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錦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8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錦七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地毯下的塵土》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本單元所選的四篇童話具有較強的思想性、藝術性、可讀性,容易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在激發學生閲讀積極性和主動性前提下,讓學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受到教育。課程標準裏提到“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地毯下的塵土》這篇童話通過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塑造了一個勤勞能幹、誠實善良的童話形象,並且通過童話故事的講述告訴我們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從而讓學生受到思想的薰陶和感染。

在學習這篇童話時,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分析米妮形象,學會通過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我把它稱之為知識目標。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課堂的口語表達能力,我把它稱之為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體會故事深意,學習主人公的優秀品質

二、説教法

《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浪漫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也並不難分析。且語文課程標準裏提到:“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本課的教學設計着眼於1課時的時間內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通過老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三、説學法

學習這篇文章要用朗讀與討論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寫法。並在分析人物形象和口語鍛鍊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使學生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這就是人的美德。

教具準備:自制課件(多媒體教學)

四、説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引

1、情景設計

放映《白雪公主》的幻燈片。

相信大家也一定知道它的體裁學生:童話(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放映幻燈片)

回顧上學期學到的〈〈犟龜〉〉等童話作品,並回顧童話的特點。

明確:童話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它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誇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對兒童進行思想教育。(幻燈片)

引入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等人物。明確白雪公主之所以得到小矮人們的幫助,是因為她的善良、純潔。並讓學生表達“你最欣賞你的同學、朋友身上的什麼品質?”從而調動課堂氣氛的活躍。

2、引入新課

剛才我們欣賞了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現在我們將有機會走近十二個小矮人的世界,去看一看發生在他們身上的童話故事。

3、書寫標題:地毯下的塵土

作者:莫德·林賽,美國作家。(幻燈片)

(二)誦讀活動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向地毯下的塵土,去探詢那裏發生的故事。分角色朗讀全文。明確重點字詞的讀音及解釋:被褥真摯葱蘢眷顧津津有味(幻燈片)

(三)品析課文

(1)朗讀結束後交流:米妮的形象

(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敢想敢説,不人云亦云)

明確:米妮是一個勤勞能幹、善良誠實的好孩子。(幻燈片)

(2)問題探究:

a找出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幹的語句

提示:①父親去世早,米妮從小就幫助母親挑起了家庭的重擔。媽媽不在家的時候,把家裏收拾得乾乾淨淨,像一隻新的髮夾一樣光鮮。洗盤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②自己出去找工作,來到了樹林中的小屋。等她的手一暖和過來,她就開始整理房子。她洗了盤子,整理了牀,擦了地,正了正火爐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爐擺成一個半圓——動作描寫(幻燈片)

b找出文中描寫米妮善良誠實的語句

“米妮把臉……塵土!”它寫出了米妮的誠實——心理描寫(幻燈片)

教師進一步引導:誰能説一説這些描寫是什麼角度進行描寫的?

明確:正面描寫。(學生回答)(幻燈片)鼓勵,並引導除了正面描寫還有什麼描寫?

明確:側面描寫。例子?(幻燈片)

明確:小矮人非常“高興和吃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晚上小矮人們回家來了,他們發現爐子裏的火燒得紅紅的,桌上一桌熱氣騰騰的晚飯正等着他們。

“那位小姑娘,”星星們叫道,“把房子整理得像星光一樣敞亮。”

以上這些都是從側面描寫小姑娘的勤勞能幹

(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放映幻燈片)

(四)交流探討

(1)童話題目是“地毯下的塵土”,可地毯下的塵土卻在課文較後面才出現,換成“勤勞的米妮”或“誠實的米妮”行嗎?

解惑:《地毯下的塵土》這個題目很有深意,耐人尋味。從題目上一點也看不出作者想要説明什麼。通讀全文便可知,“地毯下的塵土”是課文所講故事的關鍵點,它暗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小姑娘米妮自覺主動地打掃地毯下的塵土,是表現米妮誠實的一個重要情節,也是揭示作品主題的一個主要內容。

(2)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解惑: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故事還告訴讀者要養成“認認真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習慣。

(五)課堂口語練習

米妮,我想對你説

(鼓勵學生勇於解剖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力爭不斷完善自己,既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認識!)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五年級第23課《我設計的船》,本課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船載着人類經歷了漫長而又偉大的航程,經歷了無數次的嘗試、失敗,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壯舉。本課要讓學生通過觀看、收集、研究最新船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目前船設計上的不足之處,討論未來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隨着人類的發展和需求,船的外形結構及其功能已經呈現出很多的變化。本課以“我設計的船“為題目,帶給學生無限的期待、無盡的遐想和無窮的創造慾望。本課通過線條、形狀、色彩和材質把學生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本課利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播放大量有關船的圖片,引導他們想象未來船的造型、色彩,製作材料等,學生畫出想象中未來的船,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豐富學生有關船的認識,為下一課學習“夢中的遠航”做好準備。

學生情況:要上好這節課,就應該先上第22課《船》,它介紹了不同時期船的結構特點、用途,使學生知道船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上節課通過大量的圖片資料,讓學生認識船、瞭解船,通過觀察欣賞,提高學生對船的認識,激發學生對船產生濃厚的興趣,點燃他們創造的激情。從遠古時代最早的獨木船到現代的萬噸遠洋巨輪,船的發展經歷了漫長而又偉大的航程。船的發明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的創舉。通過上節課的教學,使學生領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用途的船的造型美、色彩美,感受船的悠久文化,激發學生對人類發明的敬仰,促進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科學。學生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在對船的起源,外形、種類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畫了畫自己喜歡的船,並對未來的船有了一定的構想,形成了學生寶貴的美術素養,自然而然地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本節課是想象我設計的船,這種想象類的繪畫能很好的激起學生的創作慾望,學生對未來的船有及其濃郁的興趣。

教學目標:

1.瞭解船的基本結構、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徵,知道船的設計與製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2.培養對船造型的設計、表現能力,掌握造船的基本方法,創造出心中的船。

3.激發創造美的激情,並通過不斷的嘗試,體驗創造的艱辛,培養耐挫力和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重點和難點:

1.培養學生手腦並用的能力,感受創作的樂趣。

2.能熟練運用繪畫、製作技法,表現出自己設計的船。

教學策略與手段:

根據本課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為了更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專門設計了學習卡。學習卡分為三部分:設計圖、創意説明、立體船的構想。這三部分有效融入到教學流程中,在小組討論中,先獨立思考完成創意説明,然後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在思維地碰撞中,互相促進對方構想的成熟化,豐富了學生的審美語言;緊接着,在有了創意説明的構想積澱下,自主完成設計圖;最後一部分,是在完成繪畫創作後,對立體船的探究,豐富了學生對船的表現形式。學習卡有利於學生學習個性化、自主化的展開,有助於學生提升和完成因為審美直覺衝突而產生的審美創作需要。雖然學習卡有時應用在小組合作中,但它相對側重學生個體自我審美預想發展角度的生成。因為我個人覺得先於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是基本的學習方式,組織學生在有序的學習情境中自主學習,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考,感受美術作品,從文字的書寫鍛鍊學生的審美語言,為後面展開的小組合作學習打下了結實的基礎,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的先決條件。

教學流程

本課設計成四個部分進行教學

(一)交流導入階段

我針對學生的已經參與過的美術活動經歷,把這些美術經歷變成了美術經驗、形成了能力,為學生今天的學習打開了一扇經驗之門: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船的圖片資料。並交流“現在的船和過去的船在造型和功能上的突破與改進之處”。本階段通過交流討論,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瞭解船的基本結構、比例、色彩等造型特徵的基礎上,知道船的設計與製造要符合人的需要,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感悟創作階段

第一環節:欣賞交流

“你喜歡哪幅作品,作品中的船創意在哪裏?運用了哪些創作方法?”通過欣賞、研究他人設計的船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各方面研究、討論他人是如何去設計船。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

“你對未來生活中的船的造型與功能有哪些需求?如果你是未來的船舶設計師你將會怎樣設計?”學生先獨立思考,完成創意説明;然後同桌交流各自的創意,討論需要修改的部分;最後推薦一人,説一説討論結果。本環節引導學生從造型和功能方面獨立思考研究、同伴互助討論目前船設計上的不足之處,討論未來船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第三環節:想象創作

“畫你想象中未來的船的摸樣,還可對船的內部結構進行設計和想象。”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加上小組的討論結果進行自由創作,利用線條、形狀、色彩等把自己的想法和願望具體化。培養了學生對船造型的設計、表現能力,掌握了設計船的基本方法。

(三)展示評價

教師提出評價要求:你喜歡哪幅作品?創意在哪,運用了什麼創作方法?你想給( )的作品提個小建議……。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在評價過程中樹立學生的自信和發現自己的不足,相互學習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拓展

欣賞:手工製作的立體船。完成“我對‘立體船’製作方面的設想”。 學生欣賞書本上立體的作品,獨立思考並完成“我對‘立體船’製作方面的設想”,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激發起學生對立體船製作的興趣,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激情,感受變廢為寶的神奇與創作的樂趣。

説課稿 篇3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於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教學上的一些思考:

《比尾巴》這首兒歌抓住了各種小動物尾巴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充分調動孩子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它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語言琅琅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教學中可以以朗讀訓練為切入口,拓展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整堂課還應該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一到兩個字,而不是把寫字放到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孩子們能更加輕鬆地把字記牢、寫好。

我是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第一、二節,並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對此,我做了如下設計:

在孩子們眼中,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由此我設計了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昨晚我在頭腦中裝進了幾則謎語。今天,我就考考你們誰反應快,猜得對。”

張詞卡:公雞、鴨子、兔子、猴子、孔雀、松鼠。在與動物打招呼中,把字寶寶送到小動物的手裏的活動中,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與生字見了第一次面。接着我向孩子們介紹一位粗心的小畫家丁丁(課件),啟發孩子用慧眼去發現小畫家畫的小動物們都缺了尾巴。孩子們根據自己在生活中積累的常識,暢暢而談這三個小動物的模樣,結合孩子的回答,穿插教學生字長、短、把。輕易地理解了字意,也分散了識字任務。隨後,我設計了兩道關口:識字挑戰與朗讀課文挑戰。孩子要讀的想法強烈。為了朗讀好,理所當然得接受第一個挑戰:識字——比比誰的記性好,識字本領大。一年級的孩子們好表現,一見要挑戰,要展示自己的聰明,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思維活躍,同桌合作想辦法記字效率也會高。字寶寶裝進了記憶寶庫,可是它調皮地躲進了課文中,你能學着阿姨響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嗎?孩子們快樂地模仿朗讀。在多形式地比賽朗讀中,孩子們自我評議、合作糾正,朗讀能力不斷提高。然後我引導孩子從讀中體會,讀後談談猴子、松鼠、小兔的尾巴長得啥模樣。在孩子們交流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麼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着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後,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

設計時我也動了一些腦筋,但一個人的力量小,考慮不周全,很多地方肯定存在許多欠缺的地方,願大家多多指點,多提意見。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小雨沙沙〉的歌詞生動,形象。歌詞以擬人的手法向孩子們滲透了種子離不開雨露的科學知識,富有寓意和濃厚的生活氣息,我還準備充分利用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理想情操的教育。

歌曲宮調式,一部曲式,2/4拍,全曲分四個樂句,第一,二樂句以變化重複的手法用xxxxx,節奏生動的描述了下小雨的"沙沙"聲。第三,四樂句採用緊縮的手法表現了種子要發芽、生長的迫切心情。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對本課教材的分析確定三點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來複習音高dms及由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各種節奏型。

(2)指導學生用活潑親切的情緒演唱歌曲。懂得種子發芽生長離不開雨露的科學道理,啟發學生學會細心地觀察事物。

(3)通過綜合活動啟發學生為歌曲創編歌詞,培養學生即興創造能力。

3、教學重點及難點:

歌曲的學唱和歌詞的創編。

二、説教學方法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教學就是要教給學生藉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在獲得知識。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一是要儘可能選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是要創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我綜合運用談話法,示範法,猜謎法情景導入等教法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同時充分利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使之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思維交流與心靈溝通的過程,以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説學法

本課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調動孩子們全身的感官,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並在教學中引導孩子們把無目的的"動"變成音樂中有規律的"動",使他們在愛學,樂意學的基礎上獲取知識,形成技能。

四、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學生聽〈春天來了〉的音樂,做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進課堂,目的是為教學做一點鋪墊,調節課堂氣氛。

2、發聲練習

教學要具有鮮明的形象性,從直觀入手,使學生如臨其境,可見可聞,產生真切感,我利用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直觀形象化進行教學,使學生最終達到情意的表現。在發聲練習中,我採用了發聲曲《模仿動物叫》,不去過分強調什麼口形、氣息、位置、橫膈膜。該怎樣,而是通過動作把小雞、小鴨、青蛙等幾種小動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不用過多地理論講解,學生就會把各種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

3、聽音遊戲

馬克思曾把具有音樂感知能力的耳朵稱之為"音樂的耳朵"聽辨音高是培養學生"音樂耳朵"的重要開端,音樂是時間和聲音的藝術、時植的長短、聲音的強弱,高低等等的要素都具有抽象的特點。因此,我使用形象的手段:利用會唱歌的繩去引導學生去感受,發現和判斷來擺出音高的位置,並能唱準音高。

4、節奏遊戲:

節奏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根據大綱要求,低年級學生掌握的音符時值有二分音符,四分,八分音符,如果只告訴他們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唱一拍,對他們來説是很難理解的,學生很難理解兩拍,半拍是怎麼回事,時間長了。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阻的串聯和並聯》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九年級第十二章《歐姆定律》第三節的內容,第十二章的內容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樣化等基本理念。本節教材是歐姆定律的具體應用,結合前章所學的串並聯電路的特點可應用歐姆定律直接導出串聯電路、並聯電路總電阻的公式,我則比較注重知識的應用和拓展,採用典型練習歸納新規律,通過例題鞏固所的規律的教學思路,效果很好。

(二)教學目標

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目標、課程基本理念,我確立以下為本節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

2會用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進行簡單計算。

3認識總電阻與原串聯或並聯的電阻之間的“等效代替”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瞭解等效替代的研究方法。

2.通過推導串、並聯電路電阻關係的過程學習用理論推導得出物理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應用歐姆定律和串、並聯電路特點推導串、並聯電路中電阻的關係,體驗物理規律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意義。

2.通過推導過程使學生樹立用已知規律發現新規律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理論推導法,掌握串聯和並聯電路總電阻的計算公式是本節的教學重點。同時藉助於等效代替的觀點分析串聯、並聯電路是難點。另一個難點是並聯電路等效電阻的計算。

(四)課程資源開發

製作多媒體課件

二、 説學法

(一)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多的新課程理念的薰陶及一年多物理新教材的學習,已經有一定的知識整合能力、實驗探究能力和一定的數學運算能力。但部分學生會在電學部分感到難學,逐漸失去學習物理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有較強的求知,也比較喜歡自己動手做實驗。

(二)學法指導

知識是認識主體——學生主動建構的,而不是客觀存在於人腦之外的,學習者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進記憶中,而是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獲取,建構新知識的過程。根據本節的學習內容,從理論上學會分析並推導出串聯、並聯電路的總電阻,實際上就是一箇舊的知識的整合過程。另外課堂練習的進行,鍛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同時新規律的得到過程的體驗,是學生的思想有一定深度的發展,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三、 説教法

根據本節教材特色,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採用以理論推導的教學方法,同時穿插練習進行鞏固,以達到掌握規律、會應用規律、提高各方面能力的目的。

四、 説教學程序

(一):問題引入:

(二).新課教學

1..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1)推導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2)學生語言表述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3)老師引導分析總電阻的物理意義(4)課堂練習應用串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練習題(幻燈片):(略)

學生口算,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5). 引導學生從六道習題中尋找有關串聯電路電阻的新規律。

2..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1). 推導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2). 學生語言表述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3). 推導R1 、 R2並聯時總電阻R的計算法:

(4). 創設問題:三個電阻並聯時總電阻能用類似的方法 嗎?

(5). 課堂練習應用並聯電路的電阻關係.

練習題(幻燈片):(略)學生筆算,老師老師將答案出現在屏幕上。

(6)對比串聯電路電阻的三條新規律,通過此五道題的數值,找出並聯電路的三條新規律:

(7)利用新規律練習(略)

3.例題練習

例題1.

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串聯在電路中,如圖所示,如果電源電壓是6V,則電路中的電流為多大?

例題2. .

如圖所示,把一個3Ω的電阻R1和一個6Ω的電阻R2並聯在電路中,它們的等效電阻是多大?如果電源兩端的電壓是3V,則電路中的總電流為多大?

題打在幻燈片上,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例2挖掘出第二種做法。

(三).小結串並聯電路的電流、電壓、電阻的規律

(四).佈置作業:課後習題1. 2. 3.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1、 教材分析

《直線、射線和角》這節課是新課標版六年制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幾何圖形初步認識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幾何圖形最基本的組成單位,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學生已經對線段、直角、鋭角和鈍角有了一個簡單的認識,本節課就要深入系統的學習直線、射線、線段的特徵,並進一步認識角,為今後學習幾何圖形做好鋪墊。

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直線,知道三者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初步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直線、射線、角的認識過程,體驗比較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別和聯繫,理解角的概念。

3、 教學準備:課件、手電筒、直尺。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比較法

3、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採用自學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説教學實施過程。

基於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激趣導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應用新知評價回顧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激發興趣。

在這一環節中,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線段,我讓學生回憶線段的特點。隨後,設疑引入新課。

第二環節:自學探究。

學生帶着探究提綱,自讀教材,並完成探究習題。探究提綱為學生自學指引了方向。自學後,小組內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第三環節:班級交流。

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直線和射線的特點之後,要求學生小組彙報。在小組彙報時,我進行重點講解,並做好板書。同時啟發學生思考相應的問題。如:過一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這樣的目的是把學生學到的新知,形成技能。

第四環節:課堂檢測

課堂檢測也就是鞏固新知,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過程,這個階段是學生應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一個重要階段。我所設計的四道練習由淺入深,有層次性,使每個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第一板塊【自信伴我行】有兩個小題,第一題是我會填,都是本節課的基礎知識。 第二道是我是小法官,幾道典型判斷題,這幾題學生在認識中非常容易出錯。第二板塊【提升無止境】第三題是快樂。是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其本問題,需要略加思考。第三板塊【快樂無極限】第四題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有幾條線段?相對於前三道題,此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可供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

第五環節:評價回顧

數學課程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尤其是要讓小學生通過評價活動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最後我利用一點時間,師生共同交流評價這節課自己的表現及收穫。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

説課稿 篇7

《數星星的孩子》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四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一共佈置了14篇講讀課文,它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憑藉,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覆不時地指導同學朗讀,初步掌握閲讀的方法,培養閲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閲讀能力。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應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識字基礎和識字能力引導同學自身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聯繫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重視朗讀的訓練,強調朗讀是最重要的閲讀手段。課堂上要拿出充分的時間指導同學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讀成誦。

3、重視教學上的直觀形象,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圖文並茂。小同學的形象思維佔優勢。

4、指導思想上遵循以學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導廢注入的教學原則。

《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張衡小時候坐在院子裏數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同學滲透愛科學思想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和同學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於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理解爺爺講的有關天文知識。

教學佈置:2課時。

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優秀教案: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麼大的小朋友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藉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瞭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是對二年級閲讀的基本要求。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對容易讀錯的字詞,包括多音字,要重點強調。、

3.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課文,並考慮:這個數星星的孩於是誰?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熟讀成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一段主賽講了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裏,張衡坐在院子裏,指着天空數星星。幽美的天空,可愛的小朋友,這是一幅多麼靜美的圖畫。這是同學朗讀訓練的最好着眼點。

首先我請同學自由讀這一段,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麼?這樣設問,目的是讓同學自身讀書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探究的品質。

接着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圖,引導朗讀:藍藍的天空像碧玉盤,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盤裏的珍珠,這是多麼美的景色,誰來讀一讀?靜美的畫面,抒情的話語,激起同學的情感,同學會自覺地讀起來。

此時此刻,雖然激起了同學的慾望,但同學不可能一下於就讀得聲情並茂,因此教師必需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樂進行範讀。把同學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

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起頭,指着天空數星星,一顆、二顆,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麼幽靜的畫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好嗎?伴着輕柔的音樂,我拿起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裏。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裏靠着奶奶,仰起頭,指着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幽美的畫面,抒情的語言,輕柔的音樂,把課文內容一下子推到了同學的眼前。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祥,小張衡的專注執着溢於言表,教學時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同學讀奶奶的話,指導同學讀得緩慢一些,讀出疼愛小孫孫的語氣。接着問:小張衡是怎樣説的?自身讀一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讓同學通過多讀書,自身去領悟內容,然後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同學有感情地讀小張衡的話。此處我這樣設計:小張衡的話你們讀懂了嗎?我當奶奶,你們當小張衡給奶奶講講道理好嗎?引導同學領悟小張衡觀察的仔細、準確,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亂動,這是多麼了不起呀!自身再讀小張衡的話,引導同學讀出天真、肯定的語氣,最後分角色朗讀。以上教學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渲染點撥,充沛發揮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善於表示自身的特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語言。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講了爺爺向張衡講述北斗星和北極星的知識以和小張衡用了一夜的時間觀察星星的事,這兩段是同學認識上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化籠統的語言描述為直觀的形象畫面來化解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爺爺説了什麼?

(2)指名讀爺爺説的話。通過這兩步讓同學從總體上知道爺爺在向小張衡講天文知識。

(3)爺爺講了哪些天文知識,讓同學邊讀邊標出有關講北斗星知識的句子。

(4)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同學在滿是星斗的夜空圖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極星,並詢問同學是怎樣找到的,這樣把同學的理解寓於讀書中,把同學的理解體現於看圖説圖中,引導同學動腦想,動眼看,動手畫。調動多種感官體現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化解了難點。

(5)出示這樣一個練習:你看,那北斗星連起來像( ),叫(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顆星叫( ),總是繞着北斗星( )。

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學習第五自然段,首先問:爺爺説的是真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同學讀書找出“果然”一詞,簡單的加以理解,接着問:小張衡是怎祥看的?讓同學標出張衡看星星的一句話。

然後用課件演示:北斗星繞着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的情景,並渲染:這個結果,可是小張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麼有心的小朋友呀!該怎樣讀,通過演示、渲染、讀書,引導同學深刻地體會小張衡探索科學奧妙的精神,達到感張衡之所感,愛張衡之所愛,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學習最後一個自然段,拓展認識,昇華感情最後一個自然段。

簡介張衡是漢朗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這一段時,我用多媒體出示張衡的畫像,並出示了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圖,進行簡單介紹,激發同學對張衡的敬佩之情,對同學進行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五、迴歸整體,課外延伸

教師最後總結:“同學們,小張衡從小善於觀察,善於發現,長大後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你們還想知道張衡的故事嗎?課後多讀書,就會知道的更多。”這樣就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