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音樂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5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音樂説課稿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説課稿模板集合十篇

音樂説課稿 篇1

一、説內容: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今天我展示的課程是選自幼兒園多元智能活動開放課程的大班音樂活動《能幹的理髮師》。

二、説教材:

首先,該內容形象鮮明突出,情節簡單,充滿童趣,容易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其次,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能夠利用已有經驗,增強學習過程的主動性。正如《綱要》所述: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形成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

本活動分2課時完成,下面我重點闡述的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思想,根據教材的編排和本班幼兒能力確定目標如下:

(1)回憶理髮時的經歷,體驗生活中的快樂。

(2)創造表現理髮師及顧客理髮時的動作和表情。

(3)感受音樂的節奏,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理髮店》,進行相關經驗的談話。

(2)物質準備:理髮所需的各種工具:圍布、剪刀、推子、刷子、洗髮水、吹風機。

(3)場地準備:將幼兒座位擺放成雙半圓,以便幼兒分組表演。

二、説教法學法:

1、科學地教——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活動中,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引導幼兒看一看、説一説、想一想、編一編、學一學、演一演,調動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為幼兒提供自我感受、自我表現的機會。

2、有趣地學——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活動中,運用遊戲的形式,通過讓幼兒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動作,使學習活動變得豐富、有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音樂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音樂中的故事》第一課時《歌唱二小放牛郎》。

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作簡要説明:

一、領悟課標,把握重點——説教材

《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以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真實故事為題材而創作的敍事歌曲,歌曲濃郁的民歌風格的旋律,像陣陣清風傳送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放牛娃王二小以自己的勇敢和機智,把日本侵略軍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使我們的老鄉和幹部得到了安全,敵人受到了懲罰,而我們的小英雄卻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這種敍事歌曲是在民間分節歌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運用了起承轉合的四句體單樂段結構,以一個精心錘鍊,富於概括力的曲調配以多段歌詞,曲調優美動聽,又略帶悲涼的色彩,感情容量較大,充分寄託着人們對抗日小英雄的哀思。

教材的編寫意圖是激發和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豐富情感體驗。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情的把握,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

1、通過欣賞歌曲,瞭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蹟,瞭解歌曲的時代背景。

2、能看着歌詞完整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以情帶聲,用較連貫的氣息和自然而委婉的聲音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

教學重點:感受、欣賞並演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理解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並從中受到相應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連貫演唱歌曲。

二、彰顯主體,自悟探究——説學法

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三、精選教法,激趣樂學——説教法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協助學習活動的助手作用,讓學生在創作的活動中學習”。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利用了激趣誘導,引導感受,體驗學習等方法,讓學生在“觀看——聆聽——演唱”等一系列活動中,促進音樂感知、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養成共同參與羣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

四、參與活動,豐富體驗——説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感情

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作為前奏,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上課伊始,我播放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學生靜靜地聽了一段後,我問學生可曾聽過這首歌,許多學生搖頭,但表示好聽,我把音量調小,用低沉的聲音向學生介紹歌詞大意,並揭題:今天我們要認識一位比我們大三、四歲的哥哥,他就是王二小,在徐緩的音樂聲中,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王二小肖像圖片並播放電影《王二小》片斷,向學生介紹王二小的英雄故事,由此來營造特定氛圍,激發學生的感情,引起學生的議論,從而引入本課內容,力求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二)感受音樂,學唱歌曲

新課標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引導學生養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個方面來感受歌曲的風格特點。

2、深入聆聽,體會情感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組織朗讀歌詞,展開簡短討論,概述歌曲所表達的故事,説説最讓自己感動的段落或句子,啟發學生體會情感。

3、琴聲引導,學唱歌曲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鍵盤,讓學生隨琴聲輕聲分句唱詞,並給予必要的提示及指導,最後隨着琴聲完整地初唱全曲。

(三)加強體驗,演唱處理

由於本課歌曲段落較多,當學生們都能完整地演唱後,我採用多種形式的練唱,如領唱與齊唱的結合,老師唱與學生齊唱的結合,學生分組接唱等,這樣既使學生的嗓音在不至於疲勞的情況下,增強演唱的熟練性,又逐步深化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情感體驗,在練習過程中,我始終把握歌曲塑造的特定情景,將呼吸、吐字、咬字及力度變化等表現手段有機滲透於演唱的指導中去。

五、拓展延伸,説寫碑文

這一環節教學旨在進一步深化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在學生熟悉了本課歌曲後,多媒體出示王二小放哨圖片和王二小紀念碑,我對學生説:王二小就這樣一邊放牛、一邊放哨,勇敢、機智地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包圍圈,結果被敵人殺害了,後來,人們在他犧牲的地方立了一塊碑,上面寫着“抗日少年英雄王二小”,如果讓你在這碑上寫幾個字,你打算寫什麼呢?

有了前面情感的鋪墊,學生情動辭發,各抒己見,言語中充滿了對英雄的敬慕。

六、多元評價激勵喚醒——説評價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多元評價:有表情的鼓勵評價,如一個讚許的微笑,驚喜的眼神;也有肢體語言鼓勵評價,風趣地豎起大拇指或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還有對學生個別差異靈活評價,針對學生個別特長、強項評價,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鬆愉快地接受,樹立學習的信心。

以上是我對本課教材內容的分析,設計及安排,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專家、老師給予指正。

音樂説課稿 篇3

《音樂之聲》是電影史上一部經典音樂故事片。影片生動地塑造了熱愛歌唱、活潑歡樂的女主人公瑪麗亞的形象,並表示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祖國的民族感情。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局部,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嬤嬤對瑪麗亞的議論。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表情描寫以和環境描寫,並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潔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劇本集中體現了畫面感和音樂故事片特有的音樂特色。

指導同學自讀本文,應引導同學瞭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感知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體會音藝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課堂教學可採用朗讀品味賞析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激發同學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同學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崢嶸、嬤嬤”等詞的讀音,理解“鱗次櫛比、頂禮膜拜”等詞的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影視劇本的特點,瞭解《音樂之聲》的劇情。

能力目標

1.掌握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感受其形象美。

2.結合影視劇本的特點,賞析其畫面美,培養同學閲讀影視劇本的興趣。

德育目標

引導同學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裏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教學重點

揣測文中的兩個場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瑪麗亞,體會課文是如何運用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來刻畫瑪麗亞的形象的。

教學難點

揣測語言,發揮聯想和想象,感受課文的畫面感以和其中人物唱詞所體現的音樂故事片的底色。

教學方法

1.朗讀品味賞析法

2.討論法

3.點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佈置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資料助讀;研習課文,整體感知;欣賞品味,鑑賞畫面美、形象美、音樂美;説話訓練,體現鑑賞的個性。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戲劇按藝術形式和表示手法可分為話劇、歌劇、舞劇、戲曲、影視劇等。今天我們一起欣賞大型的音樂故事片《音樂之聲》。(多媒體出示課文標題)

二、資料助讀

影視劇本的特點

電影文學劇本

專供拍攝影片而創作的劇本,是電影藝術的重要組成局部,也稱電影文學。

電影文學劇本跟小説、戲劇一樣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節,其容量也像戲劇一樣受到時間的限制(攝製完成的電影一般放映兩小時左右)。但電影文學劇本又不同於小説和戲劇。戲劇中人物對白繁多,偏重於聽覺表示;“電影語言”則是連續不時的銀幕畫面,偏重於視覺表示,不以人物對話為主。在電影中,人物性格的刻畫,場景背景的交代.情節的發展,一切都須化為畫面和動作,很少以敍述人的“畫外音”(或字幕)表述。

電影文學劇本的結構也有別於小説和戲劇,是以“鏡頭”為單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節的發展以和觀眾的注意力和關心的程序,有節奏地、合乎邏輯地銜接成整體。

實際拍攝用的腳本大多由導演根據原劇本按拍攝要求改寫,稱為“分鏡頭劇本”。

三、明確學習目標

多媒體顯示:

學習本文。應實現以下目標:

1.瞭解影視劇本的特點。體會其畫面感。

2.掌握人物形象瑪麗亞的性格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技巧。

3.感知音樂故事片的藝術特色。

四、整體感知,瞭解劇情

1.多媒體播放《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片斷,同學體會影視劇本的特點。

2.同學朗讀課文,感知文意。

同學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

明確:

課文節選的是劇本的開頭局部,寫少女瑪麗亞當了見習修女後仍不改她熱愛歌唱、無拘無束的快樂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課、例行莊重的宗教禮儀時。跑到野外放聲歌唱、忘情遊玩,後來猛然想起此時應做日常功課,於是匆忙趕回修道院。而在同時,修道院里正亂作一團,嬤嬤們在到處尋找瑪麗亞,院長就瑪麗亞當修女的資格問題徵詢意見,眾嬤嬤議論紛紛,她們都十分喜愛瑪麗亞,但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當瑪麗亞回到了修道院時。眾嬤嬤結束了對瑪麗亞的議論。

提問,本文寫了哪些畫面?

明確:課文主要寫了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薩爾茨堡的野外,寫瑪麗亞的縱情歌唱,快樂遊玩:第二個場景在修道院內,主要寫眾艘艘對瑪麗亞的議論。

五、欣賞晶味,引讀提高

1.師生一起賞析作品的畫面美

(1)仔細晶讀第一個場景描寫,並用自身的語言描述這一畫面,感受其詩情畫意。

同學討論交流。

示例:巍峨崢蠑的阿爾卑斯山上,挺拔的松樹漫山遍野。樹林中不時傳來雲雀的歌聲,婉轉悠揚。高高的山巔上尚未化盡的點點殘雪,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如温潤的白玉般,攝人心魄。山風呼嘯,松濤陣陣,和着樂聲,迴響在曠野上。

山腳下,羣峯相擁,綠水環繞,薩爾茨堡坐落其中。極目遠眺,高高低低的房屋鱗次櫛比。一座莊嚴肅穆的修道院在綠樹濃陰中靜靜聳立,山坡上綠草葳蕤,樹林茂密,小溪潺潺,真乃人間仙境也。

(2)同學評點並體會其作用。

示例:這一段環境描寫,由遠和近,層次清晰,動靜結合,色彩和諧。作為主人公出現和活動的背景,與人物相映襯,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內心世界。

2.感受形象美

(1)師生一起品讀描寫瑪麗亞野外歌唱的情形的語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

同學品味瑪麗亞的唱詞和動作描寫的語句。

明確:瑪麗亞的歌唱具有很強的抒情性,不只表示了她對音樂的熱愛和天賦,而且展露了她豐富的情感。美好的心靈,揭示了她自由活潑的天性。

瑪麗亞遠眺羣山,輕盈地跳躍、旋轉,一會兒穿過小樹林,一會兒又奔到小溪旁……拍額頭、拔腿跑、撿外衣、驚呼等動作描寫,從外在形象上層現了她純潔快樂、無拘無束的性格。

(2)課文第二個場景是眾修女七嘴八舌評説瑪麗亞,請概括眾人的意見,説説眾人眼中的瑪麗亞是個怎樣的人。

同學自由發言。

課文科代表作總結:在眾嬤嬤眼中,瑪麗亞天性活潑,熱愛歌唱,不守常規,無拘無束;純潔歡快,自由自在;她自身快樂,也總是給他人帶來快樂:她十分可愛又讓人頭痛。瑪麗亞自由活潑的性格,與修道院的環境和要求極不協調,因此她們認為她不適合當修女。她們對瑪麗亞非常喜愛而又無所適從。

(3)課文臨近結尾處寫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請仔細閲讀課文,嘗試扮演,體會其性格特徵。

選五個同學扮演,一人演瑪麗亞,其餘四人演修女。

選兩位同學以導演的身份點評。

明確:瑪麗亞闖進來時的一連中動作要匆忙,慌張、快捷:在眾修女嚴肅而毫無聲息的注視下,瑪麗亞的表情應由羞愧轉為無奈。

這一段文字是顯示瑪麗亞個性的生動文筆。

(4)劇本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有哪些獨到之處?你獲得了什麼樣的啟示?

同學自由發言,師生互動,一起探究。

生1:運用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段,如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環境描寫等。

生2:立體刻畫,使人物形象豐滿生動。文中有正面描寫,如第一個場景以和第二個場景結尾瑪麗亞回到修道院的情形。也有側面描寫,如第二個場景中院長與眾嬤嬤對話和對唱。二者相輔相成,從不同角度塑造了瑪麗亞這個人物形象。特別是側面描寫,將正面描寫難以表示或無法表示的豐富內容,簡練而藝術地加以表示,頗見藝術功力。

教師提問:劇中為什麼沒有對瑪麗亞的心理描寫?

同學明確:心理描寫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觀眾看不到。

教師引申:畫面感,是影視劇本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基本特點。影視作為視覺藝術,是由畫面構成的。與之相應,影視劇本除了人物語言描寫之外,主要運用環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表情描寫,來刻畫人物和表示事件,使之能轉化為影視中實際的視覺形象或讀者頭腦中想象的視覺形象,這就是我們所説的影視劇本的畫面感。課文中對瑪麗亞在野外放聲歌唱時的環境描寫,以和對瑪麗亞和眾嬤嬤的動作、神態描寫,都具有生動的畫面感。

(5)教師總結:課文運用人物的語育描寫和動作,神態描寫以和環境描寫,並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栩栩如生地刻畫了少女瑪麗亞熱愛歌唱、心靈美好、活潑自由、純潔快樂的性格,使瑪麗亞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3.體味音樂美

師生再次欣賞《音樂之聲》音像資料瑪麗亞歌唱片斷。

教師提問:課文是如何體現音樂故事片的特色的?

同學明確:劇本中,瑪麗亞的內心獨自式的縱情歌唱,具有濃郁的抒情風格:眾嬤嬤對白式的歌唱,富有喜劇風格。二者都體現了《音樂之聲》這一音樂故事片的特色。

教師適當補充:音樂故事片是似音樂為重要扮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歐美以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早已是一種相當幼稚的電影藝術類型。《音樂之聲》被譽為“新風格”音樂故事片的傑作。在這部影片中,音樂是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扮演形式和劇情發展的重要表示手段。這部影片的巨大勝利,在很大程度上,在於其音樂的藝術感染力。

六、説話訓練

教師創設討論氛圍,《音樂之聲》曾獲得五項奧斯卡獎,一度風靡美國,你認為人們喜歡它的理由是什麼呢?

同學回答。

音樂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領導及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為初中八年級階段的音樂賞析課《嘎達梅林》。説課包括説教材、説目標、説學情、説教法、説教學過程。

一、 説教材

1、 內容分析:交響詩《嘎達梅林》時人音版第15冊第四單元音詩音畫的內容,他描寫並歌頌了蒙古英雄嘎達梅林為了保護草原,率領牧民起義,與當時殘酷的封建王爺、軍閥英勇奮戰的悲壯事蹟。音樂素材來自同名民歌,作品曲式為奏鳴曲式,分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作品體材為交響詩,開始一首敍事性及戲劇性的大型單樂章管絃樂曲,使用了交響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歷史故事為題材,故事情節形象的呈現於樂曲中,全曲用時約17分鐘。

2、 教材中的的地位:在本單元中,安排的三首都是標題音樂的作品,前兩首都是交響音畫,比較平面、簡單,而《嘎達梅林》是唯一的一首交響詩,而且從作品的深度來説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鑑於此,應該吧這一內容安排為欣賞課的第二課時。從各民族音樂體系來説,教材13冊的二單元安排了新疆的民族音樂,15冊二單元安排了藏族民間民族音樂,而蒙古族音樂在初中教材中出現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作為一首以蒙古民歌為素材的音樂作品,它也應當承擔起幫學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間音樂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延長民歌和欣賞民歌,讓學生從“情”的角度,瞭解和體會民族音樂文化的精神內涵,引導學生熱愛民族英雄、熱愛民族音樂。

2、認知目標:通過對《嘎達梅林》主題的學習和演唱,讓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能夠掌握簡譜。

3、技能目標:讓學生理解音樂中的四分附點音和二分切分音。

三、分析學情

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對音樂的瞭解和感知能力比較弱,所以以想象的方法通過老師描述來提高學生對音樂情緒的理解能力。因學生中大多數對簡譜的認識能力不夠,所以教師加大力度在簡譜學唱上,並不斷的鼓勵和表揚學生。

四、説教法

1、賞析法:通過主題演奏,讓學生辨別音樂中速度對音樂情緒的影響,能夠讓學生通過聽,更加完整的`理解音樂所表達的內涵。

2、視唱法:通過看譜演唱,提高對學生對簡譜的認識,能夠輕易的分辨不同的節奏型。

五、分析教學過程

1、開始部分:清點人數,複習舊課《我的祖家時歌鄉》;分男、女生組分別演唱。

2、準備部分:講析《嘎達梅林》的曲作者以及嘎達梅林與封建王爺、軍閥做鬥爭的英雄故事,根據故事情節分析樂曲情緒。

3,新授內容:通過鋼琴來演奏整首交響詩各個樂部主題,讓學生通過主題旋律結合故事內容展開想象。其次對《嘎達梅林》的主題進行學唱。

3、 結束部分:佈置課後作業,讓學生進行個人才藝展示,總結整節課的重點。宣佈下課。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

音樂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

本課內容以人教版音樂課本第十冊第六單元的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為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知識溶入其中。

2、教學內容的作用和意義: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學習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國民族音樂有助於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京劇猶如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中國文化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京劇有着悠久的歷史,可謂博大精深,流派分呈,絢麗多姿的藝術風格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情感,智慧和審美追求,薰陶、娛樂,影響了一代代中國人。

聽到迴響於街頭巷尾的流行音樂,在習慣於大眾文化的威力的同時心裏常常感到一絲遺憾——做為國粹的京劇藝術在那裏?所以我選擇了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為基點加入創新,將更多的京劇藝術知識溶入課堂中,引導學生做多種形式的參與和感受,在活動中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使這節課成為學生熱愛京劇的良好開端,引導學生關注京劇藝術,並讓學生明白宏揚中國的戲曲京劇藝術人人有責,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材處理:

京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在一節課根本無法全部講完。因此,本課結合欣賞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同時選取了京劇的發展,唱腔、板式、表演形式等內容做淺近的介紹,使學生對京劇的相關知識有更多的瞭解,讓學生欣賞、模仿在富有創造性的音樂活動中感受體驗京劇這一古老劇種的藝術魅力。

4、教學對象:初中一年級學生

5、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國京劇文化藝術的知識有所瞭解,通過對現代京劇《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和《都有一顆紅亮的心》的對比欣賞來了解和感受“西皮”、“二黃”兩種唱腔的基本特點;通過對唱、念、做等表演動作的模仿,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鑑賞京劇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課的學習,激發學生對傳統戲曲藝術——京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6、教學重點: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熱愛京劇藝術的興趣,初步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在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探索、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

7、教學難點:如何激發學生的藝術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大膽的進行模仿真正的融入到京劇藝術中去。

二、[説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教學方法和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是很重要的,根據大綱的要求,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選擇教學方法時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採用了:

1、情境教學法:以京歌《粉墨人生》作為學生進教室時的音樂,創設音樂情境,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被京劇這種前所未有的氛圍包圍,再以京劇的出場方式與問好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直貫穿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究,師生互動交流,使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濃郁的京劇氛圍,不僅讓學生充當票友,還讓學生當演員,把課堂變成戲台使學生身臨其境,欣賞感受京劇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生對京劇的鑑賞能力。

2、談話法:用於導入新課和介紹京劇的發展、行當及伴奏樂器等通過師生互動引學達標。

3、體驗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給學生儘可能多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視頻、音頻等媒體多看、多聽、多想,從各方面去體驗、感受京劇的魅力。引導學生親身做各種形式的參與和體驗,讓學生模仿京劇的唱、念、做,模仿表演現代京劇《都有一顆紅亮的心》和唱《我們都是工農子弟兵》的片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實踐創造能力得到提高。

4、教學手段:本課內容較多而課堂時間有限,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的先進手段,教師在呈現課件的同時口頭講解,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避免枯燥的説教形式,同時還能讓學生接受大量的信息,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習興趣,生動的舞台劇照,清晰的臉譜圖片等,視聽結合有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清晰、更快捷地掌握京劇的相關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音樂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教材:《小烏鴉愛媽媽》選自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音樂教科書二年級上冊。

2、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3、教材簡析:(a)這是一首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歌曲。敍事性的歌詞,講述了小烏鴉對媽媽的熱愛,教育學生要尊敬,熱愛自己的母親,從小就要幫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親的養育之恩。(b)歌曲為四個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構,大調式,2/4拍。歌曲曲調簡練,同音進行較多,具有敍事的特點。

4、教學目標:(1)學習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並有感情地進行演唱。(2)創編歌表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3)通過本課學習,教育學生從小養成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5、教學重難點: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編。

二、説教法

1、緊緊圍繞教學大綱,教材內容,深入挖掘快樂的因素。

2、遊戲與音樂緊密結合。始終把音樂放在重要位置,遊戲、音樂、動作、情節都是為了加深兒童對音樂的感受與體驗。

3、創設情境。我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4、激勵創新。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並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三、説學法

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特點。在學習中,我注意去引導和激勵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律動,歌表演等一系列活動,使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及注意力。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充分體現了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地位。

四、教學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伴隨《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進教室。學生根據音樂力度的變化,走出強、弱(重步,輕步走)。

2、新課導入

(1)、出示圖片及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依據歌曲中出現的事物,我運用多媒體創設圖片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圖片一:在美麗的樹林裏,有一隻小烏鴉在野菊花周圍飛來飛去,它不是在玩耍,而是在尋找食物。圖片二:樹林裏有一隻老烏鴉躺在樹杈上的鳥窩裏,小烏鴉坐在烏鴉媽媽身邊,嘴裏叼着蟲子,一口一口喂着媽媽。)當學生觀看圖片,聆聽音樂之後,師問:這首歌曲的主人公是誰?講了一個什麼的故事?聽了這首歌后有什麼感想?

(2)出示課題及歌詞,集體有感情的朗讀。

(3)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小烏鴉愛媽媽》。

(4)教師範唱。教師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學生傾聽感受歌曲情感。

(5)學生學唱歌曲。(教師啟發學生用親切,優美的聲音演唱。根據不同情況,教師應有提示或示範,可以逐步加入拍手演唱)。

(6)、組織學生以“愛媽媽”為題,談談對媽媽的感情。如:幫媽媽做家務,愛惜媽媽的勞動成果,體諒媽媽的辛苦。

(7)、學生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3、課堂小結

五、看圖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

提示:一人演圈內的烏鴉媽媽,一人演小烏鴉,它在圈外自由地飛來飛去,尋找食物。五至八人組成圓圈似鳥窩,集體伴唱。讓學生自編動作,進行歌表演,可以提供學生感受、表現、創造音樂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在歌表演中,教師給每個學生表演的機會,這樣可以使每個學生親身去感受去體驗,使他們獲得快樂!

音樂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這是一首人教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音樂欣賞課,音樂充滿了靈氣。親切動人,彷彿呼吸到了最清新的空氣,模仿鳥的叫聲充滿童趣,也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動寫照。

説目標

1. 感受樂曲中A B C 三個音樂主題的變化, 聽辨各段主題曲調的出現順序,提高音樂記憶能力。

2. 聽辨每段旋律的主奏樂器,區別三種樂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啟發學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樂形象。

説重點

1. 聽辨三段旋律出現的順序。

2. 感受三種樂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説難點

樂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樂器依次出現的順序

教具準備

鋼琴、課件、吉他、小提琴、笛子、錄音機、卡片若干

説教法學法:本課主要運用教法是:師生互動法,情景感化法,趣味節奏法

本課主要運用的學法是:自主體驗法

説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課前反覆播放樂曲)

師生音樂問好(播放森林圖片)

情景感化法 自主體驗法

在美麗的寶島台灣南部的熱帶雨林中,樹木茂盛,氣候濕潤,森林中有各種各樣的動物,如樹蛙、飛鼠、貓頭鷹等,更有經常出現的風聲、雨聲和終年不斷的流水聲。如果能讓我們親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親身聆聽來自大自然的音響的話,那該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們當中大多數人包括老師在內這樣的機會都不多,那今天為了彌補這個小小的遺憾呢,老師特地為大家準備了一首樂曲,希望這首樂曲能給大家帶來一種深處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1.師問:讓我們一起進入這美妙的大森林。(播放音樂)

有誰能告訴老師,你聽到了什麼動物的叫聲?

生:青蛙、蟋蟀、蟬、鳥、貓頭鷹等

師:同學們的小耳朵非常的靈敏,剛才我們聽到的這首樂曲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器樂合奏曲《森林的歌聲》。(出示課題)

二、講授新課

1.下面請同學們看看大屏幕,李老師這裏有三段樂譜,讓我們一起來開一場森林音樂會吧!(出示A段)

趣味節奏法:有節奏的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① 第一次用“啦”唱

② 第二次用“咕”唱,尾聲加上“呱呱”

男女生分組練習,女生用布穀鳥的聲音唱,男生模仿青蛙。

師生接龍唱譜。

2.下面我們來聽一首樂曲,剛才的那三段旋律在樂曲中反覆出現,請你仔細聽, 它們是按什麼順序出現的?

請你來填一填

自主體驗法

3. 全班分成三個組, 分別代表A B C 三個旋律, 當旋律A

出現的時候,請 A組的同學把紙板高高的舉起來, 依次進行。

4.學生活動

請學生聽辨三段旋律出現的順序, 當每個旋律出現的時候, 請各小

組派一名同學拿着紙板上台展示.

5.師:在美麗的大森林裏,各種動物在無憂無慮地生活着,它們在愉快的歌唱,在舉行森林音樂會呢!你聽到樂曲中有哪些樂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鋼琴......

師:看來大家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你們聽出來這麼多樂器,其實這個樂曲只有三個主奏樂器,笛子、小提琴、吉他。(課件出示樂器音色)

樂器 樂器音色 代表形象

笛子 明亮活潑、清脆悦耳 小鳥

小提琴 柔和優美 小鹿、小羊、燕子

吉他 低沉、渾厚 爬行的小動物

6、學生活動

a.聽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樂器,請學生模仿其演奏姿勢。

b.再次欣賞樂曲,每組發一小提板,請學生邊聽辨邊依次貼出每段旋律的樂器名稱。

A B A B C A

笛子 笛子 笛子 小提琴 小提琴 笛子

A B A B C A

笛子 吉他 笛子 小提琴 笛子 笛子

7.完整欣賞最後一遍

請學生欣賞樂曲,創編表演,隨音樂自由表現。

三.總結,同學們,你們都是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孩子們,我們還可以自己想辦法運用各種簡單的小樂器(鈴鼓、串鈴、響板)加入到樂曲當中,為樂曲伴奏,豐富樂曲。

四.伴隨音樂下課欣賞《森林狂想曲》

音樂説課稿 篇8

教學內容

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教學目標

能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學準備

錄音機、磁帶、手風琴

 教學重點

用連貫、優美的聲音演唱《我們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們的田野》

《我們的田野》由管樺作詞、張文綱作曲。張文綱是我國的作曲家,創作了四百多首音樂作品。1953年他與詞作家管樺合作創作了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們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經演唱便很快的流傳開來,久唱不衰,深受人們喜愛。還別選入“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是一首非常優秀的兒童歌曲。

歌詞好像一幅優美的圖畫,使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音樂更是別具特色,詞曲珠聯璧合,成為兒童歌曲創作的一個典範。

《我們的田野》是一首單樂段歌曲又不規則的三個樂句組成(5+6+6),旋律優美、流暢。全曲共有六處弱起小節,其中兩處是在強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連綿不斷的羣山,使人產生美感。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學唱歌曲《我們的田野》

1.發聲練習

2.聽錄音,感受音樂的情緒

3.學生學唱歌曲

(1)跟隨老師學唱

(2)再演唱時要注意六處弱起小節

(3)在演唱過程中老師指導學生糾正錯誤的地方

(4)採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領唱加合唱、分組唱、獨唱等。)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手非常美麗的歌曲,使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學們在閒暇時仔細觀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麼樣的。

四、課後反思

音樂説課稿 篇9

説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第三冊第九課《顛倒歌》

地位與作用:

學生通過一年的學習,在演唱、演奏、綜合藝術、表演等方面得到了較好的鍛鍊與提高,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和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其音樂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充滿合作精神的羣體交往中,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尊重、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教材分析:

《顛倒歌》是一首深受兒童喜愛的歌曲,歌詞將自然界的現象都顛倒過來,生動有趣。歌曲大多運用了八分音符,使歌曲顯得歡快活潑,最後一句旋律的下行,形象地表現了小朋友感到滑稽、哈哈大笑的模樣。本課還安排了一首《顛倒謠》讓學生有節奏地讀一讀、唱一唱,還有《找風箏》《到小猴家去》《青蛙合唱》等視唱練耳。

教學內容:

(1)“風箏”系列活動。

(2)《顛倒謠》

(3)歌曲《顛倒歌》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學會有節奏地朗讀《顛倒謠》,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學習正確的自然知識。

能力目標: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情感目標: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在身心愉悦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尤其是運用電教手段,激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敢於表現自我,並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與他人合作、交往與協調。

教學重點:

進一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項音樂活動、不斷提升參與體驗,指導學生能用輕鬆、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能唱準、唱好歌曲中的切分節奏,能體會並表現歌中力度的變化。

活動預案:

(1)風箏激趣、主動參與

(2)歌中滲趣、深化體驗

內化拓趣、表演創編

(一)風箏激趣、主動參與

(1)“猜風箏”通過猜謎,引出風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剪風箏”學生用剪刀剪出風箏圖片,引導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為他們營造一個寬鬆的氛圍,給予學生自主活動的空間,提供展示、表現的舞台。(風箏圖片有兩層,第一層正面使圖象,反面是旋律;第二層是白紙,兩層之間用透明膠粘貼起來)

(3)“放風箏”學生在認識唱名的基礎上、唱唱旋律、進行聽辨練習,把與老師相同旋律的風箏放飛到“天空”。(課前將黑板佈置成森林背景,有藍天白雲、花草樹木,可愛的動物等)

(二)歌中滲趣、深化體驗

(1)找一找:

通過尋找身邊的動物圖片(《顛倒歌》中的動物及歌詞)、歌謠卡片(《顛倒謠》裏的詞),把觀察、思考、練習、探索的空間留給學生。

(2)讀一讀:

通過小組看和讀,採用以點帶面的形式,由個人——小組——集體,在展示過程中逐一把圖片、卡片貼到黑板上,從中培養他們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讓學生置身於“玩”中感知音樂的美。

(3)説一説:

鼓勵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體會與想法,一起分享快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緊扣課題“事情全顛倒了”。→揭題:剛才大家朗讀地是《顛倒謠》,而動物們在一起唱了一首《顛倒歌》。

(4)聽一聽:

引導學生完整地聆聽歌曲,更有效地促使學生自主學唱歌曲,進一步地深化體驗,從而十分自然地過渡到下一環節——學唱歌曲。

(5)唱一唱:

採用聽唱與跟唱相結合,讓學生在聽中學、在聽中唱、在唱中唱,再用接口唱鞏固歌曲,體會歌中強弱變化,最後,師生跟着錄音富有表情地歌唱,層層深入,讓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淺入深。

(三)內化拓趣、表演創編

(1) 選一選:

引導學生明白表演有多種形式:如樂器伴奏、律動表演、豐富表情、生動演唱等,學生分組商量後自己作出選擇(可以進行重組)。

(2) 動一動:

根據小組的選擇進行創編表演,在歌聲中發展學生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而教師要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或幫助者。

(3) 改一改:

引導學生説説正確的自然規律,我們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分組進行改歌詞、改歌謠、並把正確的讀讀、唱唱,在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創造能力、尊重他們的創作成果,師生邊唱邊演,盡情享受着創造的快樂,在載歌載舞中結束本課。

總結:

本課設計預案,猜、剪、看、唱、聽、創、演等活動,有機地與感受音樂相結合,在各種音樂活動中,都伴隨着音樂,將音樂融入其中,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自主活動時,教師大膽、放手地讓學會上自己去實踐,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切身體驗到音樂所包含的情緒、情感和情境,充分體現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使學生會學、能學、善學、敢學,真正體現出藝術課程的人文性、綜合性、創造性和愉悦性。

音樂説課稿 篇10

設計理念:《綱要》指出幼兒園音樂教育重視幼兒音樂能力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的培養,而音樂遊戲的方式更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音樂遊戲《喜羊羊與灰太狼》我是根據傳統的體育遊戲《木頭人》改編而成的。我發現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兒都很喜歡玩《木頭人》這個遊戲,而且百玩不厭。

於是我尋找一些合適的音樂融入到木頭人這個遊戲中,把它變成了一個適合中班幼兒的音樂遊戲。為了使幼兒對這個音樂遊戲更加感興趣,我就把遊戲的情境設為幼兒最喜歡看的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情節。我讓幼兒來扮演小羊和灰太狼進行音樂遊戲。音樂遊戲中音樂的選擇至關重要。我挑選的音樂非常符合遊戲的情景,幼兒一聽到輕快、活潑的音樂,就想象到了小羊們在草原上快樂地玩耍,而聽到低沉的音樂,幼兒第一反應就是灰太狼出現了。

活動目標:1、讓幼兒感受音樂的詼諧和有趣。

2、幼兒能聽着音樂創編出各種動作。

3、遵守音樂遊戲的規則,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幼兒感受音樂,並用各種動作表現音樂。

活動難點:遵守音樂遊戲的規則進行遊戲。

活動準備:

1、音樂。

2、灰太狼圖片一個。

3、 場景佈置:草叢。

活動流程

設計意圖

一、角色扮演,激發興趣

今天的天氣真好啊!小羊們,我們一起去青青草原玩好嗎?幼兒聽音樂進活動室。

二、發揮想象,創編動作

1、青青草原到了,我們先坐下來,欣賞一段音樂吧!

2、聽了音樂你感覺怎麼樣?

3、聽到這麼開心、愉快的音樂,你們想要幹什麼呢?

4、讓我們聽着音樂一起動起來吧!

5、你的動作真棒!我們也來學一學。請個別幼兒示範,大家跟學。

5、這麼多好看、有趣、可愛的動作,我們一起做出來好嗎?

三、情節貫穿,講解玩法

1、聽,誰來了?哎呀!灰太狼來了,我們該怎麼辦呀?

2、對了,大家不要着急,離開羊村的時候,慢羊羊村長給了我一瓶“變身水”,村長説了,只要噴上“變身水”,灰太狼來的時候,我們變成一樣不會動的東西,那麼他就找不到我們了。千萬不能動哦!你一動,“變身水”就沒有效果了,那麼就會被灰太狼抓走的。等灰太狼走了以後,我們又可以快樂地動起來了。

四、小羊與狼,快樂遊戲

1、請一位老師扮演灰太狼,進行遊戲。

2、第二次、第三次遊戲的時候,請幼兒來扮灰太狼。

五、遊戲結束。

小羊們!今天玩得開心嗎?天快要黑了,我們一起回羊村吧!幼兒聽音樂離開活動室。

讓幼兒仔細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發揮想象,創編動作

在情節中,使幼兒瞭解遊戲的玩法與規則角色扮演,幼兒愉快地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