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語文知識 > 課文

《師説》課文重點難點講解

欄目: 課文 / 發佈於: / 人氣:2.98W

1、本文的層次結構:

第1段,正面闡述教師的作用、從師的必要和擇師標準。本段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第1句),闡述教師的作用。作者用六個字概括了教師的三個作用:“傳道”、“受業”、“解惑”。

第二層(第2、3句),闡述從師的必要。作者從反面指出,“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説明有惑必須從師。

第三層(第4~6句),闡述擇師的標準。第6句是本段的結論,也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概括地提出了擇師的標準。

第2段,運用對比的方法,批判“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本段分為四個層次。

第一層(第1、2句),慨歎師道不傳,指出師道不傳的危害。這一層承接上文從師的標準,並領起下文對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的批判。

第二層(第3~5句),把“古之聖人”從師而問與“今之眾人”恥學於師對比,指出“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

第三層(第6~8句),把習句讀從師與惑而不從師的現象對比,批評“今之人”“小學而大遺”的不明智的作法。

第四層(第9~13句),把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之族譏笑相師對比,批評士大夫之族恥於從師的惡習。

第3段,以孔子從師的範例,進一步闡明從師的必要和“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道理。

第2段和第3段,分別從反面和正面闡明瞭“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中心論點。

第4段,説明作《師説》的原因。繼第3段引“古之聖人”孔子從師的範例之後,以李蟠作為當時後生晚輩從師求學的範例,對李蟠是勉勵,對當時求學的人是號召。

2、“説”是一種文體;是議論文的一種。“師説”就是論述從師學習的道理。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是怎樣圍繞中心論述的?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學者必有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圍繞這個中心,文章首先從正面立論,從理論上闡明從師的重要性,提出了從師的標準。接着,慨歎師道不傳已久,聯繫當時的社會實際,以眾人的“恥學於師”反襯從師學習的重要。在第

3段中,又運用孔子的典型事例,進一步説明從師的必要和以能者為師的道理。最後一段説明寫本文的緣由,這本屬於附記性質,但作者讚揚李蟠“不拘於時學於餘”,“能行古通(行從師之道)”,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觀點。

3、本文是怎樣進行對比論證的?

對比論證是本文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文章第二段先提出自己的觀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然後對比論證。對比的對象是不同的,先是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的縱向對比,接着是自身對子和對己在句讀和解惑方面的對比,最後是士大夫與巫醫樂師百工之人的橫向對比。三個方面的例子,比較全面地對比論證了從師的兩種態度,論證周致嚴密,所舉的事例充分,有代表性,主要方面都列舉到了。另外一個特點是對比的對象雖然繁複,但對比論證的中心明確,都是圍繞着從師道來論證的,在從師這個問題上,一種是不恥相師,一種是恥學於師,這樣就把自己的觀點論述得令人信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