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 説教材

《荷葉圓圓》是人教出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

課文內容簡短,層次條理清楚,語言優美,富有吸引力,針對《新課程標準》一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用完整的話回答問題,表達清楚。”我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作為本文的教學重點,並確定了以下教學要求和教學重點、難點。

[知識與技能]

1. 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感受荷葉的可愛、夏日的樂趣,學習識字,理解詞句,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基本發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染學生體會夏日的生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 説教法

這篇文章運用擬人的手法,很合適低年紀孩子的認識特點,可以採用“朗讀表演法”和“引導自讀法”來學習此文。

此外,本問內容買一小節都見了一個完整的意思,適合課件製作。為了教訓學生的語言、動作和神態描繪的工價完整、具體。我讓學生看圖説話,並借圖擴展思維,培養觀察、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 説學法

根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方法學習本課。首先,讓學生讀讀課文,想想課文的沒一小節講了什麼內容?然後讓學生回答,接着看圖複述內容。第二、三小節以聽説為主,第四、五小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最後仿照課文説一説。

四、説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的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本文。教學過程分為五步:

(一) 詩畫激趣,揭示課題

本週的“每週一詩”便是有關荷葉的一首詩。在黑的右側,詩畫相映。教師引導朗讀背誦後,激情引入:荷葉圓圓,荷葉綠綠,荷葉是夏天裏一首清涼的小詩,荷葉是陽光跳動的音符。荷葉給夏天的小精靈們帶來了無窮的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荷葉,起體味小水珠,小蜻蜓和小魚們的快樂心情吧。

同時板題:荷葉圓圓

(二) 整體感知,掌握字詞

我先用配樂範讀的方法,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為了掃清他們閲讀時的障礙,我準備在課堂上對他們進行字詞的基本功訓練。我採用“摘桃子”的方法,老界自學生字詞的情況。然後指名分節讀課文,進一步讀準字音,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詞義。

(三) 理解內容,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瞭解以後,我進一步引導他們理解全篇課文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他們大聲讀課文,做到讀正確,再讓他們看課文共分幾個小節,然後逐段分析。課文第一小節,我採用了看圖讀文的方法一帶而過,只讓學生明白荷葉的形狀、顏色,很可愛。第二小節我讓學生看課件,回答問題:寫了誰?他把荷葉當做了什麼:怎樣的動作?體會小水珠的快樂心情。邊講邊在黑板上貼小水珠圖,搖籃的詞朵,並板書關鍵字詞“躺”。第三小節同二小節。以上教學體現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指導思想。第四小節和第五小節放手讓學生自讀,小組內互相置疑、討論、交流,並派代表上台彙報學習情況,板書主要內容。提倡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自主學習的理念,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四) 朗讀表演

本文運用了擬人化的寫法,語言生動優美,適合分角色朗讀,並且通過邊沿可以形象的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理解深更透。因此,學完課後,我請停學們戴上頭在組內演讀,又選派代表上台表演,有不合適的地方適時知道。學生興趣盎然,連平時不大發言的同學也躍躍欲試。

(五) 引讀背誦

為了使學生獲得完整的知識,在學習每一小節夠,我準備讓學生看圖或板書,老師引導背誦課文。體現〈課程標準〉中“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原則。全文教學結束後,再全文引讀背誦直至完全背誦,有易到難,符合循序漸進的原則。

(六) 拓展思維,放飛想象

教師還要通過激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進一步體會荷葉給動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我是這樣激發學生興趣的。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讓這些小夥伴多快樂啊!你瞧,又來了兩個新朋友,他們會怎麼説呢?先給你的同桌説説吧!

聯繫由易到難,由課件出示

(1) 荷葉是小水珠的___________________

(2) 荷葉是小蝌蚪的___________________

(3) 荷葉是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4) 荷葉是小朋友的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通過想想説説,盡情表達。者環節把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得到了收穫。

(七) 指導書寫

教師範寫與學生練寫相結合,重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協作習慣。

五、説板書

根據一年級孩子的認識特點,我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板書,力求生動、形象,便於引導孩子理解和背誦課文。

板書略

説課稿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課教學以《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為依據,貫徹西安是體育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通過多種練習手段和方法,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初步學習前滾翻接縱叉組合動作。發展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既嚴謹又愉快的氣氛中感受技巧項目帶來的樂趣,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勇敢的意志品質奠定基礎。

二、教材分析:

技巧教材是小學生喜愛的教材之一。其中滾翻、縱叉等內容是發展學生柔韌素質的重點教材,也是技巧項目的基礎教材。本課所選教材是前滾翻接縱叉組合動作。其中前滾翻為複習內容,縱叉為新授內容兩個動作之間的銜接是本課的重點。在實際教學中,重點關注學生的動作連貫性、穩定性以及動作協調性,在多次練習中不斷提高動作質量,為以後更進一步技巧教學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1、生理特點: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骨骼硬度較小,關節囊及肌肉的伸展性強,韌帶較容易拉長,可塑性強能夠完成本次課所選內容。

2、心理特點:此階段的學生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興趣較高,但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活潑好動,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因此在教學中需要設計多種而有趣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習興趣。

3、運動技能: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滾翻基礎,但是技術還不穩定,容易出現錯誤,因此需要在多次練習中增強動作的穩定性。

四、教學目標:

㈠認知目標:學生初步體驗縱叉時的肢體感受。

㈡技能目標:複習前滾翻,初步學習前滾翻接縱叉組合的技術動作,發展髖部柔韌性。

㈢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於克服困難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五、教材重難點:

教材重點:一腿跪墊,一腿前滑,逐漸着墊,逐漸下振。

教材難點:身正、髖正、腳面繃直

六、教法與學法:

教法:

1、情景教學法。

2、遊戲法。

3、講解示範法。

4、互助合作法。

5、學生展示法

學法:

1、觀察法。

2、模仿練習法。

3、遊戲法。

4、比賽法。

七、課程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內容前滾翻接縱叉組合動作是新授課,教學內容對於(水平一)二年級學生來説具有一定難度。此組合動作是由兩個獨立動作銜接完成。因此在教授動作時,根據動作的難易程度,我將本課分為兩步進行教學,先情境導入讓學生複習前滾翻成蹲撐,再初步教授學習一腿前滑成縱叉動作。通過若干個人和小組練習達到逐步瞭解。

八、場地器材:

1、平整場地一塊。

2、體操墊(根據現場學生而定)。

3、手絹(根據現場學生而定)。

4、標誌墊4張。

5、音響設備1套。

6、黑板1塊。

九、運動心律與負荷:

1、運動心律120—130/分左右。

2、運動密度:40—50%左右。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

您們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人教版語文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雨説》。

一、説教材

《雨説》是一曲動人心絃的愛之歌。它採用擬人的藝術表現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傾訴真情,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温柔的形象。在詩人筆下,“雨”和其他事物都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使人覺得親切可愛,活潑歡快,充滿情趣。在教學這首擬人化的詩時,我們應該在朗讀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課文註釋,用心體味,揣摩詩句,體驗詩人藴含的真情,達到背誦這首情詩的目的。

(一)《雨説》的敍述主腳是“雨”,它象徵着為大地帶來春天,為兒童帶來歡笑的愛的使者。注意體會這首詩的擬人化的藝術表現手法,以及“雨”的形象的象徵意味。

(二)這首詩清新明朗,節奏歡快,融典雅的詩句與活潑的口語於一體,特別適合於朗誦。要引導學生加強朗讀,理解詩意,體會詩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建議配樂朗讀。

(三)指導學生朗讀,要注意把握語氣語調,很好地表現“雨”的形象。這首詩長句比較多既要讀的連貫,也要在恰當的地方停頓,並掌握好句中的重音。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感受詩歌的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的語言;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朗讀詩歌,整體感知;品味詩歌,理解感情;展開想象與聯想,與詩人進行感情溝通。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這首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説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語言,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

四、説教法

通過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從語言入手,使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把握詩中的意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發揮其主體作用,鑑賞詩歌,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五、説學法

學生通過預習和朗讀的練習,充分把握每一次朗讀的機會,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內容,通過學生的自主的探究閲讀,自主合作,來解決課文中的問題。

六、説教學過程:

(1)、導入:請同學們説説寫雨的詩詞歌賦。完畢後,請同學們仔細品味過雨(大多同學回答沒有)在特殊的背景下,詩人鄭愁予就送給了我們一首《雨説》,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首優美的詩。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再請一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其他學生邊聽邊就語調、語速、語氣、重音、停連等作標記,感受全詩洋溢着的音樂美。

(3)、細讀全詩,理解品味

1、雨“説”了什麼話?主要表達了什麼意思?

2、副標題為什麼取做“為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而歌”?(體會詩言志)

對於第一個問題,同學們在整體把握全文的基礎上能夠回答出來。對於第二個問題,同學們要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而出,教師點撥背景

(4)、品味詩歌語言,探究詩歌語言特色

(1)詩歌是作者用豐富的感情、鮮明的節奏、和諧精練的語言以描繪象,反映生活的文學樣式。對於語言的品位,是把握詩歌內藴,與詩人感情進行溝通的基礎。這首詩採用了擬人手法,讓“雨”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喃喃細語,使人感受到“雨”這位愛的使者親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詩人的筆下,被賦予生命的靈性,成為一種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僅如此,對詩中對詩中其他事物都做了擬人化的生動描寫;俯拾皆是。這首詩是獻給兒童的,全詩出色的擬人化表現手法,使這首詩具有親切感人、活潑歡快、充滿情趣的風格,它切合兒童的心理,能打動孩子們稚嫩的童心。

(2)有感情的背誦全詩 學生在自由背誦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互背,推薦有感情同學領背、齊背,達到共同背誦下來的目的。

(3)意境拓展聽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朗誦,比較兩首詩在選用意象、語言風格方面的異同。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評委提出寶貴意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人教版六年制數學第十冊p50

2、教材分析:地位作用:本節課是在學生學過了整數的四則計算,瞭解了自然數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約數和倍數的學習,為後面進一步學習質數、合數、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作好鋪墊,也是以後學習約分、通分,分數的四則運算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能結合具體情景探索掌握整除的意義,理解約數和倍數的含義,學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和倍數。

⑵過程與方法:通過直觀分析,讓學生充分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成功的樂趣。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判斷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辯證關係。

4、重點:理解整除、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難點:理解整除的意義。

關鍵:通過分析、討論,得出整除的特徵。相互依存的理解。

二、説教法

1、通過直觀分析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整除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參與學習過程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口、動腦,以及採用判斷、遊戲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的學習不成為一種負擔,而是一種快樂,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説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使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分析、討論的教學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目的地觀察、思考、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的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一)揭示課題與學習目標

今天這一堂課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約數和倍數的意義”,通過學習要求大家做到:①掌握整除的意義,在此基礎上理解約數和倍數的意義。②學會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另一個數的約數或倍數。

[開門見山將具體清晰的學習目標,呈現給學生,發揮目標的導向和激勵功能,使學生明確學習任務,產生積極的學習心向,從而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二)複習鋪墊:

複習自然數、整數。同學們已經知道什麼是自然數,你能舉例子嗎?它的單位是什麼?

[數的整除的生長點是在整數的基礎上,所以學生必須理清數的概念。]

(三)學習新知

A、初步感知整除

1、口算(小黑板出示)15÷5=1。5÷5=24÷4=3。6÷0。9=

16÷3=80÷20=6÷5=23÷7=

[將課本中的題組適作改變,為緊接着的概括整除概念提供更豐富的感性

材料。]

2、學習整除的意義

①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彙報各組的分組依據,引導得出:按商的情況:除盡、除不盡可以分成兩組。

15÷5=31。5÷5=0。316÷3=5……180÷20=4

24÷4=63。6÷0。9=423÷7=3……26÷5=1。2

②學生繼續自由討論,對第一組除盡進行分組,彙報分組依據,引導得出:a。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b。被除數、除數、商不都是整數。

[學生自由發揮,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過程,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起到了促進作用。]

③觀察第一組,説説第一組的特點,得出:a。沒有餘數;b。被除數、除數、商都是整數。例如:15÷5=3我們就説“15能被5整除”。那麼:24÷4=680÷20=4可以怎麼説呢?學生試説。

[讓學生模仿舉例,並練習敍述這種關係,為抽象概括整除的意義做好鋪墊。]

B、深入學習整除的意義。

如果用字母a表示這樣的被除數,字母b表示這樣的除數,那麼想一想,整數a除以整數b,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才可以説“a能被b整除”。

看書P28的內容,再齊讀整除的意義。

[藉助字母a、b啟發學生抽象概括出整除的意義,使學生的概念能力得到較好的培養,對照教材,使概念更具科學性。]

C、練習(幻燈出示)

下面哪些除法算式可以説被除數能被除數整除?為什麼?

32÷8=410÷30=0。335÷0。7=5051÷17=3

20÷9=2……24。8÷1。2=44。2÷6=0。760÷5=12

學生回答後,提問:哪些除法算式的被除數能被除數除盡?整除與除盡有什麼關係?

[在這裏通過練習,使概念在思維中具體化,也自然地完成了整除和除盡的關係。]

②下面的每一組的第一個數能不能被第二個數整除?為什麼?

28和7100和20xx和1015和1

[讓學生用語言表述進行分析、判斷練習,使學生對整除的概念逐步達到“掌握”的層次。上面教學過程的展現,主要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概念,訓練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的思維能力。]

3、學習約數和倍數的意義

前面我們講了什麼叫整除,那麼什麼叫約數和倍數呢?

①如果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那麼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叫做a的約數。學生試説黑板上的整除式子。

②辨析:能不能説15是倍數,5是約數,為什麼?得出:約數和倍數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單獨講。

③指出:在這一單元裏我們所説的約數和倍數一般指除0外的自然數。

④看書P29質疑

[學生掌握了整除的概念,對於約數和倍數的理解是水到渠成,所以在這裏也不多費周折。而是直接出示了約數和倍數,討論約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係,不着痕跡地完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滲透。]

(四)鞏固練習

1、課本P30第3、4題。

2、下面的説法,對嗎?

3、説説下面的數中()是()的約數,()是()的倍數。

[加深練習的難度,鞏固所學知識,又為後面的公約數、公倍數的學習奠定基礎]

4、遊戲,學號符合要求的的起立。

[臨近下課,學生易於疲勞,注意力也易渙散,安排此遊戲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五)課堂作業P16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剖析

本教材設計了三個主題:網絡技術應用、因特網應用、網站設計與評價,從網絡技術的應用出發,以組網、建網到用網為邏輯線索,從技術到應用依次遞進展開,同時凝練了網絡協議、IP地址、網絡通信、信息檢索、網頁設計等核心概念。對於本節內容來説,就象一個橋樑,起到連接的作用,網絡建好了,目的在於相互通信,與此同時這樣就為後面暢遊因特網作下了很好的鋪墊。在本單元裏,為第二節走進域名知識的拓展起到了很好的過渡作用。

2.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圍繞IP地址這一核心概念進行展開,在第一單元中已經對兩台計算機對等連接作了介紹,其間提到了IP地址的設置和查看問題,但只是作為一個數值填寫到了TCP/IP協議屬性中,同時為這節內容作下鋪墊,IP地址這一新概念比較抽象,怎樣使學生形成一個新的且抽象的概念是關鍵,根據教材的編寫思路和結構特點,充分考慮高中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徵,由此確定:

(1)教學重點:IP地址概念、格式、分類

(2)教學難點:IP地址抽象概念的理解與意義建構

(3)教學關鍵點:使學生建構起IP地址的概念

二、説目標

因特網是信息交流的主要平台,滲透各個領域,也是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因此,瞭解網絡的實質,讓學生知道網絡中的計算機是如何實現相互訪問,相互通訊的,感受IP地址的有限性和分配的不平衡性。

1.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IP地址的概念。

(2)瞭解並掌握IP地址的書寫方法,熟悉IP地址的分類方式。

(3)知道在因特網中對IP地址的管理辦法和相應的重要機構。

(4)討論合理利用IP地址。

2.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網絡和書籍獲得自己關心的知識,擴展和更新知識面。

(2)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

(3)培養學生的積極實踐和動手操作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建立起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夠同其他人一起完成複雜問題的討論研究。

(2)認真學習的態度和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3)樹立節約資源、合理使用資源的意識。

三、説教法

從學生原認知結構結構出發,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更快的建構起新概念,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以下做法:

1.巧設情境,體現兩“主”

我通過設疑,營造探究新知識的氛圍,在引導學生聯想用數字表示網絡中的計算機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計劃,有目的的啟迪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當作教學活動的主體,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使學生在比較、討論、觀察、研究中參與教學全過程,從而實現對新概念的建構與有意義學習。

2.設置實驗,操作發現

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實驗,觀察網絡的通與否,讓學生動手操作,直觀的感知和理解新知識,消除學生在學習技術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的畏懼心理,很快的接受新知識,從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找出所發生現象的原因,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

3.任務驅動,拓展新知

提出問題,引出任務,引導啟發學生進行探究,討論解決的方法,歸納解決問題的最好的方案。可以使學生有目的的進行網絡學習,避免學生在網絡中迷航,同時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知識面。

四、説學法

在教學中,我將會充分強化自己的角色意識,作為一個導演者,引導者出現在課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學,主動學,所以要把教法融於學法中,在學法中體現教法。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把生活中的事例轉化成所學的知識,從而提高靈活運用的能力。

2.比較推理解決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3.利用網絡和書籍等工具獲得自己關心的知識。

五、説教學過程

1.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教室一間,確保多媒體控制軟件是開通的,並利用雙絞線把1號和2號計算機相連。

2.設計思路

第1學時: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知識講解→佈置任務 →總結分析操作→小結→作業佈置(為下1學時做鋪墊)

第2學時:作業選評→提出問題 →引導解決問題→學生操作→總結

3.教學流程

(一)故事激趣,隱射教學目標

1.展示案例,展示與“IP地址”這個名詞相關的一個案例素材,激發學生對IP地址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行設疑,為什麼公安機關可以根據IP地址這一線索找到犯罪嫌疑人的具體位置呢?IP地址是什麼?引出課題,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 展示學習目標,學生認讀目標

教師通過展示目標,學生認讀目標,這時學生就能清楚地知道了學習的主要任務和要求,使學生帶着目標,有目的、有準備地學習下一步的新知識,學生就真正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能激發起全體學生的參與達標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充分地顯示出來了。

(二)温故知新,實施目標

1.設疑

複習舊概念,並提出問題,複習計算機網絡的`概念,網絡中的計算機可以相互通信,這個通信是如何進行的呢?

2.用類比法講解IP地址的概念、格式、分類和特徵

類比一:通過描述寫信和打電話來引出IP地址的概念

並讓同學們根據上次課所講的內容,來看自己和周圍同學的IP地址

類比二:通過同學們的學號和座號確定一個學生,街道和門牌號,類似於IP地址的網絡標示和主機標示,闡述IP地址的格式和兩種表示方式。

類比三:同學們分了年級,分了班級,那麼IP地址那麼多,又是如何分類的呢?

這部分教學設計意圖: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的認知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求知慾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完成從類比和對比中,新舊概念的遷移,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有助於學生理解,這種教學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於突破難點,化解難點。

3.佈置任務(查看網絡通與否)

通過設置分佈在同一網段和不同網段的網絡地址,展現網絡通與否的現象,學生還可以動手操作,再次熟悉設置IP地址,並進行觀察,教師演示講解十進制與二進制的相互轉換,包括機算和手算,並計算網絡地址。

利用任務驅動法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在掌握了IP概念之後,安排實驗進行嘗試練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以培養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同時把所學知識轉化為相應的技能。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體現了“做中學,學中做”的實踐環節。

4.小結所涉及的知識點

根據遺忘規律,教師應進行及時的總結,鞏固和加深對新概念的認識,使所學的知識系統化。

5.作業

引導學生完成作業,計算五類IP地址容納計算機的數量,為下節課做鋪墊

通過練習,鞏固新知識,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把所學知識進一步轉化為能力,在練習中發展智力,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

(三)鞏固練習,檢驗目標(第二學時)

1.講解作業

讓同學們體會到每個網絡容納的計算機數量是有限制的,網絡IP地址也是限的,這樣有助於兩節課的銜接,教師同時講解IP地址有關知識點,在作業中鞏固了知識點。温習了新概念。

2.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

根據前面實驗我們設定了自己所建網絡的IP地址,那麼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的IP地址誰來設定和分配呢?引導學生查找因特網的分配和管理機構,瞭解其分配的不合理性,解決不合理化未來所採取的措施,瞭解IPv6的設計思想。

3.佈置任務,進行操作

以“合理利用IP地址”或“認識IP地址之我見”的討論結果以定稿形式存入電子學習檔案袋裏。

這樣可以檢驗目標,拓展了知識面,突破了課堂上的面面俱到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利用網絡瞭解自己想知道的知識,使學生知道了網絡的更新發展,樹立起合理利用有限的資源,節約資源的意識。

(四)總結全節內容,深化目標

結合幻燈片,引導學生説出我們這節的主要內容,這樣設計:這節課學習了哪些內容,IP地址的概念是通過什麼方法引出的,同學們要善於利用這種類比的方法,把抽象的問題實際化。

評委點評: 這是一次較為優秀的説課。説課者對所説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目標的設置、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的安排等方面理解比較深刻,教師的教育理念比較新。在説課過程中,始終溶入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任務驅動法","合作學習"以及"探究學習"等新課改的思想,這是令人欣慰的。顯示出了我省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方面正在不斷向更高的水平發展。

説課的目的在於交流,相互促進。在説課的過程中尚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設疑激趣,引入課題這部分,是否能真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任務驅動過程中如何確保學生掌握了新知識,那麼該怎麼對他評價?這都有待於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和實踐,我們的教師對新課改理念的實際應用,如何靈活運用才能得心應手?如何進行課程藝術的處理?這將是我們今後努力的方向。

説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音樂是表現情緒、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讓幼兒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尋找合適的歌曲教材是至關重要的。歌曲《迷路的小花鴨》旋律優美、內容生動,在簡短的的幾句歌詞中包含了一個極富童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三段歌詞描繪了幾種不同的情緒,第一段描述的是小花鴨迷路後傷心的情緒,第二、第三段則描述了小朋友送小花鴨回家、小花鴨回到媽媽懷抱的過程,情緒轉為活潑歡快。內容的淺顯生動和音樂不同情緒的表達,使這首動聽的歌曲成為孩子們學習有感情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大班幼兒邏輯思維雖然已開始萌芽,但主要的思維方式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所以本次活動我將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通道,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的手段,充分讓幼兒感受和欣賞音樂,激發幼兒愛護小動物及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為:

1、讓幼兒體驗音樂的情緒變化,能隨音樂的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

2、激發幼兒同情、關心他人情感和體會幫助別人的樂趣。

3、激發幼兒能表現自己地慾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理解歌曲的性質和主要內容,學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活動的難點是:能根據歌曲的變化隨意做出傷心及快樂的動作及表情,積極參加音樂劇的表演。

總之,我將積極樹立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標運作程式。為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情境遊戲之中,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舉行過有關於迷路的談話,使幼兒對迷路及自救的方法有一定的瞭解。

2、物質準備:關於歌曲的多媒體課件、歌曲磁帶、鴨媽媽及小花鴨的頭飾。

3、空間準備: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活動前幼兒的位置擺成半圓形,以利於幼兒進行表演。

三、教法學法

科學教法——輕鬆引領師幼互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本次活動中我除了以可愛、親切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我還精選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視聽唱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採用的。視就是引導幼兒去看去觀察,在自由、寬鬆的環境中,為幼兒提供形象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的刺激幼兒的視覺,引導他們輕鬆地理解歌曲內容。聽就是教師的語言啟發和音樂的動人薰陶。唱就是指幼兒歌唱掌握正確地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唱歌方式,在體驗音樂不同變化的同時,能有感情地進行演唱。

2、情境教學法:這種方法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和場景,以引起孩子對學習的興趣,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培養,心理機能得到發展。

本次活動中,我還將採用審美薰陶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諧統一。

有趣學法——學海無涯樂作舟

在本次活動中,我將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表現活動,精選的學法有:

1、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們會對活動的感覺和內容的印象更為深刻。我讓幼兒通過觀看電教、情境模擬等手段,讓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幼兒體驗歌曲中小花鴨的傷心和快樂,使活動更為豐富和有趣。

2、多種感官參與法:活動中,我將引導幼兒想一想、説一説、看一看、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促幼兒對音樂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教學程序

教學流程:激發興趣——欣賞歌曲——學唱歌曲——表演歌曲——延伸活動

(一)引入活動,激發興趣。

出示課件一,引導幼兒談話。(課件一的內容是:在碧藍的天空下,溪水潺潺、楊柳垂垂、荷花盛開,一隻可愛的小花鴨卻正在傷心的流着眼淚。)

師:小花鴨怎麼了? 幼:小花鴨哭了。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師:它怎麼哭了?你們猜猜可能發生了什麼事?

(《綱要》中指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幼兒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創設這樣的環境就需要老師多提開放性的問題,儘量一問多答,充分挖掘幼兒的思維能力。在這個問題裏,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為什麼會讓他們積極地去思考小花鴨哭的可能性,並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回答問題。也許孩子會説:小花鴨跟好朋友吵架了,好朋友不理它,它就哭了;或者是小花鴨心愛的玩具丟了……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個答案,只要孩子願意動腦筋,願意大膽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我想這就是我要求達到的目的。而且這樣設疑環節的設置也為下面的音樂學習做了恰到好處地引出,這個時候孩子已經很想知道小花鴨哭的真正原因了,我們可以很自然過渡:“讓我們現在就來聽聽,小花鴨到底為什麼哭了吧。”這時多媒體課件和音樂同步進行,孩子們不用你去費心地組織,都認真去聽了。)

(二)欣賞歌曲

1、第一遍有畫面欣賞音樂後,師:“小朋友們,歌中都唱到了誰?歌曲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是一個概括性的問題,我認為大班孩子已有培養這方面能力的必要了,在孩子回答時,老師要鼓勵他們表述完整,並給予積極的肯定。)

2、 第二遍無畫面欣賞音樂後,師:“聽了這首歌,你心裏有什麼感覺?”

幼一:“聽了之後,我的心裏感到很難受。”(這個孩子富有同情心,他可能正在同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情小花鴨迷路了呢!那我們可趁機教育幼兒要富有愛心,並鼓勵他們向歌中的小朋友學習樂於助人的精神。)

幼二:“這首歌曲真優美,我聽了還想聽。”(説明這孩子在單純享受樂曲的旋律美呢!老師在這時就可以順勢引導幼兒瞭解歌曲的性質了。)

幼三:……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思維方式都有所不同,回答不可能千篇一律。如何提升幼兒的認識,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有意義,那就需要老師不僅要博學多才,還要靈活機智了。)

3、欣賞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師:“你最喜歡歌曲中的哪一句?請你來當小老師吧!”

(一首歌曲一下子學會有點困難,但讓孩子在熟悉音樂後,唱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並不難。並且,大班的孩子

已有一定的表現慾望了,讓他們當個小老師,他們會爭先恐後,使以往枯燥的學唱環節生動起來。當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準確,教師要及時引導,並努力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將傷心、快樂等不同的情緒唱出來。《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環節要特別注意面向全體,尤其是能力較差、膽子較小的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幼兒更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機會。)

(三)學唱歌曲

1、用“啦、哩”輕聲哼唱旋律。

2、師生齊唱(師要有感情地演唱,引導幼兒唱時注意表情及語調的變化)

3、用幾種不同的演唱方式激發幼兒學唱的興趣。如:個別領唱集體用單音字伴唱;給樂句末尾加後綴詞等。

(孩子對一種表現方式的興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來學唱歌曲。經我多次實踐,這樣變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歡迎。)

(四)表演歌曲(提供頭飾,讓幼兒進行音樂情情境表演)。

師:“小朋友們,這首歌曲真好聽,它還可以更多內容源自(哦)哦更多內容源自(哦)編成音樂劇呢!我們現在就來扮演一下歌曲中的角色吧!”

(由於這首歌曲簡單生動,故事內容比較完整,很適合排演音樂情境表演。在這環節中,要儘可能多地請小朋友來表演,可結伴演一個角色,提醒幼兒在唱後加上合適的語言,比如小鴨子……:媽媽,媽媽,你在哪裏呀?……別急,別急,我來幫助你。太好了,我的寶寶回家了!使表演更加生動。在表演時,提醒幼兒注意表情的變化,表演結束後請觀看的幼兒做裁判,説説誰的表現好,並要求大家向他學習。表演可進行2—3次。)

《綱要》中指出,老師要培養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情感和體驗的能力;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所以我認為我設計的音樂情境表演是孩子領會歌曲的一種昇華,也會是孩

大班音樂説課稿:《迷路的小花鴨》

子們喜歡的一種學習方式。

(五)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們,你們真棒,會表演音樂劇了呢!晚上回家當小老師把爸爸媽媽教會,也在家裏表演音樂劇好嗎?

(活動的延伸是為了孩子再一次鞏固所學到的本領,並給每個孩子都當小老師的機會,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説課稿 篇7

一、新教材對童話教學的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以新的教學理念為出發點,為童話、神話、科幻作品一類的教學提出了新的具體的目標。即:

①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②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文學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二、教材內容的分析:

課文是根據《風神通》有關於“女媧造人”的記載改編的,作者以大膽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礎上進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繹與擴充,使得這個古老的神話傳説充滿生活氣息,煥發出迷人的色彩。馬克思在談到希臘藝時曾指出:“人和神話都是用想象和藉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由此可知,神話帶有濃厚的幻想色彩。課文詳細敍述了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表現了原始初民對人類自身來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當時社會生活條件下所作出的極富想象力的解釋。文章清新、質樸,洋溢着一種天真的新鮮感,而且文筆優美,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繫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能很好的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認為該課的教學目標應確定為:

1、通過複述故事情節,整體感知故事情節,明確寫作的目的。

2、比較閲讀,初步瞭解神話的特點,感受想象的作用。

3、體會神話故事的魅力,學習本文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手法,進行創作。教學重點是大膽而新奇的想象。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上自己吸收營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自讀、複述、討論、啟發誘導的教學方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相互促進活動。在上述教學方法的指導下,學生能聯繫自己的知識積極主動參與。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鋪墊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讀神話故事嗎?那麼請你們迅速開啟記憶的大門分辨一下,這幾幅圖片分別講述的是什麼故事?

有了人類,才有一切,也才有神話的創作。那麼你們知道人類從何而來嗎?你們知道哪幾種關於人類起源的説法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欣賞講述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女媧造人》(與本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內容“追尋人類起源”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瞭解生命的起源,引出學習的內容《女媧造人》。激發學生對神話的興趣。)

(二)、整體感悟,導讀品學。

1、自讀課文。

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中自讀課文。(此環節是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自讀課文,熟悉故事情節,為複述故事做準備。並且能夠自主地解決一些問題,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2、複述故事。

從不同的角度來複述課文。(這個環節鍛鍊學生上課專注的聽別人説,學習篩選信息,並鍛鍊歸納、概括能力。並且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複述,既是想象力的培養,也是創造力的培養。)

3、寫作目的。

憑我們現有的知識就可以明白,神創造人是不可能的,難道作者如此孤陋寡聞?她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神話故事呢?(此環節一是為了讓學生科學的認識人類的起源,二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本文的寫作目的,初步感受神話的魅力。)

(三)、對比閲讀,延伸運用。

1、對比閲讀。

優美的風景,文人騷客會爭相詠歎,丹青高手會爭相描摹,而動人的故事也會被人們爭相創作。課文後有《風俗通》中的兩段短文,講述的同樣是女媧造人的故事。大家快速讀一讀,然後告訴我,課文和《風俗通》中的兩段短文,你更喜歡那一篇,為什麼?(通過對比,初步瞭解神話的特點,感受想象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

2、延伸運用。

如果你就是女媧,你為什麼造人?你又會用什麼方法造人?(學習大膽而奇特的想象並進行創作。學生採取合作的方式,發揮集體的智慧,只要想象合理都可以。並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巨大作用。)

(四)、反饋練習。

欣賞《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並充實故事。(説寫結合,進一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

(五)、推薦書目。

指導學生閲讀更多的神話故事,進一步感受神話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