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雜文

《論語》心得 (作品賞析)

欄目: 雜文 / 發佈於: / 人氣:8.09K

 論語心得

《論語》心得 (作品賞析)

宓子賤作單父縣長,時值齊國人攻打魯國,單父是必經之地,單父的老人們向宓子賤請求説:“地裏的麥子已經熟了,而齊國人馬上就要攻打過來了,請你馬上下令,任憑城中百姓出城收割吧,不要管是不是他種的,只要能夠搶收回來,替單父百姓增加些糧食,總比留在地裏,讓齊國人獲得資助更強一些。”

可這這麼一個合情合理的要求,單父的父老們一連請求了三次,宓子賤都不同意。沒多久,齊國的侵略大軍來了,搶走了城外的麥子。此事為魯國執政季孫氏得知,勃然大怒,就派了人去遣責宓子賤。宓子賤聽了,皺着眉頭回答道:“單父今年沒有收到麥子,明年可以再種,可是如果讓不耕種的人趁機獲得麥子,就會使他們越發地希望有敵人入侵,如果魯國百姓產生了這種不好的心態,那麼到了明年,就算是齊國人不想來侵略我們都做不到。因為一旦世風敗壞,百姓存了不勞而獲之心,就會希望齊魯交兵,並想方設法地達到這一目的,挑起兩國戰端。如果人心思亂,那還能夠做到平安地發展國家經濟嗎?而魯國的國力明顯不如齊國,一旦開啟戰端,後果殊難預料。那些目光短淺的人,往往只看到戰亂中暫時為他們帶來的微小利益,又怎麼知道大的災禍就在後面啊。”

季孫氏聽了宓子賤的解釋,羞愧地説道:“如果入地有門,我還有臉再見宓子賤嗎?”

考慮問題只顧及目的而不擇手段,短時間內看起來見效,但時日長久,所帶來的禍患卻是無可彌補的。

慎終追遠,不僅是考慮國家政事管理的正確思路,有識之士也同樣將其用在個人的品德修養上。秦秋年間,公孫儀做魯國宰相,他十分嗜好吃魚,魯國的官員都爭着買魚送給他,公孫儀卻不接受。他的弟弟問他:“你那麼愛吃魚,卻不接受別人送的魚,為什麼呢?”

公孫儀回答説:“正因為我愛吃魚,所以才不能接受別人送的魚,因為一旦接受別人送的魚,必然要照人家的意願去辦事,那就將違法亂紀。犯了法,就會被罷免宰相的職務。一旦丟了官,雖然想吃魚,又有誰再給我送呢?不接受別人的魚,就可以免於被罷相,雖然沒有白拿魚,卻能長久地自己去買魚吃。”

公孫儀的這番話,於我們的今天仍是大有教益,為人處事,考慮問題的時候,不能夠不慎終追遠啊。

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的觀點是對的,幹什麼事都要循序漸進。

俗話説,磨刀不誤砍柴功,只有多花點功夫去把刀磨快,才能砍出更多的柴。許多人學習外語往往缺乏耐心,不願意去循序漸進地苦練基本功,不去背記單詞,也不去理解分析語法,一心只希望獲得“快速掌握外語”的祕訣。於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們的這一投機心理,製造了許多“快速掌握外語”的祕訣。其實這些祕訣唯一能起作用的只是能為那些奸商賺錢,並不能有效幫助人們快速掌握外語。

又比如,不管是孩子或學生,還是家長或父母,總希望他們的學習能很快進步、成績能迅速提高,然而這是不現實的。所有的學習都必須循序漸進、逐漸提高。尤其是在上到高年級發現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時候,一定要有耐心把以前學過的低年級的教材也重新學習一遍,這樣才可能真正提高高年級的成績。

宋國有個人,見別人家的莊稼長得很好,總覺得自己家的莊稼長得太慢,很是着急。有一天他忽然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於是便將自己地裏的禾苗一棵一棵全部拔高了一些。看着自己家的莊稼一下子比別人家的莊稼長高了,感到非常高興。回到家裏他得意地對家人説:“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一個人讓地裏所有的莊稼都長高了一大截!”他的兒子聽完他的詳細介紹,立刻跑到地裏去看,結果發現他們家的禾苗全都枯死了。這個拔苗助長的故事也充分地説明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有價值的語言技巧應建立在仁德之上

孔子是非常重視語言技巧的人,他曾經説過:“諫者有五,吾從之諷。”意思是説,勸告別人的説話方法有五種,我推薦最富技巧性的比喻與暗示。

 

我心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