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狐假虎威》説課稿(通用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8.6K

作為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狐假虎威》説課稿(通用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狐假虎威》説課稿(通用5篇)

《狐假虎威》説課稿1

一、説教材

本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情景,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全文的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二、説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三、説方法

(1)能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複述課文。

四、説學生

本班學生由15名職工子女,28名農村學生組成。農村學生在自主學習,表達能力,表演方面除少部分學生外,其餘都差。所以在教學時我要求以上方面好的學生和小組長要關心他們,讓他們都參與到學習的活動中,讓他們都得到鍛鍊。

五、説過程: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出示卡片:

2、“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威”的意思?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這個環節是幫助學生回顧全文,鞏固上節課所學的知識,為該課時的抓住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描寫來理解課文的教學重點做準備。)

二、細讀課文

1、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細讀課文,看看狐狸是怎樣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

(1)請一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聽後告訴老師,老虎、狐狸原來是怎樣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2)這一小段主要講了什麼?

2、分角色讀第二部分(2~5自然段)

(1)輕聲朗讀2至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狸的話,波浪線畫出老虎説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在不懂的詞句下作記號。

(2)集體討論:“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轉”這句話是什麼?狐狸在想什麼呢?“扯着嗓子説”是什麼意思?“你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麼意思?那麼該怎樣讀狐狸的話?狐狸第二次説的話又該怎樣讀?老虎聽了狐狸的話有什麼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這兩個動作説明了什麼?老虎為什麼被矇住呢?

(3)指導學生有表情的朗誦課文。

(4)小結:上面四小節是講狡猾的狐狸用編造的謊言來矇住老虎。

3、引讀6至8自然段。

(1)討論(分組):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為什麼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一趟呢?

(2)出示句子:狐狸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講述:儘管老虎鬆開了爪子,但對狐狸的話還是半信半疑,如果狐狸立刻逃命,一定會被老虎看破,所以狡猾的狐狸主動要老虎在百獸面前走一趟,目的就是借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從而讓老虎對它編造的謊言信以為真,真正地放了它。

(3)引讀第8自然段:——看見狐狸()。再往狐狸身後一看()。前一句讀慢,後一句讀快,要讀出驚恐萬分的語氣。

(4)狐狸帶着老虎到森林深處,百獸都嚇跑了。

4、引讀最後一小節。百獸逃跑的真正原因是()。

5、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

《狐假虎威》説課稿2

我説課的內容是江蘇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狐假虎威》一課,我的説課將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説教材、説學情與方法、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媒體設計、板書設計。

一、説教材

(一)教材簡析

《狐假虎威》一課是一個傳統的寓言故事,寫的是一隻狐狸狡猾地騙過老虎,不但使自己逃脱了危險,而且藉着老虎的威風讓其他動物紛紛逃竄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的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並配有兩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百獸的情景,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本單元的安排宗旨是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學會辨別真偽,分清現象與本質。

(二)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學習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十個生字“狐、假、虎、威”等字,會認“竄、狡、猾、骨”等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朝”。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組,並用詞組造句,例如“狐”組詞為“狐狸”等。

(3)結合課文理解,“狐假虎威”,“神氣活現”等詞的意思。

2、能力目標

(1)分角色有感情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閲讀能力。

(2)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藴含的深刻含義。

(3)以讀為主,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故事中狐狸的內心活動。

(4)藉助插圖,引導學生圖文結合,展開想象,理解故事內容。

3、情感目標

(1)瞭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其藴含的道理。

(2)引導學生在閲讀中學會辨別真偽,分清現象與本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同學們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識字、寫字,認識一個多音字。

(3)對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又要注意健康的價值取向。

2、教學難點

(1)根據上下文,對“狐假虎威”“神氣活現”“搖頭擺尾”等成語意思的理解。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和藴含的深刻含義。

(3)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點,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並能表演。

二、説學情與方法

(一)説學情

在經過了一年多的語文學習後,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目標的要求,對學習語文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特別是對一些新穎的、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習的根本,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閲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學生自我展示的能力、與人交往合作能力。狐狸和老虎的形象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本課學習起來並不難。本課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深課文,讀後分析人物特點。此外,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讓學生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二)説方法

1、能主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會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複述課文。

三、説教法、學法

(一)説教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狐狸説的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採用簡筆畫、錄像、動片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談話法、對比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活動開始時,我採用直觀演示法,通過老師形象的語言、動作,讓學生欣賞理解故事的內容。在活動中,我努力創造一個輕鬆、自由的環境,運用提問談話法,引導同學大膽、自信地表達自我看法,發展同學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通過模仿老虎和狐狸的心理、動作、語言,加上和老師的角色互動,進一步加深對故事的理解。以教學媒體為輔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燈、拖拽、擦除等功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二)説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想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精神被大大激發,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本課時,指導學生自由選用“讀、説、背、演”等學習方法,結合比較朗讀、想象情境、直觀理解、表演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閲讀習慣方面,着重培養學生解疑閲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中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台,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環節:

看一看:看課文中的狐狸被老虎抓到的圖片和狐狸領着老虎在動物之間的圖片。

讀一讀: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並對一些動作進行扮演。

想一想、議一議:狐狸真的是管理百獸的嗎?動腦筋想想,互相討論一下。

説一説:小動物們為什麼害怕狐狸?是這樣的情況嗎?

四、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標準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我採用設置疑問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愛因斯坦曾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基於這一觀點,新課開始,我便由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森林裏的小動物們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門。看,這是誰?(狐狸)這又是誰?(老虎)”。引出主人公狐狸與老虎,解釋狐狸是一種狡猾多疑的小動物,而老虎兇猛高大,是百獸之王,又問學生:“它們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那麼從課文中找答案吧!”

(二)完整欣賞故事,感知故事內容

整體感知是掌握故事內容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整體感知課文階段,我讓同學們看課件欣賞故事,使孩子們通過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優美動聽的故事,身臨其境後,就能輕而易舉地初步感知故事內容。因為狐狸和老虎是兩種形象差異極大的動物,讀課題時把兩者拎出,一方面讓學生對課文中即將發生的故事產生興趣,另一方面,調動以前的學習積累,並對課文中狐狸和老虎的形象進行定位,定下故事的基調。同時,在此階段我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來促使學生更好更快的理解內容。

(1)故事中的狐狸、老虎跟你們想的一樣嗎?從哪些詞可以看出老虎的兇猛?

(2)課題中的“狐”和“虎”分別指什麼?威是什麼意思?(威風)

(3)狐狸馬上就要成為兇猛的老虎的口中美食,狐狸又是怎樣做的呢?

(4)狐狸跟老虎到底誰是百獸之王?

(5)《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呢?

(三)通讀全文,疏通字詞

多種形式的讀書實踐,可以使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紮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中“讓學生喜歡閲讀,感受閲讀樂趣”的要求。只有讀懂課文才會有“感”,有“悟”。因此,此階段的設計能讓學生自己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和自己不能理解的字詞,疏通字詞,努力把課文讀通順,並把課文標上自然段。然後老師帶着同學們一起來學習文中的生字詞,在課文中去理解本課難理解的字、詞。並且做到會讀會寫“狐、假、虎、威”等字,認識他們的結構、部首、筆畫以及理解字義。

(四)分段欣賞故事內容

1、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閲讀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最佳途徑。而閲讀的本質是對話,在整個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我精心組織好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活動,讓學生在與文本的自主

性對話中完成立體的建構。喚醒學生的自主意識,為他們提供足夠的自主讀書、獨立探究的機會,以保證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的順利展開,並讓學生打好紮實的語文基礎。本段是整個寓言故事的起因,為了讓同學理解。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書上找一找,描寫老虎威猛的詞語,體會老虎的威猛,以及在老虎抓住狐狸後,讓同學想一想會發生什麼?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這裏,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讓學生在讀一讀,畫一畫地基礎上,體會重點點詞、句來體會狐狸的狡猾,以各種形式充分地閲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講解第二段到第五段前,我這樣引導學生:“老虎多麼兇猛,眼看狐狸就要成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餚,接下去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

(1){多媒體出示課文}指名分角色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老虎説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

(2)集體討論: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心成為老虎口中的美餐嗎?課件出示問題:狐狸對老虎説了幾次話?都説了什麼?在文中畫出來。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轉”其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

②“你敢吃我?”的語氣的意思。

(3)引導學生理解老虎聽了狐狸的話有什麼反應?並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體會這樣的描寫刻畫了老虎怎樣的心理活動,其中順勢講解並要求學生掌握“半信半疑”這一詞語。

(4)多媒體出示課文,抓住對狐狸的説話語氣的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狐狸面對老虎其實是膽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質的狡猾。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課文。

3、學習六至九自然段。

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讓學生讀一讀,演一演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聯繫課文,引導學生進行説話練習。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注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後幾段,我又這樣引導學生:“接下來狐狸又想出了什麼招數,想在老虎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讓學生充滿求知慾。

《狐假虎威》説課稿3

説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説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本課學習起來並不難。本課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文,讀後分析人物特點。此外,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讓學生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説教法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覆誦讀中體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採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燈、拖拽、擦除等功能,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説學法

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中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説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受到啟發和教育。

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

説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導入:春天到了,萬物復甦,森林裏的小動物們也忍不住地走出家門。看,這是誰?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嗎?(聰明、狡猾;兇猛、威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發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間的故事。(板書課題:狐假虎威)

二、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在書上找一找,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竄過、撲過去、逮住了)

(2)指導朗讀。多麼兇猛的老虎啊,你們這麼讀,讓我感到狐狸未必被老虎逮到。再讀——齊讀。

2.學習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師導入:老虎多麼兇猛,眼看狐狸就要成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餚,接下去發生了什麼樣的`事情呢?請大家自己讀讀2—5自然段。

⑴指名分角色讀2~5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橫線畫出狐狸的話,用波浪線畫出老虎説的話,注意表示它們的神態和動作的詞。{多媒體出示課文}

(2)集體討論: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轉”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狐狸在想什麼呢?

②“扯着嗓子説”是什麼意思?

③“你敢吃我?”這句反問句是什麼意思?該怎樣讀狐狸的話?(第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嚇性)

④老虎聽了狐狸的話有什麼反應?畫出描寫老虎動作的詞。(一愣、鬆開了爪子)這兩個動作説明了什麼?老虎為什麼被矇住呢?

(3)指導學生有表情地朗誦課文。

【多媒體出示課文,抓住對狐狸的説話語氣的理解,引導學生認識到狐狸面對老虎其實是膽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質的狡猾。】

3.學習六至八自然段。

教師導入:接下來狐狸又想出了什麼招數,想在老虎面前顯示一下自己的威風?請大家自己讀讀6—8自然段。

(1)指名讀文。

(2)分組討論: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為什麼不趕快逃命,反而要帶老虎在百獸前走一趟呢?(驗證自己剛才所編造的謊言)

(3)它們往森林走的時候各是什麼樣子?你讀懂了嗎?狐狸是神氣活現、搖頭擺尾,老虎是半信半疑、東張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昇華。

1、導入:百獸是被誰嚇跑的?(老虎)從哪裏看出是被老虎嚇跑的,而不是被狐狸嚇跑的?

填空:

原來()是藉着()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總結:人們把“狐假虎威”這個成語比喻借別人的威勢來嚇唬人的行為,其實自己並沒有本事。

2、小練筆:老虎明白了百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説板書設計

狐假虎威

神氣活現半信半疑

搖頭擺尾東張西望

《狐假虎威》説課稿4

一、説教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寓言諷刺了仗勢欺人者的奸詐狡猾。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形象地描繪出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説教法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應以讀為準,以讀代講,在反覆誦讀中體驗課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課採用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以教學媒體為輔助,讓學生在生動、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讀、感悟課文。

四、説學法

本篇課文的學習主體是小學低年級兒童,他們在語文知識和能力水平方面還不是很高,還不能獨立由語言文字來切實感悟文章深意。因此,學生要融入一定的課文情境,合作交流,反覆誦讀,這樣才能體悟文章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五、説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積累豐富的詞語。

3、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誦讀法和講解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寓意,受到不能做倚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的教育。

六、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寓意,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2.分角色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教學難點:揭示寓意。

七、説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讓學生利用學過的課文和生動的實物掛圖連接導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之後,你感受到故事中狐狸和老虎怎麼樣呢?這是老師佈置的課前預習,讓學生養成預習的習慣。

2、複習生字詞。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並減輕學生往下讀課文的難度。

(三)品讀課文,感受體味。

1、每次讀課文都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讓學生動腦思考,並動動手畫,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2、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分角色朗讀他們比較感興趣,因為他們能在朗讀中表現自我,再説分角色朗讀又進一步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適當的教師範讀指導,給了學生朗讀上的示範和指導,讓學生有樣可依

3、設置選詞填空這個練習加深學生對神氣活現、搖頭擺尾、東張西望、半信半疑這些詞語的理解和運用。

(四)揭示題意,明白寓意。

讓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也理解了“假”是“藉着”的意思,明白寓意,突破了教學難點。

(五)總結複述,拓展昇華:

通過學生説,老師歸納總結,滲透思想教育,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以講故事的形式來複述課文,這是教學的重點,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講故事”比用“複述課文”更適合他們的心裏需求。佈置這個作業,講故事是學生展現自我的一個很好的機會,這樣做還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鍊。

《狐假虎威》説課稿5

我説課的內容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狐假虎威》一課,將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隻狐狸藉着老虎的威風嚇跑了森林中的百獸,故事告訴我們生活中有些人藉着別人的力量嚇唬人,其實自己沒有本領。全文語言生動有趣,非常適合學生閲讀和表演。

二、學情分析

學生年齡小,容易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節所吸引,因此,學習起來並不難,語言生動有趣,易於學生理解,而且學生朗讀的慾望很強,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這一特點,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讀後分析人物特點。通過表演來理解部分詞語,增強感受。總之,學生應在一個活潑,輕鬆的環境中理解課文,學習詞彙,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寓言故事,知道成語“狐假虎威”的意思,對課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認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表演這個故事。

3、認識1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中關鍵的詞句體會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表演。

四、教法學法:

根據寓言故事的特點及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狐狸説的話為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引導學生自由閲讀,自由表達,打好自主學習語文的基礎。再有,低年級學生喜歡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為貼近學生實際,我採用觀看插圖,出示,表演演示等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2、初讀感知,以讀鋪路

3、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4、表演、感悟

5、拓展延伸

總之,我這節課就本着讓學生讀、讓學生説、讓學生演這一標準,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中理解寓言,完成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