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説課稿範文彙總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0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説課稿範文彙總6篇

説課稿 篇1

一、本節教材分析:

教材編寫者將“生物圈中的人”安排在七年級下冊是出於兩點考慮:一是近些年來青少年的青春期發育提前,這樣安排有利於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教育;二是綠色植物和人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兩類生物,在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之後,緊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這一單元,有利於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更好的體現課程標準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

《人的生殖》是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一章人的由來的第二節。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第一節人類的起源與發展,從整體上知道了人類是由森林古猿進化而來的,本節是從人的個體發育的角度學習人的由來,為第三節學習青春期發育的有關知識做知識上的準備,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根據課程標準,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知識目標:概述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統的結構,説出它們的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髮育的過程。二是技能目標,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男女生殖系統正面圖和側面圖,收集和分析有關資料。三是情感目標,要求學生與父母交流自己對生育和養育的認識,增進學生敬愛父母的情感。

本節課的重點可以確定為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描述受精和胚胎髮育過程。難點是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正面圖填寫側面圖;能夠收集和分析資料。本節課接觸到的新概念很多,例如受精、懷孕、胚泡、胚胎等,需要記憶的具體內容也多,建議安排兩課時,有助於學生紮實的掌握知識和技能,也能深切的體會到父母生育、撫養與教育的不易。

二、本節課的教法

本節課採用學校的“一案三步”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導學案,自學、自練、自糾、自測,學習知識、提高技能,體驗情感。學校的“一案三步”教學模式是按照現代教育方****************和多元智能理論,在吸取國內外教育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適合學生個性差異、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改變了學生在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影響下形成的智能結構,充分發揮學生智力的潛能,經過認真地訓練,從而達到一種新的獲取知識、認識事物的能力,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發展,有所收穫,實現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即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還給每一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快樂發展,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三、説學法

在“一案三步”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自主學習,主要通過自學、合作、交流、討論、自測進行學習,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作為一個引導者、組織者存在,教師首先引導學生揭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然後學生在目標的指導下自學課文,觀察圖片,做練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全是自主的,這樣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比如明確學習內容,商定學習時間,指導學習方法等。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依據導學案,通過看書獨立尋找答案,但是在有疑問的情況下允許學生交流、溝通,也允許學生向老師請教詢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能夠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比較集中的問題,然後進行精講。

學生自學之後,對於書上的討論題可以進行討論,尤其是對於答案和觀點不統一的情況,鼓勵學生通過討論甚至是辯論找到正確答案,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一些有指導意義的方法。學生學習後及時通過完成課後練習題進行檢測,教師檢查,對於學生不能正確完成的教師要精講。

四、説過程

本節介紹的是人的個體形成方面的內容,學生一方面對人的生殖有一定的神祕感,渴望瞭解這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往往有懷有羞怯的心情。教師在理解學生這種心情的前提下,要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入環節。

這節課的導入是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大概是一個山村女孩,父母在京打工,女孩跟爺爺生活,因為不懂得懷孕、生育等知識,以為和男孩拉手就會懷孕,後來服農藥自殺身亡,由此引起學生對於本節知識的重要性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然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親友家裏新近生了一個小寶寶,在不允許你問人家的前提下,你將會怎樣判斷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子呢?”孩子們一定都會嬉笑着看看外生殖器官,由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並順利進入本節第一部分人的生殖的學習內容。

在學生好奇心被充分激發的基礎上揭示本節的三維學習目標,讓學生看目標、讀目標,然後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進行自學。首先學生觀察課本上男女生殖系統正面圖,自學生殖系統結構和功能部分,可用商量的方法明確自學的時間和要求。在學生自學完畢後展示課件上的圖,讓學生展示學習成果,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男女生殖系統結構與功能圖,從而填寫側面圖中各結構的名稱並完成課本第8頁的兩道討論題。這個過程學生可以先獨立思考,對於弄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和小組內學生討論,從而順利完成課本圖IV-4和IV-6,並且完成課後習題2。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巡視,並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自學情況,端正學生自學態度,教師要特別關注一部分差生,個別指導他們進行自學,甚至可以跟這些基礎較差的學生説些悄悄話,幫助其完成自學任務。自學結束後,教師要進行自學簡評,以利於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然後播放視頻資料,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學習了生殖系統後,進入生殖過程的學習。學生先預習課本,觀察受精過程圖和胚胎髮育過程圖,自學過後展示學習成果,請學生描述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過程,之後老師播放一段關於生殖過程的教學影視資料,請學生觀看錄像後,完成課後第一題。這一部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學生描述受精的過程和胚胎髮育的過程中定會出現不完整的部分,教師可鼓勵其他學生舉手進行補充,直到描述完整為止。此過程為自糾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以及相互補充糾正的過程中可能暴露自學過程中的疑難問題以及學生為深入理解的問題,便於當堂解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同時,如果後進生都能描述清楚,説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否則就需要教師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尤其是當發現一些共性的難點問題時,更需要教師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更正和歸納。本節課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部位―――輸卵管中的發育過程是個難點,需要教師精講並重點強調。另外在學生自練的過程中教師在巡視中要有目的的蒐集學生中存在哪些錯誤,並在頭腦中分類,在學生講解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對易錯點進行提問,並對學生講解不明的地方進行精講。

學生清楚了受精過程和胚胎髮育過程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課後第三題的數據,請學生討論母親在懷孕期間發生了哪些變化?身體生命活動的強度和身體負擔的加重狀況,教師可以提問母親在懷孕期間又怎樣的神祕感受,會遇到哪些生活上的困難?另外引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酒精、煙草和某些藥物對胎兒有哪些影響等。學生可以根據課前調查回答,體會到母親懷孕的辛苦。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知道對母親來説生育不容易,對父母來説養育子女更辛苦,懂得疼愛父母,孝敬父母,從而完成情感目標,然後請學生對本節課所學進行小結,再次回顧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小結不完整的部分教師要給以補充。

五、説板書

本節課的知識結構體系非常清晰,所設計的板書,主要體現知識目標部分,在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中突出強調和卵巢。受精的過程在輸卵管中進行,用紅色強調,胚胎髮育過程在子宮內也用紅色強調。

説課稿 篇2

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五個步驟加以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湖南美術出版社小學美術四年級上冊第12課的教材。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本節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節課旨在讓學生欣賞和感受生活中的特異現象,挖掘學生創作的潛力,體驗設計、創造的樂趣。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瞭解關於特異的應用,認識特異的組成要素及變化規律。

2、 能力目標

嘗試運用不同的媒材和工具創作一個特異形作品,從而發展審美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表現能力

3、 情感目標

感受設計與繪畫造型活動的區別,體驗特意的發現與創作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特異構成的特點及變化規律,創作一個特異形作業

教學難點:通過有意識設計創作出想法新穎、有創意的作品

四、教法學法

1、 在教法上,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引導觀察法、啟發問答法等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2、 在學法上。我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欣賞討論法、分析比較法、創意比拼等方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創作意識,進行激情創作。

五、 教學過程:

我將本課教學過程分為以下環節:欣賞感知——總結要素——發現變化——自主探究——創意拓展

一、 激情導課

先讓學生觀看圖片有什麼變化,總結圖片特點,以直觀觀察作品刺激學生注意力,發現一模不一樣,總結特異的特點:重複、規律與特異,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特異現象,發現特異的變化。欣賞設計師在感受和發現生活中的特異美感後,經過設計重組再創作運用到設計領域方便和美化生活,引發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二、 民主導學

1、第一階段是學生看書自主學習。

提出問題:要完成一件特異形作業該怎麼做?用什麼方法來做?學生討論分析,自主回答,然後教師補充。(我的設計意圖是自主探究,讓學生充分體現自主性,瞭解特異作業的製作步驟與方法,解決本科的重點)

2、第二階段:創意大比拼

在學生找到方法的基礎上玩一個創意大比拼,打開學生創意思維的大門,並能做出更有美感更有創意的作品。(這一環節,理解不同創意的特異所帶來的美感不同,例如:和諧、對比、節奏等加強專業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創意的同時進一步理解基本形和特異形之間的關係,設計時更有目的的在基本型的基礎上變化,解決本課的難點。)

3、課堂訓練

有美感的利用剪貼、繪畫等方式來完成一幅特異形作業。學生在製作時,我進行巡迴輔導,幫助學生解決解法上的問題。

4、作品展示

將學生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與同學們共享自己的創意。同學之間互評,教師適當點評,師生共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製作獎,以示鼓勵

5、歸納總結,課外延伸

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選了特異在建築、服裝等領域應用的圖片,拓展學生的思維,延伸課堂教學。(使美育融入到生活,養成觀察、發現、並表現生活中的美。)

説課稿 篇3

一、 教學內容:

一年級蘇教版《品德與生活》第二冊第11課。

二、 教材分析:

本課處於第三單元愛心行動篇。愛心的培養,是人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之一。針對現在兒童都是獨生子女,只知受人關愛,不知去愛別人的現象,本單元以愛心為主題,編排了《小手拉小手》、《關心老人》、《關愛殘疾人》、《愛護花草樹木》四個主題活動,從不同層面,引導兒童去觀察、探究、體驗愛的真諦,幫助兒童學會愛、樂於愛。讓他們在愛心的培養中,快樂的成長。《小手拉小手》的活動,旨在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知道,遇到困難應學會求助,同學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在互助中學會愛,在愛中體驗快樂,在快樂中幸福地成長。

三、 設計理念: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本學期,班級開展了“同在一片藍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長”活動,班級即將成立互助中心。前期我們還設計了一個愛心標誌,制定了成員守則。這節品生課,就是與班隊活動相整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體指導學生怎樣互幫互助,明理導行,通過開展一系列有目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即以活動促教學實效,以活動促自主發展。

四、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指導學生遇到問題學會求助及互相幫助,培養兒童愛同學、愛集體的思想感情。

2、瞭解並學會求助他人時要用的文明用語,培養與同學團結友愛的精神,養成樂於助人的良好習慣。

3、通過活動,使學生初步瞭解向人求助和幫助他人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二)活動過程:

活動(一)——創設情境,明理導行。

本課一開始就給學生呈現課堂學習中的一個困難,忘帶畫筆。這一小困難,如何解決、如何向同學求助。別的同學又如何幫助解決困難,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去分析,從而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二)——愛心互助,行為辨析

通過“忘帶水杯”A、B兩組情景劇的辨析,“一把雨傘”小組討論後的幾種不同做法與結局,進一步明確“求”要有禮貌,“助”要盡我所能。

活動(三)——情感熱線,昇華道德

以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形象“愛愛鴿”做小記者採訪的形式,啟發學生交流,説出助人後的快樂和被人幫助後的幸福,被別人幫助和助人後的感受,只是表述出來才能昇華為道德的內驅力。

活動(四)——成立互助中心

表演唱《小手拉小手》,上口的兒歌,表達了被人幫助後的快樂感受,通過吟誦兒歌,既把本課的活動推向了高潮,又整理了全課的內容;既激發了學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示題。最後老師推出 “愛心花”,同學們可以把平時幫助別人的事添入每一片愛心花瓣,真正使互幫互助之風成為孩子的自覺行為,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五、 教學反思:

要改變長期以來傳統思品課的弊端,就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方法,就必須緊密聯繫學生實際、生活實際,就必須讓我們的課“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在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加深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這樣做才可能達到此項活動課程的總目標。

在本堂課中, 我主要是從以下幾方面做的:

(一)、巧妙活化教學素材。新課程明確指出:本課程教材主要不是作為知識載體來供老師講授的,它是教師引發兒童的活動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班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科技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及時吸收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所以我們應該打破教材框架,靈活地處理教材、運用教材。例如通過創設“忘帶畫筆”這一生活情境,讓“愛心”回到生活,回到課堂、回到身邊。增強了學生興趣,體驗到“愛”的樂趣,充分提高了學生體驗的主動性。

(二)、靈活選擇活動形式興趣是學習之魂。《品德與生活》作為一門活動型的綜合課程,它所呈現的文化是一種兒童文化,力求“童心”、“童趣”。如果教師能夠把握教材和兒童的特點,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采的活動形式,就容易激發學生的強烈情緒,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使他們主動活潑地學習。如在“忘帶水杯”兩組情景劇表演這一環節中,先讓學生感悟,辨析小品中兩人言行,展示出學生對別人的愛心,對生活的感悟,甚至把對自身經歷的反思融為一體,實現生生互動的自我教育目的。品德與生活課主要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在活動中鍛鍊了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歌唱能力、表演能力、交際能力、動手能力,把音樂、班隊、品德進行有機地整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開放性、創造性。看來,教師巧妙選擇活動形式,讓學生感到新鮮,得到鍛鍊,讓課堂充滿活力,就能達到預期效果。

(三)、注重課後活動延伸。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兒童的現實生活是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教師雖然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明確了生活中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的道德行為準則,但是事過境遷,學生往往會淡忘課堂內所要求的。所以我們教師應把視線轉移到家庭、社會中,與家長攜手並進,形成家校合力,共同關注其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在全課尾聲中佈置與同學共同填寫“愛心花”圖:把每天為他人所做之事填入到花瓣中,並將此項習慣持之以恆,使活動真正開展起來,以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

説課稿 篇4

《愚溪詩序》選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第三冊第六單元第三篇課文。

一、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確立及依據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對於古詩文的閲讀,應引導學生在閲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閲有關資料,瞭解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

二、對教材的分析

《愚溪詩序》作者柳宗元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繼承了屈原以來“不平則鳴”的創作傳統,強調“文者以明道”。他的這篇文章忽而寫景,忽而寫情,忽而議論,全文用自嘲的筆法憑27個愚字連綴成文,表達了孤憤抑鬱的情懷,形成了寓情於景,託物起興的藝術特色。

重點:理解作者以“愚”自稱的深刻含意(“愚”字是課文的題眼,抓住了“愚”,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

掌握夾敍夾議,寓情於景的寫作特點(為了將讀寫更好地結合,積累寫作方法)

難點:注意作者如何正話反説的。(時代的原因,封建社會對人們思想的鉗制)

體會文中用典的深刻含意。(典故人物歷時較久遠,用在文中是為了襯托作者)

課文語言較淺顯,教學中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啟發和點撥,安排一課時。

三、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1.理清文章線索,總體把握文章內容。2.掌握文中重點字、詞、句。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古代散文誦讀、鑑賞能力。

德育目標:領會作者對壓抑人才的不合理社會的批判。

四、説教學方法和手段

如何突破重點、難點,有效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呢?我決定從學情出發,採取如下辦法。

第一,以誦讀為主。語言是情感的藝術,讓學生在誦讀中從語言層面理解內容,用心體會作者的情感,可以增強學生的自我體驗。因此,誦讀是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在這節課上,採取學生自讀、教師範讀、個別學生試讀,全體學生的齊讀,用深沉、憤慨的語氣反覆誦讀全文。

第二,交流互動式結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就是培養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交流式結構,即把學生放在主動地位上,讓其在課堂動態交流中學習。學生在討論、辯論和交換看法的過程中,解決語文教學要點、難點、重點,並做到集思廣益,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以求達到培養學生語文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通過交流,教會學生如何與人相處,也正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體現。互動式結構突出了師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雙向交流的特點,其優點是充分體現老師的“導”和學生的“學”的應有地位。

第三,亮點探究法不做整篇的分析,好詞、好句品味讓學生朗讀、品味,教師只抓文中的亮點、關鍵字句進行點撥。

第四,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課堂上力求通過課件的介入激發學習興趣,豐富課堂容量。

五、學法分析

1、學生現狀:高二學生具有閲讀一般古代散文的能力。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明思想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2、學法指導:

①.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發掘(疑難)——發散(心得),構建自主學習模式,體現教師與學生新型合作學習特徵。

②.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整理歸納、比較聯繫的能力,實現知識遷移。

具體做法是先誦讀,找出文中哪些景,叫什麼名,這些景物的特色,進而探究作者為什麼以“愚”字命名它們,從而理解本文主旨。另外,還要注意辨析本文的類比對照,看看它是怎樣將人與景聯繫在一起的。通過質疑討論,激發學生思維。

六、説教學過程的設計

在確定了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的基礎上,本課時我的教學思路主要是運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將“交流互動”學習模式貫穿始終,努力做到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邊研究,邊思考,邊提問,邊交流,邊創新,達到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習能力的目的。

首先我採用情境導入法,要求學生一起背誦柳宗元的《江雪》(電腦顯示圖片和文字,營造孤寂冷清的意境)教師配樂深情説出導語。

第二步知人論世。由於學生小學學過《江雪》,初中學過《捕蛇者説》,讓學生談談對柳宗元的看法。提出問題:如果你是老師,在教這一課時,你想讓學生先了解什麼?這是一種將主動權交給學生的做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適時總結。

第三步錄音範讀,抽學生朗讀,進一步增強語感,熟悉內容。

第四步完成對預習的檢測,落實語文教學知識目標。

第五步分組朗讀,同時在誦讀中理清思路。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應讓學生快速梳理思路,才能高屋建瓴地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六步引導學生討論回答,並總結歸納。同時引導學生質疑,於無疑處生疑。

①文章開頭交代了有關愚溪的哪些內容?

②找出文中“八愚之景”,並思考作者為何對荒僻之地的愚溪如此深情?

學生邊默讀邊思考,教師指定一學生回答再明確。

③愚溪之愚表現在哪些方面?溪本無所謂智愚,作者為什麼要説它愚?

學生討論後再回答,教師點撥。

④教師讀第四段,提問:本段如何運用對比手法來襯托自己的“愚”的?

學生分小組討論回答,教師指導。此問題解決難點用典的理解。

通過以上問題,突破重點。

以上教學環節我始終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建立開放型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努力讓學生就課文提出問題,多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不僅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第七步組織學生探究式閲讀

探究問題:柳宗元詩文主旨。

這是一個開放式命題,我將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作出點評,充分肯定同學們的研究戰果;對有些爭議較大或較難的問題,我只提供背景資料而不做出結論,留下教育空白之美,也有利於激發學生繼續研究的熱情.

第八步課文總結。

第九步佈置作業。為豐富學生知識面,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我又設計了一道題

請學生結合以前學過的柳宗元的詩歌和散文,寫一篇《柳宗元詩文賞析》短文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覆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新課程標準》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翻譯全文並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品味雪後西湖奇景,瞭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歎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瞭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開火車的遊戲形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説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説,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學起于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註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二)學法的點撥與指導: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點撥和指導。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着這份好奇走進課文。

(二)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覆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鐘內至少讀三次。

(三)師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四)質疑解惑: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註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閲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五)精讀課文。體會寫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讀。

(六)思考閲讀:

1、本文賞雪之餘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遊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七)熟讀背誦:學生在經過反覆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採用遊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八)課堂小結 :通過“實話實説”和“焦點訪談”的形式對本課作小結,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四、板書設計:

全景:上下一白——空曠、沉寂

寫景 近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白描

抒情:孤傲、超凡脱俗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教科書第77~79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知道了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初步練習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教材首先安排學生通過操作活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長方形並填寫表格,又用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量三個長方形的面積,填寫表格。通過測量和觀察,最後通過交流討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的關係,並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教材接着安排學生依據正方形的特徵,運用知識遷移直接探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進行面積計算。

二、説目標:

1、認知目標:

①理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並能應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進行計算。

②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滲透“實驗——猜想——驗證”的數學學習方法,為今後學習其它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動手實驗操作、大膽猜想以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②、通過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異同,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念。

3、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關鍵:

教學重點:掌握公式,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教學關鍵:藉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

三、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着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着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了“擺一擺——猜一猜——驗一驗——用一用”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把自己的所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學生分小組進行活動:用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觀察拼成後圖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面積是多少,並作好記錄。小組彙報拼擺結果,觀察統計的數據,小組討論:通過擺一擺,你們有什麼發現?猜一猜:長方形的面積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合作進行操作,驗證猜想,討論小結出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公式,在此基礎上通過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的道理,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活動中拼擺、觀察、猜測、驗證總結。這樣,即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通過小組的拼擺——猜測——驗證,讓學生經歷從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到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再創造,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獲得戰勝困難、探索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學生自己在學習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聯繫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熱情,互相啟發,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説學生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於發表個人觀點,敢於創新,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我主要讓學生以小組形式進行探索、交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五、説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面積的含義和麪積單位,對面積單位有了一個較深的感性認識,學會了運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學好這一部分內容,對於以後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影響。

一、導入新課:

1、複習

(1)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呈現出1cm2、1dm2、1m2的面積規定)

(2)(課件顯示)下圖是由邊長1cm的小正方形拼成的,它的面積是多少?

2、引入

(1)(課件出示教室黑板圖)

教師:要想知道黑板的面積,你有什麼辦法?用面積單位去量。

在實際生活中,有些物體的面積用面積單位去量是既不方便又不實際,這就需要我們找到一種計算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一同來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板書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二、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1、操作一

(1)談話:下面我們就來進行一次研究活動,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邊長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四人小組合作,用3個、6個、28個小正方形擺出3個不同的長方形,然後一起看一看擺成的每個長方形的長是多少釐米,寬是多少釐米,用了多少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面積是多少,最後由組長填寫在表格裏。

1cm2正方形個數

師問:你們擺成的長方形是什麼樣的?組長彙報,課件展示部分情況。

師問:表格中長方形面積的平方釐米數與所用的小正方形個數有什麼關係?(用了幾個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就是幾平方釐米)

2、操作二

出示例2的三幅圖。

3、探索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讓學生觀察例2中的表格。你發現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呢?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呢?小組內討論一下。

指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就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靈活應用,遷移方法。

1、談話:下面我們就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問題。

出示例3情景圖:求面積。

(1)談話: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這幅情境圖,電視熒屏是什麼形?(長方形)你們會計算電視熒屏的面積嗎?讓學生獨立完成。56×42=2352(cm2)。

(2)這兒有一塊遮電視機的方巾,它又是什麼形呢?(正方形)那麼,大家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小組內討論一下,指名回答。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所以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3)遮電視機的方巾的面積又怎麼計算呢?讓學生獨立完成。9×9=81(dm2)

2、師問:根據我們剛才的學習,小熊遇到的困難你們可以幫助它解決了嗎?我們只要知道長方形的什麼就可以算出水池的面積了?課件出示水池的長和寬,同學們幫助小熊計算一下水池的面積吧。8×5=40(m2)

四、鞏固練習。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4cm6m

六、説板書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