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9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説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範文(通用5篇)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1

【説教材內容】

《小橋流水人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的第8課。這篇課文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與流水相和喝,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着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勞之勞形,猶如世外桃源。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本文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説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説教學重難點】

1、理解文中的重點句,體會作者的情感。

2、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四鄉之情的。

【説教法和學法】

1、説教法:

朗讀體會法:

通過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讀,幫助學生體會語言的優美,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2、説學法: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

【説教學程序】

一、談話激情導入

1、板書課題。

2、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你有什麼感覺?

3、這是一篇文章的題目,它選自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

二、初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示

分段讀課文,相信課外表達了作者什麼情感?

再讀課文,看看課文從哪幾方面來表達自己的四鄉之情的?

精讀課文,畫出你喜歡的段落,並説説你為什麼喜歡?

齊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感受家鄉人民太平安定的日子。

“讀──找──品──誦”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自瀆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小組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加深對故鄉美景的熱愛。

三、根據自學提示,探究課文內容

1、朗讀課文,找出描寫的美麗景物,思考:

大家想想作者具體寫了什麼景物?

2、朗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看作者怎麼通過回憶自己童年的往事來表達自己對家鄉的熱愛,思考:

⑴作者回憶了自己童年的什麼事?

⑵作者對童年往事的心情如何,應如何去體會?

3、朗讀四五自然段,思考:

⑴老家那麼平凡,為什麼作者那麼留戀?

⑵故鄉的家人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5、背誦課文第一段: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描述生動形象,有利於朗讀訓練和背誦積累。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6、小結:

美麗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定給大家留下深刻的的印象,請大家留心觀察自己的家鄉,也擷取最美的景或事講給同學聽。

7、拓展練習:

《小橋流水人家》這一課表達了謝冰瑩作者的思鄉之情。你張大以後或許會離開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想象一下,當某一天你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將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我們可以“二十年後回故鄉”為內容寫一篇習作。

【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美:小橋、流水、柳樹、野花、

事歡:捉魚、蝦、螃蟹

愛、懷念:扔野花讓它順水漂

摘菜葉、賞野花

生活安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有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直觀形象,條理清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2

一、教材簡析。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教材第九冊的第八課,是第二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思鄉之情”。看到課題,不由想到馬致遠《天淨沙秋思》中的句子“小橋流水人家”。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唱和,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着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本文的顯著特點: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一個“愛”字通貫全文:“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方,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這種愛不須任何理由,沒有任何功利的色彩,只因為它是“我”的老家,“我”就愛它,低矮的平房,陰暗的光線,潮濕的地面,都改變不了“我”的愛。這種愛,是歲月侵蝕不了的,是記憶遺忘不了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掌握課後生字,讀記生字組成的詞語。

2、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感情朗讀,品讀文中優美詞句,體會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4、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5、賞讀、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四、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五、教法。

1、用馬致遠的詞《天淨沙。秋思》導入新課,檢查預習情況。

2、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感受作者家鄉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表達方法。在文中有作者深情的往事回憶,也有直接的感情流露,讀書時要指導學生注意體會。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把優美的句子或段落熟讀成誦,摘錄下來,以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六、學法。

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運用“讀、議、找、品、誦”的方法學習課文,以促使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的好習慣。

七、預設教學流程。

(一)導入揭題。

1、出示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幻燈片1)

2、抽生朗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以詞中的句子為題“小橋流水人家”。(板書)(幻燈片2)

4、要求學生讀閲讀提示,畫出閲讀提示中的要求。

(二)聽師範讀課文。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解決生字新詞情況。

2、檢查字詞情況。(幻燈片3)

婀娜的舞姿粼粼的波紋潺潺唱和乾涸點綴螃蟹浮現潮濕流通舒服印象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3、學生試讀課文,做到讀正確、讀通順。

(四)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完成下面要求。

1、思考: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幻燈片4)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同桌互相交流。

2、練習有感情朗讀,體會文章表達思鄉感情的方法。

(1)出示句子,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A、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在作者眼裏,家鄉的日出是美的,清風是美的,小溪小橋是美的,楊柳也是美的,家鄉的一切都是美的,作者借景物的描寫,表達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之情。)(幻燈片5、6)還有哪些地方還是描寫家鄉景美的語句。(幻燈片7)

B、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兒時的趣事,仍記憶猶新,對家鄉太有感情了。作者回憶往事,來表達思念之情。)(幻燈片8)還有哪些語句是描寫作者童年趣事的?(幻燈片9)

C、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作者出生的平房雖然矮小潮濕,但它是作者的老家,是作者的出生地。作者愛老家,不須任何理由,愛它沒商量。這裏直接表達作者對家鄉的愛和思念之情。)(幻燈片10)

師:像這樣直接表達作者情感的抒情方式就是直接抒情。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這種抒情方式。(幻燈片11)

(2)配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幻燈片12)

(3)出示概括本文內容的小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幻燈片13)

(五)佈置作業,讀寫結合(幻燈片14)。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幾遍,熟讀成誦。

2、摘抄課文中生動優美的語句。

3、運用直接抒情和間接表達的寫作方法,寫一寫自己的家鄉。

八、板書設計。

九、教學反思:

1、以讀為主,從讀中感悟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與眷戀之情。通過多種讀的方式,最後讓學生選取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場景進行配樂朗讀,營造氛圍,以此來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語言之美。

2、抓住典型場景進行自學彙報,讓學生體會、學習景、人,以及場景描寫的重在抓住印象最深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不可面面俱到,這樣才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才能凸顯場景的特點。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3

【教材分析】

《小橋流水人家》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的五年級的第8課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文中有故鄉的作者愛戀直接的感情流露。作者對故鄉的綿綿不絕的懷念和思念。在教學中,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自讀自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體作者的思鄉之情,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學法分析】

《小橋流水人家》文章的篇幅較短,語言精美,流暢,在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家鄉美,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體會。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掌握課後生字,讀記生字組成的詞語。

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⑶瞭解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1、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⑵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體會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有感情地讀文,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培養學生愛自己的故鄉。

【重點難點】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的情感。

2、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想】本文語言精美,流暢,適合學生誦讀,在教學時,重點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感受家鄉美,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月是故鄉明,家鄉----始終是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有不少詩人通過作詩來表達自己思鄉情感,這樣的詩,我們學過了哪些?

(學生回答後,指名背誦)

今天朱老師帶來了一首詩,同學們看,----《天淨沙.秋思》。學生讀詩,指名説詩主要寫的是什麼?出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師:《小橋流水人家》人們通常用它來代替美麗的江南水鄉,作者的家鄉真的如題目這麼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思鄉詩,引出《天淨沙。秋思》讓學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美讀課題,讓學生學習課文之前,進入詩般的情境,為學生正確把課文基調做鋪墊,設懸念,調動學生的閲讀期待)

二、樹梳理步驟,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2、糾正新詞的讀音:婀娜、潺潺,唱和。

3、默讀課文,交流:課文哪些自然段寫小橋(3、4),哪些自然段流水,(1、2)哪些自然段人家?(5、6)

(設計意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交流過程中,梳理學生的發言,將課文歸納出三個層次,訓練學生捕抓課文重要信息的能力,整體把握課文。)

三、細品課文,體會情感

1、學生放聲自由品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師:請同學們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讀一讀。(生自由讀)

2、爭取讀書

(1)師:那位同學想試試讀流水的部分?想讀的請舉你的小手。(設想:部分學生舉手)

師:好的,舉手的同學請站起來讀第1、2自然段,沒舉手的不讀,只能認真聽。(學生讀)

師:你們真勇敢,聲音是那麼甜美,朱老師聽到了你們對小河的愛,我也想讀,行嗎?

(2)配樂範讀,學生閉眼睛,想象畫面。

師:有誰還想讀?生讀

師:誰敢説自己是班裏最好的同學?好,請讀第三自然段。(學生評價)

師:你真像個播音員!你能不能推薦一個你認為能讀好第四段的同學,來讀讀?(生讀)

師:我們班哪個同學最膽小?我們請他給我們讀第五自然段,(相機指導)

全班齊讀第六自然段。

(運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將課文讀通,讀熟,是理解課文的前提,“選自己喜歡的部分”來讀,可以讓學生擁有一個自由的學習空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而讀“描寫流水部分”,‘“描寫小橋部分”“描寫人家部分”學生根據愛好選讀,在讀中有所思考。通過爭取讀書,激勵學生參與課堂,進行朗讀訓練。)

四、領悟寫法

師:讀了課文,你覺得課文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回答)

師:能舉例你是從課文的什麼地方體會出來的嗎?

生:課文的第一段寫了家鄉的美麗景色,從“清澈見底”“長長的柳枝”“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水鳥”詞句,我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愛。

生:我從課文寫作者小時抓小魚,小蝦,小螃蟹中體會。

師:你們體會得真好,作者的感中表達了情就是從這美美的描寫,娓娓的敍述中表達表達了出來。請默讀三組句子,體會一下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有什麼特點。

(多媒體出示)

第一組

1、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頂房,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

2、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第二組

.我和一羣六七歲得到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他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欣賞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好黃色的野菌。

第三組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着村莊,溪的兩邊,種着幾棵垂柳,那長長的六隻隨風飄動着,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着粼粼的波紋。當水鳥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悦耳的聲音。

·有時,它只有細細的流泉,從石頭縫裏穿過。

·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棵依依多情的楊柳。

2、交流發現

學生説自己的發現

小結:作者通過對故鄉的具體的人,具體的事,景物的描寫來表達情感。希望同學在習作中加已運用。

(本環節,默讀三組句子,領悟寫法,既可以讓學生知道作者為了表達情感,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對他們日後的閲讀寫作進行遷移,達到學以致用)

五、迴歸整體,積累。

師:讓我們再次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去欣賞那詩一樣的景色,去感受那詩一樣的生活。

1、配樂師生共同讀文。

2、積累語言:讀讀記記(婀娜、潺潺,唱和,舞姿、波紋)

3、摘抄喜歡的句子,並儘量熟讀成誦。

(通過師生配樂共同讀文。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把喜歡的句子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六、板書設計:

小橋流水人家

小溪小橋人家

“我”熱愛“我”思念

(板書設計,作者寫了家鄉的小溪,小橋、人家來表達情感,因此我設計了以上的板書,突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與教學目標的定位:

《小橋流水人家》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二組專題“月是故鄉明”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組課文表達的都是思鄉之情。這篇課文的作者開篇如詩的幾句話,勾勒出了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寫意畫──小溪潺潺繞村莊、楊柳依依垂水面、水鳥流水相和唱,色彩清新而明快,情調美麗而纏綿;接着話題一轉,寫了小橋流水人家的人們恬淡、閒適的生活情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無“鬧市”之亂耳,無“疲憊”之勞形,有如世外桃園;結尾直抒胸臆:“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綿綿不絕的懷戀和思念。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通過自讀自悟,想象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色和生活,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同時對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有所領悟;二是通過朗讀課文,感受作者語言的清新、流暢,積累語言。

基於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中的6個生字,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

能力目標:

(1)通過自讀自悟,想象文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欣賞課文中優美的語言,體會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像小橋流水人家的美好景色及生活,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懷戀和思念之情。

教學難點:領悟作者表達思鄉感情的幾種表現方式。

二、教學設計理念:

“以生為本”、“以讀為本”,把閲讀教學活動視為寬鬆愉悦的“讀書交流會”,提供充裕的課堂主動學習的條件。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重學生獨立閲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生、老師、文本、作者、生活等多維度的對話互動中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

三、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談話切入想像揭題激發興趣

1、唐代詩人李白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家鄉----始終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繞的地方。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篇有關思念家鄉的課文。出示課題《小橋流水人家》。

2、看了這個題目,在你的腦海裏會出現一幅怎樣的畫面呢?(生自由暢説)

3、欣賞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畫面,讀一讀充滿詩情畫意的題目。

4、激趣:作者的家鄉真的有如題目所説的這麼富有詩情畫意嗎?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小橋流水人家”吧!

【設計意圖】: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描繪出小橋流水人家的畫面,並在此基礎上美讀題目,使學生在讀課文前就先進入詩一般的美麗情境中,為學習課文作孕伏。然後設下懸念,充分利用學生的閲讀期待,讓學生帶着極大的興趣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梳理步驟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平時學習這類課文有哪些步驟?(指名説)

師生一起梳理出閲讀步驟:

(1)讀準讀順;(2)讀思結合

(3)圈畫批註;(4)交流討論。

【設計意圖】:因為葉聖陶先生指出: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學生自學前,梳理出富有彈性的學習步驟,減少自主學習的隨意性與盲目性,提高學習效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體會課文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交流體會後歸納:文章內容表達了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

【設計意圖】: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思想情感,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三)讀悟交融順學而導領悟寫法

1、小組學習,合作探究:作者是怎樣表達思鄉之情的?

(1)默讀課文,看看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要求邊讀邊在句段旁作批註。)

(2)以小組為單位交流探究學習的成果,之後派出小組內中心發言人彙報探究學習中的發現和體會。

(3)根據學生髮言,抓住重點句段,相機點撥,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體會作者表達思鄉之情的方法。

【設計意圖】:緊扣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讓學生運用自己的知識、能力、經驗,與文本對話,進行個性化解讀。通過默讀課文,展開想象,理解文字,體會情感,從而感受語言的清新、流暢。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歸納表達感情的方法:

A、讓學生再讀讀下面三組句子。

第一組

﹡我愛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家只有幾間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間卧室,光線很暗,地面潮濕,但我非常愛它。

﹡那段日子,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像,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第二組

﹡我和一羣六七歲的小朋友,最喜歡扒開石頭,尋找小魚、小蝦、小螃蟹。我們並不是捉來吃,而是養在玻璃瓶裏玩兒。

﹡我喜歡過橋,更高興把採來的野花丟在橋下,讓流水把它們送到遠方。

﹡我曾經隨着採茶女上山摘過茶葉,我喜歡茶樹下面紫色的野花和黃色的野菌。

第三組

﹡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終年潺潺地環繞引導村莊。溪的兩邊,種着幾棵垂柳,那長長的柔軟的柳枝,隨風飄動着。婀娜的舞姿,是那麼美,那麼自然。有兩三枝特別長的,垂在水面上,畫着粼粼的波紋。當水鳥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時,流水也唱和着,發出悦耳的聲音。

﹡有時,它只有細細的流泉,從石頭縫裏穿過。

﹡清晨,可以看到太陽從後山上的樹叢裏鑽出來。夏天,涼爽的清風從南窗裏吹進來,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東窗可以望到那條小溪和小橋,還有那幾株依依多情的楊柳。

B、引導學生了解:

第一組句子是作者直接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愛。

第二組句子是通過回憶一件件童年趣事反映出自己思念家鄉的感情。

第三組句子是通過描寫家鄉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自己熱愛家鄉的感情。

C、小結作者表達感情的方式:

課文中,作者既有直接抒情表達思鄉之情的句子,也有通過描寫景色和回憶往事間接抒情表達思鄉的句子。看,感情原來可以這樣表達。直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讀一讀就能明白,間接抒發感情的句子,我們只有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得到。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4、質疑:課文最後寫的“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現在你們知道“那段日子”是指什麼日子?“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哪些美好的印象了嗎?

讓學生感悟交流後明白“那段日子”指童年在家鄉生活的那段時間。“那些美好的印象”是指家鄉的美麗景色和童年玩耍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課文、領悟寫法,既讓學生知道課文寫什麼、表達了什麼,也讓學生明白作者是怎麼寫的、怎麼表達的,“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將有利於學生在今後的閲讀寫作中進行遷移運用,從而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四)佈置作業,拓展昇華

1、積累語言:

(1)讀讀記記"婀娜、舞姿、粼粼、波紋、乾涸、點綴、潮濕"等詞語。

(2)摘錄文中自己喜歡的優美句段,並儘量做到熟讀成誦。

2、請同學們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可以蒐集有關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的圖片資料,也可以為家鄉作畫、作文,或者學唱“家鄉曲”、學跳“家鄉舞”、學燒“家鄉菜”等,來表達你對家鄉的熱愛。(為本單元主題活動“濃濃的鄉情”作準備。)

【設計意圖】:設置“作業超市”,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所長,展露自己的才華,在輕鬆愜意的活動中提高語文綜合素養,激發熱愛家鄉之情。

四、板書設計:

8、小橋流水人家

景美:小橋、流水、柳樹、野花、

事歡:①捉魚、蝦、螃蟹

熱愛、思念家鄉②扔野花讓它順水漂

③摘茶葉、賞野花

生活安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

【設計意圖】:這一板書,既能幫助學生抓住重點理解課文,指導背誦,又恰如其分地落實了教學的重點,直觀形象,條理清楚,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橋流水人家》説課稿5

一、教學內容:教科書第67—68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並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

3、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

學生能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四、教具準備:照片、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觀察照片,激活相關的生活經驗

1、談話引入,觀察照片。

小朋友,你們喜歡拍照嗎?老師這兒有兩張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兒嗎?(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兩張分別從教室的前後拍的照片,讓學生進行辨認,仔細看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個教室,為什麼照片會不一樣呢?(啟發學生想象拍攝者的位置。)

3、得出結論:同一個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樣的。

(二)觀察實物,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視圖

1、給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導“拍照”方法:請小熊“坐”在課桌中央,讓學生用雙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個框來表示“相機”,用這個“相機”去給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來。

(2)實地“拍照”:

先自己選一個喜歡的角度給小熊“拍”一張照片,想一想這張照片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再變換角度,從小熊的前、後、左、右不同的位置給它拍幾張照片。想一想這些照片拍出來又會是什麼樣子的,把它們都“印”在自己的腦子裏。

(3)辨認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後、左、右拍的照片,請學生判斷是在什麼位置拍的,就站到相應的位置去。當學生辨認左、右兩邊拍的照片出現困難時,引導學生到小熊的左、右兩邊再次進行觀察,比一比這兩個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特別提醒學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臉是朝哪邊的。經過再次觀察和比較,讓學生重新做出判斷,並站到相應的位置去。

2、給小鬧鐘“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給小鬧鐘拍照的場景及3張不同的照片。請學生判斷這些照片分別是誰拍的,並在書上69頁連一連。

(2)核對結果。

3、觀察小木船。

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在這美麗的小河上有一條小船剛剛劃過小橋,這時,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這隻小船,他們都給小朋友拍了照。

(1)請組長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師指定的朝向放在課桌中央。

(2)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仔細觀察,並把每次看到的樣子記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學分別從上、前、側面觀察木船的場景,並出示3種不同的視圖,請學生判斷它們分別是誰看到的。

(4)小組內交流,全班評議並核對結果。

4、觀察大水車

(1)出示“小橋流水人家”圖

(2)有2個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車,引導學生他們的位置關係。

(3)請一組學生彙報觀察結果。討論:2個小朋友看到的一樣嗎?為什麼會不一樣?

5、反思總結,加深體會

(1)剛才我們一起觀察了一些物體,想一想,我們是怎樣進行觀察的?

(2)在觀察物體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

(三)觀察圖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視圖

1、出示一張大樓的照片,説明:這是一幢長方體的大樓。

2、引導學生想象:從大樓的前、後、左、

右去觀察,分別會看到什麼樣子呢?

3、在小組內互相説説想象的結果。

4、出示四張圖片,請學生判斷分別是在哪個位置看到的。

(四)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課後繼續觀察你還想觀察些什麼?請同學們課後自己再找一些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看會看到那些不同得樣子?把你看到的結果和同學交流交流。

教學反思:

1、給定一個方向能夠分辨出其他三個方向,回看簡單的線路圖,但如果讓其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學生有困難。

2、缺乏在生活中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信息窗2—小橋流水人家教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