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導定向實踐操作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1.97W

在高中,文言文的學習,始終是個難點。難在哪裏?一在學生積累少(本文對此不論述),二在方法老。方法“老”在哪裏?——一曰學什麼,始終由教師來“欽定”;二曰怎麼學,也由教師來全程“操縱”;三曰利用參考資料途徑單調,基本上是等、靠教師手中的教輔資料;四是學習檢測“老套”,基本上是學生被動等待教師“欽命欽考”;考試評價、學習評價,學生就更是不敢越雷池半步,一切都要等待教師的“最高審判”。

淺談高中文言文教學的導定向實踐操作

但是,學習,本來主要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過去很多時候都越俎代庖充當知識灌輸者、學生髮展“保姆”角色的教師,再也不被時代和社會看好。

為了科學解決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國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引導學生自我發展的的實踐與理論研究”提出了很有意義的設想。該課題理論指出:“學生的自我發展,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才能是健康的、科學的,以課堂為基本形式的教學活動,應當成為引導學生良好自我發展的主要陣地。” [注一]該課題所倡導的學生自我學習模式,提出了學生“自定向”“自運作”“自評價”“自激勵”這“四自”環節,與這四個環節相適應,教師在其中也就要起“四導”作用,即“導定向”“導運作”“導評價”“導激勵”。其中,教師的“導定向”處於一個基礎位置、前提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文言文學習“導定向”方面,筆者結合實際進行了一些個性化的探索,上要抓如下幾個環節:

一、師生共同提高認識,更新觀念,調整角色

“思路決定出路”“態度決定一切”“改革開放,觀念先行”,類似的觀點我們耳熟能詳。採用“四自”學習模式,對學生和教師,都首先是一次思想上的重新洗牌。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自覺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建立在認知心理學基礎之上的認知學習論的分支──建構主義認為:“學生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反應事物的性質、規律及該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繫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僅僅是聆聽教師對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

元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元認知是一個人對自己認知活動的意識和監控。元認知能力也可以稱為檢查、調整和評估自己思維的能力。研究表明:運用元認知策略能更好地促進遷移,小組合作式的教學情景、出聲思維等是強有力的訓練環境。”

這些科學理論給了筆者這樣的啟示: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最大限度地科學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把足夠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去主動、能動、個性化地支配,教師在此中是一個高瞻遠矚、深謀遠慮的指揮員、引導者、組織者,是學生知識與能力建構的參謀長、合作伙伴,而不再是過去傳統教學模式中居高臨下、不容置疑的講授者、訓導者等。而學生也必須自覺地從過去的被動狀態中解放出來,必須徹底喚醒自己的主人翁意識,改變過去習慣的依賴教師、被動等待、人云亦云、做事隨大流等學習方式,還須自覺地、主動地、個性化地開發學習資源,探索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等等。

筆者清醒地意識到,教師思想觀念的更新,是課堂改革得以進行的前提,是改革成功的關鍵性因素之一。但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改革的主體當然也是學生,他們的思想觀念能否更新,將從根本上決定改革的成敗。因此,筆者決定將自己所瞭解的上述科學理論,結合實例,以通俗形象、深入淺出的方式傳遞給學生,他們明白,新型的思想觀念才能帶來新型的行為方式,才能推動課堂改革的步伐。

應當説,比起筆者本人思想觀念的更新,學生思想觀念的轉型相對要緩慢、艱難一些,需要筆者耐心細緻、持之以恆的努力。但道理説通了,學生就會有第一步的認可,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讓思想觀念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了——這是一節節的課要落實的。

二、明確學習目標羣,讓“定向”內容具體化

高中文言文的學習任務究竟有哪些?如何明確學習目標?這是學生“自定向”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這也是日後讓學生“四自”能自動化運轉的基礎。

對此,筆者的做法是:

1、先讓學生熟悉“新課標”中關於文言文學習的規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對高中生文言文學習的目標是這樣規定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瞭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注五] 這是我國目前最權威、當然也是最科學的規定了,所有師生都必須高度認可和高度重視它,否則就會走很多冤枉路、做很多無用功。這不僅是大目標,也是大方法(大方法便是“六要”:要懂得充分利用課文註釋和工具書,要理解詞句含義和文章內容,要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或用法,要注重在閲讀實踐中舉一反三,學文言詩文要注重誦讀,要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

2、選定一篇基本課文作為制訂學習目標羣的範文,讓學生明白以後自己如何去“依葫蘆畫瓢”並不斷創新增效。學習一篇文言文或一首古詩詞,其目標不外乎就是:瞭解相關的背景信息(含作者簡介、作品背景、相關的古代文化知識等),正確而流暢地誦讀作品,弄清一些基本的實詞、虛詞、句式並重點掃除一些屬於難點的字詞句障礙,梳通文意,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寫作特點,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以鞏固新知,課後對實詞、虛詞、句式等進行一定的歸納以掌握規律,還要進行段、篇的熟讀或抄寫、甚至是背誦和默寫,還應該進行相關的知識遷移與活用,還應該對相關作者或作品進行課外的延伸拓展學習。

對上述目標羣,筆者歸併為六個模塊:①背景信息模塊②誦讀書寫模塊③詞句釋譯及歸類積累模塊④內容與形式理解鑑賞模塊⑤鞏固練習與遷移活用模塊⑥延伸拓展模塊。將瑣碎繁多的學習任務歸為“六模塊”後,文言文學習就變得目標朗朗、“眉清目秀”了,這非常有利於教師教學與學習自主學習的實際操作。“六模塊學習法”與下文具體説明的“學習小組”組織形式“珠聯璧合”之後,便會催生一種使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競爭性、生成性等融為一體的優良機制,並且容易形成良性循環。單篇文言詩文教學或學習適用此法,單元教學或學習運用此法效果更佳。

三、組建相應的學習小組,讓目標羣落到實處

任何教學方法的實施,都必須有相關的組織機構做保障,否則,將很容易使該教法最終變成“海市蜃樓”。

國內的高中教學班一般是60人左右一個班。早些時候,相關的研究理論成果已經提出,進行小組式的學習,小組的人數定在6人最理想,小組人數與此偏離越大,學習效果越不理想。本文中的“小組”,是指將一個教學班分為十二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4——6名學生,每個小組設學習小組長一名;每六個小組又組成一個大組——全班就有A、B兩個大組。這裏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一定要將全班學生分為十二個小組併合成A、B兩大組,這是為了跟上文所述的高中文言文“六模塊學習法”及其相應的學習競賽機制相配套。

學習目標羣的落實:將上文所述的文言文學習目標“六模塊”對應落實到每個大組的六個小組,每個小組專門負責一個模塊的任務。在任何一個小組中,小組長將本組總任務分解給成員去具體解決,解決後再彙總、整合,最後將探究成果向全班彙報或在班上接受同學教師們的諮詢。在此過程中,每個學生的任務都是非常具體明確的,一般情況下都比較容易完成;但必然有更多的任務是單員不能勝任的,單靠課本和配套的練習冊上提供的資料也往往難以蒐集到足夠的信息,這時,合作就是自然而然、動態生成的,立體開拓學習資源也是自然而然、動態生成的,堅持下去,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實現,也將是自然而然、動態生成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系列先進的學習方式和優良的學習效果,在本法中就會應需而生、水到渠成。

設置兩個大組的用意是:形成競爭態勢,鼓勵力爭上游和多樣創新,從而保持整個學習過程的活力。

四、保證“定向”的穩定性與靈活性

再好的'方法,都要面臨“推出容易維持難”和能否推陳出新生命長青的考驗。對此,筆者做法如下:

(一)、指導學生從十個方面來保證“定向”的穩定性

①以“成果反哺實踐”來保證定向的有效性:即通過指導學生堅持運用“小組式六模塊學習法”來學習文言文,學完若干篇目後進行綜合檢測和評價,用良好的成果來反哺學生的文言文學習實踐,從而提高日後的文言文學習效率;②以思想觀念的堅定性來保證學生對本法的信心的穩定性:引導學生通過多方面認定這種學習方式的科學性、先進性、有效性等,就應當堅信它能結出好果,並將更多的信心投給它;③以實踐操作的簡易性來保證學生對本法的使用的穩定性:有句話説,越是真理越簡單,此言得之。筆者通過不斷指導學生改進、完善“小組式六模塊學習法”的操作方式,使之簡便易行而切實有效,以此來保證學生使用此法的興趣;④保持學習目標羣的穩定:這主要是通過提高“六模塊”文言文學習目標歸類法的普適性來實現,要讓學習感到這種歸類確實能全面涵蓋相關學習目標;⑤保持學習小組的穩定:一是要班上要保持有十二個學習小組,二是要保持每個小組4——6人,三是要保持分成兩個大組。人數太少或太多,都會導致任務過重或過輕、或缺乏合作的良性環境而“不歡而散”,沒有兩個大組展開比拼,競爭、激勵機制將無法有效運行;⑥保持改革探索的不斷深入與完善:在市面上,一些名牌電器、洗髮水等,總是新品迭出,叫用户常買常新,因此總能保持良好穩定的市場佔有率,好的學習方法方式亦應如此;⑦用學習過程的愉悦體驗來促進學生對本法的使用的穩定性:獨立探究中知識與智慧的增長,合作探究中彼此性格的瞭解、思想的溝通、智慧的撞擊、情感的增進,整個學習過程中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與完善,以及新型觀念的生成等等,都可能帶來學生心靈上的由衷愉悦,從而可能使他們更堅定地選擇筆者提出的這種“定向”方法;⑧通過不斷擴充資源來促進穩定性:這包括指導和幫助學生會用巧用校內外圖書館、網絡資源、人力資源、智力資源等,來保證其獲取信息的方便、暢順、安全等,以確保其“定向”的可靠性等;⑨通過創建相應的課堂結構來保證學生對本法的使用的穩定性:如果我們的課堂結構還是像過去的傳統課堂,學生學習的“自定向”就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必須長期在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綜合維度上穩定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學生的“自定向”和教師的“導定向”工作才會地久天長並碩果累累;⑩通過提高學生的“情商”水平來保證穩定性:很多事情,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商往往只起20%的作用,而“情商”卻往往能起到80%以上的作用。這種理論,不能不引導學生重視並活用。在學生長時間的學習“自定向”中,個人的力量總難免捉襟見肘,這時候,“情商”就可能大顯身手了,學生“情商”的必要知識和實用技能的運用,完全可能讓他們柳暗花明,從而大大增強其“自定向”的能力、興致和效果。

(二)、靈活性

一種學習方式,若沒有相對穩定的一些程序,會讓人覺得難以捉摸、無所適從。但是,如果那些程序太呆板、無變化,又會使人覺得新意日減、魅力難再。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學習“定向”指導的時候,也要注意讓學生學會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主要途徑有:①每個大組中的小組,其任務類型可以適當更換,比如在這個單元做“誦讀書寫模塊”的,在下個單元可以改做“詞句釋譯及歸類積累模塊”,其他以此類推;②小組的人員,穩定一段時間後,也可以進行微調,添點新的人氣沒啥不好;③一個新學期到來,兩個大組的結構可以進行大的重組;④學習小組成果呈現形式的更新換樣;⑤“六模塊”表述形式的創新;⑥讓學生在校內外創造性地展示和推廣自己個人或羣體的成功經驗,輔導、幫助別人運用此法;⑦與當地有關媒體合作做專題節目,推出此法系列片;⑧聘請專家或同學觀摩,然後由他們“評頭論足”,還可以跟他們論長辯短,以期完善或創新……

筆者自認為,本文提出的“導定向”是頗具實踐價值的,能篤行之,可能使學子們覺得學古詩文原來如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事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