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與山為鄰》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45K

《與山為鄰》是人教版《歷史與社會》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本課通過垂直的牧場、如畫的梯田、熱鬧的山谷三個典型的案例,來表現山區人民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條件,營造出了一幅幅美好的生活圖景。

《與山為鄰》説課稿範文

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觀察﹑發現和理解不同區域的自然與人文特徵,通過典型案例,比較不同地區的人們在各自的自然環境條件下,人們社會生活與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以及人地關係方面的主要問題。

根據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和把握,結合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及初中學生的心智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哈薩克牧民的遊牧生活;欣賞哈尼人的梯田文化;關注盧索旅遊業的發展。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認識山區發展的特點及其與當地居民生產和文化之間的關係。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與自然和諧相處、可持續發展的生存意識及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根據教材內容、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水平,我確定本課的重點是:天山山脈的垂直牧場,哀牢山區的梯田景觀。難點是:哈薩克牧民利用山地牧場的科學道理。

為了使學生的稟賦和潛能充分開發,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閲讀法,即讓學生聯繫文字和圖片資料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閲讀教材,為探究性學習奠定基礎。

(2)合作學習法,即以小組為學習單位,組員分工合作,人人蔘與,各圍繞某一個問題開展學習,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智能。

(3)討論法,通過小組討論,羣體討論,使問題得到拓展和延伸。

在學法指導上,為促進學生崇尚知識追求真理,儘量營造一種寬鬆的學習環境,主要採用學生説、同桌相互説、小組討論的形式,培養學生正確表述問題的能力;採用學生自己評價,互評互判互補,體現評價的多樣性,增強自信心,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山區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熱愛祖國、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

為增強教學的直觀性,提高教育教學的效能,我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選擇多幅簡便易得的景觀圖片,並親手繪製教學掛圖,同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蒐集各種資料,多渠道獲取信息,以彌補教學資源的不足。

課堂教學是完成上述構想的最佳途徑。因此圍繞上述構想,我設計本課的教學程序有:創設情境導入新課;自主學習,綜合探究;信息交流,互評互判;整合知識,延伸拓展。依據這一邏輯順序,層層遞進。

第一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我採用激情導入法,用《我們新疆好地方》的優美歌聲將學生迅速帶入到天山山脈的垂直牧場中,使學生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

第二步:自主學習,綜合探究

根據教材內容及課前準備的相關資料,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並佈置相應的討論題。學生分組討論,教師適時點撥,並展示相關內容的圖片及掛圖資料。

第1小組的討論題是:哈薩克牧民是怎樣利用山地草場進行垂直放牧的?其中包含哪些科學道理?

第2小組的討論題是:哈尼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條件進行生產和生活的?怎樣理解“梯田是小夥子的臉”這句話的含義?

第3小組的討論題是:你認為盧卡索的旅遊業給當地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面的影響?

第4小組的討論題是:轉場、梯田、滑雪分別怎樣影響着當地人們的社會文化生活?

通過閲讀,使學生掌握基本論據,瞭解了天山、哀牢山、阿爾卑斯山區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論點,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此突破重點和難點。同時,組內的合作與交流也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而教師則是促其成功、幫其成材的引導者、領航人。

第三步:信息交流,互評互判

各小組選派代表將本組內的討論結果進行展示,組內成員相互補充,其他組的成員也可參與分析評判。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取長補短,共同領悟山區的資源與發展之間的和諧之美。

第四步:整合知識,延伸拓展

新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

為點燃智慧火種,在這一過程中首先引導學生歸納山區發展的特點,然後展示多幅山區發展的景觀圖片,指出:我國是個多山的國家,每個山區都有自己的特點,所有的山區也都可以吸取這三個地區的經驗,也可創造更新更美的生活。課後請同學們調查某個山區,説説當地人是怎樣利用山區資源的,其中哪些措施值得推廣,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以“我看山區的發展”為題寫一篇調查報告,以此培養學生用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規律的觀點去看待區域的發展,從而使理智和情感得到新的昇華。

總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前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中心,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本,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的,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為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不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競爭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