3、不動筆墨不讀書

喬依也曾受到他人的許多真情幫助,所以他認為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友愛之手是天經地義的,也印證了“愛之鏈”的主題。此時我以藉助鼓勵性的語言過渡到“邊畫邊讀”的教學環節中,如:短短的時間,同學們就把課文讀得正確、流暢,真是好樣的。通過同學聲情並茂的朗讀,熱情地討論,我們知道真情互助的美好,人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人人都應該給被人幫助。這篇課文感人的地方還有很多,請學生潛心地默讀課文,畫出你感觸最深的地方?並在旁邊把你的感受寫出了來

【這環節,我引導學生仔細默讀課文,要求邊讀邊圈畫,也可動筆寫寫批註。生自讀時,教師可行間巡視,深入學生中去,瞭解學生學習的情況,特別是那些學困生,相機點撥和指導,便於下面的交流有的放矢。】

待學生認真閲讀之後,引導學生加入交流環節,我與學生共同總結交流閲讀的感受。此時可以這樣過渡:請同學們交流一下各自的讀書體會,與大家分享一下,你讀書的收穫和快樂。可鼓勵學生聯繫生活中的實例,説説對文中表達的愛所產生的共鳴。

交流後,我可以作這樣的小結:古人曾把讀書時的品味揣摩喻為春雨潤花、清水溉稻、魚入水中、溪流濯足,因為唯有全身心地浸染於語境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剛才同學們的潛心會文,不僅有了真知灼見,而且收穫了閲讀的快樂。

【這一環節,雖然課堂上會“一時寂靜”,但卻由此激活了思維、抒發了學生自己的感受、展示了學生的個性,既務實有效,又返璞歸真】

4、真情互勉心相約

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通過教師的範讀、學生多種形式的練讀、音樂渲染等手段,將“愛之鏈”所藴含的人間真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所以,在最後,我播放事先準備好的音樂《愛的奉獻》,組織學生配樂朗讀全文,讓優美的音樂激揚起學生的熱情,讓學生讀出人物高尚品質,讀出內心的感動。通過感情朗讀,體驗人物對話,讓學生的心靈隨着故事的發展起伏跌蕩,在情感的體驗中感受文本的價值觀,真情在課堂中達到高潮。

最後,我用深情的語言總結全文:

這節課,我們共同度過了美好的40分鐘,我們一起走進了《愛之鏈》這座精神殿堂,我們徜徉其間,流連忘返,每人都體會到愛的真諦。不知不覺中,我們發現自己長大了,變得會為被人着想,會愛護他人了!

【在這一環節中,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讀是一切語文學習活動的基礎,對學生而言,整體感知文本主要靠讀,有所感悟也要靠讀,培養語感更靠讀,情感薰陶要讀,積累語言更加要讀。】

通過以上四個板塊,我想還是能夠基本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課文中有的地方可能不能夠設計周全,但我相信,只要明確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運用語文”這個理念,本着“倡簡、務實、求實、有度”的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些問題還是可以加以解決的。

最後,我説説“作業設計”。朗讀課文,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最後一句話的意思,以“喬依醒來……”為開頭,展開想象寫一段話:另外,我還想課後佈置學生蒐集人與人之間友愛互助的資料,在班上開展一次“人間真情”為主題的中隊活動。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個教學過程要求以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為主,通過學生的觀察、驗證、歸納、運用等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學生在認知的過程中可能對於在使用乘法結合律的基礎上又運用乘法交換律有衝突,老師在其中只是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讓學生把前後內容聯繫起來,從而更好地服務於簡便計算,達到靈活運用的目的與效果。

教學內容:

國標本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七冊數學P61-62 。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會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2、通過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公式的推導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科學的學習方法。

3、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綜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結合教學中具體的教學事例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概括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運用乘法運算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的推導過程是學習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

(一)談話導入

1、出示圖片

2、學生觀察圖片並交流: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呢?你能解決什麼數學問題?根據學生的反饋板書:

(二)教學乘法交換律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3×5,還可以5×3所以3×5=5×3請大家觀察這個等式,它有什麼特點。你能照着樣子,再寫出幾個這樣的等式嗎?

4、 反饋,請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寫的,教師板書。他寫的對嗎?還有嗎?

5、 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等式,你們有什麼發現?先把你的發現跟你的同桌説一説。

6、交流發現,充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步歸納出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乘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這個規律就是乘法的交換律(板書)

7、字母表示如果用a、b分別表示兩個乘數,你能用字母來表示乘法交換律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a×b=b×a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索,並通過觀察比較,以及充分的交流,發現規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交換律。]

(三)教學乘法結合律

1、 出示例題2

2、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嗎?

3、 讓學生自主解答

4、 交流解答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式,並讓學生説説每種方法的思考過程,還能怎樣算?

5、這道題目有兩種方法,那你能用“=”號把兩個算式連接起來嗎?(23×5)×6=23×(5×6)請大家比較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桌討論一下。

6、交流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説説,找出相同點:結果一樣,數字一樣。不同點:運算順序不同。

7,那你能照着再寫幾組這樣的等式嗎?

8、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寫的,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9、請大家觀察這些等式,你有什麼發現嗎?

10、交流發現,讓學生説一説,歸納出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第3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1個數,它們的積不變。

揭題:這就是乘法的結合律。(板書)如果用a、b、c分別表示三個乘數,那乘法結合律可以怎樣表示呢?得到字母表達式:(a×b)×c=a×(b×c)讓學生讀一讀,並再説説乘法結合律的意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探索,並通過觀察比較,以及充分的交流,發現規律,再逐步抽象、概括出乘法結合律。]

(四)初步應用,

教學試一試

1、 前面,我們運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可以進行簡便計算。那乘法行不行呢?

2、 出示題目,你能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兩題嗎?

3、 交流方法:讓學生説説是怎樣計算的,有不同方法嗎?(如果有,都板書出來,進行比較)為什麼這樣簡便?

[設計意圖:要使學生認識到:僅僅應用乘法結合律,還不能使計算簡便,還得先應用乘法交換律交換乘數5與37(或37與2)的位置,再應用乘法結合律,才能使計算簡便。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簡便的關鍵。]

(五)鞏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

1、 先填空,再説説應用了什麼運算律?最後一個先用交換律,再用結合律,如果學生不清楚,分步寫出來轉換過程。

[設計意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用簡便方法計算的意識和能力。可以讓學生在思考計算的基礎上組織交流。]

2、 先算一算,再比較哪種方法簡單?説説第2小題為什麼簡便,應用了什麼運算律?

3、 很快説出每組氣球上三個數連乘的積讓學生説説怎樣算最快?讓學生體會先算兩個數相乘得整十數比較簡便。

4、 想想做做

5讓學生説説從圖上能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你能用不同的方法來解答嗎?讓學生獨立解答。交流方法,説説哪種計算簡便?

(六)課堂小結

三、教學理念的設計:

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教學中倡導的基本理念。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當然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學中也有體現,例如在進行猜想驗證的教學環節中,我要求每個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最後全班進行交流。在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規律時,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敍述概括,用自己的方法把這個規律記住。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以就能獲得學生創新的思維火花,同時體現“主動參與、積極思考、合作發現、體驗成功、健康發展”的教學思路。在鞏固練習階段,充分給學生以自主權,學生以“創造”的空間,並通過比較,感受計算方法的靈活多樣,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進行解題的能力。在練習的設計上,設計了有層次的練習題,使學有餘力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體現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實了“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基本教學理念。

説課稿 篇7

《十六年前的回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作者是李大釗烈士的女兒李星華。文中,女兒以回憶的方式真實地記敍了父親在被捕前、被捕時、被捕後與敵人作鬥爭的故事。

《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如果通篇串講,不但使文章特色蕩然無存,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其效果也會事倍功半。因為文章篇幅較長,為了實現長文短教、化難為易,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將本課教學作為兩課時處理。第一課時重在整體感知文本內容,並以“被捕前”、“被捕時”這兩部分的課文內容為重點,由“堅決”體會到李大釗説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體會到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由“現在是什麼時候”“多麼重要”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相對“被捕前”和“被捕後”這兩部分,將“被捕時”這一部分做弱處理。通過讓學生有感情朗讀的方式再現當時的情景,體會人物的內心。第二課時,在學生理解“被捕後”這部分內容、體驗情感的基礎上,抓住“父親”外表的變化來組織學習,兩課時有詳有略,不拖泥帶水,一氣呵成。由此可見,長文短教的關鍵是選擇好教學的切入口,即確定重點,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進行突破,而不及其餘。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

在一遍遍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李大釗是一位慈愛的父親,他愛孩子,愛家庭,他是平凡的,可親的。可當他面對工作,面對兇殘的敵人時,他卻能處變不驚、堅貞不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他又是不平凡的,他更是一位偉大的人。我被文章中所湧動着的人性的美所深深打動。我想,教學本篇課文要引導學生去感受一個平凡人的不平凡的一生。

20xx年4月28日,是李大釗先生逝世80週年的紀念日。不僅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對李大釗都是知之甚少:他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為了共產主義事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僅此而已。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積累,與文本的情感內涵相距甚遠,再加上文章篇幅較長,學生很難被文章打動。因此,教學中,我們應根據文本的特點,緊扣文中的重點詞句,從作者的視覺出發,挖掘文中人性最美好的內涵,讓學生感受到李大釗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他愛孩子、愛家庭,他是平凡的,是可親的,他是一位慈愛的父親;可當他面對工作,面對兇殘的的敵人時,他處變不驚、堅貞不屈,對黨的事業無比忠誠,他又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基於以上考慮,我們的教學設計力求拉近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距離,引導學生一步步走進李大釗作為一名平凡人的偉大的內心世界。

文章篇幅較長,但語言平實,極具感染力。文章的佈局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安排材料,首尾照應,整體結構的嚴謹體現了本文的寫作特點,同時產生了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另外,作者對場景的細節描寫,對人物形象的對比描寫也為文章增色不少,使讀者能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真情實感。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文本的寶貴資源,應該在教學中予以充分的重視和落實。

基於以上的兩個方面的思考,我們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將本課教學作為兩課時處理。第一課時重在整體感知文本內容,並以“被捕前”、“被捕時”這兩部分的課文內容為重點,引導學生體驗情感。第二課時,在學生理解“被捕後”這部分內容、體驗情感的基礎上,揣摩、學習文章的表達方式,讀寫結合。

[教學預案設計]

教學目標:

1、針對課文的特點,藉助課外資料和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真誠對話,在讀書體悟中,感受李大釗不僅是一個普通的父親,更是一個偉大的人,並從中受到薰陶與感染。

2、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前後照應的寫作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緊扣文中描寫李大釗言行的重點語句,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在讀中加深對人物的瞭解,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體驗。

 教學難點:

1、創設情境,挑起學生的讀書慾望,引發學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時空距離,以文本為載體,讓學生、教師、作者之間情感交融。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1、師生談話,單元整體導入。

2、讀題質疑,導入新課。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4、師生交流資料。

5、學生默讀課文,圍繞自己感受很深的地方作批註。

6、集體交流“被捕前”、“被捕時”這兩部分的內容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

1、集體交流“被捕後”這一部分。

2、有感情朗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三個自然段,感受前後照應的寫作手法對錶達感情所起的作用。

3、讀寫結合。

《十六年前的回憶》課後反思

上了教研課後,有同事説:這下子心情緊張過後該輕鬆了吧。其實不然。這節課備課評課過程中,有很多的東西值得我學習,也有太多的東西令我思索。

把這樣的老課文拿來教學,我首先從人性的角度去解讀文本,讓學生在咀嚼涵詠中感受人性光輝。因此,普通人的情感成為我和學生對話的平台。我從親情、父親這個角度提醒學生去解讀李大釗,這個定位告訴孩子李大釗是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這樣能較好地把握人性的特點。

教學這樣的課文教者首先自己要感動,然後才是如何讓學生感動。不僅僅是學生,甚至還包括我們自己,對李大釗都是知之甚少。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情感積累,與文本的情感內涵相距甚遠,再加上文章篇幅較長,學生很難被文章打動。課堂上我安排了一段資料的介紹,以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渲染情境。我也沉浸其中,因為我被李大釗的人性光輝感動着。

這是一堂平實的課。從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再到學生批註閲讀。學生批註閲讀的過程中我兩次提醒學生,表面看來是打斷學生的思維,實際上是因為我發現學生的批註都是口號式的大話,作為老師要真正為學生導學導法,引路引法。指引學生深入地去讀,深沉地去思考,這即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又鼓勵了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

此文教學屬於難度係數比較高的。篇幅長、遠離學生的生活背景,教學時必須選準着力點,抓住單元的主題和主要訓練點。我選擇的切入點是:哪些言行打動你?課前預設在具體交流時尋找相應的聯繫點,輻射點,上掛下聯、有取有舍,重錘敲打的是第7段,弱處理“被捕時”段落,但在具體操作時對課文的結構沒理清楚,學生回答問題有點混亂,教學時可以更明確分段。

第7段的情感挖掘還不夠深入。我啟發學生由“堅決”體會到李大釗説話時的毫不猶豫;態度的堅定;留下的決心;由“不能輕易”、“哪能離開”體會到不到最後關頭,他是不會離開的;由“現在是什麼時候”“多麼重要”體會到李大釗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可是先前對於“局勢嚴重”的理解,這裏缺少一個鋪墊,學生對當時所處的背景不瞭解,對於理解後文“我哪能離開?”有困難,學生的情感也就沒能激發。

朗讀的指導上還可以更細些,在感受李大釗毫不猶豫地留下這部分課文時,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抓住“父親”外表的變化來組織學習,,可以加入引讀等多種形式的讀,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學生自讀。

長文短教的關鍵是重其所重,略其所略,把厚書讀薄,把薄書讀厚。雖然選擇好教學的切入口,即確定重點“李大釗的哪些言行打動你?”,但是我沒有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點進行突破:“局勢越來越嚴重,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因而後面的教學中,我自己教一步,學生學一步,停留在大方框裏。

上課的時候,我的思維、語言與課堂現場的狀態不同步。我在情感上比較着急,患得患失,對於學生的回答沒有及時點撥,沒有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比起課文中李大釗先生面對敵人,面對死亡能依然鎮定從容,胸懷如此寬闊,那我自己的那點得失又算得了什麼呢?

從準備這節課,上這節課,評課中我學到了許多,感悟到了很多……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晏子使楚》是省編義務教育五年制語文第10冊教材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歷史故事記敍了春秋時期齊國派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仗着自己國勢強盛,想侮辱晏子,晏子針鋒相對進行反駁,三次挫敗楚王,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這三個回合的較量,充分表現了晏子聰明的才智、能言善辯的口才和愛國思想。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發展學生的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的要求,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認知目標:重點理解最不中用、水土不同的含義。

2、技能目標:學習課文,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感悟晏子成功反駁楚王的辯論技巧和思維方式。

3、情感目標:體會晏子維護國家尊嚴的思想品質,培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

教學難點:讀懂晏子反駁楚王的幾句話含義,及句子間嚴密的邏輯關係,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義,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三、説設計理念

1、整個教學過程,能突出重點,充分體現學法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同時能對幾個難句,採取重點輔導、半扶半放、放手自學、對難點水土不同進行點撥指導的教學方法。

2、抓住五個只有的理解,讓學生體驗明寫楚王的無奈和暗寫宴子的反駁節節勝利,把侮辱不卑不亢地還給了楚王令人鼓舞的效果。我的板書設計就能充分體現這一理念。

四、説教學思路

根據所確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步教學線路:

第一步:複習導入,進入角色。

我先讓學生複習回憶《晏子使楚》事情的起因,最後的結果來導入課文內容,並提煉出板書為:想侮辱不敢不尊重。而後,追問:怎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引出學生對晏子初步的認識:晏子是個聰明、機智很會説話的人。進而再激勵學生説:讓我們也學學晏子,學當小小外交官,跟着晏子去楚國看看晏子是如何和楚王脣槍舌戰,挫敗楚王那扣人心絃的場面?

第二步:走近晏子,讀懂、理解課文內容,潛心體驗、研讀晏子。並將第一個回合的學習進行重點指導。

首先讓學生明確自學的步驟是:獨立研讀課文第三節,再學習小組討論交流。學習要求是:

(出示課件一)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2、晏子遇到如此不禮貌的讓他鑽狗洞的接待,他心裏是怎麼想的?接着又是怎麼説的?緊接着晏子又是怎麼做的?

3、你認為晏子説的哪句話,是話中有話,最厲害?為什麼?

4、你知道楚王聽了又是怎麼想?怎麼做的?楚王是心甘情願的嗎?你是從哪裏看出?

再通過交流反饋,抓住晏子面對楚王如此惡毒的人格侮辱,讓學生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通過對晏子內心活動的揣摩,引出晏子之所以能如此從容、不卑不亢地與楚王進行反駁的動力是要維護國家的尊嚴,為了國家的利益,我必須給予針鋒相對的反擊。如此,就能更好地理解宴子為了齊國的利益而作出冷靜、機智的反應,説出那層層推進,邏輯性很強的、非常有力的反擊語言:從這是狗洞,推理出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再推斷出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尖鋭而含蓄地得出楚國是狗國的結論,加以有理有節的強有力的回擊,做到既把侮辱還給楚王,又不傷兩國的和氣。讓學生領略到這就是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華!

然而,第二個回合,則採取放手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研讀的方法。讓學生劃出楚王諷刺、侮辱宴子的句子,以及晏子反駁楚王的語言。讓學生選擇最愛讀的語句訓練感情朗讀,並嘗試自行理解重點句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的含義以及推理過程。再安排分角色朗讀的體驗,加深對晏子智慧和才能的感悟。還可引導學生欣賞好句:

出示課件(二)

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擦肩,腳碰腳。大王怎麼説齊國沒有人了呢?

並穿插能力訓練讓學生把句子概括成四字詞語。最後再安排學生模擬扮演宴子,分角色朗讀,來加深對人物的智慧和才能的體驗。並且教師也參與其中的角色扮演,做到師生互動,營造愉悦、和諧的課堂氣氛。

第三回合,可採取學生獨立閲讀,自讀、自悟的方法,來訓練學生掌握學法,培養閲讀、理解、欣賞能力。然後再讓學生提出需要解決的難點問題水土不同,再展開討論理解。

第三步:小結延伸。

1、讓學生説説隨宴子出訪楚國後的感受,可設計問題:你佩服宴子嗎?那你想怎樣誇他?如此,可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積累的知識,掌握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心聲。我班內有學生説:晏子真了不起!有的説:晏子你真是個出色的外交家!還有學生説:晏子你好酷啊!然後教師小結:出示課件:宴子使楚不辱使命勇挫楚王捍衞尊嚴以這16個字來概括、總結課文。

2、我精心設計了課外延伸作業題,做到超越課堂,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強調的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喜歡語文,知道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親身體驗到語文課程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以達到全面貫徹《新課標》精神,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為學生提供發展思維,發揮聰明才智,磨練能力和口才的平台。

説課稿 篇9

隨着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深化,數學課程標準把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定在探索、創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在本課的設計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放手給他們一個自行研究、實驗探索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自我發展中感悟、發現。

一、説教材

運動與身體變化是一次引導學生採用實驗的方法,運用所學的統計知識研究、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運動後身體會發生哪些變化”的問題來自於學生日常的體育活動,可以激起學生相關的體驗和感受。教材從多個角度進行安排,不僅引導學生研究時間長短不同的同種運動會使身體狀況發生怎樣的變化,而且組織學生探討在同樣的時間裏進行不同的運動身體狀況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實驗活動中,引導學生參與收集數據、求平均數、分析數據等數學活動,並把這些數學活動作為得出實驗結論的基本手段,培養了學生探討研究問題的科學態度。在“引申反思”部分讓學生向體育老師調查怎樣根據學生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科學安排體育活動,再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測量在不同的運動前後每分鐘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最後,教材還安排了“你知道嗎?”,介紹運動使脈搏跳動加快的原因,使學生初步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從整體上看層次分明,綜合性強。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方面: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能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具有初步估計一組數據平均數的能力與分析數據的能力。

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學習運用實驗和統計的方法研究、解決問題、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情感與態度方面:培養探究、合作意識,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習重點: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研究過程。

學習難點:運用實驗和統計的方法研究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分好4人小組,確定小組長為記錄員。

2、學生自己查找有關運動和身體狀況變化方面的知識。

3、教給學生正確的測脈搏的方法。

三、説教法、學法

本節課是一個實踐活動,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教學流程的設計中,堅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的教育思想,對課本的編排稍做了調整,整個設計突出實驗性,圍繞整個實驗讓學生討論、分析、發現。由於考慮課上要進行數次的記錄、統計,這節課要在比較寬敞的多功能教室開展,同時藉助多媒體播放視頻和卡通音樂,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集娛樂與學生合作學習、互動交流、學習研究於一體,有動有靜,既發展了學生的身心又活躍了課堂氣氛。

四、説程序設計

1、情景呈現、激發共鳴

課的開始我給學生看一段小明和小紅參加體育活動的錄像。因為小學生天性愛動,個個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我從學生熟悉的、有親身體驗的話題入手,易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並且能直觀地初步觀察出身體運動前後的變化,為親身體驗對照埋下伏筆。學生看了視頻後會特別興奮,就如同自己的寫照,對於運動後的身體變化如身臨其境,有感而發,當學生説出:運動----身上會出汗、脈搏跳動加快、呼吸加快時適時板書。這時順勢導入課題:運動與身體變化(板書)。

2、合作交流、實驗討論

這一活動分別從“運動時間的長短對身體狀況的影響”和“不同的運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兩個角度來按排。

(1)教師講解測脈搏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測出自己運動前的脈搏次數,按4人小組的安排把自己一分鐘的脈搏次數報告組長,組長記錄在書上98的統計表(可能存在個別不會或測不出的可請同學或老師幫忙,並告訴學生三年級學生安靜時的脈搏跳動大約每分90次左右)。

(2)教師由扶到放,讓學生原地跑步30秒,停下來各自測出1分鐘裏脈搏跳動的次數,組長再做記錄。休息3分鐘左右,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鐘,注意要和上次腿擺動的速度差不多,然後再測脈搏,組長記錄。最後全組學生一起計算三次脈搏次數的平均數。再根據各小組的數據和其他小組的彙報情況,引導學生觀察數據的變化,討論由個人--小組--全班的變化情況,引導求平均數更能證明這一實驗結論的科學性。

這部分的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數的意義,用一個小組學生的平均每分鐘脈膊跳動次數的變化來説明運動對身體狀況的影響,比用某一個學生的一分鐘脈膊跳動次數的變化來説明更加合理,以加深學生對平均數意義的理解。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發現運動可以使脈搏跳動加快,做同一種運動,運動強度越大(時間越長),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越多。板書:同一種運動---時間不同---脈搏跳動不同

(3)運動的方式多種多樣,那同樣時間進行不同的運動,脈搏跳動次數的情況會相同嗎?為了增加實驗的趣味性,組織學生做兩個可愛的運動項目。青蛙跳(雙腳蹦)和石頭、剪刀、布的遊戲,伴隨着輕盈的音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經歷實驗、統計、求平均數、分析的過程。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讓他們發現,做不同的運動,運動強度大的(運動劇烈),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就多。板書:不同的運動---相同的時間---脈搏跳動不同

3、聯繫生活、引申反思

(1)讓學生談談對兩次實驗的感想、收穫或疑惑。

(2)簡單的小結後,伴隨着輕柔的音樂,給大家闡述“你知道嗎?”讓學生把數學知識與其他知識相聯繫,引導學生較全面瞭解運動科學方面的知識。

(3)播放視頻:體育組華老師跟大家講體育課上三年級學生脈搏跳動的正常範圍與有關體育運動健康的知識。

安排這部分內容是因為學生雖然通過自身的運動感知了運動後身體的一些變化,但對運動的合理量及運動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卻不知道,通過闡述和錄像能直接解開學生心中的疑團。

4、拓展應用,課後延伸

這部分內容是讓學生把平均數的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使學生明白在生活中人們通常通過去掉一個最高分和去掉一個最低分再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評價某一事件更加客觀。同時也讓學生進一步感知運動後,除了會引起脈搏跳動的變化,肌肉的發熱,還會引起呼吸等其他的變化,激發學生去進行進一步的探索。

説課稿 篇10

現狀分析與思考

面對中年段的學生,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最害怕的就是聽到這樣一句話:“老師,我沒什麼好寫的”。同樣的一句話,出自孩子們的嘴裏,雖有困惑,但也不乏推託之意。浮躁的心理,畏難的情緒,時常阻礙了孩子們學習的腳步。“少、慢、差、廢”的語文課堂,更造成閲讀與寫作的教學無法得到和諧的統一。

如何改變現狀,將“認知、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構建多元化的課堂,促進教學的高效?成為我教學設計悉心研究的主題。

文本研究與解讀

《莫泊桑拜師》,是鄂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第九課。課文給我們講述了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為了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為師,三次登門求教,福樓拜給予了悉心指導的事。表現了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循循善誘、誨人不倦的名師風範。

莫泊桑拜師,早已成為文壇中的一段佳話。咱們的目的只是在課堂上讀故事,知內容,識名人,學字詞嗎?不是!課文中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值得我們去了解,課文裏有閃耀的人物品質等待咱們去發現,課文裏更有寶貴的學習方法急需大家去探究。縱觀教材在本單元中的作用與地位,針對現今學生的學習狀況,我確定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能力目標與莫泊桑一同拜師,從學習中提高寫作能力;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思維能力,朗讀能力。

情感目標瞭解莫泊桑三次拜師的過程,感受到人物的品質特點,幫助培養學生虛心求學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莫泊桑虛心好學,勤學苦練的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讀懂福樓拜和莫泊桑的幾次對話,從而感受人物特點、品質以及提高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

教學剖析與點津

一、與莫泊桑一同拜師,求學習態度

1、找準切入點,感知人物

在預習中,學生們就初步認識了文中的兩位主人公——19世紀法國大文豪,莫泊桑與福樓拜,並對他們充滿了無限的崇敬與嚮往。“自由地讀讀課文,他們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在初讀中感受到莫泊桑的虛心好學、勤學苦練和福樓拜的誨人不倦。由此切入全文,以文章人物為主線,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

2、抓穩閲讀點,品析人物

文章段落中分散着無數個關鍵詞句的閲讀點,如何使其“牽一髮而動全身”?那得靠教師的“精問”。“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受到莫泊桑的虛心好學、勤學苦練?”頓時,莫泊桑質疑的“坦白“,求教的“急切”,觀察的“全神貫注”,若干個閲讀點凸現出來。人物的精神品質呼之欲出。

3、強化精讀點,深化人物

在教學過程中,還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通過對重點語段的朗讀,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這就需要確立精讀點。本課人物對話較多,而且語氣、神態各不相同。因此,課堂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貫穿始終,在2——5自然段的教學中,還適當的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幫助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的深刻含義,從而深化了人物特點與品質,將莫泊桑與福樓拜的人物形象牢牢地銘刻在心中。

二、與莫泊桑一同拜師,得寫作方法

同樣是站在門前觀察馬車的莫泊桑,起初是一無所獲,萬般無奈;而後卻能獲得豐富素材,寫出許多作品。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他有如此大的變化呢?還是讓我們同莫泊桑一起拜師學藝吧!

1、在閲讀分析中掌握方法

幫助莫泊桑解決“沒什麼好寫”的關鍵就是文章第七自然段,福樓拜第二次的幫助與指導。引導學生將福樓拜的話讀進去。“福樓拜是怎樣教導莫泊桑的?”分析出福樓拜提出可以從以下四種情況觀察馬車:“那富麗堂皇的馬車,跟裝飾簡陋的馬車是一樣的走法嗎?”“狂風暴雨中的馬車是怎樣走的?”“馬車上坡時,馬是怎樣用力?”“馬車下坡時,趕車人怎樣吆喝?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在閲讀分析中,學生知道了,原來應該從哪裏方面去觀察,掌握觀察的具體方法。

2、在句式轉換中消化方法

“在福樓拜的指導下,莫泊桑天天站在大門口,他觀察到了什麼?”這裏,引導學生將問句改寫成陳述句。“他看到了富麗堂皇的馬車,跟裝飾簡陋的馬車走法是不一樣的。狂風暴雨中的馬車是怎樣走的。馬車上坡時,馬是怎樣用力的。馬車下坡時,趕車人怎樣吆喝的,他的表情是怎樣的。”假如説,剛才的問句是來自福樓拜老師的提示,那麼,如今這些個句號,就是學生莫泊桑的收穫了!句式的轉換不僅完成了“教”與“學”的角度變遷,更落實了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是一舉兩得。

3、在文本鏈接中強化方法

文本的內容本來相互聯繫,相互補充,更應靈活被我們所用。教學中將第7自然段與第8自然段有機的鏈接融為一體,帶給學生們更完整的細緻觀察的啟示。(插入視頻)

三、與莫泊桑一同拜師,獲教學心得

滿滿當當四十分鐘結束以後,看着學生若有所獲的眼神,不由問自己:與莫泊桑一同拜師的還有誰呢?學生從他那獲得寫作方法,我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受益匪淺:面對莫泊桑的一再求教,福樓拜耐心幫助;面對莫泊桑提出的困惑,福樓拜直言不諱,一針見血,給予具體有效的指導。他的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深深地打動了我,名師風範令我激賞。

這節課上我實現了多元化的教學,作為讀者,我們收穫到了莫泊桑虛心好學的態度;作為學者,學生獲得了寫作的啟示;作為教者,我不再害怕那樣一句話:老師,我沒什麼好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