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趕海》的説課稿範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96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如何把説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趕海》的説課稿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趕海》的説課稿範文

《趕海》的説課稿1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趕海》一課是蘇教版第六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是一篇比較淺顯的文章,充滿了童真,童趣。這篇課文敍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趕海的一件事。文章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滿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懷。本課內容比較淺顯,我着重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幫助學生領會思想感情,訓練學生的語感。

(二)、課時安排:

全文共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初步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第二課時:導學第2—6自然段,體會趕海的樂趣。

(三)、目標:

根據本課內容和三年級閲讀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我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考慮,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3、充分利用插圖,激發學生想像,練習説寫。

(四)重、難點:

課文第三自然段寫出了趕海的人們的活動,又通過細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的個體活動,把抓螃蟹、捏大蝦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因此感受童年趕海的樂趣成為本課的重點。但“趕海”這一生活情景離部分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可能較難有真切的體驗,因此,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圖片、朗讀等多種形式,啟發學生的想象,從而感悟趕海的樂趣。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1、朗讀教學法

學生的感受是通過朗讀來實現的,只有讓學生通過充分地讀,才能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本文是語言生動有趣,適合朗讀。在教學中,我把朗讀訓練貫穿始終,採用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2、情境教學法

閲讀教學中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體驗文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這樣往往比教師單一的講解更深刻。

在本文教學中,我以語言描繪、圖畫展現、表演體驗等不同方法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感受課文內容。

三、説學法:

閲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只有深入文本和文本進行深入的、多層次的對話,才能深刻領悟課文內容。因此,本節課我通過學生用讀讀、圈圈、議議的方法,以讀悟語,以讀促解,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表達的感情。學生在課堂上耳聽、眼看、口讀、腦想、手寫,“全頻道”運作,“多功能”協調,“立體式”展開,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本課第二課時,我主要分成三個板塊進行教學,分別是:藉助歌曲,圖片激發樂趣;品讀感悟,體驗樂趣;拓展延伸,昇華樂趣。

(一)、藉助歌曲,圖片激發樂趣

閲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和認真閲讀的習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激勵學生全身心地、自覺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新知識的活動中去。

本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有關大海的優美畫面,喚起了學生對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讓學生用一個詞來表達對大海的印象,最後自然地引入課題“趕海“,引導學生帶着迫切的心情去海邊趕海。這樣做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又為學習課文作了鋪墊,同時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

(二)、品讀感悟,體驗樂趣;

1、仔細讀第二自然段,通過描寫浪花的句子去品讀“追浪花“的場景,感受追浪花帶來的趣味。

2、默讀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哪個場景最有趣?從那些地方看出這個場景的有趣?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自瀆感悟能力。

3、導讀重點場景,體驗樂趣:

(1)摸海星部分先讓學生試讀,通句子比較。從“摸呀摸呀,嘿!”中體會到抓小蟹給我帶來的樂趣。

(2)抓住兩個“原來”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動感畫面。通過第一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的專注神情與“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的鮮明對照,通過第二個“原來”使學生體會到螃蟹作最後掙扎令人忍俊不禁的情形。

(3)導讀“捏大蝦”時,抓住寫大蝦樣子的句子,通過圖片感受大蝦和武將之間的相同點,體會大蝦的神氣、威武,引導學生品味比喻句的精當,通過朗讀想象大蝦大搖大擺神氣十足的樣子,抓住“一捏”這個動詞,體會抓住這隻大蝦的輕而易舉,在逐句指導後,再向學生提高一個層次的要求,帶上表情讀,讓學生邊讀邊體會我“只一捏“便俘虜了‘武將’”的那種得勝時的喜悦心情。

4、指導讀好“嘿、哩、咦、哦”等語氣,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5、多媒體出示趕海畫面,學生想象趕海還有那些趣事,引出文中“有的……有的……“句式。

(三)、再品“趣”,整體迴歸。

通過教師朗讀,配上夕陽西下,沙鷗點點的畫面,把學生帶入情境:“我”提着“戰利品”,迎着柔和的海風,沐浴着夕陽的餘揮,踩着軟綿綿的沙灘走在回家的路上,感到舒服極了,不由得哼起了最愛唱的歌。

(四)、圍繞趣,課外延伸。

文中用了“嘿、哩、咦、哦”等語氣,“束手就擒、東逃西竄”等成語。這些詞語的恰當運使用使文章生動形象。儘管全文場景描寫沒出現一個“趣“字。但我們讀後卻充分感受到其中的“樂趣“,讓我們學習這種寫法,寫一寫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一件事。

五、説板書:

板書設計是微型的教案,我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設計了新穎的板書,既理清文章脈絡,又一目瞭然。有助於學生迅速對課文建立框架結構認識,對整堂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的板書如下:

11、趕海

追浪花 興奮

摸海星 驚喜 趣

捉螃蟹 開心

捏大蝦 神氣

《趕海》的説課稿2

教材分析

《趕海》敍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表露了作者對大海、對生活的熱愛。課文語言生動活潑、趣味橫生、貼近兒童、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兒童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是一篇深受學生喜愛的課文。

全文分為3段。第一段,以歌詞開頭,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巧妙地引出下文。第2段,按“追趕浪花——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順序具體記敍了趕海的過程。第3段再一次引用歌詞,照應開頭,使全文渾然一體。其中第二段是重點。

學情分析

“趕海”是指人們在海水退潮時,到海邊去捕捉撿拾海魚、海蟹、貝殼、海藻之類的東西。對於住在海邊的人來説,“趕海”是很平常的事,但對於生活在內陸的孩子來説,對大海並不瞭解,要激發起他們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有些困難。

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的分析,結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9個生字和1個多音字“似”。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啟發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體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體會趕海的“樂趣”。

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這一課,我設計了兩課時,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首先出示大海波濤澎湃的背景圖、播放《大海啊,故鄉》的樂曲,把學生帶人情景。(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而產生共鳴,背景圖和樂曲所營造的氛圍很快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2、在自然地揭示課題後,緊接着我引導學生緊扣課題,思考、討論:什麼叫趕海?從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此時,我出示了一組圖片,學生看着生動直觀的圖片,聽着老師的講解,很容易就理解了趕海就是大海退潮後,人們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之類的東西。

二、精讀感悟

(一)學習第一段

我是先播放一段《大海啊,故鄉》的歌曲,藉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嚮往,然後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每當我唱起這支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這句話,體會趕海給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多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感染學生。再指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飛跑着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浪人相互依戀的情趣。從“鬧着”、“興奮極了”體會作者想去趕海的急切心情。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我採取的是讓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來學習。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學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較、相互評價,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我先讓學生圍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活動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然後,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感到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最後,老師組織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台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

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抓住文中的“武將”、“俘虜”等重點詞語的理解,來幫助學生體會趕海的樂趣。在理解“武將”一詞時,我出示了一張穆桂英的武將圖,讓學生通過直觀圖片把武將頭上插着的兩根翎毛與大蝦搖擺的兩條長鬚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十分相像,更突出了大蝦的威武神氣。同時體會作者觀察的細緻。這裏,我順勢向學生提出要向作者學習,只有仔細觀察,才能把文章寫得生動。

3、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抓住了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讓學生展開想象,説説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體驗,發散學生的思維。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如果説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更多的表現趕海的熱鬧有趣、充滿動感,那麼,課文第四自然段則重在突出大海的平和,優美,展示趕海有趣的另一面。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又向學生展示了夕陽西下、海鷗飛翔的情景,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寧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悦心情。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為了凸顯文章結構的圓合之美,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我再次播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作者對大海深深的愛,瞭解課文首尾呼應的特點。

板書 趕海

追趕浪花

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蝦

滿載而歸

《趕海》的説課稿3

教材分析

《趕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是一篇記敍文,敍述了“我”在童年時代跟舅舅去趕海的事,生動展示了趕海的無窮樂趣。課文語言活潑、趣味橫生,字裏行間充滿了童年的無窮樂趣,處處洋溢出作者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情懷。課文插圖再現了課文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悟課文。

全文共5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每當“我”唱起《大海啊,故鄉》這首歌,便想起童年趕海的趣事。文章以歌詞開頭,巧妙地引出下文。“每當……便……”突出趕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按“趕到海邊——抓蟹、捉蝦——滿載而歸”的順序具體記敍了趕海的過程。第二自然段中“海水嘩嘩往下退,只要浪花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賦予浪花以人的神態心理,使浪花奔湧跳躍的形象躍然紙上。

“我興奮極了,飛跑着追趕……”寫出“我”趕海的興奮與快樂。第三自然段既用“有的……有的……”句式,總體寫出趕海的人們的活動,又通過細節描寫,寫了“我”和一個小夥伴的個體活動。其中抓蟹、捉蝦是重點,描寫得生動具體,富有童趣。第四自然段寫趕海的人們在夕陽中歸家,海灘也恢復了平靜。既展示了傍晚大海的美景,又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餘地。文章的結尾再一次引用歌詞,照應開頭,使全文渾然一體。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9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似”。

(3)通過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句中“武將”、“俘虜”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住文本語言,或藉助多媒體、朗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啟發想象,感悟趕海的樂趣。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我”童年趕海時的樂趣,激發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

通過抓螃蟹、捏大蝦體會趕海的樂趣,激發學生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2、難點:

通過學習感受趕海給“我”帶來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初讀感知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大海的背景圖,在播放《大海啊,故鄉》的樂曲,把學生帶入情境。

2、引導學生説説大海是什麼樣子?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幹什麼?

3、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大海退潮後,人們常去海邊捉魚蝦、撈海帶、撿貝殼,這就是——趕海。

4、板書課題,揭示課題,並引讀。

5、齊讀課題,學生質疑。

[設計意圖: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而產生共鳴,基於這一點,我藉助背景圖畫和樂曲等手段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時空距離。]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檢查自讀效果,糾正錯音。

3、引導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用自己的話説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瀏覽課文,弄清作者寫了趕海時追浪花、摸海星、抓螃蟹和捉大蝦這些有趣的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4、讓學生選自己喜歡的趣事再自由朗讀,教師指導學生用驚喜、好奇等恰當的語氣讀好練習4中的句子。

[設計意圖:課標強調,整體感悟是深入體會的基礎。而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是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的結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初次自讀、再次自讀的環節,讓學生在反覆的朗讀中去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

二、精讀感悟

本文的內容比較淺近,同時“趕海”對本地的大部分學生而言是非常接近生活的。教學中,我通過抓住文本語言,藉助多媒體、朗讀,調動學生平時的生活經驗等途徑,引導學生感悟趕海的樂趣。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一段《大海啊,故鄉》的歌曲,藉助優美的音樂創設情景,喚起學生對大海的嚮往和回憶。

2、齊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每當……便……”句式,體會趕海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媒體展現大海退潮時的畫面,讓海水湧動、浪花跳躍的情景和嘩嘩的海浪聲打動和感染學生。

2、指導學生讀課文,從“還不時回過頭來,好像不忍離開似的”、“飛跑着追趕”體會海浪與趕海人相互依戀、嬉戲的情趣。從“鬧着”、“興奮極了”體會“我”想去趕海的急切心情。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放手讓學生圍繞“趣”字自讀課文,找出文中的語句,根據課文的描述,想象活動中哪些地方是有趣的。

組織合作學習,小組成員間議議自讀的感受,互讀對方感到有趣的內容,並相互評議。

[設計意圖: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表達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也能分享別的同學的學習成果。在這樣的交流中去相互比較、相互評價,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收穫,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2、組織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從“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作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從“原來是一隻大蝦在逗我”、“搖擺着兩條長鬚,活像戲台上的一員武將”、“輕輕伸過手去,只一捏……成了我的俘虜……”等詞句中體會大蝦看似威武,實則無力抗爭,只能束手就擒的有趣情景。在把握這些句子的過程中,滲透着對“武將”、“俘虜”等詞語的理解。

同時在交流過程中,相機再次出示課後練習4中的句子,聯繫上下文體會並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悦、歡快的心情。

3、經過前面充分的交流和朗讀,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富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抓住第三自然段的省略號展開想象,説説人們趕海時還會做什麼,怎樣的有趣,進一步豐富學生的體驗。

[設計意圖:情景表演是學生由:“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表現文本”的一個認知昇華的過程,對鞏固學生的理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展示夕陽西下、海鷗飛翔的情景,讓學生藉助圖景朗讀課文,想象此時海灘的寧靜,感受人們三三兩兩滿載而歸的喜悦心情。

(五)學習第五自然段

再次出現音樂與畫面,引導學生讀文,感受“我”對大海深深的愛,瞭解課文首尾呼應的特點。

板書設計

趕海

浪花回頭 追趕浪花

抓螃蟹 捉、撈、撿 捉大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