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懷念母親》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3.26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懷念母親》説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懷念母親》説課稿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説課稿1

一、教材分析

《懷念母親》是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二組的第二篇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調,同時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係:雖然相處時間不多,但母子感情卻絲毫未減,相反因為母親的離世,更加深了自己對母親的歉疚,併為此不斷懷念母親,這為闡述自己對祖國母親的愛鋪墊了感情基調;然後,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同樣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得酣暢淋漓,這是文章的重點所在。最後,作者呼應文章開頭,説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教學目標

編排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在於從多個角度表現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另一方面,學習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體會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本課文共分2課時,執教的是第1課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課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本課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如下: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本課生字新詞,初讀課文,重點學習1、2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

2、過程方法目標:通過抓住重點語句,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讀來感悟課文,並創設情境,在場景的拓展中瞭解人物的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逐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之情。

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中去體會作者隱含的思想感情。

四、設計特色

教無定法,但科學合理地運用教學方法卻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我主要採用朗讀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讀悟結合,以讀為主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合作交流,質疑探究的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圍繞所設計的問題,扣住文中關鍵性語句,聯繫自身的生活,來體會理解文中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

1、情景教學法:上課一開始,由“國寶”引出季羨林,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主要經歷、主要的成就,以及季羨林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讓學生默讀,交流感受,為全文的學習奠定一個基調,使學生儘快地融入到文本的探究中。

2、朗讀感悟法:葉聖陶老先生認為語文教學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讀,課堂上我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指名讀、自由讀、齊讀等,達到讀中感悟、以讀促悟,以讀代講的效果。課堂中,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將學生完全浸潤在文本的語言文字之中,盡情地觸摸作者的心跳,聆聽作者的心聲,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深深的悔恨之情。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提高語言的感受力,豐富語言的積累,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力求實現“訓練與感悟並重,工具與人文共振”。

3、資料拓展法: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讀懂一篇散文,尤其是文學功底深厚的國學大師在七、八十歲寫的文章,實在是有一段距離,因此怎樣引導學生更好地感悟文本的語言文字,我想到了用資料的拓展,來充實學生對作者理解的空白與間隙,搭起橋樑以方便學生更深刻地感悟。比如,在課的導入時呈現了季羨林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片段,進入第2自然段學習時補充了作者心中的悔,另外還有作者腦海中關於母親最深刻的記憶片段以及贍養母親的願望等等,一系列的資料補充,使得文章的背景更厚實,學生理解更到位。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説課稿2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懷念母親》,《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是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作者表達的深厚的感情缺乏體驗,在感受情感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困難。

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把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有機整合在一起,重點確定了:

1、通過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頻來入夢、思潮起伏、可見一斑”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作者對兩位母親的懷念。

之所以確定這樣兩條目標,主要是考慮到為提高閲讀教學的實效性,首先就要做到:教學目標簡明。

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我把引導學生抓住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來理解作者對親生母親懷念確定為教學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為學文做準備,我在課前製作了多媒體課件,並佈置學生蒐集關於季羨林的資料。

説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根據本課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方法:閲讀探究法、以讀代講法、情景教學法。我重點運用的是閲讀探究法,因為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探究閲讀中,加深理解,受到薰陶,獲得啟迪。”學法是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讀中悟,再悟中讀。

我打算用2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第一課時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下面我重點説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整體教學思路是緊緊圍繞懷念母親這個題眼,共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一、初讀感知,引出懷念母親

二、抓關鍵點,品悟懷念母親

三、拓展延伸,昇華懷念母親

力圖在前面“教學目標簡明”的基礎上,實現教學環節的簡化。

(一)初讀感知,引出懷念母親

首先直接導入新課,板書課題,齊讀並質疑。學生的問題可能是他的母親是誰?是誰懷念母親?為什麼懷念母親?這時可以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老師也出示季羨林生平和主要經歷,為學生理解課文做好鋪墊。

古語説的好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從質疑課題引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讀中生疑,疑由學解,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創設探究閲讀的情境。

然後,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結合學生的回答總結出課文主要了的是對兩位母親的懷念。

(二)抓關鍵點,品悟懷念母親

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靜下心來,細細默讀課文,思考:從哪些地方能夠感受到作者對兩位母親都很懷念?用筆劃出相關內容,並在旁邊寫寫感受。【這一環節要給足學生時間自讀自悟,讓學生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同時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習慣。】

經過默讀,學生的目光會聚焦到第三自然段話,出示句子,我鼓勵學生針對找到的這一段話質疑,學生的問題可能是(“頻來入夢”什麼意思,母親和祖國母親為什麼“頻來入夢”)。就此我以頻來入夢為抓手,突出重點,首先運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頻來入夢的頻字,出示字典中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理解了頻,頻來入夢就迎刃而解。然後抓住兩位母親為什麼頻來入夢體會作者對生身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

我在處理對親生母親的懷念時,上掛課文第2自然段(出示)。先抓住食不下咽,寢不安席、終天之恨等詞句進行理解,然後通過朗讀、指明讀,師範讀,齊讀等形式,感受作者失去母親的痛苦,體會作者因為無法盡孝而心存愧疚的'懷念之情。學生可能理解不到位,讀不好,這時老師相機口述補充資料,季羨林先生自幼離家讀書,寄人籬下的他更是渴望能有母親相伴與左右,他曾發誓一旦大學畢業,就立即迎養在農村的母親,然而沒有等到他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了,永遠的離開了,這正應驗了一句老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他怎能不悔恨呢,所以他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啊!

這個時候再讀書,學生就有所悟,有所體驗了。自然的融入到季老對母親的懷念之中。【這樣設計意圖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讓學生在積極地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由於學生對作者失去母親的痛苦缺乏體驗,教師充分發揮引導者,點撥者的作用,適時引入資料衝擊學生的聽覺和心靈,最終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我們再回到課文,祖國母親為何也頻來入夢呢?這一部分的處理我下連季老的幾則日記。

這部分讓學生抓住難理解的語句品析感悟。通過學生交流質疑鎖定在這句話出示“為什麼説懷念故鄉的感覺是淒涼的又是甜蜜的,如何理解這句話呢?老師引導,常人覺得淒涼,可能是因為什麼事?而此時的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又因為什麼而感到甜蜜呢?

季老感到淒涼是因為什麼事?

在這裏,我設計了一處想象説話,通過想象説話,實現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從而體會作者這種複雜的心情,然後深情朗讀,再次走進季老的心田。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就是將學生置身於課文之中,與作者息息相通,產生共鳴。真正體現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做到“簡約的內容、深入的對話”。】

基於以上對重點的突破,學生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較深的感觸,以讀帶講。然後齊讀第一段和最後一自然段總結出季老對兩位母親懷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回顧以上環節,我力圖在探究閲讀的過程裏,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情景,以關鍵詞為抓手,以中心句為核心,以文意兼得為目標,把讀貫穿於教學始終,以讀為本,這正是運用了語文教學最基本最簡便的方法。

(三)拓展延伸,昇華懷念母親

出示閲讀鏈接我的中國心,學生先齊讀歌詞,然後跟着音樂唱。

本環節通過動情的朗讀和放聲的歌唱,為學生和文本之間架起一座心靈對話的橋樑,以此激發學生對祖國母親的熱愛。

最後佈置作業

讀寫結合,季羨林先生獨在異國他鄉,在淒冷的黑夜裏,望着滿天的繁星,他會想些什麼呢?請你課下寫下來。

總結:

總之,“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我想通過以上“目標的簡明、環節的簡化、內容的簡約、方法的簡便”真正實現“簡單教語文,完全為學生,紮實促發展”。

我的説課完畢,説課不當之處,還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説課稿3

一、説教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是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著名文學家季羨林先生所寫。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課文結構分明,層次清晰。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涯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將對兩位母親的敬意,相同的愛慕表達的酣暢淋漓。最後,作者呼應作文開頭,説明為什麼會有對兩位母親不變的情懷,使文章結構渾然一體。

二、説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已經具有一定的閲讀文本的能力,能夠基本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但是《懷念母親》這篇文章作者的年代背景與學生的年代背景相差甚遠,學生缺乏深刻的現實體驗,對情感的領悟可能不夠深入。因此,在新課前,我以“走近季羨林”為題介紹季羨林的成長過程,給學生讀他的作品《賦得永久的悔》,為深入理解本文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三、説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讀8個生字,會寫“真摯,避免,朦朧”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揣摩重點語句,從純真樸實的語言中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情感:體會作者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

四、説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那些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句,通過朗讀感悟,理解季羨林對兩個母親的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之情。

難點:能抓住關鍵詞、句、段,體會季羨林思念祖國的情感,感悟愛國情思。

五、説教學法

朗讀體驗法、小組探究法、圈點勾畫法。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會用洽談(談話)導入新課:“同學們,母親,多麼神聖的呼喚,多麼聖潔的字眼,你們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嗎?(可愛,美麗,勤勞)”我接着引導“是的,在我們心中,母親是最偉大的、至高無上的,著名作家季羨林的文章裏,就酣暢淋漓地體現着對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引出課題)

課件出示季羨林生平及主要經歷及作品《賦得永久的悔》,學生經過默讀,接着説“那麼,本篇課文作者懷念的僅是生養他的母親嗎?讓我們走進《懷念母親》。”

(這樣的導入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又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語文教學的關鍵就是讓學生讀,並在讀中悟,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

在解決完生字詞後,再次讓學生通讀課文,“説説文章主要寫了什麼內容?”學生經過通讀可以從文中得出(作者有兩個母親,對這兩個母親有着同樣崇高的敬意和愛慕)

(三)深入研讀,體驗情感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研讀是深入地和文本對話,在這一環節,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將採用談話法,向學生拋出第一個問題:“文中從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作者對親生母親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在此給學生3分鐘的思考時間,思考結束後,採用自主回答的方式,學生可能會找出一下句子進行回答“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着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

引導學生練習練習上下文,感受作者從六歲離開母親到母親去世,作者有十多年的時間不在母親身邊,雖然中間有短暫的迴歸,但畢竟時間短暫,沒有與母親促膝長談的機會,如今母親逝世,即使想報養育之恩,也永無機會了。

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並從“食不下咽、抱終天之恨”等詞語感受作者因無法盡孝而心存自責,愧疚的心情。

語文教學中談到,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

接着我繼續引發學生思考:“作者對母親的懷念十年如一日。後來,作者離開的祖國,到德國一座孤寂的小城哥廷根留學,地域的距離能高割斷作者的懷念嗎?(相反這懷念又添了分量)”

默讀第三自然段,想想作者的懷念中,又增添了什麼?(對祖國母親的懷念)

學生通過想象説話,深入體會到作者複雜的心情。

最後全班齊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引導學生認識到兩個母親的身份不同,對母親的懷念卻永遠不變的,從而呼應文章開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作者真摯的情感,並交流寫法特點。

(四)拓展延伸,鞏固提高

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你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有什麼話要説嗎。要求學生寫一寫(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也鍛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昇華了情感)

(五)小結作業

編筐編縷,貴在收口,對於小結部分,我會用提問形式引導學生與我共同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提出一個小問題:“同學們,通過本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呢?”進行簡短的回顧後,引導學生總結(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讓我體驗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業:讀寫結合,季羨林先生獨在異國他鄉,在淒冷的黑夜裏,望着滿天的繁星,他會想些什麼呢?

七、説板書設計

懷念母親

親生母親——悔恨

祖國母親——熱愛

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懷念母親》説課稿4

一、説教材

《懷念母親》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的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全文以回憶的形式,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季羨林先生在漫長的留學生活中,表達了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思念之情。

二、説教學目標

大目標:感受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

小目標:有感情的朗讀重點句子,感受作者對兩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

三、教學策略

本節課主要採用要素組合加平台互動方式,採用要素組合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在動靜轉換中讓學生理解課文,採用平台互動方式是為了發散學生思維,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多途徑、多方法學習文章。

四、説設計意圖

我們第一課時已經帶領學生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語,感受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深情,所以第二課時我們將重點放在了感悟作者對祖國母親的深情和敬意,這樣的設計切合了本單元的主題——祖國在我心中。我們引導學生抓住表達作者對祖國母親深情的6個重點句,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機分組學習,深入探討。

五、介紹教學流程

(一)、激情引題,揭題導入。(課前學生欣賞了音樂視頻《我的中國心》,課上老師的深情引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防止了老師的空講,是學生自然而然進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二)、探究文本,深情朗讀。(分4步)

1、快速瀏覽課文,畫出表現季老懷念祖國母親的句子。

2、4人交互勾畫的句子。

3、彙總語句。

4、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這樣的設計可以調動學生看、想、做、動、靜等感官要素,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學習。4人的交互、全班交流彙總語句體現了有效教育“共同交流、補充、分享”的理念,防止與學生為敵。學生感情朗讀的設計,使學生和作者的情感引起共鳴,為下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搭建平台,交流分享。(分5步)

1、隨機分組。

2、搭建平台,單元組活動。

3、彙報交流。

4、大動瀏覽。

5、反饋評價總結。

(學生隨機分組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的意願,為學生自由、民主、個性學習服務。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進行學習,有效地防止學生假看假學。在小組活動中學生相互配合,人人有事做,防止邊緣生的出現。設計學生彙報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展示風采的舞台,學生以辦的大卡為本,大膽真實的談出自己的理解感悟與同伴交流分享,有效的防止了空講,防止了泡沫,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大動瀏覽和反饋評價的設計可以讓學生與其它同伴互相分享學習成果,學生可以和同伴取長補短,又一次強化攀升了知識點。)

(四)、拓展延伸,昇華情感。(分4步)

1、欣賞圖片。

2、妙筆生花(小練筆)。

3、交流分享。

4、總結昇華。

(這樣的設計可以將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了解我們偉大祖國就建設的新成就,再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建設祖國的決心,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對親生母親和祖國母親的深情,使學生由情感的表達自然轉入實際行動,實現本節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