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關於高中生物説課稿彙總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94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説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關於高中生物説課稿彙總8篇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説明文,介紹的是關於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生物入侵者”標題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説明對象,然後具體介紹什麼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後寫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採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説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説教學依據: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可以從熟悉的外敵入侵的方式,再轉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其次閲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瞭解大概文意。

三、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等詞語的意思,並學會運用。2、瞭解文中介紹的生態環境知識,瞭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運用的説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瞭解生物“污染”,增強防範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説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二)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説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閲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説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説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據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於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蜕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於一旦。那麼薇甘菊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二)、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

1.給重點字詞注音。

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説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於5個要點)

3.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

4.本文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找出來並説説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三)、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並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覆的,向老師提問。

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後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麼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現過生物入侵的現象嗎?

(四)教師展示學生收集的信息: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

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地氣候明顯乾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

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地蝦,造成當地蝦在許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看來,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採取了嚴格的防範措施。

(五)遷移拓展:

1、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説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信息,並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説明文,採用邏輯順序説明事理,條理清晰,説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範的説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鑑。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範意識,加強生態意識,瞭解當地自然風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七)板書設計:

是什麼 邏輯

生物入侵者 怎麼樣 順

怎麼辦 序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進行分析。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第________單元,第_______章,第_______節。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為過渡到本節的學習起到了鋪墊作用。

二、説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將從知識、能力、情感三方面確定本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2。能力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判斷、辯認活動中培養學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體會到生物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意識,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體驗生物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生物就在身邊,培養應用意識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較順利用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四、説教法

眾所周知,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者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法上我主要體現“啟發式”的理念,並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增加教學的新穎性,同時我還採取1、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2、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五、説學法

我們常説:“現在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

這節課我主要採取一下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通過小組間的合作,學生參與整個課堂及課下活動,既發揮了集團軍的作用,學生也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合作和交流。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探究去發現知識,逐漸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最後,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説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基礎上,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第二環節:學習新知(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強化認識

第四環節:練習鞏固

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設計練習時儘量地做到科學、合理,體現一不定期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難易適中。我首先安排了__________________。

七、説板書設計

以上就是我對“___________________”一課的設計過程,我的説課完畢,謝謝大家!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水分代謝”是高中生物第二章的重點內容,它與前面所學知識如細胞成分、結構及植物根、莖、葉結構等內容聯繫非常緊密;也為今後學習“礦質代謝”、“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內容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瞭解植物細胞的吸脹吸水;水分的運輸和利用。

(2) 理解植物細胞滲透吸水的原理,水分散失的方式和意義。

(3) 通過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進一步理解滲透吸水的原理。

2、能力目標

通過滲透理論分析和實驗驗證的方法,培養學生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實踐價值,增強學生關心生產,關心水資源的利用等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滲透吸水的原理、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

因為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理解影響植物細胞吸水的各種因素,植物體內細胞間的水分傳遞和植物整體水分吸收、散失原理,並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獲得細胞吸水和失水與環境溶液濃度的關係的感性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以及影響細胞滲透吸水的內外條件。

教學難點:分析滲透原理,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在滲透作用中,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通過半透膜向濃度高的一側滲透,這涉及到生物學知識與物理學知識的結合,對此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另外,引導學生如何從實驗現象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失水,從而進一步理解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有一定的困難。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滲透裝置”的小實驗,“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的整個動態過程呈現在學生眼前,而在動手實驗中,整個動態過程用肉眼是觀察不到的。通過動態演示整個過程就能把複雜的問題具體化,抽象的問題形象化,這樣的教學情景對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着良好的作用。

二、 説教法:

1、探究教學法:這節課知識的理性較強,因而採用探究教學法更符合教學內容。創設聯想,提出探索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推理 用教學媒體對學生的推理結果進行驗證 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探索結果。

2、直觀教學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三、 説學法:

主動學習法:通過設疑引入,邊講邊演示動畫,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教師層層設疑,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點,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 説教學過程:

(一)關於引言:

俗語導入創建輕鬆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慾。俗話説“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一棵大樹是如何將土壤深處的水分吸收並運輸到樹梢?水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中有什麼作用?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水分的吸收,以及運輸和利用、散失即水分代謝過程。

(二) 關於新課教學的安排

1、讓學生清楚植物根尖的結構,教師採用邊動畫演示邊講解,目的是讓學生回顧初中所學的知識 ,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是根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這樣為理解成熟植物是一個滲透系統做準備。

2、 利用多媒體演示 “滲透裝置實驗”

創設情景,提出探究問題:過一段時間,裝置會出現什麼現象?為什麼?液麪會不斷地上升嗎?

學生推測:

A、燒杯中的水進入漏斗

B、由燒杯進入漏斗中的水多於由漏斗出來燒杯的水

利用電腦動畫從微觀方面演示水分子出入半透膜的過程,對學的推理進行驗證,同時講清楚半透膜的性質,驗證B的正確性。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滲透裝置應具備的條件:

(1)滲透裝置的條件:

A、半透膜。

B、半透膜兩測具有濃度差。

(2)滲透作用:水分子或其它溶劑分子通過半透膜的擴散。

[進入下一個探究話題]

提出探究問題:成熟的植物細胞為什麼主要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是否也具有發生滲透作用的條件?

出示成熟植物細胞結構,及與滲透裝置的比較圖,培養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對比加深理解,驗證了成熟植物細胞也是一個滲透系統。

教學預測:大多數學生可能會把細胞膜當成半透膜,教師進行比較講解原生質層具有半透膜的功能。

設疑引入:既然成熟的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怎樣設計一些實驗來驗證它呢?細胞在吸水或失水時的形態又如何變化?

3、教師電腦演示動畫“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的實驗”,同時層層質疑:造成質壁分離的原因是什麼?細胞壁與原生質層之間的空隙充滿了什麼物質?為什麼?死細胞能否發生質壁分離?對外界溶液濃度有何要求?把已發生分離不久的細胞放入清水又會發生什麼現象?

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失水

[細胞液]>[細胞外溶液] 細胞滲透吸水

讓學生討論:如果不用濃蔗糖溶液而用NaCl溶液,細胞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這樣可以及時反饋學生所學的知識,並用動畫對學生結論進行驗證。

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成熟區的表皮細胞具有大液泡是成熟的植物細胞,靠滲透作用吸水,在什麼條件下,這些具有根毛的表皮細胞會吸收地壤中的水分呢?這與成熟區細胞是吸水最活躍的部位相呼應。

討論:農業上提倡“薄肥勤施”,如果一次性施太多的肥料,很容易引起“燒苗”現象?為什麼?請同學們根據今天學的滲透原理來解釋。

通過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學以致用。

4、 電腦動畫模擬植物根吸水、利用、運輸、散失的全過程,既縮短了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舉日常實例讓學生歸納蒸騰作用的意義。

(三)結合實際進行課堂小結:植物的移栽,要注意保護植物的根毛,同時要去掉大部分葉片,以利植物成活,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把兩部分知識統一起來,同時進一步鞏固新知識。

(四)課堂練習,反饋教學效果,及時發現問題。

五、效果預測: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通過俗語引入,激發興趣,通過直觀的動態演示,給學生以生命現象及過程的動感和真實感,突出了重點,滲透吸水,突破了難點,使學生較易理解和接受教材內容,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遷移能力,教師的點評和總結,一方面統一了認識,給學生一個較為正確的可供參考的觀點,另一方面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較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並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它位於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5月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五章第一節。接下來我從以下三個環節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節內容有初中生物學作為基礎,與化學也有一定的滲透和聯繫,因此應做好舊知識的調動和學科之間知識的遷移。這即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又能為學生學習動物和植物代謝作用做好鋪墊,本章節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橋樑作用,因此本節課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2、主要內容

本章節的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問題式探究模式,以問題為紐帶。

本節從開頭就創設了“問題探討”的情境--200多年前斯帕蘭札尼有關探究鷹消化食物原理的著名實驗,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明確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酶起了重要作用;關於酶的化學本質,教材沒有平鋪直敍地講述,而是引導學生對有關前人的認識科學家對酶的認識過程的一系列資料進行分析;最後又通過巧妙的比喻和貼近生活的實例讓學生理解酶的特性,這使得學生基於問題解決構建知識、發展智力、提高能力。本教材的編制合理,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

3、教學目標

教育總是具有教育性的,隨着生產、科技和整個社會的發展,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教師更應該重視知識教育的基礎上,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思想教育,因此根據國家教學大綱,教材及學生心理、生理特點、認知規律和我國素質教育要求把本節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

a、細胞代謝的概念。

b、酶的作用和本質。

c、酶的特性。

d、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能力目標:

a、培養學生識別生物圖的能力和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b、介紹生物實驗常用的方法,理解掌握設計對照試驗的原則;

c、讓學生理解欣欣向榮的生命體所需的能量,需要複雜的化學反應。

(3)情感目標:

a、培養學生不畏艱辛,追求真理的態度,樹立堅韌的人生態度;b、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

二、説教法、學法

1、教法運用

在確定了教學任務,具備了相應教學內容之後,教法選擇成為極為重要的問題,因此在整個教學中,堅持啟發探究性原則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討論、談話、觀察和實驗等方法,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並根據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程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2、學法指導

根據不同的教法,指導學生的具體學法;通過指導學生對實驗的觀察,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通過指導學生運用形象記憶、教給學生記憶方法。

三、説教學設計

本節課主要是圍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展開的,我分3個層次來設計教學程序: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導言在教學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留下懸念。本節課我採用設疑的方法,提出問題:

(1)人體內每秒鐘要進行上百萬次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為何能如此快速、高效、有序、順利進行的呢?

(2)化學反應需要能量,使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要從常態變為活躍狀態,那麼酶是否提供了能量而加快了反應速率呢?

(3)酶是如此的神祕,但科學家們還是揭開了它那神祕的面紗,你揭開它了嗎?

2、引導探索學習新知

(1)通過本節課教學,讓學生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索,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複實驗。引導學生總結酶的作用。

(2)通過形象比喻,使學生理解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3)通過一系列以往科學家的探索過程,解釋酶本質及樹立學生的人生態度。

(4)通過貼近生活實際的例子和形象比喻是學生理解和運用酶的特性。

3、深入鑽研,總結提高

將知識系統化,明確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比較過氧化氫酶在不同條件下分解速率快慢的實驗,並引導學生得出結論--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酶的作用)。

酶的本質。

酶的特性。

( 2 ) 教學難點

酶的活化能降低的原理。

實驗中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3)鞏固練習,及時反饋

練習突出最本質、最主要的知識、一句因材施教教學信息及時反饋的原則,再出示練習,分為鞏固題和運用題。

板書設計: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活細胞

酶的產生

催化

酶的作用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本質 大多是蛋白質,少數RNA

酶的特性總結:酶和無機催化劑相比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但還必須要有一定的適宜條件。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冊第五章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的內容。接下來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説説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細胞呼吸的概念,然後重點講述了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四大部分內容,為我們瞭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第三章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第四章的主動運輸和本章第二節細胞的能量"通貨"——ATP、第四節的光合作用等內容有密切的聯繫,也為今後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律奠定了基礎,因此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改中高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的四個基本理念,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①説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總反應式、過程和圖解

③掌握有氧呼吸中物質及能量變化的特點

④瞭解細胞呼吸的概念、類型以及在工農業生產、生活實踐上的運用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引導分析有氧呼吸的過程,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②通過學生自主閲讀,培養自學和主動理解新知識的技能技巧

③學會用化學反應式表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領會細胞呼吸的實質。

④通過討論對比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與聯繫,培養自我構建知識體系的能力和對相關知識進行分析比較的思考能力

⑤適當擴展認知面,培養聯繫生活與工農業生產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①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等實際,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培養關心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進行生命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②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係,滲透生命活動不斷髮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展的、變化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奧祕。

(三)教學重點、難點(有氧呼吸部分)

1、教學重點及突破策略

有氧呼吸過程的知識是學生理解其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併產生ATP的本質的基礎。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

突破策略:1、通過自主閲讀、提問、、思考、理解反應式及圖解、課堂練習來突破。

2、通過簡表列出有氧呼吸三階段的比較欄目,簡明地抓住要點

2、教學難點及突破策略

學生的化學知識功底不深,尤其是有機化學知識還未學習。在有氧呼吸的過程中,葡萄糖的徹底分解,需經過一系列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些反應所伴隨的能量變化,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度。

教學難點:有氧呼吸三階段中物質變化和能量變化

突破策略:1、利用多媒體形象地説明有氧呼吸過程的三個階段和兩個場所,通過引導、思考,學會寫相關反應式,使學生清楚須有"能量"欄才能表達其完整性和科學性。

2、利用化學反應式理解有氧呼吸的實質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在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課堂應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也須起主導、()引導作用。所以本課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採用以下幾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閲讀能力。

(一)自主閲讀:自主閲讀有氧呼吸三階段內容,明確有氧呼吸的場所、反應物、生成物和釋放的能量狀況等內容。

(二)直觀教學: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啟發性

(三)比較法:學生參與完成有氧呼吸三階段區別的表格,進行教學反饋;比較有氧呼吸和有機物體外燃燒的不同,進一步認清有氧呼吸的特點。

(四)歸納法:歸納有氧呼吸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分析

步驟一:導入新課

通過問題探討導入本節內容

第三節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

步驟二:聯繫生活(酵母菌可用於發麪和釀酒)介紹細胞呼吸概念

一、細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無氧呼吸

步驟三:回顧第三章細胞器的知識,學習

二、(一)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線粒體的結構

步驟四:用下表引導學生自主閲讀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培養自學能力:

有氧呼吸的階段 場所 反應物 產物 釋能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步驟五:講授二、(二)有氧呼吸的過程

主要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圖解(略)

通過學習三個階段的化學反應式和過程,理解和掌握有氧呼吸三階段的物質變化、能量釋放特徵和進行場所。

步驟六:比較有氧呼吸三階段:場所、反應物、產物、釋能等方面的內容。

步驟七:歸納(三)有氧呼吸的概念——通過對有氧呼吸概念的歸納,鍛鍊學生聚合思維力。

步驟八:分析(四)有氧呼吸的特點。通過和有機物在體外燃燒做比較的方法,瞭解有氧呼吸過程反應的條件温和性、能量逐步釋放的特徵和能量的部分貯存特徵。

步驟九:有氧呼吸小結:場所、能量去向、總反應式、概念。

步驟十:練習鞏固(略)

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6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第一課時精子形成過程。〈〈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第二小結,在初中有關生殖知識的基礎上,簡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紹生殖的種類。從有性生殖概念和種類引出了重點講授的減數分裂,減數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環節,減數分裂的知識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它以第一章細胞分裂為基礎,又與第五章遺傳變異的知識有着密切關係,掌握這部分內容為以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減數分裂過程較為複雜。先通過概念的敍述,使學生有一個印象,然後詳細講述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這樣,既能使學生抓住減數分裂過程中的重點,又能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減數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後減數分裂產生的兩性生殖細胞經受精作用,形成合子,從而保持了親代和子代染色體數目的恆定性,對遺傳變異有重要意義。

根據教學大綱和考綱(知識點)要求,根據教學層次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及心理特徵,根據本校的具體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一 、知識目標:

1、使學生識記並理解以精子形成過程為例減數分裂概念、過程、 特點。

2、明確減數分裂是生殖細胞形成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有絲分裂方式。

3、掌握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為後面學習遺傳變異奠定細胞學基礎。

二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對知識綜合運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標:使學生確立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觀點。

以精子形成過程闡述減數分裂的過程,這部分知識不僅是有性生殖的關鍵內容,而且前面涉及有絲分裂,後面是遺傳變異的細胞學基礎,要十分重視這一內容學習。因此確立本節重點是減數分裂概念、過程。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複雜、抽象,學生在學習時,形象思維模糊,思維方向容易偏離,學生感到枯味,難以理解,因此確立本節教學難點是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數量變化規律及染色體動態。

在教學程序上的總體思路是: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理論,根據學生心理特徵和學校具體情況,增加授課的吸引力,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氣氛中掌握所學知識。

一、 以前後為橋樑,精心設計好導言。

用設疑導入法提問"什麼是卵式生殖?"然後師生教學精子和卵細胞的特點,展示團藻的有性生過程(教學課件),精子和卵細胞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課開始介紹〈〈減數分裂與有性生殖細胞的成熟〉〉(板書)。什麼是減數分裂呢?這節課以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為例來講述減數分裂的基本過程。(導入新課)

這樣導言,使學生產生一種急需探求的心理,學生學習動機由潛伏期迅速自然進入活躍狀態。

二、 新課講授

1. 本節課共交代4個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減 數分裂。 這4個概念對於理解減數分裂整個過程尤為重要,而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只是簡單意義上的背下來,並沒有真正體會理解,易造成失誤。概念清,思路清;概念混淆,則張冠李戴。因此,我在教學中打破課本原有的教學結構,首先明確概念(板書)。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三個概念,老師先講解演示(模型),再出示目標,最後讓學生利用自制的染色體模型,動手操作演示。操作錯誤的及時糾正,老師歸納總結,提示注意的地方

如同源染色體不可顧名思義認為來源或起源相同的染色體。這樣,通過動手操作演示,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課堂氣氛活躍,訓練思維,加深概念的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減數分裂的概念放在最後學習精子形成過程後,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這樣的目的,讓學生全面理解概念的含義,做到真正理解掌握。明確了概念,那麼,精子的形成過程又是怎樣的呢?2. 過程

(1) 邊講邊貼剪貼圖,貼圖與所講的內容要相對應(貼圖)。在講解過程中 以講述法和談話法為主,利用剪貼圖,將染色體動態變化形成具體、形象化的感性認識。通過老師的"講"與"演",學生的"聽"與"看",按老師的敍述、談話,找出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線索,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新的信息進入學生頭腦中,並與原知識結構掛上鈎,達到知識"提升"的目的,體現老師主導作用,學生主體作用。

(2) 層層設疑,設置一系列啟發性問題,再逐一解決。如減數分裂第一次分 裂中染色體的變化特點是掌握減數分裂的關鍵。提問:1聯會時染色體複製沒有?2複製為何看不出來?3什麼叫四分體?4圖中有幾個四分體5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有絲分裂中期有何區別?6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有絲分裂後期有何不同?7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染色體數目減半原因是什麼

等等,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也是學生積極思維的過程。通過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比較,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擴大思維範圍,教會學生在廣度上學會思維。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激疑、質疑,不斷加大問題的難度,教學生在深度上學會思維。

(3) 通過"動樂愛"教學法,動手,動眼,動腦。

1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與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行為特點。

2動手操作比較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與有絲分裂後期染色 體行為特點

3分析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的另一種情況。

4完成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教師只貼一個次級精母細胞的過程)

"動樂愛"教學法既用"動的方法",貫徹"樂的原則",達到"愛"的目的。此方法提出根據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教學提出,陶先生説"在你用腦的時候,同時用手去實驗,用手的時候,同時用腦去想不可,手和腦一塊兒幹,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動機,教師'費力少而成功多',否則,'教師收效少而學生苦惱多'。此方法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尤為重要。

激發快樂情緒,產生興趣和求知慾,大大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中體會學習生物的無窮樂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同時,通過概念(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和過程四個方面操作,人人動手,動腦,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能不斷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鍛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如通過動手操作減數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一部分,學生本身產生疑問,為什麼減數分裂是一種特殊方式的有絲分裂?並能加以正確解釋。

總之,選擇"動"點,構思"動"作,設計"動"法,讓學生在"動"中學,便產生了興趣,"樂"了便從情感上喜歡,由淺層的喜歡日漸發展到深度的"愛"。

(4)在老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始終處於學習情境中,思維性大大調動起來。因勢利導,據圖觀察分析,通過過程講述讓學生總結歸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染色單體、DNA變化規律。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5)回顧過程,從四個方面範圍、時期、特點、結果,讓學生看書歸納總結減數分裂的概念。

(6)最後,利用教學軟件把精子形成過程完整看一遍。讓學生確物質是運動、變化、發展的唯物主義思想。(展示)。對過程形成直觀化的感性認識,加深記憶。

總之,從概念入手,以過程為主線,重點突出變化規律,最終讓學生把知識形成網絡。

三.小結:

減數第一次分裂六個字概括:聯會、分離、減半。減數第二次分裂 四個字概括:分裂、等數。簡單明瞭,記憶深刻。

四.結束語:

生殖細胞除精子外還有卵細胞,卵細胞的形成也經過減數分裂,它的形成過程與精子的形成有和不同?我們下一節介紹,請同學們預習。

 五.習題設計

為使知識得到反饋鞏固,設置由易到難三種梯度題。填充題、選擇題和簡答題。(略)其中簡答題部分,此題選出的目的是

1、強調聯會、四分體,聯會是四分體的前提和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基礎。

2、有絲分裂中沒有的現象。

3、書中同源染色體概念由此提出。

(六)時間分配

導言2分鐘,新知識傳授25分鐘,練習10分鐘,總結2分鐘,佈置作業和結束語1分鐘。

(七)板書設計(教學課件)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7

一、專題説明

高考複習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尤其是以某一知識為中心的專題知識,基於這點考慮,本人認為“細胞”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為中心,構建知識體系;廣泛聯繫實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同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後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質的合成、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礎。通過學習,使學生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到細胞,認識系統內的主要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及細胞器之間是怎樣分工合作,協調配合來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的,為後面學習細胞的能量的供應和利用奠定細胞學基礎。與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有關的內容,也是歷年高考的重點,今年的考試説明中也體現它的重要性,生命的物質基礎與結構基礎15%。所以以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為主線,緊緊圍繞細胞這個核心概念構建知識網絡,將是本專題最重要的任務。

二、學情分析

維果斯基説過:“良好的教學應走在發展前面”,教學內容和方法應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對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已經初步瞭解,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各種細胞器能初步識別,掌握了細胞膜、液泡膜具有選擇透過性的知識。具備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平時學習生活中也積累一定的有關細胞的知識。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不能將已有的知識很好進行聯繫,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所以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這個專題進行整理,學生就能把所學知識系統化,理順知識點間的關係,找出它們的聯繫,編織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樣做,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就能對知識的記憶和檢索,就能在高考解題中確定解題思路,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的知識範圍和答案。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細胞膜的組成成分和結構特點,理解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各種方式,

(2)知道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能對細胞亞顯微結構圖識別和運用,理解各細胞器生理功能

(3)學生能列舉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具體例子

2、、過程與方法:

(1)描述細胞膜的磷脂雙分子層結構以及磷脂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的關係

(2)用類比、歸納的方法,列表描述細胞核、各種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

(3)結合例題分析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學會簡單實驗方案的設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建立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部分與整體統一的觀點

(二)、重點、難點

1、重點:

(1)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被動運輸、主動運輸,各種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2)細胞亞顯微結構圖的識別和運用,各種細胞器的生理功能

2、難點:

(1)細胞各結構之間的協調配合;

(2)細胞膜上脂質和蛋白質都是運動的

四、教法和學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過程,選擇良好的教法關鍵在於找到教法與學法的結合點,實現教、學的統一。

主要教法:

1、問題情境教學法

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思考,如細胞進化趨勢越來越小嗎?為什麼?給你磷脂分子,你將如何做出磷脂雙分子層的結構?温度對膜厚度有何影響?為什麼無細胞質的核很快死亡,而無細胞核的細胞生活一段時間後才死亡?等等問題串,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解決情境問題。使學生帶着明確的目的去回顧知識,形成技能。同時通過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建構知識,應用知識,從而達到知識的同化,能力的訓練。

2、直觀教學法:

通過視頻等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本節課利用視頻是人和老鼠細胞融合過程,從直觀上對細胞膜的流動性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並對該過程的細胞融合方法有哪些?影響流動速度的因素

有?做一歸納,還通過fLAsH動畫,例如:物質出入細胞膜的方式的動畫模擬,讓學生很快的回憶其他們之間的區別點,然後再通過三個曲線圖的對比,加深學生對物質跨膜運輸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課堂教學思維強度。

主要的學法指導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在自己的知識體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這些信息來同化新知識,並將新知識放置在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適當位置,形成學習生物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方法。本節課主要對以下學法進行指導:

(1).探究性學習

科學探究作為發現科學事實、揭示科學規律的過程和方法,在科學教育中有重要的意義。在分析細胞膜的結構這一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沿着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來推演結論,另外我增加了一個有學生獨立完成探究的實驗設計,課堂練習例1,通過呈現水通道的素材,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該水通道就是膜蛋白。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使學生在獲取一定的知識的同時也得到獲取知識的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學習

建構主義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教師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相應的學習要求,督促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如在分析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內容時,通過層層設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學習。

總之,具體做法如下:

①、教學生讀圖:通過指導識別細胞亞顯微結構圖,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②、讓學生講: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對那些容易比較繁瑣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引導學生去歸納,對於難於掌握的內容,積極引導學生去議,鼓勵學生敢於講出自己的見解。例如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這一問題,讓學生舉例説明,在講的過程中,教師要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出現的差錯、漏洞,幫助學生歸納。

③、引學生想: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渠道去思考;運用對比、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方法去討論,用辯證統一的觀點來分析。調動學生思維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想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繫,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係,細胞器與生殖發育關係,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聯繫,去總結:細胞中的三個子系統:膜系統,遺傳系統,細胞骨架系統,元和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別

④、帶學生做: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題,在每個難點的和重點的內容中都穿插了典型的例題,來幫助學生尋找解題突破口,確定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就能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和

掌握例如:課堂練習1、2、3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整體把握,明確專題思想

首先對整個專題作個簡要介紹,牢牢抓住結構和功能相適應這一重要思想,所以第一環節先讓學生走近細胞,宏觀認識細胞。再讓學生走進細胞,由外至內逐一回憶和總結細胞的各種結構,同時還是抓住學生思維的薄弱點,就是結構如何決定功能,結構和哪些功能相適應,教師可以通過例舉具體例子説明,例如細胞膜具有一定流動性的是它完成各項功能結構基礎,如變形蟲的運動,白細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第二點就是細胞是生物體內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但細胞功能的完成必須由細胞各結構的配合才能進行,必須強調細胞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核質關係,各細胞器之間的分工合作等。分析清楚專題思想之後,通過設計幾道典型的習題,比如:通過課堂練習2,反饋學生對這一思想的認識。

(二)、搭橋牽線,細化專題內容

引導學生思考,這部分知識點與其他內容之間的聯繫,

第一:介紹細胞膜有關知識之後,要讓學生髮散思維,寫出與之有聯繫的內容,燃後教師總結,例如:與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的聯繫,與細胞融合的聯繫

第二:從細胞器上看:細胞器在功能上的聯繫,細胞器與物質代謝的關係,細胞器與生殖發育聯繫,細胞器與遺傳變異及進化的關係,讓學生從縱向上進行練習思考,還可以,通過設計表格比較各細胞器的結構和功能,在橫向上的比較,建構立體概念。讓學生知道知識點可以這樣歸納和總結,從而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

第三:有關細胞核可以引導學生想到:核移植,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最後通過課堂練習的例3來鞏固。

(三)、總結歸納,建構知識網絡

用概念圖可以有效地組織課程內容,激發學生自主構建生物學知識體系,使知識概括化、網絡化,並能靈活地遷移,以概念圖的形式,讓學生對本專題的概念及重點知識進行總結,讓學生走出細胞來看細胞之間的聯繫,概念圖的好處是可以讓從總體上把握知識點間的聯繫,為以後的複習提供方便,對於這部分的處理主要讓學生自己來歸納,我僅僅是查漏補缺的作用。

六、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上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本節課是新課程教材第四章內容,知識雖然抽象但是並不難掌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更進一步的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解讀圖表數據的能力。

對於本節課,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反饋練習、總結反思”這樣六個方面進行剖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的內容,本模塊第3章已經介紹了細胞膜的化學組成和細胞膜結構以及大致的功能,本節着重介紹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離子進出細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通過對幾種跨膜運輸方式的探究,並運用數學座標圖來表達三種方式的規律和特徵,可以培養學生對圖表數據的解讀能力,即信息解讀和知識遷移轉化的能力。這部分內容和前面所學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運輸"有關聯的地方,同時又是對生物膜具有流動性的一個很好的佐證。對學生理解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有着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具體內容,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和現有的知識水平,擬定了下列幾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a.能舉例説明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類型及特點。 b.正確解讀座標數據圖表。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特點不太明顯,主要強調積極思考,主動自覺。 3.教學重點、難點

本着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 教學難點:主動運輸 4. 課時安排:1課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物質交換有了很膚淺的瞭解,通過前幾章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膜的結構,水分子跨膜運輸實例的基礎,掌握了蛋白質多樣性的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並且還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思維的目的性,連續性和邏輯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獨立思考,對生活現象提出疑問,並通過多種途徑找出解決的辦法。同時經過前階段的新課程學習,他們具備了羣體討論,並大膽説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論依據的能力。對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對探究的目的性及過程,結論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師的引導。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三、教學方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的教法和學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教法:本節課的教學採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討論相結合的方法,總體思路為:展示現象→ 提出問題→ 解釋原理 →總結概念,使學生綜合運用到課程標準所提到的“觀察,描述,比較,概括,分析,解讀圖表”等技能,並配以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主動運輸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要掌握好這點,必須運用對比的方式進行學習,通過觀察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己找出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主要區別來掌握該難點。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

複習細胞膜的成分和結構,讓學生對基礎內容進行復習,為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利用“問題探討”,用多媒體展示,提出問題:⑴什麼樣的分子能夠通過?什麼樣的分子不能通過?⑵葡萄糖不能通過該膜,但是小腸上皮細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釋 ⑶觀察此圖,聯繫已有知識,你還能提出其他問題嗎?能不能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嘗試性的回答 引導學生觀察,並歸納出答案。

教學説明:設立問題情景,創設物質跨膜運輸的思維平台,為學生的有效發散思維提供背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為進一步突破難點做鋪墊,激發學生學習激情。

(三)幾種物質運輸方式

1、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

(1)多媒體展示擴散現象,引出物質運輸的兩種方式被動運輸和主動運輸的概念,讓學生分析水分子進入細胞的原因和方式,是不是和上述擴散相似,總結出自由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自由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自由擴散的特點。

教學説明:該部分內容簡單,通過多媒體展示,使抽象內容形象化,便於學生理解。

(2)進一步提出問題:葡萄糖不能通過人工合成的脂質雙分子層,但對於細胞來説,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樣通過細胞膜進入細胞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激情,讓學生嘗試作出解釋,再指出載體蛋白的作用,總結出協助擴散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協助擴散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協助擴散的特點。

提出問題進行小結:①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需要消耗能量嗎 ②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有什麼相同點 有什麼不同點 ③自由擴散與協助擴散為什麼被稱為被動運輸

組織學生思考和討論,得出答案。

(3)多媒體展示物質逆濃度跨膜運輸的現象,並組織學生分析討論,提出問題:為什麼這些物質可以逆濃度梯度運輸。並利用舉出生活例子 上下坡運東西來解釋主動運輸需要能量,總結主動運輸的概念,多媒體動畫展示主動運輸的過程,組織學生討論,得出主動運輸的特點。

提出問題:這些物質進出死細胞還能進行主動運輸嗎 主動運輸對於生命現象有什麼重要意義?學生總結和講述補充得出主動運輸的意義。

為了使抽象內容具體化,上述過程中模擬現實生活中的三個常見現象,通過三個動畫的展示,運用類比的方法,使學生對三種運輸方式的認識更加直觀化。

教學説明:該部分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通過圖形展示引出問題,並層層深入,展示出物質運輸的幾種方式,動畫展示更加具體和形象化,同時,組織學生針對問題進行探討,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深入開發了學生比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進師生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

(4)提出問題,講練結合:練習1看圖回答,引導學生理解主動運輸和被動運輸的不同點,識別主動運輸;練習2通過對典型座標圖所呈現的曲線理解細胞對某物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速度隨細胞外濃度的改變而變化的規律,從不同角度加深對三種運輸方式的理解。組織學生分析,反饋和糾正。

提出問題:三種運輸方式有哪些異同 組織學生分析填表,反饋和糾正。

教學説明:本環節鞏固理論知識是對課本知識擴展和對重點,難點內容的深入理解和總結,只有理解了三種運輸方式的異同,才能完成本環節教學任務,既突顯書本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提高學生解讀圖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維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運輸

引導學生回憶免疫系統吞噬大分子異物的過程,得出胞吞現象,提出問題:那大家知道白細胞是如何吃掉病菌的嗎 顯示有關動畫、圖片。

強調: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問題:胞吞和胞吐體現了細胞膜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與書本前面知識相聯繫。 (四)技能訓練

指導學生就《技能訓練》部分進行討論。 五、反饋練習

1、教師小結幾種運輸方式,特別是自由擴散,協助擴散和主動運輸的特點 2、隨堂訓練(課堂練習)

本部分習題,針對物質跨膜運輸方式的特點和不同而設計,讓學生思考完成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知識鞏固和教學效果反饋,及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和片面的認識。

六、總結反思

本節課比較符合新課標的理念,改變了以往填鴨式的教法,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這部分內容本身並不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相對輕鬆,但是如果不把新舊知識進行整合,在解題的時候還是存在一定困難。在分組討論中,雖然學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還是從多角度對學生給予積極的肯定,從而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在教學節奏的把握上,由於學生討論和交流比較花費時間,容易出現前緊後鬆或是前鬆後緊的情況,因此在時間上應當注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