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重疊問題》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1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説課稿,通過説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疊問題》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重疊問題》説課稿

《重疊問題》説課稿1

尊敬的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108頁的數學廣角例1,也就是重疊問題。我先説説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

一、説教材

1、數學廣角是新課程增設的內容,也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其實它是屬於小學奧數的一個教學內容,但是現在要拿來面對班學生進行教學,無疑在內容上要進行簡化,在教學上要進行細化,不然的話就不能達到教學目標。這節課的重疊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集合的知識體系集合是比較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從學生一開始學習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對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但還沒有抽象成集合的思想。而以後學習的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圖形分類,需要一定的標準,這種分類思想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但這些都只是單獨的一個集合圈。本節課教材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了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教學要使學生理解用直觀圖(集合圈)表示“重疊現象”的方法,瞭解到直觀圖各部分的意義,特別是重疊部分(交集)的意義,掌握根據直觀圖列式計算總數(兩個集合的並集)的方法。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學習這部分內容,思維力度較強,有一定的挑戰性。

2、説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的教材內容和三年級學生認知水平,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表述。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和能力,滲透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意識。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初步養成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學習習慣。

3、説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的重點、難點都是: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並能用數學語言進行描述。

二、説教法學法

一)、教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三年級學生來説,思維正處於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能進行一定的抽象思維,但仍以形象思維為主,模仿性強,是非觀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現性向創造性的想象過渡;意志還很薄弱,自覺性、主動性、持久性都較差。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學生對重疊問題的理解,聯繫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我用:

提問誘導法。

直接觀察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開展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獲得,在獲得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學法

新課標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只是引導者,我們要讓學生有目的地主動建構知識。因此我更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為:

動手操作法

觀察發現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讓他們在猜一猜,説一説,貼一貼,畫一畫,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動來理解重疊的含義,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下面我説説我的教學程序

一)【第一個環節】腦筋急轉彎,激趣導入

我先出示一道腦筋急轉彎題:兩位媽媽和兩位女兒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麼?這裏誰的身份最特殊?為什麼?估計思維比較靈活的幾個學生能夠回答出來。而其他學生在這幾位學生的解釋下也能比較容易地理解身份特殊的媽媽既是媽媽,又是女兒的重疊身份。這樣,通過腦筋急轉彎為後面學生理解重疊打下基礎,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還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二)【第二個環節】探究新知。【這個環節分為三個步驟來進行】

(一)、認知衝突,直觀感悟

1、觀察表格、收集數據

我用課件出示一張參加語文、數學課外小組情況表,讓學生觀察

再問學生從這張表格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哪些數學信息?我估計學生很快就能説出來報語文的有8人,報數學的有9人,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8人,9人。對學生進行肯定的評價以後,我指着板書又問那你們説報語文小組的和報數學小組的的一共有多少人呢?我估計一部分學生會説17人,8+9=17、而另外一部分學生會説不是17人,這時,我請這些學生説説自己的理由,為什麼説不是17人。學生會説有些人是兩個名字的,不能算兩次。我首先對這名學生給予讚賞:你觀察得真仔細!再引導學生進入下一點。

2、發現問題

我引導其他學生觀察有幾個學生是兩個名字的`以後,問學生兩個名字是什麼意思?學生會説説明他既報了語文組,又報了數學組。對回答的學生,我會及時表揚:你這句話説得真好。既……又……

數學最重要的是思考,沒有思考的課堂是無效的。在這個環節中,我設置不斷深入的問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讓學生在解答出現分歧時,激發探究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動探索創造條件。

(二)引出集合圖,加深理解

集合是系統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對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三年級學生來説,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是不現實的。這需要老師幫學生搭好思考的舞台。因此,我本着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先畫好了兩個不同顏色的集合圈,分別表示報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讓學生通過以下幾個環節從生活實際中親身感知集合的思想,並使他們親身體驗集合圖的產生過程。

1、貼一貼,請一個小組的學生上台把我事先準備好的寫好姓名的小紙貼到對應的圈裏面。

2、議一議,畫一畫,小組之間商量一下遇到兩種都報的同學,應該把名字放到哪裏?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畫一畫。

在學生畫的時候,我在課堂巡視,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指導。

3、小組彙報兩樣都報的同學應該在哪兒,得出結論。

通過前面的活動,我想學生這時會移動兩個圈,把它們交叉在一起,把兩樣都報的同學放在交叉處。這時,我讓全體學生一起表揚上台演示的小組,讓學生體驗生生互評的快樂。

4、我在黑板上指着學生擺好的集合圖問一問:藍圈表示什麼?(報語文小組的)黃圈表示什麼?(報數學小組的)中間交叉的部分呢?(既報數學小組,又報語文小組的)左邊表示什麼?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説?(只報語文小組的。)右邊表示什麼?更明確地應該怎麼説?(只報數學小組的。)

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嚴謹性是數學學科的基本特徵之一。數學的教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學知識的教學,而是數學思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所以,從小就給學生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環就是學生數學思維的嚴謹性的培養。因此,通過五個問題,引導學生整理思路,明晰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同時,也讓學生明白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樣。從而提高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圈出只報語文小組的,只報數學小組的,既報語文小組,又報數學小組的。這樣,既美觀又直觀,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充分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含義。

(三)、思維碰撞,掌握算法

1、根據黑板上的板書,讓學生算出總人數。

有了前面的基礎,我估計學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8+9—3。這時,我請學生反饋自己的算式,並讓他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重點説一説為什麼要減去3。説話其實是整理自己思路的一個過程,我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想的,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明晰為什麼要這麼算。

2、歸納揭題

我告訴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就是數學廣角中的一個重疊問題,同時板書、數學廣角、重疊問題。我們可以通過畫一畫這樣的重疊圈,幫助理解。它又有另一個名字,韋恩圖,是100多年前英國名叫韋恩的邏輯家想到,後來人們就用他的名字來命名了。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讓你的名字流傳千古。

三、鞏固練習

新課標要求學生要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要學習有用的數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鞏固練習的過程中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

(1)書本110頁第一題,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在課件上演示答案。重點讓學生説一説天鵝為什麼要放中間?

(2)一羣小朋友在操場排隊做操,小明排的位置從前往後數排第4,從後往前數也排4,這對一共有幾個同學?

(3)書本110頁第2題

(4)三年級有20個同學參加興趣小組,其中參加數學小組的有15人,參加語文小組的有13人。既參加數學小組又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數學小組的有幾人?只參加語文小組的有幾人?

這四個練習,從易到難,逐步遞進,我相信,學生通過這幾個題的聯繫,可以很好地將本節課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

四、歸納總結

我提問學生今天我們遇到的數學問題都有什麼共同特徵?都通過了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解決的?引導學生回顧整節課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的知識有一個全面的概括。

這就是我這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

五、説説板書設計

我整節課的板書就是這樣(用手指黑板)。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把本節課比較抽象的內容有簡潔的文字和圖解表述出來,讓學生能夠更直觀的瞭解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重疊問題》説課稿2

一、教材分析:

《重疊問題》是青島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74——75頁智慧廣場的內容。本節課是學生在已經認識了10以內的數、掌握了數的順序、能正確讀寫、會比較大小,並且熟練掌握10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課的設計目的是從一年級開始向學生滲透畫直觀圖的方法,引導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初步養成解決問題的策略,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促進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提高數學素養,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慾望和興趣,體現數學的價值。

二、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徵,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學習藉助直觀圖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

2、經歷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提高思維能力,促進思維發展,形成運用幾何直觀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策略,增長學生的聰明才智,發展學生的智力。

3、通過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慾望,體驗成功的樂趣,產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簡單的重疊問題的意義及解決問題的計算方。

教學難點是:理解前面的數量+中間部分+後面數量=總數。

數了兩次的部分是重複的部分,要從總數中去掉。

四、教學模式

本節課採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主要有:創設教學情境、找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提出有效的數學問題並解決、鞏固練習、總結反思四大環節。其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核心環節,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數學模型。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的意識,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知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五、説教學設計

我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目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數學的樂趣,確定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多媒體出示信息圖,讓學生説一説觀察到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從前面數花雁排第6,從後面數排第3,一共有多少隻大雁呢?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的情景,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直觀、具體的感性材料,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熱情,為學生理解問題奠定基礎。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隻?

1、猜想:請你猜一猜,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隻?

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出現8只或9只這兩種不同的答案。

到底一共有8只大雁還是9只呢?

2、驗證:

我們用什麼方法驗證呢?

引導學生説出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等驗證方法。

下面我們一起先用擺一擺的方法來驗證一下到底是幾隻。

擺一擺:

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學具:

(1)引導學生用圓片代替大雁,用三角形代替花雁,邊讀題,邊擺一擺,同桌可以相互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該怎樣操作。

(2)找兩名同學到展台上擺一擺,並説一説為什麼這樣擺?

(3)課件演示擺一擺。

“從前面數,它排在第6”,花雁前面擺幾隻?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從後面數,它排在第3”,花雁後面擺幾隻?

數一數,這行大雁有幾隻?

(4)請同學們再動手擺一擺。

畫一畫:

除了擺一擺,我們還可以畫一畫進行驗證:

下面用圓片代替大雁,三角代替花雁畫一畫,看看這一行大雁是多少隻?小組內可以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畫法。

學生彙報的同時教師板書下來。

回想一下我們是怎樣畫的?課件演示畫一畫的方法。

【設計意圖】這一驗證過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要求第一學段的小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瞭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的要求”同時在擺一擺畫一畫的過程中可以使小學生在頭腦中產生重疊的概念。算一算:

引導學生根據畫出的直觀圖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穿花衣服的大雁,從前面數排在第6,從後面數排在第3。數了兩次,所以可以這樣計算:6+3—1=8(只)

從圖上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前面有5只,後面有2只,所以可以這樣計算:5+1+2=8(只)

最後讓學生説一説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

強化學生對算法的理解。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擺一擺,畫一畫,數一數,算一算等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了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驗證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自主練習,鞏固新知

練習設計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題

第二層次:綜合題

第三層次:拓展題

基礎題的設計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鞏固基本的方法和技能。綜合題關注差異,使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

拓展題關注發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知

我們這節課解決的問題叫做“重疊問題”。(板書課題)

1、讓學生讀一讀課題,説一説對“重疊”的理解。

2、我們用什麼方法來解決的“重疊問題”呢?

畫圖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一種很好的方法。

以後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就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

【設計意圖】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次完成的,要經過多次的比較、分析與綜合。通過各種手段,引導學生總結概念,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加深學生對於概念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這是我的板書設計,將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清楚明瞭的表現出來,重點突出,能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Tags:重疊 説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