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文言文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欄目: 文言文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翻譯 ,歡迎閲讀。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

寓言原文

刻舟求劍

(戰 國)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劍自舟中墜於水 ,遽③契④(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⑤。”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⑥,而劍不行,求劍若⑦此⑧,不亦惑乎?

——(出自《 呂氏春秋.察今》)

原文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裏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邊上

刻了個記號,説:“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這個 楚國人)從他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尋找劍。 船已經前進了,但是劍不會隨船前進,像這樣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詞語註釋

1、涉:過,渡。

2、者:……的人,定語後置的標誌。

3、遽(jù):立即,匆忙。

4、契(qì):雕刻。

5、是:指示代詞,這兒。

6、吾劍:我的劍。

7、之所從墜:(劍)掉下去的地方。之,助詞,不譯,用於取消句子獨立性。“所”使謂詞成分“從墜”體詞化,提取“從墜”的'處所.

8、矣:了。

9、若:像。

10、此:這樣。

1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12、行:<動詞>運行。《刻舟求劍》:“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13、之:指“劍”。

14、墜:落。

15、求:尋找。

16、於:到。(其劍自舟中墜 於水)

17.舟止,止:停止。 [1]

作者簡介

《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 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百科全書似的傳世鉅著,有 八覽、 六論、 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不韋(292—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國 丞相,衞國濮陽(今河南省 濮陽縣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 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 秦莊襄王,前249年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户,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莊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 仲父”,專斷朝政。命食客編著《 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説,“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 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衞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 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覆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 史記·呂不韋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