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26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推薦】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活動設計:

隨着社會生活化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太多的知識,而幼兒生活經驗卻太少太少,自我保護能力差,極易受到傷害。因此對幼兒進行一系列的安全保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造適應幼兒年齡特點、豐富多彩能積極主動有趣地觀察、實踐、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為此,我選擇了《三顆星星》這篇童話故事,故事準確地介紹作為馬路上交通信號的紅燈、綠燈、黃燈各自的指揮語言。圍繞這個知識點,故事情節富有兒童趣味性,展開了豐富地想象,巧妙地以天上一顆貪玩的紅星星摔了一跤作為故事開端,引出綠星星、黃星星前來幫忙,最後變得有秩序。特別適合中班幼兒,他們對色彩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有缺乏生活實際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我利用在孩子周圍的生活基本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從而真正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希望通過這則童話故事,尋求不同的思維方式,鼓勵幼兒能大膽回答、表現自我。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和語言發展水平,因此我從認知、情感、技能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的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

(2)引導幼兒的創造性的運用各種詞彙、並能大膽、清楚表達自己對馬路上交通信號燈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萌發幼兒對安全知識的興趣,更好地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本次活動重點:理解故事情節、內容感受作品中童話的趣味性,瞭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

活動難點:引導幼兒創造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一系列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自己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描述出來,這是解決重難點的有效方法)

三、活動準備:

我為幼兒準備了一系列有趣的圖片,多媒體課件和遊戲用品若干。

四、説教法學法:

1、"教學不僅應使幼兒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的形式過程中去,引導幼兒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方法運用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於保證幼兒能正確掌握知識技能,有利於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所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①直觀教學法:主要根據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特點,和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而來用的,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創設情境,引起幼兒興趣,然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情節。

②課件演示法: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效果,創設直觀、生動的情境。使

幼兒愛看、愛學、輕鬆愉快的參與到語言活動中去,進一步理解故事情節。

③提問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慧説過: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呼喚和鼓舞"這種教法能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知識,活動中通過設置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回一答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④遊戲法:遊戲還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是幼兒的基本活動,他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綱要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在活動中可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促進激發他們的興趣,使無意注意轉變成有意注意。

2、説教法:

教學中我主要從兩個發麪進行學法指導。一方面就是視聽結合法,幼兒學習語言主要是通過視聽這一途徑。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一看,學一學,説一説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第二方面是情境表演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情境具有一定的創造性。

五、説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新《綱要》為指導,從"認知情感一行為"三大塊。由淺入深,從感知到體驗,使幼兒原來的經驗和新經驗之間有機結合。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但是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地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是不可能理解的,只有通過這些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讓每個孩子真正的動起來、能主動地、積極地去記住三顆星星的作用,才能使幼兒在過馬路時會按規則過馬路。本次活動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幼兒自己的探索為主要內容。第二部分是讓遊戲活動的知識實到行為。安排如下:

①創設情境,引出課題,問:馬路上為什麼停了這麼多車子,發生了什麼事情,(幼兒進行討論)

②結合有趣圖片,分段欣賞故事啊呀,紅星星又遇到麻煩了,他要怎麼樣才能把天上的綠星星請下來幫忙。(幼兒展開想象)然後提問:紅星星請來了誰幫忙?可汽車為什麼還不開?星星們都閉上了眼,可汽車為什麼還不開?(學説故事中的對話)最後星星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才使交通恢復了正常?

這一環節通過提問、討論、觀察、再提問內容一環扣一環,讓幼兒在討論談話中創設性的運用語言、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幼兒你一言我一語中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它是解決重點突破難點的一個關鍵環節。

③觀看課件,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

蘇霍姆林斯基説,兒童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不同的幼兒有着不同的生活經驗。在這基礎上,我讓幼兒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談自己的想法,隨着提問的深入,幼兒進一步體驗童話的趣味性。同時,多媒體課件形象逼真地展現童話的"熱鬧型"幫助幼兒一直帶者趣味昇華,理解主題。讓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感受,進一步理解作品情節、解決難點。

④擴展延伸:遊戲《小司機》

孩子的發展是一個延續的,有階段性的發展,所以在以往小結滲透德育中的説教,採用創設情境遊戲,把一些知識經驗滲透到幼兒生活中,讓幼兒做小司機。教師來做紅綠燈。教師先講述一些遊戲規則,看到紅燈你該怎麼辦,綠燈黃燈該怎麼辦?讓幼兒做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遊戲,更進一步加深對交通指揮的理解,能遵守交通規則,過馬路時應該怎麼過,以此就提伸了活動主題。

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3-4頁。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4.培養學生運用“左、右一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合被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係,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設問題憎境。

師:今天有好多老師來看小朋友們上課,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問:小朋友們.剛才我們是用什麼拍掌的?

2.體驗左、右。

(l)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説一説。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麼?用左手做什麼呢?

(4)師小結:左手、右手是一對好朋友,配合起來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許許多多的事情,小朋友們瞧瞧

自己的身體,還有像這樣的好朋友嗎?

(5)生説。(要求學生摸着説)

(6)揭示課題。

3.小遊戲。

聽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拍一拍:

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後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羣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l)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t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 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説一説: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l)創設問題情境:一隻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後、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於助人的思想品德。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的是哪隻手呢?

(2)同桌互相説一説: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

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遊戲鞏固認識。

(l)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

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隻肩上?

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隻肩上?

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

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彙報:計算機演示結果。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走。

四、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免用前、後、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卧室。

2.學生運用前、後、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五、師小結,全課結束

説課稿 篇3

尊敬各位老師: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學習、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我説課的課題是“合併同類項”,下面進行簡單的説課: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選自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4節,是學生進入初中階段,在引入用字母表示數,學習了代數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的探索、研究。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一次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律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説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七年級的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已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所授班級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勇於探索的學習風氣。

基與上面對教材與學情的分析,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瞭解同類項、多項式相等的概念。

2、掌握合併同類項的法則。

能力目標:1、在具體的情景中,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並且能在多項式中準確判斷出同類項。

2、在具體情景中,通過探究、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並熟練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的運算,體驗化繁為簡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1、通過設置具體的問題情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合作的愉快與收穫。

2、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3、通過設置不同層次的問題,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教學重點: 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及應用。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類項;準確合併同類項。

二、設計思路:、

1、 採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經歷同類項概念和合並同類項法則的形成與應用過程,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掌握其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

2、 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猜想、推理、論證、交流與反思等數學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3、 關注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實施開放性教學,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 教學方法、手段與教學程序: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實現我的設計效果,我採用引導、探究法為主的教學法,應用多媒體課件運用CAI輔助教學。設計以下主要教學流程:

1)創設五個步步深入的問題情境: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啟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同時為本課學習做好準備和鋪墊。

2)問題探討: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認識同類項,瞭解數學分類的思想;獲得合併同類項的法則,體驗探求規律的思想方法。同時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與收穫。感受成功的喜悦。

3)火眼金睛與看誰做的又快又準:讓學生加深對同類項的認識,加強對合並同類項法則的理解。

4)例題講解與鞏固練習:讓學生掌握在多項式中判斷出同類項和運用法則進行合併同類項運算的技能,使學生的知識、技能螺旋式上升。

5)課堂小結: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將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6)拓展延伸與挑戰自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提供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我的教學目的能不能實現,設計效果能不能達到,就只能看我接下來上課的情況了!我的説課就簡單説到這裏,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説內容:《地毯下的塵土》是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童話。這篇童話通過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塑造了一個勤勞能幹、誠實善良的小姑娘形象,並且通過童話故事的講述告訴我們一個誠實、善良、勤勞的人是一定會有回報的,從而讓學生受到思想的薰陶和感染。

2.説聯繫:這篇童話為本單元的第二篇,是緊承上一課《駱駝尋寶記》的又一篇充滿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對兒童很有教育意義。

《課程標準》裏提到&ldqu;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3.教材處理:這篇課文比較長,按教參要求一課時完成,如不事先預習,教學顯得過於倉促,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做了充分預習,要求學生課下藉助工具書和相關輔助用書進行預習,內容包括:作家作品、掌握生字生詞、熟讀課文、理清情節等。

學生在課前認真、充分地預習本文學習內容,不僅可以極大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是讓學生變&ldqu;要我學&rdqu;為&ldqu;我要學&rdqu;的自主學習的具體措施。

4.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我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⑴、學生通過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找出文中對米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進而學會分析米妮形象

⑵、知道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⑶、通過觀看視頻能運用動作描寫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米妮的形象及這篇童話的意義

教學難點: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係及小姑娘米妮兩次觀望窗外的風景説明了什麼

二、説教法

《課程標準》指出:&ldqu;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rdqu;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本着啟發式原則,通過問答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文基本內容的理解,可採用問答法;對人物形象的歸納可採用討論法。《地毯下的塵土》是一篇充滿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話作品。本文的故事情節不復雜,內容也比較簡單,人物形象分析也並不難。且《語文課程標準》裏提到:&ldqu;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三、説學法

無論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方法,學習任務最終還是要落到學生身上,因為&ldqu;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rdqu;。《課程標準》的理念是&ldqu;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rdqu;,因此要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這篇課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要反覆朗讀和默讀,理清作品的思路,領會的內涵,並對其表現手法有意識地加以學習和運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採用朗讀默讀法、圈點勾畫法、討論法等學習方法。《課程標準》裏提到&ldqu;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能夠獨立獲得一些知識,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將使他們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並能夠解決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組織能力,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rdqu;

四、説教學過程

本文的內容富有教育意義,課文通過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畫了一個誠實、善良、勤勞、懂禮貌、樂於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本文的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非常獨到細緻,要在教學中通過朗讀來認真品味、弄清楚這些描寫的好處,並在作文中學會運用這些寫法。因此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採取的是&ldqu;預習檢測‐‐激趣導入‐‐整體感知‐‐討論交流‐‐拓展延伸‐‐達標檢測&rdqu;的教學思路,安排一課時來完成教學。

(一)第一步‐‐預習檢測

在課前我讓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字詞進行了預習,所以在學習新課前要檢測一下學生對字詞的掌握情況。(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累計認識常用漢字 3500 個左右,其中 3000 個左右會寫。其中生字詞,初一就佔了 很大一部分,因此學好字詞是初一教學任務的重點)

具體做法:在這一部分我採取了對學生分層次考察的做法,也就是每組中1號2號的學生能用教師出示的幾個詞語造句;3號4號的同學能説出書下註解中詞語的含義;5號6號同學會寫出書中涉及的詞語

第二步‐‐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示以下十個詞語:

同情 自律 責任 友誼 工作 勇氣 堅韌 誠實 信仰 忠誠

1、以上這十個詞語中,你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個,為什麼?

初一的學生對這幾個詞語並不陌生,而且對這幾個詞語會有自己的理解能夠説出自己喜歡的理由

2、介紹《美德書》。其實,這十個詞語被認為是人類本性中永久不變的最基本的十大美德。

有一本書專門講述了這十大美德,這本書就叫《美德書》,該書裏面收集了許多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如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書厚近800頁,目前該書已經重印了40多次,世界十幾種主要語言都已經有了譯本,並被改編成了電視片。

3、書寫標題及作者 地毯下的塵土 莫德.林賽 美國

通過創設這一環節激發同學們學習課文的慾望並營造寬鬆的課堂氛圍。

4、出示本文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

⑴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夠找出文中對米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的句子進而學會分析米妮形象

⑵知道米妮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⑶通過觀看視頻能運用動作描寫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學會分析米妮的形象及這篇通話的意義

教學難點:課文標題與內容的關係及小姑娘米妮兩次觀望窗外的風景説明了什麼

第三步‐‐整體感知。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內容。《課程標準》指出:&ldqu;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rdqu;。可以説,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幾乎是所有的課文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一個重要前提。主要教學步驟如下:給學生5分鐘時間精讀課文,可以按照教師給出的温馨提示來説,最後增加難度,用一句話概括出的主要內容。(設計意圖:能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初一學生的基本能力,要在不同的課文中反覆強化,用梯度式練習可以逐步提高學生能力。)

第四步‐‐探究討論。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六個小題

1、你認為米妮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段落或句子看出來的?(温馨提示: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劃出相關的段落或句子,回答問題時要注意條理。用上這樣的句式:&ldqu;她是個____的孩子,文中第__段這樣寫道:_____&rdqu;)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指出&ldqu;欣賞文學作品,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説出自己的體驗。&rdqu;

2、課文中描寫米妮勤勞能幹的句子很多,找出句子並加以體會,並指出哪些寫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此時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人物描寫的方法有哪些?學生會説出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等描寫方法進而引導啟發什麼是正面描寫?什麼是側面描寫?教師引導學生回憶七年級上學期我們學過的古文《陌上桑》中為表現採桑女羅敷的美貌,作者先運用了排比、誇張等修辭手法對羅敷進行正面描寫:&ldqu;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鈎。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rdqu;接下來作者運用了傳神的側面描寫,使得羅敷的美貌得以充分的表現:&ldqu;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脱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rdqu;這樣的側面描寫,巧妙地烘托了羅敷的美貌。通過這樣的引發聯想學生更加深了對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的理解。

3、文中兩次寫到小姑娘米妮觀望窗外的風景,意在説明什麼?

4、課文的標題為&ldqu;地毯下的塵土&rdqu;,它與課文內容有什麼關係?試為課文另擬一個標題,並説説你更喜歡哪一個?

3題和4題是本課的難點,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難度,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的時候,當學生理解不太好的時候我會適時介入,啟發引導學生對這兩道題的理解。

5、本文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想一想我們除了本文説的美德外,還有哪些美德我們要具備?

設計意圖:讓學生正式的總結

6、講一講你所知道的古代誠信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資料和信息。此環節鍛鍊學生蒐集信息資料的能力)

第五步‐‐拓展延伸。

在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因為本課重點學習了動作描寫刻畫人物,為了學以致用,我讓學生觀看一段科比投籃的視頻,讓他們運用動作描寫寫一段投籃的過程,學生只要認真觀看,寫一小段話應該不是特別難。寫完後學生朗讀點評。

最後教師小結:本課我們通過分析小主人公的形象,學到了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刻畫人物,尤其是本文的心理描寫和行動描寫,都值得我們仔細品味,希望同學們把這種寫法運用到以後的日常寫作中去。

第六步‐‐達標測評

為了檢驗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我利用本節課的最後五分鐘進行達標測評,在這個環節對於習題的設計我也考慮到了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此在習題的設計上也體現了層次化。具體做法是:給學生三分鐘時間獨立做題,之後教師抽號檢查。

本節課我本着以&ldqu;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rdqu;的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充分讓給了學生,把課堂的舞台還給了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氛圍中讓他們演繹課堂的精彩。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我有一盒彩筆》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畫為主題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首充滿童趣,活潑生動的兒童詩。詩歌由兩部分組成,都以“我有一盒彩筆”開頭,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分別寫出了小作者手握彩筆,畫“美麗的今天”“明天的理想”兩幅畫的情景,抒發發了兒童熱愛生活,追求美好未來的情感,表達了孩子心中的理想。

詩歌第一小節,運用“畫……那是……”的句式,將小作者畫面上的“藍色的直線”“黃色的圓”“紫色的曲線”“直立的三角”描述成具體的景物。

第二小節揮灑了小作者奇思妙想,作者用“我畫……為了……”的句式,將孩子們大膽的想象和美好的嚮往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一小節的描述使全詩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它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的想象潛能。

二、説目標

1、在教學中,通過多次的讀,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感受藝術的魅力,使學生具有美好的心靈。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仿照課文,發揮想象編兒歌

三、説重難點:

1、品讀詩歌。

2、發揮想像,創編兒歌。

四、説過程

本課我一謎語和畫導課意在激發學生興趣同時並揭題引入課文。然後讓學生聽讀課文總體感知課文內容,明白課文都寫了什麼。緊接着開始同桌學習第一小節,尋找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説説喜歡的原因同時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感悟到詩歌美后在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第二小節。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交流自己想法,大膽發揮想像暢談自己的理想,引起學生與作者的共鳴,激發學生的想象潛能。在學生交流完後讓學生仿寫目的在於鍛鍊寫作能力,再讓學生動手畫自己的理想達到對課文的昇華。

五、説板書

在板書上採用圖文結合、提取詩歌主要內容的方法進行,簡潔明瞭,也反映了課文的主旨。

六、説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採用了畫、音樂、詩朗誦等多種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下學習詩歌,學生學的輕鬆,教師教的輕鬆。

説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的領導、老師,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説的內容是浙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章第六節《時間的測量》。下面我將從教材、學生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四個方面對本科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説教材。

本課是在前幾節長度、温度和質量等有關測量內容基礎上的再拓展。停表的使用在很多實驗探究中都涉及到,同時學會珍惜時間將會使學生受益終身。因此,本節課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這節課我設立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時間的單位和個單位之間的關係。學會估計一段時間的長短。瞭解事件的測量工具,初步學會使用停表。瞭解時間間隔與時刻的區別。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自己找資料,然後和大家一起交流,初步認識科學實驗的工具,嘗試應用已知的科學結論去解決某些具體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時間的單位、停表的使用。

教學難點:時間計量方法的探究。

二、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而言,初一的學生對時間單位、單位間的換算關係,及一些測量工具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有叫強的自我表現意識和求知慾。

三、教法、學法。

1、教法。

根據新課程的理念,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學習科學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為主,鼓勵啟發、講練結合為輔,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克服注意力分散的弱點,達到“以參與求體驗,以體驗求感悟”的教學。

2、學法。

將原本由教師講述的“時間的測量工具的歷史”交由學生自己查找,收集資料,讓他們想學習獲取信息的方法。

讓學生合作交流停表的使用,培養利用已學的方法解決未知的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引入新課,使學生在散文文學中來對時間進行另一番體驗,從而使學生的情緒高漲自然的引入時間的學習。同時要求停內容時,一部分同學估計時間,一部分同學記錄一下這位同朗讀所用的時間及開始、結束的時間。

(二)、新課教學。

1、時刻與時間間隔

以北京奧運會開幕時間講解時刻與時間間隔的區別,以學生記錄的時間鞏固時刻與時間間隔的區別。這樣設計能使學生體驗時間過得飛快。

2、時間的單位及換算

以學生記錄的幾分幾秒中分秒的關係引入時間的單位及換算。這部分內容已留作課前作業,所以檢測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由於這部分學生小學已瞭解,但有些同學還會出錯,我會分別出示由易到難的題目以達鞏固的目的。

3、時間的測量工具

以回到古代沒有手錶來展示學生收集到的古代的測量時間的工具,從而讓學生總結出為什麼它們可以記時間。古今對照展示現在的計時器,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測時間的工具的發展,這樣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測時間的工具的發展,同時瞭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樂趣。

4、停表的使用及讀數

以展示計時器引出停表。分小組讓學生討論停表的使用、觀察機械停表的錶盤、思考怎樣讀數。我會分別給出機械停表的圖像、錶盤的有關填空、讀書的相關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認識機械停表並學會讀數,同時,設計一道習題,讓學生鞏固練習。這樣即把重點交給學生,學生也參與到教學中,不會感覺到停表使用的困難。

由學生討論之後,原本不容易記住的內容學生會記憶深刻;原本不易理解、不懂得地方通過兵教兵都可以解決,從而突破重點。

做小結。

鞏固內容:作業完成探究思考,培養學生探究的興趣。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本課內容選自高一《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讀本》第一分冊第18課,本教材是由湖南省

教科院編著。學好本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思維水平,而且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確調適自己情緒的方法,以便以更佳的情緒狀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充分發揮良好情緒對於學習的動力作用以及挖掘學習中的非智力因素並形成良好的學習心態。

二、説學情

學生狀況:當代中學生在科學不斷進步,文化不斷髮展,社會不斷變革的今天,雖然能很快適應現代社會生活,但他們的心理還不夠成熟,在情緒特徵上表現為好衝動、不穩定、極端化等特點。對自己的不良情緒表現缺乏深刻地認識,也不善於調適自己的情緒。而且高一學生正處於人生的重要關口,已經有較強的獨立意識,但是自控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還比較薄弱,又處於發展的不完全成熟時期,形成了他們內心需要與意志調控能力之間的失調,從而導致他們在處理很多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時衝動、極端化,難以很好的調適自己的情緒。

三、説教學內容

本次課的主題是《怎樣合理調適自己的情緒》,是來自教材中的《最近比較煩》一課,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認識各種情緒以及它們對人的影響和作用,並使學生在瞭解自己情緒特徵的基礎上,學會對情緒進行自我調適,以合理的方式、方法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以增進身心健康。

四、説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主要分為三個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了解情緒的表現及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清楚的知道情緒產生的原因。

2、態度和情感目標:重視情緒的調控,培養良好的情緒。

3、能力和問題解決目標:能覺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緒,認識情緒對自身的影響,並能應用有效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對情緒進行自我調適。

五、説重點

重點:理解合理調適情緒的重要性

六、説難點

難點:結合自身情緒體驗,分析情緒產生的原因,尋求控制、調適情緒的方法。

七、教法、學法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運用講授法、討論法以及角色扮演法等進行教學。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刺激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強調師生互動。本課程設計的基本內容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學生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教師及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並主動、積極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所學的知識並加以運用,能夠學會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八、教學過程設計

為了達到前面所説的認知、態度和情感、能力和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具體的教學過程:

1、本課設計為六個板塊,分別為:

(一)故事導入;

(二)情緒的故事;

(三)情緒的圖片;

(四)情緒的假設;

(五)錦囊妙計;

(六)教師小結

2、故事導入:教師主要通過一個關於林肯和他的陸軍部長斯坦頓的情緒的故事導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並通過提問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的思維,為下面的活動做好準備。

3、過程:

(一)情緒的故事。為了貼近學生心理,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向學生説明,憤怒、悲傷、痛苦等不良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是不利的,而愉快、歡樂、滿意、平靜等良好的情緒有利於人的身心健康。同時,結合兩個故事,告訴學生任何情緒的表現都應去適應,否則,就會物極必反,樂極生悲。

(二)情緒的圖片。分為兩個小環節:一是教師出示各種情緒圖片,引導學生辨認各種情緒的不同表現。通過圖片展示,不同的情緒與表述一一對應,學生體會各種情緒的外部表徵。二是列出喜、怒、懼、哀、恐等情緒,讓學生用語言表述這些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的形容詞。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緒,在課堂中加以整理並理性分類,同時,又提高了學生正確表達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要求學生把自己最近一週或半個月以來的情緒體驗進行勾劃,句劃出最適合自己情緒體驗過的詞,如果以上有沒列出來的詞語,學生自己也可補充寫上。

(三)情緒的假設。通過以上分類,教師趁熱打鐵,提出以下十種情境,請學生説出他們會產生何種情緒及產生該情緒的原因。比如有人弄壞了你的文具,你會產生什麼情緒?有過這種體驗嗎?當時又是怎樣處理的?如果一旦再出現類似的這種情況,產生這種情緒時又如何調適呢?等等。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分析:如產生被激怒的情緒時,

①分析一下為什麼發怒;

②分析一下發怒的後果;

③怎樣使自己不過分激動;

④如何控制、調節被激怒的情緒等。

本環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以上三個活動讓學生在弄清情緒的各種分類後,當面對這些不良情緒時,怎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如何來合理調適情緒。

(四)錦囊妙計。為學生提供一些不良情緒的自我調適方法。

1、怡悦調適法。利用古代的一個故事作為背景。讓學生通過扮演故事中的人物並利用“怡悦調適法”來解決劇中人物之間的矛盾和內心的衝突和痛苦,告訴學生如果自己怒罵無常,憤怒難耐,也可以通過這種怡悦法來進行調適。

2、宣泄法。分為三種:

①在產生痛苦、悲傷、難過等情緒時,可通過哭來宣泄、釋放積聚在內心的痛楚,達到心理平衡;

②有鬱悶、憤怒、困惑等消極情緒時,可通過音樂或書寫宣泄法來調適;

③如受了委屈或欺侮後,可藉助一些外物來宣泄,比如説拳擊、打沙包等方法。

3、還可以用自我暗示法、意志控制法、理智調適法、活動轉移法、注意力轉移法、交往調節法、情緒昇華法等調適方法。

這一教學環節,誘導和啟發學生在不良情緒出現時,應及時採取正確的調適方法,讓學生達到不良情緒的有效化解,使自身的精神堤壩堅不可摧,讓精神之庫不斷注入振奮、歡欣和愉悦,讓心境之水永遠清澈與蔚藍。

(五)教師小結。

本環節分為兩個部分,作業的佈置和教師的小結:

1、結合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佈置作業:

①想一想良好調適自己的情緒是否還有其他方法?

②情緒與人的關係,以及對人的影響有哪些?

③我該怎樣調控才能獲得良好的情緒?

2、教師結束語:

情緒是人心理能量的調節器,它可以發動人的行為,確定人的行為方向,對人具有無法估量的感染力。我們要充分利用積極情緒的正確作用。讓我們都做自己情緒的主人,讓自己的情緒永遠都擁有舒適、温暖的環境,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多地呈現出一片晴空。

説課稿 篇8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私塾先生”》,下面我將從教材理解、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意圖這三個板塊一一陳述。

第一個板塊我先講講對教材的理解。

《“私塾先生”》是浙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的第8課,是本冊第3單元的第2課,重點鞏固練習注意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點。前一篇課文是《憶鐵人》,後一篇是《“我是您的兒子”》。這是一篇寫人為主的記敍文,記敍了抗日戰爭時期,擔任新四軍軍長的陳毅同志到張八嶺工作時發生的事。生動地表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本陳毅同志大智大勇、臨危不懼的革命大無畏精神。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四段。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5個生字。

2、理解詞語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特別是讀好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能詳細地複述課文。

3、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臨危不懼、大智大勇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4、初步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詞語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臨危不懼、大智大勇的革命大無畏精神。

教學難點:初步學會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閲讀方法。能詳細地複述課文。

第二個板塊我來説説教法和學法。

我先説教法:

1、朗讀感悟法。古人説:“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大綱》指出: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讀、寫、聽、説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應以讀為本。以讀為本是語文學習的自身規律。在課堂上,我將讓學生自由讀、合作讀、默讀、齊讀等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2、情境感悟法:鬆軟適度的土壤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寬鬆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創造潛能的開發。教學中我將設計多種學習的形式,創設多種感悟的情境,讓學生在情趣盎然的氛圍中愉快學習。這也是新課標的一個理念。

我再來説説學法:

“強而勿抑,開而勿達,異而勿牽。”教和學是一個學生感知、感受、感悟的過程。這個重要的過程屬於教師,更屬於學生。在教學中我將讓學生通過自學感悟、討論交流、集體評議、師生共同探討等,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第三個板塊我來重點説説教學過程的設計及意圖。

我分四個環節來安排我的教學:

第一個環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感悟中心

第四個環節: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接下來我分步來敍述:

第一個環節:談話揭題,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並朗讀,理解“私塾”和“私塾先生”的意思,並讓學生質疑,隨機板書有價值的問題:私塾先生是誰;為什麼要用上引號;課文寫了“私塾先生”什麼事。

這樣簡潔的導入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第二個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文,要求:①認讀生字詞,讀通課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②課文着重寫了一件什麼事?接着檢查交流,先讓學生認讀詞語。再説主要事件。最後按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可分四段。

這一環節設計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理清了課文的脈絡,瞭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達成教學目標1。

第三個環節:研讀課文,感悟中心

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我打算採取“先開頭結尾,再中間突破”的閲讀順序。

因此,我分三個步驟來實施這個環節。

第一步:虎口脱險

第二步:剖析脱險的原因

第三步:激發情感

在這幾個步驟的實施中,我將突出一個研究的主題,立足一個語言訓練的根本,展示一種讀書的過程,創設一種對話的情境,運用一種大語文的思想。接下來我分步來敍述一下。

第一步:虎口脱險

1、我打算抓重點詞語來學習第一段。首先請學生自由朗讀這一段,説説從中瞭解了什麼?學生朗讀交流,從中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在這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潛入”、“包圍”兩個詞語,先理解詞語的意思,然後在這基礎上來體會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學生肯定能感受到那種緊張、危急的氣氛。隨即進行朗讀指導,把那種緊張、危急的氣氛通過朗讀體現出來,自由讀,個別讀。個性化的理解,個性化的朗讀,體現“以讀為本,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2、用“知道了事情的起因,那結果是如何的呢?”過渡,引出文章的結尾部分,讓學生自由讀,説説明白了什麼?學生交流,知道了事情的結果:仲先生原來是陳毅同志,他安然脱險了。

3、引導學生首尾對照,提出疑問:在鬼子重重包圍之下,陳毅同志為什麼能安然脱險呢?

這一步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了整件事情的起因、結果,並留下懸念:陳毅究竟是怎麼脱險的?為重點段落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步:剖析脱險的原因

我打算讓學生圍繞上面問題讀議第二、三段的內容,讓他們緊緊扣住“抓住人物的言行,概括人物特點”進行。

説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蘇教版第四冊的講讀課文。本單元教學的重點是古典詩歌理解。本詩是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寫的一首歌行體的敍事長詩,是我國古代敍事詩和音樂詩中的“千古絕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卓越的藝術技巧。在白居易死後,當時的皇帝唐憲宗寫詩悼念:“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説明遠在作者逝世前,本詩已經風行全國,很有影響了。

(二)教學內容安排

本文擬用三課時完成。我説課的內容為第三課時——小結課,前兩課時在學生整體感知和局部研讀的基礎上,本課時對本詩進行綜合領悟:包括分析詩歌的結構,概括中心思想,歸納寫作特點,並通過比較閲讀進行詩歌鑑賞能力的遷移提高。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欣賞並學習本詩運用形象比喻描寫音樂的語言藝術,瞭解運用環境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現手法。

2、能力目標:①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②培養學生概括課文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分析鑑賞詩歌的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認識封建社會造成琵琶女悲涼身世和詩人失意謫居的黑暗現實,激發學生熱愛社會的感情。

三、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詩人高超的寫作技巧,包括明暗線結構、情景交融的特點,特別是對音樂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層次的描寫技巧。

2、教學難點:

理解琵琶女和詩人的悲劇造成的原因及對詩人思想感情的認識。

四、教學方法:

1、教法:擬採用“整體感知——局部研讀——綜合領悟——遷移提高”的教學方法。

2、學法指導:

(1)通讀:要求朗讀全文,讀準字音,讀出語氣、感情,初步瞭解全文。

(2)精度:重點閲讀第二詩段,思考:這一節作者是怎樣把無形的琵琶聲用文字描繪出來的?琵琶樂曲是怎樣變化的?

(3)解讀:通過板書結構分析及學生的討論分析,掌握本詩的特點。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導入課文。

教師充滿激情的吟頌唐憲宗的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並簡要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重新認識本詩的寫作目的和意義。

(二)、板書小結課文結構。

通過學生對前兩節課的回顧複習,在整體閲讀、局部研讀的基礎上,分析本詩的明暗線交織的雙線式結構,要求學生順着本詩“詩眼”: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梳理全文,搞清本詩明暗對照式的類比式結構寫法。

(三)、概括分析寫作特點

在理清課文結構的基礎上,要求學生歸納本詩的寫作特點,並請學生找出例句加以説明,以加深理解。最後由教師進行板書歸納:

(1)結構嚴謹。全詩以人物為線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線,詩人的感受是暗線,明線從現象反映主題,暗線則從本質上揭示主題。一明一暗,一虛一實,明暗相寸虛實相生。情緒表現波瀾起伏,過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來烘托氣氛。

(3)音樂描寫出色。是我國古典詩歌中描寫音樂的絕唱。

(三)、對比閲讀,遷移提高。

讓學生閲讀白居易的另一首五言古詩《夜聞歌者,時自京城謫潯陽宿於鄂州》,分小組討論它和《琵琶行》在內容和表現手法上有何異同。相比較你更喜歡哪一首?為什麼?通過比較,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詩歌的特點及表現手法。

(四)、佈置作業,拓展訓練,綜合領悟。

作業:1、熟讀本詩,背誦第二段。

2、完成思考練習和同步訓練。

3、自讀白居易的另一首長篇敍事詩《長恨歌》。

Tags:模板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