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彙總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01K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彙總9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義、公式、符號和單位。

能力目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速度的引入;

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圖表、v—t圖、及思考與討論;

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加速度是力學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運動學與動力學的橋樑,也是高中一年級物理課中比較難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還抽象。對加速度的概念的建立過程及物理意義的理解,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對“速度的大小與加速度的大小沒有直接的關係,速度變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這是本節的難點。

三、幾點想法

1.關於概念的建立過程

在建立加速度概念過程時,基於加速度太抽象,讓學生首先感受。讓他們感受的第一層是運動物體有速度,第二層是運動物體速度有變化,第三層是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有快有慢。從而自然地引入描述運動物體的速度變化快慢的必要性。

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從何而來?提供現有數據給學生,還是學生自己做實驗獲得?我兼顧了兩者。本節課的關鍵是對加速度的理解,開始不宜通過實驗來自己獲取數據,否則會喧賓奪主。在提供數據時考慮到學生對數據的可信度,提供了身邊的學生感覺到的百米起跑和電動車起步,去消了學生的對數據的質疑。而在最後又通過紙帶讓學生自己來獲取和處理數據,以期他們對加速度有更深入的理解。

2.問題的設置

思考與討論1:主要是引導學生建立和理解加速度的概念,關於表格我沒有自己填入,是想引導學生養成對多數據的對比和處理列表和做圖的習慣。在練習3中讓學生自己列表和填表,進一步滲透這種思想。

練習1:主要是加深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以區別加速度與速度和速度變化量的意義。這是本節課的難點。

思考與討論2:引導學生體會圖象在反映加速度的優點,加深對v—t圖象的理解,如何從圖象中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教材和高考對這一點有很好的體現。

練習2:由思考與討論2的定性描述到定量描述。使學生對加速度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對加速度的向量性做一個強調。第一問的設置暗示學生不要把物理學成數學。物理中圖象的信息量要遠大於數學中圖象的信息量。

練習3在以上表述過。

3.暫時淡化三個問題

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向量,在直線運動中與速度方向的關係,由什麼來決定待引出牛頓第二定律再研究;

第二,平均加速度與瞬時速度的關係。

第三,曲線運動中速度的變化的快慢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一些粗淺的看法,不妥之處懇請專家、老師們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屈原列傳》(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教學過程和説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屈原列傳》是魯教版必修三第二單元中的一篇,它與《記念劉和珍君》《最後的常春藤葉》組成了“生命的讚歌”這一模塊。司馬遷通過記述屈原的一生,表現了屈原對楚國興衰存亡説起的重大作用,讚頌了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時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氣和歎惋之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學生閲讀與鑑賞文言文的要求是:閲讀淺易文言文,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文章內容,基於此,我從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個方面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習本課出現的重點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文言句式。

2.瞭解屈原的生平事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和正直品德。

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掌握本課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判斷、介賓後置、被動等句式。

二、説教學方法

由於本文是一篇文言人物傳記,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和學生實際,我準備採用朗讀法、點撥法和討論法等方法進行教學。

朗讀法使學生由讀促悟,由讀入境。

教師的點撥和學生積極的思考相結合,既拓展了學生思維的深度,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討論法加強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關於學生的閲讀方法,以“圈點讀書法”為主,學生養成讀書動筆的好習慣。

此外,我準備採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我準備按照一下五個環節展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世間短暫的是生命,永恆的也是生命。那麼正值青春妙齡的你們會怎樣譜寫自己的生命讚歌呢?相信你定會從吟唱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一代“愛國詩人”——屈原身上,收穫很多。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屈原列傳》

第二環節: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本課含有較多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如:“離騷者,猶離憂也”中的“離”通罹難的“罹”, “齊與楚從親”的“從”通“縱”,合縱的意思等。

“秦虎狼之地”中的“虎狼”是名詞做狀語。還有判斷句如“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等。被動句“為天下笑”等。

字詞是學生讀懂文章的基礎,我請數位學生通過逐段朗讀結合老師的講解,梳理文中的文言實、虛詞和文言句式。疏通字詞和句子後,我請學生默讀課文,劃分層次,提取圈點出關鍵詞。學生可邊讀邊思考。此外,對於文本的第12自然段,出現了屈原和漁父的對話,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求知慾。

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理清文本思路,概括要點,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為下一步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做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

文本的第三自然段是記敍、議論和抒情相結合的典範,也是歷來評價屈原的重要文字,所以我以兩個問題為線索,請學生重點研讀此段。(用多媒體出示題目)

問題一:屈原寫《離騷》的原因。

問題二:請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文中記敍,議論和抒情的句子。

問題一學生可以在文本中用原文回答:“蓋自生怨也”和“憂思而作離騷”,使學生能夠體會屈原受冷遇和排斥的痛苦,以及他面臨困難時表現出的高潔品質。

問題二學生首先通過文本具體句子區分這三種寫作方法,進而體會司馬遷在記敍的基礎上發表議論,在議論中又表達感情的寫作手法。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

接着,我讓學生重點研讀文本4-11自然段,並出示討論題:《屈原列傳》是屈原的傳記,為何卻用7個自然段的大篇幅寫懷王和其他人?

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基本可以明確作者這樣寫是為了通過寫懷王的昏庸反襯屈原對楚國的重大作用和表現他的高潔品質,然後我在加以點撥。

第五環節:課後作業

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是掌握實、虛詞和文言句式,並且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因此我的作業為:對本課中出現的通假字、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形式整理歸類,並做相關練習。

四、説板書設計

屈原列傳

司馬遷

(1)—(2)—(3)—(4—11)—(12)

任———疏——怨——黜——遷——自投汨羅

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本課的主要內容呈現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同時理清脈絡。

説課稿 篇3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選自高一政治必修2第一單元第二課第四框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到了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瞭解到公民享有監督權,這為本框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本框題承接了教材第一課“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的內容,又為後面第四課“權力的行使:需要監督”的學習埋下了伏筆。所以學好本框題的內容,為以後知識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框題的核心概念是“監督”。即要求學生了解公民監督的對象、範圍;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以及要負責任地行使公民監督的權利。所以,確定本框題的重難點是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渠道;公民實行民主監督的意義以及公民如何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二、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第一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到我國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和自由,監督權是公民的其中一項政治權利。而《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這一框題進一步詳細地闡述在不同情況下,公民應該行使監督權裏的哪個權利,可以通過什麼樣的方式去行使;行使監督權有什麼意義以及如何行使的問題,讓學生對公民的監督權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在學習過程中,面對複雜的生活,學生要正確判斷並選擇正確的方式行使自己的監督權是學生面臨的一個難題。

三、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瞭解監督權的內容;理解行使監督權的渠道、意義以及方法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和能力,逐步增強和提高學生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和實際本領;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讓學生充分認識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權利,勇於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監督權;同時引導學生要負責地實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體會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本着遵循新課程理念的要求,結合本框題內容,我選擇了小組合作探究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教學模式。在學生小組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採用比較法和分析歸納法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

五、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

由複習前面學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

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培養學生對知識之間的聯繫的能力。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

2、重、難點的突破過程: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的安排,我把本框題的內容分成四個主題:監督權知多少;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系生活,究怎樣行使監督權。課堂上,各組學生討論得出本組的觀點,而後進行闡述交流。小組之間共同學生,完成本節課的目標,教師只是起到主導的作用。

第一組:監督權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主要是圍繞監督權的內容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説明監督權的內容。

第二組:行使監督權的方式知多少,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的渠道展開,用具體的事例説明民主監督的渠道。

第三組:矚社會,看為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實行民主監督

的意義展開。

第四組:系生活,究如何行使監督權,這一組的學生圍繞行使監督權的方法展開。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會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民主監督的渠道的內容分析,對此教師必須加以糾正。根據學生所講的內容,運用多媒體展示適當的練習,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同時,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先由學生就本節課學習的幾個問題進行小結,而後教師再加以補充,着重強調知識要點,分清本節課的重難點。

4、板書設計:

三、民主監督:守望公共家園

1、民主監督權的內容:

2、民主監督的渠道:

(1)信訪舉報制度

(2)人大代表聯繫羣眾制度

(3)輿論監督制度

3、實行民主監督的作用:

4、實行民主監督的要求:

六、教學效果評價

本節課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受到重視,能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運用多媒體現代輔助教學,較為直觀地展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特別是對於學生探究出的知識點,能及時給出適當的練習加以鞏固。當然,在探究和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及時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以利於不斷改進教學方式。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好,老師們好!

今天説的課題內容是《三峽》。《三峽》這篇課文選自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這篇文章被選入歷屆初中語文課本。編者把這篇課文編在人教版語文課本八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第一課,是因為它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寫景抒情的文章《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觀潮》、《湖心亭看雪》和《詩四首》相比較,《三峽》更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它不僅僅是一篇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更是一篇文學價值極高的山水名篇。閲讀這樣的作品,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那麼,我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要求學生學習些什麼呢?根據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我擬定了三個學習目標,即知識目標:積累文言詞彙,背誦課文。新課標要求,初中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文言文,能背誦優秀詩文80篇,《三峽》是指定的背誦篇目。文言詞彙包括一個通假字闕通缺,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二、能力目標:在背誦課文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課文先總寫三峽的山,按夏、春冬之時和秋的季節順序分寫三峽的水。寫出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悽婉美。並理解作者凝練生動的筆墨,大筆點染細處着墨的寫法。三、情感目標:感悟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其中,背誦課文和理解課文的內容和寫法是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那麼,我們如何來實現預定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怎樣來突出學習重點和突破難點呢?需要多少課時才能完成學習內容,在上課之前有些什麼準備,將採用什麼學習方法和手段以及什麼樣的過程來實現學習目標呢?

由於本文篇幅不長,一共兩百字不到,語言有節奏感,易於記誦,我只安排一課時即可完成學習任務。但這必須是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

説到預習,今天我在這裏要特別地説一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往往忽視了預習指導。一般來講,在上新課之前就給學生説一聲預習第幾課,最大限度在黑板上寫上預習哪一課,等等字樣就了事。指導學生預習光是停留在這個基礎上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指導學生預習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要預習什麼內容,要實現什麼目標,要達到怎樣的要求,怎樣來實現這些目標,怎樣來達到這些要求。比如學習《三峽》,要求學生要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認識生字,能理解課後第二題所列詞語的意思,要基本能背誦課文。如果老師在上新課之前指導學生達到這些要求,那麼上起課來就很輕鬆,學生的興趣也濃厚,學習的效果是可以想象的。

所要準備的教具也簡單,就是幾頁PPT文稿,即三峽的地理位置示意圖一張,瞿塘峽風光圖一幅,夏季三峽風光圖一幅,春季或秋季風景圖一幅。

所用教法,主要以學生朗讀為主,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探究學習,理解課文內容和寫法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還有比較學習法。

下面我説教學流程。

第一步,導入課題。

先從舉世矚目的三峽水利工程説起,導入課題,然後展示三峽地理位置示意圖,這樣,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能讓學生對三峽的地理位置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第二步,文學常識介紹。新課標要求學生了解課文所涉及的作家作品知識。這一課,要讓學生了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和文學家,要讓學生了解他的地理著作《水經注》不光是一部學術價值極高的地理著作,它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文學著作。

説課稿 篇5

向惠瓊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揠苗助長》,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設計理念、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環節來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揠苗助長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是寓言兩則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理解這則寓言故事所藴含的寓意,對二年級學生來説是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在總結領悟道理時。為此,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農民急性子的形象渲染,重

視揠禾苗、盼禾苗長高的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從而得出大道理。

而且二年級學生第一次明確的接觸寓言這種文章載體,如何讓學生在這則寓言中學會欣賞寓言故事,瞭解寓言故事的特點,為今後的寓言學習及課外讀書拓展打下基礎,為此我們做了以下教學目標及教法學法。

二、説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和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為有效實現教學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功能,設置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寓、揠、焦、喘、截”五個生字,以及多音字“轉”;會寫“焦”字。

2、知道什麼是寓言,瞭解寓言的特點,知道故事的寓意。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重難點

為有效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實現教學行為的有的放矢,依據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設置教學重難點。1、會講故事。2、知寓意

四、教法與學法

依據新課程改革精神與學生認知發展現狀,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實現知識的鞏固與遷移,我採用了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問答法等常用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過程中按方法引領,閲讀感悟的方法展開教學。在本課的教學中,着重引領學生通過圈詞語、悟心情的方法來學習寓言故事。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展開閲讀和感悟。

五、説設計理念

“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教學寓言故事,重在讓學生理解寓意。而寓意的理解,又必須通過具體的語言感悟和故事情節的解讀去落實。因此,本課教學設計注意了2個重視:重視故事情節的理解,重視重點詞句的感悟。

六、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由學生已知的寓言故事引出本課小故事,由已知引新知,激發興趣。

二釋題

三初讀感悟

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概內容,併為生字學習打下基礎。

四圍繞“急”字對課文展開深入探討

以急為中心,通過詞語、來領悟人物性格,並學習寓言故事的表達特點,為今後寫話、寫文做好鋪墊。

五講故事

根據課文要求,寓言故事是通過人們口口相傳才得以保存下來,其中所藴含的大道理也需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所以學會講這個故事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六推薦書目

課外延伸,提高學生的讀書興趣。

七板書設計

為突出重難點,便於學生識記,採用如下結構式的板書

揠苗助長

焦急辦法枯死

( 急於求成違背規律)

寓言 小故事大道理

八教學反思

以上教學設計教學預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反饋做出調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為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使語文教學更好的為生活生產服務。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魚游到了紙上》課文記敍的是“我”去玉泉觀魚,認識了一位聾啞青年,發現他畫的魚栩栩如生,就像在紙上游動一樣,讚揚了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課文以聾啞青年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為主要線索,隨着“我”對他認識的不斷深入,一位勤奮專注、畫技高超的殘疾人形象躍然紙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來越濃。寫成了這篇內容生動、具體的文章。

教學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以“魚游到了紙上”為線索,抓住重點的詞語來理解文章的段落、語句,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素質。

【目標確立】

根據中年段 “如何抓住重點詞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文章內容,更好的落實三維課程目標” 校本教研研究的問題,我確定了本課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抓住描寫聾啞青年畫魚和觀魚的句子進行訓練。

2、能力目標:

(1)有目的的進行課文朗讀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

(2)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課文,學習作者細緻觀察和描寫人物的寫法。

3、情感目標: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聾啞青年做事勤奮、專注的精神,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品質。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體會文章説明的道理,受到啟發。

【教學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的關係。

【教學設計與教學特色】

一、欣賞名畫,導入新課;師故設懸念,生巧解課題。

師生一起欣賞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鄭板橋的竹。欣賞後,請生談談這幾幅畫畫得怎樣?教師適時引導:今天,我帶大家一起走進一位能讓魚游到紙上的“特殊”畫家,那就是27課《魚畫到了紙上》(教師有意把“遊”板書成“畫”)。當生質疑時,師故作愕然,問道:“不對吧,魚只會在水裏遊,怎麼會游到紙上呢?”請生回憶課文內容回答,巧解課題。

(導入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課件讓學生欣賞名畫,感知畫畫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樣,體會畫家技法之嫻熟,巧妙導入新課。我又想到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鐵一樣把學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創設一個生活場景,從俗語導入,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題:為什麼是遊而不是畫。)

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一)出示問題1:課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請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用“——”畫出有關句子,並説説自己的體會,有感情朗讀。

1、學生自讀課文,圈點勾畫,體會字詞句含義,有感情朗讀。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品味語句並藉助多媒體來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其體會青年畫家技法之高超。

(二)問題2:這位聾啞青年為什麼能把魚畫的鮮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紙上?請一邊默讀課文,一邊用“~~~~”畫出有關句子,體會字詞句的含義,將你的感受讀出來。

1、學生進行“讀——思——畫——批——讀”,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內進行交流。

3、全班交流。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並用多種方法閲讀,如:指名讀、範讀、比賽讀、評價讀等,體會青年人雖然聾啞,但專注和勤奮,這是他畫的魚之所以栩栩如生、贏得了大家讚歎的原因。

(三)交流:“魚游到了紙上”與“游到了心裏”之間有什麼聯繫?

(四)美讀課文。此時學生心裏對聾啞青年的專注、勤奮產生了敬佩之情。以輕柔音樂為背景,請學生隨着音樂美讀使自己感受頗深的句子,昇華情感,積累語言。

(研讀課文這一環節,體現了以下四個特色:

1、結構清晰。整個環節緊緊圍繞着“魚游到了紙上”這一主線展開了兩個問題,即“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魚游到了紙上?”“聾啞青年為什麼能把魚畫得栩栩如生,如同魚游到了紙上?”

2、語言文字訓練。特別突出了讀的訓練,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文中描寫青年畫魚、觀魚的情節語句優美,讓學生多朗讀、感受,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體味意境;讓學生在朗讀、分析中理解詞意,體會句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和讀書習慣。語言文字訓練還體現在:我指導學生觀察文中插圖,結合圍觀人的語言、神態、動作想象當時議論的情景,這一環節培養學生觀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語言文學訓練真正落到實處。

3、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青年畫魚、看魚的圖畫和有關句子,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並把其中的重點詞語如“呆呆地、靜靜地……”用鮮明的顏色突出,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句意。

4、突破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與“魚游到了心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難點,我引導學生嘗試用關聯詞語“之所以……因為……”和成語“胸有成竹”來理解兩者之間的聯繫,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三、拓展延伸。

1、從這位青年由“心中有魚到紙上游魚”的學畫過程,我們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樣的優秀品質?

2、交流課前蒐集到有關勤奮刻苦、專心致志的名人故事。

(拓展延伸環節以故事感染學生,使學生學習勤奮、專注的情感得到進一步昇華。)

四、鼓勵學生學習青年和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總結全文。

青年畫魚取得成功,得力於反覆觀察,積累了很多有關金魚的材料,心中有魚才能落筆生輝。作者寫這位勤奮、專注的青年,同樣得先進行觀察。那我們今後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樣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會取得成功。

説課稿 篇7

説活動教材

關於目標“促進幼兒對周圍的社會環境關心、熱愛的情感,理解和遵守社會行為規則,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在我的理解中,社會行為規則是那些預先以成熟的方式存在於現成的社會關係和社會制度中的規則。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必須無條件地適應、內化、遵守這些規則,很明顯,這是一種他律的規則。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製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如何保護地球、保護我們的生存空間已經迫在眉睫。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雖然不可能都直接從事環保工作,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環境保護不僅僅包括動物、森林的保護,防止大氣和水的污染這樣一些“大事”,也包括我們周圍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各種“小事”。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美麗的花壇旁邊有人們丟棄的果皮,穿着時髦的阿姨會隨手丟下用過的餐巾紙。這些現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下一代對待生活的態度。畢竟,幼兒期的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他們並不懂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別人這樣做,他們也會這樣做。作為老師應該用各種方式讓幼兒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要讓幼兒明白不文明的行為對我們社會、我們的生活所造成的危害,要讓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周圍環境,關注自身的生存空間,養成講衞生、愛清潔、愛護環境的好習慣,使他們在內化的過程中成為良好行為習慣的宣傳者、執行者,並將良好的習慣泛化到周圍人身上,從中找到快樂。

“垃圾”作為幼兒生活中常見的東西,我們可以將它分為以下幾個類型:

選擇“垃圾回家’’作為教材,使幼兒瞭解我們生活中的垃圾,哪些可再利用,哪些不可回收,哪些是有害的,讓幼兒在丟棄垃圾時就能做到分類投放,真正做到讓垃圾“回家”,萌發幼兒愛護生存環境的情感,從小幫助幼兒樹立環保意識。

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立意旨在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幫助幼兒瞭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衞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2.活動重點:幫助幼兒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3.活動難點:是為環保宣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分析]垃圾的種類繁多,有些可以回收再利用,有些不可以回收,有些對人類有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確實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將它定位為活動重點。讓幼兒將環保行為在自律的基礎上用各種有效方法去監督、宣傳更是不容易,因此我將它定為本次活動難點。

為解決這些,在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錄像、科教短片、情境等活動,又為幼兒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有利於幼兒將環保活動持續進行。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在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基礎上,本次活動目標及重難點幼兒可以接受。

説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兩段錄像短片(整潔和髒亂小區的環境錄像、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的科技短片)。

2.知識準備:請幼兒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的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收集有關生活中垃圾的相關圖片。

説活動流程

環節一:瞭解垃圾的來源。

採用方式:播放錄像(錄像內容:整潔美麗的小區.又髒又亂、蚊蠅飛舞的小區景象),提問討論。

提問設計:“你們喜歡哪個小區,為什麼?”“垃圾從哪裏來?”“垃圾有什麼危害?”

解決的問題:讓幼兒瞭解滿地的垃圾是因為人們不講衞生,隨意丟棄雜物而造成的。骯髒的環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許歲危害,使幼兒產生送垃圾“回家”的願望。

環節二:瞭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

採用方式:播放科教短片:垃圾的分類和處理

提問設計:“垃圾可以分成幾類?”“哪些垃圾可以重新回收?”“我們該怎麼做?”

解決的問題:通過短片讓幼兒瞭解垃圾的種類及不同的處理方法,知道有些垃圾可以回收,有些垃圾對人體有害,對我們的生存環境有影響,從而產生分類丟垃圾的意識。

環節三:送垃圾“回家”

採用方式:親身嘗試,將實物垃圾送到環保垃圾筒內。

提問設計:“你們認識這個垃圾筒嗎?為什麼它們有不同的顏色?”

“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不可回收垃圾筒是什麼顏色的?有害垃圾筒又是什麼顏色的?你們能將這些垃圾送回它們的‘家’嗎?”

解決的問題:認識環保垃圾筒,瞭解綠色代表可回收垃圾,黃色代表不可回收垃圾,紅色代表有害垃圾。在送垃圾“回家”的遊戲中,能正確分類投放,幫助幼兒樹立環保從我做起的意識。

環節四:設計“環保標誌”。

採用方式:結合自身説説我們該如何保護環境,引出設計“環保標誌”。

提問設計:“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該做些什麼?”

解決的問題:鼓勵幼兒為環保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爭做“小小環保宣傳員”。設計“環保警示標誌”,張貼“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等宣傳畫。

活動延伸:收集廢舊材料,投放在活動區中,具體內容如下:

活動區

材料收集

方法

美工區

可樂瓶、紙盒、果凍盒、各種玻璃瓶

製作小娃娃、掛件、裝飾瓶子;製作環保服裝;環保宣傳畫展

棋類區

可樂瓶蓋

製作環保棋

音樂區

各種罐子、瓶子、美工區製作的環保服裝

製作成樂器,進行伴奏。進行時裝秀表演

計算區

小木棍、貝殼、紙盒

練習數數、製作幾何體

建築區

各種紙盒、瓶子

作為建築的輔助物

説活動特色

1.生活教育的理念。此次活動的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設計理念來源於生活,通過垃圾引出環保,從生活中小事體現環保這件大事,以小見大,激起幼兒關注生存的環境,樹立環保意識,並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活動中.獲得了無窮樂趣,也懂得環保從身邊點滴做起這個道理。

2.先進的視聽教育手段。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傳輸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並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範圍寬廣的特徵,在這個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幼兒比較形象地瞭解環境污染帶來的危害,並很快獲取一些垃圾分類的知識,加深了幼兒的感性認識,加快了獲取知識的速度。

3.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一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是其他教育活動的引子。通過本次活動,使幼兒更多地關注我們生存的空間、生存的環境,這是本次教育的潛在效應。活動的延伸在於激勵幼兒做一個環保小衞士,做一個環保宣傳員,如何做好這些留給幼兒非常大的創造空間,從而也生成了許多其他環保教育活動,體現了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説學生、説目標

本文節選自《胡適自傳》,自傳式的語體特點和極有分寸的語言,讓讀者覺得彷彿在和一位謙謙君子拉家常。從他樸實而又飽含真情的語言中,瞭解到一位具有優秀品德的母親,瞭解到母親以迷人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兒子,瞭解到兒子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

新課標要求:“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

八年級的學生由於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逆反心理較重,往往把母親的囑咐當成嘮叨。藉助這篇美文,可以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明確自己的一切都來自母親。鑑於以上兩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深入走進文本,讀懂母親的優秀品格,讀懂母親的愛子之心。

2、理解作者借典型經歷和對比手法塑造人物的方法。

3、品味文章語言,從中領悟母親對兒子的深遠影響。

二、説教法與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計劃運用“自主閲讀”教學法和“主問題引領”教學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體驗、感悟和思考。這一教學重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落實學生主體地位,是自學與輔導的密切結合。學生學習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點評畫法和自主探究法。

三、説教學過程

(一)親炙文本,走近母親

1、從談胡適的不凡成就來自母親的教育和影響導入,讓學生把目光鎖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激發學生解讀母親的興趣,拉近和文本的距離。

2、字詞教學

字詞教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主要通過學生自查工具書解決,老師指導學生梳理、歸類、積累與運用。像“野蠻”這樣的詞,老師重點講授,告訴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含義。

3、整體感知

學生速讀課文,用這樣的句式説話:“讀了胡適的《我的母親》,我覺得————————。”學生會從多個角度談感受,設計這個話題的目的就是鼓勵學生多元的、個性化的解讀文本。

(二)提綱挈領,認識母親

1、説故事

學生互相説説文中的故事,這樣既回顧了主要情節,又訓練了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利於合作探究。

2、大屏幕出示表格,讓學生對應表格進行自學。

母親-兒子 後母後婆-哥嫂 年輕的寡婦-五叔

典型

經歷

人物

形象

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

這個表格給學生理出了三條線,第一條是母親和兒子,第二條是後母後婆和哥嫂,第三條是年輕的寡婦和五叔,學生對應每一組人物關係敍説典型經歷和人物形象,最後一欄是總結以上三方面,説説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歸結到文章的主旨上去。這個設計把全文的內容、人物、主旨都濃縮在這個小小表格中了。

此表格提綱挈領的梳理了層次、情節、人物關係,學生分析人物形象更有針對性,會充分認識母親以不同身份處理不同事務表現出的人格魅力,從而被母親的優秀品格所征服,而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

3、抓出對比

教一教:教師要在學生自以為一望而知實則一無所知的地方着力,適時的教,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例如:我是這樣教的,母親處理表格中後兩件事的態度截然相反。對待妯娌間的鬧氣,過程是:忍——躲——輕輕地哭;結果是:主動鬧氣者捧茶相勸,母親止哭。對待五叔的侮辱,過程是:氣得大哭——當面質問;結果是:五叔當眾賠罪,母親才肯罷休。從過程到結果對比明顯,所以學生也會馬上領悟,此時再讓學生走進文本,尋找其他的對比手法,既給了學生抓手,又深入挖掘了文本,引領學生走得深一些,讀的透一些。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着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麼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説“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在有趣故事的敍述中,揭示了一個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兒女應該以實際行動為父母分擔生活重擔。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説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意思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説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因此,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噹噹媽媽、噹噹老爺爺、噹噹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並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後“讀讀説説”的練習。

第二課時:複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課前,製作相關課件。

七、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於:

1、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體驗激情:由於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繫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關於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閲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絃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複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採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説,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誇獎,並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繫,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誇獎,模仿媽媽誇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後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後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盎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體悟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閲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裏所觀察並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説的話,並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讀完畢後,讓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説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鑑。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説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台: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誇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誇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啊?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説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覆的揣摩使情感得到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範朗讀,聲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於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個媽媽平淡、緩和的語氣。在充分的閲讀實踐中,孩子們揣摩領悟了三個媽媽的不同內心,表達出了三個媽媽的不同情感。更重要的是落實了語言訓練,培養了學生語感。

(三)尊重教材特點,引導情感表達

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是這套教材中非常顯著的一個特點,在每個《語文園地》裏都有“我的發現”這樣一個內容。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養成善於發現的習慣,逐步掌握學習的方法,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通過自主發現,領悟文章深層含義的環節。孩子們在仔細閲讀第八自然段的基礎上,從“直晃盪、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這些細小的地方發現水桶很重,並通過兩次朗讀來突破課文難點:第一個層次的讀——探究朗讀:依據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讀表現出水桶很重;第二個層次的讀——動作體驗讀:藉助肢體語言,用帶上動作的朗讀強化出水桶很重,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股對媽媽的體貼、關愛之情:媽媽提水多辛苦啊!媽媽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來幫幫她呀!為了更進一步發現三個兒子對媽媽的一片真情,學生會馬上在課文中找出相應的地方,並非常明晰地圍繞第三個兒子的做法進行朗讀體會。

(四) 模擬文本情 境,促進情感昇華

為了順利突破課文難點,我抓住學生喜歡活動,樂於表演的特點,模擬出一個老爺爺和媽媽對話的場景,讓學生通過扮演角色的方式,去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和動作,並有聲有色地朗讀出來。隨即,老師又以旁觀者的身份,與文中的老爺爺進行對話交流:“咦,這兒明明有三個兒子,可你為什麼只看見了一個兒子?您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兒子啊?”最終突破了難點,課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顯現出來——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接下來,在孩子們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來誇誇第三個兒子,掀起了課堂又一次高潮。最後,我們將對課文的中心進行一個拓展填充,孩子們也就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孝順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們愛父母的感情有了質的昇華。

(五) 關於板書

三個兒子

媽媽 兒子

1、 力氣大 1 翻跟頭

2、嗓子好 2 唱歌

3 、沒什麼特別的 3 提水 真正的兒子

這樣板書,既簡潔明瞭,又是對課文內容的最簡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