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行政公文 > 方案

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七篇

欄目: 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篇一:認識三角形(數學)

幼兒園活動方案設計七篇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對圖形的興趣和數學活動常規。

2、初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3、感知並説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徵,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體。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各一,圖形若干。

活動分析:

觀察、對比是孩子們探究的過程,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徵,作為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中運用課件直觀、形象的特點,通過多種遊戲形式,採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三角形的基本特徵,從而突破難點部分。活動的結束之際,組織幼兒進一步從生活環境中找出像三角形的物體,作為活動的延伸環節,自然結束。活動過程:

一、導入。

採用觀察法,通過課件中圖形寶寶的口吻引出三角形。

二、展開。

1、採用遊戲法引導幼兒在眾圖形中尋找三角形。

2、引導幼兒觀察三種三角形的共同特徵,發現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

3、動手操作。a.幼兒從圖形筐中找出三角形,分別數出邊、角的數量,進一步掌握三角形特徵。b.觀察並説出三角形像什麼。

4、遊戲“猜猜我是誰”。組織幼兒根據圖形漸漸露出部分猜測出圖形,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特徵的認識。

5、遊戲“捉迷藏”幼兒從簡單的畫面中找出三角形。

6、引導幼兒觀察並找出活動室中那些物品像三角形。

三、延伸。

請幼兒到生活環境中進一步尋找三角形的蹤跡。

篇二:幼兒園小班數學活動:逛蘋果園

一、活動構思

剛入園2個月的小班孩子的注意力還很不穩定,容易分散,不能時時注意教師的講解,因此我以“蘋果”這個孩子最熟悉的水果為主角,採用了活潑生動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逛蘋果園”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感受數量,學習按顏色分類、配對,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一環扣一環的情節既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不斷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引發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二、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對物品顏色、數量的感知能力,嘗試簡單的分類。

2、幼兒在玩的過程中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

3、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準備

1、音樂《郊遊》、《蘋果》。

2、椅子若干,皺紋紙鋪成的小路一條(寬25cm),紅黃綠籃子各2個。

3、彩色蘋果夾若干,紙杯製成花狀(比幼兒人數多,花瓣數分別為2、3、4)。

4、數碼相機一個。

5、事先在門口為每個孩子發一張果園的門票,上面印有不同顏色的蘋果。

四、活動過程

㈠ 引出活動內容

1、師:“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一起去蘋果園玩玩,瞧,前面有一條小路,我們必須走小路、跨過小溝才能進入蘋果園,走小路的時候要當心,千萬不要踩到旁邊的小草。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2、幼兒走小路,跨過小溝進入蘋果園(這個環節使活動更具真實性,同時又鍛鍊了幼兒的平衡與跨的能力)。

㈡ 撿蘋果

1、走進“果園”,師:“呀,昨晚颳了大風,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大風颳下來了,我們快來幫忙撿蘋果吧!”

幼兒分散撿蘋果,老師參與幼兒活動。

2、幼兒集中,老師請小朋友們摸摸蘋果寶寶、親親蘋果寶寶,滿足其好奇心。

3、老師出示自己撿的蘋果寶寶,利用夾蘋果的機會讓幼兒集體數數。

師:“瞧,我也撿了幾個蘋果寶寶,你們來幫我數數吧!”

4、請幼兒把小蘋果夾在自己的衣服上(讓幼兒夾蘋果,目的一是練習用夾子夾物,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羣;目的二是為下面的活動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別人蘋果數量奠定基礎)。

⑴師:“哈哈,你們都變成了蘋果樹啦!我們一起來唱《蘋果》歌、跳蘋果舞吧!音樂一停小蘋果樹就不能動嘍。”

放音樂,音樂聲停,給幼兒拍照:“讓我來看看哪棵蘋果樹是一動不動的,我來給他拍照。”(孩子都特別喜歡拍照,因此這個環節用拍照的形式能使活動更有趣味性。而且,小班的幼兒是好動的,拍照可以使他們更好地遵守規則。)

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如果有超過4個以上的,可以讓幼兒以“許多”表示。)

⑵第二次遊戲,要求音樂聲一停,幼兒坐下休息:“我們再來玩一次吧,不過小蘋果樹們剛才站得很累了,這次音樂一停,我們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放音樂,音樂聲停,老師提問個別幼兒:“你的樹上結了幾個蘋果?”

再次拍一張集體照。

㈢ 送蘋果。

1、師:“現在蘋果寶寶該回家啦,我們把她們送回去吧!看,那裏有什麼顏色的`籃子?”

“紅蘋果寶寶應該送到什麼顏色的籃子裏去?……”

2、幼兒把蘋果送到相應顏色的籃子裏去,老師引導幼兒發現送錯的蘋果寶寶,並請幼兒自己糾正。(幼兒第一次嘗試按顏色分類。)

㈣ 找朋友

1、引導幼兒按照自己門票上蘋果的顏色去取相同顏色的紙杯花。

師:“我們在進入蘋果園之前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門票,小朋友看看自己門票上的蘋果寶寶是什麼顏色的?我們來為它們找個好朋友吧!瞧,那裏有許多小花,請你去找一朵花心顏色和你蘋果寶寶顏色一樣的小花,會嗎?”(幼兒第二次嘗試顏色配對。)

2、師:“小朋友們,花心的顏色和你門票上蘋果寶寶的顏色一樣嗎?看看小花上有幾片花瓣?”(再次鞏固幼兒對數量的認識。)

“聽,那裏的蘋果寶寶也吵着要和小花做朋友呢,我們來幫幫它們吧。看看老師手裏的花心是什麼顏色的?那我該找什麼顏色的蘋果寶寶來和它做朋友呢?”引導幼兒發現可以用蘋果夾子做花瓣,並強調一片花瓣夾一個夾子。

3、幼兒每人拿一隻紙杯花,找相應的蘋果夾子來裝飾,先做好的可以再選擇另外的紙杯花。(再次讓幼兒用夾子夾物,滲透一一對應的概念,並第三次進行顏色配對的練習。)

老師巡迴指導。(放音樂《蘋果》)

4、拍照留念,發現有錯誤的進行糾正。(利用拍照使幼兒迅速地集中到老師的周圍,同時也便於檢查幼兒操作的結果。)

㈤ 回家,自然結束

師:“今天我們來到蘋果園做了好多事情,大家都是能幹的小朋友,現在現在讓我們帶着小花回家吧!”(播放音樂《郊遊》)原路返回。

篇三:小班計算活動:“1”和“許多”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並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並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遊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ji人手一隻,套蛋人手一隻(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遊戲——〉師生討論——〉集體遊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ji來了)。

出示小ji:師:有多少小ji?(許多小ji)想不想和小ji做遊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隻小ji做遊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ji媽媽)ji媽媽要讓ji寶寶回來(幼兒送小ji回家,放進筐裏)

剛才家裏沒有小ji,現在怎麼了?(許多小ji)

師:ji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ji生蛋的遊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麼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遊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説:“我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裏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説説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説:“小母ji,真能幹,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遊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ji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説:“我撿了一個什麼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裏沒有蛋蛋,現在怎麼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遊戲。

評析: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鬆、自主。如:老師採用了“和小ji做朋友”、“幫ji媽媽撿蛋”、“小母ji生蛋”這三個情景遊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遊戲中體驗並感知了“1”和“許多”,並通過反覆的遊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篇四:小班數學活動:樹葉分類

有幸參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屆雙高課的教學比武活動,在去之前準備了一些零散的經驗,除了業務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學習的態度去的.力爭在比賽的24個小時裏,調整好自己的狀態,與那裏的孩子共享快樂課堂.設計的教案如下:

設計理念:

《綱要》中提到:引導幼兒對身邊的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秋天豐富多樣的樹葉給幼兒提供了探索、發現、表達的廣闊空間。幼兒園老師經常帶小朋友開展着撿落葉的活動,這些顏色不一,大小不一的落葉給孩子們帶來無限的驚喜和好奇,“老師這是黃樹葉,老師你看這是片樹葉真大呀!”,當小班的孩子們高舉這些落葉向老師訴説的時候,心中就有説不出的激動。設計樹葉分類的科學活動,能夠滿足孩子的探究願望,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建構認知,盡情暢遊在樹葉多彩的世界裏。

活動目標:

1 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體驗樹媽媽和樹葉寶寶的濃濃親情。

2 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一顆大樹(樹幹為主),樹葉(大小不等,合計60多片,黃色多些,綠色略少)

幼兒每人一個盒子,裏面放3片樹葉,放在椅子底下。

活動重點:在教師引導下積極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能排除大小的干擾,按黃、綠顏色對樹葉進行分類。

活動過程:

一、 樹葉寶寶問個好——區別顏色

1、秋天到,秋風吹,小樹葉一片一片落下來。看看,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黑板上拿起一片綠色樹葉)——提問幾名幼兒(綠樹葉寶寶)

2、那和綠樹葉寶寶問個好吧。

3、這是什麼顏色的樹葉寶寶?(黃樹葉寶寶,方法同上)

二、樹葉媽媽找寶寶——鞏固顏色,初步感知分類。

1、你們喜歡樹葉寶寶嗎?那請你們去撿樹葉,聽清楚,每個小朋友輕輕地到這裏(老師指着黑板)撿一片樹葉。(撿好樹葉的小朋友輕輕地回到座位)

2、老師拿一片黃樹葉,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黃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黃樹葉寶寶舉起來。

3、老師拿一片綠樹葉,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綠樹葉寶寶在哪裏?請把綠樹葉寶寶舉起來。

重複幾次。

三、送樹葉寶寶回家——顏色對應,操作中學習分類。

1、大樹媽媽想念樹葉寶寶了,我們送樹葉寶寶回家吧。(出示顏色標記——綠房子和黃房子,放在大樹的兩邊)

2、請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分批擺放樹葉)

3、小結:樹葉寶寶又回到了媽媽身邊,真開心。綠樹葉寶寶住綠房子,黃樹葉寶寶住黃房子,真好。

四、幫助大樹媽媽——在操作中進一步鞏固分類。

1、秋風吹,又有許多樹葉飄落下來,幫助大樹媽媽,給樹葉寶寶按綠色、黃色分一分。(出示塑料籃子4個,2個黃色,2個綠色。)

2、每個幼兒椅子底下放一個小盒子,裏面放2—4片樹葉。

3、操作後簡單講評幼兒操作情況。

五、延伸活動,激發繼續探索的興趣

1、請幼兒按黃、綠兩種顏色排排隊。

2、我們到外面去撿樹葉,找一找還有哪些顏色的樹葉寶寶。

設計意圖:

和樹葉寶寶問個好,使幼兒很快進入角色,並認知綠、黃樹葉寶寶,為下環節做鋪墊。

角色扮演,使幼兒感受濃濃的親情,並初步感知了分類的意義。

通過送回家的遊戲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分類,滿足幼兒的需要。

在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對顏色的分類。

延伸環節讓幼兒繼續保持對分類活動的興趣和激發研究願望

篇五:小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知道相鄰數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鄰數,理解並能説出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2、發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相鄰數填空卡片,人手一份圖紙和1――10的數字頭飾。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一些小朋友他們今天很開心,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他們是誰啊?”“他們是數字小朋友,因為他們今天般了新家,小朋友們想不想去看看啊?”

2、出示圖片

(1) 教師:“這個房子漂不漂亮啊,小朋友們想不想住這樣的房子?”

(2) “現在讓我們走進這座房子,看看數字們是怎麼住的。”

(3)用向小朋友們介紹數字新鄰居的方式引出相鄰數這個概念。

教師:“數字們見小朋友們來了都非常的高興,所以都換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歡迎我們小朋友的到來。現在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新鄰居。”

(4)逐個向小朋友介紹數字們的“鄰居”,使幼兒直觀的瞭解“相鄰”這個概念

(5)介紹完後提問幼兒,使幼兒初步掌握各數的相鄰數

3、發給幼兒表格,讓幼兒用根據數字畫幾何圖形的方式讓幼兒初步瞭解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1)教師:“現在有四個數字想請我們小朋友幫一個忙,想請我們小朋友為他們畫上和他們數量一樣多的三角形、圓形或其他你喜歡的圖形。現在我把這幾個數字請到了我們小朋友的桌子上,請小朋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來幫幫他們吧。”

(2)畫完後教室在黑板上掛一張大的掛圖親自進行演示。演示完後請小朋友一起來數一數,引導幼兒自己發現相鄰數之間多一少一的關係。

4、出示相鄰數填空卡,進行一場小競賽。

“現在數字們想讓我們小朋友們來一場小比賽,看誰能又快又準確地説出他們的鄰居,而且説出他比他們的鄰居是多一還是少一。”

篇六:小班教學活動《多彩的春天》

活動名稱:

多彩的春天

設計思路:

春天到了,萬物復甦,幼兒園的小花園裏都發生了一些明顯的變化。柳樹抽出了嫩芽,桃花開得正豔,在午後散步的時候孩子們總是新奇的發現着,交流着。與季節相結合,最近我班正在開展“小花園”的主題。針對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愛幻想,喜歡豔麗的色彩,所以我開展了此活動。

活動目標:

1、發揮想象力説説心中春天的顏色,感受春天的美。

2、在裝扮小花園的過程中,練習塗色的能力。

活動準備:

VCR、畫有線條的紙 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 説説春天的顏色

1、師:小朋友們,春天來了。幼兒園的花園裏可真美麗,有着各種各樣的顏色。可是,王老師,認為春天是綠色的。你們猜猜為什麼呢?

幼:因為春天裏有柳樹姐姐是綠色的……

師:恩,説的真好。

小結:因為春天到了,綠綠的小草發芽了,所以我覺得春天是綠色的。

2、那麼你們認為春天是什麼顏色的呢?為什麼呢?(先想一想再回答)

幼:紅色的,黃色的……

3、幼兒相互討論。

師總結:我聽到有的寶寶説春天是紅色的,有的説春天是藍色的,看來春天真是一個五顏六色的季節。春天美嗎?

二、 裝扮小花園

1、師:看看我今天帶來的是什麼,你們來猜猜看

2、其實這是老師的花園,黑黑的線是花園裏的小籬笆。我在這塊種上綠綠的草坪(邊説邊塗色,指導語:要讓草坪長的滿滿的,可以有小白點嗎?)你們幫老師想想花園裏除了草地還會有什麼?如:花叢,花叢會是什麼顏色的,紅色的,黃色的

3、師:可是,這麼大的小花園王老師一人裝扮,有點累。所以,我請大班的哥哥姐姐幫忙。看,哥哥姐姐裝扮的小花園漂亮嗎?那你們想不想知道他們在花園裏種了什麼呢?一起來看看VCR

4、幼兒操作

師:剩下的,請你們去用各種美麗的顏色來打扮你們的小花園吧。

三、作品交流:蝴蝶飛飛

1、暖暖的春風出來,引來了蝴蝶姐姐,我們跟着蝴蝶姐姐一起去看看你們的小花園吧。

2、幼兒邊做蝴蝶飛邊看看夥伴的作品。

自評:

本次活動是在春天《小花園》的主題下進行的,這段時間我們利用午間散步、森林公園春遊等等機會中,一起和孩子們找找春天裏的顏色。本次活動分三個環節:説説春天的顏色、裝扮春天的花園、和蝴蝶姑娘一起參觀花園。

這三個環節都是緊緊圍繞目標所設置的,教師目標意識較強。在第一環節中,老師用説説自己心中的春天引導孩子説説他們心中春天的顏色。在這個環節中,幼兒語言表達比較完整,基本能説完整話,如:“春天是**色的,因為…..”老師可以根據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適當的調整一下,在小結的時候可以加強為幼兒感受春天美的體驗,如“春天是嫩嫩的綠色的,因為….春天是粉粉的紅色的,因為…”但是在幼兒自由交流的環節,也許由於有客人老師在的緣故,討論的氣氛不是很熱烈。在第二個環節中,由於看了VCR,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在裝扮塗色中,孩子們的表現很好,很投入。在第三環節中,老師應該給幼兒更多的時間讓孩子們完成花園的裝扮,這樣孩子們才水到渠成的跟着蝴蝶姑娘參觀花園。

有人説: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結束活動的時候總是有着很多的遺憾和不足。但是也正是有着這些遺憾才讓我們有不斷改進的動力和方向。

篇七:好玩的輪子

活動目標:

1、創設玩具城情境,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共同學習的愉快情緒。

2、通過看看、説説、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內數量,發展思維能力。

3、能有序的進行操作,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

活動準備:

玩具車幼兒人手一輛、幼兒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師示範教具一套

活動過程:

一、激發去玩具城的興趣

1、我們小朋友喜不喜歡玩玩具?你喜歡玩什麼玩具?(幼兒自由講述)

2、隨律動《開火車》進入活動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內的數量

1、幼兒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輪子能滾動的特性,初步學習點數4以內的數量

小結:原來輪子都會滾動,而且都不一樣。

2、幼兒互相交換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數量的輪子,鞏固對數量的認識

3、送玩具回家,幼兒按點送物

三、幫玩具寶寶數輪子

1、玩具寶寶要去參加裝輪子大賽,可是他們還不知道自己該裝幾個輪子,怎麼辦呢?

2、出示範例,引導幼兒思考

這是什麼車?它應該裝幾個輪子?(根據幼兒講述示範粘貼一種,其他的請幼兒思考並輕輕告訴老師)

3、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引導幼兒相互進行驗證,適當啟發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

4、集體驗證

引導幼兒説一説你幫什麼車裝了幾個輪子?是不是每一個玩具寶寶都會數自己的輪子了?

四、我們也來變一變

1、我們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寶寶一起去參加比賽?

2、請你們動一動小腦筋,變一變,你想變成什麼車去?

3、幼兒隨音樂出活動室

五、延伸

1、在數學區投放相應材料供幼兒鞏固

2、在日常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的變成輪子數量不同的玩具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