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説課稿彙編9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74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説課稿彙編9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老人與海鷗》是小學語文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文章。本組課文向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讀來令人難以忘懷。

1.課文簡説。課文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2、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説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後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後,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這篇課文所展現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兩幅動人的畫面,更是那無限的真情與真情背後的感動。課文語言樸實,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讀過的人無不為人與動物這樣真摯的感情而動容。

二、説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些理解課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閲讀的方法。我班學生多數思維較活躍,課堂上敢於發表個人的見解。孩子天生就喜歡小動物,每個人與動物之間都可能發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難忘的事,所以學習這篇課文, 很容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只需精心設計好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的探究,發表個性化的見解。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要關心個體差異與共同的學習需求,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意識。

三、説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並進行語言積累。

(3)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多讀、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本課的目的。

(2)通過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動物。

4、教學重點:練習以較快的速度閲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與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詞句,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5、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

一品讀送別段,感悟海鷗情

過渡:海鷗善解人意,是人類的好朋友。海鷗把老人當朋友,老人把海鷗當親人,海鷗已經與老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來?(導入課文)

1、學生自讀15~17自然段,感受海鷗送別老人的內容。

2.提出自讀要求:意想不到的事是什麼事?你又怎樣的感受?進行批註。

3.學生再讀課文,快速閲讀,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書的空白地方寫出自己的體會與感受。

4、小組內進行交流。

5、全班交流。(進行交流感悟的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指導)

二深情朗讀,昇華情感

1、學生自己深情的朗讀觸動自己心絃的段落。

2、指名朗讀。

三表達祝福海鷗老人 ,出示CAI課件。

1、老人離我們而去了,許多人來送他,沒有悼詞,沒有哀樂,只有那張與海鷗一起的照片相依相隨,你想不想來祝福一下老人?假如你是海鷗,你會怎樣祝福老人?假如你是人們,你會怎樣祝福老人?

2.如果那位老人此時會説話,他會説什麼?(預設答案:老人可能會説:再見了海鷗,我的朋友;孩子們,人類是愛您們的;……)

四總結話和諧,激發和諧情

1.我們回頭想一想,課文的作者是如何圍繞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寫具體的,你認為課文中哪些地方寫的好,談談自己的感受與啟發。

2.同學們,課文學到這,我想大家一定悟出了一點小道理,誰來説説?

五拓展延伸,深化對本單元主題的認識:人類愛護動物,動物回報以愛。

1、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看法。

2、就人類如何與大自然友好相處提出建議。

【板書設計】

21 老人與海鷗

老人喂海鷗情深深

老人談海鷗情濃濃

海鷗送老人情切切

説課稿 篇2

以《新課標》為依據,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的學習方式,以朗讀貫穿始終,在師生平等互動、對話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及賞析能力,給學生以有益的人生啟示

一、説教材:

《在山的那一邊》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這首詩歌語言清新、凝練、意味雋永,因而既是指導學生朗讀的好材料,又是引導學生體味人生的典範之作

二、説目標:

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意在培養學生初步的語感)

2、品味語言,體會情感(意在培養學生的賞析能力及審美情趣)

3、聯繫生活,感悟人生(意在引導學生在薰陶感染中,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其中目標1、2是教學重點,目標2同時又是本課的難點

以上目標的確定依據了新課標、單元學習目標、詩歌特點及學生實際

第一:《新課標》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閲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第二:本課所在單元要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思考人生,還要提高朗讀能力”

第三:豐富的想象、濃烈的感情、簡約的語言是詩歌的基本特點本文語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及深刻性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學的重難點

第四:對於剛踏入初中的學生來説,對於詩歌的知識知之甚少,因而只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能整體感知形象,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即可

三、説教法:

為達成目標,我準備採用的方法有:創設情境法、朗讀指導法、誘導點撥法

1、創設情境法,詩以情成篇,以情動人所以在教學中,我力求醖釀一種利於調動學生思維,引起共鳴的氛圍如上課時,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大山綿延不絕的畫面,創設情境,導入新課;範讀時,以鋼琴曲《海邊的星空》配上優美的畫面,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帶給學生身臨其境之感;講析中,採用直觀形象的板書,以促進學生的理解

2、朗讀指導法:

有感情地朗讀是詩歌朗讀的最高境界,但對初一學生來説較難達到,因而應加強朗讀指導,我將通過示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從停頓、節奏、情感等方面入手教給學生朗讀技巧

3、誘導點撥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老師則是學生的引導者,因而誘導思維,指點迷津、宏觀調控應是教師的主要任務

四、説學法

1、朗讀法:通過反覆朗讀,理解詩歌的情感及凝鍊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學會展開聯想與想象,欣賞詩歌優美的意境,精煉準確的語言,培養審美情趣

3、嘗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理解,對語言的品味及情感的把握,都應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通過合作探究達成目標

五、説教學程序: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們從小聆聽着黃河雄壯的濤聲長大,看慣了滔滔河水奔湧向前的氣勢,卻對巍峨挺拔的大山充滿了嚮往如果我們生活在大山裏,每天抬頭看到的只有高聳入雲的大山,蒼蒼茫茫,綿延不斷,你會想些什麼呢?(課件播放大山的畫面)

(此環節意在設置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

學生暢所欲言,師適時導出課題:

詩人王家新從小生活在山裏,他的童年,從未走出過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無言的羣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面對大山,他又想了些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共同翻閲《在山的那一邊》,去探尋人生的哲理(師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 師生合作,制定目標:

學生根據自己瞭解的詩歌方面的知識,討論制定出學習目標,師作簡要板書:

1、有感情朗讀;

2、品味語言;

3、感悟人生

(三) 反覆朗讀,整體感知:

此步驟共分三大環節:初讀,求流利;再讀,顯技巧;三讀,含感情

第一環節以學生為主,通過反覆朗讀達到正確、流利的要求;第二環節以教師指導為主,通過範讀、指導讀等形式引導學生掌握朗讀技巧;第三環節需要在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達到要求

1、自讀詩文,整體感知:

此環節要求掃除障礙,讀準字音,讀順句子,初步感知詩歌感情

2、檢查朗讀:

指生朗讀,其餘學生從語速、語調、停頓等方面進行評價,師做及時點撥在評價過程中,找同學進行局部示範朗讀

3、教師範讀:教師配樂朗讀詩文(課件顯示重重高山、碧藍的大海及詩文內容,並配有較舒緩的音樂),幫助學生確立本課的感情基調,進一步體會重音、停頓等技巧學生對比初讀情況查找不足,並總結出朗讀要領:

①停頓要合理 ②重音要突出 ③感情要飽滿(師作簡要板書)

4、學生再讀,思考:

① 詩中的“山”與“海”各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② 作者藉助“山”與“海”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在學生思考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初步把握意向的含義及文章的主旨,師作及時板書

(四) 品味語言,探究賞析:

感情是以文字為載體的,在學生初步理解感情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對語言的品味學生嘗試從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或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細細品味,並隨時標記遇到的疑問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體會語言的魅力)

學生可能涉及的問題有:

1、“鐵青着臉”怎樣理解?

2、“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如何理解?

3、“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紮下了深根”,飄來的東西是輕的,怎麼會紮下深根?

4、 為什麼説“枯乾的心靈”?

5、“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藴含着怎樣的感情?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透過語言體會內涵,感悟人生哲理,明確只有樹立遠大的理想,只有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在理解詩句的同時,穿插朗讀,使理解與朗讀互相促進,融為一體如:當學生理解了“鐵青着臉”是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面上是寫山的顏色,實際是寫自己心情的難過時,讓學生試着讀出難過的感情

(一邊賞析,一邊將詩句要體現的情感補充在屏幕上的詩文中)

探討完以上問題後,學生帶着對詩歌的深層理解再次齊讀課文

(五)聯繫生活,體味人生:

對海的嚮往使詩人一次次翻越重重山嶺,相信他最終一定會看到心中嚮往的海在同學們的生活與學習中,遇到過山嗎?你們又是怎樣面對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記憶的閘門,談談類似的生活經歷

(以上環節的設置,意在引導學生聯繫自身的生活實際,進一步體會詩中藴含的人生哲理,激發學生面對困難、勇於進取的精神)

(六)小結:

在學生暢所欲言後師作小結:

翻越重重高山的過程是艱難的,可“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要肯付出努力,碧藍的大海就會展現在你們眼前最後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感情的齊聲誦讀最後八句詩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結束本課的學習)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這些自然現象説明下雨前動物的特點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螺旋上升的這一特性,結合新課程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能“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這篇文章讀來生動有趣,在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中,有機地滲透身便的自然科學知識。不僅能引導學生留心身邊事物,注重觀察,而且激發了學生探究身邊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從而在學生幼小的心靈裏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教法、學法

兒童有與生懼來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強,喜歡追根問底,他們已經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結合教材自身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超越,輔以“思、議、評、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學習,讓學生在讀中真切感受到語言文字的奧妙、魅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為此,我把教學目標擬訂為:知識目標:自主學會5個生字,理解部分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底朗讀課文。能力目標:創設情境,圖文結合,感悟課文第一段,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情感目標: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基礎教育發展綱要》指出:“素質教育基本點之一便是面向全體,從‘無人教育’轉為‘為人教育’,將學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潛能、具有創造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所以,我把學生自主質疑或交流討論後的處的難點、疑點,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難點,並努力引導學生體悟、欣賞小魚的內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對話,展開豐富的想象。

三、教學設計

在確定了課文的教學目標湖,緊緊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自身特點,以自主學習為主,讓學生們在張揚個性中邊學、邊悟、邊積累、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初讀識字,感知文本。

1、課文(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你知道了什麼?隨機出示句子:“哦,原來是這樣!”小白兔明白了(!)指名讀你覺得這句話該怎麼讀,為什麼?(2)什麼疑問嗎?師生共同梳理問題,歸納問題。低段學生注重識字、積累,在會認會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文本中挖掘疑點,引導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其目的性強,既激發了興趣,張揚了個性,又使學生主動參與,在讀書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發展能力。

(二)創設情境,體悟文本。

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小魚在水裏很悶,我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從觀察入手,結合閲讀,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魚的心靈世界。a)出示課件觀察:誰能看着圖説一説?(小兔圖)t:小白兔看到了什麼?隨機引導:小白兔怎麼想?怎麼問?(隨機出示“奇怪”)小百兔為什麼感到奇怪?t:課文中哪一部分寫了這幅圖的內容。(我會讀)出示小白兔問的話,朗讀感悟。(課件)1、聽錄音2、你認為小白兔的話應該這樣讀?(讀出奇怪的語氣)引導説:小魚怎麼回答小白兔呢?(8分)

(1)看課件,你看到了什麼?你聽到小魚説些什麼?小結:是呀,小魚在水裏垂頭喪氣,無精打采。那你再讀小魚的話,肯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了,

(2)示小魚的話。再指名讀

(3)你從小魚的話中,得到什麼信息?

(理解“悶得很”“透透氣”)新課程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體會人物感情時,我讓學生不斷的讀,不斷的提高,對每一次讀都即時評價,努力讓學生在一次次讀中,從文字材料中探究“魚出水面”的根源,從而挖掘出這一現象的實質。

(4)潛心品讀,內化文本

教學效益的真正體現是單位時間內學生收穫了什麼,收穫了多少?有了哪些進步和發展。當學生感知體悟了文本後,我還引導學生潛心品讀它,激發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初步受到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的同時,內化語言文字本身,內化語言文字中滲透的情感,達到品讀成誦,達到為我所用。課堂上,學生對於小白兔為什麼感到奇怪,小魚在水裏的情景,通過課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並用自己的朗讀體現出來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動,讓學生把文本再先出來,由於前面讀的到位,學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四、課後反思這一課,我主要是要體現學生的探究性學習

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引導學生你讀懂了什麼?第一個學生回答“我讀懂了這裏有一個多音字,‘空’”,這時,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詞,那就先解決吧,不料學生一發不可收拾,接下來的學生都講了“我學會了哪個字”把我的教學設計全打亂了。現在回想,如果當第一個學生出來時,我就應即時引導,讓學生回到課文內容上,從內容找疑點,展開學習,這樣。探究的氛圍可能體現的更好。從這裏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課都會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課堂機智如何。由於經驗的不足,在對待課堂突發事情時,沒有冷靜的教學機智,沒有妥善處理好教學程序。今後因在這方面加強鍛鍊。

説課稿 篇4

小吳妹妹是我的老校友了,初中師範都是隔壁班的,雖然不常在一塊兒,總感覺她挺親,好脾氣,末了,我也工作了,還做過她家一陣子的房客呢!新手上路,自然要向前輩請教啦,於是總調侃着説要去聽她的課!這不,機會總算來了:年級同題會課,她代表我們一年級出馬了!正在得意之際,接到顧老師叫我評課的消息,我又着實汗了一回!對我來説,上課不簡單,評課也不容易啊,何況聽過本校老師的一些精彩評課,更讓我覺得不敢班門弄斧了,於是自己對自己説:學習怎麼評課吧!不過現在的程度實在説不上評,只能像記流水帳一樣寫下聽課過程中的點滴感受與想法吧:

首先要豎起大拇哥誇誇吳老師的課前準備了:在黑板上畫着一棵栩栩如生的大樹,枝葉繁茂,鬱鬱葱葱,樹下是毛茸茸的小草,黑板中央寫着“螞蟻”“蟈蟈”的字樣,在黑板的最右邊寫着本課要教學的新偏旁:米,米字旁;講台上放着用各色粉筆寫的生字和詞語卡片。説真的,一進教室,我也被黑板上的大樹吸引住了,彷彿我們的教室,我們的課堂都在涼涼的樹陰底下,來到了課文中的童話世界,利用板畫創設的情境一定也能感染學生。果然,上課伊始,學生的精神很飽滿,注意集中,訓練有素。

老師的語言非常簡練,清晰,要求明確。在導入新課的環節,老師以跟兩個老朋友打招呼的形式讀詞,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什麼(都有蟲字旁)來識詞,記詞;再以講故事的方式“有一天,螞蟻碰到了蟈蟈,發生了一件事。發生了什麼事呢?想不想知道”來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在初讀時也做到了要求明確:自由讀2遍。因為是一齊開始的,所以小朋友在第一遍讀時變成了齊讀,當時吳老師並沒有打斷他們,而是在第二遍開始之前再提醒要求,是自由讀,這時小朋友也做的很好。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挺好,第一遍是小朋友讀書興趣濃厚的時候,如果中途打斷,就有點影響情緒,而在一遍讀完的間隙,再提醒要求,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會聽得更清楚,同時也做得更準確了。在讀完書後,我注意到了老師手勢評價的方法,就是對讀得好,讀完坐端正的小朋友豎起大拇哥,這樣的評價省時又同樣能達到效果,更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感覺,只要小朋友的心裏是甜的。從這一小小的動作,就訓練了學生眼到、心到、手到。這種方法倒也不是第一次聽説,可是卻往往忽略不用,真是小看了它啊!(在接下來自己的一節課上,我也見樣學樣了一回)

指導生字時,細心的吳老師注意了對後鼻音朗讀的指導,即使細微的錯誤也進行了明確的指正,如“乘”字的教學,我想,教育就是要從小處抓起的。除了檢查生字時吳老師耐心指導,在檢查初讀段落時,老師也做到了評價的有效性。老師的評價是結合要求而非空泛的表揚,“你讀得又正確又流利”,使學生知道怎樣讀才是好的,才是達到要求的。

其中在疏通課文時,有一點想要和小吳老師商榷的,就是老師在問“你讀了之後,知道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後,又問:你喜歡螞蟻還是蟈蟈?為什麼?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在學習完課文之後,在學生精讀課文,與文本深入接觸,有所體會,有所對比的情況下,再問這個問題,那麼小朋友的感情色彩就更為鮮明,也知道了為什麼喜歡螞蟻,喜歡螞蟻什麼了。

吳老師的這堂課,設計理念應該也是體現隨課文識字的意圖,如文中的一些關鍵詞語“糧食”“滿頭大汗”“自由自在”都是在精讀課文的時候出示學習的。其中在出示“糧食”一詞時,老師是從初讀時的問題引出的:你喜歡螞蟻還是蟈蟈?為什麼?它們在幹什麼?(搬糧食)出示“糧食”指讀,然後再來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感受天氣。個人愚見,覺得可以先從看圖開始,體會夏天的炎熱,“在這炎熱的夏天,小螞蟻在幹什麼呢”,再聯繫文本找句子,或利用朗讀回答來使圖、詞、句、文融為一體。當然就引讀“夏天真熱”一句時,小吳老師的評價語言很有感染力:現在已經20度了——更熱了,有30度了——呀,真熱都汗流浹背了,在這樣的激趣之下,小朋友讀得饒有興趣,非常帶勁。在出示“自由自在”一詞時,老師就蟈蟈的“人格”問題進行了説話練習:你覺得蟈蟈怎麼樣?小朋友説得都很有道理,而這時再回過來出示詞語,理解什麼叫“自由自在”,他們自由自在地幹什麼,感覺就有點像脱離了課文了。在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是至關重要,也是存有爭議的,沒有絕對的對錯之分,因此,以上就只是我的一點疑惑和淺見吧。

當然,吳老師的這堂課是亮點不斷的,整堂課注意了學生説話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養。比如,老師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麼辛苦和艱難,體會滿頭大汗是怎樣的一種情景,從而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再如,課文中對蟈蟈笑話螞蟻是傻瓜是一筆帶過的,沒有具體描述,老師就啟發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和想象,來説説蟈蟈會怎麼笑話螞蟻,從而充實了蟈蟈的話語和行為,這樣做,有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後的複習鞏固階段的設計,也是我們較熟悉的,確實是比較好的方法,注意了字形的識記,鞏固了形聲字的記憶方法,進行了口頭擴詞的訓練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對小朋友來説是很有新鮮感的,更重要的達到了較好的識字寫字的目的。

對於優秀的課例,本人正在不斷學習中,萬望各位多加指點……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平平搭積木》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5單元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采用兒歌的體裁,講述平平用積木搭了四間房子,分別想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沒有房子的人住,還要搭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

二、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讀課文,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一個偏旁“雙人旁”。會寫“業、平”字。努力提高學生認字,寫字和朗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從而在閲讀中感悟到平平想搭這些房子的原因。

情感、態度、價值觀:朗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教學重點: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在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從小就要關心別人。

三、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揭題導入

1、激情引趣。

(出示積木)你們瞧,這是什麼?你搭過積木嗎?你都搭過什麼?

過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積木的能手。今天,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認識,他可是搭積木的高手!

2、揭題。(出示課題:平平搭積木)誰能看着拼音把課題讀準確?(課題中有兩個字,要求學生讀準確)

(二)複習鞏固(進行三次比賽)

1、小組合作檢查生字詞。

2、用“呢、啊”説句子。

3、檢查讀文,説一説讀文的收穫。

4、教師指導,及時提醒大家注意什麼。

(三)出示學習目標:

1.寫會生字:業、本、平書

2.會説110頁的“讀讀説説”

(四)寫字指導

1、讓學生先觀察兩個字“業、平、本、書”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豎筆的位置及長、短的變化。

2、教師範寫。(引導學生注意“業”的筆順;先寫中間兩豎,再寫兩邊的點、撇。注意“本”字的撇、挎張開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體的平穩)注意“書”不能丟掉點

3學生書空,描紅、練寫。

(五)、説課後的讀讀説説

教後反思:

在課堂上,合理恰當的提出問題,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梳理思路。在《平平搭積木》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初讀完《平平搭積木》後,我問他們:“平平用積木搭成了什麼?搭了幾間房子?”從這個容易簡單的問題入手,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引導學生反覆讀。讀了多遍,最後請大家思考“平平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你再讀讀書,要説説為什麼這樣認為。”孩子們有的説平平是個愛自己家人的好孩子,有的説平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接着還有懂事、天真、可愛、活潑、愛學習等,每一條他們都在書中找出依據了。“下面老師讀,你們接着讀好嗎?”我引導他們讀書上主要的幾句話,讀了兩遍後,大家都紛紛舉起手來:“是平平很關心別人!”“平平心裏為別人着想!”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昇華。在最後以“如果你是平平,你會把搭的房子送給誰?”這一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學生有的説送給老師、孤兒、在戰爭中失去家園的人們等,使學生的情感再一次得到昇華。

從小培養學生能力和自學習慣尤為重要,在學生字得到了體現。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是課堂民主的前提。學生對課文,對事物有自己的感受,有自己的體驗,有自己的選擇,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滿足他們。民主、自由、寬鬆、愉悦的環境也應該造就一羣聰明可人的、歡快活潑的小朋友,這不正是我們所希望的嗎?只有讓孩子民主、自由地成長,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習習慣,上課注意力集中,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活而不亂,張揚個性,有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的奇思妙想。

不足:

1.寫字的教學方法仍需下功夫研究。

2.小組合作學習上,對小組長還需進一步培訓。

3.管理學生的方法有待研究。

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這篇課文也許孩子們還有很多想知道的東西想問老師,可我沒給他們留時間。

説課稿 篇6

一、説教材:我説課的內容為六年級下冊的《比例尺》。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正、反比例的意義”後安排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有關地圖、工程圖紙的計算的基礎。比例尺在生活中也有廣泛應用,學好它也很有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

(通過練習使學生更加明確比例尺概念的外延,加深對比例尺意義的理解。

(2)求實際距離。這是比例尺應用最常見的問題。因為北師大版不再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所以必須讓學生運用比例尺意義,進行解答。

我分步出示題目,邊出示邊引導:“在一幅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國地圖,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是20.3釐米,深圳到上海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提醒學生計算結果的單位名稱,然後總結方法。

(3)求圖上距離問題。有前面的基礎,學生可以嘗試着自己解答。所以這裏教師出示相關條件後讓學生自己解決。然後師生共同進行評價。題:“深圳到上海的 距離是1218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9000000的中國地圖上,深圳到上海的圖上距離會是多少呢?提醒注意單位統一。在這個基本運用的過程中,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

(二)拓展延伸。為了拓寬知識面安排如下拓展練習。

(1)出示一張老師的照片(沒有背景,純人像),讓學生猜測比例尺,然後討論用什麼方法求照片的比例尺。

(2)拿出準備好的中國地圖,測算你的家鄉到北京的實際距離。

解答這兩個練習,既使學生加深對比例尺的理解和運用,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總結全課:開始老師拿的是比例尺嗎?什麼叫比例尺呢?它有什麼用呢?這樣照應了開頭,解開學生心中疑團,也概括了主要內容。

五、板書設計:

板書反應出比例尺產生的過程,突出了比例尺的特點,便於學生回顧學習過程,啟發學生總結學習內容。

5

説課稿 篇7

一、 對教材的理解

《花臉》是六年級語文第一學期第二單元“同齡人的故事”中的一篇課文。它是作家馮驥才的一篇敍述性散文。全文共7個自然段,文字淺顯,但內涵深刻。作者回憶了兒時的經歷,用孩子的視角描寫花臉,寫出了少年對花臉的喜愛,對英雄的那種樸素的、自發的崇拜。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能體會出作者對花臉的無限熱愛之情,通過買花臉、戴花臉等生活細節,表現 “我”對英雄的仰慕和崇敬。抒發“我”心靈深處所隱藏的渴望成為英雄的少年豪情。因此,本文是通過細節表現人物心理的寫作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品讀“關公花臉”樣子的語句,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通過“我”買花臉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但“看得直縮脖子”,“竟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揚下巴”等生動傳神的細節描寫到戴着花臉時的情景,感受人物內心的變化情感。

我將教學目標定為:

1、疏通文章脈絡,瞭解文章主要內容

2、通過朗讀、圈劃,理解人物心理變化過程

3、感受英勇的英雄氣概,體會少年愛慕英雄的熱情

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體會少年愛花臉、愛慕英雄的熱情。

難點重在理解英雄的含義,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英雄情結

二、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於童年時的心愛之物還是充滿興趣的,但對“花臉”這種民間傳統文化又有些陌生。因此,作好充分的預習是學習課文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怎樣引領學生更深入文本,體會“我”對花臉的感情變化。抓住描寫花臉的語句,通過朗讀,體會花臉的“特別”之處,讓學生在觀察、想象朗讀中,不斷增強學習興趣,體會作者在買花臉、戴花臉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三、設計思路

基於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對教材的個人理解,本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注重細節、朗讀圈劃”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老師的點撥下,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受作者喜愛花臉、仰慕英雄的情感。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京劇作為中國的國粹,韻味醇厚,耐人尋味。從京劇中引出花臉這一元素,引起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1、補充介紹:花臉與作者對民間文化的熱愛

2、疏通文章脈絡(愛花臉——買花臉——戴花臉)

3、朗讀課文

(三)研讀課文

1、作者是如何具體描寫關羽的花臉的?

2、在作者眼中,關羽的花臉有什麼特別之處?

3、面對這樣一張花臉,從“我”的表現體會“我”當時的心情是如何的?

4、配了青龍偃月刀之後,圈劃出能表現“我”心情的語句

5、戴上關羽的花臉時,找出“我”的表現是如何的,感受“我”又是怎樣的心情?

(四)深入理解主題

1、在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對花臉的喜愛之後,其實作者真正喜愛花臉的原因是對英雄(關公)的崇拜,從關公的小故事中體會到關公這樣一種英勇,忠肝俠膽的氣魄。

2、交流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英雄的含義。

(五)拓展延伸

1、瞭解更多的歷史英雄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質

2、聯繫實際生活中,有沒有英雄人物?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對英雄有更廣泛的瞭解

(六)作業

1、抄寫生字詞,摘抄表現“我”心理變化過程的語句

2、查找資料,瞭解中國的民間傳統文化

説課稿 篇8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蘇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十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第一節《血液和血型》。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確定、教學過程及設計、教學效果預測、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説明。

一、教材分析

第十章《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共分為五節:血液和血型、血液循環、人體和外界環境的氣體交換、人體內的氣體交換、人體能量的供給。本章內容較多,在本冊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人體內的物質運輸和能量供給是人體內重要的生理活動,它和人體的呼吸、消化、排泄等生理活動的關係十分密切。而人體內的物質運輸主要是由血液完成,血液在整個生命活動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本節課內容中血型的鑑定以及相關的輸血知識與每個人的生活聯繫密切。通過對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不僅能獲得相關的知識為學習人體其他生命活動奠定基礎,也能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所以本節內容顯得尤為重要。基於對教材的解讀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㈠知識目標

1.説明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2.説出ABO血型的類型,解釋血型鑑定原理及過程。

3.概述人體的血量,説出失血對人體的影響。

4.理解血型與輸血的關係,説明輸血原則

5.舉例説出無償獻血的有關知識。

㈡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血液分層演示實驗,描述分層現象,概述血液組成。

2.觀察人血液永久塗片,嘗試識別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觀察它們的大小及形態特點。

3.分析血常規化驗單,根據各項化驗數據與正常值的比較,體驗它為診斷疾病提供科學依據。

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同我國的無償獻血制度;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能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願意向家長、親友宣傳無償獻血知識,並確立自己成年後願意無償獻血的信念。

二、學情分析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本節課的教授對象是七年級的學生,經過半年多的生物學知識的學習,他們在學習方法和獲取知識上均有了自己的理解與分析,但處於青春期的他們在知識的內化、思維與判斷上還是存在一些侷限,對於某些知識的獲取和內化也存在着很大的難度。本節課中説出血液的組成和功能、説出ABO血型的類型及解釋血型鑑定原理及過程、血常規檢查對診斷疾病的意義和血型與輸血的`關係就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根據知識的結構特點、知識與生活的密切關係以及學生的認知特點,本節課我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是情景教學,配以學生髮現總結歸納老師完善細化、師生

討論交流、老師講授等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一談:你對血液的認識。

設計思想:知識源於生活,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知識寶庫。從小到大,學生一般都有受傷流血、抽血或驗血的經歷,從各種媒體中也會獲取到一些有關血液的知識信息。為學生搭建一個交流平台,結合自己的切身感受談對血液的認識,相互啟發,分享彼此的見解和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過渡語:同學們談了這麼多自己對血液的認識,你想過這些問題嗎?血液屬於什麼組織?

血液由什麼組成?

血液為什麼是紅色的?

傷口流出的血液為什麼會凝固?

有時傷口會出現紅腫化膿現象,為什麼?

身體不適到醫院看病,為什麼要抽血化驗?

失血過多為什麼要輸血?

??

設計思想:用一連串的疑問,進一步激發學生想探究瞭解血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自然導入新知識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活動一:觀察血液分層現象

方案:首先教師講述實驗採血過程及對血液的處理,然後播放視頻《人血液 分層實驗》後,請學生描述血液分層現象,師生共同歸納血液的組成,教師板書。

水(約佔90%)

蛋白質(約佔7%)

葡萄糖(約佔0.1%)

無機鹽(約佔0.9%)

廢物(約佔2%)

血液

白細胞

血細胞(45%) 血小板

紅細胞

設計思想:這部分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知識的獲得及心智技能的形成是由動作結構和活動結構逐步內化的。通過觀察實驗,使學生親眼看到血液的分層現象,將學生捲入探索情境,引導學生投入觀察、思考和描述表達活動。

過渡語:人體的血細胞有3種,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它們都長得什麼樣呢?下面讓我們通過實驗觀察來認識它們。

活動二:觀察人血塗片

方案1:觀察人血永久塗片

在學生觀察結束後,要求學生根據所觀察到的,再閲讀P39課文相關內容,

設計思想:這部分教學是以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為目的。讓學生通過顯微鏡觀察人血塗片,先從感性上認識紅細胞、白細胞的形態及數量差異,再從

理性角度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結構化。

活動三:我想我説

通過問題“血液在血管和心臟構成的封閉管道中不停地流動,有什麼用處?”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血液的功能。

方案:通過表格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設計思想:通過歸納活動逐步內化所學的知識。用表格能簡潔明瞭地歸納知識體系,在對生物基礎結構生理知識的學習中非常適用。

活動四:實踐應用——解讀血常規化驗單

首先教師向學生介紹血常規化驗是臨牀診斷的一種輔助手段,再由學生對自己帶來的血常規化驗單進行分析。這時教師通過投影提供“人血常規化驗單説明表”,為學生解讀血常規化驗單提供理論依據。

能力為目的,使全體學生投入到解讀活動中,通過活動結構逐步內化所學的知識,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實現知識的遷移。同時學生對“血細胞的功能”進一步加深理解,瞭解並關注血液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第一節血液和血型

第1課時血液的組成合功能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1、血液的分層現象

(約佔90%)

蛋白質(約佔7%)

葡萄糖(約佔0.1%)

無機鹽(約佔0.9%)

廢物(約佔2%)

血液 白細胞

血細胞(45%) 血小板

紅細胞

2、人血塗片的觀察

蛋白含量過少(少於100g/L),人就會出現貧血。(課本39頁)

設計思想:本板書中採用了知識框架結構,使得知識結構系統化,表格的使用使得知識的對比清晰更容易讓學生理解.

以上就我對本節課的設計説明,希望各位領導評委老師給以批評指正,我的説課結束了,謝謝!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不等式的性質》節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五B版第三章第一節第二部分的內容,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與實數運算的關係和不等式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是不等式變形、化簡、證明的理論依據和基礎。教材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關係,在不等式與實數運算的關係基礎上,系統歸納和論證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質。因此本節課在高中數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不等關係與不等式的聯繫,會用不等式表示不等關係。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具體情境,學生感受現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關係;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比較兩個實數大小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以上對教材內容及教學目標的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為掌握不等式的性質。教學難點為不等式性質的證明。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會藉助數軸來比較兩個實數的大小,能理解等式性質,知道等式性質是解方程的依據。在初中時曾經接觸過三個關於不等式的結論:“不等式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不等號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或同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不等式的兩邊同時乘以(或同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改變”。同時,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學生對不等式的性質的理解相對來説比較容易,但是對它們進行證明,卻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採取適當的方法予以指導。

 三、説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類比——探究的教法,同時全程貫穿合作交流,通過這樣的教法來提高學生的分析、類比能力。

 四、説學法

學生在合作探究證明的過程中,增強團隊協作的意識,掌握不等式證明的方法,提高學生推理證明的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搭建生活與教材的橋樑,本節課我將通過以下五個教學環節來闡述本節課的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首先通過幾個現實問題創設不等式的情境,如:公路上限速40km/h的路標,指示司機在前方行駛時,應使汽車的速度v不超過40km/h,用不等式表達即為v≤40km/h。通過這樣的實例,説明現實世界中,不等關係是十分豐富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分析探究,合作交流

1.類比-探究

首先,讓學生自主閲讀課本,以“運算中的不變性”思想為指導,讓學生在不等式的加、減、乘、除、乘方、開方運算中,通過類比、猜想、驗證、説理等活動,經歷一個完整的數學探索過程。進而引導學生類比等式的基本性質,大膽猜想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並加以證明。這種在合情推理的基礎上,經過嚴格證明,肯定學生的結論。並根據學生的反饋,給以適當的補充。

2.深入理解

向學生提出問題“定理為什麼要證明?證明定理的主要依據或出發點是什麼?”通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深入理解證明的重要性。並向學生給以合適的引導,説明不等式性質是貫穿本章內容的一條主線,是證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主要依據。要理解每一條性質的作用,注意性質中的“可逆”與“不可逆”,運用時注意條件的放寬和加強對結論的影響。

(三)鞏固提高,加深理解

讓學生在理解不等式性質的基礎上,鞏固練習課本65頁的例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證明的過程中,加深對不等式性質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我會下去巡視,提醒學生證明要注意嚴謹,要有理有據。

(四)綜合分析,歸納總結

讓學生自主總結本節課的收穫,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加深對本節課重點的理解,同時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佈置作業,拓展應用

根據學生對本節課的掌握情況,我佈置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將課本66頁的1、2題作為必做題,將書中沒有證明的性質和推論的證明作為選做題。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時通過選做題,提高學生的證明能力。

六、説板書設計

不等式的性質

1.不等式的性質

2.推論

3.相關證明

這樣的板書清晰明瞭,重點突出,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本節的重點。

Tags:彙編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