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精選】説課稿模板十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6.43K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説課稿模板十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説的:是由家喻户曉的諸葛亮寫的《出師表》。該課出現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六單元,該單元的課文大部分選自歷史著作,學習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長曆史知識,還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氣、節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勵。

《出師表》是一篇情辭意切、感人肺腑,讓人讚不絕口的文章。作者通過表文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劉氏父子的忠貞,三條建議,既是安定後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敍述生平及出師北伐表明自己“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決心,更是慷慨深沉,動人心魄。真正為蜀漢江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單元的學習目標以及本課的實況和學生的實際特制定以下目標:

知識與能力:①積累詞語,豐富文言詞彙。

②瞭解奏表的特點,瞭解諸葛亮的治國主張。

③積累名言警句,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①反覆朗讀課文、疏通文句、培養學生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②學習本文融情於議論、敍事,以情動人的寫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①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和願望,

②領會諸葛亮對“蜀國”的忠誠,從而增強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會上用的人。

三、教學重點

①背誦全文。

②掌握本文寓情於理、寓情於事的寫作手法。

【設計説明】

本文“辭情懇切,感人肺腑”,把濃濃的情誼融在説理與敍事之中。這是本文的精彩、神祕之處。作為重點,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教學難點

①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諸葛亮的政治主張。

【設計説明】學生由於閲歷淺對“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徹,應作特別理解。

②如何正確理解諸葛亮的“忠”。

【設計説明】

諸葛亮對蜀國的赤膽忠誠,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觀,因此需要人去認真品味。同時對學生責任感、使命感的培養,也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説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農村中學,也就具有了農村學校的特點:①語文資源匱乏。②學生學習語文的氛圍不濃。

二.學情分析

①我班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②學習語文的觀念、方式、方法較落後。③學習語文的能力較弱,語文的素養較低。

三.學法指導

1.朗讀法:【設計説明】

本文情辭懇切,動人肺腑要引導學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句中的語言停頓,讀出層次感,讀出情感。古話説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尤其象這樣文質兼美的文章,讀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討論法:【設計説明】關於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應由學生自主解決,生生互動,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培養協作的精神。

3.探究法:【設計説明】提供有關本文的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現問題,查找答案,得出結論,從而使學生從探究中找出樂趣。

4.“傳授——接受”法與以上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設計説明】“傳授——接受”法是傳統的教學法,較適合農村學校的實際,但一堂課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這樣可以達到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準備:多媒體、VCD光盤、三國形勢圖。

6.課時安排:3課時

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閲讀,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情趣。特設如下之學法:

①用字典、詞典及資料疏通自學障礙。【設計説明】可以完成對“表”這種文學樣式、“諸葛亮其人”、“三國的歷史”等,相關資料的查閲;還可以提高學生查閲資料,使用工具書的水平及能力。

②朗讀與默讀相融合,多種讀書方式相結合。【設計説明】提高朗讀、理解的能力,增強語感,形成整體感知,為深入理解文本作輔墊。

③藉助經驗、資料獨自完成課文的翻譯,然後與同學交流。【設計説明】可以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翻譯水平,增強合作的意識;還可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④獨自完成對文本的內容、層次、寫作特點等內容的分析和總結,然後拿到小組中交流討論。【設計説明】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⑤把《隆中對》和《出師表》對比學習。【設計説明】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全方位理解諸葛亮其人;豐富學習方法。

説教學程序

1.導入:同學們,《出師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帥給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報國之心,或呈現攻城掠地之策。歷來以表傳後者頗少,唯有諸葛亮的《出師表》彪炳千古,奧祕何在?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出師表》吧!【設計説明】“以表的存者少”這個歷史現實,去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慾望。(投放《三國演義》電影片頭)

2.利用工具書及資料,掃除障礙,自讀課文。

【設想】通過學生自讀,熟悉課文,提出疑難,掃除朗讀及理解的障礙,提高自學能力。(投影生字詞的讀音)

3.師生共讀課文,理解要點、重點。

【設想】①教師範讀為引子,幫助學生把握朗讀的速度、語調、情感,帶領學生進入情境中去。②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讀,再次進入文本中去,並作適當的評價。③以理清文章的思路為目標。即:出師前對治國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決心。

4.綜合學習,自主合作探究。

【設想】①反覆朗讀,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寓情於理,寓情於事的寫作特色。②重點品讀文章的1-5段,感受諸葛亮的政治主張,以及他的遠見卓識。③深情朗讀文章的6-9段,感受諸葛亮對蜀國的忠誠,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懇懇之態。

5.背誦課文,積累知識。

説課稿 篇2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的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小學六年級上冊勞動與技術第七課《疊錢包》。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的多方面發展為目標,且以操作性學習為,與學生生活實際和當地的生產實際、社會實際聯繫緊密,且以實踐為主體的基礎性學習領域。

在勞動與技術教育中,勞動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秀傳統,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觀念、磨練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加強勞動教育、注重勞動教育的多學科滲透和多渠道實施的同時,加強勞動與技術、家政、職業瞭解之間的有機聯繫和有序整合,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入進行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終身發展的需要。

在這節課的中,我遵循“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這一基本理念,讓學生充分動手操作,利用身邊可利用的資源製作屬於學生自己的錢包。

 根據勞動與技術這門課的目標要求,結合六年級學生愛動、愛表現的特點,我把這節課的目標設置為:

1、學會疊錢包的幾種簡單方法。

2、利用身邊的物品,能自己動手製作生活用品

3、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習慣。

為了能完成學習目標,能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動手操作,在課前需要學生自己準備舊掛曆、剪刀、小刀、膠水、按扣、膠布等工具。

為了能順利的完成學習目標,我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前為學生分好小組,選出組長,使其各司其職,保證每個學生都主動積極的參與活動。

在教學開始時,我會採用多種錢包的式樣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從而引出這節課學習的內容:動手製作錢包。

學習錢包的製作方法、步驟。

1、做包芯

2、做包皮

3、釘釦眼、封包皮

小組內學員通過交流,討論,製作出自己的錢包。為了激發每個小組的積極性,在作品完成後會通過小組內成員展示,推出優秀的作品,參加組間的展示、評比。看看誰做的錢包好。結合學生髮現錢包的優缺點,討論交流:

1、如何才能增加包皮的耐磨性和防水性?

2、怎麼摺疊,是包蓋形成V字形,看上去更美觀?

這樣既讓學生動手學會了疊錢包,培養了動手能力,又對理論知識進行了補充改進,增加了思維能力的訓練。至此順利完成學習目標。

説課稿 篇3

《捏泥巴》是人美版小學三年級上學期的第九課,屬於美術教學中的“造型?表現”領域。其實一看題目就好象已經注入了活動的趣味性,不光是孩子們就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捏泥巴是一件很快活的事情。因此把捏泥巴作為本課的學習內容,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孩子們天生愛玩的需要,還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使學生初步掌握陶藝的製作方法,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願望。當然遊戲和趣味性並不是目的,只是手段。通過這節課,我重點要讓孩子們學到簡單的陶藝製作方法,體會中國陶藝的歷史文化,同時引導學生以生活為源泉進行創作。在製作過程中,針對小器皿的捏製方法及造型設計則是這節課的難點。

所以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個“智”、“趣”、“樂”的學習氛圍,以“趣”引路,以“情”導航,將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結合起來。另外本課運用了綜合藝術教學法,以陶瓷實物作品導入新課激發興趣,再加上“摸一摸”“揉一揉”“看一看”“捏一捏”“評一評”等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同時小組討論創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探究意識,使其步入“情”與“趣”的泥塑世界。

總之,在這節美術課的設計中,我將根據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和三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採用活潑有趣的教學手段,創設出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孩子們能投入較大的熱情大膽想象,創造出更多富有創意和情趣的泥塑作品。

説課稿 篇4

説課就是對同行口述所要上的課:介紹教材,闡述教法,説明依據。(後兩者可以融在一起説)説課的目的在於通過互相交流,達到共同提高。由於説課面對同行,時間有限,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機械地對照説課條款逐項予以詳盡敍述,而必須根據開課的性質靈活處理,做到抓住教材重點、難點,突出自身教學特點,這樣才能讓同行聽有所得。現以《三隻白鶴》試説,僅供參考。

《三隻白鶴》是第二冊第七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組教材是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學生認識自然,發展他們的觀察、思維能力。本課通過三隻白鶴埋魚、找魚的事,告訴人們做事要善於動腦筋,注意事物的變化,才能把事情做對,達到預期的目的。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重點是理解三隻白鶴為什麼找不到魚。為此,我是這樣設計教學的。

一、設問激趣,整體感知

三隻白鶴為什麼埋魚,怎樣找魚,找到了嗎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這樣通過教師的設問,喚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情趣,有利於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快速整體感知。

二、重點精講,扶放結合

第二、三自然段是本課重點內容。第二段三句話結構一樣。第三段跟第二段結構相似;因此我採用扶放結合指導精讀第二段的第一句話。這句話先説什麼,再説什麼看了看是什麼意思哪些話寫第一隻白鶴記住理魚地方(用下劃線畫出)簡單講魚埋在哪裏(用波浪線畫出)這樣學生比較容易抓住重點。(第一隻白鶴抬頭看了看太陽,記住大魚埋在太陽底下。)餘下兩句及第三段可以放開,稍加指導讓學生自讀作記號,同桌對照。這樣重點精講,扶放結合,有利學生學會學習。

三、巧用幻燈,突破難點

具體直觀的事物,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為突破難點,我採用組合片幻燈演示,讓學生通過比較中午和剛剛升起的太陽位置,看白雲飄動,就懂得不能用太陽、白雲作標記。

四、創設情境,揭示寓意

當學生懂得要選擇不動事物作標記後,為進一步拓展觀察思維能力,我創設新情境:假如你們是白鶴把吃剩的魚埋在這裏,(投影圖:海灘上一棵椰樹,一塊大石,海邊一艘船)怎麼記埋魚地點呢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思維,找出最佳答案在椰樹和石頭中間。此時予以表揚鼓勵,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板書:

27

三隻白鶴

第一隻

記住

太陽底下

(動)

×

第二隻

記住

白雲下面

(動)

×

第三隻

記住

柳樹旁邊

(不動)

找到了魚

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童話,以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們時間的寶貴,要科學地利用和支配時間。本文敍寫小鬧鐘先後找貓頭鷹、小白兔和小熊做朋友,最後卻呆在了小熊家這樣一個故事。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開頭點題,第二至五自然段具體講小鬧鐘找朋友的經過,第六自然段寫小鬧鐘成了小熊離不開的朋友。課文配有形象生動的插圖,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討論問題,知道小鬧鐘是怎樣找朋友的,體會應該怎樣珍惜時間。

2、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鬧鐘、改掉、習慣、使勁”等。

3、識記本文11個生字,能按筆順寫字,寫得正確、端正。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在情境中理解、積累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小鬧鐘為什麼在貓頭鷹家“不能鬧”,在小白兔家“不用鬧”,在小熊家“使勁鬧”,進而體會時間的寶貴。

【説教法學法】

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於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智能,為此本課教學主要採用自學求索型的課堂結構,並輔以“情境教學法”。

【説教學過程】

本文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引、讀、演、玩。

一、引

由小鬧鐘圖形及鬧鈴聲引出課題,理解詞語“鬧鐘”。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學生熟悉的圖畫入手,使本課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詞語與具體事物聯繫起來,幫助學生較直觀地理解詞語意思

二、讀

(一)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學生自瀆,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在讀文中讓學生自己通過看查字表或結合上下文猜一猜等方法解決字音問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

2、遊戲識字,學習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喜歡做遊戲是小學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鬧鐘指針轉動的特性,隨機抽查學生的識記情況,由個別到全體,活躍了識字氣氛,也迎合了學生的心理需求。通過組詞、説話訓練,讓學生掌握多音字“行”的讀音及用法。

3、識記11個生字

教學識字最終是為了讓學生能獨立識字,我通過“我能行”這個環節,先演示自己識字的方法,比如“鍾”,然後用激勵的語言激發學生與老師挑戰的信心,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識記新字,培養學生的獨立識字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步驟一:我引讀第一自然段,小鬧鐘想——(讓學生讀出後半句:找個朋友)在這裏設置懸念,小鬧鐘會找到合適的朋友嗎?引發學生猜想,使他們有一探究竟的慾望,同時,也順理成章地導入課文重點。

步驟二:學習第二至五自然段

我先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的二至五自然段,看看小鬧鐘找到朋友了嗎?小鬧鐘是誰的朋友?如果沒有小鬧鐘,小熊能改掉睡懶覺的壞習慣嗎?讓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解決以上三個問題,並請小組代表彙報結果,老師進行小結。之後讓學生齊讀課文二至五自然段。這一步驟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中讓學生體會時間的寶貴作好了鋪墊。

步驟三:交流談體會,並指導朗讀。

(1)(首先大屏幕出示句子)“晚上抓了三隻老鼠”“哦,貓頭鷹晚上抓小偷,太辛苦了,應該讓他好好睡覺,不能鬧。”讓學生讀這些話想象貓頭鷹晚上工作時的情境,由此讓學生與小鬧鐘進行對話。

(2)(接着出示作息時間表)第三自然段告訴學生小鬧鐘決定不用鬧小兔子。請同桌互相説一説自己的作息時間計劃,能不能像小兔子一樣自覺執行,之後,引導學生用“欣賞”的語氣朗讀第三自然段。

(3)(再次出示句子)“我一定要改掉睡懶覺的習慣”。

讓學生讀這句話,並説説讀懂了什麼?小熊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嗎?我通過課件演示小熊睡懶覺的畫面,進而指導理解詞語“改掉、習慣”。趁機讓男女生賽讀句子,並體悟詞語意思。接着演示小鬧鐘終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朋友這一畫面,在此情境中指導理解詞語“使勁”。請學生繼續觀看畫面之後帶着感激的心情齊讀第五、六自然段。教學進行到這裏,既突破了重點,又可讓學生掌握了難點。

三、演

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演出不同的效果,我準備好所需頭飾,讓學生在想象小鬧鐘分別來到貓頭鷹、小白兔、小熊家會看到些什麼,想些什麼的基礎上進行自主表演,並比比誰最棒,讓學生獲得滿足、愉快、成功的體驗,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玩

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玩”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於是我將習字、習題練習設計為課內玩和課外玩兩部分。

課內玩:此遊戲的設計主要是檢查學生課堂識字能力,以“和小鬧鐘交朋友”的形式進行,老師用鼠標每指一個字,學生大聲讀出生字的正確讀音,同時也就成為小鬧鐘的朋友,之後挑選一個學生認為難寫的生字老師進行範寫,請學生描紅、練習,並繼續培養學生認真寫字的好習慣。

課外玩:此活動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時間觀念,養成科學合理支配時間的好習慣。這一課外延伸活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

【説板書設計】

本課的板書採用了簡潔明瞭的形式,重點突出,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記憶,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説設計意圖】

教學中,我遵循以教師為指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將教師、學生、文本、生活有機結合,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以便達到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力求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板書設計】

貓頭鷹不能鬧

小鬧鐘——找朋友——清早小白兔不用鬧

小熊使勁鬧

珍惜時間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

(一)説課內容

《 》是小學《體育與健康》第 部分運動實踐第 單元的內容,在課本 頁。依據的教材是 出版社於 年 月出版的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 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體育與健康》

(二)教材分析

游泳運動既是我國重點發展的競技體育項目,也是人民喜聞樂見的羣眾體育項目之一,每到夏季各地的游泳場館、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彙集着數以千萬的游泳愛好者,他們不僅從游泳運動中享受到與大自然搏鬥的無窮樂趣,而且還使自己的身體在游泳鍛鍊中健康、強壯。小學生學習游泳,有助於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在玩耍中主動學習,有利於提高心肺功能,鍛鍊學生的意志力,培養勇敢頑強精神。還能夠緩解學習壓力,以及防止長時間坐立而形成的脊柱側彎。本課為第二次課,新授內容為蛙泳手動作和憋氣漂浮,複習憋氣。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涉水練習,使學生的身體與皮膚感受到温柔似“水”的意境。切身體會水中浮力。使90%學生能夠表述蛙泳手簡單動作步驟。

2、技能目標:使90%學生能掌握蛙泳手動作。60%學生能手抓水線漂浮10—15秒。40%學生能自己漂浮於水面,並能大膽做蛙泳手動作。並通過一定次數的重複憋氣練習,增強學生內臟器官的機能,提高肺活量。

3、情感目標:配合遊戲和集體練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克服心理怕水障礙,超越自我,樹立安全意識。

(四)教學重點: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蛙泳手動作

(五)教學難點:適應水的浮力和阻力,消除對水的懼怕心理。

確定本次課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的主要依據是,根據游泳運動的基本教學方法,教學規律。以及學生的實際接受程度、生理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所定。

二、説教法

本次課是本單元第二課時,在上一課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游泳動作和技巧。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自身特點,主要採用講解法、動作示範法、分解練習法、完整練習法、運動遊戲法這五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講解法:教師根據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和本課的教學目標,在陸地上向學生詳細講解蛙泳手動作。用簡潔清晰的語言向學生介紹動作步驟,重點和要達到的效果。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陸上動作示範法:在講解的同時向學生做動作示範,配合講解,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表象出動作的形態。在腦海中建立基本的動作結構。

3、陸上分解練習法:將一個完整動作分解為4步練習,有助於學生學習和記憶。加上簡單的動作名稱,突出每一步的重點。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也有助於循序漸進的教學,為以後的練習打下基礎。

4、陸上完整練習法:在分解動作的基礎上,連貫起來練習。建立完整的動作形態。同時也要求每一步驟的標準。最後通過水中練習,強化動作意識和動作感覺,最終達到技術目標。

5、運動遊戲法:通過水中的遊戲,增加學習樂趣,增強學生對游泳課的興趣,讓學生愛上游泳,愛上體育課。促進學生進行終身體育鍛煉。

三、説學法

本次課的對象是 學生。學生年齡在 歲之間。這一時期的學生處於兒童向少年的轉型,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此時他們興趣愛好廣泛,具備一定的學習和判斷能力,但是他們的注意力又容易分散,體力也不是很好。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他們的興趣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還應注意強度不能太大。上訴情況就讓我們在教學中將學與玩相結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和主觀能動性。在配合老師的指導講解,幫助學生克服怕水的心理恐懼,養成拼搏向上,積極進取的優良品德。

四、説教學程序

1、準備部分 (5分鐘)

1.1、課堂常規 班長整隊報告人數,師生問好; (2分鐘)

檢查服裝;

宣佈本課內容與目標

安排見習生

1.2、準備活動 班長帶隊做徒手操

2、基本部分 (35分鐘)

2.1、講解蛙泳手動作要領 (3分鐘)

2.2、分解練習蛙泳手動作 (4分鐘)

2.3、完整練習蛙泳手動作 (3分鐘)

2.4、下水 (3分鐘)

2.5、遊戲水中行走劃蛙泳手 分兩組接力比賽 (5分鐘)

2.6、遊戲水中行走憋氣劃蛙泳手 分兩組接力比賽 (5分鐘)

2.7、手抓水線憋氣漂浮 (10分鐘)

2.8、放鬆上岸 (2分鐘)

3、結束部分 集合站隊檢查人數 (5分鐘) 師生總結

佈置課後作業師生再見,下課

五、教學效果分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同學們積極嘗試、大膽體驗,教學氣氛輕鬆,同學們在玩和練中能掌握好蛙泳手動作和漂浮的基本技巧。對游泳的興趣逐漸加深。鍛鍊了自己的身體也鍛鍊了自己的意志。基本達到了本次課的教學目標。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荷葉圓圓》是一篇散文詩。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魚兒的涼傘……課文內容雖然淺顯易懂,但卻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激發想像。

二、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

針對這一要求以及教材的特點,我把本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認識12個生字,能夠正確書寫2個生字。

2、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展開想像,學會“( )説:‘荷葉是我的( )’。”的句式表達。

三、説教學重點難點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定為讓學生充分地認識本課生字,熟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搖籃”、“停機坪”等詞語的意思。

四、説教學方法

教法: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這節課,我基本選用“自主讀書、快樂識字、合作學習、快樂朗讀”的教學方法。

學法: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識水平,確定運用“自主嘗試讀——帶問題去讀——自我展示讀——猜一猜”的學習方法。

五、説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教學前,我先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荷花圖,接着問:“你們瞧,這是什麼?”(荷葉)“那你們能説説荷葉長得怎麼樣?”根據學生的回答切換到課件上出示:“荷葉圓圓的,綠綠的。”緊接着出示課題並板書:14荷葉圓圓

2、認讀課題中的“荷”字並書寫“葉”字。認識“荷”字注意引導學生識記的方法,書寫“葉”字要強調“口”字要偏上,而且要寫小。

3、讓學生美美地把課題讀一遍。

這樣一開始就吸引住了學生們的眼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興趣,創設了樂學的氛圍,讓學生一開始就有了一個較好的學習狀態,從而自然的導入了新課。

(二)讀課文,隨機識字寫字。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是低年級學段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學中要做到巧識字、巧讀文,以讀文為載體,識字為目的,處理好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巧妙地達到以讀促識、以識促讀、讀識互補、文悉字熟的目的,則是低年級閲讀課的關鍵。

識字讀文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搖籃”、“停機坪”詞語的意思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採用了“分層次讀文,隨文識字析詞”的方法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主要通過“三讀”來完成。

第一次讀——自主嘗試讀。我先出示自讀課文的要求,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多讀幾遍生字,達到讀準字音,不會讀的字畫上波浪線。接着四人為小組認讀生字,最後老師抽讀生字。這樣讓學生自主嘗試讀課文,使學生有目的的去學習。

第二次讀——帶問題去讀。我先出示畫面讓學生觀察:説説荷葉真美啊,它吸引了哪些小夥伴?(在這裏貼圖板書:小水珠……)接着提出問題:荷葉的小夥伴們會説些什麼?這樣讓學生帶着問題再次去讀課文。最後依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小水珠説:“荷葉是我的搖籃。”

在本次讀課文的過程中,識字教學的重點不是在於拼讀字音了,學習的重點應放在識字方法的交流和語言的積累上了,識字要寓於閲讀之中。

比如在這裏利用“搖籃圖片”引導學生明白以前的“搖籃”是用竹子來做,所以“籃”字是竹字頭,以前的搖籃啊,要爸爸媽媽用手不停地搖,躺在裏面的小寶寶才睡得香,所以這個“搖”是提手旁的,這樣幫助學生記住了“搖和籃”的字形,又讓學生理解了“搖籃”的意思,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停機坪”的意思,引導學生利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法來記住“珠、停、坪”等生字,同時指導學生書寫“機”字。最後讓學生連讀四個句子。通過這樣引導學生進行“識字”與“讀文”的學習,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了識字理解,有效地協調處理識字與閲讀的關係,巧妙地達到以讀促識、以識促讀、讀識互補的目的,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也得到了鞏固。

第三次讀——自我展示讀(個性化朗讀)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閲讀。”本次朗讀,是在學生前兩次將課文完整自由讀兩遍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多讀一讀,接着有齊讀,指名讀,比賽讀,師生共讀等,讀後要評價,讀的形式豐富多樣,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通過這三層次的朗讀,落實了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閲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的行為。

(三)拓展練習。

《新課標》也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這就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挖掘教材,藉助教學難點、重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安排了拓展內容:荷葉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都帶來了快樂,荷葉還會給誰帶來快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像,以“()説:‘荷葉是我的()。’”的句式來説説。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的説話能力。

(四)複習鞏固生字

一年級學生識字的一個特點就是“認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課結束前又進行了一次生字鞏固,通過帶拼音讀生字,去掉拼音再讀詞組,猜字謎等,通過多種形式地反覆訓練,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學生對生字的識記得到了鞏固。

六、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主要採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

七、教學反思:

對於本課的教學,作為教師把重點放在了引領學生熟悉課文,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體味文字的美妙。所以,我在設計板書時採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眼前一目瞭然,不過整體下來,感覺學生的課文朗讀把控的不夠好,有些顧此失彼,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把朗讀的層次考慮周全。

説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研究的課題是《八年級語文自讀課文教學方法的研究》,研究的內容有兩項:一是八年級語文課內自讀課文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二是八年級語文課內自讀課文教學方法的研究。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六課《昆明的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情分析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是汪曾祺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對昆明的愛是深沉的,越是愛的深沉,寄託情感的載體就越小。仙人掌、各類菌子、楊梅、緬桂花等各種情感載體,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擅長描寫“凡人小事”的風格,也共同彰顯着汪老對昆明濃濃的熱愛。作者用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們,並用傳神妙筆娓娓道來,而我們的學生缺少的正是對我們身邊生活的體察感悟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昆明的雨的特點。

能力目標:運用圈點批註的自讀方法,體味文中有味道的語句,通過品味簡潔平淡的語言,發現文章的妙處,體會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點。

情感目標:小組合作探究,感受作者對昆明雨季、昆明生活深沉而熱烈的喜愛、思念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運用圈點批註的自讀方法,體味文中有味道的語句,通過品味簡潔平淡的語言,發現文章的妙處,體會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點,進而感受汪老在這類文章上的創作風格。

四、學情分析:

本單元是散文單元,作為八年級的學生,此前已經學過不少散文。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但是由於學生的生活感悟有限,要想真正深入體悟散文的魅力,還任重而道遠。作為一篇自讀課文,教師要重在引導其學習的過程,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語言作為其突破口,引領學生去“欣賞一篇散文、獲得一些方法、品味一種風格、感悟一種情懷”。

五、教學過程:

一、 精彩導語,我展我秀——語不驚人死不休

1、創設情境

循壞播放雨滴的聲音,播放雨中畫面圖(仙人掌、緬桂花等),雨滴聲自始至終貫穿課堂。美麗的雨景圖伴隨悦耳動聽的雨聲營造出靜謐的氛圍,立刻將學生們帶到課文的情境中來。

2、精彩導語,我展我秀

學生在反覆閲讀、揣摩文意的基礎上,自己寫出精彩的課文導語,由學生自己創作的導語導入課文的學習。

我們來看張曉雪同學寫的導語“波光瀲灩三千頃,莽莽羣山抱古城,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這樣的昆明,四季如春。春城昆明下起雨來會是怎樣的呢?在昆明生活了七年的異鄉人汪曾祺,對昆明的雨有着怎樣的情結?讓我們走進《昆明的雨》,去品讀文字中的真情。

要想真正實現教讀到自讀的轉變,學生的課前預習就是萬水之源。“精彩導語,我展我秀”是學生預學成果的外化。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學生設計導語的水平也越來越高,幾乎每一節自讀課都能出現讓人驚歎的導語。

二、 整體感知,圈點勾畫——凡人小事寄深情

1、出示學習任務。這節課,你們將和老師一起完成兩個學習任務:

一、我們將複習鞏固一種閲讀學習方法——圈點批註;二、從文章的語言文字中體會汪曾祺對昆明雨季特殊的情感。自讀課文的教學,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好好的“讀”、個性的“讀”,又要讓學生帶着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

2、接下來,三次讀文:速讀課文,在文中畫出直接描寫昆明的雨的句子。再讀課文,圈點勾畫,按照示例梳理文本內容。這篇課文寫了 ,也寫了 。三讀課文,圈畫出你覺得最有味道的語句,並在書上相應語句旁邊做好批註。學生完成圈畫,在相應語句旁做批註,教師巡視並做相關指導,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已掌握的自讀課文學習方法的鞏固與運用。三次讀文,把課堂還給學生。從整體閲讀出發,梳理文本內容。讓學生髮現昆明的雨中,還有昆明的人事景情,與文本對話,抓出文章特色“凡人小事寄深情”。

三、 合作探究,品味語言——平凡句子顯不凡

這一環節,小組合作完成兩項任務:1、交流批註,選擇最有味道的一處進行討論並修改完善。2、探究思考,回覆讀者提問。

通過完成小組合作學習單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並運用師生對讀、演讀、抓關鍵詞等多種方法,使得語言賞析的過程深入而有趣。“回覆讀者”環節的設計,既抓住了這篇散文中微小而個人化的“言説對象”,又具有開放性,喚起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

四、 體悟昇華,拓展閲讀——淡而有味情韻悠

1、體悟昇華。教師引導:通過大家精彩的分享,我們發現文章的有味在於雨季昆明的景、人、事、物上。作者説:“我想念昆明的雨”,其實是想念昆明的一草一木,人事景情,請同學們再讀文章,仿照示例説話。我想念昆明的雨,想念 。

學生回答,教師順勢資料展示,結合汪曾祺的生活經歷和寫作背景,由“昆明的雨”到“昆明的生活”,體悟作者對昆明濃濃的眷戀。

2、拓展閲讀。出示汪曾祺的話:我希望把散文寫的平淡一點,自然一點,家常一點的。接着引入汪曾祺《端午的鴨蛋》和《衚衕文化》選段,引導學生品味。由一篇到一類,對學生進行閲讀此類文章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細細咂摸中領略汪老直白而平和,富有韻味和生活氣息的散文語言。

五、課堂小結,書目推薦——天街小雨潤如酥

教師總結:昆明的雨。明亮、豐滿,使人動情……汪先生的散文看似隨意,又別具匠心,這“苦心經營的隨便”背後,是對生活細微美好的捕捉,也是大師運筆的從容灑脱。希望同學們能從今天的課堂上學到閲讀此類散文的方法。課後推薦大家閲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故鄉的食物》兩本書。書目的推薦,又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使得這場雨真正浸潤到了學生的心裏!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9

《綱要》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與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那麼在幼兒園怎樣開展文學作品的教學活動,怎樣讓優秀的文學作品被孩子們接受呢?我有一些體會和一個教育活動方案與大家共同分享。

我們在幼兒園開展文學教育活動時,考慮的第一要素是幼兒,我們要考慮作品的主題、情節、語言乃至篇幅是不是符合班級孩子的興趣、需要和認知發展水平。因此選擇文學作品非常重要,我們應選擇有新奇感、趣味性,能吸引孩子,打動孩子的文學作品。

我今天選擇的活動方案內容是一篇散文叫“流動的畫”,這篇散文描述的是美麗的海上風景,海輪在海里前進,海鷗追隨着海輪,海的景色因此“動”了起來。在這其中藍藍的大海是每個孩子都喜歡的、嚮往的,海輪、海鷗、螺旋漿、跳動的魚也都是孩子們感興趣的,而且散文語言優美、想象豐富,具有很強的兒童性、審美性,能充分的滿足幼兒的需要(因為兒童文學的“兒童性”與審美性是密不可分的,審美恰恰也是一種趣味,是一種幼兒因感到有趣而被吸引而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基於以上原因,因此我選擇了本篇散文來開展文學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的目標:

1、體驗感受作品中大海、海輪、海鷗親密和諧的優美意境。

2、能大膽的想象海上流動的畫面,並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表現對作品的理解。

為了達成活動目標我還做了以下準備:“流動的畫”課件、彩色筆、白紙、橡皮泥、彩色紙、錄音機等供幼兒操作的材料。

活動過程:

一、初步感受散文意境

(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描述大海景色的散文,你們仔細聽一聽裏面説了些什麼?)

1、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老師富有情感的朗誦散文“流動的畫”(那麼這時對我們老師的朗誦技巧就有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去認真分析作品的風格,是優美、抒情的呢?是歡快活潑的,雄壯有力的還是幽默風趣的。然後根據作品的不同風格採取相應的方式來朗誦作品,從語氣、語調、輕重音、快慢的處理等方面都應該去思考。比如:太陽、小雨點、雲彩風兒、小蚱蜢等作品的朗誦技巧處理)。

二、幼兒感受、體驗作品,大膽想象畫面

(此時主要是通過教師提問的形式來引導幼兒,支持幼兒)

提問:

1)剛才你聽見了什麼?有什麼感受?

(此時幼兒可能會説出散文中的具體事物,或者説出一些詞語,感受可能會説聽起來很舒服、很美、很愉快,想去坐海船、追海鷗、捉魚等,此刻教師對孩子的語言即時進行點撥、肯定)

2)你想到什麼?腦海裏出現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畫?(此時孩子會根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在腦海裏勾勒出一幅幅圖畫)。

3)這幅畫有聲音嗎?什麼聲音?這是誰的聲音?我們一起來學學(海浪的聲音、海鷗的叫聲、海輪的聲音、螺旋漿的聲音等)。

4)這幅畫有顏色嗎?什麼顏色?藍色的是什麼?(大海)銀白色的是什麼(海鷗),彩色的是什麼?(海輪)

5)這幅畫會動嗎?為什麼會動呢?(大海流動,海輪前進,海鷗飛翔,螺旋漿轉呀轉,鮮活的魚在跳動)

此環節如果幼兒不能回答問題,教師可以再朗誦一遍散文,教師根據孩子情況靈活掌握。

此時為什麼只出現聲音,給予幼兒聽覺的刺激而沒有給予視覺刺激,出示畫面呢?因為文學教學活動就是要讓孩子將文學符號轉化成圖象,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

三、再次完整的欣賞散文,支持幼兒進一步體驗作品情感

我們來看看你們想到的畫面,多媒體裏有嗎?

1)展示課件“流動的畫”(這時幼兒會激動起來,結合畫面説出自己想到的內容),老師給他們一點時間討論,此時隨着音樂慢慢響起,教師再次有情感的朗誦一遍散文,這時孩子對散文已較熟悉,具有了學習散文的慾望,個別孩子可能已經口中唸唸有詞跟誦起來。

2)讓幼兒跟誦散文兩遍,讓幼兒熟悉散文中聽語句。

四、為散文命名,進一步激發幼兒情感,讓幼兒主動接受文學作品

對啦!散文還沒有名字呢?你們來猜一猜這篇散文叫什麼名字,答對了的話它就會自己跑出來喲。

此時我為什麼沒有把散文名字直接告訴幼兒呢?我是以尊重幼兒的方式來開展的文學教育活動,此時我有意“留白”允許孩子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自由馳騁,允許孩子對作品進行多樣化解釋,而沒有直白地把自己對作品的理解感受傳達給幼兒,幼兒取名字的過程就是幼兒對作品的理解感受過程,因此我留給他們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自己體驗,因為沒有經過孩子自己體驗的東西,只不過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是不會真正進入孩子們心中的。

五、幼兒表達自己的感受

我們欣賞了這麼美的散文,你們有什麼感受,你想用什麼方式來表達此刻的心情(繪畫、小組合作繪畫、個人作畫、學習朗誦、表演、手工活動——摺紙、泥塑、玩具結構等形式來表現)。幼兒自主選擇表達方式表現自己的感受,同時反覆播放散文錄音。(在此環節中我採取了讓幼兒自主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感受,因為在文學欣賞活動中,幼兒會打開多種感官通道來理解作品,但每個孩子反映自己對作品的感知結果時的“強弱通道”會有所不同,有些幼兒比較善於用語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有些幼兒卻更擅長用別的手段。如:繪畫、表演、哼唱、塑形等,因此我支持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作品的理解)。

最後在幼兒動態的自主活動中結束活動,體現幼兒文學接受的遊戲性特徵。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1、本節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壓強是生活和生產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但學生比較陌生。本節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剛學習過的力的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是學習了重力、摩擦力後對另一類力的學習遷移,是學習了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和力的關係後對力的另一類作用效果的具體分析。壓強是整個單元的基礎,也是學好液體壓強、大氣壓強和浮力的重要保證。教材從展示自然界有關壓強的現象開始,通過觀察現象,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對壓強知識的求知慾和進行探究活動的興趣,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比較瞭解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對壓強形成概念。在理解壓強概念的基礎上,通過了解生活實例,歸納出改變壓強的方法,進行有關計算。 2、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通過實驗探究,學習壓強的概念。能用壓強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本節課主要是以實驗為基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探知慾,並通過實驗探究來加深對壓力、壓強的理解。有關計算和增大減小壓強,安排到下一課時進行。因此我確定教學目標為: a、知識與技能目標 ①知道壓力的概念,理解壓強的概念,理解壓強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②瞭解壓強公式中各個物理量的名稱、單位及符號。

b、過程與方法目標 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和什麼因素有關?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體驗、觀察實驗現象以獲得對壓強的瞭解。在此過程中學習應用控制變量法。

c、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參加探究性實驗的活動,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學習的自信心。 3、教學的重、難點:

由於壓強的概念貫穿全章,起統領全章的作用。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壓強概念的理解,而且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所以探究壓力作用效果影響因素的實驗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因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不夠,因此,如何通過概括實驗結論而引導出壓強的概念為本課的難點。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歷了簡單探究實驗的過程,對如何用控制變量法探究自然規律有一定的認識。具備了基本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但通過實驗現象尋找規律的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教學中應注重學習思維的培養。 學生以為壓力一定就是重力產生的,會對壓力的正確理解造成困擾。所以我細化了壓力部分的學習。

三、説教法、學法

1、教法:根據我縣提倡的問題導學模式的教育形式。我採用先學後教、小組合作、問題導學的教學方法。設計思路立足在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上,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教師點拔,達到學習目的。

教具準備:海棉、壓力小桌、一盒鈎碼、氣球、削尖鉛筆 四、説教學過程 1、設計實驗

讓學生自選器材設計實驗,讓學生把他們的設計思路展示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對於一些基礎較一般,他們會打開課本,學會用海棉、壓力小桌做探究實驗。而對於那些程度好的同學,他們的思維較活躍,探究方法也多。這樣分層次的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這個實驗探究過程中,通過操作、設計、自覺主動地去挖掘知識,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操作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

2、壓強知識的應用

將壓強聯繫在生活中能加深學生對壓強意義的理解。老師介紹每一物體能承受的壓強都有一定限度,超過這一限度,物體就會損壞,並舉了一些實例。 請學生分析哪些事例是需要破壞物體表面(增大壓強)的?而哪些事例中又是要防止物體表面被破壞(減小壓強)的? 4、小結

讓學生板書對本課時的收穫。

5、作業設計 作業1讓各小組學生回去設計“壓力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不同的方案,並與同學交流。這樣的作業設計可讓學生在課後能將所學知識加以消化,同時又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作業2下去收集生活中需增大和減小壓強的事例或應用。作業3自學壓強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