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文學鑑賞 > 古籍

刻舟求劍的原文及翻譯

欄目: 古籍 / 發佈於: / 人氣:1.78W

導語:細讀課文,抓住掉劍人的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同船人的語言,反覆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劍的原文及翻譯和相關內容,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刻舟求劍簡介:

刻舟求劍出自《呂氏春秋》,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變化發展着,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這個寓言故事,諷刺了片面、靜止,不知變通、墨守成規的人。

在現代社會中,也有一些死板不知變通的人,所以,刻舟求劍還具有相當高的社會意義。

時代在變,那麼人也應該適應時代的發展而改變。變化,才是生存之道,不管是處在什麼水準,什麼行業,什麼階層的人,靈活的腦筋,行動派的風格,永遠是一把利劍,它會幫助你去得到一把更鋒利的劍。放眼周圍,國家在改變,改革開放是最有利的證據;企業的公司制改革,盈利是最有利的證明;家鄉在變,雖然再也找不到兒時的回憶;但是這一切都是為了發展、生存。為生存而改變,為競爭,改變才能發展。

雖然我們不見得會去改變家鄉、企業,甚至是國家,但是我們最起碼可以改變自己,去適應國家的'改變,企業的改變。總有一天,我們會畢業,會走向社會,去適應它,你才能有能力去駕馭它。空談理想,只會讓自己變的更可笑。所以,祖輩的睿智,不可不學,不可不用,不能丟了自己的根。

一顆紮了根的小樹,會成長,會迎風而立,經得起打擊,才會成材,但願我們心底的那棵樹也一樣會迎風而立。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

楚(周代國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縣北)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劍》翻譯:

楚國有個渡江的人,他的劍從船裏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個記號,説:“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來後,他便從自己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尋找劍。

船已經向前走了,而劍沒有,像這樣找劍,豈不是太糊塗了嗎?

《刻舟求劍》文言文註釋:

1.涉--渡,由後文的“舟”得出。

2.者--……的人,定語後置的標誌。

3.其--他的,代詞。

4.自--從。

5.墜--掉,落。

6.於--在,到。

7.遽--立刻,急忙,馬上。

8.契--用刀刻。

9.是--指示代詞,這兒。

10.吾--我的。

11.之--結構助詞,不譯。

12.所從墜--從劍落的地方。

13.其--他,代詞。

14.者--……的地方。

15.求--找。

16.之--劍,代詞。

17.矣--了。

18.而--但是。

19.若--像。

20.此--這樣。

21.不亦惑乎--不是很糊塗嗎?“惑”,迷惑,糊塗。“不亦......乎”是一種委婉的反問句式。

【寓言故事】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説:“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説:“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説:“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

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