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四年級數學《複式條形統計圖》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18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複式條形統計圖》説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複式條形統計圖》説課稿

一、分析教材。

《統計》是課程標準中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數學知識,貫穿於整個小學教學。而本節課執教的《複式條形統計圖》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也是第二學段關於“統計與概率”的起始教學。在第一學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了複式統計表、縱向單式條形統計圖,並會用簡單的統計圖表示統計的結果,能夠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初步經歷了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瞭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並初步建立了統計觀念。而本節課的教學是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決策,為以後學習折線統計圖、扇形統計圖等,進一步形成統計的思想和方法打下基礎教學。

基於以上分析,我從以下三個維度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通過生活的實際例子,使學生感受產生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並能獨立補充完整複式條形統計圖,初步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點以及圖例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通過創設情境,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識圖、分析能力。學生嘗試根據實際需要收集整理相應數據並進行描述的過程。

3、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繪製等活動,經歷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過程,培養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並能根據統計的結果作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預測。

4、通過統計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應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式來闡述觀點的方法。其中,將認識縱向複式條形統計圖,根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將體會圖例的作用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介紹教法。

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設計本節課時,我以“創設情境——自主探索——交流完善——聯繫生活”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同時運用“情境教學、引導交流、互相評價、拓展生活”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貼近生活而極具時代感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在老師恰到好處的點拔和引導下進行探究,在老師精心預設下讓課堂的動態生成更有價值。而“教法為學法的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將運用“觀察、比較、遷移、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幫助學習,使學生在掌握本節課知識要點的同時,瞭解統計知識的.本質性,初步學會一定的學習方法

三、闡述教學過程。

1、在熟悉的教學情境中體驗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必要性。

《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注重所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而考慮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是某地區1985年至2000年城鄉人口統計情況離城市孩子的實際生活較遠,不便於學生理解他的現實意義,作為新課的開場不足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徵,我創設了“學校一日評比活動情況統計”這一素材中,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尋找到學習新知的切入點。在多媒體播放完“一日評活動”的錄像,設問:如果你是這位小幹部,打算用什麼方式向老師彙報評比情況?隨着學生的發言,引出用條形統計圖來彙報評價結果直觀清楚。老師立即通過直觀地、按順序呈現四(1)班三月份和四月份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統計圖的名稱、統計的內容”及其他發現的信息,凸現研究問題需要調查、收集數據、整理數據製成統計圖表後進行分析這一最終目的。同時,通過現時情境的呈現,不僅複習已有的單式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同時引出本節課要研究的新問題,“比一比一日評活動中某一項三、四兩個月的變化情況”,使學生感受到用兩張單式條形統計圖對兩個月數據情況進行比較、分析不太方便,幫助學生產生“合二為一”的想法,萌生使用複式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的需求,任務的驅動有效地調動學生探究新的統計圖的積極性,達到進一步學習的目的,滲透複式條形統計圖的作用。

2、在自主探索、交流完善的數學活動中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

(1)交流、辨析。

新課程理念強調,要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因此,我組織學生先在小組中交流方法,再獨立嘗試繪製統計圖。接下來的反饋過程可以説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要達到在交流中完善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目的。而這個環節非常關注學生思維能力水平的不同,考慮學生自主探索繪製的統計圖會有很大的區別,因此教學過程在反饋成果時設計了分層遞進處理學生自主探索繪製的統計圖資源。學生反饋過程一共分為4個層次:

1)用一種顏色繪製一幅統計圖;

2)用兩種顏色繪製一幅統計圖;

3)用兩種顏色並配以文字説明的方法繪製;

4)用兩種顏色加圖例的繪製情況。

根據學生反饋的這些豐富資源,老師再組織學生進行比較、優化,在四幅圖中選一個最佳的,並説明理由,讓學生在交流、辨析中經歷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全過程,初步體會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並明確用兩種不同顏色並配以體例説明的是最簡潔、清楚地表示兩個月各項分的統計圖。

(2)反思、完善。

接下來,我還設計一個反思、完善的活動,讓學生反思最初自己繪製的統計圖,在哪方面不夠完善,不夠簡潔,逐步完善自己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

在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了較清晰的認識時,立即揭示統計圖的名稱,“像這樣的條形統計圖我們把它叫作複式條形統計圖”,隨即對這張複式條形統計中的數據進行分析,收穫信息,並解決一些相關問題。最後,圍繞設問“複式條形統計圖與單式條形統計圖有什麼區別?”展開討論,通過比較,進一步豐富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使生成資源轉變為學習的資源。

3、在層次清晰的課堂練習中凸顯複式條形統計圖的特徵。

本課在練習環節共安排兩個練習一個欣賞,練習內容設計是遞進的。第一層次的練習是“體育賽場”中的統計圖,屬於基本練習,通過呈現姚明、奧尼爾在2007年近四場比賽中得分情況的複式條形統計圖直接獲取信息,但在呈現時老師有意只出示統計圖,不出示圖例,讓學生產生衝突,“沒辦法回答下面問題”,因為沒有圖例,不知道哪種顏色的直條表示誰。設計統計圖的“圖例”後出的過程,目的在於加強學生對複式條形統計圖的認識,進一點使學生認識到複式條形統計圖例的作用和單式條形統計圖的區別,鞏固識圖的基本技能。第二個層次則是讓學生獨立完成教材主題圖的素材,根據複式統計表繪製統計圖,並解決相應的問題,讓學生獨立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過程,這是綜合練習的過程。

另外,教學設計時還注意到本課內容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學生,生活中看到的素材不夠豐富,所以,教師利用課的尾聲,展示一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欣賞,如:近三年江西主要景點十一期間遊客人數量統計圖;南昌四季度空氣質量一級、二級天數統計圖……讓學生感知到當三個項目、四個項目……需要進行比較時都可以選擇繪製複式條形統計圖,凸現複式條形統計圖的優勢,體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最後一張橫向複式條統計圖也為下一節課的學習作了伏筆。

一粒水珠當它凝固時,我們能欣賞到它的晶瑩剔透;而當它流動時,我們更能感受到它滑潤過的軌道所留下的痕跡。我們的課堂也是如此,流動的軌跡,生成的智慧,是我們每一位教師正在傾心追求而為之努力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