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水的淨化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33W

水的淨化説課稿(一)

一、説教材

水的淨化説課稿

《水的淨化》是9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3的內容,這個課題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沒有特別涉及的,如此安排也是為了符合新課程與學生生活貼近,強調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其中強調了一個初中的基本實驗操作——過濾,也提及了蒸餾裝置的組裝與實驗。

課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解自然界水的分佈以及自來水廠淨水過程;

第二部分:通過實驗探究講授過濾的操作步驟與注意事項;

第三部分:硬水與軟水的區別以及如何將硬水變軟的方法(蒸餾)。

本課題內容根據不同教學思路,既可以一課時上完,也可分兩課時進行,為了能更好的體現素質教育精神,我選擇用兩課時完成,本次授課為該課題第一課時,即上述第一、第二部分。

教學重點:過濾與吸附等淨化水的方法、過濾操作。

教學難點:水的淨化方法、過濾操作。

二、説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純水與自然水;認識吸附,沉澱,過濾等淨化水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水的淨化方法與自來水廠的淨化流程,瞭解水的淨化。

3、情感與態度:通過水的淨化處理過程,懂得衞生健康飲水,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探究活動,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細心標準操作的科學品質。

三、説教學方法

通過課件演示,結合實驗來完成。

四、説教學過程(以下括號內內容為設計意圖)

(一)教學引入

從魯濱遜荒島取水的故事情景入手,提出問題,通過討論得出水中所含雜質的種類,並引出課題(貼合教材內容的故事情境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講授新課

【投影講解】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把在校學生平時想知道卻又無緣接觸的工業生產過程帶進課堂,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能化繁為易,讓課堂充滿生機)。

【投影講解】結合自來水廠的淨化過程,按順序整理出常見的兩種(靜置和吸附)沉澱淨水法及其淨水原理。

【再次強調】明礬的淨水作用(以上內容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樹立生活中處處有化學的觀念,並能培養學生從生活中挖掘化學問題的探究慾望)。

【動手實驗】吸附沉澱並過濾,除去池塘水中的不溶雜質(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科學正確地進行實驗的能力,充分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並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討論小結】該實驗目的、儀器與試劑、操作要點(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並增強合作交流意識)。

【對比提問】為什麼有的小組的濾液不澄清?應該怎樣補救?

【思考討論】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疑過渡】剛才實驗所得的澄清的水是不是就能安全飲用了呢?為什麼(再次激疑,把學生的思維又一次引向高潮,有意注意被激活)?

【知識回顧】生產自來水時,沙濾後的水又被引入了活性炭吸附池,它不但可以進一步過濾不溶雜質,還可以除去部分可溶雜質。

【投影講解】活性炭的過濾吸附作用(以舊激新,加強前後知識的聯繫)。

(三)課堂小結(通過小結對知識加以結構化、系統化)

(四)練習鞏固

【投影展示】

(五)課後作業

獨立完成本課後習題;

自己動手製作一個簡易淨水器(及時練習,及時反饋,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水的淨化説課稿(二)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⑴瞭解純水與自然水、硬水、軟水的區別;

⑵瞭解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

2、 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對農村及自來水廠對水的淨化方法的討論與探究,瞭解淨化水的方法,初步學會過濾這種淨化水的方法;

⑵通過對硬水危害的探討 ,讓學生了解硬水軟化的必要性,並學會區分硬水和軟水。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通過本課題的學習,增強學生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的慾望;

⑵在課堂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中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於創新,大膽實踐的探究精神。

二、教學重點:瞭解硬水、軟水的區別,

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淨水方法

三、教學難點:初步學會過濾和蒸餾的實驗操作技能

四、教學準備:

1、準備好一杯渾濁的河水;

2、準備過濾、蒸餾所用的儀器、藥品以及過濾實驗中代用品;

3、準備肥皂水、硬水和軟水。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學習情景:

出示一杯混濁的河水,一瓶礦泉水

從物質的分類上,這兩種水屬於哪一類物質?裏面有哪些物質?海水呢?井水呢?自來水呢?

講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純水,含有許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雜質。在某些鄉村沒有自來水,只能飲用河水,那麼如何把河水變成生活用水呢?(明礬)

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淨化。下面,我們來了解自來水廠是如何淨化水的。(結合教材P55),自來水廠的淨水過程大體上是

取水→沉澱→過濾→吸附→消毒→配水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1、 在淨化水的過程中,沉澱、過濾、吸附分別除去什麼雜質?2、其中過濾這步操作是怎樣進行的?

板書:一、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沉澱:除去不溶性雜質;⑵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

一貼,二低,三靠

講解並實驗:

1、向混濁的河水中加入明礬;

2、製作過濾器

3、過濾,過濾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是什麼?可以什麼物質代替實驗中的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經過上述淨化後的水看上去比較澄清了,但這水是純淨物嗎?教材P55圖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

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

板書:二、除去不溶性雜質

⑴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⑵蒸餾(後面補充)

講解並實驗:

出示熱水瓶中的水垢

硬水軟水的概念。硬水和軟水如何來區分呢?請設計方案

小結:檢驗硬水和軟水:用肥皂水,產生泡沫較多的是軟水,不易產生泡沫 的硬水。

出示圖片瞭解硬水的危害。有什麼辦法可以除去水中的鈣、鎂化合物,使硬水變成軟水呢?我們剛才所用的軟水是蒸餾水,它是淨化程度較高的水,而蒸餾是重要的實驗操作,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不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

通過實驗來製取蒸餾水

小結:淨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澱、過濾、蒸餾等

教學拓展

反思

教師先給學生一種分析方法,然後引導學生從感性認識硬水和軟水的區別,在上升到理性認識時,自然過渡到引導學生借鑑教師分析問題的方法,將"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寓於其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辯證思維方法。最後又將理性知識應用於分析生活實例,讓學生知道化學知識從生活、生產實際產生,化學知識又服務人們的生產與生活。

學生的探究活動層次明確,對於重點內容教師採用探究與再探究相結合,正向提問方式與逆向提問方式相結合,特別精道的是教師引導學生最後提出應用性的系列問題,學生以專家的身分來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的學習就一直處於輕鬆愉悦的氛圍之,學習就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水的淨化説課稿(三)

一、課程資源分析

1、課程資源的地位和作用

《水的淨化》是人教版9年級化學第三單元課題3的內容,這個課題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是沒有特別涉及的,在本單元安排這樣一節內容,既複習了純淨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又讓學生了解到人類是如何對自然界中的水加以淨化利用的`,併為下個課題中水資源概況、水的污染和防治等問題的學習打下基礎,可以説很好地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中化學與生活互動的特點,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際、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繫在一起。本課題圍繞水的淨化問題,將吸附、沉澱、過濾和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有序地串起來。前半部分介紹含不溶性雜質水的淨化方法,後半部分以硬水軟化為例介紹含溶解性雜質水的淨化方法,其中,過濾和蒸餾是初中化學中重要的實驗技能,也是本課題中重點學習的內容。

2、教學目標

依據課程標準,學生的認知規律,初三學生實際,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如下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通過本堂教學,使學生知道沉澱,過濾,消毒等是淨化水的常用方法。初步瞭解自來水的淨化處理過程。硬水與軟水的區別,硬水的危害及其軟化等。

②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沉澱和過濾的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認真細緻,與人合作不怕困難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實驗習慣。認識水資源的寶貴,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

3、重點:硬水與軟水的區別,過濾與蒸餾等淨化水的方法

4、難點:過濾和蒸餾等操作技巧

二、課程資源處理

對於課程資源的處理,我決定從生活入手,讓學生從中去發現化學規律。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簡易的淨水器,並且在佈置這個作業時對學生不加以具體的指導,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蒐集材料,自己動手,既訓練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又訓練了他們蒐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從學生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分析討論、實驗探究、調查報告等方法,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掌握淨化水的幾種方法。對於過濾操作的訓練及其方法的掌握,採取學生課前合作預習,課堂實際操作,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教學方法。

四、教學程序

多媒體展示自然界中沒有被污染的水和已被污染的水,引出本節課題,如何將渾濁的河水變澄清。

課堂上,展示渾濁的河水樣品,回顧混合物和純淨物的概念,引導學生歸納出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然後,引導學生開展課堂活動,給他們一些自然界的水的樣品,讓他們利用自制的淨水器實地進行操作,對他們的實驗效果進行比較,選取效果較好的幾組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為何效果較好,從而讓學生自行歸納出沉澱、吸附、過濾等淨化水的方法,在實驗前和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都沒有規定學生怎樣做,而是學生自己要怎樣做,主要考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教師也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通過參與各組的實驗,針對不同學生需要,給予幫助,同學們會獲得成功的體驗。課堂上,學生有的利用沙子,有的用面巾紙,還有用紗布,棉花等生活中可以找到的物品進行過濾,興致勃勃,體現了化學課程的開放性。再利用多媒體展示自來水的生產過程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這些淨化方法的認識。

同時,對過濾操作中的一些具體要求的講解,我採用實物演示的方法,直觀的體現整個過濾的過程,通過學生總結歸納出過濾操作中的注意事項,()並安排分組實驗,讓學生訓練過濾這一基本操作。使學生很好地掌握到了過濾操作中"一貼二低三靠"六個要點。通過過濾的分組實驗,讓學生比較過濾前液體和過濾後濾液的區別,再仔細觀察濾紙上的殘留物,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沉澱、吸附、過濾等操作只能去除水中的不溶性雜質,自然而然地引出學生的疑問:對於可溶性雜質應該如何去除?於是,過渡到軟硬水的概念和蒸餾這一基本實驗操作。硬水和軟水知識較為抽象,在此我為學生準備了涼開水和硬水,通過討論、實驗,使學生知道硬水和軟水的區別,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軟化的方法,通過生活生產中的實例介紹,促使對其形成感性認識。這樣,就將整節內容有機地串聯在一起。

整個教學過程,主要突出兩個重點。一是強調從生活中發現化學,再利用化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本節課就設置了大量的學生活動,首先讓學生製作簡易淨水器並實地實驗,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沉澱、吸附、過濾等淨化水的方法,體現在生活中尋找化學;再通過對過濾這一基本實驗操作的活動探究,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沉澱、吸附、過濾只能去除不溶性雜質,然後學生就會自然想到生活中含有可溶性雜質的水應該如何處理,從而引出蒸餾的概念;最後,在本節課結束前安排一場"當地飲用水使用情況"的調查報告交流會,通過交流使學生了解民情,培養學生"憂國"、"憂民"之心,激發學生努力學習,建設家鄉的美好願望。讓學生嘗試如何將課堂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去,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對教學內容很有興趣,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新的課程理念——化學與生活互動的思想。

二是強調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為了更好的開展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採用了多媒體協同教學是本節課的特色之一。這節課的信息量很大,採用了多媒體展示的方法不僅更加直觀,還節省了大量時間。例如,觀看自來水的生產過程,再配合書上的插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於課文安排的演示實驗(蒸餾水的製作),由於其直觀性不強、講解費時,故改用多媒體教學法,組織學生觀看"蒸餾水製作"的教學短片,使學生可以在有限時間內,直觀地獲得大量信息。運用多媒體解決了一些傳統教學方法所不能解決的問題。

以上是我在新教材實施過程中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討研究,更好地體會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思想,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Tags:説課稿 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