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説課稿

【推薦】説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9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説課稿準備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説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平移》。下面我談談本節課的教學設想,不妥之處,懇請各位教師指正。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教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圖形的運動(二)》第2節。學生在二年級的(下冊)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及特徵。掌握了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沿水平或豎直方向平移一次的方法,這是學生學習本節內容的基礎,本節教學內容是進一步認識圖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紙上把簡單的圖形分別沿着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即連續平移兩次。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對圖形與變化內容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併為第三學段深入探究圖形與變化的內容打下基礎。

教材86頁例題3是把圖形在方格紙上沿水平與豎直方向分別平移兩次,一是讓學生體會圖形平移特徵,能夠説明白平移的方法;二是讓學生在方格紙上把例題圖沿着水平方向和豎直方向各平移一次,畫出平移後的圖形,重點在畫?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學情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平移現象,理解圖形平衡的方向與距離參數,能正確判斷圖形的平移變換,掌握把簡單圖形沿着水平和豎直方向平移方法

過程與方法方面: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實踐、探索圖形平移現象與特徵過程,培養增強觀察、思考、操作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在認識平移的過程中增強對圖形與變換的興趣與學習信心,感受平移在生活中的應用。

三、教學重難點

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與理解,本課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認識平移的現象與特徵,能在方格紙上平移簡單圖形。

教學難點:平移簡單圖形,並能説出平移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方格作業紙。

四、説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教學的基本核心理念是讓“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下的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同時教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

因此,依據教材與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結合學生學情,我擬將選擇情景教學、直觀演示、談話啟發、激疑,引導學生自主動操作、觀察、思考、合作交流、、歸納構建新知,實踐應用,理解掌握圖形平移方法,發展思維,訓練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以舊引新

1、課件出示升降觀光電梯、電纜車、直線馬路上的汽車、滑梯等圖片,並通過講台演示粉筆盒的移動,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相關物體的運動的現象有什麼特徵?

(物體沿直線移動,方向和大小不改變,只是位置發生了改變)

2、教師談話引題:數學中把這種物體沿直線方向移動,物體移動方向、大小不變,只是位置改變的現象就我們二年級時學習的“平移”。物體平移中有兩個重要問題:移動的方向和移動的距離。所以我們今天再來繼續學習“平移”的知識。

? (二)引導探索,認知平移特徵

1、認知平移的方向與距離

(1)觀察思考討論:結合課件展示,動態呈現平移過程,引導學生觀察方格紙中圖形水平左右和豎直上下平移現象,質疑激思:圖形向什麼方向平移的?平移了幾格?圖形平移前後之間相距幾格?圖形在平移前後什麼變了?什麼沒變?圖形平移的距離就是平移前後間的距離嗎?

(2)彙報交流(圖形沿??方向平移了??格,圖形平移前後相距??格,圖形的位置變了,形狀大小和方向沒變)——重點引導學生説清楚圖形平移的方向、距離。

(3)教師小結:物體圖形的平移有兩個重要的因素:平移的方向,平移的距離。圖形平移中位置變了,形狀大小和方向都沒變。圖形平移的距離是圖形平移前後對應點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圖形平移前後間的距離。誰大誰小?(前者大於後者)

2、畫平移圖形

(1)課件呈現方格圖中的小房子(大實心箭頭)及平移要求圖,引導觀察思考討論:構成方格中圖形的關鍵點有哪些?如何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2)學生彙報交流畫法,結合課件展示

(3)小結平移圖形的畫法步驟:

1)選點:選取確定圖形形狀大小的關鍵點;

2)描點:根據要求平移方向和距離(平移規定格數)描出平移對應的關鍵點;

3)連線成形:依次連接各平移對應關鍵點即得到平移後的圖形。

(三)練習鞏固,強化新知

1.學生獨立完成習題二十一第1題,説出平移方向和距離。

2. 學生獨立完成“做一做”,並説畫法;

(四)總結歸納,引導學生談收穫

通過質疑彙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有哪些收穫?”回顧、反饋本課所學知識。教師小結。

六、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學知識點的濃縮再現,梳理整合。本節課我擬通過以下簡潔的板書突出重點,促進增強學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識記。

平移

方向、大小形狀不變. 位置改變?

七、教學反思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意義建構的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及“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現代建構主義學習論,教學設計中注重“學生為中心及其能動作用”、“情境”與“協作學習”對意義建構的重要關鍵作用。

以上説課,定有諸多不妥之處,懇請各位評委教師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這是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的一篇詩歌,詩歌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圖,這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詩歌我將分2個課時進行授課,這是第2課時。教學目標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學會由遠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圖;3.體會江南風景之美,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河,愛護環境的感情。教學重點: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2.感受江南之美。教學難點:1.在無法親臨其境的情況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説教法:

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本課的實際情況,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1.知導入法。温故而知新,運用舊知導入可以為學生學習課文打好基礎。2.境陶冶法。由於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在無法讓其親臨江南的情況下,為學生創設一個旅遊的情景,讓他們可從聽覺、視覺感受江南的美。

三、説學法:

新課程表明: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評價成為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為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此,在學生學法方面,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種:1.讀感悟法。2.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1.複習導入,鞏固知新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覆鞏固練習的,因此,我選擇了用開小火車的形式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遊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

2.創設情景,激發想像

在複習完生字詞之後,我對學生説:同學們,我們即將坐火車出發去江南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那麼,現在讓我們帶上生字寶寶一起出發吧。這樣我們可以從語言上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中的旅遊情境,激發學生對江南進行想像。

接着,我再以一個導遊員的身份向學生簡單介紹江南,讓學生對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為學習下文打好基礎。3.配樂朗誦,渲染氣氛

本環節我將會採用以音樂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讀一讀等來感受江南的美。

(1)聽一聽

在音樂中,我運用語言將學生帶入江南之中。哇!同學們看,小小的竹排順水飄流,兩岸都長滿了綠綠的樹木、禾苗,鳥兒在盡情歡唱,魚兒歡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啊!通過配樂來渲染氣氛,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帶入想像的情境。

(2)看一看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有很大的跳躍性,他們往往是看到什麼就説什麼,所以,在這裏我有意識地教會他們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地看圖。看圖後引導學生説感想,可以讓學生有口語練習機會的同時,也讓其對江南的感情加深。我是從兩個問題引導的:

①遠處有什麼?近一點呢?再近一點呢?②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你在這樣美的風景中,你的心情是怎樣的?(3)讀一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多讀、多想,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為此,我採用了學生朗讀,老師解釋交叉進行的方式進行教學。把課文分為三句。第一句指名朗讀,再重點解釋順水流,通過讓學生動手貼一貼的方式,幫助其理解。然後再讓學生分組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第一句讀給你的組員聽,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把鳥兒、魚兒的歡快之情表達出來。這可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老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文章第二句學習中,我將採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教學,再次引導學生看圖,圖文對應。我是從兩個問題來引導的:①兩岸有什麼?左邊有什麼?右邊有什麼?②樹木的數量多還是少?禾苗是什麼顏色?接着再解釋什麼是禾苗。

學習第三句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麼江南是魚米鄉,以及為什麼説竹排是在畫中游。幫助學生釋疑。4.課後練習,拓展知識課後作業:(1)把江南的美麗風景介紹給你的父母或朋友;

(2)對江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有關江南的資料。設計兩個層次的作業,可以有效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説課稿 篇3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彩色的非洲》,它是五年級下冊第八組課文的最後一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本文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述了非洲的驕陽藍天、花草樹木、動物世界、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藝術風采,從多個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風光和異域文化,表達了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的生字、詞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通過品讀優美的語言文字,感受非洲的多姿多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加深對課文內容和異域文化的理解。

4、摘錄優美的詞語和句子,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非洲的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感受非洲獨特的風情與文化,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一、激趣引入,走進神奇的非洲

同學們,在我們地球上,有一塊神奇的土地,它的名字叫“非洲”。

教師投影出示非洲地圖。通過交流對非洲已有的認識,引出課題《彩色的非洲》。

[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激發學生了解非洲這片神奇土地的慾望,引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併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情感與相關知識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非洲的多彩

1.學生自學課文

出示自學提示:自由讀課文,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讀幾次,把句子讀通順;課文是圍繞那句話寫的,從文中劃出,並想一想,圍繞中心句寫了哪幾個方面?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該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上對非洲有一個總的印象——非洲真是一個多彩的世界;讓學生知道課文是圍繞着一箇中心句展開的,具體寫了五個方面的內容。]

三、研讀課文,具體品味非洲的多彩

1.非洲是色彩斑斕的,是多姿多彩的,一切都是那麼美麗!

請你仔細閲讀課文,你覺得課文的哪一個部分最美?請你仔細研讀,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非洲是彩色的?

2.交流:重點學習第四自然段

這段話寫非洲的什麼是彩色的?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

[“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因此,在對文章重點段落的理解上,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結合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由選擇朗讀的段落。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品位語言的精妙,體會非洲各種不同的色彩。在品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色彩美的感受,對異域文化的欣賞。同時,通過摘錄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並背誦佳句,不斷豐厚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今後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3、非洲還有許多麗神奇的植物呢!請看:教師出示圖片。

同學們,你能想作者一樣,運用比喻或擬人的手法,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植物嗎?指名學生説。

4、非洲,不僅是植物是彩色,還有……也是彩色的,請同學們分組學習討論,你還從哪些地方感受到非洲是彩色的?

簡單交流。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接受式學習之外,學會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精神和合作精神。這樣做,就使學生的認知不斷得到完善很昇華,最後對課文形成自我的理解。]

四、拓展延伸,個性感悟非洲的多彩

非洲是一方神奇的土地,他古樸、自然、美麗;他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

老師這兒給同學們蒐集了一些有關非洲的網站,建議同學們利用課外的時間去逛逛,對非洲有更多的瞭解。

但同時,他更呼喚人們以和平的心態對待這片淳樸的土地;讓我們共同保護這片奇異的土地。

[此設計的目的是將課內閲讀與課外閲讀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通過讀書、查閲資料、收集圖片,個性感悟非洲的多彩,豐厚學生的文化積澱。]

説課稿 篇4

1.利用“un的四聲自編兒歌”鞏固前鼻韻母un的四聲練習。

2.通過情境敍説“請un回家休息”來幫助幼兒記清"un"的書寫格式。

鑑於學齡前幼兒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直觀、生動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努力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將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同有趣的遊戲、兒歌、故事、比賽等結合起來,把幼兒帶入一個“有聲有色”的拼音樂園中去學習。如在複習導入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介紹老朋友見面認識就打招呼的情節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老朋友是已學過的前鼻韻母an`en`in及其四聲,介紹的過程在於鞏固已學的3個前鼻韻母的發音為後面的拼讀作準備;利用兩隻蚊子的故事並觀察圖畫蚊子翅膀的形態(一隻蚊子翅膀朝上,一隻朝下)來讓幼兒識記前鼻韻母un;在課堂上讓幼兒開火車接讀拼音;用“我來問你來答”的形式讓幼兒根據自己以往的拼讀經驗讀出un的四聲並自編四聲兒歌等,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寓教於樂,使拼音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充滿吸引力。

幼兒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尊重幼兒,讓幼兒做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我們力求做到:要扶的扶,能放的放。採用“先扶後放”逐步放手的方法,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知識去自主探究新知識。如,在教讀前鼻韻母的時候,我先領着幼兒讀,當幼兒基本掌握髮音方法後,我通過“我當小老師”的形式鼓勵幼兒來領讀;分組比賽讀,男生女生誰更棒等多種形式,不僅讓幼兒的潛能得到發揮,讓他們的自信得到飛揚,而且他們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悦,更加激起了他們主動學習的願望。

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努力地為幼兒創設一種語言環境,讓幼兒在具體的語言情景中學習音節,如,當學完了前鼻韻母un的四聲後,讓幼兒用戴聲調的un組詞、造句;還通過自編兒歌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並在兒歌中讀準其四聲的發音。如:一聲un温度温度un,un,un;二聲un蚊子蚊子un,un,un;三聲un站穩站穩un,un,un;四聲un問題問題un,un,un......因為“温度”“蚊子”“站穩”“問題”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用過和聽過的。通過自編兒歌喚起他們的記憶,從生活中找準讀音有助後面的新知識學習,加強學習與生活的聯繫。這樣他們才會學得更主動、更快樂、更有信心。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4、通過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人數均在55人以上,且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閲讀體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於在課堂上保持言語沉默,甚至思維 “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二)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初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與作者同遊、與作者對話,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4、人人都來當導遊,寫寫導遊詞並與同學、老師交流,提高寫作、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閲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工具: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現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教師緩緩導入,

隨之課件展示課題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1、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2、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如果學生交流能較好地完成這一環節,教師補充省略。

我設計這一環節,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三)、走入《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教師最後總結;

2)範讀,教師放伴有音樂的朗讀錄音並給予聽讀要求;

3)學生齊讀,然後男女學生朗讀比賽。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小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譯前四段,每人一段,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集體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兩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3、當堂檢測

發放印好的練習,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完成,(練習內容有文學常識一題,重點實詞、虛詞共10個,2個句子翻譯),做好之後全班校對。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課堂練習,既檢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又獲得了信息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柳宗元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2)自主閲讀3分鐘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教師做定性評價並板書明確。

本文是文言文遊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緻,我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

1)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的遊玩興致。

2)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五)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情愴幽邃”。請結合寫作背景,説一説你的理解?(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説課稿 篇6

今天我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愛我的家》中的第一個主題。《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遊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我的家》這一主題的教學就是圍繞兒童熟悉的家庭生活圈展開的,指導兒童在瞭解自己家庭的基礎上,體驗親情,愛親敬長。教學重點就是讓學生體驗家庭生活的快樂,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的情感,同時進行生活行為指引,引導學生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去關心家人,讓家更快樂、更幸福。遵循本課程“迴歸兒童的生活”這一基本理念,我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體驗生活、迴歸生活。

一、課前作業感知生活

課前我佈置學生用A4紙粘貼全家福,並調查家庭成員的生日、生肖、特點等。粘貼全家福時,自然會回憶起照相時的甜蜜時光,而調查家庭成員的各種情況,又是孩子與家長的一次很好的親子活動,因此在完成課前調查的同時,“我有一個幸福的家”的感覺便在孩子的心中悄然滋生了。這種感覺從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來。這就是本課程所倡導的“來自於生活”。

二、堂上交流體驗生活

課堂教學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迴歸兒童生活的課程是通過教學回歸兒童生活得以實現的。進入課堂學習的兒童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因此,教學要注意發揮兒童已有生活經驗的作用,幫助兒童交流、分享、體驗和提升生活經驗。今天的課堂學習中,我主要組織學生進行兩個活動去體驗自己的家庭生活。活動一是介紹自己的家,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興高采烈地與同學分享自己的家庭、交流自己家人的信息,一種幸福的暖流在孩子的心中盪漾着。活動二是遊戲“心心相印”,當孩子看到自己所寫的答案與爸爸、媽媽所寫的答案是一樣的時候,是多麼開心,多麼自豪,感覺到自己與爸爸、媽媽真的是“心心相印”,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油然而生了。就這樣通過組織孩子們交流、分享自己平時的家庭生活,他們的感情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昇華。最後以歌曲《我愛我的家》結束教學,更進一步激發了孩子“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的情感。

三、教師點撥回歸生活

《品德與生活》課程要求迴歸學生的生活,除了教學內容要回歸學生的生活外,還有另一層意思,那就是我們的教學還要以生活世界為其歸宿。也就是説,要使學生通過教學所學得的一切能回到他自己的生活中去,用以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改變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度、價值觀等。這一種迴歸才是本門課程的意義所在,是以品德的形成為目的的迴歸。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適時進行點撥、引導,提升學生的認識、促進情感內化、進行行為指導,讓教學回歸兒童的生活。今天的教學內容,就是要引導學生從自己平常的生活實際中體驗自己家庭的温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自己的家,迴歸到生活中,平時要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去關心家人。堂上教學時,我結合了幾個活動適時進行行為指導:讓學生説出家人的生日後,適時引導學生説説可以怎樣為父母祝賀生日;結合“心心相印”的遊戲活動,以問題激發的方式誘導學生説説既然知道了父母的“最愛”,今後自己可以怎樣做讓父母開心,並讓學生馬上情境模擬,演一演來表達自己的做法。這樣,表演的學生記憶深刻,看的學生也印象清晰;結合課本的例子,我還引導學生討論平時生活中自己可以怎樣做讓家裏人開心。通過這樣的引導,我相信孩子今後在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有所行動的。這就達到了迴歸生活的目的了。

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老師,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下冊《失物招領》!

一、 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失物招領》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文共有八個自然段,配有兩幅插圖。課文記敍了一年級一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植物園參觀,同學們亂仍垃圾,被張爺爺提出批評的事,告訴同學們要增強環保意識,保護環境,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2、教學目標

(1)認識“失”“準”等14個生字,並加以運用。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感情。

(3)理解課文內容,??環保意識教育,使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衞生的習慣。

3、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加以應用,理解課文,讀出感情。

4、教具準備

①生字詞卡片 ②小黑板 ③小同學圖像

二、説教法,學法:

1、 教法:導讀啟思,圖文對照,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自學。

2、 學法:讓學生藉助拼音讀文識字,利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練生字,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並進行感情朗讀。

三、説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揭示題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內容如果發生了興趣,就會產生出愉快的情緒和清冽的求知慾。教學一開始,教師説:小朋友我們班的值日生揀到了兩塊橡皮,請丟失的同學到我這兒來認領,接着出示課題,釋題,然後問:你想知道些什麼?這樣設計導語在較短的時間內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初步瞭解課文大意,並畫出本課的生字詞,讓學生聯繫上下文加以理解,緊接着教師檢查反饋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這樣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的閲讀習慣。

(三)再讀課文,識記生字

首先讓學生將畫出的生字同桌交流,正音。然後檢查反饋,出示生字卡,要指名認讀,開火車讀並組詞,然後出示本課詞語讓學生賽讀(男、女生讀、小組讀、齊讀)等。採用形式不同的方法識記,有效的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四 、指導朗讀、感悟內容

先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朗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質疑,通過指導學生感情朗讀,通過學生自我互相評價,使學生有效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

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大語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