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方案

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欄目: 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77W

為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時常需要預先開展方案准備工作,方案屬於計劃類文書的一種。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範文

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1

一、 建設目標與思路

為大力加強信息工程專業部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加快職業教育內涵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通過教學團隊建設,增強教學團隊意識,建立和創新團隊合作機制,優化教師整體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開發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和老中青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二、建設內容和基本要求

根據專業部師資現狀,建立老中青搭配合理、教學效果明顯、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可以起到示範作用的教學團隊,資助其開展教學研究、編輯出版教材和教研成果、培養青年教師、接受教師進修等工作。

1.“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組成。主要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兼職教師組成,以專業建設作為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設計、開發和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成效顯著。團隊規模適度。

2.專兼結合的制度保障。通過校企雙方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保障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的來源、數量和質量以及學校專任教師企業實踐的經常化和有效性;根據專業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專任教師和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發揮各自優勢,分工協作,形成基礎性課程及教學設計主要由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技能課程主要由具有相應高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

3.帶頭人。善於整合與利用社會資源,通過有效的團隊管理,形成強大的團隊凝聚力和創造力;能及時跟蹤產業發展趨勢和行業動態,準確把握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方向,保持專業建設的領先水平;能結合校企實際、針對專業發展方向,制訂切實可行的團隊建設規劃和教師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團隊的可持續發展。

4.人才培養。在實施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過程中,團隊成為校企合作的紐帶,將學校教學管理覆蓋學生培養的全過程,保障學生半年頂崗實習的效果;通過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教學與生產勞動及社會實踐的結合,實現高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專業畢業生職業素養好,技能水平高,用人單位歡迎,社會認可度高。

5.社會服務。依託團隊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開展職業培訓、技能鑑定、技術服務等社會服務,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

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2

一、明確科技創新團隊定義

團隊是指有一定的互補技能,願意為了共同的目標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羣體。科技創新團隊是以學科領軍人物為核心,以科研骨幹為主體,專業人才和科研輔助人員相配套,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穩定從事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研究、關鍵技術攻關、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等的緊密型創新研究羣體。

二、創新團隊的特點

有引領學科發展的領軍人才。一個優秀的科技創新團隊必然要有一個領軍人物,這個領軍人物必須具有較強的戰略思維能力、學科透視與把握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學術道德和社會責任感,能夠發揮較強的凝聚和領銜作用,並已經取得優秀業績或具有明顯的創新潛力。

有明確穩定的研究目標團隊。要有明確的研究目標和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要緊密圍繞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轉型升級的需要,開展基礎、應用和高新技術及產業化研究等。

有較為深厚的學術積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礎和發展潛力,以重大科研項目為載體,已經或能夠獲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學術成就。

有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團隊內部具有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甚至包括個性結構,能夠保持持續的創新活力和發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團隊精神。團隊內部具有和諧的氛圍,能夠進行知識交流和有效溝通,同時團隊成員具有以淡泊個人名利為主的協作精神。

寧波市20XX年開始開展科技創新團隊的建設工作。目前,寧波市科技創新團隊分為二個層次:第一層次創新團隊和第二層次創新團隊。從今年評審情況看,第一層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單位。

“十二五”期間,我市力爭培育建設30個左右創新人才集聚,產學研緊密結合,具有綜合性科技攻關、攻克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開發戰略性產品、培養中青年創新人才能力,並在我市產業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作用的企業重點科技創新團隊

三、創新團隊建設的核心內容

1、依託單位(申報單位)

從重點企業中遴選(重點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及省、寧波市及本市工程技術中心中培育);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科技合作。依託企業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並能提供持續的經費保障、。

2、團隊組成

創新團隊人員:首席專家(或帶頭人)、核心人員、其它人員,創新團隊規模:創新團隊應具備合理的人才規模和結構。從事研究開發的工程技術人員應在8人以上,且來自企業的成員不少於二分之一;有合理的專業和年齡結構。

首席專家(職稱、學術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年齡):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應具備履職所需的良好素質、在科研一線工作,有較高的學術造詣;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有充沛的精力領導團隊開展工作;身體健康,年齡一般不超過65週歲。

核心成員:核心成員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是各級政府科技進步獎獲獎成果或發明專利的主要完成人;

其它人員:半數以上成員應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資格或三分之二以上人員具有大學畢業學歷;團隊成員學科交叉、專業多樣、能力互補,無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等科研不端行為。

3、創新能力

創新團隊應具有穩定的研發方向和較高的創新水平。(已經實施的科技項目、開發的產品、

取得的成果、獲得的獎勵、專利、編寫論文等)

4、研究方向和目標

方向:今後三年主要開展哪個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具體研究的項目,開發的產品)和創新基礎和條件(重點是依託單位現有的科研的軟硬件條件)方向:應在《市“十二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提出的科技發展重點領域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戰略性產品開發,對推動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目標:團隊建設以具體項目為載體,具有明確的技術實現路線和可行的人才培養計劃,週期內有明確的階段性自主知識產權和標誌性創新成果目標,以及實現產業化的計劃。

5、創新基礎和條件

應具有較好的創新基礎和條件:具有完成創新任務所必備的技術裝備基礎,具備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條件,已有的技術發明和研究成果已在生產實踐中應用,並有一定的輻射面和影響力

創新團隊建設應與市企業工程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緊密結合。

四、建設要點及條件

1、團隊名稱:研究方向(領域)+創新團隊。

2、帶頭人:必須副高或碩士學歷以上人員,較高的學術造詣(在行業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

3、其它核心人員:核心人員是指主要從事研究的人員,按要求也必須是副高或碩士學歷以上人員;

4、其它人員:是輔助從事研究工作的人員。包括管理人員、財務人員、營銷人員、研究人員等;

5、團隊的規模:團隊的規模不宜過大,根據研究方向和內容要求確定,一般在20人以內較為合適。

6、創新團隊帶頭人和核心成員簡介:主要是介紹團隊帶頭人及核心成員的學習及工作經歷、實施的科技項目、產品開發情況、編寫的論文、取得的科技成果(專利)、獲得的榮譽等等,真實、詳盡。能充分説明團隊帶動人和核心成員的學術水平、科研能力。從另一方面説明,本團隊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能保證團隊各項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

7、創新團隊成員合作研究成果簡介:主要是介紹團隊所有成員單獨或聯合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專利、承擔的科技項目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鑑定(驗收)證書、論文等。該材料必須有證明材料印證。如果研究成果較多,可以選擇最能體現研究能力和水平,代表最高學術成就的內容。現在研究基礎:着重突出以下幾方面內:

8、依託單位的基本情況;依託單位現有的研發條件和力量(包括軟硬件設施,科技投入、科技人員等)、創新的氛圍和環境;

9、與研究院所合作的,提及研究院所的研發條件和力量;近年來開展的一些科技研究、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的情況(與團隊研究方向能相一致)(可以單個項目或產品闡述,包括獲得的科技立項、取得的成果,實現的經濟社會效益情況、

10、未來研究方向和目標:主要是今後三年的研究方向和目標。這部分主要是二個方面:一是研究方向,二是研究目標。研究方向是指團隊今年三年主要從事哪個領域或者是哪個方面的研究,例如智能家電領域、數碼音視頻技術等(注意產業導向問題)。編寫時不僅要闡述團隊的研究方向,還應該分析國內外該領域科技發展的趨勢和現狀,分析在該領域開展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目標:主要是今後三年團隊要從事的研究項目和開發的產品。這是團隊今年幾年要做的主要工作,也是創新團隊的核心內容。

研究目標主要內容應包括以下內容:項目名稱、研究目標、研究內容、關鍵技術、技術路線、項目目標、説明項目研究總體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研究內容:為了達到這個總體目標需要開展的研究。研究內容應該是圍繞項目目標開展,通過具體的研究最終目的是為實現總體目標;關鍵技術:關鍵技術也就是該項目技術上需要突破的方面,是項目研究先進性、創新性的體現。關鍵技術必須是在現在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是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技術路線:是整個項目研究的重要環節,技術路線與研究目標、研究內容及關鍵技術之間是緊密相關的,技術路線其實是説明為了目標和研究內容具體該怎麼做,採取什麼樣的措施和方法。

11、研究進度及經費安排:按照項目進行分解,即分個項目的具體開始結束時間及進度目標要求,每個項目一條。經費投入也是按一個項目填報。經費預算是實施項目的經費合計和分類。申請資助金額最多150萬元。經費預算要合理、科學,實事求是。

12、人才培養規劃要對帶動人、核心成員、其它成員三個層次進行闡述,重點闡述對中青年的培養計劃。規劃要具有可操作性。內容大概應包括:培養對象、培養內容、培養方式(模式)、人才管理(使用)、經費保障等。(三個層次都應該涉及)

各合作方的協作規劃:要圍繞研究方向和目標各方在今後三年承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

13、產業化計劃:對非基礎性研究、前瞻性研究具有實現產業化的需要提供產業化計劃。產業化計劃根本就是如何把研究的項目、開發的產業推向市場,實現量產,並取得較發的經濟效益。

提供人員的學歷及職稱證明材料,所有成果均須附證明材料複印件(加蓋推薦單位公章);如有論文、專著、專有技術等各類成果被評價的情況,應提供學術評價材料的複印件;提供不超過5項的標誌性成果的詳細材料複印件;

14、項目申報單位在項目經費預算上報的同時,報送單位上年度審計後的財務報表;非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具有實現產業化的計劃;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學科團隊建設實施方案3

為了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破解中年教師職業倦怠問題,現根據國家省市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以及《教育部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教師〔20XX〕1號)精神,借鑑《温州市中小學骨幹教師管理暫行辦法》(温教政〔2015〕129號),結合《蒼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規劃(20XX―20XX)》和《蒼南中學教師培養培訓管理辦法》,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堅持“以教師為本,個性化發展,差異性成長,整體性提升”的思路,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目標,以解決教師職業倦怠及專業發展“瓶頸”問題為突破口,採取“學術委員會領導、名師工作室引領、青藍工程團隊引導、教師研訓學科基地主導、年輕教師書友會參與”的運行機制和切實有效的措施,探討新課程理念下教師多元梯級團隊建設的有效途徑,建設一支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教師隊伍,為建設省一級特色普通高中奠定基礎。

二、實施目標

1、激發自我發展內驅力,實現教師差異性成長。通過設計多元的校本教研活動,創建良好的學習性、研究性、合作性教師發展文化,讓教師在團隊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活動,激發教師自我發展願望和內在發展動力,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發展能力,實現教師差異性成長。形成一支“團結和諧,合作和睦,互幫互學,共同提高”的教師團隊。

2、搭建智慧共享化平台,促進教師團隊化發展。通過建立由校級領導、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蹲點和由市縣名師、省教壇新秀、市“三壇”、縣專業骨幹組成的名師工作室、參與式工作坊、學科研究小組和跨學科合作小組,實施學習共同體扁平化管理,指導、激勵學習型團隊開展研討活動,使教師羣體更願意接受和吸納指導者意見,使團隊學習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打造“充滿生機活力,各具進取精神,富有創新意識”的多元梯級團隊。

3、踐行“教師發展為本”理念,探索梯級團隊建設模式。依據“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為教師成長創建寬鬆、愉悦、和諧的氛圍,提高教師的職業意識、專業技能和自我發展的精神,在實踐中探索教師發展的自主性、自覺性以及客觀需求,為教師教育及教育管理方面的決策提供寶貴的素材。造就一支擁有“愛崗與責任、愛生與敬業、愛心與感恩、合作與共贏”的教師團隊。

4、謀求一種“自主自覺,合作和睦,開拓進取,探究創新”的教師多元梯級團隊合作文化。每位教師都能着眼於學生髮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堅持走“專業自主發展和團隊合作共贏”之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把“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努力使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對學生產生強烈而持久的人際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啟迪力”作為各自從事教育工作的畢生追求。

三、建設原則

1、學校需要與教師需求相結合原則:根據《蒼南中學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20XX20XX)》,把教育改革與發展要求、省一級特色普通高中創建需要、教師專業成長需求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培養一支“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

2、自主修煉與團隊集訓相結合原則:根據《蒼南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培訓規劃(20XX―20XX)》,把教師自主修煉計劃、團隊集訓計劃和全校教師專業發展培訓年度計劃有機結合起來,努力培養一支“既有學校特色,又有教師個體發展優勢”的教師隊伍。

3、個性發展與差異成長相結合原則:根據學校培養人文素養與科學精神相融合的教師團隊要求,把教師的個性化發展與差異性成長相結合,通過聚焦教師教學行為方式改革建立充滿人文關懷的新課堂,發揮教師各自的主觀能動作用,主動實施“促進有效學習”的課堂變革實驗項目方案,努力建設一支具有教師個性特徵和差異發展規律的多元梯級團隊。

4、梯級培養與整體發展相結合原則:根據《蒼南中學教師培養培訓管理辦法》的要求,把教師梯級培養與整體發展相結合,特別在課堂變革、校本教研、教書育人、課程開發、選修課程執教能力和教師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達到共同要求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和發展,努力打造具有蒼本特色和地方文化特徵的教師多元梯級團隊。

四、強化學習組織系統

1、加強教研組(備課組)建設。根據《蒼南中學關於進一步加強教研組建設的若干意見》要求,以教研組、備課組為單位開展“觀課議課、團隊研課、全員賽課、探究冷課”的校本教研活動、 構建“先學後教 + 自主合作 + 問題評價”的生本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努力把教研組建設成為學習型組織。

2、創建市縣教師研訓學科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