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彙總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説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説課稿彙總6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人美版)第三冊。屬於造型。表現領域的課程。本課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分析北京的橋,瞭解橋的結構、藝術特點以及用途,從而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強烈的創作欲,並用繪畫的形式創作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學生分析: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並不陌生。但是對於橋的歷史、用途、結構並不瞭解。為此,我給他們佈置了一個課前作業:蒐集各種有關橋的知識,目的是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瞭解橋的知識,起到一個先入為主的作用。另外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線描能力,所以本課安排學生用線描的方式表現橋。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仔細品味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和藝術成就,瞭解北京地區古代橋的歷史及現代橋的作用,以及橋的基本結構和外形特點;欣賞橋的造型美。

技能目標:通過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啟發學生用多種繪畫形式來表現北京的橋,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表現過程,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培養學生愛家鄉、愛北京的情感,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三、教學重點:

認識瞭解有關北京的橋的知識、作用以及外形藝術特色;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形式創作北京的橋。

四、教學難點:

橋的不同結構表現方法以及畫面組織;感受橋的造型美。

五、教學方法:

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學習過程中我採用猜謎語、做遊戲和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美術的興趣,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課堂並從中得到鍛鍊,從認識橋的歷史—橋的作用—橋的結構—橋的表現方法,我採用了“循序漸進”、“情境性教學方法”、“ 演示法”等進行教學。

六、教學程序:

下面我以教學程序為框架,以教學思想為先導,以教學內容為主體説説這節課的教學環節和主要教學方法:

一 導入部分:謎語:駝背公公,力大無窮,愛馱什麼?車水馬龍。(謎底:橋)出示板書課題——北京的橋。

目的:我充分利用二年級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徵,我課前準備了一個關於橋的謎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趣味性。通過謎語中對橋的語言描述,使學生對橋的形狀有了簡單的瞭解。

二 講授新課部分:我設計了六個環節,六個環節都緊密相連。

(一)第一個環節:做遊戲

1。首先我們一起玩有關橋的知識的搶答遊戲。

2.出示搶答問題:

(1)中國最古老的橋建於那一年?誰知道我國第一座橋建在什麼地方?

生:公元35年,建在長江。

(2)我國古代石拱橋的傑出代表是舉世聞名的什麼橋?

生:河北省趙縣的趙州橋。

(3)我國還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較出名的橋,你們知道嗎?(出示南京長江大橋的幻燈片)

生:中國人自行設計、製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

目的:課前我佈置讓學生了解、學習有關橋的資料還有知識,課上以搶答遊戲的形式,反饋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結果併為之後的師生互動打好了基礎。讓學生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同時幫助學生初步瞭解橋的歷史和特徵,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為下一步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第二個環節:結合圖片講解關於橋的歷史(展示課件)

我國的最早的橋樑大多是木橋,如:獨木橋。

直到人們發明了磚和鐵器,橋的外形和製作材料也多了起來,從而增添了石柱、石樑、石橋面等新構件,使石拱橋應運而生。

提問:根據你們收集的材料,誰來説一説都有哪些不同材料的橋?(學生回答後出示答案)

學生舉手回答:石橋、磚橋、竹橋、藤橋、鹽橋、冰橋……

隨着科學的不斷髮展,人們設計建造了許多外觀新穎、起到不同作用的橋。

(北京的橋)説課稿 人美版第三冊説課稿,標籤:美術説課稿,美術説課教案,

提問:那你們所知道的現在的橋都有哪些呢?(根據回答展示圖片)

學生回答:鐵橋、鋼橋、立交橋、公園裏的橋、過街天橋

目的:通過對橋歷史的講解,解決了學生缺乏對橋文化的瞭解。在這個過程中我針對古代橋和現代的橋分別進行了提問,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所找的資料,利用回答問題的過程,把知識相互補充,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第二個問題則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並對我國建築的歷史文化有了一定的認識,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古代勞動人民和現代的科學技術充滿了崇敬。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三)第三個環節:橋的作用(展示課件)

設置問題請小組討論:北京的橋很多,它們最早的用途是什麼?在現在還有什麼其它的用途?

生:在過去橋是過河的。現代橋的作用不僅僅用於便利人的過河,還可以實現四通八達、人車分流,並可以節省土地的作用。美觀、實用的橋給我們居住的城市帶來了美。

目的:發散學生的思維,為設計橋作鋪墊。

(四)第四個環節:介紹北京橋:

1。教師:那有一首關於橋的歌曲,你們聽説過麼?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麼?

學生回答:聽説過,叫《北京的橋》。

教師播放《北京的橋》的歌曲片斷。

學生欣賞歌曲。

2.北京古代的橋:(1)金水橋:天安門前的金水橋,通體的漢白玉,連接成五坐並列的石橋。(2)沁芳庭橋:處在大觀園中軸線上,白石為欄。(3)頤和園裏十七孔橋:猶如一道彩虹,凌空飛架在昆明湖上。(4)北京蘆溝橋: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5)頤和園玉帶橋:都是大型石拱橋。玉帶橋全部用玉石琢成,配有精製白石欄板,顯得格外富麗堂皇。盧溝橋是北京市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始建於金朝,全長267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柱頭上均雕有大小石獅,神態各異,栩栩如生。

3.北京現代的橋:玉蜓橋、天寧寺立交橋、復興門立交橋、三元橋、過街天橋。

目的:利用聽《北京的橋》這首歌曲過渡到介紹橋,我使用了“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環境,使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學習當中。在介紹北京的橋的過程中,我是按照從古至今的順序介紹的,這樣使學生逐步體會到橋的變化。古代的橋我選擇的都是外形美觀、各具特色的古橋,金水橋的選擇,抓住了北京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之一。使學生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崇拜之感並增加了民族自豪感。現代橋樑首先介紹玉蜓橋是因為我校李玉蜓橋比較近,學生對玉蜓橋的印象非常深刻,對玉蜓橋的造型也比較瞭解,所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能夠拉近橋與學生之間的聯繫,使學生有親切感。過街天橋的選擇是為了加重橋的現代感,過街天橋的介紹突出了他的特殊的功用,從而向學生滲透交通安全意識的重要性。我選擇的橋基本上都是大家所熟悉或見過的,因此學生如果對那些橋有了解我就讓學生來介紹這些橋,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第五個環節:橋的結構特徵

1。小組討論橋的結構:每組分別拿出材料袋裏面的古代橋和現代橋的圖片,分組進行討論。

學生:拿出圖片,進行觀察,分組討論分析橋的結構,進行總結,並彙報結果

2。教師根據學生髮表的結果,播放課件,出示答案:橋身、橋墩、橋欄、橋洞、橋面裝飾物。

3。橋的形式多樣,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它們的共同之處?也就是説它們有什麼相同點?不同之處?(師出示課件,進行對比)

學生討論結果:相同點:橋的結構基本相同。不同點:橋樑的橋墩粗細的變化、護欄的變化、橋燈的變化、橋的裝飾的變化。

4。教師展示圖片,提問:説一説古代的橋與現代的橋有什麼不同之處?

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

5。鞏固學習:通過拼圖的形式鞏固學生對橋結構的認識。

學生到黑板上面按照橋的結構把拼圖拼正確並且完整,如果遇到困難相互幫忙。

目的:我把橋結構的分析作為本課講解得重點,只有清楚瞭解橋的基本結構,才能更好的設計橋、創作橋,並能更好的體現橋的功用性。這個環節我選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觀察、分析橋的圖片,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從中發現橋的結構,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在彙報討論結果的時候間接鍛鍊了學生組織語言的能力。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我事先製作了一些橋的結構的拼圖,請學生到黑板上按照橋的基本結構親自動手拼一拼,並且講一講各部分得結構和名稱,這時候就可以針對橋的各部分的作用進行滲透,加強學生對橋結構的理解。

(六)第六個環節:橋的繪畫

1。教師請學生充當小橋樑設計師,想一想怎樣用什麼樣的方法表現這些橋。

學生:假設自己是橋樑設計師,開始構思。

2.範畫:老師根據學生地拼圖,用線描的形式示範作畫過程。

學生:觀看教師演示,學習線描表示方法。

3.欣賞書中學生作品。

學生:欣賞學生作品,拓展思路。

目的:讓學生充當小設計師的角色,能使學生有自豪感,樹立信心,使學生能夠認真思考將要用什麼方法進行繪畫。我運用“示範法”起到提高學生學習注意力的作用,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拓展學生的設計思維,鞏固橋的知識。學生在教師直觀的示範過程中明白將要採用的作畫步驟。有一些孩子在畫畫時容易出現畫面內容不夠豐富、構圖不夠飽滿、結構不合理、創新能力弱的現象。在這個環節中,我就可以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指導。

通過欣賞學生作品,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感受豐富多彩的學生作品,體驗美術作品的美。

三 佈置作業部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要求,認知能力一般的孩子完成作業(1),能力較高的孩子可以完成作業(2)。

1.(1)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一座你熟悉的或喜歡的北京橋。

(2)自己設計一座北京未來的橋。

目的:通過創作,提高學生的美術實踐能力。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目的:能夠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並給與學生適當的幫助。

四 評價總結部分:

1.學生畫好的作品貼在黑板上相互欣賞。

2.師生評價作品。

目的:通過作業展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自我評價,養成學習─評價─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通過評價,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師生、生生間的共同評價,發現作品的優秀之處和存在問題,有利於形成正確的認知能力。

五 知識拓展部分:

2。教師引申人們“心中的橋”:

(1)電話——溝通的橋:出門在外,想和家人、朋友聯繫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會打電話。電話彷彿是在地球上的千家萬户之間架起了一座座溝通的橋樑。

(2)家長——成長的橋:爸爸媽媽用他們的愛連成橋讓我們茁壯成長。

(3)捐資助學——希望的橋:有些小朋友因為沒有條件,不能上學。如果我們可以出一份力。就像是架起了一座希望的橋,讓他們也能得到教育。

目的:知識拓展我選擇了看不見的橋,這些橋比較特殊,是人們心中的橋。這樣選擇是想讓學生了解人與人之間也會有許多看不見的橋,這些橋能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讓生活變得根美好。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人民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六年級下冊第9課,屬於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生通過感受戲曲人物的不同角色,瞭解生、旦、淨、醜,並且通過學習京劇臉譜的譜式以及不同顏色的臉譜代表不同的性格和品質,製作臉譜並進行小組表演,感受中國傳統戲曲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説學情

分析教材後,深入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雖然對於美術學科當中的形、色等基本語言有了基本的瞭解,但是對於傳統戲曲文化當中的譜式、藝術特徵以及臉譜的製作還需要進一步學習,針對這一學情,我將採用展示多幅戲曲人物圖片的方式進行直觀教學,並且為學生示範臉譜的製作步驟,讓學生感受制作臉譜的樂趣,感受戲曲文化的美感。

三、説教學目標

分析完學情後,根據學生實際,我將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中國戲曲特別是京劇的文化歷史和藝術特色,掌握臉譜的譜式以及各種臉譜顏色代表的性格和品質,能根據人物的特徵進行製作臉譜,能大膽準確地表達自己對戲曲人物的理解。

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討論、探究、表演等多種方式,感受傳統京劇的藝術特徵,根據戲曲中的人物角色製作他們的臉譜、頭飾和道具,提高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關心、熱愛中國臉譜藝術的情感,瞭解中國戲曲藝術獨特的美。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我的教學目標,我將設置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中國戲曲人物及臉譜藝術的基礎知識,學會製作臉譜,感受傳統戲曲魅力。

難點:根據所要表演的人物進行設計,表演能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

五、説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如下教學方法:欣賞法、討論法、示範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學生將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

六、説教學準備

同時為了輔助我的課堂教學,我還準備了:多媒體課件、製作臉譜的工具材料等。

七、説教學過程

從新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出發,我將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靜為動,融聲、形、色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直觀的觀察材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環節如下:

環節一:導入新課

首先是我的導入環節,我將播放《説唱臉譜》歌曲,並且提問學生,從歌曲中聽到哪些人物?學生思考回答後,我將順勢提問學生,還想了解更多精彩的戲曲人物嗎?從而引出本課課題《精彩的戲曲》。

精心設計好導入,無疑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勝,使學生興趣盎然的融入到活動中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理並引起他們的探索慾望。

環節二:描述分析

接下來是我的新課講授環節,在這個環節,首先我會出示京劇中不同角色的卡片,同時提問學生:這些卡片應該和京劇中什麼行當對應?學生觀察思考後回答,教師總結得出:京劇中的生、旦、淨、醜等行當。

接着我將引導學生查找課本,並提出問題:京劇有哪些臉譜的譜式?學生思考回答後,教師總結得出:三塊瓦臉、十字門臉、碎花臉、整臉等不同譜式。

然後我會順勢追問,這些臉譜的紋樣有什麼特徵?學生自由舉手回答此問題,師生總結得出三塊瓦臉:誇張眉、眼和鼻窩,額部和兩頰三塊主色;十字門臉:用抽象的手法減去兩頰主色,自鼻端至腦門的色條表示面部主色;碎花臉:正額主色,各個部位複雜的紋理,人物性格的複雜性;整臉:臉部一種顏色為主。隨後教師總結得出:京劇臉譜的色彩非常豐富,主色一般象徵某個人物的品質,性格,氣度。綜合性、虛擬性、程式化是中國戲曲的藝術特徵。

之後我將出示課件,分別展示紅色、藍色、黑色、白色等顏色為主的臉譜,並提問學生:這些不同顏色的臉譜分別代表哪些京劇人物呢?呈現了人物的什麼性格和品質呢?我將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後小組代表回答,教師總結得出:紅色表現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藍色表現剛強、驍勇。有心計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黑色表現正直、無私、剛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陰險、疑詐、飛揚、肅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

通過逐步分析戲曲中的臉譜和人物特徵,讓學生對傳統戲曲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環節三:示範講解

為了讓學生對製作臉譜的創作步驟和技法有更加準確的瞭解,我將親自為學生進行示範,同時講解關鍵的知識點和注意事項。其步驟為:

1.在硬紙板上畫出兩眼的位置和臉形的輪廓;

2.剪出兩個眼睛,沿着輪廓線剪下臉形;

3.臉形上下兩側各剪一個口,釘好或粘好;

4.選擇臉譜譜式,起稿,着色。

通過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方法,為學生獨立創作解決技法上的難點。

環節四:實踐展評

在完成充足的前期鋪墊之後,我請同學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選編家鄉地方“小戲”。根據戲曲中的人物的角色分別製作他們的臉譜、頭飾與道具。在製作的過程中,我會巡視指導,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製作完成後,我將組織同學們排練並進行表演。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評、互評,最後由教師總結,以此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環節五:小結作業

課程接近尾聲,我會和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收穫有一個更加深入的瞭解,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藝術的情感及對生活的熱愛。最後,我會佈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請學生課後和父母一起欣賞一部戲曲作品,增加學生對戲曲和生活的熱愛。

這一環節請學生主動分享收穫,從學生的角度檢驗本堂課的教學設置和教學效果,真正踐行“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最後的作業是為了讓學生以課堂為中心進行知識的延伸,使美術課堂與課外,提高美術素養。

八、説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3

一、説課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三)《過河》。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的安排不是以單純學習計算法則的形式出現的,而是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出現本課是通過《過河》這一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領會有小括號時一定先算括號裏的,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熟練地掌握表內乘除法,也能熟練地加減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及知識底藴不同,因此針對不同學生我採用了不同程度的階梯性的練習,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來提高學生對混合運算順序的理解,使學生由直觀的觀察學習到逐步的理解,接受,並應用於實際生活之中。

四、設計理念:

本課是根據課程改革目標:突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力求將單一、枯燥的計算融入具體情境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推進素質教育。

五、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不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情境讓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繫,養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習慣。

六、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七、教學難點:

能在解決問題中體驗小括號的作用。

八、教學方法:

在解決乘船問題過程中,讓學生經歷探索添加小括號,並體驗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方法。

九、教學準備:

圖片、口算卡片等。

十、教學流程:

(一)1口算。複習舊知識

創設情境:通過看圖,引導生觀察,並讓學生説説從中獲得什麼信息,讓生髮現問題,為學新知鋪路。

(二)探究新知: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生獨立看圖,,並提出問題,通過合作交流探索出正確的運算方法,同時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帶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三)鞏固練習:我注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設計了基本練習,對比練習、應用練習,三個梯度,層層遞進,提高了學生的做題興趣,使枯燥的計算變得有趣,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把學生的活動一步步引向深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結合“過河”這一情境,培養學生獨立看圖能力及獲取數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參與願望。本節課教學層次清楚,給學生留有大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探索出正確的運算順序,同時也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括號的作用以及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注重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能用到小括號的問題,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

存在的不足:

在教學中,教師本人有些緊張,語言不夠流暢,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比練習處理有些繁瑣,我還要在以後的教學中更好地把握教材,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使新一論課程改革的理念更好的得以實施。

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這節課的地位與作用

這節課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這節課,在前兩節探究和總結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上,結合實例,展示了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學習這節課有以下幾個作用:

(1)知道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兩類力學問題。

(2)學會解決這兩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進一步加強受力分析和運動分析的能力

(4)幫助學生提高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的基本規律,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學習求解動力學問題的知識基礎。同時,高中學生思維活躍,關心生活,對物理規律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比較感興趣。

三、三維目標

結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制定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兩類主要問題。

2.掌握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會用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感受研究力和運動關係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利用物理語言表達、描述物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3.幫助學生學會運用實例總結歸納一般問題的解題規律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認識牛頓運動定律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2.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

3.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求實態度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 重、難點及突破

重點: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難點:物體的受力分析及運動狀態分析,解題方法的靈活選擇和運用。正交分解法的應用。

突破途徑:通過“三案”導學、交流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突破。

五、教學方法

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這節課我主要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進行設計,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採用自主探究、交流討論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當今建構主義對於學習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內部心理表徵的過程,並且認為知識具有情境性,知識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

教學過程的實施採用了“三案”導學法。即課前自主探究案、課堂互動導學案、課後應用提升案。

下面談一下“三案”的具體設計和要達到的預期目標。

1.自主探究案。課前發給學生,引導學生回顧已學知識,主要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力。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有兩大難點,一是受力分析,二是運動分析。由於學生對運動學公式和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已經學過去較長時間,難免有所遺忘。所以,通過課前自主學習回顧已學知識是必須的。

2.課堂互動案。本案是這節課的核心,是實現三維目標的載體。

在本案中將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手段引領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用所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快樂,體會與同學互動學習、一起探究的成功喜悦。師生互動、自主探究是本案的主旋律。

本案的核心內容是對兩個例題的處理。

授課過程中,我充分挖掘了例題的示範作用,對例題進行多方面的拓展,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創新,自己去拓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

比如對例題1,我進行了兩個拓展,學生自主討論解決問題後,我再引導學生自主創新,比如把“水平地面”改成“傾角是30°的斜面”,物塊沿斜面可以上升,還可以下滑;可以用力拉着物體豎直上升,也可以豎直下降等等。這樣一個例題就變成了多個題,實現了一題多變、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互動環節,時時不忘規範化解題的教學要求和思想滲透。

具體措施:分成兩個小組進行規範化解題的P大賽。A組推舉一個代表,B組推舉一個代表,到黑板上板書,其他同學在下面書寫,然後由兩組同學給對方點評,通過討論、交流找到規範解答的標準。

3.應用提升案。是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和落實,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該案中我精心編擬了6道針對性練習題和一個開放性作業。練習題供學生課後鞏固提高。開放性問題是要求學生自編兩道應用牛頓定律求解的題目,並要求學生交換解答,出題的同學給做題的同學寫出評語。最後由小組長選出物理情景創設豐富、構思巧妙的試題在後面的黑板報上發表,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六、教學程序設計(“一三五”模式)

為了完成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環節: (約10分鐘)

根據對自主探究案的批閲情況,解決學生的遺留問題

具體實施:投影學生的自主探究案,讓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點評。

第二環節: ( 約30分鐘)

新課學習:在“課堂互動案”的導學提綱引領下,完成這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具體實施:多媒體輔助教學、交流討論。

第三環節: (約5分鐘)

課堂小結和佈置作業:

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改變傳統的教師總結為學生總結的模式,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

作業分為兩部分:

(1)書面作業p85,1、2、3、4。

(2)完成“應用提升案”。

七、板書設計

由於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僅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生的必要參與還需要藉助黑板來幫助。我在這節課的板書設計中突出了主要內容,簡潔明瞭。

4.6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問題(一)

八、這節課的教學設計特色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牢牢把握建構主義中的“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在具體實施中採用“三案”導學模式,使老師在整個課堂中僅僅處於一個學習環境創設者和學習組織者的地位,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情境,學生在討論、活動和交流中學習新知識,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關係的轉變,較好地把握了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要求,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積極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學習理念。

説課稿 篇5

《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講的是九色鹿救了一個落水人,落水人發誓永不説出九色鹿的住處。但在金錢面前,落水人背信棄義,出賣了九色鹿,最後受到了嚴懲。

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淺顯,學生比較喜歡。基於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一)整體感知,想象畫面→(二)交流讀書的感受→(三)引導複述→(四)總結教學

在第一板塊中,我要求學生感情朗讀,在頭腦中放動畫片,並要求説説印象深刻的“鏡頭”,目的是讓學生初步觸摸文本,同時教師也初步地瞭解學情,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作一鋪墊。

第二板塊“交流讀書的感受”是本課時教學的重點。這一教學環節,是按照如下的故事情節逐步展開的:(一)九色鹿奮不顧身救調達(二)調達看皇榜進宮告密(三)九色鹿見調達氣憤痛斥(四)調達背信棄義受懲罰

學習“救調達奮不顧身”,首先,請三位同學分角色讀1—6自然段,然後談一談他們讀書時產生的獨特感受,與大家共同分享。具體説有以下幾個目的:一是領悟九色鹿的勇敢、果斷、奮不顧身等;二是圖文結合領悟並讀出調達感激的心情;三是領悟九色鹿的不圖回報;四是想象調達是怎樣鄭重起誓的。

接下來是,學習“看皇榜進宮告密”,主要完成以下幾個任務:一是引導想象皇榜內容;二是引導想象調達見到皇榜時的心理,體會調達的見利忘義。

學習“見調達氣憤痛斥”這一情節,主要任務是引導理解九色鹿見到調達時的心理,理解“見利忘義”、“濫殺無辜”。

學習“背信棄義受懲罰”,抓住國王的言行進行朗讀、體會,明白正義終將戰勝邪惡、誠信無價等道理。

以上説的是第二板塊的教學。第三、四板塊的教學主要是引導複述,總結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倡的通過朗讀“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遵循這一理念,我設計了多種多樣的體驗性活動,如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設身處地的感受、有聲有色的描述想象的內容……把閲讀、口語交際有機地整合在一起,把語文學習與其它領域的學習結合起來。通過這些教學活動的開展,力圖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感受、體驗故事中角色的真與善、美與醜,從而讓他們的思想得到提升,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從而實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和諧統一。

説課稿 篇6

* 教材解讀

首先是教材解讀:

《井上的樂趣》是我國著名版畫家郝力羣先生回憶童年生活所寫的一篇散文,收錄在《我的樂園》一書中。作者有條有理地寫了一個清涼的小天地——水井,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大自然的畫面。條理清晰,語言質樸純真,充溢着作者對快樂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令人讀來不禁想要一同嬉戲這塊快樂的小天地。

*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和教材特點,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我確立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學習抓住事物的特點,詳略結合等寫作方法。

4、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在探究中品讀古井帶給作者的樂趣、體會作者懷念美好童年及對故鄉真誠的愛。

第四點教學目標正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 説教法、學法

在這堂課中,由課題入手,直接揭題導入,從而明確的主要內容,而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性,緊扣關鍵字詞句,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化的閲讀,期間再付之相關的説話訓練、句式訓練等,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讀懂文意,體會文境。

* 説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檢查預習。

語文的學習是以課文文本為載體,能正確掌握字詞、朗讀等是學好一篇課文的基礎,而經過較為系統的練習,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自學方法,因此第一環節主要是揭題導入新課,並着(zhu)重檢查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

1揭題導入

配樂出示相關圖片,教師描述情景:這是一個古老的水井,在它的周圍生長着許多有趣的植物,不時還有可愛的小蜜蜂、小鳥等動物來這裏做客呢!這兒也是作者力羣先生小時特別喜歡的地方,為他的童年帶來了無窮的樂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近這口古井,感悟它的獨特樂趣。教師相機板書課題:請學生齊讀。

接着是檢查預習環節。

2 檢查預習

主要通過學生自主彙報,互相提醒的形式來檢查預習情況。

重點關注字音:平翹舌音:桑葚 翹舌音:做巢 輕聲字:薄荷 後鼻音:耕地

易錯字音:懸崖 碾爛(nian) 哺餵(bu) 灌木 石臼(iu)

易錯字形:巢 螺 臼 (運用形象記憶法記憶)

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請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 以“趣”字為抓手,引領學生研讀文本。

版塊一 走入文本,靜思默想,感受“趣”。

本篇題目表述清晰,重點突出,因此我選擇把文題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以貫穿起全文的教學。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此處的“井”是指作者童年時代家鄉的一口老水井,接着請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樂趣”的詞義,即“使人感到快樂的情趣。”那麼家鄉的這口井究竟給作者帶了什麼樂趣,讓作者的童年如此快樂呢?引導學生以這個大問題為線索去通讀全文,尋找答案。

新課程標準積極提倡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在寬鬆的氛圍中實現資源的互補,使得學生的主體地方得以發揮。另外本篇課文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很適合學生自學。基於以上兩點思考,我主要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組織學生研讀文本。

此次小組合作要求主要有:

1 默讀課文,思考水井的哪些事物給作者帶來了樂趣?“趣”在哪裏?

2 圈畫出關鍵詞句,學習以寫關鍵詞的方式進行批註。

3 小組長組織組員交流,要求每個組員都要發言。

4 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彙報。

我深知這一環節對於整堂課的重要性,因此我會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交流時間。

版塊二 結合文本,暢所欲言,傾吐“趣”。

陶行知先生曾倡導過“六大解放”,而其核心是解放學生的大腦,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讓學生靜思默想後,我將組織學生來交流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的過程中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感受。

結合文本內容及學生年段特點,對於交流環節我進行了以下的預設。

1 “趣”在生機勃勃的植物。

第三至五自然段向讀者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植物圖,這種趣味是顯而易見的,學生較易能找到,

另外在學生彙報時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的特點來講述,並學習作者這種準確的表述方法。

如甜杏是桔黃色的,紫桑葚是水汪汪的,薄荷草則是清香的,水井邊還會有什麼樣的植物呢?你能想一想,説一説嗎,引導學生抓住植物特點來進行言語實踐,在學生多樣的回答中也就理解了此處“……”的作用。此時可相機進行寫法小結,並副板書:抓特點來寫

再讓學生找找看作者詳寫了哪些植物呢?(有荊條、薄荷和酸棗樹)它們都有什麼特點?描寫荊條一句,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蜜蜂的嗡嗡叫説成是在哼着小曲子,此處可以進行仿寫練習,讓學生在實際練習中體會擬人句的用法及作用,感悟作者語言的生動。薄荷重在感受其清涼。而描寫酸棗樹的語段則重在啟發學生想象一羣小孩子撿紅酸棗吃的快樂情景,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番,進行讀説結合的言語實踐訓練。

水井邊的植物只有這些嗎?當然不是,其實有甜杏、紫桑葚、薄荷、灌木等七種植物呢,讓學生感悟水井邊植物之多,這麼多的植物作者卻只選了幾個最有代表性的來寫,使得重點更突出,指明在寫作時,學生也可以學習這種詳略結合的寫法,並副板書,進行寫法歸納。這一部分帶領學生感悟植物多與特色各異,體會這生機勃勃的植物們給作者帶來的不同的樂趣。

2 “趣”在活潑可愛的小動物。

古井邊不僅植物眾多,有趣的動物也不少呢。相信學生一定能找到這些有趣的小動物們的。叫作“倒”(第四聲)的小動物學生可能並不清楚,教師可以補充相關圖片資料,告訴學生這種小動物其實就是蟻獅,形狀像沙和尚的頭,有一對大顎,因為平常總是倒退着走,所以被稱作“倒”因其會在沙地上一面旋轉一面向下鑽,看起來就像在耕地一樣。這麼奇特的行走方式相信學生一定會覺得很有趣的。再如那“撲通撲通”跳進井裏的青蛙,“尾巴一翹一翹”的黃鸝,“在井上飛翔”的小蝴蝶……(ppt標註 體會省略號用法)總之小動物部分並不難懂,而且小動物的動作十分有趣,因此這一部分重在啟發學生想象小動物的動作,做一做動作,通過有感情的朗讀來感悟小動物的活潑可愛,體會這份無邊的樂趣。

3“趣”在獨具特色的地形。

出示“我們的井,可不是一般的井,地形好極了,它在一個懸崖下。”一句,這種地形好在哪裏呢?原來這裏的“崖壁是凹進去的”“井的左右是高高的石壁”。這時老師可以相機進行板畫古井的地形,幫助學生理解這獨特的地形究竟是什麼樣的,從而讀懂這奇特的地形所形成的有趣之處,那就是作者所言的“下起雨來也下不到井裏”。“人家的井都是從井底往上冒,而我們的井卻是一股泉水從石壁的一條裂縫往下流。”在學生交流到泉水時,引導其感悟“叮咚叮咚”這一象聲詞的使用之形象,進行運用象聲詞的口語練説,並相機播放泉水叮咚作響的音樂,配以清泉細流,綠意盎然的圖片,引發學生感悟這天然泉水之清、之涼、之多。

4 “趣”在自由無拘的玩耍。

古井邊豐茂的植物、可愛的動物、獨特的地形為童年時代的作者提供了天然的玩耍空間,而這種自由無拘的玩耍自然讓孩提時的作者感到樂趣無窮。那還等什麼?趕緊去看看小時候的作者都玩什麼了?原來他們用小手摸出小螺或者小蝦,可惜卻從未摸到小魚。這裏可以播放相關圖片感受捕捉的樂趣。對於為曾摸到小魚的遺憾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標點符號來體會,“多麼希望井裏能夠出現小魚呵!”這裏用了一個感歎號,作者該是多麼的期盼啊!為什麼如此期待呢?一個破折號向我們解釋説明了原因:原來孩子們只在圖畫上看到那種小魚,而自己卻從未摸到過他們,一個省略號將孩子們滿心期待卻又落空的遺憾表現的淋漓盡致。然後請孩子試着用這樣的語氣來讀一讀,在讀中體會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上的重要作用。(此時,副板書關注標點)

版塊三 透過文本,觸摸人物,昇華“趣”。

文本字裏行間都透露出“趣”字,更多的是停留在感知層面。對於文字內隱的“趣”往往會忽視,因此在讓學生交流完自己的閲讀體會後,我會補充適當的作者背景資料,明白作者寫成此集子時已是七十多歲高齡了,並一生以自己出生於靈石,身為靈石人而感到自豪……這樣,這個“趣”字字不僅僅代表着有趣,也藴含着作者對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家鄉真誠的愛了。

在這三個大版塊的教學中,我還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組織不同形式的朗讀,以讀促悟,以讀促講。另外我不僅引導學生理解的文字,更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了言語實踐的訓練。《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指出“在語文閲讀中,文本語言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仍然是信息的載體,認識的工具,學生必須以它為憑藉,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學習思想,接受薰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認識、學習的對象,閲讀時不僅要接受信息,更要認識掌握載體本身。”這裏説的載體便是語言文字,因此在教學中我還關注了引導學生品味、消化、積累、運用課文的語言,接受寫作方法上的薰陶,實現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三 拓展延伸、推薦閲讀。

推薦閲讀力羣回憶散文集《我的樂園》,走近作者無憂無慮快樂的童年生活。

* 板書設計:

井上的樂趣

植物 抓住特色

樂趣 動物 懷念童年 有詳有略

地形 熱愛家鄉 關注標點

玩耍

總之,整堂課緊緊圍繞着“自主探究,自讀感悟”這一主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享受閲讀的樂趣,使課堂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快樂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