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畫》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畫》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畫》説課稿

《畫》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專家:

你們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畫》的第一課時。我將從説教學目標,説教法,説學法,説教學過程四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目標

我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水平,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偏旁字歸類等方法,認識是個生字和兩個偏旁,會寫“來;、去”兩個生字。

2、朗讀課文,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3、聯繫生活經驗,理解“有———無”“遠——近”“來——去”3組反義詞

我確立此目標有以下四點依據:

一是基於對課程標準學段目標的理解:《語文新課程標準》中的“感悟”、“體驗”,都是以讀為本,讀是語文教學重要手段。讀的實踐越多,自然感悟越深,體驗也越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篇文章,讀得多了自然就見其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他們接觸的字詞量極少,這首古詩的意思非常淺顯,只要他們反覆地讀,在哪結合圖畫,都能夠理解其義,並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

二是基於對單元重點項目的理解:

本單元主題為“識字”,教學要點就是認識60個生字和10個偏旁,會寫23個生字和2個筆畫,能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藉助會意字識字,歸類識字,反義詞識字等多種方法識字,進一步瞭解漢字的文化內涵,喜歡學習漢字,能正確的朗讀課文,感受古詩描繪的景色。

三是基於對教學內容的認識:《畫》是人教版新課標部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識字部分第一課的內容,這是一首五言謎語詩,詩人用優美、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勾畫了一幅山水圖,扣住“畫”這個謎底,抓住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課文裏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鳥語花香、山水相襯的美感。圖文對應,能使學生有滋有味地看圖讀文,感悟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色。

四是基於對一年級學生學情的把握:《畫》這首詩表現的山、水、花、鳥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是非常親切與熟悉的,這無疑會增加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自信心,而且他們剛學完漢語拼音,現在孩子們學習漢字是很有激情的,課堂中要以興趣引導學生學習。

2、據此我確定教學重點是正確的朗讀古詩,通過偏旁歸類,反義詞識字等方法,識記生字。教學難點為圖文結合,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色,認識走之、斜刀頭2個偏旁。

二、説教法。

新課程標準中提倡“識寫分流”的識字教學新理念。我在教學本課生字時讓學生在閲讀中識字,通過前面學生反覆地讀課文,再讓學生圈出自己已經認識的字,這時大部分學生都能認識所有的字。現在的識字不是像過去那樣孤立地一個個學習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課文裏去識記。當生字與生動有趣的課文內容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時候,識字難度就大大降低,這不是抽象的識記,而是一種有意義、有趣味的識記,孩子們通過反覆閲讀,不知不覺間就把生字記住了。除了隨文識字,還通過偏旁歸類,近反義詞的方法進行識字,讓學生習得方法。

在教學中通過各種各樣的遊戲活動,讓生字不斷再現,不斷重複,反覆強化。

三、説學法

本課我採用的是朗讀法、觀察法、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

(1)朗讀法,一年級的學生最主要的學習方式就是朗讀,通過反覆的朗讀讓學生感悟詩中描繪的景色,並培養他們的閲讀能力。

(2)觀察法,本課我配有多幅插圖,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發現圖與詩聯繫,並利用課件展示達到識記生字的目的。

(3)自主學習法,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在適當引導中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片,並説出自己看到的畫面,通過觀察發現同偏旁的字,引導學生學會自學,找到識字的方法。

四、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通過猜謎語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老師範讀課文,讓學生猜猜這首詩的謎底是什麼?對學生來説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要想知道答案就需要認真學習課文,由此引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

(二)初讀正音,感知課文

出示插圖,由看畫引入讀詩,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引導學生髮現圖中有詩,詩中有畫。在讀詩看畫中認識事物和生字,把讀詩、學字引入活動情境中,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致。通過畫和文的結合,幫助學生提取詩中的信息,在對比中領會詩句的意思,從而體會詩句描寫的奇怪現象,原來詩句説的是“畫”。

(三)認讀生字,指導朗讀

本環節遵結合古詩這個語境,不僅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漢字的意思,而且還能在語境中加深對漢字音、形的印象,感受漢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先看圖讀詩句,再識字。通過初讀古詩,讀通句子,認讀和積累本詩中的詞語,學生們掃除了生字障礙。讀通、讀順了課文,對課文的內容、思想也有了整體的感知。通過多種方式的誦讀,引導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感悟和體驗語言的優美。教給學生加一加,換一換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反義詞的意思並鞏固識字。

(三)書寫指導

1、引導學生觀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師邊範寫邊提示書寫要點及關鍵筆畫,學生跟着老師一起書空。感悟書寫規則。

3、學生在書上描紅,然後自己練寫,加強記憶。

(四)回顧總結,佈置作業。

把今天所學的生字書寫在作業本上,加深學生的記憶,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反思

在本課的教學中,由於缺乏教學經驗,沒有充分掌握學生的情況,自己的準備也不是足夠充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1、由於學生年齡小,課堂上不時地亂動、坐不住,而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緊緊停留在表面,缺乏實效性和趣味性。

2、由於時間的限制,對個別學困生關注不夠,他們參與還不夠積極、主動。

3、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褒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4、時間把握欠妥當,前鬆後緊,使得後面的教學草草了事,自己也臨時對預設的教案進行了調整,連板書設計也未能按計劃完成。

5、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針對以上存在問題,今後打算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認真學習《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制定合理的三維目標,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並突破重、難點。

2、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具、學具的準備,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備好課為上好課奠定基礎,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用新穎、靈活的教法來指導學生輕鬆、愉快的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變學會為會學、變不愛學為愛學、樂學。

4、教學中盡最大努力關注學困生,對他們多提問、多鼓勵。要進行分層教學、分類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5、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師評、生評、生生互評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節課及時撰寫教學後記和心得體會,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反思中不斷完善,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有所提高。

7、多和帶同頭課的老師交流,並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他們的豐富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畫》説課稿2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鑑賞第九課《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繪畫擷英》我主要叢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和教學過程四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國畫從題材內容來分類,分為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三大類。在整個教材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節內容屬於民族文化傳統類教材,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和激發民族審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讓學生對中國繪畫的藝術特點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②能力目標: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欣賞美術作品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美術欣賞能力。

③美育目標: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陶冶愛國主義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趣味,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點。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對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和繪畫藝術作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教學難點:涵蓋面比較廣,無法詳細地進行介紹。引導學生掌握美術作品的欣賞方法,提高美術欣賞能力。

二、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育觀念的具體體現、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我根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比較分析法:通過中國作品《朝元圖》與外國作品《蒙娜麗莎》的比較,學生能夠形象地分析並得出結論:中國古代人物畫主要的造型手段是“線條”。

2、引導探究法:美術作品欣賞是個體的審美活動。繪畫作品是靜態的物質形態,如果讓學生獨自找出審美的切入點,並展開欣賞,最後得到健康審美感受,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過程需要教師的逐步引導,所以我採用“引導探究法”。

3、互動教學法:為了幫助學生提高獨立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所以我引導學生欣賞的方法就是:描述、分析、詮釋、評價。

4、運用投影儀輔助教學。

三、學法(主要培養其思維能力)

美術欣賞活動是一種個性化的情感活動。在教學生掌握美術作品欣賞方法的同時,也應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比如:

1、描述:引導學生能用直觀的語言,將作品的形式特徵和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視覺感知能力。當美術作品呈現在我們眼前,首先是視覺的衝擊和感受,它是在感覺、聯想、想象中形成自己的最初感受,產生對作品初步印象。通常學生在最初接受作品時,對作品的感知是依靠自己經驗與知識的認知度,對作品的感覺較粗糙,語言通俗,描述簡單片面,因此,引導極為重要。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作品仔細觀察,瞭解作品的形式語言特徵,能有濃度大膽表達與自己在聯想中獲得感受,從而為進一步鑑賞奠定基礎。

2、分析:在描述的基礎上,通過對作品核心內容中的形式因素、組織引導學生學會用專業的眼光,去解讀作品中各類美術元素、藝術形式美的運用和美術形象塑造的意義,通過比較來發現和領會美術形式語言美,促進學生審美經驗的提升,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

3、詮釋:審美階段的拓展與挖掘。是在審美感覺上的再深入思考,是回答作者創作意圖和作品間接傳達出的觀念和意義。要引導學生了解藝術家本人和作品所處的年代背景,解讀作者特定的情感態度及其所反映的時代的文化觀念。就是讓學生在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作品,理解作品的人文內涵和文化價值。

4、評價:主要評價作品所體現的文化價值以及作品和藝術家對後人的影響,再者是以自我主觀角度對作品作出評判與甄別,作出主觀判斷。

四、教學程序

導入探究課題: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她不僅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而且給後人留下了無數藝術瑰寶,透過歷史的雲煙依然顯得那麼奪目、耀眼。今天我們來鑑賞第九課《民族文化的瑰寶————中國古代繪畫擷英》。

環節1:

我國早期的獨幅繪畫作品——帛畫

重點介紹我國古老的帛畫《龍鳳仕女圖》,瞭解中國畫基本形態確立時期的繪畫水平和藝術風貌。

請同學們迅速瀏覽課本1—2段,請第一組的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龍鳳仕女圖》這幅古畫是古代葬儀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當時楚國上層社會流行的死後昇天的意識。在畫面中,描繪了龍鳳在引導墓主人的靈魂昇天的情景:畫面右下方有一位側身行進的婦女,髮髻高盤,闊袖長袍,雙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龍一鳳,正騰空飛舞,引導仕女前行。此畫以毛筆繪成,畫法為線條勾勒兼平塗着色,構圖主次分明,造型生動。

環節2:

敦煌莫高窟壁畫 瞭解《鹿王本生圖》繪畫故事情節。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環節3 :

中國古代人物畫 《步輦圖》:閻立本這幅作品忠實地表現了唐代中央政權與邊遠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人物動態較為拘謹而重面部特徵的刻畫。

《文苑圖》韓晃描繪了文人雅集的場景。構圖疏密得當,設色淡雅,設色淡雅,筆法細勁流利,衣紋略作顫筆,人物刻畫細緻入微、動態各異、形神兼備。

《采薇圖》:畫中人物刻畫生動傳神,森森然正氣溢與筆端。衣紋簡勁爽利,以襯托人物剛直不阿的性格。樹石畫法粗簡,墨色濕潤。

《張卿子像》:明代肖像畫的代表作,畫家對人物面部的刻畫細膩,富有體積感,衣紋用筆簡潔,人物比例適度,體態自然,栩栩如生,體現出畫家非凡的觀察與表現能力。

《漁翁漁歸圖》:清代畫家黃愼的作品,畫面人物動態生動,富有生活情趣。此圖為水墨大寫意,水墨交融,畫家以狂草入畫,畫風粗豪奔放,氣勢貫通,別具一格。

環節4

中國古代山水畫 重點欣賞:(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畫作品)

1、設疑、討論、解疑

剛才的欣賞對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有了初步的瞭解和感受,看到同學們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很想再進一步去理解山水畫的內涵,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山水畫作品。

2、圖片:北宋 范寬 《溪山行旅圖》南宋 佚名 《深堂琴趣圖》 元代 倪瓚 《六君子》

3、小組討論搶答

屏幕出示:(1)這3幅在選材和表現手法上有什麼異同?(2)這3幅畫分別表現了怎樣的意境?

(3)你比較喜歡哪幅作品,為什麼?

小組代表發言:1、2、3、

小結:同學們説的很精彩,觀察的也很仔細,能夠説出一些內涵的東西,老師着重講解一下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義。

范寬的《溪山行旅圖》以俊偉屹立的大山、一瀉千尺的飛瀑、路邊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驢隊行旅為對象,真實的畫出北方山川的壯美,使人如身臨其境。他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又用碎而堅實的筆墨皴出富有質感的山石,山麓畫以叢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畫出北方關陝地區"山巒渾厚,勢壯雄強"的特色,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六君子》圖是倪瓚的作品,三段式平遠構圖,近處有六顆樹,中隔大片湖水,畫上端有一疊遠山,以渴筆畫山石樹木,山石作折帶,皴間用披麻皴,樹木頗具姿態,景物不多而充滿深秋時的淒涼靜寂氣氛。畫上有黃公望等人的題詩。所謂"六君子"也就是畫中的六顆樹。畫家為這些樹木寫照,另有寓意,黃公望的題詩已點明。倪瓚的作品筆墨鬆秀簡淡,絕少有設色者,甚至連圖章也不用,畫中多長詩,作楷書,力求樸素清雅,其畫風在元明兩代中也獨具特色。

《深堂琴趣圖》此畫雖不知何人所作,但從畫面中可看出畫風嚴謹不苟,水墨設色兼工,皆精而不宂,洗練而有情致。畫幅雖小而神氣迥出,表現悠遠的空間及濃郁的詩意。

環節5

中國古代花鳥畫

中國花鳥畫不是僅僅為了準確地描繪現實中的花卉禽鳥,而是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與自然生物的審美關係,藉此抒發自己的情感,間接地反映社會生活,體現一定的時代精神。

讓我們以小組合作討論的方法來欣賞幾幅較典型的花鳥畫作品。

請一位同學回答,同組的同學補充,教師總結講述。——《芙蓉錦雞圖》:體現了趙佶所倡導的觀察物象要細緻入微,寫實表現要精準傳神,畫面構成要有詩的意藴的美學思想。

《榴枝黃鳥圖》:所繪黃鳥造型準確,富有生趣,畫面渲染精妙,富彩鮮潤,體現出畫家對花鳥情趣的觀察達到精細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對自然界的獨特審美情懷。

《荷花水禽圖》:畫面上孤石倒立,殘荷斜掛,一隻縮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鳥孤零零地蹲在石頭頂上,顯得極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畫家的自我寫照。全畫筆墨簡練,畫中大片空白更增強了作品悲涼的氣氛,正如古人所説的“無畫處皆成妙境”。

三、課堂小測試:(5分鐘)

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印象,測試題要貼近《美術課程標準》和《考試説明》的指導要求,題量少而精。

總之,整個課堂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學生利用好課堂上的每一分鐘,要求學生做練習鞏固當堂知識,以減輕學生的課後作業負擔。

四、課堂小結(4分鐘)

中國古代繪畫是我們的文化瑰寶,她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我們民族的精神與文化,中國畫有幾千年的歷史,對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我們應該在尊重其它民族文化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理解和懂得我們的中國古代繪畫。

《畫》説課稿3

一、説教材

《中國古代壁畫》是一堂以欣賞為主的美術課,課本選取了三種具有代表的壁畫形式:墓室、洞窟和寺觀壁畫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壁畫具有的獨特藝術魅力。一、墓室壁畫部分我們選取了北齊《儀衞出行》和本地特有的《中江塔樑子墓葬》和《柑桔樑子東漢崖墓》兩處介紹,這樣使得美術知識和本地的資源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二、洞窟壁畫選取了最具代表性的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伎樂圖之反彈琵琶》詳細講解,並結合以前所學內容分析唐朝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三、寺觀壁畫部分選取了永樂宮的壁畫。最主要介紹了元代壁畫藝術的最高典範《朝元圖》。

二、説教學

教學目的: 1、通過壁畫這樣的繪畫形式,瞭解壁畫藝術發展的悠久歷史和當時社會經濟文化以審美意識。

2、通過作品使學生了解、欣賞中國古代壁畫精湛高超的藝術表現手法和技巧,以及獨特鮮明的民族藝術風格。培養學生感受、體驗、鑑賞藝術美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中國漢、唐、元各時期各地壁畫的特色、比較各種表現技巧的異同。

三、説教法

針對本課的特點,依據“自主探究式”教學法,對學生分組進行導學,並採取精講深化、分析綜合、設疑辯論等教學方法,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四、説學法

引導學生了解漢、唐、元各時期壁畫特點,並分析其特點形成的原因,讓學生學會分析美術作品的方法,並充分利用自學、討論、辯論等方式,讓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增強學生的參與協作意識。

五、説教學構思

(一)導入新課

出示一些精美的壁畫圖片,導人新課,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

瞭解壁畫的概念:裝飾壁面的畫。包括用繪製、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藝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築物內外表面)上製作的畫。

(二)講授新課

1古代墓室壁畫:

首先,引導學生分析北齊的《儀衞出行》,瞭解其創作背景。然後讓學生列舉本地相似的藝術作品,從而引出本地的塔樑子墓葬、柑桔樑子東漢崖墓墓室壁畫藝術。這樣很好的和當地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了,增強了藝術的真實性,也讓學生明白藝術創作很多是具有實用性和再現性的。

2.中國古代洞窟壁畫:

播放《飛天舞》的相關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再出示《伎樂圖之反彈琵琶》讓學生明白很多現代藝術創作來自於古代的繪畫作品。並通過以其它時代藝術形象比較分析知道唐朝藝術表現形式的獨特性(以胖為美),從而知道藝術作品是時代的反映這一要素。

3.中國古代寺觀壁畫:

出示永樂宮的壁畫《朝元圖》,讓學生觀察畫中人物形象和背景。並結合前面漢唐兩代的作品一起分析,知道永樂宮壁畫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從而讓學生明白藝術創作不僅有獨特性還有傳承性和融合性。

(三)課堂小結

藝術創作具有實用性、再現性、傳承性和融和性,能反映各時代的歷史風貌,是瞭解歷史的重要資料。

六、説板書設計

講完課後可以讓學生設計板書,或者教師自己設計如下:略

説説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在學習生字這一環節中,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分組讀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膠片給學生學習和記憶生字的方法。第三個環節是誦讀古詩,理解詩意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六、説教後反思

認真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由於學生年齡小,課堂上不時地亂動、坐不住,而我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緊緊停留在表面,缺乏實效性和趣味性。

2.由於時間的限制,對個別學困生關注不夠,他們參與還不夠積極、主動。

3.課上對學生的即時性評價,僅停留在口頭褒揚階段,實效性不強:

4.時間把握欠妥當,前鬆後緊,使得後面的教學草草了事,自己也臨時對預設的教案進行了調整,連板書設計也未能按計劃完成。

5.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唱讀的糾正:

針對以上存在問題,今後打算從以下幾方面改進:

1.認真學習《新課標》、《語文課程標準》,深入鑽研教材,瞭解學生,制定合理的三維目標,準確把握教學的重、難點,並突破重、難點。

2.進一步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和教具、學具的準備,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備好課為上好課奠定基礎,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

3.用新穎、靈活的教法來指導學生輕鬆、愉快的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並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變學會為會學、變不愛學為愛學、樂學。

4.教學中盡最大努力關注學困生,對他們多提問、多鼓勵。要進行分層教學、分類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和提高。

5.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多元化,真正做到師評、生評、生生互評相結合,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性。

6.每上完一節課及時撰寫教學後記和心得體會,多問幾個為什麼,在反思中不斷完善,力爭使自己的教學藝術有所提高。

7.多和帶同頭課的老師交流,並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他們的豐富經驗,彌補自己的不足,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8.業餘時間多學習新的教育理論專著,用新的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加強自身業務學習,不斷地充電,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形式和目前的工作。

總之,自己教齡短,缺乏經驗,還請各位老師在評課時,給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以幫助我今後努力改進,更好、更快地成長。

《畫》説課稿8

美術是給大家以美的享受,所以我希望本次説課能夠在輕鬆和愉悦中進行……下面我將從學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方面進行我的説課。

(一)學情分析

人們常説,一堂好課,不在於教師講授的過程,而在於學生學到了東西,由此可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學之前,首先分析了我所要面對的學生,他們是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美術基礎,同時,他們處在十三、四歲的年紀,思想活躍,意識超前,具有超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但是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還相對較弱,而且動手能力比較欠缺,所以在本節課程中,我在教材的基礎上,補充了很多豐富多彩的課外知識,來避免課堂的單調、乏味。

(二)首先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初中美術教材,第16冊,第7課。

本課為:造型表現課,在初中教材中主要分為四大板塊:造型表現課、設計應用課、欣賞評述課、綜合探索課。

在綜合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我決定本課以通過欣賞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學重點,而把讓學生能夠正確的、獨立的從材料的角度來分析美術作品作為難點。而本節課的真正難點在於使學生掌握的內容運用到生活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也是我和學生共同努力的方向。

根據新課標三個維度、美術學科的教學特點及教學要求,我確立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首先知識目標:要讓學生通過學習瞭解和認識世界優秀名作,使學生基本讀懂每個作品,好在哪裏、美在哪裏。能力目標:使學生自己能夠分析出繪畫的多元化的原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大量的作品欣賞,使學生知道藝術與生活、歷史、文化的關係,初步形成審美能力及對美術的興趣。

(三)教學方法

在進行完學情和教材分析之後,我對本節課設計出了體驗性美術教學法和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欣賞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人們都説現在的文盲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懂得學習方法的人,教會學生學習方法

比灌輸知識更重要,由此可見學法的重要性,所以,在本節課當中,我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引導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來,作課堂的主人翁。

為了圓滿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在課下做了以下教學準備,為了讓學生體會不同美術作品種類的美感,我特意選擇了幾副美術作品帶給學生當堂學習,所以教學範畫是必不可缺的。其次,我把創作這些範畫時所用到的工具也帶來了供學生學着使用、研究,再次,就是製作了欣賞為主的多媒體課件。

(四)接下來是我本次説課最後一個環節,教學過程。我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五個環節:1開門見山、導入新課;2互動交流、講授新知;3課堂練習、鞏固新知;4、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1、第一環節,開門見山,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對於初中的教學,興趣就顯得更加的重要。因此,在課堂一開始的時候,我會向大家展示這節課需要學習的圖片,最後我會把圖片定格在現實實物和畫家的畫上,伴隨着優美的音樂,我會問學生:現實物體與畫家筆下的物體在色彩、造型、風格特點上有什麼不同?引起同學們思考。接下來,我讓學生欣賞關於實物與畫家筆下物體的圖片在輕鬆、自然當中導入了本節課的內容。

2、第二環節,互動交流、講授新知

根據老師出示的圖片,就剛才老師提出的問題小組進行討論,總結出真實的雞冠花和畫家筆下的雞冠花有什麼明顯不同。最後教師總結:色彩靜物畫並不是對靜物的客觀照搬,而是通過作者的體驗和理解,運用造型、色彩、線條等美術語言表達對靜物的感受,從而賦予靜物畫獨特的面貌和藝術魅力。今天,老師將帶領大家瞭解,色彩靜物畫。

首先,我讓同學繼續欣賞油畫雞冠花,金魚和靜物。讓同學們看看每幅畫和現實物體的不一樣之處,提示同學們從色彩,色相,明度等方面看一看。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雞冠花是運用紅綠兩色的對比關係強調色彩對比的作品。暖綠色的葉子和背景,襯托出紅花的豔麗繁茂。畫面中紅色與綠色都有着豐富微妙的變化,才使作品如此富於魅力。金魚是強調色相對比的靜物作品,沒有眾多的蔬菜,器皿和襯布,各色花草圍繞着遊動的小魚,生機勃勃。桌面下的重色不但使主題更加突出,也起到統一整體的協調作用。而靜物則是強調明暗對比的作品,牆壁和襯布以柔美的灰調子襯托梨子的鮮豔;梨子周圍有較粗重的輪廓線,下方有濃重的陰影,突出了梨子的鮮明色彩;亮度很高的白色瓷器使畫面產生很強的節奏感。

其次在出示幾張對比的圖片,讓同學們看看,畫面中都有什麼畫法?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出:

一.改畫法,學生依據梵高的向日葵做改變色調的練習,大膽改變了色彩的冷暖對比。

二.寫生法,學生參照靜物照片,用水粉完成的靜物寫生,適當減弱了寫生對象的純度對比。

三.創意法,面對擺放的靜物,依據自己的感受創意色彩。

3、第三環節,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我將一幅美麗的圖片展現在學生面前,伴隨着美妙的音樂,我會問大家這副作品運用了那些手法?哪些採用寫實的方法完成?然後隨着學生積極的回答,我們一起總結出,這幅畫中運用了黃藍兩色的對比,也強調了明暗的對比,是運用寫生法完成的一幅作品。

4、最後一個環節,課下作業、拓展延伸

在這個環節當中,我將分層佈置作業,由於這是一節造型表現課,以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主。所以本堂課的課外作業是:(1)、與老師,同學一起,選擇一些靜物和襯布,模仿靜物的擺放。(2)、自選材料和工具,用畫,剪貼,刻印或電腦繪畫的方法完成一幅色彩靜物畫。

(3)、參考本課作品分析,寫一篇200字的短文,分析一幅色彩靜物畫。

以上就是我的説課內容,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和評委老師多多指教,謝謝。

《畫》説課稿9

1、 教材分析

此次繪畫活動選自明天出版社《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學前班用書下冊,第六單元活動《我的春天》。因為春天來到了處處歡歌笑語、鳥語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們十分感興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關春天方面的知識。同時這一單元的內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許多故事、兒歌、歌曲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介紹,可見春天內容在下冊教材中是孩子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內容。本次活動是在科學認識春天的特徵;音樂學習歌曲《春天來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裏》的基礎上展開的繪畫活動。符合季節變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符合孩子們的心理需要。題目改為《我喜歡的春天》,更能表達出孩子們盼望春天熱愛春天的情感。

2、 幼兒情況分析

我們班是學前班,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相對是比較強的,但在語言表達、動手操作、發現和觀察、對美的創造和表達以及集體創作等能力上還需要加強,所以我決定在我們班開展這次以小組為單位的集體合作繪畫活動《我喜歡的春天》,不但讓孩子們學到了知識還鍛鍊了孩子們友好合作、團隊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

3、 重點和難點

熟練掌握春天的特徵,抓住春天裏有代表性的景色進行繪畫創作,能夠統一構思和意見。在繪畫的過程中鍛鍊小朋友們友好合作、互動交流、積極配合等多種品質和能力。

4、 教學目標

(1) 讓幼兒在觀察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繪畫、剪貼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現春天的美麗景色。

(2) 培養幼兒動手動腦的能力及相互協作的精神。

(3) 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及對美的表現力。

5、 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一份,(內容為春天裏的各種景色)。MP3動畫歌曲一盤《春天在哪裏》

學具:白紙六張、蠟筆、鉛筆、記號筆、皺紋紙、旅遊帽、獎品若干。

活動:孩子們在課前進行觀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動。

二、 説設計

(一)教法

我主要採用是提問法、充實法、討論法、評優法、總結法、動靜結合法。通過提問讓小朋友們説出在課前他們是怎樣進行觀察春天的活動的,看到和感覺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徵。通過充實法孩子們觀看課件豐富視野,補充了認識的不足。通過討論法,孩子們決定本組要進行的繪畫或手工創作內容。通過評優法,鼓勵優勝合作的小組增強集體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通過簡短總結法,老師説出孩子們的成績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後動靜結合法,不但輕鬆了孩子們的身體,振奮了孩子們的精神,還使本次活動得到了提升。

(二)、學法

孩子們課前先要進行觀察春天特徵的一些活動,這樣有利於豐富思想和回答問題。再讓孩子們在觀看課件,欣賞美麗的春天景象,豐富和加深對春天特徵的認識,有助於下一步的繪畫創作。接着孩子們進行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既要進行命題的討論和還要進行分工的討論。孩子們在進行繪畫創作過程中,分成六個組進行集體繪畫,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獻計獻策。最後孩子們一起觀看動畫,邊唱邊跳《春天在哪裏》,人人心情舒暢、精神愉快。

(三)、教學程序

1、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的興趣。

(1)、 師: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飛來了,小朋友你感覺到春天的來臨了嗎? (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師:老師讓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門上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誰找到了?給我們大家講一講。

《畫》説課稿10

依據教材的內容,確定本課的設計理念為:

1、以學生自主讀書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閲讀的激情;

2、使學生在質疑解讀中理解文章的藴意;

3、幫助學生在想、述、讀、演、議中內化語言的深情,從而提高每位學生的語文素養。設計特點:

(一)情感為線、深度感悟語言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玲玲情感的變化--滿意到着急再到戰勝困難後的喜悦。教師緊緊抓住玲玲的情感變化讓學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語言。例如:課文開始,教師抓住"滿意"來理解"端詳"的含義,"好的"這個語言的語氣;課文中間抓住"着急"來體會"畫弄髒了"的不同感受;課文最後抓住"克服困難的喜悦"來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藴含的深刻道理。這樣,學生在體會人物感情的基礎上,析詞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語言,向學生滲透文章的表達方式。

(二)以讀為本、尊重個性感悟

《大綱》指出:閲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為了落實以讀為本的原則,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首先保證閲讀的時間,從整部分朗讀,到重點句子的研讀,給學生充分的感悟時間。其次,在朗讀形式上,採用自讀、範讀、評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充分朗讀課文,並且激發學生對於讀文的興趣。讓學生想讀課文、愛讀課文。充分讓學生感悟文章內容,在此基礎上深入朗讀,在交流、評價中理解朗讀的方法,依據學生獨特的感悟,讀出自己的課文。例如:在第一部分的教學中,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可能會説出高興、自豪、滿意、激動、興奮等多種感受,再讓學生讀出自己體會到的心情。在朗讀爸爸的話時,讓學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話,你會怎樣説?可能孩子們會懷着沉穩、高興、興奮等多種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讀。

(三)聯繫生活,拓寬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例如:在理解端詳一詞時,讓學生聯繫生活想象、表演,這樣,將學生的親身感受引入課堂,使學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聯繫生活,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壞事變好事的情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學生的個性差異作為資源,例如:以"你體會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樣的?"為主線,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據學生的不同生活經歷和獨特的感受,讀出不同的課文。這樣將學生的實際生活引入課堂,讓學生的生活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

課堂反思: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仍然存在許多缺點和不足。例如:教師基本功有待加強,特別在教師的語言上,提問應該更加準確,引導應該更加到位等。再有,教師還應該豐富知識積累,提高文化底藴,這樣可提高教師隨機應變的能力。在教學機智方面,還要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究,善於捕捉課堂生成,深度訓練。

《畫》説課稿11

尊敬的專家、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教材二年級上冊《流動的畫》。它是一首充滿了款款深情,又藴藏着濃濃童趣的小詩。詩中,“我”坐在車窗邊觀賞祖國大地,美麗的“畫”是流動的,“我”的情感也隨之靈動!——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流動的畫,熱愛祖國。詩歌文質兼美,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很適合兒童欣賞和朗讀。

我從三個方面來向大家彙報: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過程。

一、教學理念

根據教材的特點,其字裏行間藴涵着極其豐富的審美資源。因此,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同時,我把引導學生審美作為重點,把這節語文課上成一堂美的欣賞課。“讓詩教永駐語文課堂”,這就是我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我的想法是:

1、落實“讀”——讀出形、讀出情、讀出神

2、感受“美”——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為學生創設一個“書聲琅琅”的課堂氛圍,讓他們沉浸在優美的意境中,豐富情感,陶冶情操。

二、教學要求

●教學目標

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置教學目標:

1、將“讀”的訓練貫穿於教學全過程,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讀通、讀順、讀美課文,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2、使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感悟到詩歌的語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培養語感。

3、激發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熱愛祖國的美好河山。

●教學重點

通過落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的“美”。

●教學方法

我主要採用“自讀自悟”的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整堂課中,力求做到:

(課件顯示:過程——儘可能讓學生自己——參與;

問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提出;

疑難——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探究;

朗讀——儘可能讓學生自己——評價;

詩歌——儘可能讓學生自己——感悟。)

三、教學過程

1、讀出詩歌的形,披文入境發現美(課件顯示)

“讀出形”即讓學生通過讀,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描繪的形象,發現詩歌的美。這個環節通過3步來實施:●“猜謎激趣,讀題質疑”;●“自讀自悟,合作探究”;

●“觀畫説景,感自然美”。

上課一開始,我用了一首優美的關於“畫”的謎語詩。(課件演示: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這樣,緊緊抓住學生好奇的心理,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課學習、探究。

接着,讓學生通過三次自讀(課件顯示:一讀,自主解決課題質疑;二讀,自主合作學習生字;三讀,合作探究新的質疑),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懂。

利用課件“活化”教材內容,創設情境(課件演示:車窗外不斷變換的美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再結合詩歌中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在頭腦中喚起詩歌描繪的形象,讀出詩歌的“形”。

Tags: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